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忧郁症怎么治疗、怎么治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谭忠林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抑郁症如何诊断,需要终生治疗吗?
全网发布: 20:03
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回答了病人提的不少问题,这些回答也在逐步调整完善,现在将自认为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整理如下,并根据情况逐步补充增加。也在这里感谢这些病人提出了这些很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是通往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1 凭什么诊断我是?我的抽血化验、心电图脑电图头部CT所有检查都是正常的?目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还主要依据的是你自己的叙述,你的家人的观察,医师和你谈话及精神检查的综合结果来判断。抽血化验、心电图脑电图头部CT等检查是为了明确是否存在已知的可能导致状为主要表现或早期表现的躯体疾病。目前精神疾病还没有像血糖、尿糖一样直接支持诊断的所谓客观的生物学指标,但是这不等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就纯粹是主观的。你的行为表现、你的社会功能的损害都是家人和你自己能够看见的。想一想,在17世纪温度计被发明之前,在19世纪皮下注射器被发明之前,在1843年现代意义的听诊器被发明之前,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血压计被系统用于临床之前,在50年前血糖还没有被系统测定之前,医师凭什么来诊断疾病?临床观察、体格检查等得到的医学知识,结合经验做出判断。而且,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精神疾病逐渐有了统一的诊断标准。2 我的诊断是,可以不吃药吗?当然可以。服药只是治疗方法之一,你有权利不吃药。我只是从专业角度给你提供一个建议。不过在你做最终决定之前,你是否需要考虑一下,你打算怎么办?你对的表现,自然好转的时间,可能存在的危险了解了吗?你确认自己的决定是慎重的吗?你觉得这个过程太麻烦,想要一个简单快速的,可以,拿个硬币出来吧。3 我不想吃药,有其它治疗的方法吗?心理治疗有效吗?当然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都有效果,跑步、运动、阅读、放松、瑜伽等方式也可以调整情绪。心理治疗的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和治疗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一个是有双方都相信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一个是治疗要持续一段时间,例如3个月,每周一次。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4 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吗?是的。可以说所有的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安慰剂也有。在盲法研究中,一个是药物,一个安慰剂,但是是形状、颜色等外观特征和活性药物完全一样,服药时间完全一样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哪一种(事前有详细告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直接与患者接触沟通,评估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的研究者也不知道患者服用的是哪一个。结果是安慰剂也存在不良反应,甚至某些不良反应出现比例比药物组还高。在一些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地列出了小于0.1%,& 0.1%-1%, 1%-10%, 大于10%的各种不良反应。大于10%的已经算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了,即平均而言100个服用该药的人会有10个人或更多出现该种不良反应。5 一旦开始服药,就需要终生服用抗药物吗?当然不是。抗药物的治疗可以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急性期治疗目标主要是消除状;巩固期治疗目标是保持疗效,继续消除残留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维持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及精神心理状态。对于首次发作,有明确诱因,没有共存其它疾病,康复完全的病人在完成上述几个阶段治疗后可以逐渐停药。维持期治疗也可以选择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当然要找到一个合格的心理治疗师并不容易。(参考资料:(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11177/)&6 如果坚持治疗,如药物或者心理治疗,就不会复发吗?已有的研究显示,在急性期治疗好转后,通过巩固及维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复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果完成了规定的疗程,在停止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仍然有效。一项分析纳入了31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包括了4410人的数据,在研究期间(1-3年),持续服用抗药物患者的复发率为15%,而服用安慰剂(没有活性成分,在外观味道等方面与药物一样,服用者本人不能分辨是药物还是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达到41%(Lancet. 2003 Feb 22;361(.)。可以看出,坚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风险。也可能有人会问:看来坚持治疗也有可能复发,15%的比例也不低了啊!确实如此,在医学领域,那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100%的把握呢?不确定性,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7我的诊断是,那一种治疗方法,那一种药物有效呢?有可能找到一种药物对我有效,又没有不良反应吗?的个体化治疗是治疗的目标,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根据患者个体量身定做,能够保证有效,而又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例如根据全基因组扫描结果,选择针对性的药物。困难在于目前对于能够引起的基因还没有明确一致的发现,对于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也远远没有研究清楚。1个药物可能对70%的患者有效(这个比例已经算高了),但是目前还没有肯定的检查手段可以提前明确哪一些患者会属于起效的70%,还是另外不会有治疗效果的30%。哪怕是心理治疗,影响疗效的因素也并不比药物少。虽然有这么多不确定因素,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并不是完全盲目的,在明确了诊断,了解了状的特点(例如睡眠过多或者过少,是否伴随强迫,急性或者慢性发病,个性特征如何,是否有遗传史)等因素后,选择建议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此可以说的治疗手段没有最佳,没有百分百,只有是否适合。8和性格有关吗?我又开朗又外向,为什么也被诊断有?待续:待续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3:59
谭忠林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谭忠林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谭忠林大夫提问
谭忠林的咨询范围:
抑郁、躁狂、双相情感障碍、哀伤、自杀。仅限14岁以上患者
谭忠林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抑郁症注意事项
临床心理科好评科室
临床心理科分类问答一位轻度抑郁症患者的自白 说说我的抑郁症
对于抑郁症,我们都不甚了解,也容易望文生义。本文是一位轻度抑郁症患者的自白。希望让大家看到生的光芒。
文章作者:朱熠已连续一周没能有过一天的安睡,终日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昨日睡前特意服了助安眠的药,但临睡前又获知翻译家孙仲旭先生因抑郁症自杀离世,于是挣扎着爬起来决定一定要写点什么,告诉大家得了抑郁症的人到底有一个怎么样的灵魂。其实几个星期前得知罗宾•威廉姆斯因重度抑郁症自杀时,就整个人都不好了,整一周都无法从那种黑云压城般的情绪中跋涉出来,我的抑郁症只是轻度,已让我受困于极大的无力感,我无法想象一位重度患者,该是如何步履维艰地走过每一个24小时,我也不由开始担心若我也有一日病症加重,又当是如何?三年半前,我开始有身体不适感,后脑就如同终日压着一块大石,昏昏沉沉瞌睡不止。相伴随的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始明显走向下滑,这对刚换了一份新工作的我来说着实艰难。直到有一日清晨我终于头痛难耐到无法上班,于是,我去了医院。坑爹的医生给我的诊断是脑供血不足,并开了一堆对症的药。药有些许的疗效,缓解了我的头痛,但并未卸下我脑中的大石。在那之后的两年间,如那日般的严重症状陆续出现过几次,我自己也开始尝试以各种手段看是否能缓解自己的症状。我每天早睡早起,吃很多的豆制品,每天吃三根香蕉,每个工作日的晚上都要跑步,每个周末都去游泳……但没有一丁点的起色。在这两年间,我无论睡多少个小时,都还是睡不饱,脑袋始终昏昏沉沉就如同熬夜到三四点时的模样,哈欠连天,随时随地都能睡着。但即便如此,当真要我睡觉的时候,我又要辗转反侧许久方能入睡,且睡眠很浅,一风吹草动就会把我惊醒,而在这之前我是一个沾上枕头十秒钟内就能睡着的人。我中午必须午睡,不然下午我的脑袋就会如同要炸裂了一般。而因为此,我开始慢慢不爱与人说话,因为说话很累,开始慢慢不爱与人交际,因为交际很累,更多的时候我选择在床上躺着睡觉,虽然不管我睡多少个小时也仍然睡不醒。我已经快忘了一个清醒的头脑是一种怎样的状态。2013年开年上来,睡眠越来越差,身体也日益乏力,脑中的大石突然开始疯狂生长变得越来越重。每天早上,我都需要与压着我的那块大石全力对抗才能艰难起床,从不迟到的我开始迟到;我无法再维持上班路上读书的习惯,而转为靠着窗户昏睡;下班时我经常需要在上海南站下车歇息一会,因为我开始会晕地铁,坐时间一长就头晕恶心;我变得没有办法工作,整个大脑的回路就如同被堵塞住了一样,那块疯狂生长的大石也压得我有一半的时间只能趴在桌上;每天一进家门,我就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不想见人,不想接电话,不想与人说话,不想出门,这等简单的事情于我简直苦不堪言,我开始进入如深渊般的社交困境,我的手脚也如同长出了绳索把我彻底捆缚住了。我开始觉得我的人生彻底无望了。后来我才知道,我已经进入了一种轻度的“抑郁木僵”状态。我看了大量的医生,做了大量的检查,从中医到西医,从脑电图到脑CT,统统无解。我只能回到老家休息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早起爬山,想睡就睡,吃很多滋补的食物,去新疆尝试旅行治疗,依旧无解。终有一日,遇到靠谱的医生建议我去看心理科。初初听到这个诊断,我觉得很可笑,我是一个很豁达开朗之人,而且近几年并不曾有过什么让我郁郁不平的心事,何来的心理疾病,而且我统统都是生理上的症状,与心理疾病又有何干。但我还是去了,果然诊断出来我是抑郁症,而我的所有症状都是抑郁症的肢体症状。初诊时,医生问了我大量的个人问题,为我细细分析我的病因,判定我是因上一份持续三年的工作强度与压力过大,且没能及时调整与排解,而导致在离职后,积攒了三年的疲劳和压力瞬间喷薄而出,从而引发了抑郁症。医生给我开了对症的药,刚吃下两天,我的症状就几乎被全部压制住了,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正常起床、正常洗漱、正常交谈、正常工作、正常睡眠,我精神上的麻木状态得到改善。只是我脑中的那块大石还在,始终无法移除。这种药物也让我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有一次因为医生停诊而停药了几日,我就感到头晕目眩、呕吐不止,身体时不时有一种过电般的发麻感,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中间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失眠,脑袋累到分分钟就要炸裂,却无论如何都睡不着,夜夜睁着眼到天明,我终于可以理解失眠为何会逼死一个人,幸运的是我的失眠只持续了一个星期。这个过程中,医生尝试了很多不同药物,终于今年7月底的时候,那块大石突然就消失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可惜我只过了三个星期的好日子,那之后石头又回来了,稳稳地压在我的后脑勺上。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如何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太多人不了解抑郁症,对抑郁症有误解,从而对周围有抑郁症的人采取了不正确的应对态度,即便是出于善意,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反而加重了对方的苦恼。1、抑郁症的对面不是“快乐”,就像我并没有不快乐。抑郁症的对面是“活力”,是我的身体被病困住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我体内的精力好似被榨干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并不会减轻他的病痛,更何况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2、因为第一条,所以不要以一个人开心不开心来判断他抑郁不抑郁,这两者之间无法划上等号。“你整天那么逗逼,怎么会抑郁呢“这样的判断是彻底的误读。3、抑郁症是一种病,不是一种悲观失落的心情,不是矫情,不是故作姿态,是管理情绪的机能坏掉了,是大脑中无法分泌出有活力的因子。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你有啥可抑郁的,我还抑郁呢”这种话,你会对一个癌症患者说“你有啥可乏力难过的,我还乏力难过呢”么?4、抑郁症是一种病,是病就要吃药。确实有人有轻度抑郁症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扛不是一个办法,这不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与之对抗的疾病。5、抑郁症的外部表现非常复杂,悲观低落的心境固然是一种症状,但更多时候还会通过肢体的症状表现出来,比如头昏、乏力等。所以千万不要以没有心理症状而只有生理症状,来否定一个人抑郁症的可能性。6、不要问抑郁症患者“你为什么要抑郁?“很多人的抑郁症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就像癌症患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一样。7、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更差,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8、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有什么好到处说的“这种话。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11%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这没什么见不得人,”诉说“会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就好象我终日以一种逗逼式的口吻调侃自己的抑郁症,一方面是在排解自己的压力,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调侃,让大家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病,不要对它有任何的偏见。
9、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社交活动会有压力,比如与不熟悉的人的聚会,他人的过度关注会有压力,比如家人对婚姻状况的关切,生活的突然变化会有压力,比如从小养到大的宠物的离开。这些压力对于寻常人而言实在尔尔,但抑郁症患者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处。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一个安稳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10、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这种病还很复杂,从而产生许多的冷嘲热讽,这会让抑郁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与抑郁症对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与鼓励,再简单一点,就是理解与关心。我很幸运我有一个树洞可以让我在无力对抗糟糕情绪时有个排解的出口,我有一群朋友对我不离不弃,随时随地陪我吃饭旅游看电影,我有一群逗逼同事随时给我正能量,让我从来不会过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就是这样。
本文来源:网易女人
关键词阅读:
陈妍希怀孕领证,林心如也宣布婚讯,两个年过30的女人都嫁到了人间精品,谁说30以后就难嫁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忧郁症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