记得有一次在央视看了一个关于孕妇防辐射服品牌质量的调…

您好, []|
专家驳防辐射服有害论:记者委托检测不科学
  中新网12月22日电 近日,“防辐射服穿了可能危害反而更大”的言论引起多方争议。国内唯一防辐射协会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回应此事,该协会称,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防电磁辐射服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消费者不必为曾经或正在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感到恐慌和担忧。  专家称陈峰实验室“防电磁辐射服试验”不科学,结论不可信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今日对媒体发表的公开声明中提到,陈峰实验室针对防电磁辐射服装做的一个试验,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防电磁辐射服装不但起不了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反而会成为电磁辐射的收集器,加重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这样的一个非标准性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科学性。  《声明》中说,陈峰实验室演示的试验是在非专业场合由非专业人士用非专业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如果由此就得出防电磁辐射服“无作用”论或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有害”论,都是极其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是在误导媒体和消费者。而个别人发布所谓防电磁辐射服是一场商业骗局的言论也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新闻发言人黄建华说,此次“防电磁辐射服事件”已对整个防电磁辐射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广大消费者也产生了误导,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我们的作用,向媒体和消费者做出说明,避免此事件进一步恶化。  此外,对于网络上传闻“防辐射服没人监管”一说,协会也作了回应。  黄建华说:“防辐射服并不是没有监管,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防辐射纺织品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制定出了关于纱线、面料、测试方法、职业用防辐射服装等众多相关标准,并有数项相关标准在编制中。这些标准已经成为本行业内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中的主要规范。  律师说法:记者委托检测,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需考证  在上周的媒体采访中由陈峰实验推理出的“防辐射服有害说”引发轩然大波后,陈峰实验室近日连发博文澄清相关问题。  陈峰说:“新闻中特意强调的,仅是一个特殊实验设置,是电磁波进入屏蔽服后的反射情况,绝对不是说信号的能量提高了,他同时提到“节目中的实验不严谨”,“没有标准实验结论”。  “防辐射服事件”同样引起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荣德律师事务所董刚律师认为,(电视中)记者委托检测行为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其检测结果是否合法有效值得进一步考证,且该项检验数据因其不具有广泛性,所以不能在维权个案中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通过报道,我们看到检测人员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了相应的检测,但目前市场上的防辐射服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防护功能也不尽相同,检测机构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  检测部门:有用是肯定的,只是衰减多少的问题  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是目前防辐射面料检测机构中权威性的机构之一。作为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陆福敏说:“孕妇防辐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  据陆福敏透露,此前他们已经对市场上众多品牌的孕妇防辐射服进行防电磁辐射试验,包括吊带、马甲等款式,发现市场上的防辐射服能够遮挡大部分的电磁辐射”。“当然,要做到100%的防辐射是很难的,就算衰减度达到99%,还有1%无法阻挡。在做试验时我们发现,孕妇防辐射服主要是保护孕妈心脏部位、肚皮部位(即婴儿所在位置),靠边沿部位效果会弱,而且,防护作用的多少与服装的面料、款式密切相关。”  但是为什么权威机构检测“防辐射服有用”但市场对其质疑之声一直不断呢?  据悉,我国仅在2009年12月出台了一个《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没有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产品的标准都是生产企业自己定的,每个企业制定的标准都不一样。  由于缺乏相关的衡量标准,这使得外界对于目前防辐射服质疑之声一直不断。  国家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顾红烽表示,目前,关于防辐射服的检测国标还在制订中,有关部门尚没有对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量化,但网上有人说防辐射服没有用,也要拿出自己的依据来。  在顾红烽看来,防辐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只是到底能起多少效果,能防多少辐射的问题,100%防辐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像防紫外线一样,这种防护是相对的,当然,假冒的孕妇防辐射服肯定是没有防护功能的。  作为参与制订防辐射国标的专家之一,顾红烽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订专业的参数,会尽快问世。“防辐射服标准正在起草中,现在是技术研究阶段。等拿出一个初稿后,还需要各方论证、讨论,等意见达成一致之后还需国家审定通过才能正式发布,所以我也不确定标准发布的具体时间。”  她还说,“现在对于防辐射服能不能遮挡辐射的争议,我觉得是目前国家对于防辐射服没有量化的标准,等标准制定出台后,就会有相关数据来支撑,也会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以此来判定效果到底有多少。”  “防辐射服对于微波300MHz—3GHz这一频段的辐射,肯定具有遮挡作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锡鹏教授说到。
[责任编辑:agui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防辐射服无国标优劣难断 商家指责央视太偏激|防辐射服|央视_凤凰亲子
防辐射服无国标优劣难断 商家指责央视太偏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视爆出孕妇防辐射服不防辐射 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表示两年前就检出防辐射服没防辐射作用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发现了防辐射服其实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
反辐射服(陈卓达、轩慧摄)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防辐射服到底有没有效果仍然缺乏权威结论。
央视爆出孕妇防辐射服不防辐射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表示两年前就检出防辐射服没防辐射作用
关注孕妇防辐射
近日,央视报道称,时下流行的孕妇防辐射服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有时甚至还会收集辐射,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的孕妇、防辐射装商家、厂家和医生,发现在该不该穿防辐射服这点上,各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发现了防辐射服其实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有孕妇表示,希望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权威意见,并且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时候,能够立法对孕妇给予更多细致的照顾。
央视报道引争议
央视《真相调查》栏目上周一期节目,使不少准妈妈都着了慌,该节目找到专业检测机构对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并在节目中披露:市场上大打科技牌的所谓防辐射服可能不但不会阻挡射线,还会&锁住&漏入防辐射服内的辐射线,使其增强几倍作用于孕妇身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防辐射服该不该穿成了广大妈妈们热议的话题。真的要因为一期节目脱掉已经穿上的防辐射服吗?穿上真的一点作用都不起吗?是脱掉好还是穿上好?准妈妈们莫衷一是。
商家称报道太偏激
昨天记者在东门步行街专门找了几家孕妇用品店进行采访。在东门茂业五楼的一家孕妇服装专区,一排孕妇防辐射服被放在了柜台最显著的路口处。防辐射服一件件挂在衣架上,如果不是旁边&防辐射服&的字样提醒,还真看不出来是带防辐射功能的。然而其价格却贵得让人咂舌,一件普通的金属隔离防辐射服,开价就要800多元,而一件银离子防辐射服,要卖到1800元。销售小姐称他们也注意到了最近媒体的报道,但从销售情况看,生意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那个说法(防辐射服不防辐射)太偏激了,你看,&销售小姐指着防辐射服的前摆,&这个对着电脑、电视,肯定是会有作用的。&
记者走访了东门的其他几家孕妇装店,都称相关服饰的销售影响不大。
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498502
播放数:324167
播放数:264500
播放数:940467
48小时点击排行央视曝孕妇防辐射服真相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曹一漫画:核医学博士穿的是铅块,孕妇穿的是防辐射孕妇服。无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辐射的恐惧,从中获得商业利益。国家相关部门也非常的忙,但肯定没忙到这事儿上来。行业标准竟然是包裹住手机,看能不能接通!再加上叔叔婶婶们另可信其有的心态&&最后我也买了。  作者:曹一漫画 (来源:21世纪网)
(责任编辑:谢伟)
11-12-21·
11-12-21·
11-12-21·
11-12-20·
11-12-20·
11-12-20·
11-12-20·
11-12-19·
11-12-19·
11-12-19·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5;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防辐射服商家指责央视太偏激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服到底有没有效果仍然缺乏权威结论。  关注孕妇防  近日,央视报道称,时下流行的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有时甚至还会收集辐射,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的孕妇、防辐射装商家、厂家和医生,发现在该不该穿防辐射服这点上,各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发现了防辐射服其实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有孕妇表示,希望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权威意见,并且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时候,能够立法对孕妇给予更多细致的照顾。  央视报道引争议  央视《真相调查》栏目上周一期节目,使不少准妈妈都着了慌,该节目找到专业检测机构对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并在节目中披露:市场上大打科技牌的所谓防辐射服可能不但不会阻挡射线,还会&锁住&漏入防辐射服内的辐射线,使其增强几倍作用于孕妇身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防辐射服该不该穿成了广大妈妈们热议的话题。真的要因为一期节目脱掉已经穿上的防辐射服吗?穿上真的一点作用都不起吗?是脱掉好还是穿上好?准妈妈们莫衷一是。  商家称报道太偏激  昨天记者在东门步行街专门找了几家店进行采访。在东门茂业五楼的一家孕妇服装专区,一排孕妇防辐射服被放在了柜台最显著的路口处。防辐射服一件件挂在衣架上,如果不是旁边&防辐射服&的字样提醒,还真看不出来是带防辐射功能的。然而其价格却贵得让人咂舌,一件普通的金属隔离防辐射服,开价就要800多元,而一件银离子防辐射服,要卖到1800元。销售小姐称他们也注意到了最近媒体的报道,但从销售情况看,生意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那个说法(防辐射服不防辐射)太偏激了,你看,&销售小姐指着防辐射服的前摆,&这个对着电脑、电视,肯定是会有作用的。&  记者走访了东门的其他几家店,都称相关服饰的销售影响不大。  厂家:说我们的产品不行等于否定权威检验部门  那么防辐射服的生产厂家是否受到了相关媒体消息的影响呢?记者找到了深圳市鑫康意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业界颇有一定知名度,曾获得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颁发的&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名优产品&称号。公司网站上介绍,其&所生产世界先进的屏蔽电磁波辐射材料,屏蔽效果达到了99.9%,通过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上海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认证,并于2004年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昨日电话采访到公司市场部的冯经理,冯经理称这些天公司的销售确实受到央视报道的影响。但冯经理强调说,他们的产品通过了上海权威部门的检验。&如果你说我们的产品不行,那等于说否定了权威部门,那些部门也就该关门了。&  &你们的产品是根据什么标准生产的?&记者问。对此,冯经理说,他们生产的防辐射服不属于服装行业,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关标准。冯经理说,对防辐射服的质疑此前也有过,但都是阶段性的,最后是广大孕妇认准了产品,还是会去买。  孕妇: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权威说法  曾女士前段时间花了800多元买了一款专业防辐射服,但穿上之后,发现并不能起到隔离辐射的作用,把手机放在衣服底下,照样有信号,因此李女士穿了一回就脱了。  余女士则表示还得继续穿。她说自己买的是一千多元的牌子货,&我从一些专业书上看到,说防辐射服不能全防辐射,但作用还是能起到一点的。&但余女士不敢脱下防辐射服,因为单位最近有近十个女同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了,她们都是在电脑前工作的。余女士表示,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权威说法,不能穿就干脆不允许厂家生产。  专家:早两年就测出防辐射服不合格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专家昨天接受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深圳就有一家专业生产防辐射器具的厂家委托他们进行过检测,检测结果是不合格,&由于现实环境中辐射源太复杂,他们生产的孕妇防辐射服,达不到防辐射的目的&。这位专家表示,国家目前没有针对防辐射服的标准,政府也没有组织过相关检测,他们当时建议厂家不要生产。由于不是政府组织的检测,只是厂家试验性委托,检测结果没有对社会公布。  医生:现实生活中辐射源太多全部防住不可能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生李教授告诉记者,就她个人而言,她认为央视报道的可信度非常高,现实生活中辐射源太多,要全部防住不可能,但她认为孕妇并不是完全没有必要穿防辐射服。她自己也做过实验,高质量的防辐射服对单源性辐射,比如说打手机时,阻挡辐射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的来说,还应靠孕妇自己有意识地远离辐射源,减少与电脑的接触时间。
| 3人有用 | 0人有用 | 5人回答 | 2人回答 | 3人回复 | 0人回复
| 19人有用 | 1人有用 | 27人有用 | 29人有用 | 8人有用 | 0人有用
| 3人回答 | 1人回答 | 1人回答 | 4人回答 | 14人回答 | 3人回答 | 11人回答
| 0人回复 | 0人回复 | 22人回复 | 6人回复 | 9人回复 | 1人回复 | 48人回复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雾霾的危害大家已经熟烂于心,可是有些妈妈提出对我们产生严重危...
现在80 、90的父母近视居多,自身饱受近视带来的不便,这也罢了。...
这是一个生活在阴影下的群体,这是一个我们始终刻意回避的话题。然而,这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随着这一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已经无法再逃避。是谁说的?太过刻意的闪躲其实是歧视,太过...
最近看了《虎妈猫爸》的人想必都还记着这样的剧情:毕胜男如愿让茜茜上了第一小学后,却对年轻的班主任不满,去找梅主任反映问题。小赵老师接待胜男,紧张的手忙脚乱,潦草的汉字让胜男忍不住直...
每个女孩在童年时都做过公主梦,更有甚者,将“公主梦”带到了成年,被网友调侃“没有公主命,却得了公主病”。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认真地对待过孩子的梦想?看完希顿和艾米莉的故事,也许我们也...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5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关于“孕妇防辐射服事件”的法律思考
关于“孕妇防辐射服事件”的法律思考
——应@蔡烨的微博 @薛蛮子 @蔡雄山先生信任并在@荣德律师事务所公益法援事务部帮助下答诸多网友问
(图片转自水母网相关报道)
昨天打开微博,吓了我一跳。过千人@ 我,彻彻底底地刷屏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蔡烨的微博 发了一篇微博:“【孕妇防辐射服弥天大谎被揭穿】在中国风靡十多年的所谓孕妇防辐射服,经科学测试表明,因辐射源被防辐射服吸收及反复辐射、污染,从而造成辐射强度更大,辐射危害更大,全国孕妇用户可联名起诉厂家。专家提醒:自然界及家电的辐射比国家标准低得多。源自CCTV-13。”并又发一贴:“为中国孕妇集体维权:1.厂家未披露真实信息;2.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3.对孕妇婴儿造成伤害;4.论证测试结果;5.集体诉讼。请@张泉灵 @李冰冰
@赵薇 支持!请@董刚律师发出倡议!请曾妈妈和准妈妈们参与!!!”
此后@蔡雄山 先生亦加入,并得@薛蛮子 先生转帖。遂风起云涌,刚才看了一下,转帖数量已达5173次,另有评论450次。
今日看了看网上的各种信息,包括CCTV13的录像。倡议不倡议的暂缓来说,关于此事倒是有些法律上的思考。
从网上的各种信息,包括CCTV13的录像上来看,孕妇防辐射服事件有递进式的三个层面的法律问题。
其一,孕妇防辐射服是否能达到99.99%,甚至99.9999%,防辐射的效果及其法律后果和消费者救济途径;
其二,在立体磁场的环境下,孕妇防辐射服是否能起到防护作用,如果不能,那么法律后果和消费者救济途径是什么;
其三,穿上孕妇防辐射服,形成局部微环境情况下,也就是辐射从缝隙中钻了进去,是否会加重辐射,及如果确实那么法律后果及消费者救济途径。
可以说,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揪着包括“曾妈妈”和“准妈妈”在内的消费者的心。
所以,今天一早便让我的律师所——
@荣德律师事务所公益法援事务部召开了紧急会议,针对这个事件及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的较为全面的分析。现在将初步的分析结论提供给大家,我尽量把@荣德律师事务所公益法援事务部的专业意见用大白话表达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个问题。孕妇防辐射服是否能达到99.99%,甚至99.9999%,防辐射的效果及其法律后果和消费者救济途径。
据央视新闻频道《真相调查》报导:记者通过中科院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实验室,对一件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仅能够抵挡90%左右的辐射。
对于这个数据,粗看下来,仿佛可以得出结论——虚假宣传,进而确定生产者、销售者一个也跑不了,广大消费者可以凭发票告倒广大生产商和销售商。
但是这个数据确实存在着两点值得斟酌之处。
其一,上述委托检测行为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其检测结果是否合法有效值得进一步考证。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如果该检验机构符合上述规定,那么该检验机构具有检测防辐射服的资质;否则,我们只能认为这个数据是个并不具有当然法律效力的单次测试形成的非专业型参考。
其二,该项检验数据因其不具有广泛性,所以不能在维权个案中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通过央视报道,我们看到检测人员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了相应的检测,但目前市场上的防辐射服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防护功能也不尽相同,检测机构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这样的数据很难在维权个案中发挥证据应有的效力。
就好像,我们拿着A产品的监测数据,是不可能证明B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所以说,如果有消费者认为自己购买的孕妇防辐射服达不到产品列明的参数标准,虽可以提起诉讼,但关系诉讼成败的关键证据——检验数据,是需要对涉案衣物申请单独鉴定的,而不能仅仅依据央视记者在节目中做的实验结果。
上面说的是个案,救济途径自然是消费者协会的投诉和诉讼了。但是,消费者如果确定一定要做的话,自己做恐怕会比较麻烦,建议请专业的律师来帮忙。
需要准备涉案衣物、涉案衣物的产品说明书及购买证明,即发票或销售小票等;对照产品说明书找出实际使用差异;明确诉求,写份起诉状;厘清证据组别及链条,做份证据清单;将起诉书、证据清单、主要证据提交法院立案,并提出鉴定要求;庭审时注意对方林林总总的类似于“衣物经过洗涤功能下降”、“不正确使用致功能下降”等等抗辩;将一审二审再审及执行坚持到底。
再说说这个层面上普遍性案件的处理。
如果说,国家监管部门就央视的此次报道,开展了较为全面彻底的检测行动,并公布了若干厂商的若干种产品是不合格的。那么就简单了,消费者可以仅准备基础证据,证明涉案衣物属于公布的产品即可获赔,少了很多个案中的抗辩风险。
综上,央视报道中的数据,因不具有普遍性,而仅是个参考,不能作为维权个案的定案依据。在没有普遍性证据的前提下,具体案件中,仍需要注意对涉案衣物提出鉴定申请。
第二个问题。在立体磁场的环境下,孕妇防辐射服是否能起到防护作用,如果不能,那么法律后果和消费者救济途径是什么。
据《真相调查》报导:防辐射服多数以符合孕妇体态进行设计,即宽松、无领无袖,这就难免有辐射通过领口、衣袖造成辐射伤害,这就与经营者宣传的防辐射功能相悖,也就是说防辐射服不具备商家宣传的高达99.99%的防辐射能力。根据防辐射的原理,只有在360度防辐射罩内才能达到商家所宣称的防辐射作用。据此,得出的结论是防辐射服没有防辐射的作用,孕妇防辐射服经营者的广告宣传存在误导消费者。
我个人对电磁场是不专业的,总觉得好像一个游泳池,孕妇防辐射服就好像潜水服,那么除非全封闭,否则定是要进水弄湿身体的。央视好像说的就是这个理。这个道理通与不通,不是我能说得明白的;还是需要专家学者们,特别是有鉴定资质的单位来说明的。
我能说的只是法律上的。做几种假设。
其一,如果有权威机构出来说,没效果!OK,这个事儿好办了。怎么办,请参照上面所说的普遍性案件处理方法。
其二,没有权威机构站出来说话,消费者以没效果为由,诉求退赔的。这个惨了。鉴定是必须要提出得,但是估计很难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0功效结论报告。法律后果很可能是败诉。
其三,没有权威机构站出来说话,消费者以达不到承诺的阻挡99.99%电磁辐射,虚假宣传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诉求退赔的。这个还是可行的。只不过同样是鉴定结论很重要,关系到维权成败。具体操作办法,可以参考上面所说的个案处理方法。但请切记,只是参考。因为个案中会有诸多不同的因素,能够左右案件结果,所以专业的律师还是很必要的。
这个层面有个值得一提的问题。在消费者维权的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倒置的,也就是说,和平时我们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正好相反。消费者不用自力证明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该项举证责任会落于生产者、销售者头上。他们要证明自己的产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结合这一点,消费者可以在诉讼中要求生产者提供出厂的检验报告。既然你生产者宣称自己的产品达到N个9,那么总应该有个出场的检验报告吧?如果生产厂家没有确切的实验数据,或仅片面的部分的实验数据而宣称产品具有全面的防辐射作用,则必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法律责任。
这一点提出来,作为维权时的一种主张技巧,供大家参考。但请记得,好的技巧,如同好的牌,在合适的时机打出才真正是好的技巧,是好牌。
第三个问题。穿上孕妇防辐射服,形成局部微环境情况下,也就是辐射从缝隙中钻了进去,是否会加重辐射,及如果确实,那么法律后果及消费者救济途径。
根据央视报道,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是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但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反而辐射强度增大作用于人体。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否则,在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据权威专家说,人们每天生活的环境充满了电磁辐射,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正在接触电磁辐射,那么这些辐射就会被身体吸收。可以说面对充满电磁辐射的现实生活环境,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谎言。
这个说法当真令消费者们胆寒,特别是“曾妈妈”和“准妈妈”们。
我前面说过,电磁场什么的我真的不专业。所以,很难确定是不是真的穿了孕妇防辐射服比不穿的伤害还要大。根据披露的信息称:办公室及家电辐射值仅0.7-0.8伏米,国家标准是12,低100多倍,本是很安全的。穿了以后虽然会有从领口等缝隙中钻入的辐射,但想必也是有限吧?但,这些有限的能量被吸收、积聚、增强,危害是否会突破国家设定的安全标准,我就更难推测了。还是需要权威机构站出来测一测,说一说的。
如果确有损害,那么是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条款如下: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第四十四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法条虽然列出来了,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到,赔偿是有科目的,如:护理费、医疗费、误工费等等。这些项目在法律上是有明确定义、计算方法及标准的。
孕妇防辐射服鼓噪十年来,因防护不利而产生人身伤害的诉讼从未见诸报端。可见其即便有伤害,恐怕也并不明显,这就加大了取证及上述赔偿数据准确提出的难度。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伤害属于污染类伤害。在我早年处理的环保案件中,经常可以见到数年后才体现出来的伤害。这种情况下,伤害与致害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极难证明的。虽说环保类案件、消费者维权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但维权者仍有一定的基础举证义务,也就是说至少要证明伤害与假想致害原因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至少要符合常理。
所以说,这类案件的个案赔偿主张,很有可能是极难提起并获支持的。
为了思考这个层面的消费者救济途径,@荣德律师事务所公益法援事务部的同志们居然查到了国际上的规定和处理惯例。
国际上在此类问题出现后,如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实际伤害,但凭常理可以推断出伤害的必然发生,有一种解决方案是诉请由被告建立赔偿型基金,待伤害体现出来或可供计算的时候执行赔付。
但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单一被告对广泛性原告,也就是说,一个或屈指可数的被告主体,祸害了不特定的难以统计的一大堆原告。在这种情况下,赔偿基金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孕妇防辐射服这档子事儿,是难以统计的一大堆原告和难以统计的一大堆被告之间的纷争。仅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是几个“曾妈妈”和“准妈妈”,还是全天下的“曾妈妈”和“准妈妈”诉请全天下的孕妇防辐射服生产销售商一块儿建立赔偿型基金,都犹如天方夜谭一般。实难落实。
这第三层面的思考,便有可能是我常劝诫的“做过了”。其诉讼风险最大,但维权的效果却很可能是最低。
@蔡烨的微博
@蔡雄山 @薛蛮子 三位先生及各位@ 我的朋友们信任。并对我所在的@荣德律师事务所的公益法援事务部的全体同志提出表扬,感谢他们在年底大忙之时的全力支持。
P.S.各位读者如有其他问题,可以跟帖提问和探讨;亦请同行前辈们批评指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防辐射服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