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苗勒氏管肿瘤 应该找什么科的专家来看?紧急求助按钮…

抗苗勒氏管激素--《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年01期
抗苗勒氏管激素
【摘要】:近年来有关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结构表达、产生、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有较大进展。AMH是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140ku的糖蛋白,由睾丸未成熟的Sertoli细胞及出生后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具有调节细胞发育及分化,使雄性胚胎苗勒氏管退化的作用,可用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在临床上可用于真假两性畸形的诊断,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精子形成的标记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341【正文快照】:
本世纪初,BOuin等(1 903年)胚胎学家认为攀酮是男性发育的决定因素。直到1953年,Jost把肇酮与胚胎的卵巢一起培育,发现其并未能阻止苗勒氏管的发育,而与胚胎的辜丸一起培育,却使苗勒氏管退化,故他首先发现:肇丸分泌二种激素:一是雄激素,为类固醇激素,由翠丸间质Leydig细胞分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宇辉;岳志健;;[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姜晓峰;林琳;朱磊;崔哲铭;郭大伟;梁健;;[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年08期
李筠;钟英斌;卢玲;陈晨;段存明;;[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袁恒锋;何崇儒;高金巍;徐卫东;;[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康海珍;;[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张小芳;刘丹;姚宝珍;;[J];微循环学杂志;2011年03期
何丽丹;曲军英;;[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年04期
张树庸;;[J];实验动物科学;2011年04期
李春燕;杨洁;任亚娜;李丹;杨懿铭;谢如锋;范华骅;;[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7期
许艳;周键;卢水华;;[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珊;曹琦;邱玉华;张雁云;;[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谭锦泉;;[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李凯;胡振林;何颖;何晓文;姜磊;孙树汉;;[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郁子扬;张立煌;姚航平;杨小华;;[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夏胜利;戴尅戎;汤亭亭;;[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继伟;;[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徐成仕;汤慧芹;赵钊;韦超洁;庄儒鸿;胡锐;徐煜林;徐勇;吴月;万瑜;;[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刘萍;陈苗苗;马全英;乔莉萍;常艳燕;刘学荣;牟克斌;黄银君;卫广森;;[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管又飞;;[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张继伟;周娟;汪涛;朱莉萍;胡清华;;[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永新;[N];保健时报;2009年
罗剑;[N];上海科技报;2009年
刘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9年
陆振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李山;[N];科技日报;2010年
岳阳;[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沈会 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记者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文涛;[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王川;[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芦志红;[D];山东大学;2005年
赵宏霞;[D];吉林大学;2006年
尹晓光;[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君;[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汪艳;[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李力燕;[D];昆明医学院;2007年
李志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郑柯文;[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琰;[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吴素霞;[D];郑州大学;2006年
屈微;[D];汕头大学;2007年
秦宇;[D];吉林大学;2005年
平静;[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王静;[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吴俊哲;[D];复旦大学;2009年
张鹏;[D];武汉大学;2005年
李树英;[D];山东大学;2007年
罗娅雯;[D];四川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时间: 15:44:07
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尿道口张了一个小软包,直径2~3mm,和龟头一个颜色,不痛不痒,会是性病吗? 20天前有过性交,无别的不良反应。第一次问题补充:( 19:11:07)能说得再详细些吗,谢谢了第二次问题补充:( 16:54:14)请问湿疣的起初症状是什么样的,这个像吗第三次问题补充:( 8:06:14)请问,如果是湿疣,出现第一个包或丘疹以后多长时间包或丘疹会变多?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72403称赞:1073
这个情况是需要去医院的外科详细的检查确诊的
因为看不到实际的情况无法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帮助网友:16016称赞:53
到皮肤科或性病科去查一下是不是尖锐湿疣一看就知道
帮助网友:19784称赞:70
临床特点好发于外生殖器、肛门以及包皮系带、会阴、阴蒂、宫颈、阴道等处,亦有尿道口、尿道、直肠、口腔、乳头、脐窝、腹股沟以及趾间、膀胱、输尿管部位受累的报告。本病基本的损害为淡红色、灰白色或淡褐色和柔软的增生物,少数表面角化较明显。增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呈分叶或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阴茎体部可见基底不窄的“无蒂疣”,阴道损害可为扁平疣状。由于皮损排列分布的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颗粒状、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态。有报告,由于发现巨大型湿疣伴有其下方组织的破坏,故称之为“疣状癌”,认为系一低分化的鳞癌。部分湿疣也有恶变的可能。尖锐湿疣常无自觉症状,易擦之糜烂出血,少数病人有疼痛及瘙痒,肛门、直肠、阴道、子宫颈尖锐湿疣可有疼痛、性交痛,局部分泌物或白带增多,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或清洗不够,可伴恶臭。在妊娠期或局部异常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时,可促使疣体增殖。有的湿疣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后可自然缩小以至消退。
(二)组织病理损害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内可见空泡化细胞,细胞胞体较大,有一圆形、深染的核,在核膜与胞膜间有丝状物相连而呈“猫眼状”。真皮乳头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许以淋巴为主的浸润。
有可能是尖锐湿疣,请参考下面文章
尖锐湿疣(GenitalWarts,Condylomaacuminata,verrucaacuminata),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阴部疣)、性病疣.近年来由于性病的外延不断扩大,此病被公认为性传播疾病,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尖锐湿疣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美国尖锐湿疣的发病数增加了5倍.尖锐湿疣在我国也是最主要的性病之一,有些地区发病数占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为第2位或第3位.我国南方比北方多见,好发年龄在16~35岁之间.尖锐湿疣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较高,在国外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占第三位.在国内因尚无有效条件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所以它居淋病之后,占第二位,其年增长率超过100%,居各类性病之首.因此,有些单位在体检时发现20-30%的女性患有尖锐湿疣也就不奇怪了.此病可在几个月内自然消退,但也有少数病人的病变持续多年,经久不愈.因而要及早发现、及时彻底治疗.
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之一,但与淋病、梅毒的传染方式不同,除了性接触所致之外,还有30-40%系接触污染物所致.
本病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属DNA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上HPV的唯—宿主,尚未在体外培养成功.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这是非常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类型很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有60种以上的抗原型,即这一家族里有60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病毒(亚型),其中至少有10个类型与尖锐湿疣有关(如6,11,16,18及33型,最常见6、11型),而第11,16,18型,则是国外目前研究宫颈癌、外阴癌甚至阴茎癌的最热门的病毒因子,其长期感染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不同类型的HPV能引起不同的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是由Ⅵ型、Ⅺ型病毒感染所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易生存增殖,故男女两性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接触面.
HPV为乳多空病毒科A属成员,病毒颗粒直径50-55nm无被膜的正20面体构成的病毒壳体,具有7900碱基对的环状双链DNA组成,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大小、形态与口多瘤病毒极为相似.乳头瘤病毒(PV)具有种属特异性,HPV尚未能在组织培养或实验动物模型中繁殖.
病毒的结构蛋白组成:85%的PV颗粒,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确定病毒有主要衣壳蛋白、分子量为56.000;次要衣壳蛋白,分子量迁移于76.000处,发现4种细胞组蛋白与病毒DNA相关.
所有HP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根据在严格条件下进行DNA杂交的程序可确定病毒的型和亚型,不同的HPV型DNA与其他类型病毒DNA仅50%出现交叉杂交,迄今已发现60多种HPV类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鉴定出更多HPV新的类型.
[发病机理]
尖锐湿疣的HPV感染通过性接触传播,接触部位的小创伤可促进感染,三种鳞状上皮(皮肤、粘膜、化生的)对HPV感染都敏感.每一型HPV与特殊的临床损害有关,且对皮肤或粘膜鳞状上皮各有其好发部位.当含有比较大量病毒颗粒的脱落表层细胞或角蛋白碎片进入易感上皮裂隙中时,感染就可能产生,它可因直接接触或少见的自动接种或经污染的内裤、浴盆、浴巾、便盆感染.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潜伏在基底角朊细胞间,在表皮细胞层复制,HPV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同时伴随病毒颗粒的繁殖与播散,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瘤.晚期基因表达结构多肽,即出现结构蛋白装配颗粒,病毒主要集中在颗粒层中的细胞核内,在表皮的颗粒层出现凹空细胞增多,组织学上正常的上皮细胞也有HPV,治疗后残余的DNA常可导致疾病的复发.
HPV在皮肤上引起疣赘、在咽部、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增殖性病变,其病毒型为小型DNA病毒.感染HPV发生病变多数属于良性,能自行消退,但也有恶化病例.如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扁平上皮癌的报道.还有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患、疣赘状表皮发育异常症(EV)续发的皮肤癌等,在癌细胞中检出HPV.
[流行情况]
尖锐湿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目前一致认为此病在增多,成为STDS中的最常见疾病,在年轻成人中患病率可达0.5%-1%.英国尖锐湿疣发病率从1970年的30/10万增到1988年的260/10万,几乎增加了8倍,美国此病发病率从1966年到1984年增加了6倍.和艾滋病相似,有症状的尖锐湿疣仅代表感染者的“冰山”之顶,所以如考虑亚临床感染在内,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是发病率占第一位的性病.此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与间接传播,但以性接触最为常见,而且越是近期损害越有传染性,一次性接触估计有50%被传染的可能性;其次为直接非性接触,如自体传染以及新生儿经产道受染;再其次为间接接触,通过污染传染、推测有可能,但因此病病毒尚不能培养,未能证实.
二、尖锐湿疣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性行为:性伴数及过早性交是造成发生HPV感染的因素.
(二)免疫抑制:HPV感染和与HPV有关的癌似乎是慢性免疫功能抑制的晚期并发症.肾异体移植者中患CA的危险性增加.
(三)HIV感染:HIV阳性发生HPV感染及HPV相关肿瘤的机率增加.
(四)年龄,妊娠:在妇科涂片中检测HPV高峰流行率的年龄为20-40岁,随着年龄增加,流行率稳步下降;妊娠期间的HPV检出率高,产后HPV检出率下降.
[传播途径]
它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尖锐湿疣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周~8个月,平均为3个月.有的患者,半年前有不洁性交,出现尖锐湿疣后,十分困惑,当大夫询问病史时,往往否认,其实,病毒在局部潜伏可达8个月之久而不发病,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大量繁殖,即可发病.虽然这些患者未发病,病毒潜伏于人体,它也有传染性,同样是传染源.
(1)直接性接触传染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研究有2/3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的人可发生本病.病期平均在3个半月时传染性最强,故在性混乱者中最易感染本病.通常通过不洁性交,经受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调查资料表明,尖锐疣湿就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而这些病人中,多数有婚外不洁的性乱史.
(2)母婴传染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
(3)间接物体传染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如果女性穿着尼龙内裤,又不注意清洁外阴,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便容易发生,或出现其他感染所致的白带增多等情况时,局部的浸渍、潮湿便为乳头瘤病毒的接种,滋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污染的手搔抓阴部或使用污染的毛巾也会引起尖锐湿疣的传染.引起感染的原因还有不注意阴部卫生或在便前不注意洗手.人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殊不知便前或接触外阴(如更换月经栓或卫生棉)前更应洗手,人们只怕以手接触外阴会沾污手而不知手也会沾污外阴.
宿主对HP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一、细胞免疫
人体细胞免疫状态是影响CA发生、转归的重要基础之一.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临床上伴细胞免疫缺陷的尖锐湿疣患者皮疹常持续不退,其外周血中抑制性T细胞数增多NK细胞功能低下,r-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而消退疣皮损中常常出现活化T细胞和NK细胞的浸润,部分角朊细胞HLA-DR阳性.
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时,生殖器HPV感染和HP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均增加.尖锐湿疣中辅助性T细胞耗竭,CD4/CD8比值倒置,其值<1.在CA病人的外周血中,发现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辅助/诱导性T细胞的比值和辅助/抑制T细胞比值均降低.宫颈CA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病损中朗格罕细胞明显减少.CA中NK细胞产生r-干扰素和白介素-2减少.鲍温样丘疹病和肛门生殖器癌者中NK细胞对含有HPV-16的角朊细胞的溶解活性下降,可能是对疾病特异性靶细胞的识别缺陷所致,宫颈CA的角朊细胞不表达MHCⅡ型抗原(HLA-DR),无此抗原提呈功能可以破坏免疫监视作用.
二、体液免疫
目前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①抗晚期蛋白抗体产生率为25%-65%,较抗早期蛋白抗体产生率高;②检测出的HPV抗体似有型特异性,无交叉反应;③抗HPV-16E7抗体与宫颈癌的存在有密切关系;④抗HPV-16E4抗体也是发生宫颈癌、复发或近期HPV感染的标志;⑤估计成人和儿童产生IgG抗体的阳性率相同,不同型别阳性率在10%-75%之间;⑥已证明HPV-16或18型肿瘤抗体阳性患者中,仅50%-70%可检出该抗体.
三、尖锐湿疣自然消退
对CA自然消退尚无系统评估,然而以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其自然消退率在0%,17%、18%和69%之间,CA消退或治愈后,仍有45%患者存在潜伏感染,其中67%患者复发.
潜伏期3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平均在3-5个月的男女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损害大小及形状不等.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男性患者好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阴茎、肛门周围和阴囊.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性质柔软,顶端稍尖,逐渐长大或增多.可发展成乳头状或囊状,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在肛门部常增大,状如菜花,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感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有严重肝病的患者湿疣可增大.妊娠可使湿疣复发或生长加快.
亚临床感染是指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但用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可在HPV感染区域发白,即所谓“醋酸白现象”.
HPV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一)HPV与皮肤肿瘤的发生有关
它在皮肤癌和其他解剖部位的肿瘤似乎起决定作用.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可发现HPV-11、16、18型DNA,曾报道喉部HPV-6乳头瘤恶变成喉癌,皮肤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HPV潜在致癌作用的证据,EV皮损中发现多种HPV型DNA,并在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中检出HPV-5、8、14、17及20型,皮肤鳞状细胞癌似乎是由先已存在的病毒性损害恶变而来.
(二)尖锐湿疣与肛门生殖器癌
生殖器癌与HPV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利用DNA杂交技术发现生殖器癌组织中存在HPV-6、11、16、18型等.
1.宫颈癌:根据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低危型主要指HPV-6、11型,高危型是指HPV-16、18型,Gissmann等观察到在侵袭性宫颈癌中,有57.4%患者存在着HPV-16、18型,其他学者也有相同发现.还有人从侵袭性宫颈癌中分离出HPV-33和35型.
2.皮肤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而发生的CA也可能是癌前损害,并可发展成肛门生殖器SCC,这表明HPV是女阴、阴茎及肛门生殖器SCC的重要因素.CA,巨大CA和疣状SCC组成一个生殖器癌前病变和癌的损害病谱,有些部位生殖器癌病例在其周围皮肤有CA存在,有时肉眼见为典型的CA,但组织学检查中发现SCC的孤立病灶.
3.鲍温样丘疹病:常见于阴茎、女阴或肛门周围,曾在皮损内发现HPV-16型DNA.
实验室检查
一、醋酸白试验
用3-5%醋酸外涂疣体2-5分钟,病灶部位变白稍隆起,肛门病损可能需要15分钟.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酸凝固变白的结果,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的未感染上皮细胞产生的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脱色.醋酸白试验检测HPV的敏感性很高,它比常规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还好.但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假阳性变白迹象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美国CDC提示,醋酸白试验并不是特异试验,且假阳性较常见.
二、免疫组织学检查
常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HPV蛋白阳性时,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
三、组织化学检查
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片,用特异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如病损中有病毒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红色.此法特异性强且较迅速,对诊断有帮助.
四、病理检查
主要为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刺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癌变.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间界限清楚.其特点为粒层和刺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此种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通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性浸润.Bus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表皮极度向下生长,代替了其下面的组织、易与鳞状细胞相混,故须多次活检.若有缓慢发展之倾向,则为一种低度恶变的过程,即所谓疣状癌.
五、基因诊断
迄今,HPV难于用传统的病毒培养及血清学技术检测,主要实验诊断技术是核酸杂交.近年来发展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为HPV检测开辟了新途径.
(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1.标本的采集和预处理:用刮板或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棒从阴道和宫颈外口取分泌物和细胞.在作细胞学检查的同时,将标本放入5ml含有0.05%硫柳汞的PBS中,用PBS离心(3000g,10min)洗涤2次,沉积细胞重悬于1mlPBS中,取0.5ml细胞悬液抽提DNA.
2.标本核酸的提取:按1体积细胞悬液加10倍体积的细胞裂解液(10mmol/LTris-HCl,pH7.4,10mmol/LEDTA,150mmol/LNaCl,0.4%SDS,1.0mg/ml蛋白酶K)37℃下处理过夜;且等体积酚/氯仿(1:1),氯仿/异戊醇(24:1)各抽提2次;加1/10体积3mol/LNaAc(pH5.2)及2.5倍体积无水乙醇置-20℃2h或过夜沉淀DNA;加1体积乙醇洗涤1次;用60μl含RNA酶(100μg/ml)的TE液(10mmol/LTris-HCl,pH8.0,1.0mmol/LEDTA)溶解DNA,37℃温育30min.
(二)PCR扩增
1.引物设计和合成:HPV基因组可分为早期区(E)和晚期区(L),每区含一系列开放读码框架(ORF).序列分析表明,各型HPV的非编码区及E1、E6、E7和L1区均有保守序列.Manos等从HPVL1区中选择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MY11和MY09见表1,该引物与HPV6、11、16、18及33型有互补序列,也可扩增其它型HPV.
Manos等设计的HPVL1通用引物
MY11:GCMCAGGGWCATAAYAATGG
MY09:CGTCCMARRGGAWACTGATC
表1HPV型MY11的第1个碱基位置MY09的第1个碱基位置PCR产物长度(bp)
MA+C,RA+G,WA+T,YC+T
表2列述了Manos等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公用混合探针序列选自HPVL1区中另一保守序列,可与MY11和MY09引物产生的多种HPVL1PCR扩增产物杂交:型特异探针只与相应HPV型有互补序列,用于检出的HPV分型.
表2Manos等设计的HPVL1PCR产物探针公用混合探针
GP1CTGTTGTTGATACTACACGCAGTAC
GP2CTGTGGTAGATACCACWCGCAGTAC
第一个碱基位置
HPV66771HPV116757HPV166631
HPV186607HPV336588
型特异探针
探针HPV型序列基因位置
MY12HPV6CATCCGTAACTACATCTTCCA
MY13HPV11TCTGTGTCTAAATCTGCTACA
MY14HPV16CATACACCTCCAGCACCTAA
MY74HPV18GGATGCTGCACCGGTCTGA
MY16HPV33CACACAAGTAACTAGCTACAG
HA+C+T,RA+G,WA+T,YC+T
2.PCR反应试剂:TaqDNA聚合酶(2U/ml)、10mmol/LdNTP贮备液(dATP、dCTP、dGTP、dTTP各10mmol/L),10×PCR缓冲液(500mmolKCl、40mmol/LMgCl2、100mmol/LTris-HCl、pH8.5),100μmol/LMY11和MY09贮备液,灭菌的玻璃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
3.PCR扩增方法和程序:以100μlPCR反应液,用无菌0.5ml硅化塑料离心管为反应管进行扩增反应.
(1)实验前配制预混反应试剂并分装.预混反应试剂包括除标本DNA外的其它各种PCR反应试剂.每支反应管中含有的PCR反应试剂见表3.
表3每支反应管中的PCR反应试剂
反应试剂体积(μl)终浓度
10×PCR缓冲液101×PCR缓冲液
dNTP贮备液2200μmol/L每种dNTP
MY11贮备液0.5500μmol/L
MY09贮备液0.5500μmol/L
TaqDNA聚合酶0.52.5μ
灭菌蒸馏水75.5
(2)各反应管依次加入10μl标本和90μl预混反应试剂.
(3)加入80-100μl石蜡油,在台式离心机上快速离心数秒钟,使各反应试剂收集于油层下.目前,PCR试剂已商品化,反应体积为25μl.使用时只加入标本DNA即可.
(4)将反应管置PCR扩增仪上,循环参数为95℃30s,55℃40s,72℃50s循环35次,最后72℃延伸5min.
4.每次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以载有HPV的重组质粒(每反应为100pg)或含有HPV的细胞系(如Caski、HeLa)DNA为阳性对照,以无HPV的人细胞系DNA为阴性对照.
(三)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
1.凝胶电泳:扩增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取10μl扩增产物用5%-7%聚丙烯酰胺凝胶或1.5%琼脂糖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分析仪下分析结果,分子量约为450bp处出现明显的DNA带.
2.核酸杂交:如果凝胶电泳无清楚的DNA或需确定DNA带的特异性时,可用标记的公用混合探针和(或)型特异探针作Southern吸印杂交、斑点杂交验证.
按照标准方法制32P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需达到约107cpm/pmol特异活性.杂交液中需含有2×106-5×106cpm探针/ml.在55℃缓慢振荡下杂交2-3h,随后于30-55℃下用洗涤液(2×SSC、0.1%SDS)迅速冲洗杂交膜,除去多余探针.然后进行洗膜,其条件依所用探针而异:公用混合探针,55℃洗膜10min;MY12、MY13及MY16探针,56-57℃下10min,并换液重洗1次;MY14及WD74探针,58-59℃下10min,亦换液重洗1次.
用PCR方法检测HPV比核酸杂交方法优越.其敏感性高,GP-PCR方法以凝胶电泳直接分析结果,可检出标本中200个拷贝的HPVDNA,若以核酸杂交检测PCR产物,敏感性提高,能检出10个拷贝的HPVDNA.
鉴于PCR技术的高度敏感性,以生殖道脱落细胞为检材足以满足试验要求,避免了活检取材、研磨组织繁杂操作.一般情况下,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观察产生的DNA可直接作出诊断.因此,PCR技术检测HPV实验周期短、简便快速.
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不洁性交史.
2.典型皮损为生殖器或肛周等潮湿部位出现丘疹,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肉质赘生物,表面粗糙角化.
3.醋酸白试验阳性,病理切片可见角化不良及凹空细胞.
4.核酸杂交可检出HPV-DNA相关序列,PCR检测可见特异性HPV-DNA扩增区带.
二、鉴别诊断
1.生殖器鳞癌;多见于40岁以上或老年人,皮损向下浸润,发生溃疡,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
2.扁平湿疣:为多个湿丘疹融合成片状的皮损,多见于肛周,皮损处可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反应.
3.珍珠状阴茎丘疹病:为沿冠状沟排列,针头及粟粒大小的皮色或淡粉红色丘疹.组织病理无凹空细胞.
4.假性湿疣;损害为局限于小阴唇的粟粒大呈鱼卵状淡红色小丘疹或绒毛状改变,皮损表面光滑,醋酸白试验阴性,病理上无具有诊断意义的凹空细胞.
5.鲍温样丘疹病;为棕红色或色素性小丘疹,组织病理可见异型鳞状细胞及类似原位癌的组织象.
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
(一)治疗诱因:(白带过多,包皮过长、淋病).
(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应用抗病药物.一般只要坚持规则的综合治疗都可治愈.
1.手术疗法
对于单发、面积小的湿疣,可手术切除;对巨大尖锐湿疣,可用Mohs氏手术切除,手术时用冷冻切片检查损害是否切除干净.
2.冷冻疗法
利用-196℃低温的液体氮,采用压冻法治疗尖锐湿疣,促进疣组织坏死脱落,本法适用于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可行1-2次治疗,间隔时间为一周.
3.激光治疗
通常用CO2激光,采用烧灼法治疗尖锐湿疣,本疗法最适用女阴、阴茎或肛周的湿疣.对单发或少量多发湿疣可行一次性治疗,对多发或面积大的湿疣可行2-3次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
4.电灼治疗
采用高频电针或电刀切除湿疣.方法:局部麻醉,然后电灼,本疗法适应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
5.微波治疗
采用微波手术治疗机,利多卡因局麻,将杆状辐射探头尖端插入尖锐湿直达疣体基底,当看到就体变小、颜色变暗、由软变硬时,则热辐射凝固完成,即可抽出探头.凝固的病灶可以用镊子挟除.为防止复发,可对残存的基底部重复凝固一次.
6.β-射线治疗
我们应用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疗效高,无痛苦、无损伤、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7.药物疗法
(1)足叶草脂:本疗法适用湿润区域的湿疣,例如发生于包皮过长而未曾作包皮环切除手术的龟头及会阴部的湿疣.但对宫颈尖锐湿疣不能用足叶草脂治疗.用20%足叶草脂酊剂涂到皮损处或用药前,先有油质抗菌药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或粘膜,然后涂药,用后4-6小时,用30%硼酸水或肥皂水清洗,必要时3天后重复用药,该药是国外用于本病治疗的首先药,一般用一次可愈.但有很多缺点,如对组织破坏性大,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溃疡.毒性大,主要表现为恶心、肠梗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心动过速、尿闭或少尿,故使用时必须谨慎,发现上述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2)抗病毒药:可用5%酞丁胺霜剂,或用0.25%疱疹净软膏,每日2次,外涂.无环鸟苷口服,每日5次,每次200mg,或用其软膏外用,α-干扰素每日注射300万单位,每周用药五天.或干扰素300万单位注入疣体基部,每周2次.连用2-3周,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综合症,局部用药副作用较少且轻微.
(3)腐蚀剂或消毒剂:常用有30%-50%三氯醋酸或饱和二氯醋酸,或18%过氧乙酸.用10%水杨酸冰醋酸或40%甲醛、2%液化酚、75%乙醇蒸馏水100ml混合溶液,点涂局部,用于龟头、肛周湿疣,每日或隔日一次,效果甚好.消毒剂可用20%碘酊外涂,或2.5-5%碘酊注射于疣体基部,每次0.1-1.5ml,或用新洁尔灭外涂或以0.1-0.2%外敷,后者需配合全身疗法.
(4)抗癌药
①5-氟脲嘧啶(5-Fu):一般外用5%软膏或霜剂,每日2次,3周为一疗程.2.5%~5%氟脲嘧啶湿敷治疗阴茎、肛周尖锐湿疣,每次敷20分钟,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也可用聚乙二醇作基质,加入占其干质5%的5-Fu粉剂制成栓剂,治疗男女尿道内尖锐湿疣,也可用5-Fu基底注射,多者可分批注射.
②噻替哌:主要用于5-Fu治疗失败的尿道内尖锐湿疣,每日用栓剂(每个含15mg),连用8天,也可将本品60mg加入10-15ml消毒水中,每周向尿道内滴注,保持半小时,副作用有尿道炎.亦可用本品10mg加入10ml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治疗阴茎、龟头冠状沟湿疣,主要用于经其它方法治疗后,尚有残存疣体或复发者.也可将此溶液再稀释两倍浸泡局部,以预防复发.
③秋水仙碱:可用2-8%的生理盐水溶液外涂,涂两次,间隔72小时治疗阴茎湿疣,涂后可出现表浅糜烂.
④争光霉素或平阳霉素:用0.1%的生理盐水溶液作皮损内注射,每次总量限制在1毫升(1mg),大多一次可愈.平阳霉素为争光霉素换代品,用法基本相同,亦有用平阳霉素10mg溶于10%普鲁卡因20ml内注射.
8.免疫疗法
①自体疫苗法:用病人自己的疣体组织匀浆(融冷灭活病毒),并进行加热处理(56℃一小时)收集上清液注射,可用于顽固性肛周湿疣.
②干扰素诱导剂:可用聚肌胞及梯洛龙.聚肌胞每日注射2ml,连用10天,停药1-2月后,再继续用药.梯洛龙每日3次,每次300mg,停药4天,或隔日口服600mg.
③干扰素、白介Ⅱ,灵杆菌素,利百多联合应用,疗效较佳.
控制性病是预防CA的最好方法.发现治疗患者及其性伴;进行卫生宣教和性行为的控制;阴茎套具有预防HPV感染的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百度智能推荐
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
参考价格:1800
1. 皮炎,湿疹。 2. 浅表皮肤真菌病,如手癣,足癣,...
参考价格:1600
用于治疗各种痤疮,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对鱼鳞病,银屑病,苔...
参考价格:2300
本品用于各种皮炎﹑湿疹﹑银屑病﹑瘙痒症等。...
参考价格:11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
参考价格:¥18
1. 皮炎,湿疹。 2. 浅表皮肤真菌病,如手癣...
参考价格:¥16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上腺肿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