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医院要重视男患者权益,多培养男护士骂患者...

對話三甲醫院男護士 網曝護士月入過萬還不算最高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責任編輯:蔣詩舟)
財經關鍵詞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商務進行時
&&&&&&&&&&&&&&&&&&&&医院男护士过节
称护理工作不分男女(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医院男护士过节
称护理工作不分男女(图)
  (5月12日,湖南省人民医院礼堂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责任制护理护患沟通模拟情景剧竞赛。摄影 申勇)
  红网长沙5月12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 谭晓冬)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责任制护理护患沟通模拟情景剧竞赛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礼堂上演,500余名医护人员一起以这种方式隆重纪念第99个国际护士节,其中还包括4名男护士。
  护患沟通与打针发药一样重要
  以往人们评价某某护士水平高,往往用“一针见血”来形容,人们对护士的理解也往往停留在打针发药的阶段,“护理的价值不仅仅是打针发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病情,心理疏导等等,都是护理价值所在”省人民医院护理部负责人表示,很多正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一些患者就变得不那么容。
  护士给患者做皮试,患者勃然大怒,认为护士拿自己做试验品。类似于这种因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不理解造成的冲突,在十场模拟情景剧中比比皆是。
  自今年年初卫生部正式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以来,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4家创建单位和卫生部首批72家重点联络医院之一,于3月份率先在全院39个护理单元中确定10个病区作为试点病房。
  此次参加竞赛的10支队伍就是来自试点的10个病房,他们将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模拟护患沟通的方式进行完善和提高。大家在笑声中体会到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矛盾,而加强护患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护士使家属“陪而不护”
  “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将生活护理由护士承担,实行护士“包病人”的整体责任制护理。护士做该做的事情,一些拿药、送标本、搞卫生等非专业工作可以由其它人员完成。
  为此,医院通过保障护理人力、试行绩效向护理人员倾斜的分配方案、建立临床护理支持中心减少非护理工作内容等等多项举措,努力创造条件,将基础护理做实、做好、做细。
  有了医院强大的支持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得以顺利推进。10个试点病房4月份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96分,患者对自己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都非常熟悉,真正感觉自己被关心了,住院有依靠了,心情更舒畅了。
  护理职业不分男女
  护士节也不再是护士“姐妹”的节日。在一群几乎清一色的女性护士群体中,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吴强、刘威等4名男士十分引人注目,他们是不戴燕尾帽的男护士。
  “男护士其实也有他的优势所在,男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较女性有自己的特点。”男护士刘威认为。如力气优势,在一些产房,男护士往往能将孕妇轻易抱上产床;再如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男护士能更长久地站立。同时,男护士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人们往往认为,一些病害涉及私处的女病人不愿男护士护理,但同样,很多疾病,男性患者也常常不愿对女护士讲,这时男护士较女护士更具有优势。
  如今,吴强、刘威的工作能力日益受到医院的肯定。他们都希望未来能留在自己有兴趣的能发挥特长的科室,“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一直干下去,因为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能得到快乐与满足。”稿源:红网 作者:董雷 谭晓冬
电话:010-资料:请给男护士理解与信任(图)
  14:09:06 来源: 荆楚在线   
本报记者艾红霞通讯员高翔应述国杨番摄影:本报记者刘蔚丹
中南医院惟一的男护士在接受记者采访
护士,似乎天生是女性的专利,但事实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男性涉足这个行业;只不过在几十年的发展长河里,“男护士”对于多数人而言,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提起男护士,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好奇,正是世俗的种种看法,让护理专业难招男生,而一些男生当上了护士,他们也会抓住机会“逃离”。不久前,江城不少医院陆续招考护士,前来应聘的男生少之又少———
报名的太少进来后又“逃”
男护士难招、难留
护士似乎一直是女性的专利,而且女性也几乎垄断了护士这一行业。今年,又一届毕业生即将离校,江城医院陆续开始招聘护士,但最终进入体检的名单,令多数医院护理部主任失望:“我们是想招几名男护士,可报名的太少了。”
除了男护士难招外,男护士也非常难留。不少男护士只要有机会,要么改行,要么考研,跳出护理这个行业。据了解,目前江城拥有男护士的医院,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不少大型综合性医院,也难见男护士的身影。
中南医院的第一名男护士是1989年进院的,但工作4年之后,即转为技术人员,脱离了护理这个行业。此后该院又陆续进了4名男护士,目前,只有1名进院不足一年的男护士坚守岗位;其余3人,有2人转行,1人考上心内科的研究生。
省人民医院600多名护士中,只有8名男护士。今年,该院的护士招聘已基本进入尾声,预计招聘16名护士,入围的全是女性。该院医疗部分管护理工作的范湘鸿主任说:“其实我们很希望进一名男生的,但报名的男生太少了。”据介绍,在100多名报名者中,只有3名男生前来应聘,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一名男生能入围。虽然男护士求大于供,但这并没有给男护士带来多大的优越感,目前,该院也有男护士考上非护理专业的研究生。
武汉市精神病院是一个对男护士需求比较多的医院,但是在这里,仍旧是女性唱主角,170名护士中,男护士也只有30多名。
转行、对职业保密、不接受采访……
社会偏见给男护士心理压力
采访男护士,比记者想象中要难得多。记者以为这会是一次比较简单的采访活动,但在进行实际采访时,记者竟很难找到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无论是已经转行的,还是正在岗位上的,很多人都选择回避或者沉默。
同样是白衣天使,可为什么,这些男护士频频离开自己的岗位,并且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去?业内人士介绍,这与社会偏见有极大的关系。
省人民医院主管护理工作的范湘鸿主任介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护理工作都是女性干的事,如果男性来做护理,总有人感觉不适应。有些病人还会排斥他们,这些会给他们造成新的心理压力,从而转行。
武汉市精神病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传萍说,在医院里面,男护士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可能在医院里面,他们并不会觉得不适应;但面对外界,有一点难以启齿的感觉总会有的。
与中南医院几位先后转岗的男护士较熟的一位行政人员说,他们刚刚上岗时,也没感觉做护理有什么不合适。但在病房里,遭遇到了过多好奇的眼光,在护理工作中,遭到因为性别而导致的尴尬后,他们就渐渐地滋生了离开的念头,而一旦有人开了转行的先例,很快就会有人跟着离开。
据介绍,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过不了“自己关”,认为在女性世界里,是永远没有前途的,有的人也会滋生出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的想法,认为很丢脸,甚至还会有男护士对自己的职业非常保密。
一位男护士的心理话:首先要在思想上支持自己
男护士和护士长一起查房
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小幸,在中南医院应该拥有不低的知名度,因为他是中南医院目前惟一的男护士,而且他毕业于五年制的本科班。
采访小幸,是极为顺利的。
小幸是武大医学院护理系本科2001届的毕业生,2001年7月,进入中南医院,接受采访时,他已转过了ICU、外科、急诊等几个科室。刚进内科,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护士站里帮助出院的病人结账,由于在别的科室没有经历过,他只得边做边请教。
谈起学护理专业,小幸回忆说,当年高考并不是很理想,在填志愿上也没有很仔细,结果阴差阳错被录进护理专业。
对于现在的工作,他说,很多人听说他做护理后,都很奇怪,问他同样是学了5年,为什么不读医疗,他总是一笑了之。采访中,可以看出小幸的心态不错,他说,干这份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支持自己,不怕偏见才行。他说,目前他想得最多的是怎样尽力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
小幸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他说,自己曾在外科管了四张床,和病人相处得挺不错的。
尴尬总是会有的,在打针时,小幸曾被患者以为是实习生,要他请老师来打。到现在他也不清楚,这是别人委婉地拒绝自己,还是真以为自己是实习生。
小幸自认为“男护士其实很重要”,但面对自己的“前任”们全部转岗或考研的先例,也让他曾考虑过将来。记者问他,如果有机会考研,还会不会学护理?小幸想了一会,然后摇头。他说自己还没想得太远,目前,是要做好眼前的事。
体力充沛、胆大心细、理性思维强、有威信……
医院需要男护士
男护士难招、难留,而且多数大医院里至今也没有男护士,到底医院需不需要男护士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院还是需要男护士的。
武汉市精神病院护理部主任陈传萍主任说,医院肯定是需要男护士的,一方面男护士在体力方面要优于女护士,这对于管理好病人,有极大的关系;而且男护士比女护士有威信,有些病人,一看是女护士,就不吃药、不打针,而男护士让患者吃药,多数患者会很配合。而且在该院住院的病人,一般打针的机会要少于综合性医院,只要男护士用心工作了,在打针、护理这一块,就不比女护士差。
省人民医院范湘鸿主任说,一般来讲,男性的理性思维要强过女性,他们在一些技术活,比如一些特殊仪器、设备的使用上,会比女性做得更好,而且他们接受信息也更快一些。
中南医院一些护士长则认为,男护士有女护士所没有的优点,体力充沛、胆大心细,更适合在骨外科、胸外科这一类部门工作。
而一些女护士也认为有必要招男护士,这样,她们就可以减轻一些体力活,比如为体重较重的患者翻身等。另外,在泌尿、男科学这样的科室里,如果有男护士,不仅女护士省去性别尴尬,而且患者也不至于不好意思。
中南医院学生科一位主管护理的老师说,她带了几届的护理班,但没感觉男生与女生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她认为护士不应只是女性从事的职业。
【新闻链接】
四川:男护士长首现华西医院
2001年12月,成都晚报报出这样一则消息:24日,西南地区首位男护士长在川大华西医院重症监护室走马上任。
在几乎全是女性的护士界,27岁的田永明自然格外夺目,不过用他的话说,护理行当“男女平等”又未尝不可。
成为男护士对田永明来说完全是偶然,当初报考华西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但却录取为护理。
自从学上了这门专业,田永明便与之有了不解之缘。在班上他是惟一的男生,毕业实习又是惟一的男护士。不过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处,传统的思维方式让他享受到了比同行特殊的“待遇”———病人多半不要他,稍有不慎更是备受指责。
但这些都没有让他改行,却激励他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去年他考上了研究生,专业还是护理。
西安:60岁的男护士
车宝勤正在配药(资料图片)
据北青报2001年9月的消息,在西安红十字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有一位60岁的男护士车宝勤,即将退休,他在护理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0年,他是西安市护龄最长的男护士。回想自己从事医院护理工作近40年的经历,老人朴实地笑着说:“只要病人需要,不论干啥都一样。”
广州: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
“南丁格尔奖”是世界上护士界最高的荣誉,在这个本与女性紧密相联的职业里,男性也崭露头角。2000年,在广州精神病院爆出这样一则新闻:该院一名工作了15年的男护士,获得了当年度的“南丁格尔奖”,那是世界护士界的最高荣誉。
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名叫吴应宏。1983年夏他被录入“广州市护士学校”,1986年夏,吴应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广州市精神病院。
上班第一天,主治医生和护士长领着他来到男病人区,主治医生逐一为其进行介绍时,他险些被一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砖头砸伤。
随着对这份工作的深入了解,吴应宏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1999年秋,凭着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责任心,他成功地发现了一名试图自杀的忧郁症患者;此外,他还救过一个不想自杀却差一点送命的病人。一天中午,吴应宏发现一个病人在冒汗,像是很痛苦的样子。可不论怎么问,病人就是不承认自己疼痛。后经好言相劝,病人才同意让他检查,这才及时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加,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善于对病人进行思想攻关,吴应宏的成绩在该院一直有目共睹。
15:21:00 )
15:16:38 )
14:58:35 )
14:53:31 )
14:09:06 )
·每日关注·
·最新评论·
[222.211.128.*] 认为:
??????????????????有前途嘛?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人气评论TOP 5
评 7654 条
评 9896 条
评 3734 条
评 1318 条
评 1318 条
热 点 推 荐
网 易 无 线
频 道 精 选医院里的男护士--余姚新闻网
[ 新闻总站:
关注余姚新闻网官方微博:
您当前位置:&&&
医院里的男护士
 全市在册护士2189名,男性仅6名
  为了纪念推动世界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发展的南丁格尔,国际护士理事会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很多人眼里,护士是一份专属女性的职业。但事实上,随着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男护士正越来越被这个行业需要。
  &男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和女性比较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体力优势,男护士能轻松将病人抱上手术台;比如胆量优势,碰到伤亡严重的急救场面,男护士往往能更加镇定地应付&&&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冯佩君说,医院也希望能够招收一定数量的男护士,但由于就读护理专业的男生少,男护士实属&稀缺资源&。
  据了解,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护士有2189人,其中男护士仅6名,所占比重不到0.3%。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男护士,了解到,他们真心热爱这个在旁人眼里有点&怪怪&的工作,得到社会特别是家人朋友的认同和支持,正是男护士们的心声。
  病人眼里的邻家大男孩
  沈洁市精神卫生保健中心护士
  5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市精神卫生保健中心,走过一道道厚重的防盗门,说实话,想起接下来的采访要在病房里完成,脚步不免有些沉重。记者鼓足勇气跨入男区病房,当看到不少病人毫无表情地用呆滞的眼神盯着自己时,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后脊梁一阵发寒。
  &别怕,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便会友好相待。&说话的这个大男孩名叫沈洁,是病区男护士之一,这天轮到他当班,主要负责病人看护工作。交谈中,沈洁始终面带微笑,一身白大褂更凸显出他健康黝黑的肤色。
  沈洁今年26岁,从事与护理相关工作已有4年。他说,大学选择护理专业纯粹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年10月,他正式考入三院,成为一名男护士。&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男护士一样能把护理工作做好!&沈洁语气坚定。
  精神病是一种人格疾病,因此,精神科护士特别强调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多陪他们说说话,对他们的康复更有利。&沈洁告诉记者,刚接触这些病人时,自己也怕,毕竟他们不同于常人,行为方式难以控制,有时候,和病人聊得好好的,突然会吃对方一拳头。&没办法,他们是病人,发作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所以,我们必须坦然面对这些。&
  虽然进院时间不长,但沈洁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提前防范的经验。最明显的是:病人眼睛发直,拳头虽未举起但捏紧,接下来很可能会有异常举动;病人睡眠不佳,情绪烦躁也是征兆之一;言语间有厌世倾向,甚至交代后事的,更是防范重点。&倒不怕自己受伤,就是担心病人自残。&沈洁说,一天下来,只要病人平平安安的,自己就特别有成就感。
  精神疾病的康复漫长而艰难,平均住院时间长达两三个月,护士与病人朝夕相处,竟也培养出&感情&来了。
  &对病人就像对小孩一样,得哄!&沈洁和病人老吴的友谊建立在棋盘上,老吴爱下象棋,还下得很不错,只要是沈洁当班,他总会缠着他杀几盘。&小沈还差我两成功力。&听到我们在议论下棋,老吴径直走到沈洁跟前,伸出两根手指笑嘻嘻地说道。
  病人小姜的年纪和沈洁差不多,两人关系也&非同一般&,因为小姜觉得自己是中东人,而沈洁在他眼里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老乡&。其实,这两个&外国&老乡平时聊天都用余姚话。 &他们很敏感,我们平常的玩笑话,听在他们耳朵里可能是件大事,会激起他们的情绪波动。&沈洁坦言,很多人对精神病患者有特殊看法,甚至怀有敌意,其实,多接触多了解后会发现,他们一样可爱。
  最能站的&战士&
  赵迪科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
  赵迪科称自己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实属&误打误撞&,高考填志愿时,他选择的是文学专业,结果被调剂到了学校的护理专业。&当时一点概念都没有。&为了顺利上学,他无奈地做出决定:上护理专业。
  &本想着,学段日子再转专业。&可当赵迪科接触护理学知识后,发现自己&还蛮喜欢的&。不过,赵迪科坦言,自己学护理,老爸老妈始终不同意,他们觉得护理行业是个&女儿活&,自己1.83米的个头,80多公斤的体重,根本就是个&反串者&,直到去年毕业,自己进入市人民医院工作后,父母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
  赵迪科说,第一次上手术台,自己一点都不紧张。&在学校,天天练实际操作,晚上连做梦都在递手术刀,再说,一上手术台,就全神贯注于医生的每个步骤了,哪有时间紧张呀。&
  工作大半年,平均每天要协助医生做4台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十来个小时。赵迪科说,&我们上班有时间,下班可就没个点了。&印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其实医生比我们更辛苦,手术台上,一刻也不能马虎,精神更要高度紧绷,每每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就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
  当然,手术有风险,不仅是对病人,有时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这样。赵迪科告诉记者,今年3月,一个小女孩肝破裂,他担任器械护士,手术非常顺利,小女孩不久就出院了。一个月后,杭州一家医院传来消息,说这个女孩可能携带艾滋病毒。
  &虽然手术时戴了手套,可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还真有些怕。&赵迪科说,事后确定女孩并未携带艾滋病毒,虚惊了一场,不过这也让自己开始学着保护自己。&现在上手术台,我都戴两副手套。&
  做什么手术用什么刀,到什么步骤,递什么工具,赵迪科说,自己基本能读懂医生的心思,如果要给自己的工作表现打个分,他给自己80分。
  &另外20分留给自己一个提升空间。&赵迪科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同时,也希望一些病人和刚认识的朋友能理解和支持我,对,我就是一名男护士!&
  对医护人员来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轮到休息时,赵迪科会拿上自己心爱的篮球,约三两球友,到医院球场上玩一会儿。&手术台上,与医生配合,球场上,和队友配合,我喜欢那种默契的感觉。&本报记者 诸茜
  (来源:余姚日报 编辑:杨鲸霖)
本文来源:余姚新闻网(.cn)
本文地址:
稿源: 编辑:杨鲸霖
新闻热线:26789 |
余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余姚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关于本站 | 本站动态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余姚日报社 版权所有 中国宁波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宁波网 )网络支持 余姚电视台提供新闻支持
余姚新闻网 URL:.cn 浙新办[2005]32号 浙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士骂患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