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要为生活而献给正在打拼的人呢?

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系列一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愿意到北上广深为首的一些大城市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在老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是不是这个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大家的价值观产生了偏差,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近这个话题貌似传的挺火的,微博上被好朋友们到处传颂,不过,本人看了却有点不一之见。本人一介小女子,可能没有楼上诸多位那么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勇气,不过,多少学过一些经济常识,知道点投入产出、效用预算的原理,所以,暂且在此班门弄斧一番,小女子之言,各位轻拍。
一、从题目的倾向性来分析:从题目本身来看,进来回答的,想必大多是支持继续在一线打拼的。而从以上诸多回答来看,所谓的一线又大多集中在上海,而对北、广、深提之较少。想来,即便四个一线城市也各有各的特点,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论述,所以,回答者们对题目和使用语言本身,就存在理解的差异性和难以把握性吧。例如,有人说到在二三线城市都是靠关系靠人脉去找工作的,可我相信在帝都想找个靠谱点且起点不太差的工作,需要动用的人脉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吧;有人说在一线城市职业发展机会大,可我想说,我很多在三线城市的同学们早已事业起步,现在想的是怎么让公司发展壮大怎么施行社会公益,而一线城市的同学们想的却是怎么能赶在30岁前安身立命获取领导赏识。当然,我提到的例子跟以上诸位提到的例子一样,都是个例,所以,用某些个例去解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实是不合逻辑也没有说服力的。
暂且不说这个题目在比较冷静的人眼中更像是正在奋力打拼但是不那么成功的人给自己打的一支坚持下去的强心剂,主观上就觉得,真的很喜欢的状态是享受到自己已经忘了喜欢着这里,喜欢也是因为实在找不出来不喜欢的原因一样。就像深爱一个人,你挑不出她身上的毛病,即使外人眼中的毛病在你眼里也不过平淡的小特质而已;就像优秀的企业,你会发现它们管理的优点,但卓越的企业,你却发现不了它们管理的缺陷一样。因此,这里想说的是,最简单的衡量是不是喜欢的方法是,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勉强自己,即使辛苦,也是甘之如饴而不是骑虎难下的坚持,即使有一天这里没有了帝都魔都或者什么都的光环,你也能向别人自豪的说,那里就是我的家,或者有一天大部分中国人都跑到外国去了,你也宁愿留在那里,因为那里是你的家。这样的状态就对了~
二、从题目的完整性来分析:作为一个选择或者规划前导性题目,单用一个这样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考虑标准,是不适合和不完善的。系统的人生规划,不管是什么主题,都应该包含三个部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了这么做能付出或者放弃什么?而单纯这个问题和回答过的诸多答案,实际上只回答了&想做什么&,而对下两个问题都解释甚少,因此,这进一步让我这个小女子感觉这里就像是高考前的誓师大会,空气中弥漫了高浓度的男性荷尔蒙,雄心壮志、宏图伟略。当然,如果是事业有成的大叔在这里豪情壮志地阐述,我会更崇拜的~
三、从回答题目的态度来分析:在哪里生活如同跟什么人过日子一样都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潜力不同、优势不同、期望不同&&外人再有经验再有眼光,也无法取代那个身处其中的人。如果是还在摇摆中的看者们,不要因为这样一个帖子而左右了自己的观念,人生和大脑,毕竟是自己的,焉知题主三个月后不会打包袱回家,或者现在也仅仅是为自己冲往一线积累点心理食粮呢?~(这么说有点显得腹黑~哈哈~)所以,对于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问题,我回答的根本态度是:中立。
四、从回答题目的方法来分析:上述回答中不少知友们把父母、朋友的规劝和例证作为强有力的反面教材以此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个就像是叛逆期和父母的对抗一样,本来准备看书去了,爸妈来一句,怎么还在看电视不学习?抬起一半的屁股马上就落下来了。这种情绪化的分析其实是不利于解答问题的。中国的教育背景和环境,使得年轻人们往往只学会了听取最终结论,而不注重结论产生的过程,于是,哪怕别人的情况跟自己有90%的差异,但只要决定是一致的,也就觉得找到了同盟军,彼此是可以理解的,英雄相见、分外恨晚。所以,下文阐述中,我更希望用决策树的分析方法来说明,而不是先有结论再给答案那么单线条思维。(嘿嘿~这是学战略太多惹的祸吧~)
-----------------------------------------------------------------------------------------------------------------------
那么,就用上面提到过的三个方面来破破题:
一、想做什么&&关于存留下来的意识领域。
在压力那么大的地方坚持到底为了什么?这通常是二线城市对一线城市、三线城市对二线城市人的疑问。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向别人能娓娓道来的东西,是不是最接近自己真实内心呢?如果你说,我从来不说假话,我也不倔强着逞强,我口即我心。那好吧,我们都相信,每个异乡到一线打拼的人,都有个千万人驳斥不倒的梦想:实现自我。一直挺尊重有目标、梦想、坚定不移的人,因为有梦想是任何一个成功者的必备前提,为了梦想,他们才会比常人更有毅力和韧性。但是,细想起来,怎么样才是实现了自我呢?作为一个目标,不能分解到实际中的绝对不是有实现意义的或者压根无法实现的。唐僧师徒历经81难好歹还知道要拿的是经书呢。
那让我们就先来假设一下:我们口中的实现自我价值,首先是学习到很多知识、开阔眼界,然后能力提升、获得领导认可以至于青睐,最后是升职加薪、家庭美满。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很完美的一条路径,小女子连自己都被这样的美好打动了。可是,既然是规划,就不能这么思维大条头脑简单,在大城市打拼,如果只有武夫的智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让我们再细想下去看看吧。既然是规划,除了远景和目标外,就不得不提到限制性因素,因为这些限制是伴随着规划而来且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可以随意构想天马行空的目标都是虚无的空话,所以,真正参透了限制条件的目标才是可行的。
(一)限制条件一:年龄关。
单纯基于想法进行规划时,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人生被年龄分成好多阶段,这种划分,即便自己不承认,也会被职场发展周期、最优生育阶段这样的一系列规律给硬性强行规定住,当然,这些限制对者除外。
职场周期&&不管你是否认同,现实职场中,只有国有企业才会对有&资历&的人格外尊重,而在民营企业或者外企里,五年到七年如果你都没有获得提升,那么很可能你的职业前景也就不那么明朗了。我想说,作为打工者,男士38岁以上升职机会会大大减少,40岁以上基本就没有升职机会了。所以,如果你还在22岁的本科毕业或者25岁的研究生毕业或者30岁前的博士毕业初期,又恰好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工作起点,那么,尝试一下吧,人生要拼搏才能有更广阔的梦想,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当然了,这里的年轻,不是生理的年轻,而是针对于不同学历起点所获得的职场生命。如果我们把升职界限放宽到45岁,那么本科生有23年的升职潜在期,研究生有20年,博士生有15年,学历越高机会越难得越需要把握。而不管哪个起点,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四年、五年,仍然觉得头脑空空、升职无望,那么你是否该考虑止损了?又或者,你是否该为自己划定一个止损期限了?如果你没有做好进一步的准备,那么这和在二三线城市熬日子也差异不大了。曾经看过一篇博文,新中国的第一批外企员工,没有升职为老总的现在都在遭遇职业瓶颈,因为他们的年龄不足以让公司继续委以重任,而后起之秀又频频涌现,于是这群人成了公司裁员的主要人群。所以,职业规划是个长期规划,不要以为进了门就万事大吉。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国企央企独大,到九十年代的民企蓬勃兴起,到后来的外企兴旺,到如今的互联网行业,追着形势跑是跑不过来的,所以,单靠&拼搏&、&努力&的满腔热情,而不懂得止损和转弯,硬是一股劲凭着&我喜欢&去对抗这个现实的世界,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一点:有拼搏的热情、有长期职业规划的能力、有年轻的生命供你犯错。
婚育周期&&大多数男人们以为,只要自己有能力有业绩就会升职,这在规模不大的、不是特别正规的企业里确实如此,因为升职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而他们升职一名员工要耗费的工资支出可能也上涨有限;但是在很正规的大企业里,甚至是外企里,家庭和睦明里暗里都是提拔员工时考察和衡量的重要内容,家庭不稳定,势必耗费一个人很大的外部精力。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老总,会担心你不稳不安定,随时跑路,而外企老总,虽然不会干预到你的私生活,但是对于一向注重家庭私人生活的外国人而言,他是否会认为你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太差以至于仍然独身就不得而知了,中间要是再有竞争者吹吹风,那么你就可以彻底尝试一下和那些家在本地、早早成家的安定男人拼杀职场竞争力激烈了。总而言之,工作会因为生育的原因抛弃女人,升职也就可能会因为家庭的原因抛弃男人。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生活没有单调到只剩工作和升职的男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单身的非稳定状态很难不影响到情绪。你以为不是因为感情,只是因为寂寞、因为迷茫、因为&&,但这所有的一切,往往可能反而是因为你没有一个共同的人陪你一起走,当然了,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能不计较名分的伟大女人相伴就另当别论了。还有,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到三十七八岁,并且有足够的自信到那时候一定能找到小自己十多岁的最佳生育期女子,不介意代沟、不介意同时养两个女儿、不介意父母年老时自己一个人扛起自己父母、不介意岳父母年老时自己不得不全部担负起整个儿子的责任,那么这一点对男人是没什么影响的。
说到这里,我不建议适婚期的女人们单枪匹马闯荡一线城市,又或者,女人们只为了一份纯灵魂相通的感情就奋不顾身地跑过去,当然了,如果是你自己很喜欢这些城市的环境、氛围和工作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女人们都是在感情中寻找稳定感觉的生物,但男人不是,所以如果你完全是冲着另一个人去的,那你需要掂量掂量其中30%的利害关系;如果你的男人一无所有,他请你跟他一起奋斗,那你就需要掂量掂量其中80%的利害关系了,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你们俩感情很好,但是买房、生活,经济压力很大,他认为你过于现实,忍受不了物质压力而放弃感情;又或者,你们俩感情其实很平淡,你无休止地付出,而他只是在享受有你陪伴的安全和踏实,在奋斗中,他遇见了更新鲜的一位,你忍受不了感情的背叛而放弃感情。不要说不可能,只要结婚之前,它们的出现都有最大的可能。因为不管哪种情况,都涉及到一个核心因素:压力。女人在压力面前,会坚定地站到感情一边,而男人在压力面前,则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放弃感情,这不是坚强不坚强的关系,而是男人本身对生活的抗压能力就比女人差。要不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中国妈妈&,而没听过几个&中国爸爸&了。包括市面上流传的很多拜金女的传说,实际上更加可能的情况是:男人受不了女人的物质要求而主动放弃了感情,又用拜金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和虚伪。(这里估计又要被板砖拍了吧~)不论哪样,排除在一线城市上学、本身在城市就有一定积累的女生,那些毕业之后需要去一线重新开始生活的,请千万慎重,因为不管是从年龄上还是从转换生活的成本上,这个决定都太重要了。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认为自己还很年轻,离结婚生子都遥遥无期的话,一切例外。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二点:暂时没有婚育的压力、有年轻的生命供你犯错。
(二)限制条件二:机会成本
年龄,往往不作为年轻人职业规划时考虑的要素,因为大家都被年轻的情绪包围着,工作单位里,大家做一个小李又一个小王,比自己大的比比皆是,比自己小的,自己也能很快融入其中,打成一片,年轻就该有年轻人的想法和张扬啊,可是,千万别忘了,有想法想发展的人,是能够切切实实看到自己行着的每一步里所隐藏的机会成本的。因为一切追求成功的行为都是以放弃另外的一种追求成功的行为模式为代价的。只有能够异于常人地发现自己失去了什么的人,才能够更加谨慎的对待眼下的生活,才能不浑浑噩噩地生活。
在两种成功模式间进行比较:你进入创业初期的公司,一切从头开始,五年时间,公司正常运转,你成为开国功臣,公司副总;又或者,你进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国际公司,你用一年时间学习他们的流程,用三年时间熟悉他们的运转,五年时间,你终于成为能够独立处理项目或者管理供应商的合格职业者。哪个起点高,哪个发展好,见仁见智,不过一句话,单凭一线城市机会多就愿意留下的,不排除某些眼光同样世俗、仅仅被外表的光环迷住的跟风者。当然,只是说某些。对于那些真的能够从反复的跳槽中到达人生巅峰的实践者们,我还是抱有很大程度的敬仰的。
在不同阶段间进行比较:20岁的时候,你们都在同样的象牙塔;30岁的时候,别人结婚生子过上了你不屑一顾的生活,而你只有拼搏,因为不拼搏就没有寄托了;35岁的时候,别人的孩子小学毕业,你疯狂地相亲、筹备婚礼,顾不上拼搏到什么程度;40岁的时候,别人孩子上了高中,他们操心孩子的学习,筹划着是不是需要把孩子送出国,你的孩子上了小学,你和妻子终于结束了哪方父母跑来看孩子时间更多的争吵;45岁的时候,别人的孩子上了,别人重新回到二人世界,夫妻俩开始考虑双方父母的养老,你想着继续为年幼的孩子奋斗,父母身体还能支持几年,家里的面积接他们过来还显得太拥挤,孩子还有漫长的求学路,都再等等再缓缓。
在这里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想赞成哪个或者不赞成哪个,只是单纯的觉得,你可以坚持自己大城市拼搏的梦想,但不能随意贬低别人过安稳生活的梦想。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安排,都直接跟自己、跟父母、跟家人、跟家族相关的,某些人的规划是照顾整个家族,某些人的规划是想自己先好再带动家族,都无可厚非。(个人以为,想自己带动家族的,只有创业者才能实现大改变,而普通的企业打工者,可能只是有限度地帮忙而已,不会造成本质的改变。)而那些说在二三线城市靠相亲才能找到另一半的小朋友们,你们怎么知道一线城市就到处不缺女朋友候选人?你真的在一线城市深爱过而顺利进入婚姻么?还是你看到事业有成的朋友,身边总有自动出现的女人,就羡慕不已呢?我不想说什么样的女人可信什么样的不可信,我只是想说,凭空地将相亲就定义为落后、传统、鄙视的,婚姻观可能未必成熟到哪里去。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三点:自己能看到一线城市生活的机会成本、对梦想的执着和坚持能让你漠视这些机会成本,也包括漠视家人对你的失望、冷漠和疏离。
(三)梦想和目标的距离
在为公司做面试的经历中,往往会问被面试者: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大家往往千篇一律:先熟悉公司、熟悉岗位、提高专业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争取做到专业方面的专家;最后提高管理能力,单上中层领导。你们觉得回答地怎么样?完全没有问题,思路清晰,目标有递进性,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语言表达流畅些,语气态度机灵些,也没什么不可。但如果是挑选部门主管或者管理者后备们这么回答,不但没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会让人肯定面试者们要不就是临时啃了一本求职问答100题,没有诚意,要么就是毫无自我管理思维,浑浑噩噩混日子。所以,如果你认为你留在一线城市的原因就如我在第一大点第二段里写的那样的话,建议你重新修正一下你的方向。
一个上海的咨询老师对我说过,很多外地人来上海应了一句话:&他们常常只知道要出发,却常常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仔细想想,梦想,确实是很诱人的词汇,但是,如果对别人的质疑,只能反复强调是因为梦想,而且一直只能梦想来搪塞,那么梦想到头来只是成为了一个人用来自慰的工具,当快感小于承受的其他东西时,梦想也就不再像当初那么耀眼和伟大了。
那么,言归正传,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梦想可能的载体:
(1)金钱。北上广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这丝毫不用质疑。如果你对金钱的热衷度能够至少占据你人生目标的70%以上,比如,你每月收入1w元,你愿意用多于7k的资本进行投资再挣钱(也包括房产投资),那么你可以考虑留在一线城市。所以,当你为财富而留在北上广的前提是,你能够控制住自己追求享乐的欲望。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你没有买房的压力,或者当你经济危机时永远会有源源不断的后援就另当别论了。否则,如果你既想旅游又想买高端电子产品又想要单反又想买大房子又想&&那只有去找个有钱的干爹或者傍个可靠的大款了。等等,既然之前我们提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那么,如果只是金钱的绝对值相对比,显然不太合理,就像一滴水在平原和在沙漠价值完全没有可比性一样。既然我们的梦想和拜金是有差别的,那我们就用金钱的购买力来说话。如果在老家你可能的生活是有房有车无贷款、有本有iphone有单反、有余力给老婆买奢侈品、有钱孝敬爸妈、送小孩进双语幼儿园、有20w预备给孩子出国留学,那么在一线城市,你的财富基础至少也应该是有房有车无贷款、有本有iphone有单反、有余力给老婆买奢侈品、有钱孝敬爸妈、送小孩进双语幼儿园、有20w预备给孩子出国留学才行啊。那些觉得在一线不可能买到房子的愤青们,本身就是在逃避一线和老家本身的生活质量差距嘛。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四点:自己在一线城市生活,除了达到在家的同等生存条件、能够提供给家庭成员同等品质的生活外,还能够余留下其他剩余财富来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当然,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享受跟家人没有关系的话,此条可忽略。
(2)职业。小城市的高端职位有限,大城市的机会很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就像一个砖头砸下来,小城市只会砸到一个经理,而大城市会砸到九个经理外加一个副经理一样的道理。但对于一个人而言,诺大的城市,有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还是有成万上亿的就业岗位,跟你相关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所在的岗位。可能有不少人会说,做得不好就跳槽,我的跳槽机会很多,可是在上文中分析的,在二十来年的职场生涯中,除去你的过渡阶段,按照三年跳一次的比例,你顶多也就跳四五家单位,而在这二十多年里,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可能你才跳的心仪单位马上就会收到政策影响而变得微妙,就像二十年国企、民企、外企、IT轮番转一样。所以,一个人职业是否发展的顺畅,根本取决于你在所在领域的前沿程度和专业程度,而不在于你选择了多少次。选择确实能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职场发展,但是我们有时候过于看重了选择的力量,就会忽视了自己应该踏实去做的事情。说在小城市的工作岗位混不好的,到一线城市也同样混不好,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核心和必要因素。这点下文将继续阐述。所以,关于职业,一线城市所具备的优势并不应该是选择面广,而更应该是,社会所提供的氛围更适合某些产业的发展。例如,北上广的对外程度更高,接触新鲜资讯的效率更高,那么,类似于金融行业这种需要信息做出投资判断的,国贸、留学这种需要直接对外接触沟通的,设计、创意这种需要从外部获取智力资源支持的,或者IT这样需要新的技术支持的行业,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自然会得到额外的政策、资源倾斜,个人发展也就会更好一些。但是类似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可能未必比二三线城市更光鲜亮丽。但反过来,在二三线城市做国贸、做投资,肯定不如一线城市有发展潜力。总而言之,每人的情况不同,你是做软件开发、做楼盘销售、还是做零售买卖,职业发展路线不同,选择时需要思考的自然不同。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五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一线城市产业发展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而自己规划中的行业大部分是能够从这种契合中获利的。
(3)文化享受。连自己这个学经济的都不喜欢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方面觉得这么说太世俗太功利太物质,另一方面,也实在是觉得好多精神享受真不一定是非靠钱得来的。小时候,我喜欢历史喜欢古迹,大学时候,喜欢喜欢港剧,工作之后,喜欢管理评论喜欢散文喜欢清新深刻的日剧喜欢旅游喜欢瑜伽&&而这些貌似都和金钱关系不那么那么明显。正因为没有关系,我也主观地感觉着,我的这些爱好在现在的二线城市也算是比较圆满地被满足了。既然享受本来就是主观的感受,也就没必要非要抱着强烈的一线城市月亮圆的情节去向往去否定自己的生活了。事实上,每次去上海找同学玩,饭点时随便进一个饭店都得像流水线一样排号的感觉真不那么好。不过,很间或地乘高铁过去,找商场血拼一些衣服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只是,直到所有衣服都穿腻了,对上海漂亮服装遍地的印象往往也就不那么强烈了~扯远了,至于歌剧、舞剧、演唱会这样的高端文娱项目嘛,一方面,自己觉得值得看的也就其中一些,另一方面,真有抢到比较好的位子值得一去的,仍然高铁解决问题。所以,如果你的兴趣普通到跟我这个普通人一样,能通过很多手段解决的,那么就不要用城市文化来说事儿了~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六点:你对文化本身有强烈的兴趣和见地,你能够在城市里找到相同品味的群体,你的研究能让你在城市当中结识很有价值的良师益友并被他们所认可。
其他诸如回答者们提到的城市政府办公效率的问题,仔细想了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这辈子应该不大会摊上官司的压力,当然,除非将来婚姻不幸又正好牵扯到财产纠纷,否则,普通到买房办准生证入学,不普通到城市环境改善社会公益维护,我觉得现在城市政府的效率,我还是能够忍受的。毕竟,买房子的时候,我也没有被怎么为难过。
综上所述,主要想说两个意思:1、有意愿,不是因为生活推到那里的,而是自己主动想去的,没有跟自己心里向往的东西拧着劲儿;2、确实知道自己去是要拿到什么的,这个目标必须是现实中可见的,不是井中月水中花,是你捧在手里之后可以让你满足到对天长笑的。
----------------------------------------------------------------------------------------------------------------------&
二、能做什么&&关于存留下来的能力领域。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我常常想,如果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姥姥和一个知性美丽的姐姐带来一个高富帅的未来姐夫,单凭钱小漾自己,会怎么样。我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人好悲观啊,真是有代沟的想法,怎么跟老妈似的,可是,社会中这么多年的经历后,我相信,现实常常不会那么完满。
一线城市确实对学历要求不高,而在某些岗位上,学历越高反而越容易受歧视,这是由人力资源的能力、岗位匹配原理决定的,特别是一线城市接受西方的理念比别的地方都透彻,自然更明白投入产出最大化的道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人能力的考量,这个能力是独立于书本能力之外的,这也是上面那位毕业于西安民办三本的知友在上海发展的很好的根本原因所在。确实,一线城市往往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所以,很多基础较低的人不存在额外的劣势,而众人眼中的学霸们也不存在额外的优势,与二三线城市里不同阶层人员相比,大家在根基上的关系都显得更加平等些,但同时这也就带来了新的要求,能力要求。
我这里强调的能力领域的要求主要是指以下几种能力:
1、确定目标的能力。能给自己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路径,知道会影响自己目标达成的因素和人,能及时发现岗位、公司、行业的发展方向,能从风吹草动里发现公司经营业务、人事调动的玄机,能在种种变动中平衡外界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发现有利影响,并朝既定方向修正自己的应对策略。简单说,柔性管理自己,目标清晰简单,规划合理适时调整。
2、持续学习的能力。不管天气严寒酷暑,不管工作多么忙碌,都必须为了达成目标不断学习,这也是应对之前提到的&做到行业专家比不断挑选岗位更重要&。你了解的知识越详细越前沿越高端,你的职业替代率才越低。今天被同事拉去吃饭,明天被朋友拉去ktv,后天陪女朋友逛街,当你的所有时间都被别人占用,而留给自己的却寥寥无几的时候,你的职业高度也就基本哪样了。持续学习也包括不耻下问,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每个人都掌握有自己立足的特殊技能,你没有,就只能求教高人了,怎么让高人最大程度地教授,是门学问。而从高校毕业的高学历者,往往带有读书人天性的清高,如果不能端正求知若渴的态度,是很难获得最有帮助的技能和经验的。
3、高度的人际敏感度和情商。不论是打工者或者创业者,如果太有个性太有自我,是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的。只有着眼于别人的需求,能够一下子了解别人喜欢什么并哄好别人的人,才具有基本的成功潜质。这个别人,如果是客户,那你就把握住了市场;如果是领导,那你就把握好了升职方向;如果是同事,那你就把握好了群众支持。如果你继续坚持,只要表现出了自我,在自己范围能力中做到了自己能做的就可以了,欣赏我的伯乐自然会发现,那在你被发现之前,很可能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人际敏感度和情商中特别一提的是情绪控制力和沟通能力。有的小孩子说,不喜欢单位人人在领导面前做出加班的样子,其实他们不在玩游戏就在上网,多虚伪,但事实上偏偏这些人拿的奖金多,偏偏这些人得到领导的重用,其实想想,如果你是领导,当你需要下属干活的时候,一到点就不见人影的员工,你能指望他么?有的小孩子说,不喜欢和同事套近乎,又不是小团体,升职靠的都是能力,用不着走歪门邪道,你再想想,单是不合群、缺乏团队意识,就能让你远离管理者的候选队伍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把回家的所有原因归结给父母的知友了,每个父母都希望看到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因为没有足够的现实理由说服父母就把斩断自己梦想的责任推到父母头上,是否心存孝道暂且不论,至少他们是没有高超的沟通能力的。所谓的沟通,不仅仅是陌生人,更包括熟知你的人,不仅仅是由于工作建立关系的人,更包括因为血缘和感情建立起关系的人。即便事实真的是无法和父母沟通,至少事后应该及时处理掉自己的情绪才是真的有见识的高情商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这里大呼冤枉~
以上三个素质,个人认为是在一线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必备素质。在二三线没有生活压力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本色生活,但是在一线城市,竞争者云集、高素质者云集,如果你仍然像孩子一样向往着每天惬意舒适地生活后自然而然地受到重用和提升,那么就确实像期盼着天上掉馅饼一样了。当然,那些家庭本身就在一线的除外,他们比外来者少了几百万买房的压力,或许,家里等着拆迁的房子还能让他们一夜之间变成土豪或者高富帅,白富美唾手而已。所以,只是有目标是万万不够的,那就像兜里揣着一块五毛钱,却幻想着五十万的宝马。
也许对于不同的岗位而言,这三个素质的重要性会有某些差异。比如,纯营销岗位对人际和沟通要求最高,学术咨询岗位对学习要求最高,规划类岗位对目标确定能力要求最高,但不论你的起点是什么岗位,这三个素质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却都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七点:你能够清楚地评价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把自己的素质发挥到极致,并且坚持不懈,发挥到退休。
----------------------------------------------------------------------------------------------------------------------
三、为了这么做能付出或者放弃什么&&关于存留下来的成本领域。
学过经济学的人一定清楚,即使消费目标是获取最大效用,也一定会有一条基本的预算约束线制约,这就像我们用一块五买不到宝马一样。那么,作为一个影响人生选择的重大规划,成本的概念就万万不能忽略了。
之前我们说到了目标的概念。对于以金钱财富或者职业发展这种单一化目标的追梦者而言成本会比较低,他们的成本仅仅是自己放弃了另外一种生活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而已。但通常情况下,过了25岁的人,目标往往是诸多方面的集合,即由多方面目标共同构成的目标体系,那么这种多元化目标就很可能包含了对父母或者与配偶有关的无法物质化、货币化衡量的东西。
1、父母目标:如果你是个孝子,让父母幸福是你的目标之一,而为了圆梦,你的父母不得不举债为你安家,同时又得节衣缩食地帮你还债,那么,在父母剩余的二十多年里,你除了还债外,还能孝敬他们多少?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的行为对你的关系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你只能寄期望于十年之内青云直上,最后你的收入不仅能摆平房产,也能摆平孩子的奶粉钱。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八点:你有惊人的能力和机遇、父母有安稳强健的体魄,你的拼搏能够节省出充足的时间或者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等你在安排好自己之后尽孝。
2、配偶目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城市的城市气质都是由城市的人们所形成的,其中也包括城市的婚恋气质。越是一线城市,结婚平均年龄越大,这个貌似已经是大家都默认的成规了,而越是在一线城市,大家也都越不急着结婚,因为身边未婚的比比皆是。但是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去拉个别人参照,明显是不那么妥当的。
那么,我们首先看结婚,在一线城市生活,不论是当地人或者外来人口,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女方都更倾向于男性买房,并且,生活的不安定性促使女生往往更需要看到房子再结婚,那么,在这样的结婚模式下,买房又跟你的收入、父母的支持分不开,生活和发展纠结在一起,是个常人都难免忙乱一阵的。所以,如果你能碰到一个被你的才华吸引而不要房的,那就赶紧领结婚证吧。
其次,我们看生育。三十岁,女性已经到了最佳生育期的尽头,而男性随着年龄升高,体力精力也都有限。孩子的先天状态势必牵扯双方的大量精力。即便完成生产之后,谁照看多一些?谁教育多一些?是否需要家长协助?都是男人没法逃脱的责任。身边不止一个例子证明因为男人没有处理好这样的家庭关系而直接导致家庭矛盾大爆发的,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不相信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地继续发展。
所以,支持留在一线的第九点:你有一个年轻且绝对支持你任何决定的女朋友或者妻子,她拥有吸引你的魅力且永不衰退,也有全职太太照顾家庭的充裕时间,或者有个当你是儿子的岳父岳母。
----------------------------------------------------------------------------------------------------------------------
洋洋洒洒这么一大篇,无非是想提醒诸位还在摸索中的人们,你行进的每一步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任何选择也都是别人无法置喙,但正确选择的出发点永远都应该是综合效用的最大化,如何取舍,是人生的大智慧。
[本文由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放飞梦想励志人生)
您可能还喜欢...
------分隔线----------------------------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愿意到北上广深为首的一些大城市打拼,即使过的异常艰苦,远...
因互联网勃兴而忽然打开的阅读世界知识的丛林,有好处也有风险,对于没有自己知识体系...
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至今,30多年来央视春晚一次次陪伴大家度过“难忘今宵”。今晚,哈...
白猫照镜子 看到自己的傻样后 就疯了......
好感人一幕:狗狗丢失后又走回来 女主人都感动得哭了......
太狠了吧? 恶作剧怎么会直接让女朋友挂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献给正在打拼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