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体虚会怎样

气虚血虚脾虚 身体虚了之后该怎么进补
对于普遍的气虚人群,在日常的饮食中可适当用补气类的药物做药膳,如党参、太子参、北芪(黄芪)、南芪(五指毛桃)、淮山、莲子等。血虚者可以多用红枣、枸杞等药膳,适当进补首乌、阿胶等药物,也有一定的养血作用。
贝母、天麻、高丽参、冬虫夏草、鹿茸……秋冬进补刚拉开序幕,各种名贵中药材便轮番上阵,成为最时髦贴心的赠礼佳品。不过,专家提醒,秋冬补品不是“越强越好”。进补首先要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辨证具体的虚证,再对症下药;其次,根据虚的程度不同,要选择合适的补品。对于身体不是太虚弱的人,其实只需要日常中适当增加普通的对症药膳即可,没有必要大补特补。补过头,就适得其反了。
党参、北芪、淮山、莲子
【典型表现】面色晄白、萎黄,少气乏力、低声气怯、少言懒行,动辄出汗、容易感冒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陈瑞芳说,包括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气虚是指元气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为肾脾肺三大脏腑的症状。气虚在人群中十分常见,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不愈、大病过后等人,通常都伴有气虚的症状。现代人工作生活过度疲劳、经常熬夜、生活节奏紊乱等,也常常会有气虚的表现。
对于普遍的气虚人群,在日常的饮食中可适当用补气类的药物做药膳,如党参、太子参、北芪(黄芪)、南芪(五指毛桃)、淮山、莲子等。
红枣、枸杞、首乌、阿胶
【典型表现】脸色萎黄、苍白,爪甲苍白,心慌心悸、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女性月经量少、不孕不育等
血虚多是因为慢性消耗造成的。陈瑞芳说,过度劳累、久病、大病除了耗气之外,久而久之也会造成血虚。中医有言“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的不足,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血虚。饮食不节、营养不良等原因会损伤脾胃,而中医认为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关键,脾胃的损伤会导致气血不足,从而造成气血两虚。另外,因为外伤失血、女性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血虚。
血虚者可以多用红枣、枸杞等药膳,适当进补首乌、阿胶等药物,也有一定的养血作用。
党参、淮山、云苓、莲子
【典型表现】消化不良、容易腹胀、纳呆,舌淡有齿印、没胃口,全身乏力、四肢沉重,大便稀溏
岭南地区湿气重,容易犯脾胃,影响脾胃的蕴化功能;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原因,也会损伤脾气,造成脾胃功能衰退,导致脾虚。
脾虚者可以多食党参、淮山、云苓、莲子、扁豆、大枣等食物。其中,党参、淮山、莲子等兼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同样适合气虚人群。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如调理气虚血虚 中医进补有妙招_中华养生
当前位置: &
如调理气虚血虚 中医进补有妙招
导读: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体虚,是人们身体不健康气血不足的表现。长时间体虚会见底身体抵抗力易生病。体虚中医分为四种,气虚、血虚、、,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关于这四种体虚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我们该选择何种药物治疗,小编做了详细的介绍。
  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乏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减退等。
  气虚者需,药物可选用、、等。食物可选、、、、大豆、白、大枣、、、、黄鳝、、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大家正在看…
731286014204852608574233083418588536血虚体质(血虚常伴随气虚)的调理
/view/245071.htm
主要症状:头晕神疲,面色少华,唇甲淡白等
主要病因: 失血,脾胃虚弱,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等
疾病简介:血虚证,是指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五官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衰弱的证候。但要注意,中医讲的血虚和西医的贫血不是同一个概念,血虚未必贫血,贫血一定存在血虚。
病因: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失眠多梦、皮肤干燥、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自汗等气状。
本证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盛则肌肤红润,体壮身强,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淡白色。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眼花。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女子以血为用,血液充盈,月经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经量减少,经色变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
年老、体弱、久病、失血、脾胃虚弱、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患者。
阴虚证与血虚证
二者均为虚证,血属阴,精、津、液亦属阴,且“精血同源”、“津血同源”。阴虚证较血虚症范围为广。从病因而论,血虚证是由脾胃虚弱,化源不足,七情郁结,暗耗阴血,久病不愈,失血过多所致。血虚不能滋养头目,则头晕眼花;不容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营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筋脉失养,则手足发麻,甚则搐搦;血海不足,冲任空虚,则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血虚不容于舌,则舌见淡白;脉道失充,则脉细弱。而阴虚证多由久病阴分不足,热病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所致。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则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热内逼津液外泄,则见盗汗;阴虚体内津液亏乏则见口干渴,咽干目涩,干咳少痰,大便干结;阴虚火旺,则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见细数。可见,血虚症与阴虚证的主要区别在于:血虚症突出一个“色”字,即面色苍白、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等;而阴虚证则在于一个“热”字,即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以此可资鉴别。[1]
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
有些人听到中医讲自己是“血虚”,便以为是患了西医的贫血症。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西医所说的贫血,成年男性血红素在12毫克每百毫升、女性在11毫克每百毫升以上才正常,不足此标准才称为贫血。常见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自体免疫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患者所出现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或萎黄、妇女月经量少、闭经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概括。它并不等於西医的某一种病。同时,在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中都可以见到血虚的症候。血虚的症状是中医所指的血,不仅代表西医的血液,还包括了高级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活动。所以中医所诊断的“血虚”症,绝对不等於西医的贫血症。[2]
疾病治疗:
心悸血虚证,临床表现以心悸,头晕,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为特点。此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因失血过多,心失所用所致。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白术15g、当归20g、白茯苓30g、黄芪炒30g、远志10g、龙眼肉20g
、酸枣仁炒30g、党参20g、木香8g、甘草炙15g、生姜10g、大枣40g。
虚劳血虚证,临床表现每以心、肝血虚症状为主:
一、心血虚: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为特点,多由禀赋不足、精血不旺、思虑耗伤心血,大病之后,失于调理,阴虚亏虚,久而不复,积虚成损所致。治宜养血安神,方用养心汤:当归2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党参20g、麦门冬30g、五味子15g、炙甘草15g、柏子仁20g、伏神15g、灯芯草10g、莲子15g。
二、肝血虚:以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惊惕不安、月经不调、经闭,甚则肌肤甲错、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弦细为特点,此由情志郁结,暗耗肝血,或失血过多,久病之后失于调理,阴血亏虚,甚则血虚化燥,久而不复,积虚成劳所致。治宜补血养肝,方用:当归20g、熟地黄30g、白芍30g、川芎15g。
眩晕血虚证,临床每以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白无华,唇甲苍白,常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失眠等为特点。方用:白术15g、当归20g、白茯苓30g、黄芪炒30g、远志10g、龙眼肉20g、酸枣仁炒30g、党参20g、木香8g、甘草炙15g、生姜10g、大枣40g。
头痛血虚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隐隐作痛,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治宜补养气血,方用:晒人参30g、白茯苓20g、白术15g、炙甘草15g、熟地黄20g、当归20g、白芍30g、川芎10g。
便秘血虚证,临床表现以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怒责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唇色淡,脉细。此由年高体衰,产后亡血,或血虚津少,大肠失于濡润,或血少而致阴虚内热所致。方用:当归10g
生地黄30g 桃仁10g 火麻仁15g 枳壳10g。
出血性血虚证:临床表现为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心悸,脉细无力等。此由失血过多,血虚气亦亏,气不摄血,故血出不止。治宜补气摄血,方用:黄芪炒30g、白术15g、当归20g、白茯苓25g、远志10g、龙眼肉20g、酸枣仁炒30g、晒人参20g、木香8g、甘草炙15g、生姜8g、大枣30g。
发热病血虚证,则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重昼轻,心悸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数。多由久病心肝血虚,或脾不生血,或失血过多所致。治宜清热养血,方用:当归12g、黄芪60g。
总之,证候虽同,但在不同疾病中,其表现各有特点,临床上可根据各自病症的特点进行辩治。
常用补血食品:
当归羊肉汤(《济生方》)
【原料】当归1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葱、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葱、姜、盐、料酒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可酌加味精。
【服法】吃肉和汤。可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养血补虚。
【应用】血虚及病后、产后体弱,脘腹冷痛,血虚宫冷崩漏及各种贫血。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不宜食用。忌用铜器,忌食南瓜。
归参山药猪腰(《百一选方》)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适量。
【制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肾盂,洗净,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
【服法】可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气,补肾。
【应用】气血亏损兼肾虚的心悸、气短、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少许。
【制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两三沸即可。
【服法】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止血安胎。
【应用】用于血虚引起的妇女月经过少,胎动不安及虚劳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本粥应间断服用,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不宜食用。
龙眼酸枣仁粥(《食物与治病》)
【原料】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炒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
【服法】不拘时间,随时饮用,并吃龙眼肉及芡实。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固精。
【应用】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出现心悸、怔忡、神倦、遗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蜜饯姜枣龙眼(《泉州本草》)
【原料】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法】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
【服法】日服3次,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
【功效】健脾益胃,滋补心血。
【应用】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症。[3]
血虚体质如何养护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猪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红枣、桂圆等。
精神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早睡保证睡眠,养肝血;血虚体质的人不宜过度劳累,凡事宜量力而行,以免耗伤气血。因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使肝气得养,所以这类体质的人尽管睡眠多不佳,但要早些上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迟于晚上11点入眠,以养肝血。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传统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常用补血的有桑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桂圆、冰糖、黄酒。可以用这些中药做成糕点,如阿胶桑麻膏,效果显著。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又包括五脏六腑。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为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三方登录:气虚、血虚体质的判断及养生调理方法--兰花草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 的 公 告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时 间 记 忆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 新 日 志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留 言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用 户 登 录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 情 连 接
气虚、血虚体质的判断及养生调理方法
16:17:00 | By: 兰花草 ]
气虚、血虚体质的判断及养生调理方法
&&&&& 气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辄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腿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常练可固肾气。  饮食调理: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等。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可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血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精神调养:血虚之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幽默的相声或哑剧等,能使精神振奋。  饮食调理:可常食桑葚、荔枝、松籽、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应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Re:气虚、血虚体质的判断及养生调理方法
[ <span id="t_13-11-2 19:33:00 | By: 老忙 ]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虚风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