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孤独,会磨砺的意思自己的心智吗?

小雪的手上还有伤痕,但她已经恢复了阳光 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摄
阿华已退出“自杀群” 刘云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实习生 张燕洪媚
自杀或许并不新鲜,但陌生人通过互联网相约赴死的现象,却成为近来自杀行为的新现象。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各种各样的自杀网站、百度帖吧、QQ群,成为网上相约自杀行为的温床和土壤。
基于互联网的相约自杀现象,出现了与传统自杀行为大相径庭的特点———传统相约自杀者通常为50至60岁的老年人,相约对象多为患有精神病的家人和夫妻,且现象极为罕见,青少年极少参与其中;而互联网相约的主角几乎全是年轻人,他们完全不认识对方,彼此之间最多只是柏拉图式的朋友关系,自杀的动因往往是患有抑郁症。
心理医生阿坤“潜水”发现 想与人群聊 须通过验证
向记者提起网络相约自杀之事的是阿坤(化名)。
阿坤服务于一家心理诊所,一次无意中听到一位来院求诊的病人,讲起“相约自杀未遂”的事,便与之聊了起来。“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我才知道,有相约自杀的QQ群”。
经病友介绍,阿坤联合四名同事,一起在网上查询,终于看到其中一个名为“地狱×”的群,便试着想进入。“一开始进不去,要进行身份验证。我将自己的状态修改为‘求解脱’后,终于通过了”。
阿坤发现,群里活跃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名号里都有“鬼”字。“真有些空灵的感觉”。在论坛的公告栏上,阿坤发现了这样的字样:此处禁止讨论杀人或杀自己。“我觉得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阿坤决定潜伏。
慢慢地,有人主动上来聊天了。
“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生无可恋?”
阿坤佯答:“我失恋了。”
对方又问:“真的不想活了吗?”
阿坤复:“怕死啊!”
对方建议:“如果你还有一丁点活的欲望,我还是建议你活下去。如果真的感觉到痛苦,我可以提供死的方法,死得比较舒服的方法。”
如此直白赤裸的表达,着实让阿坤吓了一跳。“因为我还有生的想法,言语中,没有表示出非死不可的态度,他可能觉察到了这一点,也就没有进一步聊下去了”。
短暂的对话,让阿坤验证了求诊病人的说法。虽然再没有人更明确地和他谈论“死亡”的话题,可潜在群里,他还是在群聊空间里,看到这样的聊天记录———不讨论自杀叫我们进来干吗?
阿坤苦恼地说,“告诉你们这件事,就是想请你们揭开这其中的幕布,告诫那些人,珍惜生命。”
阿华:跟群友学习自杀方法
在阿坤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那位求诊的病人:阿华(化名)。
阿华,今年20岁,身高不到一米六,瘦小的身材,气若游丝的声音,只让人担心他营养非常不充足。
阿华不爱讲话,就算是在家,一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超过五句。“我从小就怕和人交往,每次春游、秋游时,同学们在一边玩,我就到处捡柴火,他们嘲笑我,可我不愿意和大家说话,那样子,我感到有压力。”
两年前,读高三的阿华辍学了。辍学的原因不是学习不好,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他自学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考虑到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阿华决定从高三开始,在家自学。这一举动,在阿华父母眼中被视为“逃学”。接下来,家人和阿华每天发生争执,心理本来就脆弱的阿华最终选择了退学,并从惠州的家里跑了出来,流浪到深圳。
苦闷和孤独无法排解,两年了,阿华几乎每天都睡不着,不断地发噩梦,梦见自己被家人被朋友嘲笑。阿华开始在网上寻找解脱。
在网络世界里,阿华发现了QQ世界里的一个个自杀群。
据阿华介绍,这些自杀群,表面是游戏群和聊天群,因为怕被和谐,所以用一些隐匿的名称:如生命、天堂、结伴、上路等。他自己加入的自杀群,里面有90多人,看上去只是一个游戏群,群友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
在这个群里,阿华学到许多自杀的方法:吃安眠药、烧炭……
“我共有四次这样的行为,第一次是吃了很多安眠药;后两次是安眠药加烧炭,地点在小旅馆里。”
为什么选择小旅馆?记者问。
阿华说,因为一些小旅馆不用查身份证,而且密封性好,面积不大。
“他会推荐地点,还会给安眠药,甚至卖氰化纳给我,5克收500元,算便宜的了。”
“他是谁?”
“群里的人。”
“你认为‘他’这种行为对吗?”
“我只认为这是违法行为。”
“你接受?”
“我只想快点结束(生命)。”
“第四次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次,是我在网上约人一起烧炭,但,她报警了,还将我送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为什么要约人一起?”
“缺乏勇气,时间很短,又找不到办法。多一人一起,勇气会大很多。这是冲动之中做的决定。”
小雪:曾多次自杀如今醒悟
在访问阿华的过程中,阿华提起过一个人,那就是小雪(化名)———阿华第四次实施自杀时,将其送进医院的女孩。
9月4日,记者在中山大学校园里,见到了这位神秘的姑娘。
小雪今年18岁。在她右手手臂上有不下十处刀痕,还有一个大大的烟斗烫伤。
看上去十分清秀的小雪,安安静静地站在记者面前,如果不是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一点也不会联想到,她是曾有过自杀倾向的人。
若干年前,小雪在百度帖吧和一些论坛里写了想自杀的意愿,希望找一个伴,“于是有人主动找来,向我推荐了一个群。”
要加入这样的群,并不容易,一定要经过身份验证。一般来说,进行身份验证的暗号要在百度帖吧站位留言里寻找。群主给个验证暗号,想入群者,就在百度帖吧去寻,暗号对上了,才给加入。而自杀群的名称为了不被和谐掉,特别在群号或群的名称中间,加上一些标点符号,以此来隔开群号号码。
据小雪说,这个群里有三四十个Q友,都是与她有类似想法的人,一般是在对话框里聊,讨论一些自杀的方法。有意向相约好地点和方式时,转入私聊。
在网上,他们共同搜索安眠药卖家,“网上随便买,他们也不会查买家的身份和用途。”因为有时买到了假药,小雪和网友便一家家地到社区医院开药。“去社区医院,就跟医生说自己经常失眠,医生一般开半个月的药,大概是十几颗。一家家医院地凑,也可以凑够几百颗。”
小雪有些任性。2007年,当父母发现女儿有抑郁症时,小雪提什么要求,他们都答应,直到最后,小雪在出租房里自杀。“每次都是我提要求,他们都会允许我做,只是每一次,都是我自己先放弃。”这样的反复,大约有四次,每次自杀后,父母为小雪操碎了心。望着以前自己不爱的父母,小雪终于内疚了,她明白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我不能再让父母伤心和失望。”
从心理治疗诊所走出来的小雪,如今在中大进修动漫设计,开始计划自己的未来。她能帮助阿华,也是因为她选择了阳光。
“8月16日,当阿华约我时,我知道,他不是真的想(死),他跟我讲,他想学新概念,还想摆地摊,还要跑步……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小雪说:“我在心理医院接受过治疗,我知道,他该去哪里。”
药物可调理
家人多陪伴
专家支招预防自杀
药物可调理
家人多陪伴
如此花样少年,为何会有这等悲观人生态度?
按照阿华、小雪讲述的方法,记者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中输入“寻找自杀伴侣”几个关键字,搜索结果有七页,涉及信息多为电影介绍、与网络自杀相关的研究与评论。而在外文主要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关键字“Look for suicide partner”(寻找自杀伴侣),搜索结果多达条,第1页的10条结果中竟有七条为寻死者发出的启事,更有一条可直接链接到境外一个庞大的自杀论坛。
点击进入该网页,主要有三块内容:青少年抑郁中心、自杀论坛和诗歌论坛。页面上方有一行大字写着“No Registration Is Required ”(无需注册)。更令人惊恐的是,该论坛的“粉丝”可不少,记录显示,该网站平均日访客量为590,总访客量达到331101;平均日浏览量928,总浏览量为惊人的1125590;平均每天有两个新帖发布,截至日,总帖数已达到23527;会员总数为1360个,如果某个会员不再发言,那他(她)很有可能已经自杀成功了。
难道就没有办法进行事先预知和观察,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主治医师曹延福说,一般而言,自杀者通常有几个先兆:一是突然忧郁,患者会变得少言寡语、闷闷不乐、食欲不振。二是突然变化很大,变得十分活跃,不断地安排事情,如告别,或出远门,赠送纪念品等。三是在言语中的表现。他们向亲人、朋友倾诉,当中透露出不想活的念头,或者抱怨生活没有意思,或者是在网上聊天或者记日记。
“出现这些征兆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困扰。一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很小的事情,到了他们眼中可能都是百分百自杀的理由。一般人觉得可以解决的困难,在他们看来就是走投无路。”
张星是白云心理医院的心理治疗师,她说,有网络相约自杀倾向的人本身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尽是负面的词,比如:形容自己又矮、又丑、又无能。他们自杀的原因,大多为三个,一是逃避现实,二是找不到活下来的意义,三是受到外界重大刺激。
如果是重大创伤事件导致的自杀倾向,就需要家人的陪伴和观察,以防真的出现这类行为;如果是因缺乏自我价值而导致的自杀倾向,则需要了解患者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因为他们只会看到自己阴影的部分。”
“就阿华而言,”曹延福分析说,“他的问题不单纯是心理上,而且在生理上也有问题。他的身体在生物学上有改变,体内一种叫五羟吲哚醋酸的神经介质在脑内浓度降低,而导致患者悲观低落,从而出现自杀观念的。遇到这样的病患,医院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在自杀者当中,自杀未遂者的数量是自杀成功者的十倍,因此,心理危机干预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家人和朋友能及早发现,并送往医院治疗,自杀行为会减少很多。
“让人感染生的希望”
当记者问起阿华和小雪,可不可以加他们为QQ好友时,他们都欣然同意了。  在网上,记者再次和他们聊起了生与死的话题。
记者:以前你们怎么看待勇敢?
阿华:能够一个人很坦然地赴死,就是勇敢。
记者:现在呢?
阿华:敢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叫勇敢。
记者:你们现在还在那些自杀QQ群里吗?
阿华:没有。
小雪:我退出了。
记者:如果再回到这个群,会怎么样?
阿华:会再感染。
记者:那你们认为什么事才算是积极的?
阿华:我想当背包客。一个背包,四处旅行,孤独是我最大的收获。
小雪:我学动漫设计,在画画时,我会感到放松。
记者:阿华为什么会选择当背包客?
阿华:我喜欢孤独,长时间的孤独,会磨砺自己的心智。
日本网络自杀率逐年在上升
网络自杀(Internet Suicide)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而实施的自杀行为,谋求自杀的个体借助网络的便利达成自杀协定,相约赴死,因此也称网络集体自杀(Internet Group Suicide)。
2000年10月,日本首次曝光一例网络自杀;2003年此类自杀造成的死亡数为34例,2004年为50例左右,2005年则攀升至91例。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热线电话:(024)  集团总机:(024)  新闻报料:  QQ客服:【孤独症专栏】心智障碍融合教育之四:学习的开始
由于许多学校对心智障碍者的排斥,嘉诚并没有机会接受到义务教育。又因为嘉诚就养的机构并无法给与嘉诚太多学习的机会。所以嘉诚的能力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很关心嘉诚的梁阿姨再次经朋友的建议下,将嘉诚转到另一个就养机构。
这是一个有提供住宿的教养机构,但是梁阿姨担心嘉诚住在机构内会不适应,所以只接受日间照顾的服务。记得那是我已高三了,一天恰巧我模拟考试结束,便代替梁阿姨去接嘉诚回家,让梁阿姨有机会休息一下。到了机构之后,因为嘉诚还在进行生活技巧的训练,我坐要教室后面等他,在老师教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眼中泛着自信的光芒。老师跟我介绍这个有学习认知课也有生活技能训练课,每节课都为了提升心智障碍者的能力而特别设计的。同时为了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在课程中也安排了工作实习、练习课程。。。。
在嘉诚离开前,老师要嘉诚跟大家说再见。我听见嘉诚快乐大声地说着:“再见”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嘉诚这和清楚地说出“再见”这两个字。。。。
温馨小贴士
1、心智障碍者与你我一样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
2、只要用心,我们就可以发现心智障碍者的成长与改变。
本文来自台湾版《心智障碍宣导小手册》
相关参考文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入普通学校就读相关问题探讨 李文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4期
广州市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问题及对策研究 周思佳(本研究为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
最新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的通知
日,广东省政府网站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的通知》
欢迎关注“馨和社工中心”公共账号。找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即可。我们每天都会有精彩内容与您分享。
周一:记忆力障碍
周二:孤独症专栏
周三:沙盘游戏专栏
周四:园艺心灵花园
周五:影视制作专栏
周六:轻松快乐度周末
周日:周末亲子好时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方法的研发与实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心智成熟之路——孤独的旅途——每个人的必经之路_心理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68,939贴子:
心智成熟之路——孤独的旅途——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收藏
看到这段话比较感慨吧不愿成长的人,只能被现实拉扯着跌跌撞撞向前,即使遍体鳞伤、血肉模糊。没人在乎你是否痛了,他们有他们的路要走,他们很忙;也没人能够替你承受,这些都得是自己承担,无可奈何,无可避免。——《成长是一条单行道》
1楼 06:28&|来自
相关的贴子60664472相关的图贴
内心成长的之路,这不是。这是人人必经之路。区别只是有些人明确的认识到自己要走的路,并且主动的迎接挑战,主动的接受痛苦,主动成长。更多的人确是被动的成长,被生活推着前进,被现实折磨的遍体鳞伤,才能被动的成长一点。
2楼 06:33&|来自
内心成长之路,没有人可以替你走,甚至没有人可以替你分担你成长的痛苦,所有成长的过程都要自己亲自来做。很痛苦,不过成长之后的内心会更加强大,能够伤到你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你的力量会更加强大,人生会变得越来越轻松愉快。
3楼 06:36&|来自
选择怎样的成长之路就以为着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味被动的接受生活中的痛苦,不思考不改变。还是主动的体验痛苦,思考,改变,成长。这是一个选择,懒惰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不敢改变,懒于改变,只有被逼到绝境才不得不去改变。懂得了这些,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5楼 06:42&|来自
最近太懒,而且超没动力,写写心里想说的话,与所有人共勉。努力!
6楼 06:44&|来自
插个图吧,没图好单调
7楼 06:47&|来自
8楼 06:49&|来自
9楼 07:42&|来自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享受一次磨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