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活得这么累的最累

活得最累的人
&&&&&&&&&&&
活得最累的人
& ———薛宝钗形象管窥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仅次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第三号人物。对她的评价向来正义颇多,人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评论者无不是根据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从不同角度阐述“一家之言”。而把握人物心理对理解人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从精神领域去分析,我认为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活得最累的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重,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排列顺序依次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属于无意识范畴,是人格上最原始的部分,它包括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自我”是能为自己所意识到的“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审慎,要为“本我”服务,处理“本我”之欲望,使之能适应现实,同时又要受到“超我”随时以惩罚相威胁的严厉监督。“超我”代表旧道德和宗教准则,它根据其依存的社会观念,监督是非善恶,作为“本我”欲望之表现及“自我”行为之准绳。弗洛伊德说,由于“自我”在这三方面压力下左支右绌,穷于应付,所以人们常会喊一声:“生活可不容易啊!”①
或许薛宝钗并不了解弗洛伊德理论,但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她却时时刻刻不自觉地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着这个理论,使她左右着自己的思维行动,吟唱出一曲曲心灵疲惫的悲歌。
从外观看,薛宝钗美貌端庄,举止娴雅,知书达理,谦逊随和,她的所作所为令人无可挑剔,无可指责。但掩卷沉思啧啧称颂之余,却总是潜意识地感觉到她的意识每时每刻都受着一份理性的无形制约,监督层次的“超我”无时无刻不压抑着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本我”,从而紧紧束缚着她的一言一行,塑造着一个几近完美但疲又惫不堪的“自我”。
从思想上说,薛宝钗是有着执着的人生追求的,她的聪慧颖悟她的素质修养也绝不允许她甘于做一个平平庸庸的市侩小人。《临江仙》一首词可以看做她人生追求的自我写照:“白玉堂前春解舞……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引自岳麓书社1987年版120回本,以下引文同)代表着她的最高理想。而这一理想在我们看来又是模糊的,捉摸不定的,但也可以看出她的追求是传统而又不俗的。一些评论者也曾从薛宝钗的处世为人态度去探讨她的人生追求,许多人把“送我上青云”一语作为薛宝钗热衷功名一心向上爬的铁证,如清代的哈斯宝就认为薛宝钗进贾府是“等待宫选的”
②,王昆仑则解释为“争取宝玉夫人的地位”③,我看如此评论未免失之牵强。王希廉做过这样的解释:“‘青云’二字本指仙家而言,自岑嘉州有‘青云羡鸟飞’句,后人遂以讹承讹,作为功名字面。宝仙词内‘青云’乃指仙家言。”④
古诗词中多数地方“青云”一词就被引申作“仙家”解,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上干青云”,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其中的“青云”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仅仅从“青云”二字推断薛宝钗追求功名纯属一孔之见,并无确凿论据。而且,薛宝钗从未通过个人言语透露过半点她具体的最高理想的信息。从某一角度上说,我认为她的追求与中国古代隐逸山人的处世态度相契合,同样城府深匿神秘莫测,同样追求着一种至高的超脱的人类精神境界,而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表面上追求着“本我”事实上压抑“自我”的人,是承载着一定心理负荷的人。
薛宝钗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她学识渊博,才情颖异,她的文化修养及文化生活是以子集百家、诗词歌赋、书画琴棋、禅学医理乃至《西厢》《牡丹》为内容,无所不涉,宝钗可谓多才多艺,在那汲取了山川日月精华的众女儿中,这株“艳冠群芳”(63回)的牡丹花确是当之无愧的“花王”。但她又那么小心谨慎地把持着自己学问修养的方向,她深深体会到学问对一个人的有益影响:“学问便是正事,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中去了。”(56回)但她又那么不能超脱地受着封建传统文化汁液的浸泡,“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忧患”(37回)的思想在她心目中潜滋暗长着。她读遍了《西厢记》《牡丹亭》《无人百种》,又高叫这些书“道德机锋”,“最能移性”,(42回)并反对别人去读。难道这些书果真会对人产生不可救药的毒害,她真的不喜欢?不是的。薛宝钗从小受父亲钟爱,“令其读书识字”,积蓄了满腹文章。在大观园中,她是唯一可以与林黛玉抗衡的诗人。在论诗、论画、及协助探春理家的实践中,她充分展示着多方面的超人才能。这不仅说明她有才华,而且说明她有以“才女”形象傲立于世的欲望。她并不像李纨一样,真心以无才为美德,默默此生。那么,她为什么又向别人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呢?这就是她的理智与欲望的矛盾。才华的显露,知识的应用,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人的自我表现意识是人的本能之一。所以,薛宝钗在作诗对句中的争先恐后,在品诗评画中的凿凿宏论,在劝诫他人时的头头是道,在协助理家时的精明能干,本无可厚非。然而,封建男权制度不愿让女性知道太多,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耳濡目染中,薛宝钗默默地接受了。于是,一个理性的原则时时警告着她,提醒着她,她本人也自觉自愿地用这一原则来抑制自己思想的发展,并且她还要把这种理性灌输给别人,让其去规范同类的思想与行为,但这种做法并不是出于自然本性的欲望,而是她的原有心性受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的自然流露,而压抑本我的感觉看似无谓,实则并不轻松。
薛宝钗给人的印象永远是恬淡自安,从不骄纵跋扈,炫势耀威;隐忍克己而不咄咄逼人。她聪颖灵慧,洞幽悉微,却从不肆意抖露,拿人把柄。看上去宛如一座圣女雕像,不合礼法的言谈、不合人情的举止,在她都丝毫不现端倪。她秉持“珍重芳姿”的闺门典范,深居简出,不苟言笑,“花儿粉儿她从来不爱”(8回),衣着日用异常朴素节俭。所有这一切都成了她的生活习性和处世态度,而她保持个人的生活习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人,更好地活着,“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22回),她制作的春灯谜诗是她为人的最好注脚。正是凭着这种独特的“宝钗风格”,她赢得了上下称赞,赢得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从她的人际交往中得到体现。
对于长辈,薛宝钗始终以忠孝的伦理作为标准,不能否认,她的所作所为体现着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但同时也看出她为此煞费心机,用心良苦。本来为自己过生日,她知道贾母喜热闹,因此点《西游记》,“贾母自是喜欢”;又投老太太所好,说喜吃甜烂食物,贾母因此“更加欢悦”。(22回)这正证明了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淑女的懂礼,但她同时也是在自觉地奉行着“克己尊尊、亲亲”的尊长原则,且不论她内心是否情愿。金钏投井,毋庸置疑应归罪于王夫人,是她打了被宝玉调戏的金钏一巴掌并当即“撵了下去”,令金钏羞愤自尽,王夫人在歪曲事情原委后对着宝钗引咎自责,宝钗却违心地为王夫人开脱罪责说金钏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并开导她的姨娘说:“不过多送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32回)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逃遁出家,薛姨妈因他曾救薛蟠而深深遗憾,薛蟠也哭得泪人一般,而宝钗并不在意,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的”,(66回)她的态度冰冷得令人发抖!面对人命关天,宝钗能无动于衷吗?凭她的品德修养她的处世哲学,她绝不是一个冷酷无情得足以默然于同类死亡的人,她如此做的目的,并非姚燮所说“取悦众人,以轻黛玉”⑤,而完全是为了安慰伤心的王夫人和薛姨妈,尊长敬老的理性压抑着她性格中那一份同情心,使它丝毫不得外露。没有人能绝对否认宝钗对金钏、尤三姐怀着深深的同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绝不感情用事。正如脂砚斋所评“浑厚天成,这才是宝钗”⑥。“当良心和理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她顾及理性而舍弃良心;当是非曲直与伦理原则发生矛盾的时候,她依附原则而无视是非。”⑦她总是用理智的堤岸堵塞情感的激流,内心流着同情泪却强装笑颜安慰别人,可想而知那种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心灵的疲惫。而这难道不是“超我”对“本我”的遮蔽扭曲、对“自我”控驭、制约的结果吗?
有人针对宝钗对金钏、尤三姐死亡表现得无动于衷而说她冷酷无情,评论者顾玉阶甚至妄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⑧的断语,这对宝钗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样就看不到她冷中寓热、热被冷抑;看不到她善良的个性、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她暗中每每体贴寄人篱下的邢岫烟;(57回)照应父母双亡、依哥嫂度日、“做活到三更天”的史湘云;(32回)庇护那“平生遭际实堪分”的香菱,带她进园子,学会了作诗,参加了诗社;(50回)在协助探春理家时,她还能想到那些园中的妈妈们,说她们“照料门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拉冰床”,“干一应粗重活计”,主张分利益时,不问有余无余,都要拿出若干吊钱来散与她们。(56回)身为贵族千金小姐,居然还能想到一年辛苦到头的妈妈们,也算是少有的。就连那人人践踏、个个歧视的赵姨娘、贾环,她也一视同仁,赠土仪时给予同样的一份。(67回)她如此做,绝不像哈斯宝所说“想出千方百计,以夺宝黛姻缘”,而是因为她有一份出自本性的同情心。但是她的同情心和她的爱心又是有尺度的,对于心中那条理性的界限,绝不越雷池一步,因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所以,“可厌之人未见冷漠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⑩,她向来奉行着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55回凤姐语)的准则,特别是当对下人的关爱与主上的利益冲突时,她总是适可而止,处理得天衣无缝。凭着一种会做人的资本,她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平静和谐的情境。她的大方得体的大姐风度令豪爽开朗的史湘云倾倒;她的关心体贴的脉脉温情又使敏感多疑的黛玉折服;她的时时为别人着想的行为获得邢岫烟的由衷感激;她的稳妥细致的行事方式又博得贾母的当众赞许;更不要说她的流露于表的愠怒使得贾宝玉满脸困窘;她的深感于心的威严又使得凤姐也畏之三分。她向来不干什么厉害事,也没有什么恶行恶德,然而却能令上至奶奶小姐,下至仆妇婢女,善者敬之,恶者怕之,形成一种性格的外慑力。而这种性格的外慑力是建立在自我约束自我压抑的理性基础上的,她的内心,时时被一条理性的绳索紧紧束缚着。这种理性的管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而又是自觉的对人事的警觉性,时时约束着自我,使得她“从不做一件妨碍人的事,从不说一句刺激人的话。”11
她不像凤姐那样御下刻薄寡恩而又处之泰然;也不会像下人一样只以从主悦上为己命,她始终活出一个“超我”,决不允许自己放纵个人的喜好与褒贬。
我们知道,爱情是人类最强烈的感情之一,这种感情是人类固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不应受到禁锢和约束,然而就是在有关个人终身大事问题上,宝钗也始终恪守着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理性,把自己的“人欲之私”纳入那个封建天理的框框,以理驭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深深埋在心底,绝不让她露出端倪。
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23回)是大观园中最引人钟爱的男性,宝钗一搬进园中就自然对他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愫,但她超常的理智却制约着她的真心表白。第34回写宝钗托药探伤,宽慰挨打后的宝玉,说了一句“就是我们看来,心里也疼”,这种爱意拂心的话本处于潜意识之中,性急之下,竟发于以“稳重平和”著称的淑女之口,令人称奇。然而细想之,这不正是久久积压于内心深处“本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吗?与黛玉不同,她的“本我”意识一旦浮出,“超我”的理性就即刻加以管束,掩饰,于是刚一失口,她就又是“忙咽住”,又是“自悔”,“行云流水语,微露半含时”12,在这里,爱情的火花仅仅闪现了一下,就被冻结在她理智的冰雪中,而被外表的“端凝”——冷漠所代替。爱情时时被她渗透了理性内容的冷静所克制,她从来不敢恣任情感的放纵流淌。
聪明的宝钗早已通过别人的言行感觉到了“金玉良缘”的信息,理智的她又是十分敏感的,只是这种敏感也被保留在心底而很难让人觉察到。如自从听母亲向王夫人提到“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就“总远着宝玉,”见元妃所赐的东西,独她的和宝玉一样,“越发没意思起来。”(28回)后来,当薛姨妈就“金玉良缘”征求宝钗意见,她当即“正色”地对母亲说:“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作主;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95回)你看,她对自己的切身大事竟采取如此超然的姿态,不愧脂砚斋评日“温雅沉着终是宝钗。”13当然,她对这桩“金玉良缘”未必就无动于衷,也很可能是赞许的;但封建淑女的原则绝不允许她公然首肯,更不允许她指名道姓地自择佳偶了。设想如果薛姨妈给她选定的不是宝玉而是另一个男子,那么宝钗也是俯首听命的。她绝不会因为失去自己的意中人而象黛玉一样“泪尽而逝”,也不会象尤三姐一样引颈自刎。为什么?因为在宝钗看来,个人私欲是次要的,她始终把理性的礼教信条放在第一位,迫于“超我”力量的重压,她时时刻刻都令“自我”的心灵上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 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后,宝钗并没有受到宝玉的青睐,尽管她“欲移花接木”,14费尽心思,但终还是因宝玉出家而落得“金玉成空”,守寡终身。面对这一切,宝钗真的具有“风雨阴晴任变迁”的潇洒吗?绝对不会。她知道宝玉爱的不是她而是林妹妹,但当她的希望化为泡影时,她的心湖不再平静,随着感情之石的坠入而不时激起丝丝涟漪和道道波澜。独守空房,宝钗有“不能说之苦”,15她孤寂冷漠,触目凄凉,常常夜不能寐,多次“假睡”。(111回)宝玉出家后,对于嫁夫的目的是为了找个“终身的依靠”的宝钗无疑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她一向对人生的追求充满热情,现在却对一切都心灰意冷了,心灵的超负荷承载力几乎把她压垮了,她无奈,她失望,人世间的所谓荣华富贵等等诸事诸物对她来说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但是,她不会去逃避,去反抗眼前的一切,漫长的少妇幼子、青灯孤影的生涯中,她忍耐着平静的痛苦,如一名肩负沉重背囊的苦行僧,步履艰难地蹒跚在万水千山荆棘丛生的人生之旅。
&& 宝钗对宝玉是存在爱情的,正如古人所言“二人(宝钗、黛玉)举动不同,钟情无异,”16此处“钟情”当然是钟情于宝玉。但她的性格,她的处世哲学绝不允许她会象黛玉那样刻骨铭心;象司棋与潘又安那样真情表露,双方殉情;象张金哥与守备公子之间至死不渝。就宝钗而言,“超我”经常处于“超稳”状态,而对爱情渴望的“本我”欲求横遭排斥,牢牢被拴在意识的“谷底”,自己则遭际着爱的煎熬。林黛玉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薛宝钗付出的是整个身心却落了个“金簪雪里埋”——被宝玉遗弃的悲惨结局,岂不更加可悲!即所谓“宝钗更可怜,才成连理,便守空房,良人一去,绝无眷顾反不若愤恨以终,令人凭吊于无穷也。”17心灵的痛苦往往比身体的痛苦乃至死亡更为剧烈,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愈高,他对人类的精神要求愈高,宝钗亦然,说她不痛苦,那是假的。
宝钗始终自觉地而又甘愿地承受着心灵的重荷,“侦查”她的“本我”面目比较困难,因为这个颇有城府的姑娘常常戴着一副厚重的面具。然而,她“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18毕竟,她又是一个天天食着人间烟火的血肉之躯,况且还是一个羽翼未丰的少女,生活的舞台并不需要她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戴上理性面具表演,所以,她也不免有真情的绽露,“本我”的闪现。
&& 我们知道,“扑蝶”是一个向来为人乐道的著名情节,其时大观园春意阑珊,景色迷人,外界防范皆无,“一双迎风蹁跹的玉色蝴蝶,”引动了宝钗的童心,她蹑手蹑脚,取扇扑蝶,直弄得“香汗淋漓,”这种忘形忘情,正是她长期抑锁的“本我”意识的偶然跃动。第五十七回,因薛姨妈当面说到她的婚姻问题,她便一头倒在母亲怀里撒娇,以示羞涩嗔怪。可见,薛宝钗有着本能性的异性敏感。她兴之所致,也会“诗余戏笔不知狂,”对湘云、香菱趣称“诗疯子”“诗呆子”,正说明她性格谐谑、放达的另一面。这些,都无不是“本我”的一次次亮相。总之,尽管宝钗的内在欲望、本能追求一般不诉诸极端式的感情冲动,但是,我们还是能通过那偶尔掀起的生活帷幕的一角,看到她在“本我”层次上,依然有着人之常情和爱心的悸动,只是被压抑得过紧,平常很少表露。即使表露,也只是如电光一瞬,稍纵即逝,难以捕获。
薛宝钗的一生是疲惫的一生,劳苦的一生,之所以说她是《红楼梦》中活的最累的人,还可以从她与其他人的对此中得到证明。在长辈中,“福寿、才、德”兼全的贾母是宁府这个小王国中的太少皇,她养尊处优,太太小姐们无不在“尽孝”的帘幕下,顺着她的心意去行事,她说一不二,处处受人奉承,受人尊重。即使有一点杂事需她出注意,饱给世故的她只须略施雕虫小技便可迎刃而解,不必象宝钗一样费心劳神。至于她的姨娘王夫人,丈夫是贾母偏疼的孝子,儿子宝玉是贾母的掌上明珠,长女元春被选为皇妃,真可谓位尊名贵、权高势重,这一切都令她高枕无忧。在理应属于长辈的人中,地位最为低下的莫过于赵姨娘了,人人鄙视,个人唾骂,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认她是母亲,她理应感到在众人面前无地自容,背着沉重的心灵包袱去生活,但她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决定她达不到“自知之明”的水平,她依然我行我素,不关心别人说她什么,从某一角度上说,她活得洒脱。在平辈人中,史湘云比她处境要糟糕得多,但她的性格豪爽豁达,心直口快,爱说爱笑,“是旷达一流”,19那“伏着椅背大笑,咕咚一声连人带椅歪倒”的情态,那与宝玉“卷袖划拳、呼三吆四”的放达,(62回)在温柔娴静的宝姑娘绝不会出现,与宝钗不同,史湘云时时表现着自己的一份率直,一份少女的坦荡与纯真的天性。至于宝琴、香菱等其它姊妹,她们虽算不上优越,但她们的文化修养远远不及宝钗高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的“悟”性就越高,薛宝钗把对世事百态的领悟与体验深深埋藏在心里,从潜意识中永远固守着一种对别人对自己的至高精神追求,所以她的心灵比别人的负担要重得多。众姊妹,唯有黛玉的才华可以与宝钗相媲美,相对来说她更加孤独,寂寞,但她有的是眼泪,“枕上袖边难拂拭,任它点点与斑斑,”(34回)而宝钗连眼泪也没有,因为一个淑女的形象绝不讲求哭哭啼啼的病态美,如果有眼泪也是流在心里。对别人不满,黛玉可以尖酸刻薄地指责,而涵养深刻的宝钗绝不会这样做,她“怒而能忍”,“其涵养灵巧固高于黛玉”,20她把对别人的指责与哀怨隐藏在心灵深处。同样有心灵的疲惫,宝钗疲惫的缘由要比黛玉广泛得多,因而也繁重得多。地位卑微的仆人、丫鬟,他们只要细致、体贴,照顾好自己的主子,讨得主子的欢心也算尽主要职责了,资格老的,如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还为自己的“特殊地位”引以为豪呢!而一旦命运不济,她们便选择自己的悲剧之路。紫鹃随同惜春出家,表现自己对林姑娘的衷心;(115回)金钏以投井向逼死她的王夫人进行了血泪控诉,表达了她的不平与反抗;鸳鸯以悬梁自尽的行动,捍卫了自己的人格;(111回)司棋撞头殉情,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92回)她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便赔上自己的性命。而宝钗连死的权利都没有,她的生死大权完全掌握在那至高无上的理性手中了。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她不会去死,更不会出家,她有的是忍耐力,时时让人感到“宝钗之忍,如见忍人”,21她永远让“超我”的力量去征服“本我”,如此活出的“自我”又怎不劳累?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性格的形成,是时代的投影。作为一个少女,薛宝钗与外界社会生活并没有什么接触,时代的投影是通过她的家庭关系她所处的环境塑造着这个人物形象的。宝钗生活的皇商世家,经济生活是富裕的,却无政治地位。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地位地下的商人们总是有善于迎合奉承的习性,对下一代进行教育,他们也尽量地投合封建政治的需要,把封建伦理内容灌输给孩子们,从而极力寻求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某种好处的每一分子,鉴于此,薛宝钗的老子不会允许她接受与封建思想相忤逆的教育,于是,当她读《西厢》《牡丹》这些“禁书”时,家长们“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42)如浩劫一般,把纯真的一切扫荡殆尽。迫于家庭的压力和束缚,久而久之在她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提高文化修养必修依靠理学、经学为“正经书”的固定模式,于是,她的思想顺着封建礼教的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是适应当时现实的。商人的家教及耳濡目染使宝钗逐渐形成了“又要自己便宜,又不要得罪人”(37回)的处世哲学,这正是她被认为“会做人”的根本所在。为了“做好人”,她选择了“理性”这个指挥棒左右自己的行动。另外,贾府的生活环境需要她理智和冷峻,在那个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的人事关系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要想求得与众人关系的平衡,不偏不倚,不露亲疏,无问厚薄,其基础就是要保持与众人感情亲疏的平衡。而要创造这种平衡的环境,就需要她采取理智冷静的感情态度来周旋应付,适应这种需要,她寻求出压抑”自我”顾全大局的处世方式,成了“典型的理智型”人物,时时“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22以“超我”苑囿着”本我”的欲望,终于活出了一个理智审慎,适应现实的“自我”。
纵观薛宝钗的心灵历程,她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着眼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而为了达到这种追求,她是以压抑个人本性的付出作为代价的。而她的处世观,是有她的皇商出身,她的文化教育及她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封建理性被奉为她心中的太阳,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她、制约着她、束缚着她,因此她从没自由过,轻松过。她曾有希冀,却不敢大胆追求;不屑修饰自己的外表,却无时无刻不在修饰着自己的内心。她充满了同情与怜悯,却不肯超越封建思想所允许的范围而施惠布恩;她最终落得孤孀无依的下场,却表露出一份“风雨阴晴任变迁”的超然。她未曾大胆地爱过,也未曾大胆地恨过,她活得是多么累,又是多么的苦!她没有个人品质的缺陷,但一份无形的封建理性却时时压抑着她,吞噬了她的灵魂,可悲可叹!
&& 1《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弗洛伊著,林克明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 29《红楼梦回批》第五回,清哈斯宝著
《红楼梦资料江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311《论薛宝钗》(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
&& 414151620清王希廉《红楼梦回批》70回、109回、119回、33回
& &30回(《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 521《红楼梦回评》
22回100回、清姚變(《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 6121318《红楼梦脂评校录》朱一玄编,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
&& 7《略论薛宝钗的超稳心态及其美学意义》、贺信民(《红楼梦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87年4月下同)
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顾玉阶
&17《古今小说评林》海鸣&
(《红楼梦资料汇编》)
&19《红楼梦总评》清王希廉(同上)
22《薛宝钗人格心理内涵论》王海洋(《红楼梦学刊》94.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人活着真的很累的()2.一直在做最真实的自己,到最后,却没人看懂。我的真实3.一个无声的拥抱,对一颗不快乐的心来说,就是千言万语了。4.平时疯疯癫癫的和人笑和人闹,不过就是不想一个人孤单而已。5.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他。6.是我一直太懂事,任你自由的犯错,错到无法再让你,留在我的世界.7.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8.你根本不知道我是多害怕,多害怕,怕你会被别人喜欢,更怕你喜欢上别人.9.当你做对的时候,没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10.如果哭不出来,那么就大笑吧,我相信那样会伤的更彻底一点。11.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2.一次次的经历让我见证了社会的黑暗可是还要笑着面对人活着真的很累13.一件东西破了就是破了,宁愿把它丢掉,回忆着它的美好,也不要整天看着残破的它伤心。14.一无所有,则,再无可失.15.习惯用一种固执的方式仰望着,仰望一片花海。那离幸福最近的地方。16.为了一个你,我和多少人淡了关系。 结果,你走了,他们也没了。17.一直想做个安静的行者,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18.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而我却忘记了属于你我之间那仅剩的密码。19.思恋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20.陪伴与懂得,比爱情更加重要。爱,不是改变对方,而是一起成长。21.你梦寐以求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22.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23.真心等你的人,他总会真心等下去,不愿意等你的人,总是一转身就牵了别人的手。24.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25.眼泪,是当你无法用嘴来你的心碎的时候,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26.最好的爱情,就是可以快乐的做自己,还依然被爱着。27.一个秘密一旦说出,会让伴随的痛苦被遗忘。治愈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28.你淡定是因为你不怕死,我比你淡定是因为我不怕你死。。。心情短语29.似水流年经历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离殇之后、只剩下自己和自己的独白、学优网/30.有些话,说的人动动嘴。听的人却动了心。31.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么痛苦32.跟自己说声对不起,曾经为了别人而难为了自己。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33.有时候,音乐是陪我熬过那些夜晚的唯一朋友。34.我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怀念你。35.不就是伤心了一个人躲着,不就是难过了没有人诉说。36.与其等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多爱自己一点&&37.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可以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38.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只是一个人39.岁月苍老了容颜,沉淀下来的,是无法述说的情感心情不好的40.这是一个书籍不断增多,而书籍的影响日渐萎缩的年代。41.短语42.不是所有的伤痛都需要呐喊,不是所有的遗憾都非要填满。43.喜欢阳光是因为它很暖、暖到了心底、暖去了不知名的疼痛、44.任何人都无法独自承受孤独地重量。但是未来的路注定要一个人走45.学着做自己,并优雅地放手所有不属于我的东西。46.不管过程中我们出现过多少矛盾,我们曾经的情意足以抵过所有的纠纷。47.每一个人的内心里一定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或温暖,或甜蜜,或冰冷,或哀伤.48.希望自己变回小孩,因为,摔破的膝盖总比破碎的心要容易修补。49.谎言与誓言的差别在于。一个说的人当真了。一个听的人当真了。50.我相信在城市里往来的人群中,总有一个人会让你记得一辈子51.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52.我总是在等一个人,等他原谅我曾犯下的错,然后,惩罚我一辈子都在。53.那首歌还在不停循环播放着,回忆掀起了疼痛。54.相知相爱难相守,如今我却孤单一走.55.说说心情56.至今仍然不相信那句,你走了我当你没有来过57.世界上,没未完的故事,只有未死的心。58.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59.亲爱、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着你。相关文章心累签名:很累签名:暗恋祝福语:腾讯:情话:兄弟离别签名:经典笑话:心凉说说:笑死人的话:情感签名:唯美句子:伤感句子:非主流签名:离别赠言:骂人的话:心情短语:感恩说说:心凉说说:分手句子:纠结说说:哲理句子:心痛的说说:有关压抑心情说说:情侣短信:回复消息的说说: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心情说说: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人活得这么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