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蔓龙头蔓是什么意思

信息/甜瓜蔓枯病
中文学名:&甜瓜蔓枯病& 别称:&黑腐病& 病原中文名:&瓜黑腐小球壳菌& 病原分类地位:&&&病害类型:&& 主要危害作物:&、、& 主要为害部位:&主蔓和侧蔓&
为害症状/甜瓜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发病株率高达30~50%,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初期病症多在蔓节部,现浅黄绿色油渍状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胶状物,干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呈苍白色,易碎烂,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兰瓜瓜蔓显症3~4天后,病斑即环茎一周,七天后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班不断扩大发生水腐,菌丝深达果肉,果面现白色茸状菌丝层,数天后产生黑色小粒点。此间如遇雨可见黑色小粒点喷出发丝状或露滴状粉红色孢子角。&此外,同类型的多发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主要为害根颈、瓜蔓、叶、叶柄和果实。初只发生在近地表的根颈上,呈局部不规则形水渍状斑驳,暗青色,后围绕茎基1周,且向上、下蔓延,向上越过主茎分叉,致所有分枝染病;向下可扩展到地下颈与根交界处,全长7~38厘米,病部溢有褐色汁液,表皮腐烂。后病部同时长出黑色小粒点,属急性型症状。此外有的仅见为害根颈处稍凹陷,表皮灰白色,龟裂,病斑上小黑点稀疏,死蔓少,属慢性型。
病原形态特征/甜瓜蔓枯病
瓜黑腐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erini)Chiu&et&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瓜叶单隔孢菌(Ascocb&cucumis&Fautr&.et&Ro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95~137.5微米;内壁密生简单的分生孢子梗,单孢无色,大小7.5~15.5×2.5~4微米,器孢子具两型:一类是小型孢子,特丰富,椭圆形或卵形,单胞无色,大小5.3~10.5×2.8~5微米。另一类是大型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形,具1隔膜,个别2~3个隔膜,隔膜缢缩,大小7.5~17×2.5~5.5微米。该菌在PSA上菌落初白色,扩展后呈圆形,除边缘白色外,内丝暗黑色,气生菌丝稠密发达,白色至灰白色。该菌侵染哈蜜瓜,梨瓜、西葫芦、西瓜、籽西瓜等葫芦科植物。台湾记载甜瓜蔓枯病菌学名Didymella&bryoniae异名有Ascocb&cucumis、A&.citrullina、A&.meloni、A·cucumeris、Ph’llosticta&citrullina、P&.ortn'cularia、sphaerella&citrullina、s&.melonis、Didymellamelonis、Didymospaeria&melonis等。该菌器孢子变异大,学名迄今仍未统一。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甜瓜蔓枯病
病菌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菌丝体潜伏在病残组织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后释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七月中旬气温20~25℃,潜育期3~5天,病斑出现4~5天后,病部即见产生小黑粒点。分生孢子在株间传播距离6~8米。甜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薄皮脆瓜类属抗病体系,发病率低,耐病力强;厚皮甜瓜较感病,尤其是厚皮网纹系统、哈蜜瓜类明显感病、如麻醉瓜、罗斯转、哈蜜瓜发病重;小暑白兰瓜、大暑白兰瓜次之,铁旦子、薄皮脆发病率最低。病菌发育适温20~30℃,最高35℃,最低5℃,55℃经10分钟致死。据观察5天平均温度高于14℃,相对湿度高于55%,病害即可发生。气温20~25℃病害可流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湿度高发病重。5月下旬~6月上中旬降雨次数和降雨量作用该病发生和流行。连作易发病。此外密植田藤蔓重叠郁闭或大水漫灌的症状多属急性型,且发病重。
防治方法/甜瓜蔓枯病
(1)选用龙甜1号等抗蔓枯病的品种,此外还可选用伊丽沙白、新蜜杂、巴的等早熟品种。&   (2)药剂处理种子,对杀灭种子上病菌,防止苗期具有重要作用。&   ①浸种种子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40分钟。&   ②用种子重量0.2%~0.3%的40%拌种双粉荆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种子包衣。用0.3%~0.5%的种衣剂9号或10号进行包衣,可有效地防治立枯病,还可兼治猝倒病和炭疽病。&   (3)采用高畦或起垅种植,严禁大水漫灌,防止该病在田间继续传播蔓延。&   (4)合理密植,采用搭架法栽培对改变瓜田生态条件,减少发病作用明显。此外要及时整枝、打杈,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5)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6)发病初期在根颈部或全株喷洒20%1000倍液或40%拌种双500倍液、24.9%待克利乳油30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8~10天再喷1次,共喷2~3次。棚室栽培时可喷撒5%防黑霉粉尘剂,每667平米用药1kg。此外瓜三叶期(间苗后或沟栽法沟膜揭掉第二天)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效果也很好,如能结合叶面喷洒效果更好。采收前4天停止用药。
生物防治/甜瓜蔓枯病
预防方案:在植株缓苗期和第一穗果开花膨大期用《青枯立克》500倍液进行灌根,7天左右用药1次,每个时期连用2—3次。 治疗方案:采取“涂抹+灌根”的综合防治方案,具体为: 1.&涂抹:《青枯立克》100ml兑水10斤,对病部进行涂抹,2—3天1次,连凃2次。 2.&灌根:《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对严重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区域植株进行小区域灌根,连灌2次,两次间隔1天,根据病情第2次用药后间隔3—5天再巩固用药1次;其余可采用500倍液进行穴灌预防1-2次,间隔3-5天。 备注:1、灌药时,每株用水量以灌透为宜(苗期需100—200ml左右;花期、结果期需200—500ml,具体根据植株生长时期、土壤干湿度而定)。2、病情严重,植株长势弱时,可同时配施《海藻生根剂——根基宝》300倍液,同时进行灌根,促进根系生长,强壮植株,提供抗病能力。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江苏农业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09:56
贡献光荣榜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别名——蔓、香瓜藤
汉语拼音——tian gua jing
英文名——Muskmelon stem
拉丁植物名——Cucumis melo L.
科属分类——葫芦科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茎藤。
【植物形态】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长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雌雄同株;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长1-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汉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成分——茎中含(αspinasterol),7-豆甾烯-3β-醇(stigmast-7-en-3β-ol)[1].
考证——出自《本草图经》
归经——归肺;
功效分类——
功效——宣鼻窃;
主治——鼻中;不通;经闭
——味苦;甘;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畜鼻;或敷膏涂搽
出处——《中华本草》
出自A+医学百科 “甜瓜茎”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甜瓜茎”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甜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