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新宁有杭州国珍专营店的朋友吗

湖南新宁:第八篇商贸_新浪城市_新浪网
湖南新宁:第八篇商贸
  第一章 商贸改革
  第一节& &商业流通渠道改革
  县商贸自1956年完成对个体工商业户社会主义改革后,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供销社集体商业为主的商业机构和流通体制,严格控制集市贸易,流通渠道单一,商业品种少。1978年后,个体私营户进入商业行业,且不断发展壮大;供销社系统在全县设立19个批发机构。其中县级公司12个,区供销社7个。1984年,县供销社改为新宁县供销合作联合社,成为各基层经济联合实体;国营商业改变过去固定区域,固定对象,固定倒扣作价的批发办法,打破城乡界限,扩大零售网点,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是年,国营商业部门在全县设立:2个批发机构,7个批零兼营机构和7个批发部门。商品流通渠道增多,商业品类日益增加。至2003年,县内国营、集体商业企业在竞争中大部分亏损,于是,拍卖了企业产权,解散了企业职工,而个体商业得到蓬勃发展。2004年,全县个体商品零售占全社会商品零售的91.8%,成为县境商业的主体。全县商贸已全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节,流通渠道自由多样,商业品种新颖齐全,商贸市场购销两旺。
  第二节&& 商业企业体制改革
  1978年,县商业局和供销社负责全县的商品购销。1983年,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计划商品的取消,国营商业企业积极与集体商业单位竞争。
  2004年,经过宣传发动、安置测算、资产评估、招商引资、资产出让、产权交接、职工安置等各项工作,8个企业单位纳入改制工作中,百货公司、商业贸易中心、友谊华侨公司、糖酒副食公司改制工作基本完成,食品总公司处置资产9处,资产收入150万元。到2005年3月全系统共出售固定资产价值2589万元,偿还各种借款、欠款637万元,发放453人一次性置换身份(相距退休年龄5年以上职工,一次性领取基本安置费2500元,加每年工龄1个月的工龄补助费,与单位签订终止劳动合同协议,由原来的国家或集体职工变成普通居民或农民)资金785万元,办理96人退养、协养(距正常退休年龄5年以上、10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的职工,不愿领安置费,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由企业交养老保险金至退休年龄,再办理退休手续)资金454万元,发放医疗保险费178万元,采用资金挂帐办法办理182人退休手续。至此,百货、友华、副食、商贸、五交五个公司资金全部处置,职工身份全部置换,原公司名义不复存在。尚有食品工业公司、蔬菜公司、食品总公司部分资产未处置和314名职工未妥善安排。
  一、商业局系统
  1976年,县商业局与供销合作社分设。1978年,县商业局下辖百货、肉食、石油、饮食服务、外贸、药材、副食七个专业公司。1995年,撤销县商业局,成立商业总公司。1996年将回龙寺的百货站、五交化站、副食站、回龙糖果加工厂从各公司分离出来,合并成回龙寺商贸中心,四个集体商业企业均已破产,职工一次性安置。2002年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县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定编7人,设人秘股、财务股、业务股,主管国营商业所属公司,保留商业总公司名称,同年,将破旧的机关大楼重改,建成六层楼的机关大楼。2003年,成立县酒类产销管理办公室,由商业行管办主管。2004年底,商业系统下辖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友谊华侨公司、食品总公司、蔬菜公司、食品工业公司、商业贸易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8个企业单位和酒类销营管理办公室1个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863人。
  国营饮食服务公司中的集体商业&& 1978年,县国营饮食服务公司辖新宁旅社、夷江饮食店、电影院饮食店、新宁冰厂、东方红照相馆、回龙照相馆,共有职工80人,年营业额55万元。
  2000年,在友谊宾馆后院仓库进行资产开发,建成有47间门面的湘桂市场。2002年,对新宁旅社前栋进行资产开发。2004年,除湘桂市场部分门面和新宁旅社后栋外,全部进行了公开拍卖,获得收入797万元。安置了在职职工158人,退休职工51人,上述单位不复存在,原单位职工也解除了与单位的依附关系。
  二、供销社系统
  1976年,县供销社恢复单独建制,辖五个区社、四个公司(农产、农资、日杂废旧物资、食杂果品)及东安转运站。1984年3月,县供销社更名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为各基层社的经济联合实体。金石、贸易公司从金峰分离。1995年,窑市从金峰分离,2004年底,县供销社辖九个区社:金峰、金石镇、窑市、水庙、黄龙、高桥、回龙寺、马头桥、一渡水;五个公司:农产品、生产资料、贸易、日杂废旧、食杂果品及东安转运站。干部职工总数2161人,其中在职1663人,离休5人,退休493人。
  为加强供销社内部的安全保卫,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治安管理及安全统筹,1985年后,陆续成立县供销社审计室、人民检察院供销检察室、县供销合作社安全基金补偿统筹办公室、县公安局供销社执勤室、县供销合作联社法律顾问室。1988年,开展“三清”(清资金、清商品、清库存)工作,审计33个项目,查出有问题资金115万元,收回87万元。1990年6月,为提高供销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县供销社在白公渡创办了新宁县供销学校,分期分批对学员进行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共培训职工700余人,1994年7月停办。1992年供销社推行以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放开、分配放开的“四放开”改革,工业品实行集团承包,生产资料实行“一条鞭”经营。集团承包以“包”代管,管理失控,库存商品增大,冷背呆滞商品增多,亏损面及亏损额骤然上升,1993年,亏损额高达212.5万元;干部职工拖欠公款120.36万元,应收未收回的货款260多万元。年,县供销社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所属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进行清理。1999年,对供销社政策性亏损重新进行全面清理、核查、落实,县供销系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帐3289.2万元,其中因执行中央政策形成的亏损挂帐158.3万元,因执行地方政府政策形成的亏损挂帐1969.7万元;经营性亏损挂帐1261.2万元。
  2001年,为化解供销系统各种矛盾,探索供销社发展的新路,县委办牵头,政府办、农办、供销社派员参加成立考察组,到浏阳、临澧等地学习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起草了县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但由于全县改革氛围没有形成,改革没有启动。2002年,政府出台政策,供销系统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干部、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困难职工纳入低保,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2004年4月,为加强对全县供销系统企业改制的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办、国土、财政、国税、地税、房产、银行、劳动、人事、信访、审计、规划、物价、工会、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启动企业改制工作。供销社通过拍卖、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依法处置企业资产,开始实行“两个置换”(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解除“两个依附”(企业依附政府、职工依附企业),对严重资不抵债的回龙寺、金石镇供销社由县法院接管,实施破产。至2004年底,供销社共处理固定资产27处,实现转让收入400.39万元,安置职工104人。至2004年,供销系统处置资产84处,实现资产处置收入3367万元,供销社人员2136人中已安置职工815人,安置抚恤人员113人,尚有800人未作安排,485人纳入低保,供销社仅留机关管理人员30人(定编14人)。至此,新宁集体商业主要代表者供销合作社经过半个世纪的兴衰变革,最终被民营商业所代替。
  三、粮食局系统
  粮食局机关改革&& 1973年10月,设立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内设办公室、政工股、储运股、购销股、油脂股、计财股;1980年12月,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更名为县粮食局;1984年,增设粮油议购议销公司;1987年,根据业务需要调整内设机构,设办公室、人事股、储运股、工业饲料股、科教股、业务股、购销股、财基股、安全保卫股、审计股、粮油议购议销公司、纪检室、联合工会。1992年12月,县委、县政府同意粮食局加挂县粮食总公司牌子,县粮食局内设机构调整为3股2室,即人事股、业务股、财基股、办公室、监审室。设立粮油结算中心为局直属正股级事业单位。1993年2月,县粮食局增设经济开发、工业饲料和储运3个公司。1995年撤销上述3个公司,恢复工业饲料股,设立储备股,组建县粮食总公司,办公地点设金城大酒店6楼。1996年3月设置办公室、政工股、业务股、储备股、财基股、审计股、纪检监察室七个职能股室,同时设立粮政工作站、县粮油结算中心、县粮油质量检测站3个局属正股级事业单位。同年7月县粮食局实行公务员制度,26名干部按规定程序过渡为国家公务员。2002年12月,县政府确定县粮食局为主管全县粮食流通和储备工作的职能机构,设办公室、人事股、财务审计股、储备股、业务调控股、行业发展指导股,纪检、监察室7个职能股(室),还设有粮食局联合工会和县粮油质量检测站、县粮食再就业培训中心2个事业单位。行政编制4名,全额事业编制25名。2003年设立粮食局人民武装部。2004年末粮食局机关有干部职工73人,其中退休24人,在职38人,在职人员中公务员24人。
  粮食企业体制改革&& 1978年,县粮食部门设金石镇、金峰区、水庙区、白沙区、高桥区、回龙寺区、马头桥区、一渡水区8个区镇粮站和县直属仓库、大米厂、回龙寺植物油厂,再下设45个门市部。1983年4月,成立县饲料厂。
  年,丰大有限公司因养殖成本高,筹资困难,转让给粮食局内部职工经营。2002年6月又面向全社会招商,实行整体转租。2001年,高桥粮站养殖场租赁给怀化个体商,从事胶合板生产。
  但粮食部门因长期靠国家统包统支,政企不分,人员膨胀,成本上升,亏损难以遏制,企业生存困难。2003年根据省、市要求,全县粮食企业“既动产权,又动人员”的改革,在全市粮食系统率先进行。9月,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制定了《新宁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同年12月,全县10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5个附营企业的改革改制全面启动。
  至2003年末,县粮食系统亏损挂帐总额达12936万元,库存粮食26590吨,其中陈粮比重较大。改革总体要求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改革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主附同步,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处置资产,统一资金调度,统一补偿标准,全员置换身份;改制后重组股份制的粮食购销公司,承担储备粮任务和军供粮、水淹区粮等供应业务。为推进企业改革,县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买断库存粮权和处置固定资产变现等方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至2004年末,已筹措改制资金2422.8万元。其中县政府同意处置库存粮食21450吨,销售所得价差收入1214万元;~泉宾馆整体转让收入585万元;公开拍卖金城大酒店一楼11个商用门面收入380万元;拍卖回龙粮站13间商用门面收入128.3万元;处置一渡水粮站门面收入48.3万元;上级拨入改制工作经费60万元;收回亏库欠款7.2万元。已支付改制资金2089.6万元,预计改制资金缺口649.5万元。是年,粮食系统干部职工1217人,已离退休293人,在职924名企业职工参与改革改制。其中:已置换身份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710人,参与社会协议保险209人,尚有5人未办理置换手续,尔后,企业又返聘录用278人。改制后新组建了水庙、金峰、城郊、黄龙、高桥、回龙、马头桥、一渡水8个粮食购销公司和回龙储备二库、新宁湖南省粮食储备库、新宁县粮食购销公司。这11个购销公司均属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除承担粮食储备,灾区、水淹区、军供、退耕还林粮供应等政策性业务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改制前的附营企业大米厂、植物油厂、城关粮站、金城大酒店4个单位均加挂“物业管理”及“两退人员管理办公室”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办法,主要管理国有固定资产和离退休、退养人员等事务。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年,粮食实行统一收购、销售,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粮食市场由国营粮食系统垄断经营。
  1998年,全县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年县财政拨付粮食部门粮食风险基金为2617.8万元,其中超储粮费用补贴1369.1万元,利息补贴1193.3万元,国家专项储备粮费用补贴55.4万元。同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和经营分开,新老粮食帐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规定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6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对规范粮食收购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9年,国家实行定购价和保护价两价合一政策,县政府为加强粮食收购工作,同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但收购任务完成情况不甚理想。2000年,早稻退出保护价范畴,价格随行就市,中、晚稻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2001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是“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年,收购价格稍作调整,早籼稻实行指导价,中、晚稻实行保护价收购。2001年后,粮食收购量逐年下降,2004年仅收购1014吨。同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现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市场管理;加强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四、物资局
  1978年,县物资管理局易名为县物资局,内设人秘、业务、财务、储运、生产服务,有干部职工234人。同年12月,县物资供应领域内,突破长期以来“重要生产资料,只凭计划供应,不能进市场”的束缚,开始走向市场。1979年元月,全省物资系统实行资金由省统一核算,物资由省统一调拨的“两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利润分成的办法。1980年7月,物资局所属生产服务股更名为生产服务公司。增设金属回收股(回收业务开展到1994年)。
  1998年元月,民爆公司单独办公、营业,单独核算,集资经营,由局统管。物资局按照深化改革改制方案,民主选举公司正、副经理14人;用工采取先分流、后入股的方式,经理选聘,择优上岗。一般干部职工交股金5000元,副经理6000元,经理7500元;新分配和调进的带资5000元,否则,不予接收和上岗。男满55周岁,女满48周岁的干部职工,可申请内退,当年内退人员13人,内退期间,比照退休人员标准发放工资。同时,将机电设备、生产服务、物资综合、物资贸易等四个公司,予以解散重组,实行自定经销产品、自找市场、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职工工资额由档案、岗位、效益工资三部分组成。10月1日起,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轻建材、生产服务、物资综合等五个国有公司和物资贸易公司(集体)停止营业,分离重组民营经济实体,按五人一个门面经营,共组织经营门面14个。1999年元月1日,燃气公司改由个人承包经营。2000年9月,成立合资企业――新宁县晶新液化石油气有限责任公司,接管燃气公司业务和公司人员。2001年5月,成立新宁县金属回收公司;7月,金属材料公司、化轻建材公司、机电设备公司、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物资综合公司、燃气公司,物资贸易公司七个单位全部关闭。2002年元月起,停发下岗人员的生活补贴,将生活补贴转作上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
  2004年,县企改办将物资总公司下属10个公司列入改制对象,组建改制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召开各类人员和全体职工大会,选举产生新的职代会,制定改制实施方案和资产处置细则,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报县政府批准,并委托邵阳市南方会计事务所,对所有资产进行了评估,资产总值为911万元。该年底,物资行管办有干部职工199人,其中在岗38人,下岗120人,离、退休41人。
  五、石油公司
  1976年,成立新宁县石油公司,内设业务组、人秘组、保卫组、财务组,有干部、职工24人,借用原县药材公司一间房办公。油品经营从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分出,由该公司经营,行政和业务由县商业局领导。1978 年,在县金石镇解放路新建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各一座,1980年 1 月公司搬进新办公楼办公。1985年,新宁县石油公司更名为“湖南省石油公司新宁县支公司”,隶属市公司领导,全司有干部职工76人,离退休人员18人。
  1995年公司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石油总公司新宁县公司”。2003年9月,因体制改革而成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新宁县经营部”,2005年4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新宁县石油支公司”。
  1993年,县公司内部拆分为开发公司和购销公司,购销公司负责加油站的零售经营,开发公司负责远购远销,都单独核算。到1996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公司全面亏损。1999年,市公司党委作出重大决策,全面启用了新的领导班子,利用公司旧办公楼招商引资进行开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清了银行贷款,使企业轻装上阵。2000年,由于办公楼招商改建,办公地点迁至城关加油站,到2001年新办公楼建成由开发商提供的约400平方米办公至今。2001年,中石化实行全面体制改革,实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带资分流和改变用工形式,年,公司共有46人参与了协解和改变用工形式,其中协议解除39人,改变用工形式7人,使企业的用工形式与社会接轨。根据需要实行定岗定编定员,按岗计酬,缩小了正式工与劳务工用工差距。公司下设正副经理各一名,财务代表、综合信息管理员、加油机维修员、润滑油销售员各一人,负责2个大站及5个小站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严格按照中石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操作,“一把手”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经理和站长具体对加油站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历年来没有发生报省事故,实现了报省事故为零。2003年9月公司主要业务全部移交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邵阳石油分公司,成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邵阳石油分公司新宁县经营部,2005年4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新宁县石油支公司,实现了市县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向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六、药材公司
  1956年成立新宁县药材公司,是全县唯一的国有药品经营企业。2000年医药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家,即县医药管理局为行政机构,隶属省垂直管理;新宁县药材公司隶属新宁县经济委员会管理。2003年12月,县药材公司以795.5万元拍卖给湖南~山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负责全县的药材批发、零售经营业务,并增加投入100多万元对公司进行GSP改造。2004年8月,成立了“新宁县中药材开发管理办公室”,为股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3人,隶属县经济发展局管理。
  2004年底,县药材公司职工总人数252人。高级技术人员1人,老药工16人,中级技术人员12人,初级技术人员106人;大学18人,中专23人,高中、中技173人,初中23人,小学15人。
  七、盐业公司
  年5月,县副食品公司下设盐业批发部,负责城区、回龙仓库和东安转运站的批发业务。1984年6月,食盐业务从县副食品公司划出,成立“湖南省盐业公司新宁支公司”,隶属湖南省盐业公司,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公司设党支部,党政关系委托新宁县经委代管,内设办公室、财务股、运销股、城区批发部、回龙批发部、东安转运站,共有职工23人,其中在职人员19人,离、退休人员4人。1984年12月,县盐业支公司定为正科级单位。1990年,湖南省盐业公司新宁支公司更名为湖南省盐业公司新宁县公司。
  1991年,新宁县盐业公司加挂盐务管理局牌子,为县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司的经理、副经理分别兼任局长、副局长,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职能分开、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内设人秘股、财基股、运销股、盐政股、城区批发部、回龙批发部、东安转运站。日,湖南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新宁县盐业公司同期更名为湖南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宁支公司。2002年11月,湖南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宁支公司更名为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宁支公司。2004年,新宁支公司内设人秘股、财会股、运销股、盐政股、城区批发部、回龙批发部、东安转运站,共有职工30人,其中在职人员23人,退休人员7人。
  八、烟草局
  1984年,成立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为正科级企业单位,受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及新宁县人民政府的多重领导,企业编制16人。局机关内设立:人秘股、销售股、专卖管理股、生产股和计财股。2004年在编人员43人,10月份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由新宁县烟草公司转变为邵阳市分公司新宁营销部,内设:行政办、专卖办、烟叶生产分部、客户服务分部、卷烟配送分部、政工办。
  九、外贸局
  1973年3月,新宁县成立外贸出口公司,日,撤销新宁县外贸出口公司,成立新宁县对外贸易局,内设人秘股、业务股、生产股、计财股,定编35人。2002年11月,成立新宁县对外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属事业性质的副科级单位,继续保留新宁县对外贸易总公司牌子,内设人秘股、业务股,至2004年底干部职工在册人数90人,固定资产580万元,累计创税560万元,直接创汇800万美元,舒美之、郑君雄、张庆功三人荣获国家对外贸易部脐橙、蜜柑栽培技术科研项目三等奖。
  第三节&& 个体商业体制改革
  1978年底,县境内仅有个体小商、小贩30户,经营火柴、针线、碗筷、石膏等日用品。198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鼓励和扶植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县内城镇开始发展个体商业,允许城镇部分闲散居民和回城知识青年办理营业执照,经营小五金、小百货、日杂等小商品,其他商品受到限制,进货渠道限制在县内批发部门。是年,全县个体商业发展到118户,年商品零售总额为63万元。
  1996年,全县有个体商业户5620户,个体长途贩运户发展到243户,从业人员301人。个体屠商近1000户,取代了国营食品站并遍布全县各集贸市场和乡镇各村,方便了群众生活,活跃了农村经济。2000年,县政府为规范屠宰市场,组织工商、税务、物价、防疫站等部门在城镇实行定点屠宰,禁止白板肉上市,确保群众食肉安全。2000年,县政府出台鼓励“国有民营”等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很多的外地商家来县办店。2000年3月,邵阳县张训章来新宁县城投资1000万元开设了大型私营商业一一“大众超市”,经营副食、百货、日用品、家用电器、纺织品等商品。2001年,新宁县籍陈宏兵在县城金石镇、黄龙镇和高桥镇分设四个凝秀超市分部。“超市”日夜经营,给“工薪”阶层及广大居民消费购物以广阔的空间。2002年,县城四处“超市”年营业额超亿元。2003年,全县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到位,实行民营投资经营,年内经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私营商业企业29户,其中~山医药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山特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注册资金超过50万元的有11户,注册资金超过10万元的有16户。2004年底,全县有县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商业5462户,私营商业73户,个体私营商业从业7805人,资金达728万元,商业零售额4.47亿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的91.8%。
  第二章&& 商贸市场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县商业网点集中在扶夷江两岸的窑市、县城、白沙、回龙等地。麻林、水庙、靖位等山区输出土纸、木材、土靛、桐油、山货、皮毛等农副产品,购进布匹、食盐、中西药等生活用品,主要靠水运和人工肩挑背运。年间,县商业、供销两大系统的商业网点由县城幅射到农村各地,国营商业系统在全县设有日用工业品批发机构10个;物资局下设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轻建材3个专业公司,负责工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供销社系统在全县设18个批发部,并在麻林、窑市、清江、安山、丰田、洞头、军田等公社设立批零兼营商店,负责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的供应。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几乎占领全县全部商业市场。1985年后,个体私营商业经营户挤进商业行业,并得以迅速发展,商业市场变得自由多样,至1995年,原有固定批发模式,货物流通渠道几乎全被打破,商业商场网点增多,货物充盈。到二十一世纪初,县城商业市场主要是街道商店,集贸市场和超市,农村则是商店和墟场。但新宁一直未形成有规模的专卖或批发市场。
  第一节&& 县城商贸市场
  一、街道商店
  县城街道商店是全县商业市场的主体,并随县城扩建由东风路、广场路和解放南路,迅速向大兴路、解放北路扩展;商店门面也由一间一店扩大到多间一店,上百乃至数千平方米的大店不断出现,商品专店既混合掺杂,又相对集中。2004年,县城批零商店、餐宿服务等已发展到3461户,从业7174人。商业繁荣街道主要是解放南路、大兴东路、广场路、大兴西路,这些路段主要经营服装、鞋类、通讯工具(手机)、医药、书籍、电器、家具、鲜花、文体用品、日用百货、餐宿服务等;其次是大兴西路和解放北路,主要经营电动工具、摩托车、建筑材料、农用机械、车辆配件、家用电器、车辆维修等;广场路主营生、鲜、干食品,粮油、副食、塑料制品等;上三角坪及东风路主销铁器、竹木器具、生鲜、日杂,香の锏龋话坠磐吩蚴敲磕甏海刍ú荨⒚缒尽⑹髯牡胤剑还阈寺(原农民路)以美容、美发、电脑服务为主。县城较大的家具店主要有“~山”、“家和”、“家兴”、“掌中宝”等店,主销广东运进的豪华沙发、大衣柜、床,少部分为本县家具厂自制实木家具。
  二、超市
  日,邵东老板在县城开办了第一个超市“大众平价超市”(友谊店),营业面积900多平方米,以“自选”为基本形式,商品明码标价,吃、穿、用品类齐全,赢得顾客频频光顾,生意火红。尔后,“凝秀超市”、“家家乐超市”等百货超市,“九芝堂”、“宝庆”、“健民”等药品超市,“铜锣湾”、“步步高”服装超市,“金洲电器”、“先锋电器”、“幸福树电器”超市等陆续开业。2002年,“大众平价超市”长征店开业,营业面积达2360平方米,日常陈列商品额600多万元;营业职工146人,日客流量5000多人次,年营业额2000多万元。药品超市发展到6家,中西药品和各类保健药品种类繁多,一般还配有中老年医生坐堂就诊,销售的药品占全城药品销售总量(除医院自销的)的90%以上。至2004年底,县城里的百货、服装、药品、电器、鞋类超市已达到40余家。
  第二节&&
  农村商贸市场
  一、乡村商店
  年,农村商店全是供销社设在各区(镇)、公社(乡)、大队(村)的供销社和代销店。其中窑市、高桥、白沙、黄龙、清江、一渡水等供销社供销特别兴旺。1985年,个体商店迅速发展,农村各村、组都有零售商店。2004年,全县农村有各类零售、餐饮1930个,从业人员3320人。
  二、集贸市场
  新宁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集市贸易逐步形成常年综合性集市与季节性集市相结合的格局。常年性综合集市主要有回龙、~山、水庙、麻林、飞仙桥、万塘、白沙、清江、一渡水、黄龙、高桥、烟村、安山等乡镇集贸市场,其中回龙、一渡水、高桥先后建立室内市场,其余场外露天市场,农村称为百日场。季节性集贸市场(按日子赶场),主要有温塘、安山、花桥、高桥、长坪、茶山、白云、洞头、狮子寨9个交易场;高桥、县城东门、回龙、丰田、洞头、烟村6个仔猪场;烟村、木山、回龙寺、杨田、丰田、白云、一渡水、巡田、柳山、水庙、石门、枫佳山、长塘、万塘、马头桥15个牛市场。乡镇集市交易主要有竹、木
  农田用具、仔猪、牛、服装、鞋类、塑料品、肉食、花生、大豆、菜油、鲜鱼、泥鳅、家禽、禽蛋、铁器、工业品、日用品、水果、蔬菜等500多种,客流主要为市场周围10千米内的农民和外地销售商贾。二十一世纪初,东门仔猪场等市场停止经营,其余市场场面扩大,商品种类、数量增多,成为乡镇村民主要商贸场地,年成交额1000多万元。
  第三节、粮油交易市场
  年,在统购任务完成后,农民余粮可以上市交易。但当时粮食生产水平不高,粮农商品观念淡漠,粮油市场始终未形成气候。粮油市场交易主要在粮食部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由粮食部门负责组织粮源,调节市场余缺。1985年,粮食收购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但为了完成定购任务,在每年新粮上市时,随即宣布只允许粮食部门参与市场收购。待完成定购任务后,粮油才可进入市场自由购销,允许出县、出省,粮食市场逐渐形成。县城上三角坪一度成为粮农与市民粮食交易的集散地,个体粮商逐步发展。2004年,全县个体粮店97户,其中金石镇32户,黄龙镇9户,马头桥乡18户,一渡水乡10户,回龙镇14户,高桥镇4户,~山镇5户,水庙镇5户。另有集粮食购销、加工为一体的粮食经营大户5户。个体粮商和民营企业的粮源主要从县外购入和下乡串户收购,具有经营灵活,粮油品种多样,服务周到,品质优良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全县日成交量15吨左右。市场粮油销售基本由个体粮商所取代。
  第三章&& 商品购销
  第一节&& 生活资料
  一、粮& 油
  (一)粮油收购&&
  粮食统购 超购 定购&& 1978年,全县粮食统、超购入库35635吨。年,粮食统购任务实行一定五年不变,年统购基数为22034吨,加上超购8782吨,共3082吨。征超购任务按生产队核定,分户送交,每年分早、晚稻两次送交。年完成任务。1985年,国家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计划、价格和品种由国家确定,计划为25000吨;品种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定购每50千克稻谷按倒“三七”比例定价(三成按统购价11.55元,七成按超购价17.32元),确定均价为15.59元。
  2001年国家适当调整粮食收购价格,早籼稻每50千克指导价42元,中、晚籼稻保护价分别为52元、56元。4月,省政府决定: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收购价格随行就市。由于收购多渠道竞争激烈,新收粮食不再享受国家超储补贴,收购资金困难,本年仅收购粮食14567吨,2002年收购7174吨,2003年收购1014吨。
  粮食议购&&
  1978年恢复议价收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粮源渐丰,议价经营逐渐扩大,年,年均议购粮食1670吨。1984年,县粮食局设立议购议销公司,各区(镇)粮站亦成立了议价经营部,开拓议价经营。年,年均议购粮食3092吨。年全县议购粮食62203吨。议购粮价格随市场供需情况而变化,每50千克早籼稻价格:1980年为20元,1991年为32元,2001年为48元,2004年为74~77元。
  食油统购、超购、定购&& 1978年,县粮食系统收购菜油292.5吨。1979年,每50千克统购菜油价由上年度的85元提高到106元,超购提高到159元。年,全县收购食油3632.7吨,其中统购1236.5吨,超购加价食油2396.2吨。
  1985年食油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并取消食油收购加价。定购品种为菜油、茶油、棉油。年,市对县实行食油购、销、调计划包干三年的政策,农户每交售50千克食油奖售化肥指标50千克;国家为多收购茶油,规定每交售50千克茶油奖售化肥指标100千克,比例价稻谷150千克,财政价外补贴15元。1990年收购价格再次提高,每50千克茶油235元,菜油207.40元。三年统算,市包干食油收购计划1035吨,实际收购283.4吨,占市计划的27.4%,上调食油493.7吨(超调部分动用历年库存),完成包干计划465吨的106%。年,继续实行包干计划,县政府重视油菜生产,国家大幅提高收购价格,菜籽价调高30.9%,并按定购、议购各50%计价,菜籽50千克65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任务完成好。1991年、1992年分别收购食油440.6吨、404.1吨,占市计划的127.7%和117.1%,完成食油上调任务236吨。年,由于市场调节范围扩大,食油收购计划随之逐年减少,4年共收购食油774.4吨。年全县收购食油6620吨。1997年国家取消食油计划收购,实行市场调节。
  粮油议价销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粮油议销数量日益扩大,1981年,全县议销粮食1587吨。1985年,议价购销扩大到县外,议销粮食4990吨,1988年因粮食供应紧张,借用平价粮转做议价粮销售,并从县外议购粮食7000吨投放市场及弥补平价粮库存,是年,全县议销粮食4893吨。1990年,县内遭旱灾,粮价上涨,从县外议购粮食11760吨满足市场需求。年全县议销粮食145000吨。
  年,县内议销菜油97.1吨,年县内外议销菜油708.1吨。
  议销粮油价格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化,呈上升趋势。1980年,每50千克稻谷21元,标二大米28元,菜油165元,茶油185元;1991年稻谷38元,标一大米55元,菜油230元,茶油320元;1998年菜油350元,茶油430元;2001年稻谷52元,标一大米82元。
  (三)国家专储粮和省储粮
  为了应付救灾等紧急需要,国家实行国家专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全县从1990年冬开始收购国家专储粮,到1996年按上级计划收购10155吨。年收购省储粮11190吨。
  年全县国家专储粮和省储粮指标划出省外稻谷指标250吨,省内6310吨,报损282吨,1994年、1996年县内多次遭受特大水灾,县内粮食销售指标不足,国家抛出专储粮和省储粮12673吨,年抛出专储粮和省储粮1190吨,及时解决了灾区和缺粮群众的生活用粮。1999年末省储粮无库存。剩余的国家专储粮指标390吨于2000年转入定购粮库存,2000年末国家专储粮无库存。
  二、副食
  肉食品&& 1978年,县肉食水产公司有5个区食品站,25个公社食品站。年,国营食品总公司共收购牲猪126.8万头,收购菜牛3700头。肉食水产公司对于平稳市场物价,满足市场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年,牲猪收购实行统购政策,收购标准为头重60千克以上,1985年1月取消牲猪统购政策,价格放开,牲猪收购多家经营,国营公司实行合同订购,价格随行就市。1989年起在所有经营网点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三定一包”责任制,对各核算单位“定人员、定任务、定费用率、包利润分成”。年,国营肉食品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稳住了经营阵地。年,全县共购进牲猪126.86万头。2001年后,主要由个体经营户收购生猪,投放在县内市场销售。
  1978年,县境家禽、鲜蛋、水产品由国有肉食公司经营,公司利用遍布城乡的网点及供销社的网点进行收购,销售过程中主要面向城镇居民。年,共计收购鲜蛋2167担(108吨),家禽7.46万只,鲜鱼856担(43吨),从1985年开始,国有肉食品公司基本停止上述业务,家禽、水产品由个体经营户自行收购、销售。
  年,城镇居民肉食品供应全部由国营公司按计划供应,实行凭证定量销售,城镇居民每人每月0.25公斤,国营公司除保证城镇居民的定量供应外,其余牲猪按计划上调。1978年,全县共销售牲猪50.15万头,调出牲猪110万头。1985年取消了居民定量供应,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猪肉价格补贴,对城市居民实行明补,即每公斤补贴差价款0.7元,全年每人补贴20公斤,补差币14元。1993年后国营公司县内销售急剧下降,但牲猪外调仍保持增长,根据市场行情,积极开拓广东、广西、海南市场。肉食品中的家禽鸡鸭鹅及水产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县内仅有少量农民用鸡鸭笼或鱼盆挑着到城乡的各个墟场销售。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除有零星挑担销售外,县城还有北门农贸市场及广场路中心市场有固定的场地专售鸡鸭鱼等生鲜肉食品。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县内经济的上升,全县家畜、家禽和水产等肉食品销售种类、销量增加,市场不仅有猪牛肉、鸡、鸭、鹅、鱼、泥鳅等,还有狗肉、羊肉和龙虾、鳖、脚鱼等生鲜销售。其中,鸡、鱼等产品都是每年要从桂林、沅江等调进百余吨在县内销售。1996年后,县境牲猪主要在县内销售,销售量随县人生活水平提高而逐年增加。年,大众、凝秀、家家红、玲珑等超市的菜类柜台品种非常丰富,生、熟、干各类产品齐全。在县城各个卖场都对生鲜、家禽、水产进行粗加工后销售,2004年,全县每天销售肉食品20余吨,销售牲猪345302头。
  糖酒&& 1978年,县国营副食品公司成立,城区设有两个零售部和一个批发部,回龙镇设有一个批发部,主要经营卷烟、食盐、糖酒副食品。由于机构、业务几经分离,到八十年代末,只有经营食糖、糖果、糕点、酒类产品的批发零售。
  1990年前,食糖属计划供应商品。公司按计划从邵阳市、衡阳市等上级专业公司调拔,供应城乡居民。年,茅苔、五粮液、西凤、董酒、杜康、洋河、山西汾酒、竹叶青八大名酒均凭票供应,其它商品如干果和果酒均从河南等地购进,糖果主要从广东、广西进货,从本地糖果加工厂购进月饼、糕点,从县酒厂购进白酒供应市场。副食品销售主要保证县城零售市场的需求。年,县国营副食品公司销售食糖13580吨,糖果1213.6吨,糕点5506吨,饮料酒6300吨。
  尔后,主要由个体商户自由购销。1994年全县注册糖果烟酒销售户47家,从业115人,销售糖类130吨、糕点660吨、酒类760吨。日县人民政府颁布了《新宁县酒类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新宁县酒类管理领导小组”,在商业总公司设立了新宁县酒类产销管理办公室。2003年7月,成立县酒类产销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的酒类生产、流通企业的行业管理。2004年12月,共计发放酒类经营批发证16户,零售备案登记证880户,注册糖果烟酒批发零售商78个,从业203人,当年销售食糖1500吨、糖果210吨、糕点970吨、酒类2800吨。
  蔬菜&& 国有蔬菜公司于1981年从县副食品公司分出成立,设有蔬菜门市部和加工厂,主要担负县城居民的蔬菜供应。鲜菜均是从县内蔬菜生产基地直接购进,购销价格由县计委核定下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县内蔬菜的供应与销售主要由蔬菜公司组织。当时,城区内有3个蔬菜销售门市部,年销售蔬菜7200吨。1985年以后,县内蔬菜产品的流通主要通过市场调节由个体菜贩销售,县内主要蔬菜批零市场有3个,即北门市场、中心市场、松枫亭市场,2000年以来,年销售蔬菜总量在12000吨。2003年,大众超市建立了县内首个果蔬销售专柜,销售无公害水果蔬菜。此后,在大兴路、商业街又陆续出现了2家精品无毒果菜销售门市部。随着城镇居民、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县内蔬菜生产规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平衡蔬菜市场,1998年以来,县内每年从外地调进蔬菜达800吨。2004年,县城菜商从广西桂林等地购进辣椒、大蒜、生姜、茄子等十多种蔬菜,数量达1000吨,投放城区蔬菜市场。全县年销售蔬菜总量14000余吨。
  水果&&
  县内脐橙销售,主要是通过外地水果商和本地营销大户独营和联营,从果农处按级定价(一般年份均价2元/千克)收购,经商品化处理后,直接上市销售,或经药剂处理保鲜贮藏后于翌年2―4月上市销售。销售市场主要是华南各省及港澳地区,其次是华北、东北等地。部分通过转口销往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常年出口量5000吨左右。2001年新宁脐橙注册了“~山牌”商标。2002年“~山”牌商标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2004年全县销售脐橙7万吨,销售额1.1亿元。
  县内蜜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一直畅销国内外。据统计,1978年外贸出口339吨,以后逐年增加,1986年达到1232吨,1991年出口量达到1350吨,每年产品除外贸出口和县内消费外,全部销往全国各地,没有出现滞销现象。1991年冬冻害到1994年恢复期,产量较低,产销基本平衡。但从1995年开始,由于全国性蜜柑生产相对过剩,县内蜜柑树龄老化(树龄30~40余年),品种退化,管理放松和品质下降等原因,而出现低价滞销现象,外贸出口困难,国内市场疲软。年连续两年每千克蜜柑销价0.2元左右,每年橘皮将近5000吨的产品被积压腐烂。从1997年开始,全县蜜柑实行品改、面积调减、品种调优后,销售情况有所好转,到2002年,家家红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入驻新宁,蜜柑销售市场看好。2004年,全县蜜柑产量2万吨,主要销售国内市场和县罐头企业。县境水果,还有西瓜、桃、李、梨、板栗、葡萄、柿、荸荠等,年销量2万吨至2.5万吨。水果中除西瓜有部分销往其他省市外,大部分水果均在县内市场销售。
  三、食盐专营
  盐的调运与销售&& 1978年,全县食盐供应由县副食品公司盐业批发部负责组织购、销。1984年,成立盐业专营公司以后,业务归省盐业公司主管,各类盐的购进、销售、库存计划由省盐业公司每年初下达给各分(市)公司,再由分(市)公司分解到各支(县)公司,各级盐业公司负责盐的调运、储存与销售。县内加碘精制盐和非碘精制盐要从衡阳的湘衡盐矿购进,加碘精制海湖盐从江苏或山东的盐矿购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盐业迅速发展,盐的供应品种从食盐、工业用盐发展到加碘精制盐、非碘食盐、食品加工盐、饲料盐、工业盐、肠衣盐、味精盐及特需人群食用的多品种营养盐等十余个品种。盐的销售(零售)从原来的城市商业部门、农村供销部门供应转为城市的副食店、超市、农村的商店、零售点供应。日,全县发生食盐争购风潮,食盐零售价平价0.42元/千克,高价卖到1.00元/千克。6月底和8月中旬又相继发生了食盐争购风潮。8月24日,邵阳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食盐凭票定量供应。1989年,邵阳市商业局、市供销社、市盐业公司下发《关于1989年度盐票发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实行计划定量供盐,城镇人口每人每年6千克,农村人口每人每年7千克凭票供应。1989年后,取消食盐凭票供应,由各地盐务管理局发放《食盐零售许可证》,不限量供应食盐。年,县盐业公司共购进食盐60917吨(不含原库存量),销售61440吨,实现利润153.4万元。
  盐价& &盐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对盐价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府实行盐税减半,最高零售限价和经营性亏损补帖,农牧用盐价格优惠。盐价与其它商品相比,始终保持低价位运行。1993年4 月5日,单膜小包装食盐批发价为0.433元/500克,零售价为0.52元/500克,单膜小包装食盐为0.816元/1000克,零售价为0.98元/1000克,工业用盐价格为734元/吨。
  1998年,根据省物价局文件,取消价区,全省城乡统一价格,并把原单膜小塑袋改为500克复合膜小塑袋。1999年,开发了多品种营养盐,湘盐财发(1999)37号文件对钙强化营养盐定价为:400克包装的批发定价1.08元/包,零售价1.25元/包,500克包装的批发定价1.30元/包,零售价1.50元/包。2000年省物价局又下发湘价消字233号文件,对多品种营养盐价格作了调整(并统一为500克的小包装):低钠、钙、铁、硒、锌等强化营养盐批发价统一为2.00元/500克,零售价为2.50元/500克。
  四、卷烟经营
  年底,县卷烟由国营副食品公司及供销社负责卷烟销售,1985年初,县副食品公司将卷烟销售业务移交县烟草公司。1986年,烟草公司设立农村卷烟委代批点,批发网点的布局以区镇供销社为基础,适当增设区、镇国营商业有卷烟批发销售能力的单位。1986年,自设批发门市部1个,委代批点6个。由于委代批点点多面广,地域复杂,管理工作难以跟上,经常发生非正规渠道进货行为和违规违章事件。
  1994年,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和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的要求,县烟草公司开展以自批网点为主体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工作,通过一手抓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一手抓市场整顿,个体烟贩非法贩运、违章批发现象得以遏制。县内自批网点发展到5个。1995年县烟草公司整顿供货秩序,整顿内部职工的经营作风。至2000年,县内卷烟零售网络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实行访送分离的全面送货制,1150户个体零售户进入销售网络系统,基本控制了烟草市场,烟草行业的垄断经营地位得以巩固。2004年10月,由邵阳市烟草公司统一集中电话访销订单,县烟草局(营销部)分三个车组负责配送,年内销售卷烟282.5万条,销售额达8448万元。
  五、日用百货
  年,国营公司主要负责组织货源,大部分商品按省专业公司计划在衡阳经济区内的衡阳百货、纺织品供应站进货,在邵阳市采购地产商品,在县内采购县针织厂生产的白平布、蚊帐、针织内衣裤,同时到外地厂家补充货源,满足市场供应。如:1981年,国营公司到济南、丹东、天津、开封、桂林、武汉等地采购针织内衣裤2万件、枕巾3万条。当年进货金额1451万元。1985年以后,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所有指令性计划商品全部取消,进货渠道放开,国营公司着重在商品适销上进行采购。1990年以后,主要由个体工商户根据市场需求采购日用百货。
  年,日用百货由县百货公司和供销社两大系统经销,县国营百货公司主要是保证城乡市场供应,供销系统从百货公司进货,主要面对农村销售。1984年1月随着布票及各种计划商品票证的取消,市场日益活跃,国营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同年,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精神,对全县少数民族农村居民1298人无偿供应支助纯棉布价值2.55万元。1986年根据湖南省商业厅等七部门文件精神,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3836人赊销纯棉布4.34万米,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年,每年均举办了大型的“有奖销售”活动。批发业务先后在全县农村各主要集镇创办了十五个代理批发点,批发部每年召开两次商品供货会,邀请零售门市部、县内供销部门参加,同时加强对邻近县供销部门的销售,如广西资源的梅溪、瓜里、邵阳县的塘田市、金称市供销社均到新宁百货公司批发部进货。在县城积极加强横向联营,与县饮食服务公司联营成立桥头商场。1987年,友谊华侨公司利用所有场地经营日用工业品,提高企业效益。1989年与县药材公司联营成立三角坪商场。并征用金石旅社修建1000平方米的百纺大厦增加营业面积。1995年,国有企业商品经营基本停止。2002年,国营百货公司将二门市部资产拍卖,所得资金和公司松风亭仓库抵偿了工商银行债务。年,实行资产租赁承包,开展资产经营。2004年,百货公司进行企业改制,资产公开拍卖,收入574万元,在职职工178人,退休职工64人全部置换了身份。
  六、五金电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县境五金交电经营品种仅有刀、剪、钳、凿、圆钉、铁丝、铁锅、电灯泡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有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自行车等品种进入市场销售。
  1979年3月成立国有五交化公司,下设城区、回龙两个批发部,五金交电、化工两个门市部。计划商品圆钉、圆丝、上海产自行车,由省专业公司按年计划供货,其余商品主要在邵阳五交化站及生产工厂进货。1985年取消计划商品供应后,公司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地采购市场供应紧悄的彩电、自行车等,投入到县内市场供应。1987年共计进货478.3万元,1988年后,进货额逐年下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五金交电类商品经营的繁荣时期,尤以家电类中的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营公司稳固占领了县城零售市场和对供销社的批发市场。为开拓农村市场,国营五交化公司于1980年举办了农村基层供销社五交化商品营业员培训班,在全县农村基层供销社建立了五交化商品专店8个、专柜11个。1985年,五交化公司新大楼竣工后,增加营业面积500平方米。1988年,征用原县保修厂场地建成第二门市部。1987年,百货公司利用场地与冷水滩五交化站联营成立百货公司五交化批零部,年商品销售150万元。1988年在回龙镇征地修建了批零兼营的五交化大楼,公司主要商品销售幅射至广西、资源、武岗、邵阳县等地。1989年五交化公司商品销售额达545.8万元。年,全县国有五交化公司销售主要五金商品自行车38253台、收音机24750台、收录机5841台、电风扇18172台、电视机8065台、电冰箱178台、洗衣机3586台。1990年后,国有商品销售逐年减少,至1994年,国有五交化商品经营停止。县供销社1983年开始销售黑白电视机和电风扇。1988年销售彩电、洗衣机等大件电器,主要从县百货公司进货,1990年后向外地进货。年销售录音机。1994年供销社停止五金交电营业。
  1996年后,县五金交电主要由个体户经营,销售量大增,有专门的五金店、日用电器店、灯具店、大件电器超市等共112家,从业209人。其中彩电从90年代流行的21寸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25寸、29寸。高档的有78寸等大型、薄型液晶电视。品牌有TCL王牌、康佳等。县城有金城、幸福树等大型电器超市。二十一世纪空调流行,机关单位的办公楼房、宾馆、酒楼都装有空调,部分城镇较富裕人家也装有空调。2004年,全县除电器零售店、尚有金洲、金城、先锋等大型电器超市8个,销售彩电13600台,洗衣机2200台,电风扇13500台,冰箱1950台,及冰柜、空调、微波炉、电炊具等,从业37人,年营业额达4000万元。
  手机 &&&县内1991年便有人使用手机,即“大哥大”,每部手机价格在万元左右。年手机由县移动公司独家经营。2000年邵东籍人李继在县城开设“步步高手机电话专店”,主要经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模拟手机和电话机,从业3人,月销售额3万元。是年秋,新宁许春光接管该店,更名“万德莱通讯”,主要经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飞利浦等产品,从业4人,年销售220台,销售额64万元。尔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以及个人手机店迅速增多,手机种类繁多,手机功能不断增多,能上网、照相,或带MP3功能而价格则大幅下降。每部在400~7000元之间。2004年全县有手机销售专店21个,从业86人,主要经营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爱立信、西门子、TCL王牌、飞利浦、波导、海尔等产品,年营业额1360万元。
  电脑&& 二十一世纪初,电脑较广泛地进入县城。县城开设了新华、新天下、凯文等电脑店。2004年全县有电脑店13个,从业37人。电脑店一般不预存电脑,主要根据客户要求随时向外地购进,销给个人,并为用户提供服务,收一定服务费。
  音像&& 1986年,县城开始销售录音磁带。1987年回龙、黄龙、高桥、水庙等乡镇均销售磁带。1992年,全县音像磁带经营从业110人,每家销售200~2000盒不等。1993年开始经营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的零售、出租。1995年,县城和回龙镇有影碟出租店9家。2001年,全县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61家,从业135人,年经营额550万元。经营者投入资金、经营场地,都上规模,大兴路“新浪影音店”常备音像制品3.5万盒。2004年因市场整治和有线电视普及,音像制品销量稍减,全县音像制品经营户34家,从业76人。
  第二节&& 生产资料
  一、农业生产资料
  农药、化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县农用化肥(碳氨标准氮肥)按各区(镇)早、中、晚稻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实行计划分配。供销系统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从公司到基层社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生资业务员,并抽调一批干部职工从事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货源组织,全系统从事农资组织调运和供应工作的人员占干部职工总人数的20%。县生资公司主要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农资调运批发业务,基层供销社则主要负责零售业务。1978年,全县农资销售总额646万元,1988年达1625万元,年均递增89万元。化肥销售量,万吨,万吨,2001年销售5万吨,年共销化肥61.9万吨;农药销售量,吨,吨。农药销售额,万元,万元,每年递增116万元,2000年销售额高达4000万元,每年递增166万元。农药销售由于品种更新,质量提高,售量减少,七十年代年均916吨,八十年代年均904吨,九十年代年均746吨,吨。农药器械及中小农具销售从1983年后逐年增加,1988年达到27.6万件(台、部、架等)。
  1995年,根据国务院“各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是化肥、农药流通的主渠道,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化肥、农药”的精神,供销社多次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物价部门,对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取缔非法经营。全县共取缔超范围的“农技站”经营点86个,无照个体户25户,征收化肥278.95吨,农药8.65吨,农膜1.65吨,金额20.65万元。同时,供销社积极办好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庄稼医院,全系统建立庄稼医院34个,开展农技推广、测土施肥、植保植检等服务。1996年,供销社积极增设农资网点,开展送货到村、服务到户活动,据统计,全县共有农资经营网点138个,送货上门的各种化肥达2680吨。1997年,农资货源增多,供需平衡,计划内价格接近计划外价格,当年取消了计内化肥指标,敞开供应。1998年,供销社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大幅度让利于农。据统计,县生资公司为平抑市场物价,把按政策规定应得的利益让给农民,共让利65.69万元。2000年,县供销社、县农业局、县氮肥厂三家联合组建跨行业的农资集团总公司。总公司由农村工作办公室领导,董事长由主抓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出台了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除供销社和农业“三站”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农资批发业务,确定全县农资零售网点300个,其中供销社200个,农业“三站”100个,并由工商部门牵头,成立了供销、农业、公安、质监等部门参加的农资联系稽查队,整顿规范全县农资市场。2001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逐步推行承包经营,供销社经营仍在全县农资市场中发挥主渠道作用。2004年,供销社积极探索农资经营新路子,创办农资专业合作社5个,开展送货上门、薄利多销、测土施肥、技术传授等优质服务。全年农资销售总额6300万元,其中销售化肥5.36万吨,农药751吨,农膜237吨。
  农业机械销售&& 年,县内农机经营的主要品种有内燃机排灌设备、电动机排灌设备、水泵、水管、传动带等农田排灌设备;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和各种小型柴油机、汽油机、机引犁、耙、打谷机等农具;手推车、畜力胶轮车等农用运输机械;碾米机、磨粉机、粉碎机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三角带、轮胎、钢丝管等农机配件;还有农用运输车、盘式拖拉机、三轮车、耕整机、电动机、小型发电机组、制砖机、木工机等商品供应。
  农用油料销售&& 1978年,农用油料由计划部门分配指标,商业部门组织供应。1984年,由农机部门分配管理,石油部门负责调拨,农机部门和石油部门负责供应。上级分配到县的计划平价柴油指标每年约1000吨,按季分拨。另有抗旱等专项指标约200吨。1985年,农业机械不断增多,而油料指标却没有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油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年,全县共推广金属清洗剂20吨,各种节油器520个(件),节油560吨。
  为了实现管、供、节油一条龙服务,农机部门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发展了一批基层农机供油点,到1992年末县内有10个乡镇农机站和5个区农机站建立了供油点,县农机局建立直属加油站5个,共有油罐、油池21个,储油能力260吨,年销售柴油约890吨。
  1995年底,国家取消计划内指标,农机部门继续供应计划外油料。2004年,全县有13个农机加油站(其中5个油站增加汽油供应),实行对内租赁经营。销售农用柴油688吨。
  二、工业生产资料
  1960年8月,成立新宁县物资局,担负全县工业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和销售。1978年,主要经营上级计划分配和本县计划生产的物资产品。1988年系统外购进额占总购进额的92.5%;1994年取消钢材指标,物资行业主要靠开展市场调节,积极找厂家联系,组织各种货源。从湘潭、邵东流泽、冷水江、涟源、江西、新余、首都、甘肃、酒泉等钢厂购进钢材;从大圳、东安、宝庆、新邵、新化等水泥厂购进水泥;从柳州、湖南、二汽、青岛等汽车制造厂购进汽车;从株洲、醴陵、桂林,海南等橡胶厂购进轮胎。满足了本县生产和建设的需要。1995年购进生产企业产品额3065万元,占总购进额3522万元的87%。1998年后,物资局经营的工业物质大多数物资由个体户经营。
  品种&& 1978年后,工业物资经营品类有金属、化工、建材、机电、燃气、民爆、废金属七大类,1990年主要经营种类有七类2000多种,其中:金属材料有生铁、矽铁、硅铁、锰铁、钢材、铜、铝、铅、锌、锡、锑、镍、汞、稀土、铜材、铝材等200种;化工轻工产品有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硝酸钠、亚硝酸钠、甲醛、丙酮、环氧树脂、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尿素、聚乙烯、聚丙烯、二丁脂、二锌脂、电石、氰化钠、三氧化二锑、橡胶、轮胎、胶管、运输带、传动带、三角带、机制纸、麻袋、酒精、甲醇等310种;建筑材料有水泥、玻璃、油毡、陶瓷洁具、墙地瓷板,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立德粉、烟煤粉、石墨粉、石棉及制品、铸石、莹石、米石、辉绿岩粉、青石膏等102种;机电设备有各种汽车、工程机械、木工机械、发电机、电动机、水泵、机床、焊机、焊条、变压器、导线、电缆、电磁线、布电线、轴承、仪器仪表、工量卡磨刃具、电瓶、标准件、汽车配件等1305种;燃气及用具有液化石油气、氧气、乙炔气、钢瓶、燃气灶、热水器、燃气灯、排油烟机及配件等202种;民爆器材有炸药、雷管、导火索、锑恩锑、硝酸铵、氯酸钾、黑索金、银粉、硫磺等20种;废金属有废钢铁、废铜、废铝、废旧汽车、废旧机械设备、废铁屑等11种。
  销售&& 1978年县物质局将从上级部门的专业公司购进的物资在城区和回龙寺两个物资销售点销售;1982年城区分设三处销售点,农村增加一渡水、高桥、水庙、麻林、马头桥共9个点销售;1987年,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中间环节,多数物资直接从生产厂家购进,1988年后从系统外购进额占93%以上。1994年增加黄龙、水头、洪家Y、观瀑、回龙寺街上共15个销售点。1978年销售收入365万元,利润亏损,没上缴利税;2004年,县物资局仅有危险物资炸药销售。县内钢材、摩托车、轮胎、水泥、汽车配件、水暖、五金、电器等物资都是由个体户经营。全县有各类物资经营店185个,从业487人。
  县内钢材、轮胎、水泥、玻璃、汽车、炸药等大宗工业资料,1995年前基本由物资局统一经营,1998年后,除炸药外,都转入个人经营。
  三、石油
  年,年平均销售汽油868吨、柴油1888吨、润滑油121吨、照明用煤油502吨,年均销售额381万元。
  年共销售各类油品5339吨,销售额达672万元,实现利税41万元。
  2000年销售各类成品油7124吨,销售额达2027万元,实现利税128.6万元。在油品的销售中,增加最多的是汽油和柴油,照明用煤油的销售随着县内水电事业的发展而逐年下降,2000年,煤油的销量仅为一吨,到2001年下降到0.5吨。
  2004年,石油公司共销售各类成品油7820吨,其中汽油2993吨,为1978年的3.4倍;柴油4827吨,为1978年的3倍,实现销售额2573万元,为1978年的6.75倍。
  库站网点&&
  1978年,县石油公司有松枫亭、回龙寺、高桥三个油库和城关加油站,因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管道渗漏严重,地面油污不堪,以致加油员的胶鞋变形,室内油气刺鼻;计量工具是几台磅称,供销双方的劳动强度较大。1980年,公司对设备开始全面改造,重新布局安装管道,并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流体计量器具――椭圆齿轮流量计,在库区栽花植树,搞园林化油库。1985年,公司彻底废掉土油池,新增50立方米金属油罐8个。至此,全公司拥有金属油罐33个,储量达1650吨;流量表14只,半自动加油机4台;同年又对高桥油库进行改造,公司三大油库实现了管道无渗漏,室内无油气,计量流量化,安全效益化。1982年县城关油库获得商业部颁发的“先进油库”称号。1980年,公司改建回龙加油站.1986年,公司各站改封闭式加油站为开放式加油站,改半自动加油机为全自动加油机,不但方便了顾客,同时也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服务理念。1992年新建高木凼加油站,1998年收购夷江、旅游、黄龙加油站。2002年新建城西加油站,2003年,新建新全加油站,2004年,收购一渡水加油站,这些站的新建、收购,改变过去加油站过于集中的不合理局面,不但方便了各路行驶的车辆,而且扩大了公司的销量,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公司拥有城关、城西、新全、回龙、高木凼、一渡水、高桥7座加油站,30立方米储油罐23个,电脑加油机34台。
  第三节&& 药品
  一、中药材收购
  资源&& 县境野生药材资源有中草药213科、1070种,药物1480味,重点品种蕴藏量6433吨。属国家一类药材的有麝香。二类药材有金银花、茯苓等2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41种(见下表),其他珍稀动、植物药源有74种。县药材公司多年来组织技术人员将茯苓,板兰根、天麻、鹿茸等三百余种中药材进行试种和加工,为中药开发、生产积累了经验。还将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半枝莲、百花蛇舌草、金银花等品种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
  收购&& 1978年,县内中药材收购除药材公司布点收购外,大部分委托县供销社代购,付给代购手续费。中药材代购手续费第一类枳壳等14种为5%;第二类黄连等120种为9%;第三类薄荷等91种为12%。未列入的品种,如需收购,双方协商确定。1980年8月,邵阳专署《关于农副产品购销政策若干规定》的布告中规定:麝香由国家统一收购,二类中药材如杜仲、黄柏、厚朴、黄连、枳壳、栀子、延胡索、木瓜实行派购,其中,杜仲、黄柏、厚朴多年生林木药材,无论完成派购任务与否,都不得进入集市贸易;其它三类药材,生产队和社员完成派购任务以后,可以自由上市。1982年2月,邵阳专署发出《关于农副产品收购问题的通知》,实行派购的中药材增加牛黄、贝母、山药、银花、白术、白芍、生地、茯苓、附子、麦冬、云木香、玄参、丹皮、三七、菊花、鹿茸、天麻、砂仁、虎骨、豹骨20种,连同以前9种共计29种。1982年11月,邵阳专署贯彻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等部门《关于切实加强中药材市场和中药材价格管理的通知》的意见取消中药材议购议销业务,将派购的中药材增加到57种,并规定中药材统一由医药部门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1983年将派购和统一收购的57种调减为15种。除麝香统一收购外,其余14种,在完成派购任务后,均可与三类药材一样自由上市,缓和了市场供需矛盾。但有些单位和个人插手药材产区,抬价抢购银花、杜仲、黄柏、厚朴等紧缺药材,导致有些药材资源遭到破坏。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规定:各级医药部门对二类药材应严格按计划和牌价统一收购、加工、调拨和供应出口。1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药材统一管理的布告》规定:麝香、甘草、杜仲和三十种二类中药材,由药材公司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二类地产药材实行派购。除药材公司委托供销社代购外,其它一切部门(包括外贸、医疗单位、农林牧场、药厂、社队企业和个人)均不得插手经营。药材公司经营部门不许抬价到产地抢购紧缺中药材。
  年,全县开始放开中药材收购管理,除麝香、甘草、杜仲、厚朴和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药材以及剧毒药品外,其余品种逐步放开,自由购销。县供销社不再给药材公司代购,药材公司只有委托药材种植的重点户、药农和有证商贩代购。1990年以后,中药材收购全部放开(国家重点保护品种除外),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2004年,全县收购中草药材8000余吨。
  二、药品经营
  县药材公司的经营方式:有批发、零售、收购、加工。经营范围:有中药、西药、成药、保健饮料、医疗器材,兼营中药材、中药饮片。公司总部设在新宁县金石镇解放街。其中批发独立核算单位3个,下属零售经营网点20个,中药饮片加工厂1个,由公司总部统一汇集下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新宁县药品批发业务,年,由新宁县药材公司承担,按计划调拨和自由选购药品,销售给全县各医疗单位及厂、场、个体诊所、药店。批发业务营业额由1978年的261.21万元,上升到1990年的890.89万元,增长了3.42倍。1990年以后,实行干部聘任制,优化劳动组合,层层进行经营承包;划小核算单位,实行经济目标管理和抽本经营;及不断增加批零网点;2004年,全县有职工276人,批零网点23个,商品总销额2613.8万元,是1978年的10倍,利润为18.18万元,上交税收48万多元,固定资产原值408万元。年,县药材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四次实施行业验收换、发证工作,由省验收合格,四次换发许可证。26年共实现药品总销售22662.98万元,利税1166.8万元;固定资产408万元,比万元,上升了25倍。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县内从1952年开始由商业部门收购食用植物油、生猪、棉花、木材、楠竹、生漆、白蜡、桐油;1956年后开始收购柑橘、烟叶、山苍子油等农副产品。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县境农副产品中的棉花、烤烟、棕片、蓖麻油、山苍子油、白蜡、生漆、柑橘、土纸、干辣椒等农副产品都由供销社统一收购。
  农副产品中的烤烟收购年由供销社统一收购,7年共收购3903吨,年收购量558吨。年由烟草局统一收购,19年共收购6110吨,年均收购305吨。其中2002年收购1597吨,是年中收购量最多的一年。棉花收购从年,供销社统一收购1085吨,年均57吨。1997年后,棉价下跌,棉花收购骤减。白蜡、生漆、桐油等县传统特产年由县供销社收购,15年共收白蜡121吨、生漆32.5吨、桐油779吨,尔后因其经济效益低,大部分蜡树、漆树、桐油园改栽经济效益好的柑橘和其他水果树,仅少量产品零星销售。年供销社收购棕片775吨、蓖麻油86.5吨、山苍子油295吨、干辣椒1325吨;1993年后,棕片、蓖麻油停止收购,仅有个体经营者收购干辣椒、山苍子油,年均收购量十余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每年收购薇菜(干反蕨子)10余吨。土纸是麻林、黄金的传统土特产,年供销社共收购3282吨,年收购量219吨;1993年后由土纸销售商直接向造纸户购进。1996年麻林乡兴隆、兴旺、麻林三家个体机械造纸厂,年产土纸1100吨。2000年,大云、麻林、界富、山水、金桥、竹里、大圳、大坝的手工造纸作坊共21处,从业1800余人,年产土纸2500吨。2004年全县生产机械土纸及手工土纸2000吨,主要由个体经营者收购再销往隆回、洞口、邵阳市、冷水滩及广西、贵州等地。年,木竹收购由县木材公司统一收购,共收购木材26.72万立方米(每年约2.4万立方米),楠竹577万根,年均收购52万根。1988年后,木材购销市场放开,木竹商直接进入林区购买木竹。
  第六节&& 外贸进出口
  一、出口贸易
  1978年,进出口贸易由外贸公司直接设点收购,或委托内贸有关专业公司及基层供销社代收,再交上级专业出口公司出口。1983年,随外贸政策的开放,外贸公司按省公司的要求,随行就市进行收购和出口。
  出口商品主要有脐橙、柑橘、畜副产品、土特产、陶瓷、矿产品、化工医学、茶叶等9大类78个品种。其中,柑橘、脐橙为大宗出口商品。
  柑橘、脐橙出口&& 1971年10月,加拿大加西公司黄国安来邵考察洞口县园艺场蜜柑生产,后来新宁与县外贸局订购40吨“雪峰蜜柑”运往加拿大试销。1973年10月,黄国安再次订购1360吨。1980年产品试销香港市场4.05吨,备受好评,获“柑橘之王”美称。自此新宁蜜柑随之出口外销加大,主销加拿大、苏联(现俄罗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和香港、港门地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每年销出200吨。
  日,国家外贸部,农业部联文批复,同意在县内建立出口脐橙生产基地1333公顷,要求“基地产品、凡符合出口质量的全部出口;不符合出口规格的,按质论价,就地交内贸安排内销”。同年12月,县委、县政府成立基地建设指挥部,确定“全面规划、适当集中、注意连片、分散建场”的指导思想,全县建立母本园22个,选育优良单株、嫁接苗木,边建园、边定植。1982年,建成1333公顷脐橙基地。
  1980年以后至现在,每年销出1000吨,出口最多的1986年达1232吨;年,全县出口柑橘、脐橙达到5万多吨,脐橙出口总值2.35亿元。
  出口柑橘由省商检局派人来邵抽检合格后放行。省、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派专人随火车押至口岸。发往加拿大的,在深圳交货,转口香港装船;发往前苏联的,分别在绥芬河、满洲里、二连浩特面交(苏)俄方。
  其他商品出口&& 县境1958年开始出口大约克、中约克、杜洛克、长白等瘦肉型生猪(肉)。年共出口生猪2.58万头,主销港、澳地区,创汇1000万美元。畜副产品出口主要有牛皮、山货皮、猪肠衣、猪鬃、羽衣、兔毛;土特产出口主要有山苍子油、薇菜、棕树籽、香柏木等;轻工产品出口有大理石、纸类、陶瓷、竹木工艺、卫生筷等;其他有锑砂、精锑、金银花、茶叶、水轮发电机等。以上出口产品主销香港、澳门、日本、加拿大、苏联、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1979年,全县出口商品收购额为204万元,1987年为412万元。1988年,因柑橘、茶叶出口减少,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下降到305万元。1989年后,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外贸出口体制的改革,1990年又上升到330万元;2003年出口额达到1600万元,2004年出口额为1800万元,其中自营出口5.1万美元。
  二、进口贸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从丹麦、罗马尼亚、希腊、意大利、芬兰、阿尔及利亚、挪威、日本、苏联等国进口尿素、复合肥及各种农药。
  全县的出口贸易留成外汇,大部分用于化肥、农药进口。1986年,县人民医院进口西德B超机1台,造纸厂从俄罗斯进口造纸木浆。1990年后,县人需从国外进口的生产、生活品,大都由个体经销商从国外购进,再销往本县需求者。
  第七节 &&黄金的购销
  1978年前,国家对黄金管理实行“限额配售,严格控制”,由原工商银行代理收购,再送至武冈人民银行验收后再统一上交。1979年后,黄金作为饰品可以上市流通。1992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新宁县支行的经济实体开办 “鸿达黄金首饰店”,实行独家经营。1995年6月,鸿达黄金首饰店的产权有偿转让给江西省新建县石岗镇的个体老板夏水平,工商局放宽对金店的核批管理手续。
  1992年10月黄金进货价为每克89元,售价为每克102元,最高每克135元。黄金经营进货限于人民银行指定的黄金批发店。经营品种主要是用黄金制作的戒指、项链、手链、手镯等。黄金销价依据当时国际黄金市场波动行情进行调整,由市物价部门核定、下文。金店开办的当年实现销售额52万元,12年来共销售黄金52000克,实现销售额610万元。
  2004年,县城有鸿达金店、鸿达金店分店、鑫泰隆、老天龙、黄氏、安盛华6家金店,每店存货规模均在20万元左右,日营业额元。
  第四章&& 餐、宿、服务业
  第一节 &&餐饮茶馆
  一、餐饮店
  1976年,县城餐饮业仅有国营饮食服务公司、县招待所和合作集体企业群利饮食店、金石镇豆腐作坊,总计从业人员142人;农村集镇合作饮食业网点30个,从业76人,年销售额42万元。1978年,县城餐饮业有新宁旅社、夷江饮食店、电影院饮食店,年销售额89万元。1980年,全县有国营、集体和个体餐饮业53个,从业269人,其中国营8个,从业82人;集体25个,从业137人;个体20个,从业50人。年销售额113万元。1988年,全县餐饮业有483个,从业人员1055人,其中,国营企业2个,从业人员48人;集体企业36个,从业人员146人;个体445个,从业人员861人,年销售额401万元。其中友谊宾馆经营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住宿部、停车场、酒楼、舞厅、茶座、冷饮等服务项目。2000年,随~山旅游业的扩大,县内的餐饮业由过去以卖饭菜、饺面、包子或承办酒席等单一餐饮消费,发展成品种繁多,体现旅游特色的餐饮业。如土鸡店、河鱼专店、海鲜店、土菜店、小肥羊店、夜宵等,邵阳米粉、常德津市米粉、河南大饼也在新宁上市。2002年,全国统一经营理念,统一经营项目,统一服务水平,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消费档次的“家宴楼”、“乡里人家”、“麦肯基”、内蒙古“小肥羊”等餐饮服务也落户县城。2004年,全县餐饮业527个,从业人员1183人,年销售额825万元。
  二、茶& 馆
  年,县城有露天音乐茶座15个,每天傍晚特别是逢节假日,业主们在临店人行道摆设桌子、凳子、茶水、放VCD音乐,逛街人随处可以唱歌、喝茶,收费标准低,每人每次收费2~3元。1995年开始,露天音乐茶座进入到室内,并伴有唱歌、跳舞。是年,全县有茶馆21个,每人每晚消费5~10元,年营业额16.8万元。2001年,县内“春来茶艺馆”在县城开业,从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汕头等地学回先进的茶文化,从喝茶上升到品茶和喝早茶。经营茶的品种增多,如毛尖、菊花、西湖龙井、台湾人参乌龙茶、绞股蓝茶、瑶山茶等,茶有青茶、绿茶、红茶、保健茶之分,还兼营茶具。是年冬,县文化茶楼开业。2004年全县茶馆发展到35户,从业人员118人,年营业额175万元,茶馆已成为人们休闲聚友、洽谈贸易的理想场所。
  第二节& &宾馆旅店
  1978年,县城宾馆仅有县委招待所,该所占地1.68万平方米,有一栋两层楼房、两栋4层楼房,设有会议室、淋浴澡堂的宿舍楼,床位413个,1986年在所内兴建五层楼的“~山宾馆”,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客房36间,床位90个。室内配有卫生间、闭路电视和空调设备,二、三、四楼设有会议室。年,接待全国性会议4次,接待港、澳、台同胞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外宾共100余人次。1988年,县招待所有干部职工43人,营业额51万元。同年,国营饮食服务公司建成友谊宾馆,一层为饮食和日用工业品柜台;二、三、四楼为旅客住宿房间。是年,全县宾馆、旅店业发展到569个,从业人员816人,其中,国营和集体宾馆22个,从业人员62人;个体旅店547个,从业人员754人。1993年,县粮食局在~山建成三星级的~泉宾馆,前栋一层为餐厅和办公场所,二、三、四层为旅客住宿楼房,有住房80余间,铺位近200张,室内装饰豪华,并配有卫生间,闭路电视和空调设备;后栋为娱乐休闲场所,内设按摩、桑拿等服务,还建造了一栋高级别致的独家小院,称之为“总统套房”,并设有1400平方米的停车场,是全县宾馆行业的“龙头老大”。
  年,县内先后建成小百花宾馆、丹霞、水电、梅园、广兴、~新、鸿运等88个宾馆,先后接待全国性会议20次,接待港、澳台同胞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外宾400人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2004年底,全县有宾馆68家,个体旅店680家,共有床位3200张,年经营额3000多万元。
更多关于 &的新闻  09:43:41
  12:29:07
  11:14:17
  11:02:45
  16:01:48
  20:00:31
  12:05:46
  11:12:29
  18:31:44
  18:27:37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国珍专营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