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的上班,图啥?

工作十几年,月工资2000余元,不分节假日,也没有周末,从来不发加班费,更没有听说什么叫“福利”——基层事业单位普通职工的现状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49:28&)
( 11:15:17)
14字(12/0)
( 15:04:38)
13字(25/0)
( 13:09:48)
138字(38/0)
( 13:51:24)
10字(13/0)
( 13:45:59)
( 13:40:04)
( 12:03:32)
11字(35/0)
( 08:09:18)
171字(60/0)
( 19:18:53)
( 19:23:08)
47字(11/0)
( 01:43:10)
27字(10/0)
( 16:48:08)
34字(29/0)
( 15:48:04)
( 15:37:19)
( 16:16:34)
71字(15/0)
( 08:52:26)
( 16:15:22)
( 16:19:58)
46字(11/0)
( 02:55:46)
195字(4/0)
( 18:37:09)
76字(14/2)
( 10:30:23)
443字(10/0)
( 09:40:29)
( 12:22:06)
31字(73/0)
( 11:42:38)
87字(28/0)
( 11:34:54)
( 11:36:43)
( 10:41:08)
58字(74/0)
( 14:46:58)
202字(11/0)
( 11:26:33)
( 21:03:49)
247字(63/0)
( 18:08:14)
( 16:31:31)
17字(31/0)
( 13:25:54)
( 12:37:54)
( 19:03:17)
81字(51/1)
( 22:54:00)
25字(12/0)
( 15:24:30)
( 15:09:33)
19字(12/0)
( 13:15:39)
247字(9/0)
( 11:06:42)
86字(88/0)
( 10:24:50)
( 16:37:33)
( 10:58:28)
227字(38/0)
( 09:50:29)
162字(11/0)
( 09:12:14)
( 09:04:39)
137字(1/0)
( 01:40:01)
217字(86/0)
( 18:44:12)
( 17:32:11)
( 17:09:31)
( 17:02:11)
48字(21/0)
( 16:04:35)
96字(22/0)
( 15:31:57)
105字(24/0)
( 14:54:42)
195字(16/0)
( 13:10:44)
( 11:42:48)
47字(51/0)
( 10:59:12)
( 11:00:17)
( 10:55:38)
100字(10/0)
( 10:37:00)
35字(17/0)
( 10:26:40)
( 09:46:23)
83字(73/0)
( 09:31:25)
101字(17/0)
( 09:19:05)
25字(11/0)
( 07:56:40)
94字(283/0)
( 20:57:06)
( 20:10:38)
35字(354/0)
( 19:46:39)
( 19:48:38)
( 18:09:34)
80字(11/0)
( 17:02:57)
198字(87/0)
( 14:43:25)
( 10:47:18)
37字(13/1)
( 10:48:49)
( 13:09:35)
( 10:46:51)
311字(13/0)
( 10:42:04)
88字(13/1)
( 10:43:47)
119字(19/1)
( 23:13:30)
( 10:41:32)
185字(208/2)
( 12:28:44)
( 10:40:39)
171字(955/0)
( 10:37:24)
221字(33/0)
( 10:15:49)
68字(50/0)
( 10:09:46)
( 08:47:47)
( 00:00:52)
( 15:45:24)
( 23:50:05)
( 21:59:54)
68字(61/0)
( 21:08:14)
47字(35/0)
( 21:01:08)
( 20:57:44)
43字(140/0)
( 20:08:11)
( 20:03:59)
45字(12/1)
( 07:25:05)
41字(108/0)
( 19:05:49)
48字(13/0)
( 18:44:15)
( 18:27:49)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在 Facebook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非常想了解一下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工程师。谢谢
按投票排序
多数高票答案都是照片为主,所以大家觉得在XXX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就是指风景和零食的部分?那我匿名写点别的好了。(1)压力大(2)虽然比亚麻好,但work-life balance还是不能跟相当一批公司比。所以FB招senior总是招不到或者找不够。不缺钱的牛人如果不是自虐狂没必要来受这种苦。我认识的比较senior的人,很少有愿意过来的。(3)但牛人依然很多。关键是蠢人少。反正我目测是个人就比我好使,于是压力更大了(4)特别注重impact,理念上如果不完全同意的话,还是会不好混的(5)按年薪算的话工资不错。按小时薪算的话,工资真心不高(6)但是以上五条好像又跟所在的组特别相关。我也见过全组都特别闲的。另外也跟水平有关。我们组其他人干活比我快很多,所以活得也比我好很多。(7)当然笨蛋也是存在的。像我就够retarded了,结果我还见过比我笨的,和比我傻的。不知道会不会活得比我还惨。(8)代码确实乱,文档也确实缺。而且基本上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了(9)不缺工作狂。晚上9点之后才回家的人大有人在。最坑的是有相当一批既聪明又工作狂的人,真心让别人没法混。(10)每个组除了工作量可能特别不一样,工程体验其实挺不一样的。FB并没有一个全公司统一的开发流程。有些工具是统一的,比如phrabricator。但开发流程,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这些东西,真心没有什么全公司统一的玩法。所以知乎上一个著名前员工说过的关于FB开发流程的描述,其实换一个组马上就不是那个情况了。这个自己不体验是完全想不到的。(11)另外其实FB是一个完全不追求扁平化的公司。这个也跟好多人猜测的不一样。FB追求的是即使两个人差了N级依然可以畅所欲言,而不是扁平。因为如果前者达到了,不扁平也就不是问题了。(12)另外公司大了,也就有一些大公司的问题。产品团队们大概一直有PM吧,但是infra现在也有好多TPM。有时候真心觉得这些人是纯没用。(13)姑娘的数量明显比别的IT公司多。大概跟公司的社交网络性质以及有一位明星级女性COO有关吧。(14)如果你所在的组成员分布在各地的话,出差是会经常发生的。至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见仁见智了。(15)每个组都有oncall。另外FB的release process也相当独特。这个有兴趣的话另找文章看吧。(16)很多东西都是坏的。虽然这个网站/app很少挂掉,但真的好多东西其实时不时的都是坏的。这确实是很令人惊讶的一件事啊。对于我来说,在XX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这个题目,答案应该是这样才对吧。。
更新评论里面很多童鞋说办公室太简陋,其实只是因为我没拍好玩的地方,所以就补几张其他角度的照片吧,手机拍摄,吾吐槽1. 另一个角度的办公室,最右边那个是个健身器材2.俺的STANDING DESK3. 和同事去FB的Analog Research Laboratory学习制作海报的成果,翻译自英文Proceed
and BE BOLD4. 我们TEAM自备的PS3,大电视和酒柜,HAPPY HOUR的时候拿来娱乐5.和teammates 在HACKER SQUARE的大屏幕上打FIFA2014,从来没在这么大的屏幕上玩过。--------------------------------------------------------------------------------------------------------CAT同学说的是到的比较早的工程师的STYLE的,我说一下我见到的到得比较晚的类型的好了12:00 来到公司,开始看下邮件12:30 看下哪个CAFE的东西比较好吃,和同事去吃饭13:00 开始工作,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写CODE,开会,讨论,CODE REVIEW16:00 心情好又比较闲的话会去园区内的雪糕店吃雪糕17:30
去公司里面的GYM做运动,或者绕公司园区跑步。也有人选择去BUILDING 16的二楼打游戏,游戏机的类型和大家小学时候经常打的街机差不多,例如街霸,泡泡龙之类。18:30
选个CAFE继续吃饭19:15
吃完饭到处走走,和同事们聊聊天19:30
回到座位继续干活20:00 - 1:00
视乎项目进度和心情,选个时间离开公司另外随便扯下几个大家可能会关心的方面,写代码写多了文笔不好,大家见谅。关于在FB工作的压力: 压力这种东西肯定会有的,正如香港巴士阿叔所说"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只要自己正确对待就好了。我个人的感觉是还算可以接受,比起ORACLE之类的估计要辛苦不少,不过也不至于会很夸张,踏踏实实干活,然后注意选对有影响力的项目去做,最后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于FB的工作风格:FB的工作格言之一是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所以FB做东西的风格就是都很快,不会太瞻前顾后想太多,很多项目决定都是几个engineer大家讨论一下觉得没问题就开始动手干。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通常一个产品很短时间就能做出来,缺点就是有时候因为考虑得不够周全,最后需要加新feature的时候拓展性会不够好,变得可能要用一些比较ugly的方法去修修补补。不过我自己倒是还是挺喜欢这种干事风格的。关于CODE REVIEW: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规定是每个diff都必须被review才能commit到代码库。Reviewer一般都比较严格,也看得很仔细,有时候甚至会和你说整个approach都有问题,让你换个方法重新写过。 所以有些比较大的DIFF来来回回个7,8编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学乖了的都会把大的DIFF打成几个小的,这样reviewer看起来方便,也更易被accept。如果有你的diff有bug, 基本上都会在这个阶段被看出来。code review对保证代码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FB这种基本没有什么QA的公司。Overall 我个人觉得FB还是一个非常适合喜欢互联网这一行的人工作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更是如此,这里基本没有太多的论资排辈,大家都可以很平等的交流,也有很多的大牛可以给你学习。办公环境也很开放,方便大家相互之间交流,虽然我觉得开放的有点太猛了,整个办公区的桌子摆放方式基本上可以参考国内的网吧,桌子和桌子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阻挡的东西,你在干什么周围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上个图片你们看一下就知道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在FB工作的一点是你会有充分的机会去选择你想干的project,而且因为FB相对的人比较少,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担当很大的一部分责任,你会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的各种决策和讨论当中,有感觉自己是这个项目的owner, 而不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我觉得这点和国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国内更多的时候都是tech lead或者manager分配好了活让你去干,至于你喜不喜欢,who cares?
理想的一天生活是这样子的:07:00 起床07:45 开车去公司08:00 把车停在 Building 14,走过去对面 Building 19(也就是 Fitness Center)运动08:45 运动完洗澡09:00 把车停到 Building 18,进去 Cafe 18 吃早餐,通常是白粥、薯饼、水果、鲜榨橙汁。09:30 开始工作12:00 看看 Facebook Culinary Team 的页面,然后决定中午吃什么。如果两个 Cafe 看起来都不好吃的话,我会选择去吃汉堡。偶尔也会去吃公司唯一不免费的午餐,也就是寿司。12:30 看心情决定是否去甜品店吃雪糕,然后回去工作15:30 在众多 micro-kitchen 中随机挑选一个离自己比较远的过去拿零食,路上碰到谁就随便聊两句18:00 再看看 Facebook Culinary Team 的页面,决定去哪里吃晚餐19:00 开车回家,回家后有可能还需要处理一下工作的事情23:00 不知道为什么就该睡觉了考虑到不是每一天都能理想地早起,有时候我也会下午或者晚上去运动。工作的话,其实说不出跟其它科技公司有什么非常明显的区别。文化、流程、工具上的差别,其实都是挺细微的。--我明白大家想了解具体工作上的体验,但这其实很难说。如果你有在美国类似规模的科技公司工作经验,当我说「差不多」的时候你就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经验,那就如同要像一个只有中国驾驶经验的人解释美国公路的驾驶体验一样难。一条单方向 4 车道以上的高速公路,所有人都开到 100 kph 以上,很少有人在车道之间不停地穿插,你也几乎不用考虑超车因为整体车流的速度是一致的。你没体验过的话,能明白到这和中国道路的区别吗?也只能通过图片了解最表面的现象而已吧。如果要跟中国公司对比,最显著的体验区别在于同事们都很 helpful。一般技术问题,曾经做过有知识背景的人会很乐意花时间跟你解释清楚,不知道的会直说「to be honest I don't know」而不会乱忽悠你。我新加入一个 team 后,跟这个 team 上下游工作相关的好几个人都约了一个小时的一对一聊天,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会如何影响到我的工作,我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配合他们。他们都很乐意花时间向我这个新人解释各种细节问题。如果是实际任务,觉得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会主动说「I'll take this」,不会像中国一样把任务踢来踢去最后没人承担责任。至于 code review 的反馈,尽管语气有时候可能比较不考虑别人感受,但讨论问题还是很认真的,代码怎样写更好就该怎样写。很少有代码应付性通过 code review 就为了尽快 merge 的。做 code review 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是白白帮忙对自己的任务还无帮助的,因为确实能学到东西,提出有效的建议也确实是在为公司产生价值。在中国,code review 很多时候感觉就是纯粹帮忙,应付性通过就好了。看的人其实不是很想看,写的人也不是很想接受别人的反馈做调整。此外在美国 peer review 是能够 work 的,大家都愿意诚恳地说出别人做得最有价值的事情和有待改进的方面,通常会提出建设性意见而非抱怨别人不好的地方。在中国大家就算明知道是对方看不到的内容,但在写的时候还是会给面子不愿意说真话。* 图片来自 Flickr:--大家都觉得我把 Facebook 工作说得很轻松的样子。其实 Facebook 是一家很实际的公司,也有过因为表现不理想而炒人的案例,因此而产生了一种我认为很有趣的现象——在 Facebook 外的人,都「听说」Facebook 工作压力很大;实际在 Facebook 工作的人,都不会说觉得工作压力有多大,就是「正常」或者说是「跟同类公司差不多」。(我入职前曾经因为外面的人都说 Facebook 工作压力大而专门了解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在 Facebook 工作,觉得压力正常,那就是及格的员工,他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更积极上进一些;如果一个人在 Facebook 工作,觉得压力巨大,那说明这份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炒掉是合理的。可能很多人觉得,越是激烈竞争才能获得机会,在得到后就必须付出越多。这是个让得不到的人很安慰的想法,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的……真正的付出是发生在这个机会得到之前,而非之后。之后的付出,则应该投资到下一步的职业发展目标上。
谢绝转载。照片也是我自己拍的,文字也是自己码的,想转用务必联系我。不然不会放过你的嗯哼。-----我不是在facebook工作,但是作为小家属去参观过,于是我就把这题当做“参观facebook是怎样的感受”来回答了。-----Facebook跟Google这些科技公司都会管自己的“工场”叫“campus”(校园),好的工作应该是让你也不断成长,而不仅仅只是让你成为一颗螺丝钉而已。所以,既然是一所campus,那么,每一个小地方,都是有着它的温馨。就让我给大伙图文直播感受一番吧。------------前方高能多图-----------------这是进入facebook前就看到的路标,这个点赞标志可是facebook早年首创,国内后来社交平台各种点赞都是参考它发展而来。初遇facebook,当然是它的停车场。车辆之多就不用说了,美国本来汽车私有量就很高,停车场还预留了大量给参观者的停车位。一下车我就被这个吸引了,这是进入facebook前就看到的路标,这个点赞标志可是facebook早年首创,国内后来社交平台各种点赞都是参考它发展而来。初遇facebook,当然是它的停车场。车辆之多就不用说了,美国本来汽车私有量就很高,停车场还预留了大量给参观者的停车位。一下车我就被这个吸引了,这是汽车充电桩啊!也就是说,只要你开的是电动汽车,每天来上班,往那一趴你就开始充电,下班的时候你就把满电的车开走。随便充,员工福利。Facebook有两个园区,新老园区间开车五分钟,为了方便员工往返,你会看到门口会有带有facebook特有蓝色的自行车。这是汽车充电桩啊!也就是说,只要你开的是电动汽车,每天来上班,往那一趴你就开始充电,下班的时候你就把满电的车开走。随便充,员工福利。Facebook有两个园区,新老园区间开车五分钟,为了方便员工往返,你会看到门口会有带有facebook特有蓝色的自行车。没有锁,有需要直接骑。这个场景我在Google里也看见过,只不过他们的自行车颜色是Google特有的红绿黄。【Google自行车】没有锁,有需要直接骑。这个场景我在Google里也看见过,只不过他们的自行车颜色是Google特有的红绿黄。【Google自行车】对了,你知道为什么facebook的主要颜色都是蓝的么?据说因为创始人扎克伯格是红绿色盲,于是在网站设计之初就选了蓝色作为主色调。对了,你知道为什么facebook的主要颜色都是蓝的么?据说因为创始人扎克伯格是红绿色盲,于是在网站设计之初就选了蓝色作为主色调。想要进入facebook参观,首先,你需要有一个facebook的朋友,在前台用邮箱登记以及关联被访者,你会拿到一个橙色带子的“狗牌”,上面有你的名字,还有被访者名字。对,从你踏入到出门都必须佩带好“狗牌”,并且你的“主人”必须跟你形影不离。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打扰别人工作,工作场所里电脑屏幕、工作白板等一系列涉及工作内容的东西都不能拍。当然这个都是全凭自觉,而且带你进去的员工也不会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给你乱拍。但我又不是间谍,关键是那些玩意我也看不懂。对,从你踏入到出门都必须佩带好“狗牌”,并且你的“主人”必须跟你形影不离。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打扰别人工作,工作场所里电脑屏幕、工作白板等一系列涉及工作内容的东西都不能拍。当然这个都是全凭自觉,而且带你进去的员工也不会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给你乱拍。但我又不是间谍,关键是那些玩意我也看不懂。我们先从老园区开始参观。我只想说,这就是个街区花园。上图,你们感受一下。这里被称作facebook的"迪士尼"风格园区,因为该园区设计的与迪士尼乐园的大街很相像。Facebook从迪士尼聘请了2个顾问,使它看起来像一个"迪士尼"小镇。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室外的休闲椅子上,你都会看到有人抱着电脑在码程序。程序猿都可以很随意的选择工作地点,你怎么舒服怎么来,反正你完成你的工作就行。你想吃甜品,没问题,这配有甜品站,你都会看到有人抱着电脑在码程序。程序猿都可以很随意的选择工作地点,你怎么舒服怎么来,反正你完成你的工作就行。你想吃甜品,没问题,这配有甜品站,要雪糕还是蛋糕,要优格还是酸奶,你随便拿。要雪糕还是蛋糕,要优格还是酸奶,你随便拿。反正公司买单。至于室内,更是有数不清的茶水间,这满柜的零食还有饮料,反正公司买单。至于室内,更是有数不清的茶水间,这满柜的零食还有饮料,恩,员工们你们就随意好了。公司负责你一日三餐,这里头的有几个餐吧,有的餐吧每周一换,这周是意大利菜系下周可能就是日本菜,员工在facebook的餐饮页面上,都能看到今天有啥好吃的。【图9】主要的餐厅epic café有着著名的地板,像一台计算机电路板设计。全部指向主处理发出命令:"吃!"恩,员工们你们就随意好了。公司负责你一日三餐,这里头的有几个餐吧,有的餐吧每周一换,这周是意大利菜系下周可能就是日本菜,员工在facebook的餐饮页面上,都能看到今天有啥好吃的。【图9】主要的餐厅epic café有着著名的地板,像一台计算机电路板设计。全部指向主处理发出命令:"吃!"除了吃,这种基础的生理需要,facebook还会满足你的其他需求。比如,这个。从室外看我根本猜不出这是间什么屋子,直到我进去了,我去,是个游戏厅。从室外看我根本猜不出这是间什么屋子,直到我进去了,我去,是个游戏厅。根据我总结身边朋友的经验,程序猿们一般都是电玩高手,游戏是他们很好的解压方式。而且能打好游戏的,脑子都不差。不暴露智商了,笔者是个游戏白痴。除此之外,还有台球室之类等其他娱乐健身设施。园区里还有银行、诊所,洗衣间、甚至有理发室。根据我总结身边朋友的经验,程序猿们一般都是电玩高手,游戏是他们很好的解压方式。而且能打好游戏的,脑子都不差。不暴露智商了,笔者是个游戏白痴。除此之外,还有台球室之类等其他娱乐健身设施。园区里还有银行、诊所,洗衣间、甚至有理发室。说完了吃喝玩乐,我再带大家看看这个。学习中心,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职业规划中心”。大公司有个很好的理念就是,你觉得你还需要学习什么,提高什么技能,你迷茫或者困惑,你都可以来学习中心聊一聊。公司希望你能成为更好的人,因而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图书馆也是有的,路上还有图书亭,里面的书都是供你随意拿走。学习中心,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职业规划中心”。大公司有个很好的理念就是,你觉得你还需要学习什么,提高什么技能,你迷茫或者困惑,你都可以来学习中心聊一聊。公司希望你能成为更好的人,因而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图书馆也是有的,路上还有图书亭,里面的书都是供你随意拿走。这是纪念品销售中心。这里就不是免费的了,参观者想买点礼物送给别人就可以来寻觅一番。我只想说,这是纪念品销售中心。这里就不是免费的了,参观者想买点礼物送给别人就可以来寻觅一番。我只想说,facebook同款颜色指甲油,你值得拥有!facebook同款颜色指甲油,你值得拥有!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建筑。看门上墙上的花纹。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建筑。看门上墙上的花纹。一个小的人行走廊。他们把它涂成了跟旧金山的标志性建筑"金门大桥"一个颜色。因为Facebook两栋楼之间有一条繁忙的街道。为了方便员工而建造的。一个小的人行走廊。他们把它涂成了跟旧金山的标志性建筑"金门大桥"一个颜色。因为Facebook两栋楼之间有一条繁忙的街道。为了方便员工而建造的。老园区我就走马观花完了,现在去新园区。一句话概括就是,占地9万平米自带屋顶花园。先上一张官方俯瞰图。走进大门,就可以看到开放的办公区、大玻璃门、裸露的各种管道、无厘头的海报。似乎都在对你说,“欢迎来到Facebook。”内部设计上最大的特定就是“原木”原色,到处都可以看到原木做成的标识,很多都保留着木头原来的花纹。比如,楼梯。扎克伯格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们希望我们的办公空间感觉像是未完成的作品。当你进入我们的办公大楼时,我们希望你会觉得,为了完成连接全世界这个使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天花板这个玩意是采自然光进办公室的。这个办公区的最大特点就是通透,由于只有这么一层,所以天花板非常高,而且它把整个办公区分成了五个大区域,但是全部打通的,你可以顺着走道一直走到底。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办公室?让我来告诉你,他的办公室是个四面都是通透玻璃的“盒子”,他称为水族馆。从那走过,谁都可以看到他在里面干什么,他戏称就跟观赏动物一样。不过他也温馨提示过,不要给“动物”拍照。所以,这里你们就看不到他办公室的真容啦。除了餐厅、茶水间之类的,还有一个机器我想给大家看一眼。这个像售货机的机子里面有各种电脑配件,比如苹果耳机、键盘、转换线等等。只要员工有需要,刷卡直接拿走。同样是免费的。这个像售货机的机子里面有各种电脑配件,比如苹果耳机、键盘、转换线等等。只要员工有需要,刷卡直接拿走。同样是免费的。办公区内部还有很多设计作品,比如这个,尽管看上去像一个巨型懒人沙发,但是其实它是著名艺术家Barry McGee的作品,上面有很多Facebook的老照片。最后,朋友们,来,跟我上屋顶。看看下面的照片,草坪、躺椅加绿树,你真的能感觉到这是办公室的楼顶吗?等等,这还不算完,换一个角度,天空下面蓝色的一大片是什么?就是旧金山海湾(San Franciso Bay)!有木有瞬间有种置身海滩边的错觉。对,你就是可以抱着电脑上屋顶码代码。参观完了我只想问一句,现在改行学代码来不来得及?我也想进facebook做个愉快的码农。最后我想po的是Instagram这个部门。嗯哼。这个部门的人跟app一样高冷呢差不多就酱。还有一些图片就不传了,太多。这个。看在我这么辛苦传照片的份上,大伙点个赞支持下啰。差不多就酱。还有一些图片就不传了,太多。这个。看在我这么辛苦传照片的份上,大伙点个赞支持下啰。
我也来凑热闹答个题。背景:今年5月加入FB总部做安卓工程师。先说几点新人粗浅的体验1)吵,很吵,相当吵,始终很吵。压力大小这个因人而已,但如果在总部工作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到了饭点更是一片喧嚣。一个人想静静真的很难。所以很多人都带着耳机工作。我是内置耳塞外加耳机。然后各种语言都能听到,因为公司里面也有各种人。2)生活相对比较省心。衣食住行 四大件公司能包两样。三餐的时间比较合理,早餐8-10,午餐10-12,晚餐5:45-8点,跟某大公司相比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而且还自带饭盒,可以让人把食物带回家继续吃。我在领英工作的室友表示很神奇(虽然并不羡慕,他有羊肉吃)。公司有很多班车,于是平时也不用开车了(虽然也没有车开)。3)自由度高,但要求也很高。所有人的任务列表都是满满的一屏幕(20个以上)或者几屏幕。要么是各种团队的路线任务,要么是各种坝硌有待修正。如果是产品经理或者工程经理,一周的日程安排则是满满的各种大会小会。程序员倒是可以清静一些。4)男女比例相对均衡:上一张图这种图也有点用吧。这种图也有点用吧。今年6月25日的图。有一点要说明一下:Tech的男女比例虽然还是很夸张,但主要原因是因为非华裔的女性工程师数量相当有限--》白人女性出路太多,没出路的宁可去当护士或者医疗助理也不会当程序员的;印度以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女性受教育率太有限。我略微怀疑公司16%的 女性工程师中,华裔能占到一半以上。另外一半估计大多是东欧女性了。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华裔工程师看来,男女比例没有那么悬殊。-----------下面是对公司制度的体验或者说是反思-————————————1)代码审阅与管理。先说代码审阅,所有人的改动只需要另外有一个人(随便什么人都行)审查通过,就可以上传到主代码库。虽然这号称是“move fast”的表现,但实际上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执行类似的标准,比如谷歌或者领英。而且代码管理器(Phabricator)很好的记录了每一次改动的相关信息,比如作者,审阅者,等等等等。如果真有什么麻烦的话,冤有头债有主,不怕找不到人算帐的。互联网公司们的这种代码审查制度,与其说是“只要有一个人审查即可通过”不如说是“所有代码必须有人审查”。如果没人帮忙审查的话,再有用的改动也无法提交。所以在写代码时,一来行数不能太多,如果改动太大,则最好拆成几小份逐次提交;二来要充分考虑到智商上与信息上的差距,寻找可能的难点并添加必要的说明--》有时候在注解上花的精力比代码上还多。最美好的情况是,审查者既讲逻辑又熟悉业务,那时候只要跟着对方思路慢慢改就好了。2)骇客颂与骇客月如果公司里面有人做出了什么神奇的黑科技,除了他或者她自己之外很难有人看懂,这代码岂不是就废了?对策还是有的,参加骇客颂(Hackthon). 把黑科技打包成为一个示例,向各种人展示其神奇之处。当然重点一定要放在高层身上。如果运气好,某个高层看上了这个示例,搞不好一个新组就这样建立了。然后想方设法把能审阅代码的人,从内部或者外部挖过来。我以前一直以为骇客颂只是个团建活动,现在大概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了。骇客月又是什么?这名字听起来像是骇客颂他妹,实际上差别还真有些大。如果有人想在公司内部转组,那么要抽出一个月与目标组成员共同工作,以保证转组后能够共事。想要出头,还得多骇客呀!3)混乱的文档与强大的搜索这个基本上工作过的人都有同感。实在没法靠文档搞懂某个方法怎么用,要么得读源代码,要么用代码搜索工具找示例。幸好搜索工具还算可以。通常的工作流程:找好那些文件要改要加要删,搜索各种示例,拷过来删删改改,自己测试保证能实现没有错误,上交改动与审阅者扯皮。通常来说,第一步最难(如果有难度的话),最后一步不确定性最大。4)双经理制/双核心制双经理是那两个人?产品经理与工程经理。当然这是面向产品的团队。工程经理负责任务分配,人员招募,绩效评价,团队建设。产品经理负责开会扯皮,传达精神。这个安排让我总是想到了政委与军长,书记与市长,党委与校长等等等。如果团队是面向技术或者基设,那么工程经理还是要有的,另一个核心则是技术领队。5)只有一个马克(扎克)估计关注这个问题的都知道马克是谁。在目前这些知名的互联网或者软件公司中,以第一创始人身份执掌公司总裁的除了马克,还有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以及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 但由于公司股权制度的不同,马克对Facebook抓得更紧,控制权更大。并且,由于马克坚持要跟公司员工混在一起,因此存在感特别强大。马克几乎每隔一两周,在公司内部召开公开的问答会。实习们很热衷过去问一些奇怪的问题。然后作为一名Facebook的员工,新闻看板上总是会有人分享马克的帖子或者视频,虽然有些可能完全是个人事件,比如他要当爹了,但更多的实际上是公司的动态,比如日活到了十亿人,公司要出无人机,诸如此类。为什么员工们都分享他的帖子??因为如果他不透露,帖子中的内容便是内部信息,不可外泄。嘴巴太大,会被开除的。以前有过这样的例子。马克还有什么功能?在公司内部重要活动中出现,发表演讲,跟大家合影。除此之外想不出别的作用了。
(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想到哪说哪)0Peter Thiel 在来Facebook公司宣传新书的时候曾被问到,现阶段的Facebook属于“从0到1”还是“从1到N”。Peter Thiel想了想说,两个都是。这种内在冲突也反映在了公司的日常运作中。身为员工,你能明显地感受到公司在尽力维持创业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走向壮大。1Google和Facebook站在硅谷Culture Infrastructure的两极,输出了这个时代硅谷科技公司的整体价值基调。虽然业务日益复杂,但两者的精神内核都是单纯且明确的。Google更相信数据和算法,Facebook则更愿当Hacker。后者本质上是一种对创造的崇拜,并混合着糙快猛的干劲。这就是Facebook的原生态文化,体现在公司大大小小的各种决定中。2Dogfood,翻译下就是,自己做的产品自己要用。Dogfood作为硅谷普遍推崇的理念,在很多公司都有实行。比如听说Square的食堂就使用自己最新的版本来dogfood。但是,由于产品形态本身的优势,Facebook是在dogfood上走得最远的公司之一 (还有Github):群组 (Groups)。每个产品或是项目都有自己的通知群组(FYI Group)和反馈群组(Feedback Group)。加入前者可以了解项目的当前进度,加入后者可以对产品提意见或是报bug。发状态。员工可以发布仅其他员工可见的状态或者照片,来进行一般性的讨论。以上两个都会出现在Newsfeed里。所以基本一刷feed就可以得知公司发生的各种事情:大到财报总结,小到今天食堂吃什么。Messenger。同为员工的两个人不需要成为好友也可以在messenger上聊天,基本上取代了一对一的email。3除了周二,Facebook每天部署两次代码。这意味着你上午12点写好的代码下午3点多就可以让所有用户用上。在公司日益壮大工程师迅速增多的情况下,Facebook还是保持这一传统。有人会说,追求这么快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样工作效率高,也因为这群coder们就喜欢这种写完代码就让用户用上的感觉。4Zuck 30岁生日那天,透明的会议室里塞满了用来庆祝的气球。我不觉得是谁在阿谀奉承,因为大家都很开心。谁都会对公司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和抱怨,但很少有人不喜欢Zuck。
我写过一篇G和F的工作比较,供大家参考。
前几天中国工程师收费带人进FB食堂的事情闹得挺大,不少人觉得很丢脸= = ME TOO想参观FB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咱能瘪这么心机吗?往后估计更难进了,不过别担心,先看看去过的人怎么说~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FB部分员工入驻由 Frank Gehry 设计的新大楼 MPK 20。酒色鹿(Facebook 数据科学家 & Tezigner )也是这次入驻的员工之一,他和我们聊了在 FB 新大楼工作的体验。以下是部分精选,想看完整版的同学,末尾有链接哟 :))---------BOMB!首先是喜闻乐见的爆照时间---------图1.Mpk 20平面图。图中红点即Mark所在的会议室图1.Mpk 20平面图。图中红点即Mark所在的会议室图2.上帝视角俯视一下图2.上帝视角俯视一下图3.办公区全景图3.办公区全景图4.食堂一角的装饰,还不太清楚这件作品的来由(Barry McGee 巴里·麦吉作品)图5.很多人是骑自行车来的,所以也有专门摆放自行车的地方。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开车或者做公司的班车来的,不然这里肯定不够摆的 (THIS IS SO COOL)图5.很多人是骑自行车来的,所以也有专门摆放自行车的地方。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开车或者做公司的班车来的,不然这里肯定不够摆的 (THIS IS SO COOL)图6.办公区,垂直的是各种电线网线,员工们利用这些线来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装饰。那个“5”的气球是那个员工入职五年的facevesary礼物 图6.办公区,垂直的是各种电线网线,员工们利用这些线来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装饰。那个“5”的气球是那个员工入职五年的facevesary礼物 图7.楼顶一角的一片树桩。楼顶有草坪和很多椅子,非常适合一对一的交流图7.楼顶一角的一片树桩。楼顶有草坪和很多椅子,非常适合一对一的交流图8.不确定这辆车是不是从之前的老园区搬过来的,周四周五的下午大家都会在公司的各个角落一起放松一下,食物,饮料,啤酒红酒都是应有尽有。这个车上既然叫lounge估计这里就是一个聚会的地点。图8.不确定这辆车是不是从之前的老园区搬过来的,周四周五的下午大家都会在公司的各个角落一起放松一下,食物,饮料,啤酒红酒都是应有尽有。这个车上既然叫lounge估计这里就是一个聚会的地点。---------------下面是同样喜闻乐见的QA时间----------------Q = 何勇,建筑师,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纽约归国创业A = 酒色鹿,统计学博士,Facebook数据科学家,谷歌八年数据分析工作经验Q:Facebook新总部有43,000平方米,2800多个工作人员。整个工作区照片看上去像个大仓库,地面车库有5个用颜色划分的区域,那么办公空间是用什么划分的呢?员工的实际体验又是如何?会不会lost?A:确实是个大仓库,或者说是像机场的一个巨大的停机楼,从Zone1走到Zone5需要很久的时间。空间本身没有明显的表示或者主题。在整个工作空间里有很多的大型触摸屏,可以搜索到员工的位置或者会议室的名字。至于会不会lost? 我觉得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吧。Q:大仓库风格的室内空间,所有的东西都像是临时堆放的,包括盒子般的会议室,攻城狮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会允许他们自说自话移动家具么?A:如果不喜欢的话,应该马上就会听到很多的抱怨。实际上很多人喜欢这种临时堆放感。这些家具本身的位置其实还都算合理,不过这里有很多的geek善于做优化,这些线下的优化一定会发生的。Q:从模型上看,那些大空间里的小盒子数量非常多,刨去设备房,可能平均二十多个工位就能分到一个,数量非常多。除了会议室,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空间吧,都是些什么呢?小盒子都是独立的还是内部串联的?A:因为刚刚搬进来,我还没有发现太多的彩蛋空间,所有的盒子都是会议室,但是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很多的会议室里面也有沙发,让大家可以更轻松自如的交谈,有些小办公室竟然没有写字台而只有个沙发让我非常吃惊。Q:有个房间里全是彩球,那是儿童室么?A:是的,哈哈,其实哪个是Mark的会议室。第一天的上午放了很多彩球,作为一种庆祝的方式,但后来好像就被清理了。Q:给大家解释下War Room吧,还有没些类似的特别功能的地方?A:War Room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状态,而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场所,类似于集中开发。可能是要解决问题,或者是在指定日期前完成某项任务。当然,把大家集中在一起,也是为了更有效的交流。Q:有睡觉的地方么?A:没有那种专门的躺椅,不过很多三人的沙发可以休息。困了就要睡,不要喝咖啡,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Q:Mark Zuckerberg坐在哪里?有人会上去搭讪么?A:他的工位和大家是一模一样的,整天大家都能看到他。他总是非常专注执着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无论是看手机,电脑还是交谈,所以这种所谓的气场我是不敢去轻易打扰。但是我相信想和他交流的人一定也不在少数。Q:办公空间里有球场么?还是在屋顶。A:现在看到有乒乓球场。老园区有篮球场,足球场,攀岩。。。新的园区我还没有找到。不过楼顶的空间,开露天演唱会倒是非常的适合。Q:员工的工作时间是怎样的?A:完全是自己控制,尤其是工程师,选择在最有效率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code。如果说一般情况的话,从9点到7点左右,因为早餐是8点到10点,晚饭是6点到8点,所以大家也按饭点来。Q:你说室内亮度早晚差不多,有人会因为不分日夜就一直在那干活么?A:这和亮度没有关系,很多人都会不分日夜的在工作。室内的亮度让大家不会分心。Q:饮料食物免费吃么?质量如何?有人会因为这个就不离开FB了么?A:吃的很不错,新的食堂刚刚建起来,但已经有同事说是他觉得最好吃的食物了,并且他说,食物不应该做的太好吃,如果比现在的再好吃的话,他就要考虑离开了 = =!Q:有人会带宠物来上班吧,可能带小孩来上班么?放哪里?A:没有宠物,但是有可爱的小朋友来参观。我知道你一定没有看够!!对不对!!那就接着看这里!!多图慎点!!#一般人都看不到的小秘密# 关注贵妃的专栏
微信公众号Tezign,关于设计/科技/互联网创业的故事正在发烧,速来加火!
问:你在哪里工作?答:我非死不可问:他在哪里工作?答:他非死不可。。。
工作大同小异,不停的讨论和蛋逼构成了每一天,这就是一个书呆子大乐园,穿着牛仔裤夹着mac到处走,你就成了。我认为最棒的地方是每天早上可以吃到大米粥加酱油加油条段儿加葱花加煮蛋。我在building17 data center, 有空一起去琴房玩,我拉小提琴,你呢?
早餐有肠粉…
全權限觀看別人面書
意味着你不用翻墙……
估计和教室里上课一样
工作环境没国内小单位还高大上。
人家把工作融入了生活!
听起来感觉挺不错的。我也想创造这样的团队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