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男朋友在4天前被人打,人胸肌中缝怎么练了2针,嘴唇一直无法…

被人打一拳 我脸上靠近嘴唇部位 被穿伤 伤口靠近2公分 打我的那人会受到什么惩罚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被人打一拳 我脸上靠近嘴唇部位 被穿伤 伤口靠近2公分 打我的那人会受到什么惩罚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在学校一同学 用球踢我 我转过身就一踢
不小心踢到他头上 他走向我 在我说话时 打我一拳 导致
牙齿把嘴唇上部位 给穿透了 我去医院 里外三层 缝了针 整个经过学校都有录像 也有人证 还没去法医鉴定几级伤害 整个经过我都不是挑衅者也没 打他 我应该怎么办 证据补充:有人证
录像不晓得学校给不给我
协商,就损失部分可以要求侵权人理赔。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我半个月之前摔倒伤了上嘴唇和人中,结果人中缝了21针,5天后拆线,又过3天撤药布。血痂一直没掉净,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我半个月之前摔倒伤了上嘴唇和人中,结果人中缝了21针,5天后拆线,又过3天撤药布。血痂一直没掉净,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关键是一直肿着,请问过去这么久了还肿正常吗?虽然已经消很多了,但毕竟时间太长了。我该采取什么措施呢?血痂什么时候能掉干净呢?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能完全消肿啊,急死了!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一般嘴唇裂伤拆线后局部血痂逐渐可以吸收脱落。可以局部淡盐水清洗,应用消炎膏促进脱落意见建议:建议忌辛辣刺激,饮食清淡补充维生素,局部伤口清洁卫生,应用芦荟胶观察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p&任性很爽,但经常会倒霉;忍耐很苟且,但是成熟理智的选择。&/p&&br&&p&心不要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b&关于人生,送你三个”随“: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大基调下,尽可能”随心所欲“的享受人生不多的自由和快乐。&/b&&/p&&br&&p&面对这多变多难的世界,无知弱小的自己,人唯一能选择的,只是一种态度。而这态度,就是我们的人生体验。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行为。而态度本身,仿佛一种原初的信仰,没有原因,甚至不需相信,而只是一种坚持。心里预设一种无畏无谓从容的态度,将其内化为习惯本能,你的人生基调,就此定格。&/p&&br&&p&海明威的话:人是不能被打败的!&/p&&br&&p&精神永胜!不是阿Q似的自欺欺人。&/p&
任性很爽,但经常会倒霉;忍耐很苟且,但是成熟理智的选择。 心不要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于人生,送你三个”随“: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大基调下,尽可能”随心所欲“的享受人生不多的自由和快乐。 面对这多变多难的世界,无知弱小的自己,…
&p&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最主要是两个方向:&/p&&p&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性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近乎无数中方案中帮助人们选出最优;&/p&&p&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和认知(物质转化为意识的尝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那样思考,而其计算能力又远高于人类。&/p&&p&两次人机大战,前者是“深蓝”的思路,后者是“阿尔法狗”的思路。&/p&&br&&p&一、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p&&br&&p&所谓图灵测试是指,如果一台机器可以诱导一个人相信它也是一个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intelligence)。以图灵测试为量度,以“图灵机”为元载体,图灵指出,大脑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计算机,无论如何设计其人工智能系统,这台计算机都可以做出类似人类的行为。因为,人类智力最光辉之处即在于对符号的处理,而计算机也能做到,称为强人工智能观点。&/p&
1943年,麦克卡洛克和匹茨提出,大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和门电路相似,神经元像集成电路一样有着精确设计的回路,从宏观上看,这一结构使得神经元可以收集输入的信息,决定输出的信息,换言之,神经元——至少从理论上——可以实现数字电路的功能。海布进一步指出,脑皮层中任意给定点的活动量,都是所有其他点向其放电的趋势之和,正比于该点被激活的次数,正比于激发的强度,正比于竞争点的缺少。&br&&p&1956年,司马贺与纽威尔提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类思维,后来人们将此论文视为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滥觞。AI在其发展的初期,首先是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支持,该学派认为,尽管大脑内部的运转过程是一个黑箱——不能直接打开,但可以通过测量其输入和输出——在此处是指外部环境和人在对应情形下的行为——研究其性质。&/p&&p&1980年,约翰·赛尔提出“中文屋”思想实验:假设一个不懂中文的美国人身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房间,房间中放置了很多汉字,他一个都不认识,另外有一本汉字使用指导书。门外的中国人与他交流时,赛尔只需要根据使用指南选择正确的汉字,并将汉字从门缝下面递给外面的中国人。由于中间隔了一道门,中国人以为自己在和懂中文的人交流。&/p&&p&赛尔认为,尽管屋子里的人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让屋子外的人以为他是懂得中文的用户,然而,他压根就不懂中文。而在上面的过程中,屋子外的人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程序员,屋子中的人相当于计算机,而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正如屋子中的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称为弱人工智能观点。&/p&&p&赛尔的反对者们则认为,人是拥有智能的,其智能决策来自于脑细胞的电信号转换,每一个脑细胞并不理解单词的意义,只是简单的缓冲、传递或抑制一个电信号,但是脑细胞创造了语法规则与决策策略,尽管它们并不懂每个单词的意义。而人类却能显示出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按照赛尔的观点,人类不存在认知能力,这与事实是不符的。所以依然可以认为若某段计算机程序,能够完成图灵测试,则说明该段计算机程序具有认知能力。&/p&&p&图灵是从机械装置出发指出,如果可以模拟数理逻辑程序进行操作或运算,那么,就可以应用该装置模拟理解自然语言;赛尔则是从假想实验的纯逻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图灵测试(也可视为是图灵的假想实验)并认为,即使通过图灵测试,也并不能够证明图灵机即计算机可以像自然人一样理解中文(至少一个只懂英文而不懂中文的人都不能做到)。如果我们回望中文屋实验的全过程,我们会发现,其中并不存在“认知”过程的发生。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首先理清“认知”的眉目,这样才能断言一个系统是否是智能的,单从表面的行为是找不到答案的。例如,在你读这篇文章之时,别人是无法判断你是否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别人可以在事后提问,但你的文章的理解就发生在你阅读的同时。这意味着,理解是无法用外部行为来量度的,它是对大脑如何记忆和利用这些记忆的内部量度。&/p&&p&因此,对于大脑的解读是必须的,并且解读应该基于三个基点。首先,大脑所处理的输入输出的信息流都不是静止的,因此大脑本身也不可能是静止结构,而只能是开放的、时变的动态结构。其次,大脑是浸润在反射——从更普适的角度来说就是反馈——之中的,在大脑中存在着多样的基于反馈的控制系统。此外,对于大脑的解读必须和大脑的物理结构与生化性质自洽。&/p&&p&在1985年前后的一段时间,神经网络风靡硅谷,其研究人员——又被称为连接主义者——希望通过对神经元的研究让AI不可捉摸的特性变得清晰,并且通过复制海量神经元间的连接,让一些那时还束手无策的问题得以解决。与处处需要编程的AI不同,神经网络是可以基于事例学习的。&/p&&p&自匹配记忆(self-associative memories)也在此间被提出,它也是由相互连接的神经元构成,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可以自动激活,并可以将输出传回输入,这一模式与大脑有以下共同点:那就是要检索某个模式,不必拥有其全部,而只需拥有某一部分,也能达到正确的结果,就像你去银行用一张破损的100元换一张完整的100元一样。因此,自匹配记忆可以存储多序列模式,输入序列的一个部分,它也能将其他部分回忆起来,就像你只要看到“床前明月光”就能联想到这首诗的后面三句一样。&/p&&p&图形处理器(GPU)是为了满足快速处理图片的需求而添加的并行式芯片,到了2009年,吴恩达率先提出GPU可以并行运行神经网络,而如今,这已经被当做常规技术进行使用。当神经网络中的某一“末梢”被发现能够触发下一层网络的反应,就像手指碰到了开水,那么这一结果将被传递到下一层级进行解析,就像“被烫着”的信号被传给大脑,指令人将手指缩回。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的发明,大大加快了传递信号的速度。在上述两大技术投入实际之后,人工智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br&&/p&&p&我们说,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台汽车,那么学习型算法和大数据就分别是它的引擎和燃料。我们可以教授人工智能玩游戏的方法,那就是让它学习和模仿我们是如何玩游戏的,这将更有助于发挥计算机惊人的运算能力的优势。人工智能将把人类从重复乏味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使得人可以将更多精力花在那些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上,首先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之处。其次,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开拓那些以人类的能力不可能完成的劳动和那些人类希望达成却不知其步骤的劳动。&/p&&br&&p&二、智能设备&/p&&br&&p&机器人是智能设备的典型,早在1950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我是机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守则”:&/p&&p&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将受伤害而袖手旁观;&/p&&p&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p&&p&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p&&p&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oth认为:“所谓机器人是一种与人,其他动物或机器联合做事的机器,它有自动和半自动的两形式。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机器不太容易区别清楚,但它改变快,商品倾向较强,其含义也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p&&p&美国K.J.Waldron提出如下定义:“所谓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较多自由度,靠与机构有接口的主动系统进行决策和控制运动的机械。这里所提的主动系统是指工业机器人中计算机控制的伺服驱动器,或是指遥控操作机中,作为系统一部分的控制操纵杆的操作者。”&/p&&p&另一位科学家Wolovich给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机,用各种编程的动作完成多种作业,用于搬运材料、工件、工具和专用装置。”&/p&&p&我们统整上述观点,给出如下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可编程的自动机。根据所处的环境和作业的需要,机器人具有至少一项或多项拟人功能,如抓取功能或移动功能,或两者兼而有之,另外还可能程度不等的具有某些环境感知功能(如视觉听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语言功能乃至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功能等,从而使它能在要求的环境中代替人进行作业。&/p&&p&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集成技术。它的覆盖面非常之广,什么合用就用什么。现在新材料、生化技术、新能源、下一代互联网和MEMS技术等已经成为机器人技术的新宠。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其发展与进步一定会得益于一系列的核心技术的逐步成熟。就集成技术本身而言,最关键的就是系统设计和寻找应用的突破点。&/p&&p&第一代机器人主要是指只能以“示教——再现“方式工作的顺序控制机器人,以1962年AMP公司和Unimation公司的“Versatran”与“Unimat”为起始产品。目前国际上商品化、实用化的机器人大都属于第一代机器人,但是它们的技术进步也是很显著的。它依靠人们给与程序,进行多种重复操作。由于其不具有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因此不能在作业过程中从外界不断获取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行为品质,故其应用范围和精度受到限制。&/p&&p&第二代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感觉装置,能获取作业环境、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能作出一定的推理,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的智能。由于其信息处理系统的庞大与昂贵,第二代机器人目前只有少数可以普及应用。&/p&&p&第三代机器人是指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制机器。它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p&&p&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寿命相比人的寿命而言都是短暂的,现在你身上的细胞也许和三年前全部不同,那么能因此说现在的你和三年前的你不是同一个人吗?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只要一个原子在你身体形成中发挥了作用,它就和其他任何原子同等重要。并且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造系统采用了与大脑相同的智能结构,它就可以和大脑一样具有智能。&/p&&p&如果我们要让一个机器人接住抛来的球,那么需要做这几步。第一,计算球的飞行轨迹,从而确认它到达机械臂的位置。第二,调整机械臂的各个关节,使之达到合适的位置。第三,循环进行以上两步,因为不可能等到球飞到预定位置时再进行调整,那太迟了,只有在还不十分清楚球的预定位置时就行动,并随着球的接近而不断调整。这一过程当然地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运算和编程工作。&/p&&p&而人是怎么做的呢?人脑储存着抓住球所需的命令记忆和其他许多习得行为,当人看到球,合适的记忆被自动唤起,这个记忆引发一连串肌肉命令,被取出的记忆也根据实际情形进行调整。接球的记忆不是经过数学计算得来的,也不是被编程编入大脑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习得的。&/p&&p&嵌入式的微型传声器、摄像机、传感器给计算机提供的形象化特征为的是让设备能够听到我们、看到我们、感受到我们,语音识别是目前进展最快的一部分。智能设备的芯片与云端相连,将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投射到虚拟世界中,将可以从在用户看来庸常的海量数据中感受到用户的温度。互动频率的增加会使用户更加欣赏设备的交互式特征,例如,智能衬衫可以测量出用户的姿势并以量化方式记录下来,使得布料按照用户喜欢的方式伸展。更加大胆的想法是,将芯片直接植入人脑,以增益人的感知机能,或曰让人类跳进感知技术自身,其全过程是反复的沉浸-跳出式体验。&/p&&p&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推动屏幕质量的提升,使得虚拟现实倏忽间成为现实,其清晰度和友好性大大增强。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两个亮点。&/p&&p&这意味着,在屏幕中,图象浮动于文字之上,复制和粘贴、点击超链接和观看附带的视频成为簇新的形式。材料的革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屏幕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br&&/p&&br&&p&这还意味着,在未来,光场投射技术可能取代屏幕呈现,用户将无需佩戴眼罩等设备,投射的场景可以与你身处的场景叠加,即增强现实。投射的场景不会因为观察者与之距离的改变而模糊或变形,并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感。成熟的可视化技术的窍门在于可检索性,电子技术和算法程序的革新推动信息被不断压缩。&/p&&br&&p&三、人脑与电脑&/p&&p&神经元将输入信息整合大约需要5毫秒,而一台计算机可以在一秒内完成10亿次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神经元的500万倍。但是为什么人脑比电脑的功能强大得多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大脑是一个并行计算设备,也就是说,几十亿个细胞同时进行计算。但是我们想一想看,人在一秒之内便可以完成的任务——例如识别一张照片上的动物是不是猫——对于计算机而言却难于上青天。这意味着,大脑在两百步之内“计算”出了问题的答案并且输出,而计算机进行两百步计算甚至还不能在显示器上移动一个字符。&/p&&p&假设你要把十块大石头从北京搬到天津,要走两百万步,你一次只能搬一块。现在你雇了九个人和你一起搬,效率相当于原来的十倍,但你还是要耗费不少于走两百万步所需的时间,你不可能因为雇了几个人就可以走两百步从北京走到天津。那么,人脑是怎样在两百步之内完成了计算机两百万步甚至两百亿步才能完成的工作呢?唯一的解释是,人脑根本就不需要计算,它只是从记忆的匣子中“取出”答案,就像中药师从药柜里抓药一样。&/p&&p&多数时候,电脑或手机是不会察觉我们正在使用它们而做出响应的,一种发展的方向是,电脑和手机通过追踪人眼的动作来判定人们想要用它们做什么,或者通过采集人的指令声音而明白自己该怎样做。进而,网页的拥有者可以知道读者的目光在网页的哪一部分停留目光的时间更长。交警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侦测驾驶员是否走神。设备被用来识别人脸,并深入到眼睛的虹膜层面,作为新的身份验证方式。&/p&&p&进一步,设备可以被用来侦测人的表情——以扫描特定点的肌肉变化的方式——然后作出响应,例如,在你用电脑阅读一本英文书时,当你的目光扫过某个生词,你会表现出困惑的神情,此时电脑将能显示这个词的释义。又例如,如果你在看一部电影的某个桥段时显示出无聊的神情,电脑将能够自动跳过这一桥段。&/p&&p&人脑按照时间顺序存储记忆。例如对于一首歌曲,你可以从前奏开始,也可以从副歌开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把它哼唱出来,但是你只能从前往后唱,不可能从后往前唱,因为你听到这首歌时,它的顺序就是这样的。&/p&&p&假如你看到一块白色的石头,摸一摸它,又会知道它是坚硬的。中国战国时期有个叫公孙龙的人,他说你如果闭上眼睛去摸石头,那你知道石头是坚硬的,却不知道它是白的,如果你只看不摸,那你知道石头是白的,却不知道它是坚硬的。公孙龙据此断言,一块石头不能既是坚硬的又是白的,这当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石头的“白”或“坚”的性质不因为你看不到或者摸不着就不存在,而你单纯摸到的或单纯看到的又只是存在于石头中的一个方面,而石头本身是存在的,因而“坚”和“白”是兼具的,不可分离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说,人对记忆的不同部分的存储也是不可分的。&/p&&p&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改变照明的灯光、屏幕的亮度、或者你的坐姿,投射在你视网膜上的光的模式就会变得截然不同,因此进入你大脑的模式也不相同,那么你会认为你在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读的是两篇不同的文章吗?这就是说,这篇文章在你大脑里的“表征”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p&
卡尔·萨根曾说,对于事物的理解并不会折损其神秘性,反而随着理解的加深,我们将越发能够适应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同样,理解了我们的大脑如何变得智能,也不会折损万物与我们自身的神奇,而只会因其运用于AI等领域,推动这些领域更上一层楼时,使得我们惊叹不已。参见&br&&br&思维的巴别塔:语言、认知与心理学 &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3&/span&&span class=&invisible&&84228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克劳德·香农与信息论的前世今生&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84161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记忆的本质是什么? - Calvin Shi 的回答 - 知乎&/a&&br&&br&四、人机交互&br&&br&在未来,化学家将能借助人工智能在数以百万计的化学物质中进行选择,决定将哪些物质用来反应,以产生需要的产物,或者筛选出效率更高的催化剂。律师将能借助人工智能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寻找有价值的证据;金融家将能借助人工智能分析股票的涨落以及如何分配本金使获利最大;人们将能借助智能算法合成出个性化的音乐,VOCALOID将更加栩栩如生;洗衣机自动识别衣物,确定最优的洗涤方案;自动驾驶汽车在考虑行车速度前优先考虑司机和行人的安全。&br&&br&&p&斯坦福大学的渥维克(Wolovick)认为,人工智能不是对计算机进行研究,而是对思维和行为所体现的智能进行研究。计算机通常是智能的工具,因为智能理论一般通过计算机程序表达出来,使计算机能够做那些人类需要使用智能去做的事情。 &/p&&p&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中,计算机是否能够体会人的喜怒哀乐,并见机行事呢?情感计算研究试图对此作出解答;情感计算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的智能和情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通过计算科学与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的结合,研究人与人交互、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特点,设计具有情感反馈的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环境,将有可能实现人与计算机的情感交互。美国电影《她》就描述了一个“人机恋”的故事。&/p&在网络世界中,复制品又会产生新的复制品,如同惠更斯模型中不断扩大的波阵面,而其速度更快,门槛更低,更重要地,复制品可以被不断强化,因为它是开放的。混杂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汇聚成信息流,相互的流动形成云端。如果某样事物是免费的,那么它就会无所不在,它的地位就会倏忽反转。免费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上的免费公共内容一样,更能满足商业和科学的需求,并且很快就能自给自足。&br&&p&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诞生于独立的电脑上,而将诞生于互联网中,犹如人不能自绝于社会。人工智能就像所有云端化的事物一样,同时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服务,随着人们的使用而自我改进,将在这一项目的经验用于另一项目,汇聚成一条智能的河流。正如麦克卢汉提出,新媒介最初的形态,是模仿它所取代的媒介。数字化媒介如同可随着容器形状而变形的流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力。&/p&&p&而所谓物联网,其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这个世界上持续增长最快的就是信息量,其中大部分没有被追踪。我们会生产出生产信息的信息——元信息,这导致了信息量的飞升。巨大的量的积累会产生质变,如同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表现为我们可以认为恒常的物理定律,用概率论来阐释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宏观上可以以因果长链来描绘。&br&&/p&&p&事实上,便携式设备能够追踪用户,以量化信息的形式存储进云端,这种流动信息被称为生活流(lifestream)。生活流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文档流,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组织方式,那就是以基于时间顺序的流替代桌面。不同用户的生活流当然会有交叉,从而使得流从宏观上显现出意想不到的性质。社交网络中的时间线设置是生活流思想的体现。&/p&&p&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流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追踪,这条溪流的流速快慢是由用户来决定的。被动的、无意识的追踪,这种信息流动被称为生活记录(lifelogging),由于大部分内容永远都用不上,生活记录是一个包含巨大浪费的低效过程。由于计算、存储和传感设备十分廉价,这种浪费的代价很低,但是,对于计算和存储的创造性浪费可以发掘出新的价值。&/p&&p&当然,当信息的河流变得广阔而湍急以至于泥沙俱下时,有效的过滤当然是必要的,搜索引擎就是强力的过滤器。信息的丰富和善变导致了注意力的缺乏,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在现代社会更显重要。过滤也会被应用到个性化的定制(customization)过程中,所有被当做商品的事物都可以被过滤掉。在网络上,广告的摆放位置与其含有的关键词的价值、广告商愿意支付的费用和读者点击广告的表现水平——与当时当地密切相关——相匹配。&/p&&p&五、科技与未来&/p&&br&&p&我们知道,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科学方法——或曰科技本身的流程——比科技的进展更加重要。当下,我们正在由一个“名词世界”进入到“动名词世界”,始终正在进行一个动态的流变(deformed flowing)的发展过程,产品变成生产者端的流程和消费者端的服务。由“名词世界”向“动词世界”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创造的系统——犹如从非生物变成生物——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干扰,其自身运行的过程中也将产生逐步积累的熵增。&/p&&p&例如,工业流程对高温高压的偏爱使得工厂离居民区越来越远,从而推动工厂的大规模化和中心化;同样,数字科技也会因信息传播门槛的降低而偏好廉价复制。在科技变迁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只看到孕育的艰辛和分娩的阵痛,而忽略了宝贵得多的新生、成长、希望、传承和未来。&/p&&p&我们知道,知识的增加伴随的是未知领域的增加,如同圆的半径越大,周长也越大。信息量的增加带来的是人们对于无法获取足够有效的信息的担忧日益增加,科技具有的颠覆性越强,它生成的问题也就越具有颠覆性,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操控将接二连三地释放具有爆炸性的问题。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要求学生只能用图书馆中的资料查找几个问题的答案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22分钟,而上网搜索只需要7分钟,因此,时间的节省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br&&/p&&p&共享十分重要,它使得参与者的集体影响力超过个体之和,如同比起周密的计划,改进的市场方案会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共享、协作、开放、免费所发挥的力量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我们可以通过挖掘那些看似“无价值”的事物——例如朋友圈,通过共享而激发它的潜能。长期以来,人们不认为140字能表达什么,而社交网络——例如微博——颠覆了这一点,使得我们真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当前语境下的含义。共享使得那些看似粗糙的事物变得精细和高效,尽管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却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br&&/p&&p&事实上,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在1994年网景浏览器发布之前,互联网对于用户来说只是文字,那一年,《时代》周刊如此解释互联网不能成为主流:“它并非为商业设计,也不能优雅的容忍新用户。”转过年来的1995年的《新闻周刊》标题《互联网?呸!》则更为直截了当。面对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那一年提出的人们将在互联网上购买书籍和报纸的预言,劳伦斯实验室的著名物理学家克里夫德·斯托尔则评论:“bullshit”。那时,建造了互联网世界硬壳的程序员——他们多为Unix的拥趸——将互联网视作非商业的、开放的公共场所。&/p&&p&如今,网络规模扩大的速度远不及其价值增加的速度。我们说,今日互联网的财源滚滚,实际上是二十年来由每个用户个体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或自上而下的改革——的结果,其基础是互联网面向每一个用户的特性。&br&&/p&&p&就连创新也是可以外包和“众包”的,进一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来越有赖于集体的配合。在文明社会中,匿名如同重金属离子,是维持细胞生命的必须成分,但过量的重金属离子却是致命的。在网络上匿名意味着不必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p&&p&囿于自己的小圈子可能导致信息的同质化,即你和你身边的人,其信息来源都是相似的,因而对于不同的声音缺乏了解。坐井观天也是在为自己设限,约束自己潜能的激发与增长。只有不同的可能性排列组合、人际的互动与交流、思想的碰撞与分享,才会迸发更加优秀的方案。&/p&&p&共享也意味着点对点化,意味着产品的细分和个性化和实现模式的多样化。大规模合作和海量的实时社会互动发展了个体用户不可能达到的行为,如同组织可以完成细胞不能完成的事。科技可以通过发明新的组织框架来达成看似不可能的事,超链接、WiFi和全球卫星定位服务都是通过技术形成的连接关系。&/p&&p&基于如上的事实和构想,我们说,我们的工具越复杂,意味着它的熵增越剧烈而迅速,就越需要更多的人照料,因为,如果迅速积累的熵增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终有一日,它将破坏掉生成熵的工具本身的框架;这个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意味着我们越来越需要对于变化做出迅速的、积极的和有成效的应对,从总体的结果而言,就是抢在熵增破坏掉这一框架之前做出对框架的革新。例如,软件升级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拖延升级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未来的科技将是无尽的升级,迭代的速率越来越快,淘汰的流程正在加速。&/p&&p&互联网的飞跃有时让我们联想到相变,即大量分子状态的连续变化导致宏观物态在某一点发生突变。在最初,这个全面互联的平台还像是我们现实世界的延伸,但事实上,如同温度和压力慢慢升高,我们会到达一个临界点,“越过山丘”,我们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当“山丘”的另一侧是不可知的,我们称这一临界点为奇点。我们的未来或许将由超级智能的胜利奠定,当我们创造出的人工智能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加智能的人工智能时,它能够一代一代、以级联的方式生产越来越智能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与人们共生,形成复杂的依存关系,我们的创造终将使得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如果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固态的,那么,我们不妨说,我们将来的生活是液态的。&/p&&p&我们或许苦恼于现有的领域已被耕耘,从而顿挫创造的勇气和热情,但是,真正的开拓者会在他脚下这片土地不断奋斗,这样的努力将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未来——例如三十年后——站上比我们更高的平台,而当他们在那时回望历史,或许他们也将发出“三十年前满地是黄金”的感叹——就像我们回望历史一样;反之这也说明,我们对于历史上的人和事往往不必苛求,是因他们无法站在他们身后的更高平台上俯瞰自己的作为,如同没有人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p&&p&因此,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一片沃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交流的便捷,积极的环境,是我们这个国家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对于未来的中国,主要的责任者就是我们,就是我们活着的各位。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我们所有人对中国的未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来的中国就取决于我们此时此刻的选择。&/p&
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最主要是两个方向: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性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近乎无数中方案中帮助人们选出最优;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和认知(物质转化为意识的尝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那样思考,而其…
谢邀~@&a href=&/people/xiang-mu-duo& class=&internal&&项木咄&/a&&br&不重复上面说过的BBC系列,就放几个对我自己有些影响的作品吧,多是关于当代艺术家的纪录片。(为什么大家都只收藏不点赞呢??)&br&&ul&&li&&b&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 (2008)&/b&&br&&/li&&/ul&&img src=&/f4af64a2be0aa8d1831a8a_b.jpg& data-rawwidth=&1523& data-rawheight=&21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3& data-original=&/f4af64a2be0aa8d1831a8a_r.jpg&&这个片子可能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艺术家纪录片之一,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很喜欢艺术家本人。&br&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法国人,后来来到美国,是21世纪最富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是雕塑家、画家,批评家与作家。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多产,而且高质量。直到90岁时,她还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清醒的头脑。她自已写了这样一句话: “人越老越聪明”.她的存在本身就演绎了一段生命的奇迹。 &br&&img src=&/ac3ec1ce5ef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c3ec1ce5ef8_r.jpg&&Louise Bourgeois生于巴黎,25岁时才学习艺术。 1938年与美国艺术史学家Robert Goldwater, ()结婚,并移居纽约。她早期的作品都是绘画或平面雕刻,以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作,40年代后又开始尝试雕塑。起初搞彩色木雕,后来其雕塑的用材越来越广,包括青铜、大理石、乳胶等。她的作品看起来虽然抽象,但很容易让观者产生联想:想到人的躯体和性。其作品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背叛、复仇、焦虑、迷惑、攻击、不平、孤独,抽象深奥但具有情绪上的震撼力。她终生被这些主题吸引,但却不断变换材质、风格、形式,进行反复探索,因此面貌丰富而多变。 1982年美国现代艺术馆专程为她举办了个人回顾展,极少有在世的艺术家能享受到这项殊荣,何况她是一位女性。 &br&&img src=&/87e11c41ec44b124e0f0d5_b.pn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87e11c41ec44b124e0f0d5_r.png&&Louise Bourgeois创造力的真正爆发还是在她70岁以后。而这部片子正是记录了她的晚年创作状态,拍摄后的两年她就辞世,可以说很多她的创作心得和访谈都很珍贵。一般人对布尔乔亚印象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她那大型蜘蛛(Maman) ,布尔乔亚说,“蜘蛛,为什么是蜘蛛呢?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母亲,她就像蜘蛛一样聪明,耐心,灵巧。她也懂得保护自己。”&br&片子中还记录了她的一贯主题——“红”。她说,红是血的颜色。是痛、暴力、危险、羞愧、嫉妒、怨恨、指责。在纪录片里,她手握一朵红玫瑰,象征一段爱情的刺痛, &情妇&一词代表父亲的爱人,指的是谁呢?母亲吗?她自己吗?都不是。父亲对她幼年的心灵伤害始终像恶魔一样影响着Bourgeois的创作。她的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疯狂的母性和悲剧性的父性存在,她说:“我的童年从未失去它的魔力,失去它的神秘,失去它的戏剧性”。她还说:&雕塑就是自我的认知的过程吧!”&br&可能我就是爱这种有悲剧色彩的艺术家,人生和创作的情感和表现紧紧相融,所以,我特别喜欢她的那句名言:“Making art is creating and recreating an experience, sometimes in a painful way. ”&br&&br&&br&&ul&&li&&b&小可爱与拳击手 Cutie and the Boxer (2013)&/b&&br&&/li&&/ul&&img src=&/472aae554674dde7db55d663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Zachary Heinzerling的首部长片。《小可爱与拳击手》讲述了来自日本的“行动派”画家Ushio Shinohara和他的妻子Noriko Shinohara四十多年的婚姻,他们常常需要不断学习和包容来自对方的种种个性和缺点。&br&&img src=&/def58f802_b.jp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1& data-original=&/def58f802_r.jpg&&&br&Ushio Shinohara现年已经73岁,他主要在纽约举行创作,戴着拳击手套上面包裹着海绵,蘸取墨汁在画布上作画。当初二人相识时,Ushio已经成名,而比他小很多的Noriko还是个艺术女青年,算是个粉丝吧,所以二人结婚后,妻子Noriko一直默默付出,被当成丈夫身边的助手,但其实她自己也是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是家庭和丈夫让她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渐渐为了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事业。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也开始重拾画笔,在生活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婚姻和艺术创作里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br&&img src=&/acf14d7c06ed9fcf63a1b_b.jpg& data-rawwidth=&1297& data-rawheight=&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7& data-original=&/acf14d7c06ed9fcf63a1b_r.jpg&&我当然是很喜欢“小可爱”这个角色,对我来说给了一些生活上的启迪,作为一个有事业心、但也追求家庭的女性,如何定位,如何自处。再个就是,看到了一些在纽约发展的艺术家的生存模式,即使是Ushio这样的艺术家也存在吃了上顿没下顿,跟curator抱大腿的现状啊!&br&&img src=&/fb9e98a09d9b5a6fac0b2_b.pn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1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fb9e98a09d9b5a6fac0b2_r.png&&这个片子拍的也还不错,有点故事性,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的提名,第29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纪录片的提名,第57届伦敦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的提名。值得一看吧。&br&&br&&br&&ul&&li&&b&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 Marina Abramovi?: The Artist Is Present (2012)&/b&&br&&/li&&/ul&&img src=&/9faf36ff91c55d4bbbcb_b.jpg& data-rawwidth=&1050& data-rawheight=&1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9faf36ff91c55d4bbbcb_r.jpg&&此片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Marina Abramovi? 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 Abramovi?
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全过程。第一次看的人可以大致了解了一下行为艺术的展览模式,艺术家的准备,还有其中的辛苦,包括和观众互动的关系。&br&&img src=&/9b1b3c6ea26e191c4e1a3e_b.png& data-rawwidth=&1398& data-rawheight=&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8& data-original=&/9b1b3c6ea26e191c4e1a3e_r.png&&这大概是很多人接触到第一部艺术家纪录片,确实拍的不错,对于Abramovi?的创作路径理得也很清晰。故事也很忧伤,很有煽动性。不得不承认,我看的头两回都哭了,后来再放给学生看,老美本科生(大部分是女生)也看哭了不少。主要是跟Ulay的感情戏赚足了眼泪。&br&&img src=&/fda5f5fdd3c9_b.jp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fda5f5fdd3c9_r.jpg&&&p&不得不承认,Abramovi? 是把我引入艺术世界的人,而最打动的我的就是她和男友艺术家Ulay的世纪分手秀,那个堪称史诗般的作品——“The Lovers(情人)”。这一对决定分手的男女一个穿红,一个穿蓝,从中国长城的两头开始朝彼此的方向行进。一边是戈壁,一边是海洋,整个徒步行走的过程用了九十天,除了当地的向导之外,他们就是独自一人。我不能想象他们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都想了些什么,都回忆了那些,又在期待如何。而就在两人在长城上遇到彼此的那一瞬间,宣告着他们的正式分手。以下是Abramovi?对这次行为艺术的描述:&/p&&p&
“Ulay and I end our relations with this project. &/p&&p&
The concept is to approach each other from the two end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p&&p&
He begins in the Gobi Desert and I begin at the Yellow S we meet halfway in between.
We each walked 2000 kilometers to say good-bye.&/p&&p&
Duration: 90 days. Last meeting on June 3, 1988.&&/p&&p&1988年,两个在外国人在东方奇迹上开始的心酸而浪漫的旅行。纪录片里,那个身着蓝衣的男人在漫天黄沙里一出现,我的眼泪就崩溃了。看到Marina一边笑一边哭对着那个遥远的影子不停摇晃着手中的红纱巾时,我想,这才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沉痛而完美。&/p&&br&&br&&ul&&li&&b&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2010)&/b&&br&&/li&&/ul&&img src=&/22de097886aefd2cfc9ea98371fef2f4_b.jp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22de097886aefd2cfc9ea98371fef2f4_r.jpg&&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的纪录片。今年已经86岁的Bill依然在工作,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尔的镜头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Bill都乐于捕捉你的美。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就成为了这部纪录片的名字。&br&&img src=&/0f67e975e1f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0f67e975e1fe_r.jpg&&Bill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和摄影,在这个领域他是一位功不可没的老人。然而,他一辈子没结婚,没有伴侣,没有孩子,目前还一个人住在纽约狭小工作室里。每天,他都穿着那件标志性的蓝色外套,骑着自行车上街拍照。这种坚持和无欲无求真让人鼻酸。Bill却觉得这样最好,对他来说,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无关紧要,能够自由地捕捉新鲜,才是他的追求。 &br&&img src=&/3ecbe7a95e9_b.jp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3ecbe7a95e9_r.jpg&&现在每年的巴黎、纽约时装周,有时候还能在媒体的图片上看到Bill老爷爷的身影,有时他在街上工作,有时他坐在runway的第一排依旧在拍照。我喜欢这个片子,一个是因为自己挥之不去的老爷爷情结。这样又认真又活泼又有态度的老爷爷简直是我的人生导师。而看了他的经历,又觉得自己在做艺术的职业道路上实在是太不投入了,我是毫无悬念的流俗了。像Bill老爷爷这样的不谈爱情、不讲吃穿的工作狂才是历史的赢家。H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n on earth. So true!&br&&br&&br&&ul&&li&&b&酷学校 The Cool School (2008)&/b&&br&&/li&&/ul&&img src=&/dbf22da4ac72f69c509c5d5c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4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酷学校》记录了美国艺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从纽约唯一的艺术中心向西海岸——LA迁移的故事。在LA的50、60年代兴起了拉一群理念独特、创作大胆的艺术青年群体,也就成为了后来的“cool school”群体的任性兄弟人才,也就是后来对于美国当代艺术影响深远的“The Ferus gang”,包括艺术家 Ed Kienholz, Allen Lynch, Ed Moses, Billy Al Bengston, Robert Irwin, Craig Kauffman, John Altoon。&br&&img src=&/b4d79d8f625c1a098abea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b4d79d8f625c1a098abea_r.jpg&&此片还讲述了著名艺术商人、画廊策展人 Walter Hopps 对于这些“坏男孩”的培养,使他们一个个玩摩托、玩女人的理想主义披头族,从一个松散放纵的小艺术圈子成为了日后跟纽约艺术圈抗衡的加州艺术圈。在这段故事里,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尤其是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从纽约向整个美国本土蔓延、繁殖的过程。也可以看到艺术圈里的艺术现场的竞争,和艺术圈一起成长起来的一批辉煌的艺术家。错综复杂的自我、 对于艺术的激情、 对于金钱和艺术的渴望,都是《酷学校》展现的内容。&br&&img src=&/14cf1b1e45ae9af581ced7a1f762ab43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14cf1b1e45ae9af581ced7a1f762ab43_r.jpg&&&br&由此片也可以看出旧金山、纽约、LA这几个美国重要艺术市场的区别和发展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一群当年的“坏男孩”,如今赫赫有名的“老男孩”之间的情谊,和他们心中那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场景。对于抽象主义艺术的追求,观念艺术的发展,这是一个男人的故事,结合了他们男人的血液,他们共享的理念和目标。看到了一个如何从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出非凡艺术的过程,一个创作艺术生活而不失其创意灵魂的艺术情景。&br&这个片子对我的触动还是挺大的,看到一半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平庸的活下去了,于是就拿起手机联系了一帮各路朋友,最后成立了《布林客BLINK》这个艺术电子杂志,目前也做了快两年了,出了11本双月刊,马上要迎来二周年纪念刊!&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布林客 Blink Magazine&i class=&icon-external&&&/i&&/a& 开心!&br&&br&&br&&ul&&li&&b&John Baldessari 艺术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John Baldessari (2012)&/b&&br&&/li&&/ul&&img src=&/b053eb3ff54f07aeb63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053eb3ff54f07aeb632_r.jpg&&如果你不认识身高超过一米九的美国当代艺术大师John Baldessari,那么这部记录短片是个很不错的开头。这部片子只有六分钟,却大致介绍了John Baldessari的艺术成就。本片由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于2012年委托创作,由个性演员和音乐人汤姆·维茨(Tom Waits)担当旁白。短片用具有挑衅性和调侃意味的视觉风格向John Baldessari辛辣机智又不乏冷峻理性的作品致敬。整部纪录片也算是个艺术作品,拍摄手法和制作风格很强,看起来很有趣,快节奏、拼贴式的动画效果很展现John Baldessari本人艺术的风格。&br&&img src=&/feb4b01bed7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eb4b01bed76_r.jpg&&John Baldessari,生于1931年,被誉为美国概念艺术的&教父&,他从上世纪60年代活跃至今,非常多产,而且一致保持艺术顽童的状态。作为一个加州艺术家,他在上边介绍的《酷学校》里也有戏份,可以看看。John Baldessari的创作媒介包括绘画、文本、摄影、装置、行为、影像等。他的创作与超现实艺术大师René Magritte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对图像、语言及符号的解构、挪用和去情境化手法。我最喜欢他对图示和文本之间意义关联和感知关系的持续实验,让美国新一代当代艺术家深受影响和启发。&br&&img src=&/3a25ddbab9e21da05f862a3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a25ddbab9e21da05f862a34_r.jpg&&“I will not make any boring art” (我不再玩无聊的艺术)是John Baldessari的一个充满了反讽意味行为艺术作品,也成为了日后他的创作理念,算是一个当代艺术里很有名的梗,本身有符号意义。这个片子除了回顾艺术家创作生涯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标签化作品风格,对于那些想要和John Baldessari一样&成功&的年轻艺术家,老约翰在影片最后奉上了他典型Baldessari式的&建议&:&br&1,Talent is cheap 才华不值钱;&br&2,You have to be possessed which you can't will 你必须被占有(就算你想也不是由你说了算);&br&3,Being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儿。&br&&br&&br&&ul&&li&&b&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 Iris (2014)&/b&&br&&/li&&/ul&&img src=&/0abdd62e432eb356af993c0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0abdd62e432eb356af993c0_r.jpg&&如今已经94岁的Iris Apfel(艾瑞斯·阿普菲尔)应该是目前最高龄的时尚icon,也是非常成功的女商人。她有自己的品牌,她设计布料,她是时尚买手,艺术收藏家,她的收藏品在艺术博物馆做展,引起轰动。Iris是一个时尚人物,也是一个对于物件特别敏感的艺术家。她本身展示着混搭风格的“鼻祖”形象,在她的身上你总会被超多的层叠和复杂的配饰弄的眼花缭乱。这个如今已经十分瘦小的老太太总用上最罕有的皮革、羽毛、皮草,配上色彩鲜艳的裤子,披一身珠宝饰物,至少二十只手镯、五至十条颈链来武装自己。最重要的配件,一定是那副比她的脸还要大的圆框眼镜,看起来疯狂古怪,也成为自己的标志。&br&&img src=&/b3b59bfece0bd5d8d3c07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b3b59bfece0bd5d8d3c07_r.jpg&&此片还记录了Iris和老伴的生活。隔着长镜头,我都能感受到这对儿加起来快两百岁的夫妻之间炙热的爱情。即使一同走过大半个世纪,他们还是打趣的男女朋友,也是事业的伙伴,还是彼此的孩子、相互依恋的老伴,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也成为了Iris成功的因素。&br&&img src=&/89f51ad01c95c704185f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89f51ad01c95c704185f_r.jpg&&Iris的成名是因为她极具特色的混搭装束,多种颜色、配饰和风格的混搭并轻松驾驭。她喜欢个性、鲜艳、与众不同的东西,现在的衣服都太千篇一律了让她觉得很无趣。还无不调侃地说“纽约downtown那些人全都一身黑,那不是style,那是uniform”,时尚有时候太无趣了,也过于注重。“概念”和“前卫”而把一些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看得太轻了。&br&&img src=&/0fe1c92369eecea3819ed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0fe1c92369eecea3819ed7_r.jpg&&&br&在Iris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奇妙的美——大胆、个性又极富童心。其实 Iris在年轻的时候就长得不怎么漂亮,她自己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在个人风格上苦心钻研。曾经她十几岁时,就有服饰品牌创始人预言:“你并不漂亮,估计你这辈子也不会再漂亮到哪儿去了,不过没关系,你有比别人更好的东西,你有自己的风格。”而Iris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她一直在学习,到九十多岁了还在四处旅行,工作,演讲,办展,从生活中吸收各种新的元素和灵感。希望我到了晚年也一样有她这样的自信和创作里。&br&&br&&br&&ul&&li&&b&人生如戏 Life Itself (2014)&/b&&br&&/li&&/ul&&img src=&/176ccb1f0efc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本片是2013年逝世的,美国影评界传奇Roger Ebert罗杰·伊伯特的遗作。罗杰·伊伯特是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片子和他个人的畅销自传同名,主要回顾了上世纪60年代罗杰·伊伯特与电影制作人好友罗斯·梅尔一起合作《飞越美人谷》时期的个人历史。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影片真实呈现了伊伯特本人:他对电影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疾病的悲壮抗争。&br&&img src=&/53c1eac65a31f187a8deb0_b.jpg& data-rawwidth=&4799& data-rawheight=&3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9& data-original=&/53c1eac65a31f187a8deb0_r.jpg&&罗杰·伊伯特的电影评论在美国和全球被超过200家报纸发表。他撰写了超过15本书,包括他的电影年鉴。1975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他的电视节目也在全球播放,获得艾美奖提名。2005年6月,伊伯特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得到一颗星,也是第一位获得该荣誉的影评人。2007年,伊伯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评论家。1994年开始,他开始以个人视角撰写《伟大的电影》(Great Movies)系列,列出他认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1999年,他开始举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一年一度的“罗杰·伊伯特最受忽视电影节”(Roger Ebert's Overlooked Film Festival)。&br&&img src=&/e01f535d973bee8cf3c47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01f535d973bee8cf3c47f_r.jpg&&这部纪录片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伊伯特的病症,还有他对待病魔和死亡的态度。在片子中,伊伯特本人没有下巴,只有皮肉,不能说话,那样子让人看了很难受。2003年他的唾液腺发现癌细胞,因此接受手术,切除了一些组织。2003年底他接受4周的化疗作为唾液腺手术的辅助部分,这也使他的声音受到了一些影响。在与疾病斗争期间,他继续电影评论工作。日,在他64岁生日之前,他再度接受了外科手术,从他的右颚切除癌细胞并切除了一部分颌骨。&br&日,伊伯特病情基本控制,不再出血。由于肌肉萎缩,他转到芝加哥的一个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后来又转到弗洛里达治疗。日,伊伯特遵守了他的承诺,在2006年夏天后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出席伊伯特电影节。他已经不能说话,靠他的妻子朗读他的手写便条和大家交流,他引用了他编剧的《飞越美人谷》里的台词:“这是我的重要时候,我非常激动。”&br&日,伊伯特在休斯顿接受手术,治疗以前手术的一些并发症。但是,在经过11年于癌症的抗争后,伊伯特还是于日逝世,享年70岁。他在去世的两天前在博客上发表最后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回想起來,感謝各位陪我走過這一趟旅程,我們以後在電影裡還會相見。”&br&&br&&br&&ul&&li&&b&草间弥生之最爱 草間彌生-わたし大好き- (2008)&/b&&br&&/li&&/ul&&img src=&/9eb944bcccba0a26ac8eab5ae3a36afa_b.jpg& data-rawwidth=&1433& data-rawheight=&20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3& data-original=&/9eb944bcccba0a26ac8eab5ae3a36afa_r.jpg&&&p&此片记录了草间弥生《爱是永远》系列的创作历程,把怪婆婆的日常生活和创作习惯展现在观众面前。可以看到草间弥生其自视为天才的强烈自信心,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等精神层面的东西。&/p&&p&草间弥生的圆点,是她眼里的能量源,人类生命的原动力。80岁的草间弥生戴着红色假发,穿着圆点花纹小裙,给人一种“人艺合一”生活和舞台交错的奇妙感觉。草间弥生对艺术的执著、专注,以及她在精神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人更钦佩这个诡异的老人。&/p&&p&&img src=&/13d6c9aebd282b8b61096bd_b.jp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13d6c9aebd282b8b61096bd_r.jpg&&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独自在工作室里作画:她坐在那块几乎占满整个房间的大画板的一边,用一只短小的笔,一点一点、耐心细致地重复画着她的圆点。这些圆点只是她整幅画作和全部思想的一小部分,或者说是造物的基石、基石里的细砂。这个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作画时究竟是否神志清醒,她意图表达的究竟是一个疯子的理性,还是一个哲人的梦游,我不得而知。&/p&&p&精神疾病带来的是痛苦,也是灵感。很难说草间弥生是欢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可是,每一天,她都在自己新建的圆点世界里活着、画着。她惧怕时间的流逝,因为她需要思考和表达的情感还有很多,所以她总是突然地抬头仰望,反复呼唤——“宇宙啊!请等等我,请再给我一些时间”。&br&&/p&&p&由此,还可以补充一个草间弥生的早期视频作品,也算是一个她年轻时期的作品集:&/p&&ul&&li&&b&草间弥生的自我消解 Kusama's Self-Obliteration (1967)&/b&&br&&/li&&/ul&&img src=&/dc6f054c8a7a84ed9642ded427c1ce1b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dc6f054c8a7a84ed9642ded427c1ce1b_r.jpg&&1957年,移居美国,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1960年代参加了许多反战运动。1967年,草间弥生在纽约创作了实验短片“自我消解/消灭自己”,在1968年得到了比利时第四届国际短片大奖与第二届日本联合树下电影节(アン?アーバー映画祭)的银奖。&br&&img src=&/ce0deebdb5d64_b.jpg& data-rawwidth=&1181& data-rawheight=&7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1& data-original=&/ce0deebdb5d64_r.jpg&&在30分钟的短片里,草间弥生骑着大马在森林里创作,在湖水和叶片上画圆点,在猫咪、人体上画画、放置彩色的小圆点,把自己和自然、和周围的一切都消灭在了圆点的世界里。其中包括了很多草间弥生后期在胶片上直接绘制的图画、波点、色彩,也算是一种六七十年代艺术家短片的风格创作。&br&&img src=&/08ecba9c4b47d883e4c7f3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08ecba9c4b47d883e4c7f3_r.jpg&&短片的后半部分还记录了六十年代末草间弥生在纽约性解放运动下的一些地下艺术活动,疯狂的人体和波点彩绘的大联欢,个人风格十分突出。在影片的剪辑上,也能够体会出艺术家复杂、不断分裂的内心和大脑。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弥生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她的创作手法则融汇了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形式。而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她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并一直保持了这种疯狂的、非常原创性的风格,影响了很多目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亲年艺术家。这是我在讲video art的时候会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影片,值得一看。&br&&br&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想到新的再回来补充。&br&希望大家觉得有用~&br&------------------------&br&欢迎从知乎转发链接去微博/微信。&br&但如果要转载去《知乎日报》以外的其他媒体平台,请事前私信联系我,我已申请文字原创保护。
谢邀~@ 不重复上面说过的BBC系列,就放几个对我自己有些影响的作品吧,多是关于当代艺术家的纪录片。(为什么大家都只收藏不点赞呢??) 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 (2008)…
(多图)我其实看过很多让我印象深刻,开阔眼界,而且受益匪浅的纪录片,有些纪录片太过于出名,而且前面很多答案已经提到了,在各大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我就不赘述了,比如《地球》《地球脉动》《人类星球》《家园》《海洋》《生命》《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海豚湾》《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荒野求生》等,我这里重点提几部相对不是特别出名的,但对我影响很大,而且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纪录片。&br&&br&一、寿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br&&br&对我影响最大的纪录片,首推寿司之神。因为这部纪录片中小野二郎的事迹深深的激励了我,9岁入行,做了一辈子的寿司,现在90岁,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不停的精进完善自己的技艺,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成功就是坚持用一生,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技艺,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我相信无论做哪一行,做什么事业,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则。&br&&br&做二级市场投机交易亦是如此,不急躁、不短视、不骄傲、不气馁、持之以恒,用一生去坚持正确的交易方法,追求长期稳定盈利,依靠规模和复利取胜,成功会自然而然到来。&br&&br&在线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ptv/vpla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寿司之神- 在线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d810fb1ae575c1dcef83f5_b.pn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6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d810fb1ae575c1dcef83f5_r.png&&&img src=&/335e5baceddded2e13e30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35e5baceddded2e13e30f_r.jpg&&&img src=&/fd25add3b7e8c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fd25add3b7e8c_r.jpg&&&img src=&/5de4ce704adedbf651d0c6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de4ce704adedbf651d0c66_r.jpg&&&img src=&/cd01a8ea9e485f05c68dd5f634536fde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cd01a8ea9e485f05c68dd5f634536fde_r.jpg&&&br& 二、鸟瞰德国(Deutschland von Oben)&br&&br& 这部纪录片就是美,各种各样的美景,震撼人心,几乎每一张截图都可以做桌面壁纸,但这部纪录片还不仅仅是美景,还包括德国的政治,经济,艺术,历史,建筑,工业等,一应俱全,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非常值得一看。&br&&br&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785167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鸟瞰德国 第1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9d657e7cdee81ba55ee89_b.jpg& data-rawwidth=&3508& data-rawheight=&49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08& data-original=&/9d657e7cdee81ba55ee89_r.jpg&&&img src=&/94de41985abccc6adc1e697_b.jpg& data-rawwidth=&964&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4& data-original=&/94de41985abccc6adc1e697_r.jpg&&&img src=&/8b944bac1d1a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b944bac1d1ab_r.jpg&&&img src=&/7e65ea21fb51ca55969caf_b.jpg& data-rawwidth=&1914& data-rawheight=&10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4& data-original=&/7e65ea21fb51ca55969caf_r.jpg&&&img src=&/669c3f2dfa52f6a7783541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7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669c3f2dfa52f6a7783541_r.jpg&&&img src=&/26a940bcfe6a35eaac895_b.jpg& data-rawwidth=&1392&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2& data-original=&/26a940bcfe6a35eaac895_r.jpg&&&img src=&/0b5a3c1d87_b.png& data-rawwidth=&1918& data-rawheight=&10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8& data-original=&/0b5a3c1d87_r.png&&&img src=&/893dad3da1eccd3634c3_b.jp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2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893dad3da1eccd3634c3_r.jpg&&&br&三、宇宙时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br&&br&一部规模宏大的科普类纪录片,视角独特,特效惊人,想象丰富,能更加深刻和具体的了解科学知识细节,在回顾科学历史的同时,完成绝美的探索。另外,有关科学历史还采用了漫画风格进行演绎,风格独特,着实惊艳了我。&br&&br&在线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movie/2014/3/T/P/MA069D2OR_MA06A9JT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3d48fb5cef_b.jpg& data-rawwidth=&1069& data-rawheight=&1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9& data-original=&/3d48fb5cef_r.jpg&&&img src=&/03bb8e5b2fc5e2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03bb8e5b2fc5e2_r.jpg&&&img src=&/116fcc595cfc3dff673d15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16fcc595cfc3dff673d15a_r.jpg&&&img src=&/81aa317e1fd45a26565e96acdb0b668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1aa317e1fd45a26565e96acdb0b6688_r.jpg&&&img src=&/dafa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11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dafa_r.jpg&&&img src=&/b416f0d340ba3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416f0d340ba3c_r.jpg&&&img src=&/9b34f20c7ce6c0c681e2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b34f20c7ce6c0c681e2_r.jpg&&&img src=&/e7cf4892eda517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e7cf4892eda517_r.jpg&&&br&四、《谁建造了美国》(Men Who Built America)&br&&br&本片讲述了青年时期的美国如何在一帮先行者的引领下,对钢铁,石油,电力及汽车(制造标准化)不断革新并推动美国进入现代化并跨入一流强国的行列。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和福特,他们的名字几乎是美国梦的近义词,也代表着美国梦的历史。他们转变了他们所接触的每个行业:铁路、石油、钢铁、电力、汽车,还有金融。他们的付出改变了一个国家,同时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企业家的精神和品质。&br&&br&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movie//V/M9OI1SF08_M9OIE9N2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谁建造了美国_铁路帝国的兴衰与石油帝国的崛起:范德比尔特与洛克菲勒&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742cadc595508_b.png& data-rawwidth=&1470& data-rawheight=&8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0& data-original=&/e742cadc595508_r.png&&&img src=&/c1a7f004ce283bb22c50d12e06798ce6_b.png& data-rawwidth=&1477&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7& data-original=&/c1a7f004ce283bb22c50d12e06798ce6_r.png&&&img src=&/dd213d67e5de77a801ab4de9_b.png& data-rawwidth=&1469&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9& data-original=&/dd213d67e5de77a801ab4de9_r.png&&&img src=&/ceec5f5c6ff3b9df06de676e5c80a95b_b.png& data-rawwidth=&1470&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0& data-original=&/ceec5f5c6ff3b9df06de676e5c80a95b_r.png&&&img src=&/cdb342b52e034d8e3454_b.png& data-rawwidth=&1472&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2& data-original=&/cdb342b52e034d8e3454_r.png&&&img src=&/1f659a1a40fbed8f295c6d_b.png& data-rawwidth=&1471&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1& data-original=&/1f659a1a40fbed8f295c6d_r.png&&&br&五、央视系列&br&&br&1.《河西走廊》&br&&br&从张骞出使西域一直讲到今天,整部河西走廊的历史波澜壮阔,动人心弦。从荒凉到繁荣,从巅峰到衰落,从失落到振兴,河西走廊坎坷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证明了从古至今,河西走廊对于中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片中美景众多,配乐更是凄冷磅礴,绕梁三日,我觉得这应该算得上央视纪录片登峰造极之作。&br&&br&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documentary/history/de6acd-e9e0-44fa-a712-a.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河西走廊 第一集 使者-河西走廊&i class=&icon-external&&&/i&&/a&&br&背景音乐:&a href=&///?target=http%3A///albu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河西走廊 原声音乐大碟专辑&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22c5f3b870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2c5f3b8703_r.jpg&&&img src=&/dec2fb8af4b_b.jpg& data-rawwidth=&1411&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1& data-original=&/dec2fb8af4b_r.jpg&&&img src=&/47ebf2a7e9ab8fbd18e597fd49454b95_b.jpg& data-rawwidth=&1436&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6& data-original=&/47ebf2a7e9ab8fbd18e597fd49454b95_r.jpg&&&img src=&/cd58f61d98d870df350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d58f61d98d870df3509_r.jpg&&&img src=&/8d97ede96e153a85675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5fba5c514abd8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5fba5c514abd8_r.jpg&&&img src=&/f5ce757cc026c2536466a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5ce757cc026c2536466ab_r.jpg&&&img src=&/5f0b25694fed679ff77618a7dcf3de2c_b.jpg& data-rawwidth=&1420&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0& data-original=&/5f0b25694fed679ff77618a7dcf3de2c_r.jpg&&&br&2.《公司的力量》&br&&br&生动而详细的讲解了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发明对于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同时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发展史,非常精彩,对于了解资本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运作特别有益。&br&&br&片中引用的《企业家宣言》,让我感触颇深,深受激励:&br&&br&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br&我不要选择做一个普通人。&br&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br&如果我可以,我有权成为杰出的人。&br&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br&我寻求机会,不寻求安稳。&br&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br&我不想成为一位有保障的国民,&br&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br&孱弱而沉闷的安享着国家的照顾。&br&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br&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br&to dream and to build,&br&我要梦想,我要创造。&br&to fail and to succeed.&br&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br&I refuse to barter &br&我渴望奖励,拒绝施舍。&br&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br&我宁要充满挑战的人生,也不要万无一失的活着;&br&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br&宁要心满意足的颤抖,也不要萎靡虚空的平静。&br&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br&我不会拿我的自由换取恩惠。&br&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br&也不会拿我的崇高换取救济。&br&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br&我绝不在任何权威面前发抖,&br&nor bend to any threat.&br&也绝不为任何恐吓所屈服。&br&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br&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且无所畏惧。&br&to thin&br&我要自由的思考和行动。&br&to enjoy the ben&br&我要纵情于我的创造的价值。&br&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br&我要光荣的面对着世界,&br&and say:&br&我要说:&br&&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br&“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做到了!”&br&—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br&—美国企业家宣言&img src=&/ad06cb99af6f8a4f0eac4898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ad06cb99af6f8a4f0eac4898_r.jpg&&&img src=&/509f730f87522abfa559ca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509f730f87522abfa559ca_r.jpg&&&img src=&/7ff719cf204dc74e38fb7e2ed032faef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7ff719cf204dc74e38fb7e2ed032faef_r.png&&&img src=&/79f842102eac0fe3d8b77abb5aeeea64_b.pn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79f842102eac0fe3d8b77abb5aeeea64_r.png&&&img src=&/67b208baec1aa5ae211af8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67b208baec1aa5ae211af8_r.jpg&&&br&3.《华尔街》&br&&br&生动而详细的讲述了世界金融发展史,金融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于经济的推动,对于经济的毁灭,包括什么是资本的本质,还有贪婪和恐惧等,非常精彩。&img src=&/717e2eb9c87ddc6c2cbc91_b.jp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717e2eb9c87ddc6c2cbc91_r.jpg&&&img src=&/f0f253d5a09323dcc4ec71e16b45fda8_b.jpg& data-rawwidth=&1359&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9& data-original=&/f0f253d5a09323dcc4ec71e16b45fda8_r.jpg&&&img src=&/6f525e283cb78fd9b29a086e_b.jpg& data-rawwidth=&1359& data-rawheight=&1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9& data-original=&/6f525e283cb78fd9b29a086e_r.jpg&&&img src=&/46b97b5f7b2b88ad764c6f_b.jpg& data-rawwidth=&1359&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9& data-original=&/46b97b5f7b2b88ad764c6f_r.jpg&&&img src=&/1cbcf41c4762c2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cbcf41c4762c21_r.jpg&&&br&4.《东方帝王谷》&br&&br&B站可看,特别精彩,连续刷了好多集。&br&B站的介绍:该纪录片以陕西境内帝王陵、历史现场、文物为基本资源,探索一座座陵墓墓主的命运沉浮,一位位墓主背后的王朝兴衰,一个个王朝所演绎的文明成长。无论是周的礼乐文明、秦汉的制度文化,还是唐帝国的博大开放的气势、绵延后世的诗风舞韵,对中国的诞生与成长,均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br&&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2484328/index_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清纪录片】 东方帝王谷_纪录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v2-f9588179ebfef975baea1_b.png& data-rawwidth=&1657& data-rawheight=&11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7& data-original=&/v2-f9588179ebfef975baea1_r.png&&&img src=&/v2-eda7ae55a7b3f20e1c30597f_b.png& data-rawwidth=&1641& data-rawheight=&11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1& data-original=&/v2-eda7ae55a7b3f20e1c30597f_r.png&&&img src=&/v2-830dfa39bc4d156b273d_b.png& data-rawwidth=&1655&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5& data-original=&/v2-830dfa39bc4d156b273d_r.png&&&img src=&/v2-09536decddfd2b1bcd14d_b.png& data-rawwidth=&1526& data-rawheight=&10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26& data-original=&/v2-09536decddfd2b1bcd14d_r.png&&&img src=&/v2-5d659cea37e6e305bcb551_b.png& data-rawwidth=&1502&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2& data-original=&/v2-5d659cea37e6e305bcb551_r.png&&&br&5.《金砖之国》《货币》《国债期货》等&br&&br&经济金融类专业或从事相关工作者,值得一看,都很精彩。&img src=&/a02ff88b99d0a5c2f8f25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02ff88b99d0a5c2f8f25a_r.jpg&&&img src=&/1cb193c5dbb46468c12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cb193c5dbb46468c12a_r.jpg&&&img src=&/9abdaf86e8a1b690f86b99e_b.pn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9abdaf86e8a1b690f86b99e_r.png&&&br&其实除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BBC,美国国家地理,探索,PBS,央视等,日本NHK也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纪录片,值得一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一搜,资源很丰富。&br&&br&六、《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br&&br&额外添加一部不是纪录片,我却认为胜似纪录片的演讲实录,视频记录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兰迪·波许教授,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最后一次登上讲台的情形。&br&&br&兰迪·波许教授在《真正实现你的儿时梦想》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怀着感恩和乐观的心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完整场演讲你一定会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所叹服,被他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现身说法,激励着我们不要害怕嘲笑,不要担心困难和失败,永远不要放弃梦想,要勇敢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一生都在追梦的人。正是这场演讲,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不懈坚持着,乐观而又愉悦的努力着。&br&&br&在线观看地址:&a href=&///?target=http%3A///cover/4/4r5dew0qdwkp4s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069d4def4aabcf_b.jp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069d4def4aabcf_r.jpg&&
(多图)我其实看过很多让我印象深刻,开阔眼界,而且受益匪浅的纪录片,有些纪录片太过于出名,而且前面很多答案已经提到了,在各大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我就不赘述了,比如《地球》《地球脉动》《人类星球》《家园》《海洋》《生命》《迁徙的鸟》《帝企鹅…
为什么前排没有推荐《56up》的?&br&这不科学! &br&这不科学!! &br&这不科学!!! &br&&br&不夸张地说, &br&在我看过所有的电影和纪录片中 &br&《56up》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片子,之一,另一部是第一次看到的某国某动作片。 &br&&br&我出生在底层阶级,非常底层的那种。 &br&从小父母就期望我未来能突破身边的小圈子。 &br&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离开贫困,追求自由的幸福。 &br&&br&如果你跟我有一点点相似。&br&或者你对阶级流动和固化、婚姻、人生的可能性以及任意的人生问题感兴趣。 &br&那么 &br&一定!&br&一定!&br&一定!&br&要 &br&认真! &br&完整!&br&地看《56up》&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Fsource%3Dandro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生七年8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看完回来给我点赞!&br&这绝壁不是什么鸡汤。 &br&全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br&&br&&br&好了开始介绍。&br&&br& 《56up》是《人生七年》的第八部,&br&BBC从1964年开始拍第一部人生七年——《7up》。&br&在《7up》中,他们找了14个来自不同家庭的7岁孩子,记录他们的想法、性格、家境……&br&从那以后,BBC每过7年会再一次找到这14个人,14岁,21岁,28岁,35岁……&br&直到了《56up》,时间已经是2012年。这片子里已经记录了这14个人在这56年动态的成长与变化。&br&从这14人的大半辈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和让人深思的地方。这里也蕴含了很多社会性的东西。&br&&br&不同的人必然都能够在片子里领悟到不同的东西。&br&&br&&b&我看到了英国的阶级固化、高等教育对于阶级流动的重要性&/b&(事实上中国的阶级固化也在慢慢深化)&br&&blockquote&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blockquote&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重复父代的老路——好学校、好工作,过着上层优渥的生活。&br&三个来自中产家庭的男孩一位走进了精英社会,两个依旧中产。&br&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也常与失业相伴。&br&这结论在中国也成立,&br&之前有个北大社会学的知友给了一个数据:&br&北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出境率是30-40%,&br&而另一个普通大学的出境率还不到1%,&br&这就是家境带来的巨大差距。&br&&img src=&/69c27e9c74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1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0&&&br&&img src=&/0cf5130edb6db2acbc05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1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9&&&br&悲观的人会说“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出贵子。”&br&乐观的人会看到“即使出生富人家庭,也会有面临颓废的人生阶段;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有乐观面对人生、不理会阶级不公的”。&br&&br&我没有悲观,也没有乐观。&br&这对我最大的影响反而是:&br&我摆脱了精英主义。&br&曾经我受高考教育的影响,&br&以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努力多少就有多少回报。&br&我的成果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br&这么想没错,但这么想多少也会觉得,&br&一个人没有做好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这怪他自己。&br&&br&其实,一个人的野心性格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和经济条件。&br&我们虽可能来自底层,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是走进了高等教育。&br&成为“逆袭”道路上的佼佼者,成为30%、10%或者1%。&br&但是那些70% 90% 99%呢?&br&他们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后来辍学打工了。&br&&br&以前我会觉得,他们不好好学习,怪不了别人。&br&但是真的是这样吗?&br&后来又学了社会学,&br&感叹我当初多么愚蠢。&br&我们不过是有不同的资源罢了,这资源不单指家庭教育,还有智力性格经历。&br&再者,拿自己的价值审判别人,又是大忌!&br&&br&&br&&b&我还看到了人生漫长,有很多机会和经历。&/b&&br&&blockquote&对于年轻的人来说,生活阅历浅,容易陷入眼前的苦闷中难以自拔。虽然家庭出身和性格雏形都在人生早期就已经定下来,但后面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肌中缝怎么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