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只有一个吗?我想追求梦想的作文的很多。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瓦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瓦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瓦匠回答:“我在砌砖。我要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瓦匠回答:“我在垒墙。我能做最棒的瓦匠工作。”
  第三个瓦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见诸于各个场合,甚至高考和MBA的入学考试试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只从三个瓦匠的思路说起。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没有大的志向,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属于我们常说的安于现状的人: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有点好高骛远,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但是也可能会成为“小姐身子丫鬟命”的不得志的清高人士。
  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既现实又有理想。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海尔有句名言: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目标。创造生活,需要确定你的目标。三个抄写员的故事就很有点意思。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已故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与自我控制。”
  国内企业有一种倾向,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等等才是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则已经落后。事实上,只要企业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管理就仍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有效的基础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
  目标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企业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在一个企业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企业整体目标息息相关。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思路是首要的,有了思路还要坚持付诸于实施。
  《火的战车》是一部与很多人同龄的影片。一部在1980上映,第二年就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四项大奖的影片。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一部据说是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电影。一部没有多少人完整看过但几乎没有人不曾为它的主题音乐感动过的电影。
  《火的战车》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尔。他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基督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竞争激烈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抢先到达了终点。亚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这场意志创造奇迹的比赛,十分激动。他热切地请求意大利职业教练穆萨比尼指导他练习。穆萨比尼没有答应。
  1923年,伦敦举行全国性运动会,利德尔和亚伯拉罕在跑道上相会。利德尔获得冠军,亚伯拉罕落后了两码。他的女友、歌剧演员西比尔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过利德尔,但亚伯拉罕痛苦地说,他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提高了。在场的意大利教练看到在这个失败者身上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对他说:“那两码包在我身上。”
  穆萨比尼教练针对亚伯拉罕训练不足的弱点,指导他从基本动作开始系统地进行训练。失去自信的亚伯拉罕渐渐恢复了信心。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英国队起程赴法时,利德尔才知道百米预赛将在星期天举行。按基督教规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遵守教义,退出比赛。领队恳切得要求他为国王的荣誉参加比赛,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英国队四百米选手林赛勋爵主动把自己参加四百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那场比赛不在安息日举行。
  利德尔不仅夺得四百米赛冠军,而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参加短跑的亚伯拉罕这时领悟到,障碍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信心百倍地参加了百米决赛,终于夺得了冠军。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或者信仰迷失的时代,在这个理想主义被看作幼稚和笑谈的时代,在这个甚至也没有什么理想无需多少奋斗的时代,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看完《火的战车》,不啻于一种洗礼。
  这就是坚持思路的力量。
  志向远大,还要适时变通,才是志执行圆、困境怀仁的刘备成功的关键。一根筋和两头堵缺乏变通力,即便有了思路,也会走向死胡同。
  谁能说刘备强于诸葛亮?
  在三国变幻的风云中,曹、孙、刘三家争雄,或是挟持天子,或是抢夺玉玺,就如曹操与孙权。曹操做为世家之子,早在黄巾时期就已在朝堂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孙权则是承袭了父兄打下的基业,坐成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反观刘备,虽有着不可置疑的汉家血统,但中落的家道至汉末早已使其无可傍依,穷途运蹙的织席贩履正是其当时最好的写照。然而,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沉没,从最初的将只关张二弟、兵不满千而起,十数年间,战黄巾、讨董卓、救徐州、斗吕布、败袁术、抗曹操到投袁绍、依刘表、走当阳、败长坂,直至茅庐三顾、东风火起、巧收四郡、席卷益州、逐占东川,若论百折不回之韧性,三国中,只有曹操与刘备当属并列第一,而刘备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一点:自始至终高举着仁字的大旗,目标是匡扶汉室。
  刘备思路清晰,所以三分天下成功了,后来思路混乱,所以兵发彝陵失败了。
  脚踏实地,还要不拘一格,变化中求生存,这就是刘备成功的法宝。马谡虽然有研究生和MBA学历,但是思路不清晰,而且缺少变通,也许这就是刘备不喜欢夸夸其谈、死搬硬套的马谡的原因吧?
  所以诸葛亮在丢失街亭以后,第一句话就是:“悔不听先帝之言。”有时候需要坚持目标: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有时候则需要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
  惟有如此,思路才能最终变化为出路。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不是不愿追梦编辑:00:00
很久了,我才发现不是我们不愿去追逐梦想,而是我们得生活.!我经常会幻想,会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因为我心中有梦.我曾认为这很伟大.也当我看到很多碌碌无为的人和世俗的追求,我会痛恨.为什么他们甘愿被这种世俗所束缚.也许真的到了一个时期,我看过一些人和一些事,也从 &&&
(2)&&(3160)&&&&
共1记录第0页/共1页&
刘德华主页空间与技术支持由提供如何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如何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08-12-09 & 发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理想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 有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脱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些,那就是: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里面对软件用户,还是在教育领域里面对中国的青年学生,我都要尽力使自己的正面影响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影响力”呢?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哲学老师在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Make a difference”。对我而言,这三个英文单词就正好对应于那三个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汉字——“影响力”。 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其实,我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我认为,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是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还是清洁工美化了城市环境,它们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只要曾经真心帮助过别人,无论这种帮助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他人带来了欢笑或幸福,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曾经“Made a difference”。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既富有挑战又不脱离实际,既放眼未来又明确具体 太简单的、太容易实现的人生目标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是人生目标,就该有足够的挑战性。应该尽量放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不愿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参与竞争。 当然,有挑战性的目标也意味着有无法实现的风险,但只要为此而努力过了,就无怨无悔。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发现“统一场论”,没有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还是在理想之路上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启发了后来者继续他的伟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仍然值得所有人敬佩和赞叹。 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学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比尔·盖茨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比尔·盖茨花了三十年时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此时,在职业生涯剩下的若干年里,他是否能圆满地完成他的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追随和分享着他的理想。比尔·盖茨的理想之路同样值得钦佩。 选择人生目标时,要尽量选择长远目标,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例如,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这只是短期的目标,你更应当在意的不是你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或“进入知名公司”都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考不上”或者“没进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懂得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一样会有成功的机会。在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人生的目的地在哪里。这样才能在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取得成功。 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回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事? 人生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只是口号或空话。要把目标定义为清晰的方向。例如,如果你想当作家,那么,你是想要写小说呢,还是想成为专栏作家,抑或想成为自由撰稿人?只有尽可能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更有效地指引你前进。 对自己的目标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奋斗的结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可以把期望值适当提高;如果没有,则可以把期望值降低一些。达到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也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人生短暂而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也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的判断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 大仲马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人生的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里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能做什么,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与魅力。”让歌德的这句名言激励大家追求理想,走向成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刚出校门的我也同样怀揣着美好梦想、憧憬着未来。作为一名大学本科生,本以为企业会安排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但我却被分到生产车间从事产品检验工作。每天只是定时检查产品状况、填写记录,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工作,没有什么惊人的奇迹。如此平凡的岗位,如此琐碎的工作又怎能实现我心中远大理想和抱负?工作不到半年就感到失落了,也曾想到过退缩。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也曾思考过,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太平盛世,平凡岗位,哪有那么多让人生价值辉煌的时候!经过在浙江黄岩第一罐食品厂工作一年多的日子里,让我看到了黄岩“敢冒险、善创造、有硬气、不张扬”的人文精神,也让我真实感悟到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只在枪林弹雨中辉煌,也不只在惊涛骇浪前闪光;不只在飞船卫星上凝聚,也不只在紧急危难时高扬。在我对产品检验控制的每一个过程中,在每个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处处都有对人生价值的考验和弘扬。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我想,一个人的价值,靠自己追求实现,靠别人评价衡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好普通的价值,无数个平凡就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成了非常。
再则,爱岗敬业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就要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就要永远坚守你的岗位。一个人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只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细节决定成败,有哲学家说过: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我的工作就要求把握每一个PH值、糖度,填好每一张追溯记录等。因为我们是食品出口企业,如果一个生产工艺的数据偏差可导致整批产品成为废物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更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理想!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让青春闪光,它才显得更加珍贵;让青春奉献,它才更体现神圣。需要我们在平凡中去彰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我们的精神,“高昂的工作热情,丰硕的工作业绩”,是我的追求。我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用行动去回应时代的召唤。我坚信,平凡的岗位一样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一定会迸发出活力、让我们用自己的平凡构筑黄岩和谐社会的灿烂之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何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一个人的人生有多长?小孩子望穿双眼盼着长大,盼着离家,盼着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到真的长大了,却开始留恋,开始不舍,开始害怕失去人生中已得到的东西,也害怕外面的世界会有承受不了的风风雨雨。人生原本就是如此矛盾,生与死,爱与恨,激情与平淡,执着与舍弃,一如顺境同逆境。 看别人,看自己,想别人,想自己,其实顺境、逆境,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东西。何谓顺境,说的是心情愉快,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看得到前路的希望吗?何又所谓逆境呢,是否就是刚好相反,每天在不喜欢的现实中磕磕碰碰,为难自己,很想一个东西却偏得不到,明明已到手的东西,却突然不翼而飞呢? 然而人生中很多时候,却恰恰是,你以为是顺境的时候,以为前路一帆风顺,以为样样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却会有你突然预料不到的变故,一切如镜花水月,空欢喜一场,甚至连原本手中拥有的一并失去。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变数,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变化本身——这似乎是我很常说的一句话,并且喜欢享受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讲,顺境对于人来说,其实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你春风得意,因为你意气风发,因为你成竹在胸,因为你对前路太多希望和要求,因为你从来不认为你会失去,也因此,看不到前路暗藏的危机和陷阱,也不会去想鲜花背后同样会有荆棘。所以顺境和逆境,原本就只有一线之隔。 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遇到逆境的时候,如何对待逆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因为逆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人生的试金石。逆境有时候就象人生的分水岭,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怎样掌控你的生命,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一览无余,也只有经过了逆境,你才能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 我常觉得,面对逆境,会有三种人,采取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既然得不到,那么就不想了吧,安于本份,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承受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来之,则安之;第二种是不愿向现实低头的,执着于追求,改变现状和人生,越挫越勇;第三种,则可能是慨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觉得生活太不公平,总觉得他人亏欠于自己。 对第一种人,我认为值得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勇气在于承担起生活的压力和重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第二种,同样是生活的勇者,因为他们懂得为自己的目标而执着付出;只有第三种人,我不认为有任何可取的地方。 还有一种人,是从顺境或逆境中走过来,心灵宽容豁达,从此不再有顺境逆境之分,心情平和淡然,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理解得失是生命中必然发生的事,更不会因为结果的成败而耿耿于怀。这是我所向往的,第四种人。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处在优越地位的人,往往要为他享有的诸种优越条件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一位现代史学家的笔下,“世纪名将”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溃败被这样解释着: 对于人类来说,加普亚平原是仁慈的,而罗马平原却是冷酷无情的。当罗马人离开了他们无法为生的家乡去征服一个又一个邻居的时候,加普亚人却呆在家里,让一个又一个邻居去征服他们。……然而,在罗马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的关键时刻,在坎尼战役后的第二天早上,加普亚人却开门迎接了汉尼拔,用这个行动来“酬谢”罗马。罗马和汉尼拔都把加普亚的转向看成是这一次战争的最重要的结果,也许是决定性的事件。汉尼拔进了加普亚,在这里过冬——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在加普亚过了一个冬天之后,汉尼拔军队的士气就完全瓦解了,从此以后,他的军队再也无法打胜仗了。 与汉尼拔相比,倒是一位东方的君主更加狡诈睿智,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这样描绘波斯王居鲁士:一个名叫阿登巴莱斯的人去见他,提出了如下建议: 现在宙斯大神已把他的领土交给了波斯这个民族和陛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住的这个崎岖多石的地方迁出去,换一个更好的地方呢?附近就有很多好地方,再远一些好地方更多。我们只要挑选一下,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大大显赫一番。这是一个威武的民族的当然办法,而我们今天的机会真是再好没有了,因为我们已经在一大片人口众多的地方,在整个亚洲建立了一个帝国。 居鲁士静静地听着,并不感兴趣。他告诉向他请求的人们说,他们可以随意去做,但是对于这件事他却说,换个地方在心里也要准备换一种人民。他告诉他们说,安逸的环境会无例外地培养出没有胆量的人。 近似汉尼拔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史不绝书。春秋之际的吴越之争便堪与之媲美,卧薪尝胆的勾践终于击败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的夫差。而持有居鲁士一样思想的哲人在中国更不胜枚举。孔子说:“富贵于我若浮云。……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尽管有前车之鉴,尽管有圣人的至理名言,在中国的5000年历史上,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名门贵族走马灯一般地替换,家运五代不衰便要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而在近现代人眼里,膏粱子弟的衰落中最典型的例证是满清的八旗子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是骁勇剽悍的,“骑射”是他们世代的传统。但成了寄生的统治阶层后仅100年,这些马背上的勇士的后代就蜕化成了百无一用的庸人——出没于茶馆戏楼的提笼架鸟者。即使没有辛亥革命,他们也早就不得不把军权拱手送给了汉族强人。其实,对满人没落的原因,清朝的几代统治者早有洞悉。雍正说,八旗子弟中的“贫困者乃以美食鲜衣之故也”。乾隆说,旗人“唯知鲜衣美食,荡费财资,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的贫乏率由于此。”嘉庆说:“由平日不知撙节。若能将衣食两者随时加以省吝,即可免于匮乏。”但是,任凭清朝几代天子三令五申,提倡骑射,提倡节俭,仍然无力挽回颓势。   你也可以根据时间选择一下回答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 。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生才不会浪费 。我们究竟重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很渺小。深藏心中的那一套,人家会不会觉得可笑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师坐在那里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也许你就就是最好的那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境与逆境 一个人的人生有多长?小孩子望穿双眼盼着长大,盼着离家,盼着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到真的长大了,却开始留恋,开始不舍,开始害怕失去人生中已得到的东西,也害怕外面的世界会有承受不了的风风雨雨。人生原本就是如此矛盾,生与死,爱与恨,激情与平淡,执着与舍弃,一如顺境同逆境。 看别人,看自己,想别人,想自己,其实顺境、逆境,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东西。何谓顺境,说的是心情愉快,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看得到前路的希望吗?何又所谓逆境呢,是否就是刚好相反,每天在不喜欢的现实中磕磕碰碰,为难自己,很想一个东西却偏得不到,明明已到手的东西,却突然不翼而飞呢? 然而人生中很多时候,却恰恰是,你以为是顺境的时候,以为前路一帆风顺,以为样样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却会有你突然预料不到的变故,一切如镜花水月,空欢喜一场,甚至连原本手中拥有的一并失去。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变数,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变化本身——这似乎是我很常说的一句话,并且喜欢享受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讲,顺境对于人来说,其实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你春风得意,因为你意气风发,因为你成竹在胸,因为你对前路太多希望和要求,因为你从来不认为你会失去,也因此,看不到前路暗藏的危机和陷阱,也不会去想鲜花背后同样会有荆棘。所以顺境和逆境,原本就只有一线之隔。 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遇到逆境的时候,如何对待逆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因为逆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人生的试金石。逆境有时候就象人生的分水岭,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怎样掌控你的生命,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一览无余,也只有经过了逆境,你才能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 我常觉得,面对逆境,会有三种人,采取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既然得不到,那么就不想了吧,安于本份,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承受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来之,则安之;第二种是不愿向现实低头的,执着于追求,改变现状和人生,越挫越勇;第三种,则可能是慨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觉得生活太不公平,总觉得他人亏欠于自己。 对第一种人,我认为值得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勇气在于承担起生活的压力和重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第二种,同样是生活的勇者,因为他们懂得为自己的目标而执着付出;只有第三种人,我不认为有任何可取的地方。 还有一种人,是从顺境或逆境中走过来,心灵宽容豁达,从此不再有顺境逆境之分,心情平和淡然,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理解得失是生命中必然发生的事,更不会因为结果的成败而耿耿于怀。这是我所向往的,第四种人。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处在优越地位的人,往往要为他享有的诸种优越条件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一位现代史学家的笔下,“世纪名将”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溃败被这样解释着: 对于人类来说,加普亚平原是仁慈的,而罗马平原却是冷酷无情的。当罗马人离开了他们无法为生的家乡去征服一个又一个邻居的时候,加普亚人却呆在家里,让一个又一个邻居去征服他们。……然而,在罗马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的关键时刻,在坎尼战役后的第二天早上,加普亚人却开门迎接了汉尼拔,用这个行动来“酬谢”罗马。罗马和汉尼拔都把加普亚的转向看成是这一次战争的最重要的结果,也许是决定性的事件。汉尼拔进了加普亚,在这里过冬——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在加普亚过了一个冬天之后,汉尼拔军队的士气就完全瓦解了,从此以后,他的军队再也无法打胜仗了。 与汉尼拔相比,倒是一位东方的君主更加狡诈睿智,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这样描绘波斯王居鲁士:一个名叫阿登巴莱斯的人去见他,提出了如下建议: 现在宙斯大神已把他的领土交给了波斯这个民族和陛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住的这个崎岖多石的地方迁出去,换一个更好的地方呢?附近就有很多好地方,再远一些好地方更多。我们只要挑选一下,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大大显赫一番。这是一个威武的民族的当然办法,而我们今天的机会真是再好没有了,因为我们已经在一大片人口众多的地方,在整个亚洲建立了一个帝国。 居鲁士静静地听着,并不感兴趣。他告诉向他请求的人们说,他们可以随意去做,但是对于这件事他却说,换个地方在心里也要准备换一种人民。他告诉他们说,安逸的环境会无例外地培养出没有胆量的人。 近似汉尼拔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史不绝书。春秋之际的吴越之争便堪与之媲美,卧薪尝胆的勾践终于击败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的夫差。而持有居鲁士一样思想的哲人在中国更不胜枚举。孔子说:“富贵于我若浮云。……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尽管有前车之鉴,尽管有圣人的至理名言,在中国的5000年历史上,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名门贵族走马灯一般地替换,家运五代不衰便要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而在近现代人眼里,膏粱子弟的衰落中最典型的例证是满清的八旗子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是骁勇剽悍的,“骑射”是他们世代的传统。但成了寄生的统治阶层后仅100年,这些马背上的勇士的后代就蜕化成了百无一用的庸人——出没于茶馆戏楼的提笼架鸟者。即使没有辛亥革命,他们也早就不得不把军权拱手送给了汉族强人。其实,对满人没落的原因,清朝的几代统治者早有洞悉。雍正说,八旗子弟中的“贫困者乃以美食鲜衣之故也”。乾隆说,旗人“唯知鲜衣美食,荡费财资,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的贫乏率由于此。”嘉庆说:“由平日不知撙节。若能将衣食两者随时加以省吝,即可免于匮乏。”但是,任凭清朝几代天子三令五申,提倡骑射,提倡节俭,仍然无力挽回颓势。 满人虽为中原大地的后来者,但他们的没落实为中国历代贵族没落之写照,正因为贵族走向没落比比皆是,所以《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书》被奉为法宝——那几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教诲。请读曾国藩几段教子箴言: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成,富家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本难期其长进。 曾氏基本上认为,顺境 、富贵、奢华大大地不利于长进、成器。 很多西方人士也持有近似的看法。艾科卡说: 人类中最伟大者和最优秀者,皆孕育于贫困这所学校中。这是催人奋发的学校,是唯 一能出伟人和天才的学校。 社会学家帕雷托的话更是闻名于社会科学领域: 历史是贵族的坟墓。 顺境反而不利于发展,似乎是个悖论。因为这样一来对发展而言,顺境反而成了逆境,逆境反而成了顺境。成功、富足、舒适,毕竟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而一旦得到它,马上就导致反面,这岂不令人无所适从!但这却并非悖论,而是现实中似乎真实存在着的循环。就家族以至民族而言,没有长盛不衰的;历史地看,一盛一衰、周而复始的情况更多些。就社会而言,恰如帕雷托所言“历史是贵族的坟墓”,不断有腐败的贵族衰落或被淘汰,不断有新的精英从平民中产生,精英的位置并未真空。不过,因为社会金字塔中总是“下大上小,并不是一切底层的人都能卷入这种‘精英循环’”。帕雷托的思想符合我们的“顺境的代价”之命题,也是认识“精英循环”的一个视角。从历史的经验看,在社会地位的循环中越是暴发户,越是要为获取的地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首先是因为地位变化太大,无力抵抗各种享乐诱惑,保持旧有的心态。其次也因为他们与传统文化缺乏联系,未能从中学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因而更无规矩。 为什么处在顺境和优越条件下的人们往往要为此付出代价?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客观看,他们缺少的是适当的压力。压力太小导致刺激太弱,因而也便削弱了当事者适应和进取的动力。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专门研究压力的危害作用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承认:“压力是生活的刺激。压力使我们振作,使我们生存。”伯利内的实验显示,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对复杂、新奇和出乎意料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更多。林泽等人的实验显示:“那些用来经受电击和夹趾威胁试验的幼兽,长大以后似乎比早年没受过压力的同窝动物更能应付压力情境。”早年的优越条件无疑会释去沉重的压力,不利于当事者坚强性格的形成。 我们还可以借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来透视这一现象。阿德勒认为:一切人在生命之初都是自卑的;自卑感是所有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他最初把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有缺陷的人可能会努力加强该器官或通过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来补偿缺陷。一种过度补偿使他获得超水平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德谟斯梯尼战胜了口吃成为伟大的演说家;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在战胜生理缺陷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阿德勒当然也指出,当自卑成为一种情结时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以后阿德勒扩展了自卑的基础条件,不仅将之与身体,而且与精神的、社会的障碍相联系。阿德勒还认为与克服自卑相对,追求优越是动力的另一端。借此我们可以理解,优越的获得有可能削弱动力,又因优越的条件较少产生一般性的自卑及为克服它进行的“过度补偿”,因此难于造就非凡的人。 那么顺境和优越的条件是否必然要人们为之付出代价呢?我们说居鲁士的先见是令人钦佩的,而他的态度却是不足取的,那是一种变相的犬儒主义。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缺乏进取,不敢承受风险走入新境,波斯终于没有像希腊一样为人类文明做出举世无双的贡献。走入顺境、置身到优越之中,要准备迎接一种变化,越是有所准备就越可能减少代价。顺境的代价说到底,是动因刺激的削弱和进取目标的丧失。因此,环境一变,便要迅速寻找替代的压力、替代的刺激、替代的新目标。自卑感和优越感产生的条件不是孤立的,它来自对比——与自己的过去的对比,与周围人们的对比。因此 ,曾国藩这样的治家者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自我束缚,通过节俭,削弱自家与周围人的反差,削弱自家现状与过去艰苦奋斗时的反差,并不断给子女提出激人奋进的高大目标。没有一个家族、民族是长盛不衰的,但各自的兴盛毕竟有质与量上的差别,可见选择、努力与自觉的不可抹杀的作用。 正是因为苦难、逆境,甚至生理缺陷,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便产生了一种对苦难和逆境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往往是盲目和消极的。首先,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即使走入顺境也要努力为自己设置新的高尚目标,在追求这一目标中迎接新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发展和显示自己的人格;而不可以也不可能倒退或停留(如居鲁士)在困苦中去保持心志。其次,逆境远非造就一种积极人格的充分条件,无数处在困苦和逆境中的人们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动力。仅就客观环境而论,我们至少可为这种缺乏刺激的逆境找到两个原因:(一)这一环境是封闭的,没有对比的苦难不会给当事者更多的刺激;(二)这一环境是窒息的,处在其中的人看不到任何改变和跳跃出这一环境的机会,于是他们认命了。逆境中的压力可以成就一些人,却也可能摧毁一些人。逆境中产生的过度的自卑会瓦解一个人的活力。 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作用是不同的。顺境与逆境、苦难与舒适使当事者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我们的哲学不是在陈述和分析这些代价后,使人见异思迁或替自己的堕落与消沉辩护,而是帮助人们认清关系,更好地适应地位的沉浮与环境的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生价值在于发现生命的真谛,把自己所有精神物质财富奉献社会,人类,甚至整个宇宙。我觉得人应该去探索大脑意识的源泉,挖掘自己每个神经细胞的潜能,发现物质的本质,宇宙的奥秘,达到精神永存。解脱身体、物质、兽性的束搏,悟透生命无常,游于方外无生死,对人间百态淡然处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理想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 离开这个世界时, 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
 有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 :“ 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 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 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脱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 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些,那就是: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里面对软件用户,还是在教育领域里面对中国的青年学生, 都要尽力使自己的正面影响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影响力”呢? 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哲学老师在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make a difference”。对 而言,这三个英文单词就正好对应于那三个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汉字——“影响力”。
 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其实, 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 认为,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是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还是清洁工美化了城市环境,它们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只要曾经真心帮助过别人,无论这种帮助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他人带来了欢笑或幸福,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 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曾经“made a difference”。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既富有挑战又不脱离实际,既放眼未来又明确具体
 太简单的、太容易实现的人生目标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是人生目标,就该有足够的挑战性。应该尽量放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不愿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参与竞争。
 当然,有挑战性的目标也意味着有无法实现的风险,但只要为此而努力过了,就无怨无悔。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发现“统一场论”,没有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还是在理想之路上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启发了后来者继续他的伟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仍然值得所有人敬佩和赞叹。
 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学生问他: 的理想是什么?比尔·盖茨说:“ 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 毕生的追求。现在, 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 希望, 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比尔·盖茨花了三十年时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此时,在职业生涯剩下的若干年里,他是否能圆满地完成他的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追随和分享着他的理想。比尔·盖茨的理想之路同样值得钦佩。
 选择人生目标时,要尽量选择长远目标,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例如,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这只是短期的目标, 更应当在意的不是 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 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或“进入知名公司”都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考不上”或者“没进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懂得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一样会有成功的机会。在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人生的目的地在哪里。这样才能在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取得成功。
 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回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做什么事?
 人生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只是口号或空话。要把目标定义为清晰的方向。例如,如果 想当作家,那么, 是想要写小说呢,还是想成为专栏作家,抑或想成为自由撰稿人?只有尽可能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更有效地指引 前进。
 对自己的目标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奋斗的结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可以把期望值适当提高;如果没有,则可以把期望值降低一些。达到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也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人生短暂而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也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 的内心与直觉知道 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的判断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
 大仲马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人生的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里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论 能做什么,或梦想能做什么,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与魅力。”让歌德的这句名言激励大家追求理想,走向成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历造就人, 越多不同的经历,无论是顺,是逆,只要能活下来,能走过去,有一天的当你回味之时,都会觉得你比别人多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却是 无可替代(因为是从泪,痛与不顺中得到的)      李开复如此,唐骏如此,马云也如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们通常会说: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美国一家把幸福作为研究目的的科研机构得出结论,幸福与年龄、性别和家庭背景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研究者通过对生活得轻松而幸福的人的研究,总结了10条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诀。  1.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贪图安逸: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广交朋友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谊才能让你感到幸福,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实,幸福的人几乎都拥有团结人的天才。  4.勤奋工作: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5.降低负面影响:少接受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6.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7.给自己动力: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8.规律的生活: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9.珍惜时间:幸福的人很少体会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另外,专注还能使身体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因为,每30分钟大脑会有意识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环境,检查呼吸系统的状况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10.心怀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所以他们才感到幸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矛盾!找准 自己才是重要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求梦想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