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经典恐怖小说说,看了之后感觉就象自己经历过一…

如何克服自己看完恐怖片或恐怖小说后自己幻想所带来的恐惧?
《寻龙决》一看完我立马去看了《鬼吹灯》,可惜事实就是,我只能接受寻龙决九层妖塔这种层次的恐怖感觉了,说实话,我今年22岁,我还能记得我七岁那一年看的咒怨里的那一幕,至今忘不了那时被吓得不轻的感觉。我习惯性的会朝上看看是否有异物,黑的地方,洞口什么的更不用说。这种症状不发作的时候好,但一发作起来简直变态犹如神经病。真难受。寻求帮助。
133 个回答
“鬼没来的时候,有什么可怕的。鬼在你面前了,怕有什么用?”这两句话在我做到完全不怕鬼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主要还是心学实践的功夫)。-------------------------------------------------修改--------------------------------------------------------------举个例子,比如我昨天上床关灯盖被子睡觉还听见莫名其妙的声音,可是当那个“是不是有鬼或者类似什么东西在房间里啊”之类的想法刚出现在脑中的时候就已经被我克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安静听一会儿是不是小偷什么的,不是的话直接抱着枕头进梦乡找白天看到的美女流口水去了。简而言之,这个例子中,上面两句话就是教会人1 要有专注力2 专注于当下心学教会人1 明白自己当前的念头正确与否2 克念头----------------------------------------说说自己克服怕鬼的过程-----------------------------------------------------1
怕个要死的阶段从小就怕鬼。小时候,我爸常年上夜班,我们住着厂里的宿舍,宿舍后隔着一道墙就是一座坟山。那时候爱玩,电视机像宝贝一样,放学就捧着,半夜都不想睡觉。时不时的,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电视台,每逢半夜就放鬼片,搞的我脆弱的童年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阴影。我还记得某一次半夜上厕所,边上边看窗外(正对着坟山),依稀看到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坐在一座坟头上,那时我还真是吓尿了,赶紧跑回床上,反锁上卧室的门,然后就听到客厅的茶杯盖乒乒乓乓一直在敲打,然后我吓得一身汗,然后。。我就睡着了。当然回忆是可以被篡改的,这完全可能是我长期看鬼片后潜意识里修改了自己的回忆,因为那时实在是太小了。2 和“鬼”相处的阶段后来大了一些,也没那么迷电视了,但到了晚上照样会怕,而且怕的比从前更厉害。因为关于鬼的知识我比从前知道的更多了(电影、报纸、同学之间传的鬼故事)。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个把卧室门反锁的习惯(请忘记第一段的故事-_-)。不过窗户是不关的,不然就要被闷死了。这扇打开的窗户导致了我每次入睡前总是会想象着各种不干净的东西会从这个入口进来。在经历了几天这样的折磨后,我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根和我个一样高的铁管,样子形似电视剧中孙大圣的金箍棒,从此我就抱着它睡觉了。不过,我也就是多了个每次看着窗口时要紧紧捏着它的习惯罢了。我还是怕鬼,怕它从窗口爬进来。更要命的是,我开始每天做有鬼的梦了。(天天睡前想着,不做相关的梦才怪)。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梦见鬼时,我拼命的跑,直到鬼抓住我,然后我一身是汗的醒来。我还梦到过一口井,只要往下望,就有我永远也不想看到的那张脸出现。就这样一次次的做梦,被惊吓,循环往复。也不知道过了几天,我突然开窍了。也不知道什么因由,我想到了”既然我躲不开它,我为什么不打败它?“这样的道理。然后我就在梦中和鬼打斗,然后。。我赢了。。赢了一次又一次。。到后来,我竟然期待着每天做有鬼的梦,后来甚至发展到我竟然能和鬼交流?(此处记忆模糊)(另外,我还记得有次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我扛着那根铁棍到后面那座坟山上去看那一块块墓碑壮胆,觉得自己不怕鬼。不过后来汗流浃背的快步跑回来了*_*)这样的日子直到我初中毕业才结束。而这种与鬼同梦(或者说完全不怕鬼)的本领,到了现在我也想不起是怎么做到的了。3 不怕看鬼片的阶段当忘记了“与鬼同梦”的本领后,我很长时间没有怕过鬼。因为我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和鬼有关的信息。直到一部电影,张国荣演的《异度空间》。那时候常在网吧玩,没事打开网吧自带的片库看电影,偶然就翻到了这部。然后。。。半夜不敢上厕所了。。备注:同寝室6个人睡,厕所在房间内,下了铺子几步就到。。。所以你可以理解那时候我是多怕鬼。。。所幸时间会让人忘记一切(-_-)当我又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有关鬼的信息后,又是在网吧,我偶然(好吧)又看到了一部片子,你们大家应该没有没看过的《午夜凶铃》。这部片子算是把我从小到大怕鬼的心思全都给点燃了。整整一个礼拜,哪怕看见房间中有一个小角落是黑的,我都会想“贞子会不会就在那里瞪着我看?”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到放暑假,我想着这样不是事儿,又因为从小有个习惯,越怕什么就越要做什么,直到克服为止。比如我从小最怕的动物就是蛇,后来我一紧张就会轻声学蛇的“嘶嘶”声。(比较奇葩,现在已经不会了!-_-)。那时候想,我既然怕鬼,特别是鬼片,那我干脆就看鬼片看到不怕好了。然后,大半个暑假,我都用来看鬼片,去碟片店借DVD。那时候也没有豆瓣之类的参考,完全就是瞎看,是鬼片就拿来看,一天三四部,看到一百多部的时候终于能做到看片的时候已经完全不怕鬼了。从开始的被吓的心惊肉跳,到后来看的都麻木了。可是回到现实中,比如黑夜、莫名其妙的声响,还是能把我吓的起冷汗。话说多看鬼片只能锻炼看鬼片时不怕鬼的能力,我那时候还完全没有想到。备注:记得有一次正在看着鬼片。片中电话响起(鬼打来的),刚巧这时我们家电话也响了,把我给吓的T_T。结果是我姑姑打来的,叫我晚上去她家吃饭。后来锻炼不怕鬼的事儿就这么被我落下了。不过我也养成了喜欢看恐怖片的习惯。之后每年都会看点鬼片,那时候看的最有名的是《咒怨》,按说吓死个人,但看着的时候竟然不怎么害怕。当然看完怕个要死T_T基本上这个就是我看鬼片不怕但看完鬼片心里会幻想而怕鬼的阶段了,和题主一样。4
彷徨的阶段后来因为《生化危机》的流行,我又开始喜欢上了玩恐怖游戏,基本上延续了我看鬼片的风格,什么恐怖游戏都玩。生化危机、寂静岭、零、死魂曲、死亡空间等等。玩过恐怖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的恐怖感比电影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因为电影你可以让自己做个旁观者,但游戏只要你在玩,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当事人。备注又来了:我朋友有次招待两个同学在他家玩PS2,太晚了他就先睡了,让他们俩自己玩。他们玩到半夜两点的时候换碟片玩,然后在一堆碟片中看到了两个颜值高的要命的美少女,还有一堆红色的蝴蝶做背景,他们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开始这个游戏的旅程,然后。。我朋友直接就被他们的尖叫给吵醒了。。因为以上原因,我觉得我自己肯定是不怕鬼了,因为我经历了那么多恐怖电影、恐怖游戏的洗礼,我绝对能做到百毒不侵了。可是,事实总是给了我一次次巴掌。或者在我看过鬼片后(比如一次在电影院看完《青魇》后,我回家根本睡不着,老想着那个女鬼就站在我床边上,然后那个晚上我只能跑去网吧通宵)或者半夜一个人走夜路,我就会想象鬼会从哪里冒出来。或者看恐怖灵异小说(比如《冤鬼路》)我越来越想不通。为什么我经历的恐怖信息这么多,我不但没有免疫,反而越来越怕呢?那时候我当然还不明白,我免疫的只是恐怖的媒介(载体),而不是恐怖本身。只要我接触到的是以前没遇到过的恐怖传播方式,那我就还是会怕,还是要重新去锻炼如何免疫这种恐怖媒介。5 和怕鬼说再见的阶段后来我遇到了王阳明。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我疯狂的从各种渠道去了解他。我不满足于一些现在人的解读,而是直接买了三大本竖版的他的全集,一字一句的去啃(因为读不懂T_T)。后来读到了一段,他的学生问他“有人晚上怕鬼怎么办?”我心想这问题不是帮我问的么,我赶紧去看他的回答。他只说:“起贪财的心,是财鬼迷。起色心,是色鬼迷。人有私心,才会怕鬼。”基本就是身正不怕夜撞鬼的那一通道理。我比较失望,但我非常清楚至少他说的是正确的道理。可是我还是怕鬼。反正你们平时会联想到鬼的时候,我也都会联想到,我也会怕。比如我现在睡觉都不敢让衣柜的镜子对着我,睡觉的时候仰着睡打死不睁眼,侧着睡脑后的被子一定要盖过头等等。不过阳明心学在那时候确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我还记得在一次夜晚关灯静坐了很久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我竟然看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等我睁开眼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黑暗。那时候我脑中没有任何关于恐怖的念头。后来看到他的一句话“懒得读书的时候反而要去读书,这也是一种对症下药”。我想这不就是我从前自己想的”越怕什么就反而越要去学什么“的古典版么。然后我就想到了,既然我在看了很多鬼片的时候学会了不怕看鬼片。那我为什么不在我平时怕鬼的时候去刻意练习不怕鬼呢?后来我就在自己会怕鬼的时候,(比如半夜一个人坐在关灯的房间)当脑子里出现”鬼会不会来的“这个念头的时候,赶紧试着克去这个念头。我的专注力就放在这个房间有些什么东西上。然后发现,这个房间没有鬼。几次下来,怕鬼的念头就减弱了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恐怖最强烈的时候,往往是鬼将出现未出现的那段时间。这个依旧是最难克服的。我在黑暗中一次次努力实践终于克服了如何不怕鬼出现的时候,依旧克服不了感觉鬼会来但又未出现带来的恐惧感。直到看到了这两句话。“鬼没来的时候,有什么可怕的。鬼在你面前了,怕有什么用?”当我自言自语了这两句话N遍后,我突然就想通了。真的是茅塞顿开的那种感觉。鬼没来的时候,我眼前没有鬼。鬼来的时候,鬼什么时候来过?即便它来了,现在就在我面前,它本身有什么可怕的?这种感觉真的很难描述,反正我就感觉自己把鬼当做了外星人一样。你存在或者不存在,和我啥关系,我为什么要怕?最重要的是,我想通了害怕是正常的情绪这个道理。而那以后,我会在该怕的时候照样依着内心怕了。比如看鬼片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从前看鬼片的经验都忘掉,就把自己当做白纸一张。该被惊吓就被吓(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说”我看恐怖片从来不怕“的人。你看恐怖片不会害怕你看什么恐怖片,说这句话就像说“我看喜剧片从来就不会被逗笑”一样的可笑。)我发现恐惧不过是人最正常的一种情绪而已,和喜怒哀乐一样,只要是正常程度,该害怕就害怕,直面内心,直面自己。只要不是为了自己或他人想象出来的东西莫名其妙的自己吓自己,都是一时的正常情绪而已,完全不必给自己什么负担,更加说不上去改。所以现在,当我坐在黑暗的卧室中,脑中出现”鬼会不会来;鬼要来了;鬼好可怕“之类的念头时,会习惯性的克去,我眼中只有当前切切实实的东西。而当我看到蛇、看到车子差点撞到我,或者玩《生化危机》时,我照样会害怕,可是当离开这些让我害怕的东西时,我不会让这些害怕的念头在脑中停留。我想,这才是情绪最该存在的方式吧。end以上 张孤山
你要这样想:如此恐怖的场景旁边支着有4,5台摄像机,导轨,不远处是导演,副导演,场记,举反光板的小弟,送盒饭的大叔,刚才被鬼弄死的群演已经领完钱骑着电瓶车去赶下个场了。
如果看完一部恐怖片就不可遏制地始终处于恐惧想象中,建议是不要看恐怖片,对心理健康不利。
想开点,过两年你就会知道,人心比鬼神可怕百倍!
想到《地狱老师》里有好几个故事,没有腿的少女啦厕所里的花子啦,这几个故事要表达的归纳起来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很多时候灵体是无意识的,但是你越是想着,灵体感应到你在想了,自然就会向你涌过来,跟着你不放了。”深以为然。都说人鬼殊途,本来就是各有各的世界,各行其道的,鬼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只有鬼才知道,你作为人干嘛就非得去想鬼在做什么呢?何况那个世界未必就想掺和人间的事,是人自己放不下,非要打破界限探个究竟,一来二去自然也有了沟通渠道增进往来了,鬼给人展示一下新世界也很正常嘛对不对?好嘛,谁都不知道这另一个世界是怎样的,结果因此发现这个新世界各种血肉横飞阴风阵阵摧毁三观,就开始哭着嚎着说害怕了,你怕来干嘛?最早非要想鬼的不就是你自己么?(新世界os:就是的说!!人家本来就长这样,不给你看你又成天想着挂着,好心展示你看你又怕得要死,究竟要人家怎么做啦~人家真是痴心错付了嘤嘤~)所以了,你怕,索性别去看也别去想;管不住自己的想法,那也就只能承受这种满满的而且无解的恶意咯~非常认同
引用的那句话:“鬼没来的时候,有什么可怕的?鬼在你面前了,怕有什么用?”只是很多时候啊,鬼都是人自己心里想出来的呢~
提示:本文图片极易引起不适,请非战斗人员迅速撤离迅速撤离迅速撤离下面是正文我的建议既然爱幻想,那就继续仔细想,多想比如恐怖片,随便一个镜头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你就想这个镜头是怎么拍的,这个被砍头的女演员看着对面的演员心里是怎么想的,导演坐在哪个位置,摄影在那里,收音在哪。这个刀毋庸置疑肯定是豁的,如果拿过来单独看会是什么样子…比如这个著名的镜头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你就想想伽椰子的脸涂的是什么颜料,这种蓝色仔细看是不是像阿凡达?她的表情这么呆萌要不要给她加个鸡腿?摄影就蹲在她对面拿着摄影机对着她,后面的人会不会看到她的内裤?她眼睛瞪这么大会不会流眼泪?再比如这种恶心流的撕裂人: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这就更简单了…就去研究下他们是怎么化妆的,脸上涂这么多腻子重不重,演员脸部不透气会不会长痘痘…再说恐怖小说…仍然是多想就拿咒怨来举例。你想一下伽椰子和她儿子在那个凶宅里是怎么生活的…旁边房子里放电视剧他们会不会蹲在窗户旁边偷看?无线信号穿过他们的身体他们会不会疼?俊雄会不会叛逆?现在年纪还小以后年纪大了怎么办?会不会看邻居家艾薇学坏了?日本这么open他们屋子里又只有他们母子俩哎哟好羞耻!!!!伽椰子又那么风骚以前还藏小林俊介床底下自慰…啧啧啧…难怪别人过来之后伽椰子就这么生气一定要弄死他们呢…啧啧啧…简直就是一本道义理片啊!这么想就不觉得恐怖了吧…(?⊙ω⊙`)!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两个字:别看!以上…
两个方法1,别去想呗。其实挺容易的,真的。想想吃的想想明天起早干些什么再不济看集专长扯皮的电视剧比如南方公园。罩在生活上那层神神秘秘的纱立马不见了,人生不就是吃喝拉撒玩乐睡么。哪来真么多神神鬼鬼的。。你这么穷还这么丑,有这么多要担心的,怎么还有空担心人家鬼专门蹲在小角落里就为吓你呢,是吧(真诚笑)2,看穿一切。当初喜欢看行尸走肉又怕得要死,于是我就找出了该剧的幕后花絮。。特别认真地看人家怕幕后给演员化妆做道具。。从此这个剧就被我“毁”了。。每次有xx场景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么多人这么逼真的妆得花多久啊。。。卧槽这个特效是铺了绿幕做的吧真刁紧张刺激感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剧情上。。丧尸已经完全下不到我了。。
看国产,看片尾
把声音关掉,外放猪八戒背媳妇
接触这些鬼怪故事,恐怖片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没接触这些东西之前就是觉得科学才靠谱,但是看得多了也是会有影响的。你会觉得你身边小伙伴跟你说的那些他们经历过的怪事就是灵异,慢慢你就会越来越信。如果实在怕,可以这么做,以前带我看恐怖片的室友教的。方法一: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念六字大明咒方法二:记住一句话:“鬼怕人多过人怕鬼”。就算有鬼,没做亏心事也不会有鬼找你,用灵异的说法人身上都是有阳气的,一般鬼不会轻易接近你。要不你看那些专门去鬼屋探灵的,在那里扯淡半天一个鬼影没看到,都是自己吓自己。搞不好在鬼的世界里还是这样的呢:你看,那里有个人,恶心又恐怖,逃都来不及呢!哪里有空吓你!方法三:转移注意力,多找点事做,人就是太闲才去找刺激的。恩,是的,我看恐怖片作死那段时间就是大学,有太多时间看这玩意。。。方法四:不看最好,慢慢你就忘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周德东的恐怖小说《我遇见了我》读后感
一:第一感觉
一个自恋狂
一个梦呓者
写出来的无比华美的
   ——冯晓潇
  一个原本写散文的人,后来写了恐怖小说。这人是周德东。
  一个原来看过他散文的人,对他非常敬佩。这人是冯晓潇。
  冯晓潇后来听说有一个人写恐怖小说非常出名,叫周德东。
  他心想,指定是两个人,同名而已,写散文的周德东不是写恐怖小说的周德东。
  直到有一天偶尔百度了一下,竟然发现,其实周德东只有一个。
  于是,冯晓潇觉得,那么周德东的恐怖故事,应该值得一读的。
  因为周德东的散文写得很好,虽然非常自恋吧,但是还不至于让人讨厌。
  于是冯晓潇读了、听了周德东的一些恐怖故事。
  短篇的《花落无声》,中篇的《第十二夜》,听了、看了之后,觉得,还凑合吧。
  还给别人推荐呢。
  还用理论来试图分析张震和周德东的不同呢。
  张震学中文的,文字功力也是很唯美的,他行文中也会对人物、环境之类描述的非常饱满,非常唯美。
  周德东写散文出身,描述细腻、柔美,情感充盈。
  在于文字功力上,两人各有千秋,像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区分,不那么清晰。
  然而最最明显的区分就是——
  张震的故事,是讲求逻辑的。所以他的每个字里也许都有机关,像迷宫,但最后他把地图给你。
  周德东的故事,是讲画面感的,一组亮点过后,又来一组亮点。
  然而,他却是不太照顾逻辑的。
  不知道他是艺高人胆大还是别的缘故,情节不是纵向勾结,而是横向铺展。
  周德东在故事的前三分之二还都在横着摆迷局,摆得迷局越来越大。
  读者非常担心他如何收场。
  然而周德东最后轻飘飘地用一把万能钥匙开十几个门,一副药治百种病。
  这一点,在周德东的小说里,经常用“一切,全是幻觉”,就把所有奇怪事情全解释了。
  这让一直非常认真地在看、在听周德东恐怖故事的冯晓潇觉得,周德东似乎有点儿“耍”。
二:咬文嚼字
  故事里的事
  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
  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刘罗锅主题曲》
  口说无凭,咱举个小例子如何。
  《第十二夜》小说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败笔。
  看过这篇小说的人,请努力回想或者重新打开文章来看仔细:
  主人公张葛的女友小毫死而复生后,周德东的描述,小毫其实是张葛的幻听幻觉。
  但是,有一处描写:
  楼上邻居老太太剁骨肉很吵,张葛和小毫一起去楼上找老太太说理。
  张葛和小毫都跟老太太说了话,意思是声音小点,谢谢。
  老太太说:你们这不是太欺负人了嘛。
  各位,请看周德东用的词汇是——你们。
  而最后老太太跟张葛说,那天我看到只有你一个人来找我呀,没有别人。
  请问,此刻你什么心情?
  反正冯晓潇觉得很气愤。觉得故事里的老太太,简直在耍流氓。
  你当时没看见两个人,你就说你们如何如何;现在反过来说,只有你,没第二个人。
  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冯晓潇觉得周德东在耍主人公张葛,老太太耍在读者。
  冯晓潇很不理解,此处周德东为何不用“你”这个词汇呢,如果这样的话,不正好前后勾结上了吗?
  假如老太太说:你这不是太欺负人了嘛。(只看见张葛一个人)
  读者往前一想,定然惊出一身冷汗。
  那简直是非常精妙的一笔!!
  但是,周德东没有。所以此处“包袱不响”。败笔,非常明显。
  周德东迷们,你们就别抬杠了。我看了、听了,不是印刷和朗读错误。就是周德东没这意识。
  如果是张震,这正好是他突然加大声音要吓唬你的地方。
 三:梦里梦外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在念经
   念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念经……
           ——民间故事
  嗐,合着半天,挑人家一个字的错呀,你这人真是矫情、没劲、无聊。
  是的,冯晓潇虽然觉得《第二十夜》的结局周德东根本圆不上,但是还是看了好几遍,听了好几遍。
  为他精美绝伦的意境和画面感鼓掌。
  但是看了、听了这部《我遇见了我》之后。
  冯晓潇似乎又怒了。也可能有点儿苦笑。
  《我遇见了我》这个小说,想写的是,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作品里的我,或者意识形态的我。
  两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故事的内容难以在此复述,如果非得复述,冯晓潇觉得周德东这篇文字的写法,就像是这么写的:
  “这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睡觉。
   睡着后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还在睡觉
   睡觉时偏偏又做了个梦,
   梦里自己在睡觉……”
  没错,你不信你就去读一下《我遇见了我》,就是这种感觉。
  从头到尾,除了第一人称讲述者外,没有一个人是真的,都在梦幻里!
  从头到尾,全是假的!
  假A说假B是假的,然后假C证明假A假B根本不存在!
  假D又站出来证明,根本就没假C这人
  假E又说话了,假D从未出现过……
  …… ……
  这,很好玩吗?
  真成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念经……”的这样永无止境的故事了。
  语句非常华美,每一个章节,都是亮点。一个又一个亮点接踵而来。
  一句梦话醒来,发现醒来后还在梦里,接着再醒,不行,还是梦里。
  反反复复几十次之后,冯晓潇觉得,周德东有点儿絮叨了。
  简直就是絮叨了。
  不是一般的絮叨。
  很絮叨。
  比我现在还他妈的絮叨。
  周德东写到这里说自己快神经了,冯晓潇在故事之外相信周德东一定是真神经。
  简直是自顾自地用非常自恋的态度在绕呀绕呀,故事到三分之二时,不,到十分之九时,还在绕。
  不不不,一直到百分百结尾时,竟然——周德东还在绕,在兜圈子。
  没有谜底。
  没有谜底的恐怖故事,不恐怖。
  郭德纲说:恐怖到了极点,是愤怒。
  是的,愤怒是冯晓潇读完小说时的感受。
  愤怒时因为,自己耽误了半天时间,看了一大堆绕圈子,没头没尾的梦话、自恋狂语。
四:本文想说什么
  don’t brush me off
  不要敷衍我
        ——英国谚语
  冯晓潇写此文什么意思?妒忌周德东?还是故意找茬?吹毛求疵?
  都不是都不是,因为百度里,周德东的书的读后感,太少太少了。
  第一,可能都无语了。
  第二,没人这么认真。
  第三,没空搭理周德东。
  冯晓潇弄篇读后感放这里,希望读周德东恐怖故事的人,或者周德东本人,看到后,有所帮助。
  什么帮助?
  就是希望,能读到更好的故事呗。
  这一点上,还是有共识的应该。
  读者可以知己知彼地读书;作者可以知己知彼地写书。
  别自己把自己当傻子,也别自己把自己当神仙。
  读者跟作者多互动一下吧。否则,作者自恋起来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想咋写咋写,你爱看不看。
  那时候,一起无语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怖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