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补脾穴位穴位痛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好...

当前位置: >
手部经穴奇穴可防治多种疾病-2
& & & & & & & & & &手部经穴奇穴可防治多种疾病-2
& & & & & & & & & & & & & & & & & &&郎凤岗
& & & & 高血压
四、常见疾病的防治:
㈠、手部经穴奇穴防治高血压:中医学无高血压病这个名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归属“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按摩的穴位(见手穴图):有两组穴位可任选一组按摩,根据时间及敏感程度、可按摩左手,也可双手交替按摩刺激,也可两组穴位连续按摩,最后按摩配穴。第一组穴位:手背部的“腕骨、阳谷、养老、阳溪、三间、灵谷、零落五、合谷”8个穴。手掌部的“内关、神门及小指太阳一、二穴”4个穴。第二组穴位: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的“中渚——中白——下白”一线,3个穴位。按摩时,可将3个穴一并按揉。就是把右手拇指竖起来扣压在左手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的上方凹陷处,一定要扣压住“中渚—中白—下白”一线,扣压后向手腕部方向反复推压100次以上(先扣压住穴位再推压,可保证皮肤不易搓破)。配穴:膻中穴(胸部两乳头之中点)。右手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按压住膻中穴、用一定力度转揉1分钟左右。实践证明上述两组穴位对防治高血压均有效果。
自我经历:一次我去参加体检,因骑车过快,到那一量血压是145/95。我与大夫说:不对,我血压不会这样高,一会我再量一次吧。这时我静坐在椅子上,按摩手背的中渚—中白—下白一线,因为这正是平衡血压的“内耳迷路反射区”,约20分钟,再一量血压变为120/80了。
说明:高血压患者不要轻易断药。只要坚持手穴按摩,再每天早晚加按“头部九宫穴位”及干梳头,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完全能够控制住高血压的。
& & & & & & & & & & & & & &心脏病
㈡手部经穴奇穴防治心脏病:心脏病包括心悸、气短、胸闷、胸胁痛、心绞痛、心脏扩大、心脏内膜炎、狭心症、心肌梗塞等循环系统的心脏疾患。中医认为心的疾病表现为心脏、血脉及神志方面的异常。金木水火土代表五脏、可相生相克:肝气大伤心脏,脾胃虚心发慌,肾水不足则水不克火出现心火亢进,故任何脏腑不适均可引发心脏疾患。
按摩的穴位(见手穴图):治疗心脏疾患的主要穴位多集中于手掌部的心包经一线(手的中指一线)。
中指一线:1、中冲穴2、心穴3、火星下穴4、三焦穴(选中点)5、双灵二穴6、火星上穴7、火龙穴8、心常穴9、劳宫穴10、三火三穴11、大陵穴12、心灵一穴13、内关穴14、心灵二穴。
小指一线:15、肾穴16、心悸点17、神门穴18、通里穴。
配穴:膻中穴(胸部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揉法:右手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按压住膻中穴、用一定力度转揉1分钟左右。推法:用双手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50~100次。
说明:1、按摩穴位以左手为主.2、冠心病人要随身携带急救药。3、腹式呼吸对冠心病、肺心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4、平时休息或按摩穴位前后可自上而下的拍打振颤胳膊内侧中线的心包经。  自我经历:2006年夏季我参加老年大学电脑班学习,那天是周四上午、学习较紧张,快下课时,一位60多岁的女学员突然脸色苍白、心慌、心动过速(冠心病发作),大家不知可否,我立即教她按揉手掌部无名指与小指下方的“心悸点”(心悸点主治心律不齐、心慌等),大约3-4分钟、症状开始缓解、并逐渐恢复了正常。
& & & & & & & & & & & & & & 胃部疾患
㈢手部经穴奇穴防治胃部疾患:常见的胃部疾患包括胃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胃痛”,伴有肠炎的有“腹痛、腹泻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部位在胃-十二指肠处,故名。因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又称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常见病。基本症状:上腹部疼痛,如隐痛、刺痛、灼痛、胀痛,恶心、呕吐,反酸,上腹胀闷等。疼痛的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特点,疼的时间与进餐有关。胃溃疡:在餐后30分钟~1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完全缓解。
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脾气主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布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故脾以升为顺;胃气主降,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为和。胃部疾患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因脾胃或肝胃不和(木不能正常克土)使胃气不能下降而反逆所至。故通过刺激手部代表脾胃的穴位,可有效的防治胃部疾患。
按摩的穴位(见手穴图):依据病情可以试用以下三组穴位。
一组:发病期间除按医嘱服药外,要全面刺激以下24个穴位,遇痛点、敏感点可加重刺激。
手掌部15个穴:1、拇指的“脾穴”。2、食指的“木穴”。3、4、5、6分别是中指的“开脾穴、火星下穴、三焦穴之中点、土兴一二穴”。7、8分别是无名指的“土航一二穴、三眼穴”。9、10、11、12、13分别是掌部的“土水穴、三毛三穴、胃肠穴、骨关穴、三齿穴”。14、15是手腕部的“大陵穴、内关穴”。
手背部 9个穴:1、2是食指的“指胃三穴、三间穴”。3、中指的“中魁穴”。4、无名指的“正土三穴”。5、合谷穴。6、灵谷穴。7、大白穴。8、中白穴。9、落零五穴。
二组:待病情明显好转或病情较轻时,可刺激以下14个穴位。
手掌部7个穴:1、中指的“火星下穴”。2、中指的“土兴一二穴”。3、无名指的“三眼穴”。4、5、6、7分别是掌面的“土水穴。三毛三穴。胃肠穴。内关穴”。
手背部 7个穴:1、食指的“指胃三穴”。2、中指的“中魁穴”。3、无名指的“正土三穴”。4、灵谷穴。5、大白穴。6、中白穴。7、落零五穴。
三组:遇气候变化胃部偶有不适,或作为防病用,总计6个穴。
手掌部 3个穴 :1、中指的“土兴一二穴”。2、三毛三穴。3胃肠穴。
手背部 3个穴 :1、灵谷穴。2、大白穴。3、落零五穴。
配穴“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的治疗。
& & & & & & & & & &&& & & &便 &秘
(四)手部经穴奇穴防治便秘:便秘在中老年人中属多发病,中医认为,腑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小肠热盛,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导致便秘,故五脏六腑的病变与便秘有密切关系。如1、饮食入胃,经过脾的运化,将其精微运送到四肢百骸,再由大肠将其糟粕(粪便)传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不正常,则大便不通畅。2、按脏象学说,肾开窍于两阴(肾思二便),故大便的传导须经过肾气的激发和滋养,才能发挥作用。如久病或年老肾衰,肾气就不能温煦推动大肠排便,使粪便滞留,出现便秘。3、按五行理论“木(肝)克(脾)土”,如肝气过盛或不足均可影响脾胃功能,如肝气不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故强肾舒肝健脾胃,全面增强腑腑的功能是防治便秘的关键。
按摩的穴位(见手穴图):可以试用以下六组穴位。
一组:手背部穴位按摩法。
一、刺激或按揉手背食指5个相关穴点。
⑴三间穴;微握拳,手背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处。主治:胃肠炎,便秘、具有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疾病的作用。
⑵二间穴:微握拳,在手背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处。主治:腹胀、消化不良、便秘、大便脓血。有治疗和预防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作用。
⑶七華一穴: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的桡側尽头。 主治:頭痛、五臟不安。紧连着七華一穴有个“前头点”可治胃肠不适及前头痛,可一并刺激或按揉。
⑷商阳穴:食指末节桡侧距甲角旁0.1寸。主治:咽喉肿痛、高热、便秘。
⑸便秘点(既:第二二间穴):手背食指尺侧根部。主治:顽固性便秘、青春痘。
二、施治方法:1、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左右手可随意刺激。每天两次以上。2、用手推搓“三间→二间→七華一穴→商阳穴”一线,每天可推搓两次以上,每手每次推搓5分钟以上(适当力度防破皮)。
二组:手掌部经穴奇穴五行按摩法。
一、 按照五行相生法按揉或刺激手掌部7个穴点。顺序:“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小肠→大肠。
⑴肝穴(肝木克脾土,肝气是否正常、影响脾胃功能):手掌面无名指近端指间横纹中点。主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肝功能失调等肝胆疾病。
⑵心穴(心火生脾土,心为脾之母、心之功能影响脾胃功能):手掌面中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主治: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治疗神经疾病
⑶脾穴(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与排泄):掌面拇指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病。强化胃的消化功能
⑷肺穴(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金为土子”,肺气不舒,累及脾胃):手掌面无名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主治:肺炎、肺结核、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强化脏腑功能的作用
⑸肾穴(肾主二便,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肾亏直接间接影响脾胃及排便):手掌面小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主治:尿频、尿急、夜尿、腰膝酸软等。
⑹小肠点:掌面食指近端指间横纹中点。保证正常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主治腹痛和消瘦等。
⑺大肠点:掌面食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有吸收水分及储存和排泄垃圾、粪便;的功能。主治腹泻、便血、腹痛、排便障碍等。
二、施治方法:1、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左右手可随意刺激。每天两次以上。2、可用手掐按。
三组:董氏奇穴手掌部及手背部五行按摩法。
一、 按照五行相生法按揉或刺激手掌部及手背部的董氏奇穴7个穴点(指肾穴与灵骨穴在手背)。顺序:“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灵骨穴。
⑴肝:木穴…食指一節中央尺侧3分处、共三穴。主治:肝火旺盛、眼病、脾氣暴躁、胃脹气等。
⑵心:火星上下穴…中指一二節中央處。主治:心悸、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⑶⑷脾:开脾穴及脾肿穴…“開脾穴”在中指三節中央。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等。“脾腫穴”在中指二節中央火星下穴上下各二分半處。主治脾腫大、脾臟發炎、胃脹等。
⑸肺:金星上下穴…在掌面食指第二掌骨中央近虎口处。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
⑹肾:指肾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共三穴。主治腎虧、心臟衰弱、背痛、口乾等。
⑺灵骨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可治五脏六腑的多种→疾病,如冠心症、心律不整、肺氣腫、肺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盂炎、大小腸炎、坐骨神經痛、腰背腳痛、半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頭痛、眼疾、耳病、鼻病、婦科全病及一切久病、怪病。
二、施治方法:同手掌部经穴奇穴五行按摩法。
四组:董氏奇穴及经穴奇穴按摩法。
一、按摩刺激手背及小臂部的“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便秘点”→手掌部的“神门穴→胃肠穴→大肠点”。计7个穴位。
⑴其门穴:外关穴(腕背横纹中央上2寸)的桡侧1寸。
⑵其角穴:外关穴上2寸桡侧1寸
⑶其正穴:外关穴上4寸桡侧1寸。以上三个穴均属在大肠经上的董氏奇穴。主治:痔疮痛及痔疮出血、便秘、尿道及膀胱炎等下腹炎症的特效穴。
⑷便秘点(既:第二二间穴):手背食指尺侧根部。
⑸神门穴:手少阴心经穴。在手掌部的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凹处。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
⑹胃肠穴:手掌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的中点。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⑺大肠点:掌面食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
二、施治方法:同手掌部经穴奇穴五行按摩法。
五组:治疗便秘并兼治痔疮的有效穴位。
一、手背及小臂部的“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灵骨穴、便秘点、会阴点”及手掌部的“大肠点”共7个治疗痔疮与便秘的有效穴点。
⑴“其门穴、⑵其角穴、⑶其正穴”在小臂部。
⑷“灵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⑸“便秘点”在手背食指尺侧根部。
⑹“会阴点”在小指背第一关节横纹桡侧头,有治疗痔疮及其他肛门、直肠部位疾病的作用。
⑺“大肠点”在掌面食指远端指间横纹中点。
二、施治方法:同手掌部经穴奇穴五行按摩法
六组:按摩刺激手掌部九宫穴位治疗便秘:就是刺激“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九个指节。
一、手部九宫穴位的按摩法:用手指按一定顺序稍用力转揉或点压各穴点(按摩左手就可以了)。
⑴ 按摩顺序是由1→2→3---→9:单数1、3、5、7、9转揉的次数为9的倍数,并按顺时针转揉。双数2、4、6、8转揉的次数为6的倍数并按逆时针转揉(如7×9﹦顺时针转63次)。或按要求次数用食指与中指的合力点压也可以。
⑵ 按9→1→3→7→4→6→2→8→5的顺序(选用米字型按摩法):每个点均先按顺时针转揉36圈,再按逆时针转揉24圈。也可按其倍数减少次数,如可以按顺9次与逆6次或顺18与逆12。总之可自由掌握。
⑶ 上述方法是依据河图洛书(中医的理论基础)而来的。但转揉时多几次少几次或顺序不对了都没关系,只要都按揉到了就可起作用。
⑷ 手转揉或点压或用用5根牙签制成梅花针刺激都可以。无论转揉或点压在最后一、二次要用力刺激。
二、按摩手九宫可治疗便秘的原理:这九个指节可以调节心、肝、脾、肺、三焦等多种脏器的功能、进而治疗便秘。请参阅风雨同舟的博客“手部九宫穴位按摩法”。
总述:⑴以上手部六种治疗便秘与痔疮的方法,请灵活运用,因为有时穴位的敏感点发生变化,有时这种方法有效、有时另种方法有效。⑵吃蔬果粗粮:保证蛋白质及适量油脂。如:菠菜、白菜、韭菜、芹菜、红薯、土豆、玉米、燕麦、麻酱、蜂蜜等。把菠菜焯一下拌麻酱盐适量通便快。⑶饮水要足:不能等口渴时再喝水, 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毫升。⑷适量运动:每天蹲震足底100次以上、转腰100次以上、提肛运动20次以上,或狠拍手1000次(两面都拍)以上,或快走30分钟以上(走九宫步10钟以上)。每周保证3~5次运动。⑸每天用温热水烫手足一次以上,用力搓脚掌部10分钟,学会腹式呼吸法。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手部穴位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健脾穴位按摩效果好-青岛报纸电子版
&第09版 中医中药
第01版 : 首页第02版 : 评 说第03版 : 乐龄快报第04版 : 世园会专刊第05版 : 专 版第06版 : 军 情 t第07版 : 延年益寿第08版 : 家庭医生第09版 : 中医中药第10版 : 专 版第11版 : 心理健康第12版 : 长 寿第13版 : 健康网文第14版 : 养生美食第15版 : 休 闲第16版 : 专 版第17版 : 法制特写第18版 : 文 史第19版 : 人物纵横第20版 : 连 载第21版 : 品质生活第22版 : 焦 点第23版 : 专 版第24版 : 专 版
?增液汤 滋阴通便?夏季贪凉 秋后算账??降血糖先去火?五豆健康粥能解暑热??健脾穴位按摩效果好
健脾穴位按摩效果好
&&&&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肌肉与四肢,暑湿困脾,则肢体困重,人就变得懒惰不爱多动了。因此常喝健脾汤药有益健脾,常用的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脾虚较重的人可遵医嘱对症服用。常见的药食两用之品,如芡实、山药、薏米等也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饮食上要留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以平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果蔬为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可适当服用桑葚。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冷,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有助于增进胃肠蠕动。
&&&&穴位推拿可选择脾经原穴。太白穴,是补脾的重要穴位,此穴的主治范围广泛,对与脾虚相关的胃痛、腹胀、吐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力指压该穴还能治疗湿疹。该穴位于足部,找穴时手沿着足大趾内侧向下摸,会摸到一个突出的骨头,下方有个凹陷,就是太白穴了。推拿本穴要有一定的力度,天天按揉3-5分钟即可。
&&&&另外,芒种时节要提醒肾气。肠胃受困,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乏。加强对心脏的保养,老年人要有意识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不要大悲大喜,恼怒忧郁。最好午间睡个午觉,晚间十一点前进睡,保养心神。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马建华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叉神经痛穴位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