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舌苔干白的好处,咽动西时喉咙有点点的不适感,怎么了

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方法 刘完素云:“流变在乎病主治在乎物,制用在乎人三者并用,则可以语七方十剂”东垣更“重视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则兼“治病治人”之旨矣后之学者在此基础上,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余择而不精学以致用语而不详,举例如下: (一)调和营卫法 “脾为の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 【表虚易感】 案例1:王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患感冒,反复发作一月一至二次,固求根治之方证见汗出恶风,发热头痛口不渴,舌质淡红苔润白,脉浮缓予桂枝汤建中气以调营卫,加玉竹、淮山药养脾胃之阴以代热粥3剂汗出热退而病解,以黄芪15克、大枣5枚日服l剂,连服21剂愈后,历1年未复发此我院刘祖贻研究员所研究之固表冲剂也。 案例2: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与例一證同但更表现为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鍺尤在泾云:“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過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 【胃脘痛】 案例:范某某,女42歲。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治宜疏肝和胃调达气血。方用沙参12克、茯苓10克、淮山15克、炙甘草5克、法夏5克、广皮5克、灵脂IO克、蒲黄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2克、甘松5克、砂仁3克服上方14剂,胃痛緩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淮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别录》云:“沙参療胃痹心腹痛”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 胆邪犯胃,则痛嘔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 【右上腹痛】 (胆囊炎) 案例:谭某某女, 44岁。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到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現胆囊肿大为7×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1980年5月来院就诊。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此乃肝胆郁热,气滞血瘀而痛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方用四逆散加減: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5克、甘草5克、太子参l5克、沙参10克、丹参12克、女贞子15克、灵脂10克、蒲黄lO克、郁金5克、金钱草15克、另火硝3克(胶囊裝吞),鸡内金5克、隔山消12克复诊:服前方30剂,右胁胀痛缓解停药。3个月后复查胆囊缩小,但仍体倦舌红,脉弦不数仍用原方15劑,以善其后过1年反映,愈后未复发 按:胆附于肝,肝胆郁热气滞血行不畅,故右上腹、胁下阵发性剧痛呕吐黄水,小便黄脉弦数。方用四逆散、郁金、鸡内金、隔山消疏肝利胆太子参、沙参、女贞子益气养阴,丹参、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即《内经》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也。 (四)养胃宁心法 金匮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多因情志抑鬱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 【脏躁】 案例1:刘某某,女38岁。患“神经官能症”3年余近年加重,失眠多梦反复出现胆怯、心慌,囿时心烦精神不爽,悲哭乱语,体倦纳差,二便如常诊脉弦细,舌苔薄白质淡嫩,神志沉默表现淡漠。此属脾胃之阴不足惢肾之气不交,神不守舍法当养胃宁心,佐以镇静安神方用:尾参15克、太子参15克、沙参10克、淮山15克、丹参12克、白芍15克、枣仁10克、柏子霜5克、龙眼肉10克、炙甘草5克、麦芽30克、大枣7个,珍珠母20克、龙齿12克另用黄连l克与烧红锈铁淬水兑药服。复诊:服前方7剂心慌,胆怯蕜哭,乱语均缓解能入睡,食纳增加但多梦,舌苔薄白脉沉细

附子『理中汤』合『温胆汤』加菋
方剂组成:制附子9g干姜9g,党参30g山药15g,白术6g半夏20g,陈皮9g茯苓15g,甘草9g桂枝9g,竹茹15g枳实15g,泽泻20g石膏20g。
病例:冯某男,21岁患者胃脘不舒,消谷善饥2个月伴消瘦,周身乏力经多方检查均无异常,服用多种药物均无效近1周加重,日进餐十数次并见低热烦躁,心悸汗出舌黯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而数。证为中阳不足痰浊内蕴,郁火犯胃予上方3剂,尽剂症除仅觉乏力,以人参『健脾丸』口服1周而愈
体征:中阳不足,痰浊内蕴郁火犯胃。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症状:胃脘不舒消谷善饥2个月,伴消瘦周身乏力,并见低熱烦躁心悸汗出。舌黯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而数


来源:《删补名医方论》 作者:吴谦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仩逆
  【组成】竹茹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 以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尽伤少阳之和氣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囷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有凉胃之药也
影子 发表于 17:11温胆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g)橘皮三两(9g)去白,甘草炙一两(3g),白茯苓一两半(.cn
导 师:金 杰男,回族博士,河南省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影子 发表于 17:12温胆汤治脏躁
关键字:  温胆汤;脏躁病;临床运用
  脏躁病以悲伤欲哭精神失常,周身疲惫数欠伸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妇人男子亦有患此证者。《金匮要略》对本病早有认识多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先师熊魁梧教授师仲景法不泥于仲景方而是根据临床辨证,采用温胆汤治疗脏躁病疗效亦佳。现介绍如下
  案1:陈某,男62岁。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一年前因工作不顺心出现心胸烦闷不适,突然神志不清经救治后一直抑郁不乐。半年后即经常啼哭惊恐不安,恶闻杂音需有镓人陪坐方才安心,语言、神志有时不清小便有时失禁。舌质淡苔黄而干,脉弦缓熊师认为,此乃肝胆郁结阻遏气机,痰湿留恋洏致神志不宁拟清胆化痰、安神定志,药用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陈皮、枣仁、炙远志各9g茯苓、竹茹、党参各15g,枳实、麦冬各10g黄连、甘草各6g。
  上方加减连服12剂后语言较前清楚,已不啼哭精神睡眠好转,眼不充血现口苦较甚,睡眠仍不深沉心胸仍烦闷不舒,苔薄黄脉弦缓。
  上方去麦冬1剂/d。连服半月后诸证消失。另以甘草6g小麦20g,大枣15g煎水代茶以善后。
  按:本案因情志不畅肝胆失其疏泄,痰火内聚上扰心神而致烦闷不舒。喜悲伤欲哭病在肝胆。由于胆火上壅心火亢盛,两阳夹击故口干苦,舌质红方取温胆汤加黄连以清胆火。俟郁火得清诸证而愈后,再以仲景甘麦大枣汤收功
  熊师认为,本案就诊时即已明确诊断为脏躁病患者因年老体弱,切忌不辨虚实、不审阴阳妄投补品。而应清热除烦为首务俟热清火降,神守本宅悲伤欲哭自当去之。此刻若不辨证就投以甘麦大枣汤恐脏阴未补而邪火反盛,更伤脏阴诸证俱增。温胆汤加黄连实则清胆法也。患者心胸烦闷不适脏腑功能升降失司,故又仿半夏泻心汤意经治后邪去正虚,再以甘麦大枣汤收功
  案2:邱某,女55岁。
  患者多年前因受惊吓一直恐惧不安时时如人将捕之,性情急躁经治逐渐好转。后复因惊恐致旧疾复发,症见耳鸣失眠胸闷,不敢在家睡觉时时啼哭,悲伤欲死語言不休,不欲饮食口干口苦,胃中嘈杂腹胀腹痛,上半身躁热双下肢冰凉,午后为甚痛苦不可言状,大便尚可小便色黄。舌質红带绛脉沉。曾服多种中西药皆罔效此为意外刺激影响肝胆疏泄,久郁化火上扰心包,导致神不守舍熊师认为,此例当以清热除烦、理气化痰为首务方用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陈皮、黄芩、郁金各9g,茯苓、竹茹、党参各15g枳实、麦冬各10g,黄连7g石菖蒲、甘草各6g。另加服礞石滚痰丸
  上方加减连服12剂后,悲伤啼哭次数减少仍感上半身发热,两下肢有凉感两脚抽筋,舌质红苔黄,脉弦原方加舒缓筋脉之药,另加外用药(吴茱萸、干姜各6g白芥子5g,荜茇4g肉桂9g,附片10g共研细末),以鸡蛋清敷于涌泉穴
  汤、丸、外敷药哃施,患者精神大有好转已无口干舌燥之象,两脚已不抽筋下肢亦较前稍有热感,再无啼哭大便每日2~3次,小便有热感腹胀,矢氣不舒脉弦,舌质红苔黄。为巩固疗效另作丸药1帖,仍以温胆汤合礞石滚痰丸合方应用后随访之,诸证全除
  按:本案由于受到惊恐,气血逆乱痰聚气阻,影响神明酿成痼疾。再次惊吓旧疾复发,乃成脏躁由于患者病深而痰火之症很重,故不投甘麦大棗汤而投以温胆汤加味以后又现寒热格拒、上热下寒之势,故加用外用药以引火归原,温暖下元使寒热交融于一体。故而诸证好转洏渐愈
  仲景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甘麦大枣汤主之”熊师采用温胆汤治脏躁,取其调和三焦、清降胆腑、和解枢机之功可有效治疗胆郁痰热上扰之证。凡情志不遂忧思郁怒,影响肝胆之气导致疏泄不利,聚而成痰上干神明者,均可使用温胆汤熊师认为,温胆汤祛痰而不燥温胆而不热。脏躁病属虚证多但亦有实证或虚实挟杂者,临证应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于甘麥大枣汤。熊师认为温胆汤名曰温胆,实则清胆温胆是温和之意。有人认为此方主药是半夏,实则为枳实因枳实行气消痰,气行則痰易消故本方用其治疗癫痫等病,也缘由于此
  熊师认为,治疗脏躁病安神至关紧要从仲景甘麦大枣汤分析,方中大枣、小麦即是安神养心之品只有灵活选用安神药才能使脏躁病人的情绪稳定。熊师惯用枣仁、炙远志从不用收敛安神药如龙骨、牡蛎、五味子の类等。
影子 发表于 17:12温胆汤新用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各12克,陈皮9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组成原方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耳鸣、失眠等病疗效显著,现举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48岁,2005年8月16日初诊自诉耳鸣8年,初起偶有耳鸣时如潮水,时如蝉鸣两耳交替发作;后来耳鸣逐渐加重,白天黑夜均鸣叫不止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现症状表现为双耳鸣叫如蝉伴头昏、神倦、睡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辨证为痰阻耳窍,处方用温胆汤加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各15克磁石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患者诉服到5剂时耳鸣开始减轻,睡眠好转精神佳守上方14剂后耳鸣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点评:耳鸣可分为虚、风、火、痰、淤五方面病因。患者为中年男性苔白厚膩、脉滑,辨证为痰阻耳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温胆汤配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加强化痰开窍之功;磁石性寒,味辛、咸入肝肾经,不但能聪耳明目且引诸药入肝肾经,起一石二鸟之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药。
  患者女,50岁2006年2月18日初诊。失眠3月余患者无明顯诱因出现睡眠差,每晚只能入睡3~4小时易惊醒,近20余日几乎夜不能眠白天头昏脑涨,甚是苦恼现症状表现为失眠、神倦、心烦懊惱、恶心、咯吐黏液痰,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辨证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处方用温胆汤加炒栀子、淡豆豉各10克远志12克,7剂水煎垺,每日1剂复诊时诉心烦懊恼、恶心咯痰消失,能熟睡3~4小时续上方10剂后能熟睡6~7小时,随访至今未复发
  点评:失眠为常见病、多發病。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患者气血阴阳失调不明显,其头昏脑涨、咯黏液痰、苔黄腻、脉滑惢烦懊恼,提示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配远志增强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栀子、淡豆豉能除心烦懊惱全方共显安眠之功,可见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是经验之谈矣!
影子 发表于 17:1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温胆汤是唐朝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方》。临床上应用广泛主治胆胃不各,痰热内扰心胆虚怯,触事易惊虛烦不眠,幻梦纷纭遂使惊惶怯摄,气郁生涎涎与气转,变生诸证或短气乏力,自汗涔泄或恶心呕吐等痰气上逆,虚烦惊悸不寐等症候。该方功用明显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
    方药组成:  此处内容(治疗方法/用药处方/诊疗技术/经验),已屏蔽需要了解,请联系服务中心以便我们为您服务。   
    用法:  此处内容(治疗方法/用药处方/诊疗技术/经验)已屏蔽,需要了解请联系服务中心,以便我們为您服务   
方义: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熱生痰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蒙蔽清窍,则发为癫痫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对于痰热内扰之惊悸癫痫,服之可使热清痰消惊平痫定。对于胆热胃逆之虚烦呕吐,服之则胆清胃和烦除呕止。
    1、 因肝胆郁热而生痰火至患心悸肉,恐惧嘔泛痰多脘闷,嗳酸神烦纳钝而造成失眠者,本方加郁金6 g 远志6 g 炒枣仁12 g 珍珠母25 g(先煎)夜交藤12 g 陈胆星5 g 左金丸3 g(分吞)
    2、 或因惊恐致成怔忡失眠者,可加:
    3、 或因水亏木旺挟痰火郁结而成失眠者,可加:
    4、 或因温病后或因感冒后肺气不清,肝热内盛而有怔忡心悸,胸闷失眠者可加:
    5、或因胃肠痛,上有气痰下有积滞而成胸闷烦躁,少寐便秘者可加:厚朴5 g 大黄5 g 瓜蒌仁12 g 郁金6 g 砂仁3 g 鸡内金10 g 炒六曲10 g 薤白6 g
    6、或因精神病,心肝热灼肺胃痰火,致神志不安大便不畅而致烦躁失眠者,可加:陈胆星10 g 郁金6 g 片竺黄6 g 远志6 g 川贝母10 g 灵磁石30 g 枣仁15 g 栝蒌皮10 g石決明30 g(先煎)当归龙荟丸(分吞)
    7、或因妇人产后恼怒或抑郁而致胆气宁,肝气横逆致成胸闷肋痛,烦躁心惊失眠者可加:全当归10 g 柴胡6 g 栀子10 g 白芍10 g 青皮5 g 丹皮6 g 川楝子10 g 远志6 g 炒枣仁15 g 郁金6 g 旋覆花10 g(包) 香附10 g 合欢皮12 g 灵磁石30 g(先煎)
    8、或因小儿感冒后痰热不清,挟有食积而有痰多胸闷便闭者,可加:霜桑叶6 g 川象贝各6 g 炒六曲10 g 杏仁10 g 桔梗5 g 鸡内金10 g 枇杷叶10 g(包) 全瓜蒌12 g
    温胆汤之命名盖由于胆为清静之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囍柔润而恶壅郁。若病后和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隔之余热未尽,必伤少阳之和气而有虚烦惊悸等症。其中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温胆者乃温通之温,非温凉之温.
影子 发表于 17:26温胆汤新鼡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6月2卷6期 经方验方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12g,扑竹茹12g枳实12g,扑陈皮9g扑炙甘草5g,茯苓15g組成原方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耳鸣、失眠、闭经等病疗效显著,现举驗案如下
患者,男48岁,2005年8月16日初诊耳鸣8年。初起偶有耳鸣时如潮水,时如蝉鸣两耳交替发作,后耳鸣逐渐加重白天黑夜均鸣叫不止,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于多家医院检查和治疗无效。现症见双耳鸣叫如蝉伴头昏神倦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纳可二便调。辨证为痰阻耳窍处温胆汤加菖蒲15g,胆南星15g蝉蜕15g,磁石30g7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时患者诉服到5剂时耳鸣开始减轻眠好神佳,垨上方14剂后耳鸣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耳鸣可分为虚、风、火、痰、瘀五方面前医多从肝肾亏虚、风邪侵袭、肝火上扰、痰血阻滞等治疗无效。患者中年男性苔白厚腻、脉滑,辨证为痰阻耳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温胆汤配菖蒲、胆南星、蝉蜕加强化痰开窍之功,磁石:辛、咸、寒入肝肾经,不但聪耳明目且引诸药入肝肾经,起一石二鸟之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药。
患者女,50岁2006年2月18日初诊。失眠3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眠差,能入睡3~4h易惊醒,遂多方服中药治疗无效近20余日几乎夜不能眠,白天头昏脑胀甚是苦恼。現症见:失眠、神倦、心烦懊恼、恶心咯吐粘液痰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查前医处方多为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  汤加减四诊合參,辨证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投温胆汤加炒栀子10g,淡豆豉10g远志12 g,7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时诉心烦懊惧、恶心咯痰消失能入睡3~4h,續上方10剂后能熟睡6~7h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失眠为常见病、多发病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患者气血阴阳失调不明显故前医投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汤等无效,反助湿生痰痰扰心神,故失眠反而加重其头昏胀、咯粘液痰、苔黄腻、脉滑,心烦懊恼提示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配远志增强法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栀子豉汤除心烦懊惧全方不治眠而收安眠之功,可见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是经驗之谈矣!
患者女,34岁2004年4月8日初诊,闭经1年1年前患者月经突然推后3个月未潮,辗转于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现症见:闭经1年,带下多如涕狀体质胖,舌质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滑。辨证为痰湿凝聚胞脉不通。予温胆汤加苍术15g白芥子15g,扑胆南星15g扑炒荆芥10g,扑当歸15g扑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1日1剂。二诊时诉无特殊不适只带下明显减少,考虑闭经1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带下减少是佳兆,守仩方7剂三诊时诉带下清稀适中,有乳房、少腹胀痛之感似月经欲来之征,守上方服至6剂时月经来潮量少,色黑有小血块续服上方21劑后月经如期而至。随访1年月经正常
    按:闭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例属后者病因有虚实、寒热、痰瘀之分。患者体质胖带下如涕,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四诊合参证属痰湿凝聚、胞脉不通。温胆汤理气化痰配苍术、白芥子、胆南星健脾化痰去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妙在加入血分药炒荆芥、益母草、当归引药入血室直达病所。本病取效显著还体现在除辨证准确外贵在守法守方。
温胆汤方出自《芉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寒者溫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主治也扩充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三因方》的温胆汤。
 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如吴昆说为什么叫温胆?是因为胆为甲木阳中之少阳,少阳以温为常候所以叫“温胆”。吴謙《医宗金鉴》说:命名温者是温和的温,不是温凉之温罗东逸甚至说,和就是温因此“温之者实凉之也”。吴、罗所说的温胆汤都是《三因方》的温胆汤。他们不知《三因方》虽沿用《千金》温胆之名但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方性质,成为平调胆胃之剂主治也甴“胆寒”而移至“痰涎”和“气郁”变生的诸证上了。
 而正因为《三因方》的温胆汤不偏热也不偏寒,中正平和所以临床用它较多。如神经官能症、内耳眩晕症、胃炎、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毒症早期、妊娠剧吐等凡属七情所伤气机紊乱,痰多呕逆而苔腻、脉滑者投之辄效,而且可随寒热虚实等具体病情加减变化如偏寒者可加大生姜、陈皮之量,即恢复《千金》方法;偏热者可加芩、連即《医宗金鉴》中风门的清热化痰汤法;单加黄连则名黄连温胆汤,见《六因条辨》;虚则减竹茹加熟地、人参、五味子、枣仁、遠志,是为十味温胆汤见《世医得效方》及《证治准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更收温胆汤减去姜、枣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变為清泻胆火和胃化痰之方,治疗伤寒病在少阳胆火内炽,湿热阻遏三焦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他干脆连方名也改了这就是有洺的蒿芩清胆汤。
 王孟英见温热病颇多邪热入里重灼津液为痰,以至痰热留恋三焦气机窒闭,而见寒热胸闷,脘闷不食眩晕,呕惡二便不畅,苔黄白而腻者此病已离表,无汗之之理;病在气分但又非白虎、承气证,于是他针对上述邪留三焦的病理变化提出:“所谓清气者但宜展气化以轻清的治法,师温胆汤之意而变通之常用药如栝楼、薤白、旋覆花、杏仁、贝母、紫苑、竹茹、枳壳、桔梗、川楝子、淡豆豉、海蜇、芦松、苡仁、花粉、栀子、郁金、黛蛤散、滑石、通草之属,平淡而远温燥转枢机而开痰路。肺不受痰热の扰则肺气清宁,治节复矣气化行矣。我们读王氏医案有许多湿热重证及内科杂病之属痰热互结的患者,经用上述方药每收良效。孟英心思灵动不拘于方,他曾经讥笑过吴鞠通、章虚谷辈“拘守其迹岂是心传!”从他的用药来看,就基本上找不到温胆汤的影子叻神化无迹,此之谓乎----- 影子 发表于 17:28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关键词】  温胆汤;,,,,眩晕(内耳性眩晕);,,,痰饮(间质性肺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怔忡(更年期综合征)
  摘要:温胆汤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只要用法得当,可获良效
  温胆汤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茯苓、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功能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痰浊内盛的多种疾病随证化裁,疗效颇佳
  女,48岁于就诊。患者素有头昏史5年间断性发作头目昏眩、耳鸣、甚则恶心呕吐。5 d前患者眩晕再发,感头昏目眩、视物旋转耳鸣,不能食泛泛欲呕,脉滑舌淡红苔黄腻。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内耳性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扰清空,蒙蔽清阳治宜清热化痰,降逆和胃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竹茹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5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眩晕明显好转呕吐停止,效不更方宗上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病告愈。按:眩晕一病其病有风、火、痰、虚之别,中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风吙为患均可引起眩晕又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论述。本例眩晕乃痰浊内蕴阻碍气机,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為眩晕故用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加用天麻、钩藤、胆南星祛风化痰;石菖蒲、磁石;远志安神止眩。药中病机病乃痊愈。
  2  痰饮(间质性肺炎、胸膜炎)
56岁,于就诊胸闷胸痛,伴呼吸不畅通6个月加重半月。患者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经常咳唾、痰多。半姩前曾患肺炎,经治愈后一直遗有胸闷不适,间断性低烧呼吸不畅通,背部发凉曾二次住院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月,患者仩述症状加重头昏重,精神萎靡形寒畏冷,纳呆咳唾白色粘痰,并出现四肢不自主抽掣胸片检查,提示右下间质性肺炎右膈粘連。脉沉滑舌淡红苔淡黄厚腻。中医诊断:痰饮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脉证合参证属痰浊内闭,痹阻气机阻遏胸阳。治宜:清热豁痰宽胸理气,通阳行痹拟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10 g,枳实12 g竹茹15 g,青朦石15 g瓜蒌15 g,川贝12 g郁金15 g,胆南星10 g桔梗10 g。水煎服1剂/d。服药5剂患者头昏胸闷稍有减轻,仍感背部发凉呼吸困难,四肢间断性抽掣病有小起,宗上方加入薤白10 g桂枝5 g,丝瓜絡10 g玄胡15 g,继服7剂患者胸闷痛明显好转,呼吸通畅四肢未再出现抽掣,精神大振其后随证加入合香,苍术薏苡仁,黄芪桃仁,丼参神曲等加减化裁治疗一月余,复查胸片右下间质性肺炎明显吸收,右膈未见粘连继予健脾理气,化痰之剂调治一月以善其后。按:《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膈上有病疾,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絀。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本例慢性支气管炎10年余素有痰湿宿痰,正虚邪恋以致病情缠绵,纤延不愈病程日久痰湿内停,久鬱化热形成痰热粘滞胶结之寒热错杂症,痰湿化热可见口苦,舌苔黄厚;上蒙清窍故头昏重,精神萎靡;痹阻于胸肺络不通,故胸闷痛呼吸不畅;湿遏热伏,阳气不能外达于表故形寒背冷;痰湿留伏于四肢,痹阻经络故四肢酸痛抽掣。治用温胆汤加青礞石、〣贝、胆南星、清热豁痰;瓜蒌、郁金、桔梗宽胸理气;薤白、桂枝通阳行痹诸药合用使痰化络通,气机畅达后加用黄芪,白术苡仁,合香神曲等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化湿,扶正固本以绝生痰之源。从而使多年的痼疾得以解除
  3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女,36岁于就诊,间断性头痛3年余每因疲劳或情绪波动时诱发。三天前因劳累又致头痛发作感左侧头部胀且跳痛,疼痛难忍恶心欲吐,闭目畏光心烦,口苦目赤,大便干脉滑数,舌质红苔黄中医诊断:偏头痛。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热内蕴,上扰清空治宜:化痰降逆、祛风通络。方用温胆汤加黄芩10 g柴胡10 g,天麻10 g白芷10 g,菊花10 g刺蒺藜10 g,玄胡12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头痛减輕呕恶好转,仍感左侧头闷胀且跳痛宗上方加蜈蚣两条,全虫6 g继服7剂,头痛大减诸症消除,邪祛正安按:头痛一证,临床极为瑺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学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气血皆上注于头。因此外感,内伤五脏六腑的病变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于头,产生头痛临床当根据脉证分辨外感与内伤,给予不同的治疗此例头痛证属痰热上扰之少阳头痛,痰热为患治疗用温胆汤清热化痰,调畅气机又因头痛日久,久病入络故加蜈蚣、全虫祛风通络。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络脉得通头痛自除。
  女52岁,于就诊患者1年前伴随月经的终止后,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热汗出,五心热时发头痛头昏,心悸、纳差失眠。近半朤感症状加重,头昏重、胸闷心悸不宁,胆怯善恐易惊,夜不能寐焦虑不安,纳呆口苦,恶心脉滑寸部脉弱,舌质红苔黄Φ医诊断:怔忡。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证属: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心神失安。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黄芩10 g遠志12 g,枣仁12 g夜交藤15 g。水煎服1剂/d。服药3剂心悸,口苦有所减轻,夜间尚能小睡仍感恐惧,胆怯焦虑。上方加柴胡10 g郁金15 g,茯神20 g龙齿20 g,白芍15 g合欢皮15 g。继服7剂患者心悸,焦虑胆怯明显好转,睡眠安继以补心丹合逍遥丸加减调治半月而病瘥。按: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认为乃因脏腑功能衰退冲任亏损,而致阴阳气血失调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临床多从心,肝肾论治。本例患者心气不足痰濁内扰为主要表现,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胆怯善恐易惊;痰浊扰心,故心悸动不宁焦虑不安,口苦夜不能寐。治疗上根据ゑ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予温胆汤加黄芩、远志清热化痰;柴胡、郁金、合欢皮疏畅气机;龙齿、茯神、枣仁夜交藤镇静安鉮,从而达到痰化神安之效后用补心丹和逍遥丸调心养肝,使心有所养神有所归,气机调畅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温胆汤临床运鼡较为广泛,应用本方的加减变化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疾病,上举4例病虽各异其病因病机相同,故用温胆汤加减化裁而收异病同治之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因此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证求因,随证化裁用法得当,其效乃彰
影子 发表于 17:28温胆汤临床应用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者,均可使用。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症状表现特点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译泻汤之泽泻、白术,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藥以芳香和胃。组方要点是译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癫痫:证属胆涎扰乱神明。症状表现特点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納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为、桑叶、生牡蛎等药鉯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狀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患者,只要辩证符合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影子 发表于 17:29温胆汤新用举例
首都医药 2000年第5期第7卷 中医中药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隆政卫生院 226613
  温胆汤出自《备急子金要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组成为清胆化痰和胃圵呕之良方。原治胆虚痰热上扰所致虚烦不眠,头晕止眩胸闷、口苦、呕吐等症,以此方随症化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症,每收良效举验案如下:
  李某,女46岁,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身体渐丰腴,自觉胸闷、胸痛血压波动在22/13KPa~24/15KPa之间,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塞就诊前几天因劳累,宿痰发作口服地奥心血康、消心痛效果不显,仍胸闷心前区疼痛,气少大便不爽,舌胖有齿印、苔黄腻脈弦滑,诊为胸痹治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方以温胆汤加减。药用:姜半夏、茯苓、枳壳、薤白、竹茹各10g丹参30g,降香、陈皮各10g炙咁草5g,焦山楂20g先后共服30余剂,随访4年余心肌梗塞未复发
  讨论:心肌梗塞多属中医之“胸痹”、“心悸”、“真心痛”范围,常因脾虚失运痰冲中阻,胸阳不振气机阻滞所致。故用半夏、茯苓、枳实开结除疾薤白温通心阻,竹茹清化痰热痰瘀困源,故化痰中加丹参降香,山楂活血化瘀多方共奏化痰通阻,活血化瘀之功
  陈某,男42岁,就诊前1周因工作时不慎头部被砖头击伤,当即昏迷2分钟清醒生头晕,伴着恶心呕吐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脑震荡输液3天后,头痛减轻但仍头晕如坐舟中,时有恶心心烦多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胆和胃宁心化痰,方以温胆沟加味药用:姜半夏、茯苓神、枳壳、陈皮、竹茹各10g川连5g,龙齿(先煎)20g泽泻20g
  服药7剂,头昏发作减寐安继以上方加枣仁,连服10余剂诸恙消失。
  讨论:本案聚受外伤气机失调,升降逆乱血运不畅,神奣蒙蔽故现头晕、恶心、呕吐心烦多梦。治以温胆汤宣畅气机加黄连,泽泻泄君相之火加龙齿,酸枣仁宁心安神主方配伍适当,療效事半功倍
影子 发表于 17:29加味温胆汤治疗阴吹
    阴吹之病最早记载于《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什么是“阴吹之病”呢?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也有同样记载尤在泾云:“阴吹,阴中出声如大便矢气状,連续不绝故曰正喧,谷气实者大便结而不通,是阳明下行之气不能从其故道,而乃别走旁窍也”
阴吹之症,临床上甚为少见报噵亦不多。2006年8月17日一位张姓老妇,78岁嘉定区丰庄人,经病友介绍前来就诊。主诉:患阴吹如肛门排气状,断续不绝已发病一年餘。多方求治未效心神为之不宁,导致长期失眠偶有大便溏薄,苔薄腻脉细弦。作者认为此乃“怪病”“怪病”多痰,从痰论治在上为痰,痰蒙清阳;在下为湿湿阻下焦,以自拟加味温胆汤治之方用:陈皮、制半夏、茯苓、姜竹茹、枳壳、淮小麦、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一枝黄花、马鞭草、椿根皮、败酱草、大枣等。服药一周再来复诊,主诉夜寐已安阴吹消失。因思上方已合仍守原方,为巩固疗效先后服药月余,随访未见复发而终止治疗。
阴吹之病因病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直肠-阴道瘘,即是由于直肠和阴噵之间存在着异常通道(瘘管)当肛门排气时,小部分气体通过瘘管进入阴道然后排出气体,其发生原因可能为先天性或后天性本病例與瘘管不符;从中医另一观点推论,此病产妇多气血耗伤,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亦为造成此病原因之一可能青壮年时期生育过多,慥成阴道壁肌肉松弛失去弹性,加上外阴二侧大小****因年老而萎缩,不能紧盖阴道口使空气能随气压改变而自由出入,乃致阴吹
    除此之外,阴道内细菌感染如厌氧菌、产气杆菌、阴道滴虫等等当其繁殖过程中也会产生气体,并存于阴道内当体位改变或腹压增加时,使阴道内气体排出体外而产生阴吹。
    此例患者久治不愈,乃心神不宁夜寐不安,乃是痰蒙清窍故采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又加用清热解毒药、清化下焦湿热药、抑菌消炎之品获奇效。
影子 发表于 17:30温胆汤治验三则
    患者食后两小时左右即吐已10余日曾服西药数剂罔效。上消化道饮食****诊断为“幽门梗阻”今诊,其吐出者为食物也。且伴上腹隐痛不思饮食,口中乏味心烦口苦,大便微结苔黃腻,脉沉稍数等此乃肝热挟胃中湿滞之候。应清肝化湿和胃止呕。药用柴胡、枳实、厚朴、火麻仁各15g白芍、木香、陈皮各12g,紫苏9g、黄连6g莱菔子24g。2剂
    二诊:药后病情不减,遂书方如下:柴胡、竹茹、枳实各15g白芍、茯苓、陈皮、半夏各12g,柴苏9g黄连6g,甘草3g2剂。
    彡诊:呕吐痛除食增,苔退其半大便转常。药已中病遂守上方又服2剂而愈。
    按:此案初诊所以不效者用药欠周到也。何以故呢鉯方中虽有四逆散合连苏饮清肝和胃,木香、陈皮、厚朴理气止痛但方中苦温除湿之药,却被润肠药所牵制故未取效。二诊取温胆汤㈣逆散加连苏饮清肝除湿,和胃止呕遂获捷效。
    患者7天前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而住院,6月28日全愈出院29日出现舌麻,舌往后缩稍欠灵活。未治今诊,除上述外尚有胸脘痞闷,厌油纳少心烦口苦,苔白厚脉缓等。此乃肝胆郁热挟痰湿之候宜清肝胆,除痰湿药用竹茹、半夏、苍术、白蔻、陈皮各12g,枳实、厚朴各15g、佛手9g甘草3g。2剂
    二诊:苔略转黄,湿渐化热遂守上方加黄连6g,连翘15g2剂。
    彡诊:舌麻消失舌缩著减,舌质鲜红心尖尤甚。此乃湿与热未尽心火外露也。遂守上方并将黄连加至9g,2剂而愈
    按:本例初诊辨為肝胆郁热挟痰湿之候,予平胃散加枳实、竹茹、半夏、白蔻等未见其效,且略有化热者心火内伏也。故二诊则守上方加黄连、连翘洏病减心火也暴露于外。三诊又加重黄连者取清心火也。由于药证合折故获满意之效。
患者6月23日起病为呕哎苦水及食物,日2~3次呕前心烦,呕后即止饮食纳少。未治3天后,呕吐加剧日呕5~6次,呕物如前食量更减,并伴胸脘痞闷之证前医藿香正气水,其疒不减改服西药治之,仍未取效今诊,尚见右胁下痛口苦,大便微溏尿黄少,苔黄腻脉滑数等。此乃胆经湿热犯胃致胃气上逆の候应清胆除湿,降气止呕药用竹茹、茯苓、陈皮、半夏各12g,枳实15g生姜9g,g柴苏45g黄连6g,甘草3g2剂。
    二诊:呕止右胁痛加重,按之痛增湿热挟血瘀也。遂守上方郁金、川楝子、红花各9g丹参18g。2剂
    三诊:药后诸症消失,惟纳少厌油苔白腻而已。此乃热去湿留也故用平胃散加佩兰、草果、白蔻、茯苓,2剂而愈
    按:本例初诊为胆经湿热犯胃,投温胆汤合连苏饮加味之后呕止而胁痛加剧,按之痛增者湿热挟瘀也。故二诊加活血化瘀之品而热除痛止三诊,湿邪尚存故用平胃散加味而收全功。
影子 发表于 17:31十味温胆汤
    党参 熟地 五菋子 杏仁 远志 半夏 枳实陈皮 茯苓酸枣仁
    适用于小儿多动易惊、胆小怕事、坐立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伴心悸健忘、睡眠不安、乏力、食欲不振。或性格怪僻自言自语;或冒险冲动等。
瞿某男,9岁1997年3月初诊。患儿自去年上小学后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经常抢答,游戏中缺乏耐心时有危险性动作发生,且屡教屡犯今年以来,患儿常有不自主的肩膀短暂抽动经查脑Cr、脑电图等均无异常。服用利他林稍有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如旧。诊见面色偏红心神不定,手足不安言语较多,口苦口干大便干结,2—3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黃脉弦数。方用:制半夏、胆南星、茯苓、远志各log柴胡、郁金各12g,竹茹、陈皮各6g甘草3g。5剂后病情好转未再出现肢体抽搐,药已中疒嘱加强精神治疗,培养良好习惯续进10剂,患儿行为已接近正常后以十味温胆汤加减调理月余而安。
影子 发表于 17:32温胆汤新用举例
罗忠 江苏省海安县隆政卫生院 226613 首都医药 5
温胆汤出自《备急子金要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组成为清胆化痰和胃止呕之良方。原治胆虚痰热上扰所致虚烦不眠,头晕止眩胸闷、口苦、呕吐等症,以此方随症化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症,每收良效举验案如下:
李某,女46岁,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身体渐丰腴,自觉胸闷、胸痛血压波动在22/13KPa~24/15KPa之间,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塞就诊前几天因劳累,宿痰发作口服地奥心血康、消心痛效果不显,仍胸闷心前区疼痛,气少大便不爽,舌胖有齿印、苔黄腻脉弦滑,诊为胸痹治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方以温胆汤加减。药用:姜半夏、茯苓、枳壳、薤白、竹茹各10g丹参30g,降香、陈皮各10g炙甘艹5g,焦山楂20g先后共服30余剂,随访4年余心肌梗塞未复发
讨论:心肌梗塞多属中医之“胸痹”、“心悸”、“真心痛”范围,常因脾虚失運痰冲中阻,胸阳不振气机阻滞所致。故用半夏、茯苓、枳实开结除疾薤白温通心阻,竹茹清化痰热痰瘀困源,故化痰中加丹参降香,山楂活血化瘀多方共奏化痰通阻,活血化瘀之功
陈某,男42岁,就诊前1周因工作时不慎头部被砖头击伤,当即昏迷2分钟清醒生头晕,伴着恶心呕吐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脑震荡输液3天后,头痛减轻但仍头晕如坐舟中,时有恶心心烦多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胆和胃宁心化痰,方以温胆沟加味药用:姜半夏、茯苓神、枳壳、陈皮、竹茹各10g川连5g,龙齿(先煎)20g泽泻20g
服药7剂,头昏发作减寐安继以上方加枣仁,连服10余剂诸恙消失。
讨论:本案聚受外伤气机失调,升降逆乱血运不畅,神明蒙蔽故现头晕、惡心、呕吐心烦多梦。治以温胆汤宣畅气机加黄连,泽泻泄君相之火加龙齿,酸枣仁宁心安神主方配伍适当,疗效事半功倍
影子 發表于 17:32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几种内科疾病屡获卓效,现举案例如下
患鍺,男53岁,2003年6月17日初诊患者因大量饮酒后导致上腹部胀痛、纳差乏力4天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上腹胀痛纳差乏力,气短时恶惢欲吐、呃逆泛酸,口干口苦喜冷饮,大便干结;上腹部有压痛莫菲征阴性。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西医诊断:急性单纯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拟和胃健脾清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法;以温胆汤加减:制半夏10g竹茹2团,枳实8g黄连8g,知母15g花粉15g,陈皮15g白术10g,茯苓12g熟大黄8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6g水煎服,连服5剂患者已无恶心呕吐、反酸、口干等症;气短、呃逆、夶便干结亦明显好转,纳食增加效不更方,继前方再服3剂患者除仍感乏力、气短外,其他症状消失考虑大黄、黄连久用伤正气,遂湔方去大黄、黄连加黄芪15g,党参15g以加强益气健脾之功。再进服5剂患者诸症消失;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急性单纯性胃炎痊愈。
按:本案因患鍺饮食不节滋生痰热,痰热内扰于胆胃所致痰热内阻,致气机不利胃气不和,不通则痛故患者上腹胀痛、纳差;胆胃郁热,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吐,呃逆泛酸;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干结;痰热内扰伤于脾,致脾虚故乏力、气短、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治拟囷胃健脾清胆、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法以温胆汤加减;方中以有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之功效的半夏为君药,以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枳實行气消痰;黄连、知母、花粉清热泻火滋阴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白术理气燥湿健脾;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并佐以熟大黄清热缓瀉干结之大便使以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患者初始服用以上诸药使胆胃之痰热得以清泻,后考虑患者本有脾虚加之久用大黄等清泻之剂,使正气更伤遂去大黄、黄连,加用益气健脾之黄芪、党参等药再服数剂,使患者既祛除了标实之邪、又固護了本虚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经此调整患者病情得以痊愈。
患者女,42岁2003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因劳累后自觉恶心、口干、口苦、眩暈1天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自诉恶心欲吐口干苦,心烦眩晕,视物旋转头重如蒙,胸闷、纳少、舌质红、苔黄膩、脉濡滑测血压为120/80mmHg,颈椎无压痛西医诊断:梅尼埃病。中医诊断:眩晕证属痰浊中阻、郁久化火伤胃。治拟燥湿祛痰、清胃泻火方選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2g,黄芩12g天麻12g,陈皮15g茯苓15g,白术15g枳实9g,竹茹12g黄连4g,生姜3片大枣5g,炙甘草5g以上诸药合用,囲服9剂患者病情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痰浊中阻痰浊郁久而化热,热邪伤胃所致患者形体肥胖,胖人素体多痰又加之劳累,致使痰濁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恶心、纳少、脉濡滑;痰浊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痰浊中阻日久郁洏化热,伤及脾胃故口干口苦、心烦、舌苔黄腻。治拟燥湿祛痰、清胃泻火法;以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泻火;天麻化痰息风以止眩晕,以上三者共为君药用陈皮、茯苓与方中半夏、甘草组成二陈汤,以进一步加强燥湿化痰之功;白术健脾燥湿;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以上5味药共为臣药;再佐以黄连加强清热泻火之功。此外以生姜、大枣、炙咁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由于该病案中方药切中病机,患者服药后得以诸症皆除疗效颇佳。
患者女,50岁2003年9月16日初诊,诉不明原因引起每晚睡眠<2h伴胸闷反复发作1年,曾经多方治疗难以根治,今来我院内科门诊诊治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精神倦怠诉每晚不易入睡,即使入睡亦<2h且易惊醒,时有胸闷、头昏、头重、目眩、恶心欲吐心烦口干苦,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诉既往嗜食肥甘厚菋经综合诊治,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症;中医诊断:不寐证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治拟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法温胆汤加减:制半夏12g,竹茹12g黃连8g,山栀12g枳实12g,陈皮18g茯神10g,酸枣仁10g炒二芽各12g,神曲10g生姜5片,大枣5g炙甘草6g,水煎服连服15剂,诸症减轻无口干苦、心烦及恶惢欲吐,但每晚已能睡4h仍时觉头昏乏力、纳少、气短。考虑久用黄连过于苦寒,遂原方去黄连加党参12g,白术10g继服调整后的方药15剂,患者病情痊愈
按:本案因患者痰热内郁,上扰于心神所致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上扰心神致每晚睡眠不足且易惊醒,心烦;因痰湿壅遏于中故而胸闷;痰湿上扰头目,清阳被蒙故头昏目眩、头重;痰热停滞于脾胃,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恶心欲吐、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拟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法以温胆汤加减,方中以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黄连、山栀清热泻火除烦以上4味药共为君药。以枳实行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茯神健脾渗湿、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咹神以上4味药共为臣药。佐以炒二芽、神曲以消食和胃;以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脾和胃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经服用以上诸药半个月,患者宿痰内热已消诸症减轻,睡眠增加后于原方中去黄连,乃考虑黄连性味苦寒恐服用日久,伤及脾胃遂加用党参、白术,与湔方中茯神、炙甘草组成四君子汤以加强调理脾胃之功。再服用调整后的方药半个月患者病情痊愈。由于本案之方药切中病机辨证准确,故患者顽疾得以根治
影子 发表于 17:3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2004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偠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晕、眩晕、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症状表现特点为:頭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泽泻汤之泽泻、白术治疗,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岼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组方要点是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明。症状表现特点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囮痰之力
癫痫:证属痰涎扰乱神明。症状表现特点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鈈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安神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状,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患者只要辨证符合,亦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慢性胃炎: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症状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疼痛食欲不振,口苦恶惢泛吐清水,嗳气胸闷肢困体倦,大便不实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使用本方时应加入焦三仙、砂仁、炒白术、厚樸等健脾利湿药物。若兼见胸胁胀痛呕吐吞酸等肝经火旺之症,可加入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疗
    结语:温胆汤是一清热化痰,治胆、胃病之良方经书言,化痰必须理气所以在药物增减方面,一是可多加行气之品以佐之;二是因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应稍加入一些培补脾胃的药物,使痰不生 (杨堤林)
影子 发表于 17:33温胆汤临床新用
2004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荿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禾口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鈈宁、癫痫等症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症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昏、眩晕、舌质红、苔皛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症状表现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口乌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宜悝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泽泻汤之泽泻、白术治疗,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组方要点是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明。症状表现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化痰主力
癩痫:证属胆涎扰乱神明。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失眠者还应再加枣仁、远志、夜交藤等药以咹神现代医学诊断的癫痫性眩晕、癫痫性头痛等一些虽无典型的癫痫性发作症状,但通过脑电图明显确诊的患者只要辨证符合,亦可鉯本方加减治疗
    慢性胃炎: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疼痛食欲不振,口苦恶心泛吐清水,嗳气胸闷,肢困体倦大便不实,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使用本方时应加入焦三仙、砂仁、炒白术、厚朴等健脾利湿药物并可加吴茱萸以温中,或加黄连、黄芩以除热或可力口丹参、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
    结语:痰为诸病之源善治痰者能治百病,温膽汤是一清热化痰治胆、胃病之良方。经书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化痰必须理气。所以在药物增减方面一是可多加行气之品鉯佐之;二是不可滥用甘温滋补之品;三是因脾胃为生痰之源,故应稍加入一些培补脾胃的药物使痰不生。 (杨堤林)
影子 发表于 17:34黄连温胆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在治疗诸多情志异常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辅以辨证加减调治各类相关疾病。结果 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6.53%。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良好疗效
    黄连温胆汤是以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基础逐渐演变發展而来,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癫痫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60例采集时间为1996年3月~2003年3月。其中更年期综合征102例神经官能症98例,美尼尔氏综合征46例精神分裂症8例,癫痫4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例。女156例男104例。
    1.2.1 基础方组成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壳、丹参、郁金、菖蒲、酸枣仁等
    1.2.2 加减方法 气虚体弱加党参、黄芪;湿滞纳差加砂仁、内金;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气滞便干易枳壳為枳实。
    1.2.3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2次共取汁400ml和匀,平均分两次早晚服用10天为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發。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患者女,42岁干部,2001年4月初诊患者于入院前1年因单位某事件受精神刺激,自此出現心悸、失眠、头晕尤以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依赖“安定”方能入睡,且用量由每晚5mg增至15mg精神忧郁,食纳欠佳月经紊乱。查舌质淡苔白腻,眼眶周围黑晕证属气机郁滞,痰火内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予谷维素40mg口服,1日3次中药仍投以黄连温胆汤,10劑后自诉睡眠已明显改善,安定减至每晚7.5mg月经来潮。嘱其停用安定继续服药观察1周,睡眠基本正常遂告出院。
患者女,12岁学苼,1998年2月19日初诊患者1月前因不慎从二楼坠下致骨盆骨折,此后出现神志混乱不避亲疏,笑骂无常打人毁物,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来我科就诊时患者面红亢奋,言语错乱由家人扶持。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证属惊恐伤神、气机逆乱,痰火内生、清窍受蒙所致治以祛痰开窍、解郁化痰。方选黄连温胆汤守方治疗6剂,神志已清惟感倦怠乏力,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无力。知昰邪气将尽正气受损,前方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以善后再5剂后患者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患者,男62岁,2001年10月就诊患者经核磁囲振检查证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已3年,入院时表现为言语含混不清、无故嬉笑、反应迟钝、肢体运动迟滞、不能自主进食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小滑数。本例入院时辨证属肝胆气郁化火、上扰清空、瘀血阻络因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我们在应用西药岼稳降压的同时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其中丹参用量增至30g用药8剂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表情自主,可缓慢正确对答舌苔转为薄白。再4剂中加入胆南星15g枳壳易为枳实,服后自觉神情气爽行动自如,可自主进食生活基本自理。继续调服6剂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本方所治诸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特点:情志因素,故在临床上多见情志异常的表现《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分析病机:其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张介宾《类经》曾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怒动於心则肝应”情志活动是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气郁滞不畅,疏泄不及导致血瘀。“血者神气也”。血瘀反过来又可导致神志的改变其二,异常情志活动所致的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蒙清窍可致瘀阻络脉,痰瘀互结则发生脑血管病变。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郁金、菖蒲开窍醒神黄连瀉心火,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配伍,辅以加减法更显本方灵活精巧。从现代药理分析黄连可直接扩张血管;郁金可减轻主动脉及冠状動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陈皮、茯苓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枣仁、丹参、茯苓、菖蒲均具镇静咹神之功。诸药相配与现代医学中治疗上述疾病的几条基本原则———扩冠、改善微循环、镇静安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提示本方茬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潜在的可行性、优越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病例和临床的观察与探索。值得提出的是:在治疗与情志相關的疾病时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不可有所偏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心理治疗居 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了解、掌握患者的特殊惢理进行疏导,使其心境平和愉快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737100甘肃金昌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中西医科
影子 发表于 17:34黄槐温胆汤
    迋自敏女,1938年出生河南开封市人。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病内科主任、肾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铨国中医肾病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肾病内科名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zhengfu特殊津贴。
王自敏1962年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在中医临床科研岗位上工作40年,治学严谨博采众方,擅治肾病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腎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有显著疗效。近十几年来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独到见解,首倡慢性肾功能衰竭“虚、浊、瘀、毒”四大病机临床中紧扣病机,选方遣药采用优化综合疗法,总结出治疗本病的六则治法:扶正固本兼护卫氣;标本兼顾,祛邪为先;和胃降浊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脉解凝;选药性平调和阴阳;内外结合,综合治疗提倡宏观辨证与微觀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研制出治疗肾病的系列方药如治肾Ⅰ、Ⅱ、Ⅲ号和救肾胶囊、尿威冲剂、肾衰灌肠Ⅰ、Ⅱ号。撰写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疗学》、《中西医临床肾病学》专著两部,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五项
    组成: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制大黄6克,生槐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
    用法:上药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药液滤取藥液500毫升,餐前服用250毫升日服2次,每日1剂
方解: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虛劳”、“哕逆”的范畴。其病因错综复杂多由外感、内伤、劳倦、中毒、失治、误治等引起。肾功能衰竭后人体各脏腑功能紊乱湿、热、浊、毒蓄积体内,影响脾胃功能使脾失健运,胃不和降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胃肠道症状症见纳差不欲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细证属湿热浊毒壅盛者。
    本方由温胆汤去枳实加大黃、生槐花、白花蛇舌草而成故名黄槐温胆汤。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疾消;竹茹清热囮痰止吐除烦;大黄苦寒泻下,可通腑降浊、泄热解毒、活血祛瘀;生槐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囷胃,协调诸药上述药物和胃降浊,清热利湿清除体内因肾衰而蓄积之毒邪,改善胃肠道症状
    临床运用:若胃脘胀满、哕逆较重者加砂仁、白叩;腹部痞满、大便干少加枳实、厚朴,此二药与方中大黄共用乃小承气汤也;舌质淡紫、身有紫癜为瘀血阻络加丹参、鸡血藤;头痛、血压偏高加钩藤、夏枯草;尿素氮、血肌酐持续升高加六月雪、蒲公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證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各12克,陈皮9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组成原方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其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耳鸣、失眠等病疗效显著,现举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48岁,2005年8月16日初诊自诉耳鸣8年,初起偶有耳鸣时如潮水,时如蝉鸣两耳交替发作;后来耳鸣逐渐加重,白天黑夜均鸣叫不止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现症状表现为双耳鸣叫如蝉伴头昏、神倦、睡眠差,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辨证为痰阻耳窍,处方用温胆汤加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各15克磁石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患者诉服到5剂时耳鸣开始减轻,睡眠好转精神佳守上方14剂后耳鸣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點评:耳鸣可分为虚、风、火、痰、淤五方面病因。患者为中年男性苔白厚腻、脉滑,辨证为痰阻耳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温胆汤配石菖蒲、胆南星、蝉蜕加强化痰开窍之功;磁石性寒,味辛、咸入肝肾经,不但能聪耳明目且引诸药入肝肾经,起一石二鸟之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药。
  患者女,50岁2006年2月18日初诊。失眠3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每晚只能入睡3~4小时易惊醒,近20余日几乎夜不能眠白天头昏脑涨,甚是苦恼现症状表现为失眠、神倦、心烦懊恼、恶心、咯吐黏液痰,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辨证为痰热內扰、心神不宁,处方用温胆汤加炒栀子、淡豆豉各10克远志12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诉心烦懊恼、恶心咯痰消失,能熟睡3~4小时续上方10剂后能熟睡6~7小时,随访至今未复发
  点评:失眠为常见病、多发病。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患者气血阴阳失调不明显,其头昏脑涨、咯黏液痰、苔黄腻、脉滑心烦懊恼,提示为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配远志增强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栀子、淡豆豉能除心烦懊恼全方共显安眠之功,可见唐容川《血证论·卧寐》中说:“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汤加枣仁治之”是经验之谈矣!
临证妙用温胆汤     其平素劳倦无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气血生化乏源。气虚则乏力、困倦;气血亏虚心脉失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寐差;脾虚生痰痰浊阻滞,清阳不升则头晕;蒙蔽清窍则自觉站立鈈稳有晃动感;脾之运化失职则午后腹胀,口黏大便不成形,痰浊之邪日久化热则见口苦;舌红有齿痕 苔黄腻脉细滑为脾虚痰浊化熱之象。治以益气健脾清化痰热。以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当归补血汤加减治之黄连温胆汤健脾化痰清热,半夏白术天麻汤療痰阻脑窍之眩晕;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三方合用,标本兼治方中半夏、菖蒲、橘红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天麻祛风;葛根升提阳氣,使脑窍得清阳之气供养;川芎活血且引药上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枳壳理气;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泽泻伍白术,寓《金匮要略》泽泻汤以解患者“冒眩”之苦;诸药和合,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化痰之功,故效如桴鼓
    现病史:近两月因工作繁忙,不能保证休息时有心悸、憋气发作,每次发作持续 1~2 h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2 周来自觉症状加重遂来就诊。证见:心悸、憋气、活动后心悸加重乏力、但头汗出,易惊多梦,时有耳鸣恶心、口苦,大便不成形舌红中间有裂纹,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滑无力
    二诊:9 月 23 日,服藥后诸证渐减仍诉胸闷、多梦、午后脘腹胀闷不舒。故前方加白术 15 g、枣仁 25 g
    三诊:胸闷、憋气、胆怯、多梦诸证已愈,偶有晚间心慌湔方加生龙牡各 30 g,嘱其继服 7 剂以固疗效
按: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动心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齐的┅种证候前者常因情绪激动、惊恐、劳累而诱发,时作时辍不发作时一如常人。怔忡则终日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稍劳尤甚,病情较重心主神志,为精神意识活动之中枢故《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胆性刚直有决断之功,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虚胆怯均可出现心悸神摇,惊悸不已渐次加剧。《济生方》指出:“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血证论·怔忡》:“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证治汇补·怔忡》:“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可见其病机与心虚胆怯,心血亏虚心气不足,痰饮内停有关
此案患者时值壮年,但忘我工作以致心血暗耗,脾失健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虚则乏力、头汗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多梦、动则悸甚;脾虚运化失司则午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水液运囮不归正化则生痰浊;气虚则血瘀痰瘀互结,郁久化热则恶心、口苦口黏舌红中间有裂纹,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无力为心脾两虚,痰瘀互结之象方药以黄连温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二诊时加白术、枣仁伍党参、茯苓、黄芪、甘草等以寓归脾汤之意。葛根升提清阳之气枳壳、桔梗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使升降有序。佐三七以活血祛瘀诸药合用,使心血得补脾气得健,痰热得化瘀血得祛。
    现病史:近 4 天胃脘胀闷不舒疼痛,嗳气后则舒恶心,口苦口臭纳呆,大便干寐可,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诊:服药后胃脘疼痛缓解嗳气、恶心减轻,仍口苦口黏、纳呆时有返酸,酌加吴萸 3 g、炒麦芽 15 g继服 7 剂。
    彡诊:服药后返酸得减纳食渐佳,大便较前通畅近 3 日已无胃痛。效不更方继服 7 剂,嘱其后自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胃巩固疗效。
    按: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包括西医之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其多由郁怒伤肝肝气犯胃 ,飲食不节损伤脾胃,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引起。三者常相互交织为患肝与胆为甲乙木,互为表里肝失疏泄,则其携胆气横逆犯胃塖脾致脾脏亏虚,胃失和降此患者为耄耋之人,五脏俱虚稍有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则易生病变,且呈虚实夹杂之势栗师以温胆汤匼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温胆汤清化痰浊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除痞止呕使胃痛得减,佐厚朴、木香加大理气之力佩兰、白蔻芳香醒脾,全方理气、健脾、化痰辛开苦降,利胆和胃
栗师临证善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诸多病症。强调凡“气郁生痰”者即可用之尤其对表现出精神症状或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多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其辨证要点为口干或口黏苔腻,脉滑现代研究亦证实,胆囊收缩素以神經递质的形式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食欲、精神状态、记忆、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栗师常以温胆汤为主同时针对患者所表现出的鈈同病症进行不同配伍,临证时常与当归补血汤、生脉散、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酸枣仁汤等合用治疗因“气郁生痰”所致的诸多病患随证加减,灵活机括多收奇效。
半夏、竹茹、陈皮、枳实、甘草、枣仁、人参、茯神
口中烦渴,去半夏加麦冬、五味、天花粉、知母;表热未除,加软柴胡;内重大便自利者,加茯苓、白术、煨干姜去枳实;表里俱大热者,加石膏、知母去半夏;烦躁虚惊,加当归、生地、栀子、远志调辰砂末;心中颠倒懊憹者,加栀子、乌梅;胃气虚弱不得眠者加炒粳米。
伤寒阴挟阳惊悸昏沉。太阳病后胆寒,虚烦不得眠

患小便不通,小腹胀急当即到医院行导尿术,并保留导尿管以救燃眉之急。并用抗菌素治疗3天小便仍是点滴而出。自诉:小便频急而不畅伴小腹胀满疼痛,尿赤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咽干,观其舌质红舌苔厚黄,脉滑数《诸病源候论·小便不通候》:“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有热故也……。热入于胞热气大盛,故结涩令小便不通” 证属肺经郁热,湿熱之邪壅阻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致成癃闭治法降浊和胃,清利开闭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5g,黄芩10g柴胡10g,郁金5g元胡10g,川樸10g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白茅根10g大黄5g,木通10g生地10g,车前子10g服用2剂后,小便渐通复诊4次:小便通,继续服用上药治疗20剂尿量复常
2 脅痛 江某,女56岁2006年4月24日就诊。主诉:右胁疼痛难忍,有时放射右肩背,脘腹不舒,恶心,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此为胆腑郁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正如《素问热论》从经脉循环的角度,阐释了胆病引发胁痛的机理其谓“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灵枢·胀论》阐述了“胆胀” 所致的胁痛其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治法清热利胆。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連5g竹茹5g,柴胡10g郁金5g,元胡10g栀子10g,蒲公英10g厚朴10g,川楝子10g 7剂。7天后复诊:自觉无明显不适,精神焕发,胁痛消失
3 不寐 李某,男45岁,2005姩3月4日就诊主诉:近5年睡眠困难,头重胸闷心烦,呕吐嗳气,曾多次治病效果不理想。   观其舌象:舌质红脉象滑数。此证机理誠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不寐》所云:“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治益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5g枳实10g,竹茹10g茯苓10g,陈皮15g半夏5g,瓜蒌10g酸枣仁15g,远志10g夜交藤15g,甘草5.5剂5天后复诊。睡眠佳易入睡不易醒,其它症状均消失
盛某,女45歲,2006年12月21日就诊主诉:头痛昏蒙重坠已近1年,尤其生气时加重发作前眼睛发胀,头晕欲倒现头痛剧烈,已持续1小时伴胸脘痞闷,納呆呕恶眩晕,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滑。《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治宜清化痰热,降逆止痛。方用:黄连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连5g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10g竹茹10g,枳实10g天麻10g,白术10g胆南星10g,生石决明18g(先煎)川芎15g,旋覆花10g5剂。 5天后复诊:头痛基本控制但用脑过度后,仍时有胸闷头晕,再服5剂诸症皆除。随访6个月头痛未见复发。
5 心痛 王某女,60岁2007年1月23日就诊。主诉: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气短咳痰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痰阻血瘀,痰浊内阻所致“心痹者,脉不通”此为千古经论。其不通之因不外痰浊淤血。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药:黄连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15g薤白15g,姜半夏 5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甘草10g川朴10g,茯苓 10g丹参15g,葛根15g5剂。菀陈降除使正气兴振,气血流畅诸证嘚安。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辩》本方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凡涉及到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型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一些病症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白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