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累积的遗憾和谎言之躯,该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在沉迷于…

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中国最无耻的谎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中国最无耻的谎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作者:冷眼向阳
日众多诺贝尔名人投胎到中国之后的悲惨下场! 上帝听说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后,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决定帮一下中国,于是到天堂名人厅召开动员会议,让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达尔文、孟德尔等天才投胎中国大陆......爱因斯坦最先来到人世,他降生在一位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家中,父母都是饱读诗书的中国学者,小爱因斯坦从小很喜欢幻想,除了爱学自己喜欢的,其他学习成绩却很差。中学没有毕业,已经10次补考,被学校退学3次,父母带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经过会诊认为他有妄想症,智商只有常人的60%,于是爱因斯坦被送进一家弱智群体学校,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智,感到不可理解;作为中科院院士,他的父亲便怀疑他老婆偷人,两口子吵架101次,后来离婚。小爱因斯坦被判给他母亲,母亲想让他学习一点其他的东西,培养一些特长,便教他音乐,谁知爱因斯坦对音乐兴趣不大,只喜欢随便拉两下小提琴,却不肯去考级。对绘画也没有兴趣,成天胡思乱想,考虑过去未来、质量能量的关系,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小孩子,有这种思想,当然最后会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对于这个罕见的病例,医院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并申请了国家&863&计划的专项基金,由著名海归学者领军,他们认为对&爱因斯坦综合症&这种罕见的精神病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爱迪生随即诞生了,他天资聪明,数理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第一名,可是对外语不喜欢,便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没钱送他出国,只好招工进入一家灯泡厂做了一名工人,爱迪生对灯泡特别感兴趣,但是公司没实力为他提供一间实验室研究新产品,认为他一个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还想做研发,实在搞笑。只是派他做了一名卖灯泡的业务员,好在他最后快乐的找了一个老婆,并生了一个儿子!过着幸福的平常人的生活!达尔文接着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小时一直比较顺利,高中时对地理和生物特别感兴趣,但在中国高中,2年级时分文理科,地理分在文科班,生物分在理科班,他过于固执,最后考入一所旅游学校,期望成为一名导游,周游列国,但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没有高学历,被人认为是混文凭,经努力探索,终于发现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周围无不危言耸听,他却不听从老同志劝告,坚持己见,上面来人了,他还蒙在鼓里,组织上说制造&猴子&谣言是犯罪的。因为和政府不能保持一直,政治立场可疑,被定位为造谣,有&扰乱社会治安&企图! 被送进劳教所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出来后送到矿山,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工!孟德尔自小是一位农民,上不起大学,留在家种地,种了一大片豌豆,他从豌豆的长势种发现一种叫&基因&的可遗传物质,从此激发培养一种优良豌豆的兴趣,他的豌豆产量比其他人高出好几倍。但是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文凭,没有导师推荐,交不起版面费,写的文章也没有人看,没有单位敢出版,只好把自己的种豌豆的经验写下来,到处请专家鉴定,被中科院农业专家权威学者认为是一种伪科学。好在,当时袁隆平正好为杂交水稻的问题而苦恼,常常亲临一线,无意中走到孟德尔豌豆地,发现他地豌豆很特别,便向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请教,并和他同吃同住,孟德尔便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对袁隆平有很大的启发。 袁隆平曾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我是一个农民。农民是我的老师,我的一切灵感来源于农民!孟德尔的豌豆虽好,却卖不出去,白条子受不了,农民负担太重,实验田动辄被强制征收,乡镇要吸引外资,搞配套工程,建高尔夫球场。不要说科学研究,肚子都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无奈!随同乡一起南下打工,成为一名打工仔!现在东莞一家村办企业打工,至今未婚!牛顿说来运气最好。他成绩很好,由于脾气古怪,高中老师在档案中给了较多负面评语,结果高考调档时被某著名大学老师认为思想品德不好,政治不可靠,档案被退回,只考上一所大学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物理专业,写了一大堆关于经典力学的论文并提出了新的学说,但是由于导师不愿看到自己的弟子远远超过自己,自己在他面前,就像白痴,没有向杂志推荐,被退稿;而且导师很少指导他,忙着发文章、评职称、弄经费、申报成果,牛顿写的文章全无章法,不符合排版要求,只是依稀象个样子!曾自费参加在广西北海的学术交流,当时有国家的几位院士在座,牛顿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向几位院士请教。问题一出,他说的问题几位院士前所未闻!牛顿性格的确不好,有一些着急便说到:难道科学院是养猪场不成!牛顿立即被轰出会场!从此天下再没有一家杂志社敢发牛顿的文章!牛顿一生只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表过一片当时被万人耻笑的万有引力的短讯!后半生,一直在当了物理老师,总算干了老本行。比前几位强。几位投胎转世都没有什么结果,上帝有一些着急了!正好看见门捷列夫在名人厅俱乐部角落里摆弄元素周期表的扑克牌。上帝问:小门啊,你愿意帮助一下中国吗!门捷列夫说:我很愿意去中国看一看!上帝问: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小门说:前几位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没有念太多书的原故,特别是没有留过洋镀金,机会也少许多!根据我考察,在中国,至少要读到博士吧,最好还是海归,否者根本没人理你,最好出生在家庭条件较好的,最好还能出国留学!上帝说:最后的不行,我要帮助中国实现本土培养的科学家获奖的目的,人家印度为什么可以有自己培养的拉曼,中国人也应当,有什么其它要求随时和我联系!我的小灵通:7057109(肯定能拨通!)门捷列扶说:我一定!小门出生于一个教育家的家庭,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考上了中国中央大学的化学博士,分在国家中心实验室工作,他的导师(中科院资深院士)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小门也很会来事,和导师关系很好!毕竟是门捷列夫转世,他很争气,名气很快超过了导师,将元素周期表编到第188个,然而要在实验中求证并不容易,可是实验室管理员来自老区和上面安插的人员,文化程度很低,只有小学水平,却很有自己的一套,自己不会,也不虚心学习。却牛的不得了!实验要求的蒸馏水都跑断腿,磨破嘴,什么事情都要小门自己做。在加上国家博士扩招,每一个星期小门才轮到一次做实验,遇上实验员去打麻将去了,党员学习都只能放弃!另外,由于锋芒太露,导师对自己也开始有点那个,加上没有海外留学绿?!又是址读,无法申请经费。于是小门通过太空长途电话联系到上帝:上帝啊,我现在需要一个实验室!上帝说:好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小门列出了一个名系单,上帝皱了一下眉:哎呀,太专业了。这些我也不懂,你自己联系购买吧,我在瑞士银行给你存了一笔钱,自己去取吧!小门很高兴,次日向瑞士银行联系,果然有一笔!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外汇和购买设备,要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外贸部,外汇管理局!小门费了不少脑筋,总算买到些东西 !小门又问上帝:不行啊,不好使!上帝说:我有一些熟人,你找他们联系吧!小门与欧洲科学院联系建立一家大型实验室,供货商也联系好了,一批犹太科学家鼎力支持,科研设备全是最先进的!千辛万苦地挫败欧美反华势力的科技禁运,科研设备购置齐全,装船运抵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爱国商人李嘉诚听说是为提高中国科学进步的货船,免费提供了大量帮助,隆重招待了亲自押船的门捷列夫,称赞他年轻有为,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并表示:可以为小门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小门感激的落泪!表示一定不辜负李先生的期望?为中国人争气!门捷列夫大出风头,引起国内知识界的普遍不满,两院一致认为,小门爱出风头,不守纪律擅自行动,目无组织,表示永远不吸纳此人为院士。小门自费购买科研设备的行为引起检查部门的注意,一上岸即被隔离审查,由于说不清巨款来源,被判&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锒铛入狱!而小门千心万苦运回的大批顶级科研设备(因该批设备顺利运抵中国,美国专家认为这批设备可提高中国科技水平20-50年,由于海军和特工拦截不利,美海军总司令、中情局局长等引咎辞职,总统也被弹劾),国内专家都无法操作,连组装都做不了,打报告给上头,说是一船电子垃圾,毫无价值而且会污染环境,最终被拍卖拆卸分类处理,钢铁部分拨给宝钢冶炼钢材,据说这批&废料&炼出的冷扎板质量最好!话说上帝很久不见小门很是挂念,费劲心思找到他,被小门一通臭骂:臭上帝,害死老子了!小门窝了一肚子火,却无从发泄,一气之下,拴了一根绳子在梁上,去见上帝了。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怎能不如人?作者:国兴科教 发表于: 我们军事落后美国20年,我们经济落后美国20年,但是你敢说我们教育落后美国20年么?有人说我们有自己的两弹一星,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火箭,我们有自己的神舟飞船啊,是的但是主持这些工程的科学家都是出国留学回来的-----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梁思礼……教育部说我们的教育经费每年都涨啊,放屁.我们全国大,中,小学所有学校的教育经费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哈佛大学的教育经费.我们国家投入到100孩子身上的经费还没美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的经费多.当资本主义美国政府倡导”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时候,我们的教育部发言人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同样是这个教育发言人义正严词的说范忠美: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无耻!)60年代日本就规定教育经费不得低于GNP的4%,而30年之后,我们中国的教育经费还在1%徘徊.即使是现在也没超过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美国是8%.再看看我们的一篇报道: 齐鲁晚报:“教育投入下降”与“行政支出飙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投入较低的国家之一,而同时又是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低一高都是不正常的,也很值得反思,现在,也到了切实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 全国两会期间,政府行政支出和教育投入再次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据3月6日新华社报道,政协委员沈士团、殷鸿福分别指出,在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教育投入却连年下降,国家承诺到20世纪末达到4%的教育投入目标至今都没有达到。而据当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尖锐地指出,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更是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规模不断增大,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骄人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一边是行政成本的连年飙升,一边是教育投入的逐年下降,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那么,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怎么出现的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制度因素,二是观念因素。 由于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教育投入即使达不到要求,并不会带来多少不利后果,反之,由于教育是长线工程,不仅见效慢,而且不易评估。地方政府如果将相应的资金投到更容易显效的短线工程上,反而更容易出政绩。从观念因素说,近年来出现的教育产业化倾向,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把教育当作产业来经营,不仅舍不得财政投入,而且还想着从中谋利,甚至视教育高收费为当然,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 而行政经费的增加就不同了,财政预算由行政机关自己编制,多投入的资金可以改善公务员的办公条件,提高待遇,甚至可以用于少数人的公款吃喝或买高级轿车,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背后也有制度缺位和监督乏力的原因。 据3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仅2005年,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公车消费就高达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三项合计高达6000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教育投入的5倍。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徐创风认为,行政高消费应该缩减一半。 事实证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投入较低的国家之一,而同时又是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低一高都是不正常的,也很值得反思,现在,也到了切实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我不得不问,这就是科教兴国么??汶川大地震中大批教学建筑倒塌,固然有偷工减料,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我校舍建筑的有问题的仅仅是汶川么??仅仅是四川么??事实上全国90%的农村中小学校舍都存在跟汶川一样的问题.只是这些地方暂时没有地震----一旦地震又要涌现多少谭千秋,涌现多少范跑跑???教育投入的不足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校舍质量低劣,而是整个中国教育质量的下滑,跟不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一个是教师工资太低.我是2006年开始在农村支教的,两年的支教期间使我对农村教育现状,对农村教师现状有了深刻了解.我跟你们说几个具体事例,看看现在老师的收入情况.一名50多岁的优秀老教师,教书30多年,还当过初中校长,干教育一辈子却买不起乡镇靠近学校的一所房子,跟我谈起这个事情只是摇头苦叹.还有一名年轻老师30岁,老婆在咸宁教书,他在洪湖教书,每个星期来回跑,整个的现代版鹊桥相会,问什么不在一起呢??微薄的收入不足以在农村买套房子!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农村教育那些祖国的未来!!教育投入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严重落后.可能这种情况在重点中学好些,但是那些普通中小学怎么办呢??那些农村普通中小学又怎么办呢??难道几张破桌子一块黑板就是21世纪现代教育的设施么???这种教育条件下的孩子还能跟上世界的发展么??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上大学以前我都没摸过电脑,因为学校没有啊,上武汉大学后,看见别人熟练的操作着电脑而自己什么都不懂,真是很郁闷.要知道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在上大学以前还每摸国电脑??另外中国的教育改革出现严重偏差,过多的招办照抄西方的教育制度----并且没有真正理解西方教育理念,没有看到中国的国情,导致我们现在的孩子世界观和行为出现严重的问题.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自由,而否定教师的权威,试问,在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的情况下,教师凭什么让学生掌握自己传授的知识??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人权,而没有提供一旦学生胡作非为,例如殴打老师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一些约束措施.现在的学生,老师出了苦口婆心的说好话外,没有任何方法能狗约束学生的行为,这种教育是正常的教育么??教育部门在强调学生的人权自由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提供一套约束学生行为的机制???现在社会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黑社会渗透到学校难道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应该反思下我们的教育改革么???我感到悲哀为中国的教育,更为中国的教师感到悲哀,一个教育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孩子的群体却在自己的国度过着没有保障的生活,现在一个外面混得好的打工仔都可以肆意嘲笑我们老师的千把块钱收入.&活的比民工还累,名声比婊子还臭&.这是事实,也许只是局部的事实,但是哪怕只是局部的事实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感到荣幸,因为我只是支教老师,我教了两年书,现在考上了一名牌大学研究生,我可以拍拍屁股走了,而且我也不打算再回来教书,我解脱了,我不必担心有学生在课堂上辱骂我了,我也不必但是有学生找家长来学校揍我了,我不必担心有学生晚上找小混混拿刀子指着我来,我不必但是学生家长把我家里砸个稀巴烂了,我只为还在学校里的老师感到悲哀,他们还要为1000块钱工作一辈子!!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盛首先是教育的振兴,耶拿战役后的普鲁士,明治维新时的日本,70年代后的爱尔兰,独立后的新加坡无一不是依靠国家振兴教育,而后保证国家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科教兴国不落实想做强国只是个梦,就算是强国也只是泥腿强国.中国教育一宗罪:科教兴国画饼充饥耶拿战役失败后,普鲁士已经被拿破仑推到黑暗的深渊,威廉四世决心重振国家,他认为必须从教育起步:我不相信办教育能办穷一个国家!同样是普鲁士----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统一的打败所有对手的强大国家----它的首相说:普鲁士的胜利在小学课桌上就已经决定了.东方的日本,刚刚从甲午战争的硝烟中走来,面对巨大的赔款,有的大臣小心翼翼的建议是不是给贫困的民众减税.”不!”明治天皇说,”我要用它来办工业和教育!”芬兰一个冰天雪地的北欧小国,它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爱尔兰从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一跃而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成功的秘诀在于重视教育.这样的国家还有,瑞士,独立后的新加坡,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等等.中国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口号一直没停过,但是让我们来看看一篇报道吧:1995年起,基层教育收费风开始愈演愈烈。弱小的乡镇财政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政府向农民征收教育费用成为常态。在农村,许多学校是农民自己建起来的,但令他们尴尬和无奈的是,他们的孩子,仍然不能顺利就读——许多家庭为供孩子上学,终年生活在贫病之中。1998年,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风行大陆,为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教育,刻下了一个深切的注脚。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城市居民激烈地竞争着教育资源,在城市的角落里,另一群人也在寻觅着上学的机会,他们是农民工子弟。比起城里的孩子,他们的求学路显得更加艰难。在一些城市,农民工子弟要想顺利就读得凭“四证”,但对农民工而言,“四证”要齐全很难。在一些城市,虽然有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可是他们的命运仍然多舛,有的被政府停办,有的被市民封堵,农民工的孩子要想和当地学生一样享有平等享有教育资源,难!办学不均衡,乱收费屡禁不止.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的背景下,教育不均衡现象开始凸显。“重点学校”成为学生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只要到了升学期,大家打破脑袋往里挤,有人哭,有人笑,有人争,有人闹。重点学校,像一个个“小巨人”,正大光明地霸占了本来就稀缺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另一个名词也慢慢出现:择校费。“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人民的不满也随之升温。民办教师——西部教育的脊梁  ]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发力,东中部地区的民办教师几乎不复存在。但在西部,还有许多民办教师存在。2005年,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含泪上书教育部。从他的报告中我们得知,渭源县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民办教师是贫困农村的教育支柱,如果失去他们,这些地方的义务教育将崩塌。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地方,因为代课教师不满严重的同工不同酬而辞职,并致一些教学点停办。 ----中国教育二宗罪:教育改革南辕北辙西方的教育理念来了,韩国的课堂崩溃了,日本的老师无所适从了,那么我们尊师重教的中国又怎么样呢?四十年前,老师们是被处处提防的臭老九,四十年后,老师们是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四十年前,学生们喊着&造反有理&的口号在广场上无情的批斗老师;而四十年后,学生们打着&人权自由&的幌子在课堂上肆意的侮辱老师....... 您一定为那位阻止学生赌博遭学生辱骂而自杀的女老师痛心吧?其实更多的老师只是把无奈的苦水往肚子里吞.您一定为那位遭学生戏弄的白发苍苍的老教师感到悲哀吧?其实那位老教师只是被公开的幸运者而已.您一定为那位国难日里漂亮女孩的视频演说而震惊吧?其实她只是现在部分青少年的缩影.......看到一个个老师因为处罚学生而被开除,痛骂,谴责,我的心已经麻木了.师道尊严已经成为过去,&严师&是字典里也没有的词汇.当老师在学生眼里成了可怜巴巴千把块钱收入的道德说教者时,学生还怎么信服老师?一个国家,她的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侮辱,不是她的不幸;一个国家,她的老师在考场上被家长暴打,也不是她的不幸,一个国家,她的老师因为学生辱骂而自杀,也不是她的不幸,不幸的是,这些事情甚至排不上这个国家的人们茶余的谈资,饭后的笑话.当我们的海龟教育专家从西方引进它的教育理念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中国的国情?当他们强调学生的&人权自由&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如何约束学生的行为.事实上,西方教育一方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毫不忽视学生行为的约束机制.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但是我们不能放纵孩子私欲的膨胀.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了.中国教育三宗罪:民族创新缘木求鱼我们的创新源泉已经枯竭了吗?刚刚看到海南某校某班占据了全省文科高考前5名,心想史上最牛班级非它莫属了吧,马上又看到云南某校某班59人最低分604,我一下子踌躇起来:这最牛班级应该属于谁呢?踌躇马上变成悲哀,你这么牛比的班级能出一个诺贝尔奖么?你这么牛比的班级能出一个世界级科学家么?我们可以嘲笑民国教育的落后与贫困,但是我们面对民国时期的学术氛围只能汗颜.50年代,杨振宁的老师来束星北的学校讲学,正在演讲中,束星北走上讲台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并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的算法事后有领导找束谈话,束说:”我们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的.”看看吧”以前”可以毫无顾忌的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现在提出却要被人找谈话.束星北,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林政道的老师,程开甲的导师最后以修钟表了却残生.我们的民族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高考状元,却不能培养一个创新型人才.我们这个国家,一个奥运冠军可以随意选择全国的名牌高校,一个出了名的明星可以在学校当教授,一个千万富翁可以担任一个学院的名誉院长,而一个拿了国际发明大奖的学生连一个二级学院的通知书都得不到,一个发表数篇数学论文的孩子只能受到高校退给他的申请书.在中国,牛顿只能是小学会造风车的贪玩学生,长大了出去赚钱的打工仔,爱因斯坦只能是一个连小板凳都造不好的笨蛋!
美国:中国式教育毁了中国!
作者:远远的天边 发表于: 中国科技原创几乎为零,教育质量非常有限 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歼10以及歼14等都是跟随性科技成果,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与美国取得的近千项重大科技原创相比,中国的科技原创可以说是几乎为零。 这是由中国的教育质量所决定的。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但是中国人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之后,就非常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只是锻炼出很强的考试能力。中国大学的“宽进宽出”使得中国大学流行“60分万岁”,这样中国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连考试能力都丧失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中国教育的确如此糟糕。但是对于少数中国精英而言,中国教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可否认,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是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教育在这个过程是做“负功”的。
但是,中国潜力令美国感到恐惧。一旦中国大学学习美国大学搞“宽进严出”,中国的科技实力就爆炸性增长。中国大学的“宽进严出”才是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但是让美国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大学仍然对“宽进宽出”这种自废武功的教育非常满意。
与美国相比,中国当前的经济、军事、科技和教育都非常稚嫩,中国国内也存在各种问题,但是中国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中国教育的进步非常缓慢,但最终会实现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一旦被中国教育培养成人才资源,美国就注定会丧失人才资源优势。这样一来,中国超过美国就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超过美国或许是在2020年,或许是在2050年,这取决于中国教育何时实现对美国真正致命的一击。
刘道玉: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
作者:berlin006
发表于: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大学三方保守势力的阻挠,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 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一个直接参与、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全过程的教育工作者,我的感受是深刻而复杂的。其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也得有失、有收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回忆过去是必要的,但我今天不想过多的去回忆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我更愿意展望未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方向、目标、过程和方式,并以此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能就“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作一个简要的发言。回顾教育改革30年的历程,我大体把改革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0年 拨乱反正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开始,到1980年左右。大概三年时间,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包括恢复统一高考,恢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一阶段的工作是为以后的教育改革奠定思想基础。第二阶段:1980年-1988年 教育改革黄金时代那个时候,在中央解放思想的号召下,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真犹如百花齐放,各个学校都积极开展改革的试点。大有英雄比武之势,像上海交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工资制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那时候别的学校都非常羡慕。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华南理工学院的理工结合,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这都是很先进的理念。深圳大学的党政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党的机构要业余化、兼职化,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没有编制,都得兼行政工作。兼职化、业余化,是非常大胆的开创了党政体制改革的先例。当时我在武汉大学工作,面对改革大好形势,我们从哪儿做起,我们选择从教学制度开始。因为,只有改革僵化的教学制度,才能够调动广大教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改革的措施,大部分都是那个时代推出来的,而至今还为许多高校所效仿。第三个阶段:年 停滞阶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代教育改革停滞不前。第四个阶段:1993年以后 发展代替改革阶段也是小平同志南巡以后,重新倡导改革,谁不改革谁下台,这个时候改革又开始回升。但是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在我看来,都是属于添枝加叶式的改良。这一代突出的是以发展代替了改革。我们怎么评价30年的教育改革?30年当中,特别是80年代,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以后,大学出现合并、升格、扩招、抓了发展,而出现了冒进和浮夸。虽然抓了一些改革,但是没有抓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问题重生,积重难返。总的来说,30年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没有涉及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总的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联合国教科卫《在教育的今天、明天这本书》当中,对于世界范围的改革做了评价,他说“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已不再是可取的。”我想这个评价对于中国30年的改革也是有针对性的。下面谈到戊戌变法的教训。戊戌变法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学步民主的开端,可惜我们现在还站在民主的大门之外。梁启超先生是戊戌变法的先锋人物,他沉痛地总结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不变本源,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我们用他的这一句教训看看我们今天中国的改革,我觉得是很相似的。为什么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我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差距。据资料统计,至今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世界前200名。我是相信的,尽管英国泰晤士周刊的评价,说北大进入了前17名、15名、14名,那个评价是不可信的。其次,虽然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大学生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又培养出了多少的高质量、杰出的、世界顶尖的人才呢?恐怕微乎其微。包括诺贝尔奖在内,和几乎所有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世界大家,中国现在都是空白。别说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地质学、建筑学、计算机,包括文学、新闻学,所有都是空白。不仅仅是诺贝尔的问题,据我统计,诺贝尔奖107年了,大概有将近700位获得者,其中有600人都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里,而我们中国现在没有。最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问题很多,群众议论纷纷,强烈的要求改革。许多媒体都做过调查,群众现在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困扰教育问题之一。所以要求我们进行真正的变革。什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源问题呢?所谓本源,是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教育的本源是指影响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我国教育的本源问题有三:一、教育理念。二、教育体制。三、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教育理念。之所以教育改革不成功,就是在三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或者几乎没有触及。讲到大学理念,不得不提到德国17世纪哲学家——康德。康德被认为是世界近现代哲学家第一人。他终身在他的家乡,直到47岁还是讲师,没有提到副教授,后来做了教授、校长。什么是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干什么的?一提到大学是什么,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古罗马时候有一个学者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提问,他说:“如果不问时间是什么,我大概还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是真正问时间是什么,我倒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大学也是,大学是什么?虽然我们培养了2000多万的大学生,现在在校的大学教师队伍几千万人,但并不一定每一个在大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干什么的。康德是世界上第一个回答大学是什么的人,他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可见我们对这一点是理解的有很大的偏差。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不得不讲到关于培养人才的理念,中国和西方在人才培养上有一个根本的区别,西方是讲成长,是以裸塑的质量主义为基础,是按照效仿自然的法则,按照受教育者的兴趣、志愿、选择,自然的生长,不受外界的干预。而中国教育理念的源头是塑造。塑造就是把受教育者当做一个原材料,把它放在一个标准的模具当中,放到生产流水线上,而生产出来规格毫厘不差的统一产品,这就是中国大中小高等教育特色。我们在人才培养理念源头上都存在问题。小孩接受父母的塑造,各类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统一标准的塑造,其结果就导致我们学校没有特色,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这就是根源所在。二、大学体制。所谓体制就是体系和制度的简称,具体来说,就是指国家的企事业、教育、文化单位的隶属关系和权力的划分。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是高度集权的体制,人们把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称作为大一统的体制,也就是大包大揽教育领域一切教育资源和决策与管理权。我们大家都看到,教育部近些年推出了许许多多的教育工程,教育工程就是计划,教育工程越多,教育计划性越强,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在教育战线上的表现。如果说我们经济体制转轨了,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依然还停留在集权制的体制。大一统的体制与大学独立自治是对立的。讲到大学体制我要介绍一下法国的哲学大师,雅克?德里达。德里达曾经对大学独立发表他的论文,“大学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大学独立到什么程度?大学不仅相对于国家是独立的,而且对于市场、公民社会、国家和国际的市场也是独立的。”美国经济学大师中的大师弗里德曼在1955年就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他倡导教育券,保证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性。同时,他提出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没有必要经营教育。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三、教育模式。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模式,一个是美国通识教育,二是前苏联的专业化教育,我国现在仍然是专业化的教育。专才教育的弊端大家都知道,专业划分太细,学生知识面太窄,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的需要,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是自学成才的,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是他是国学大师,他对通才和专才的见解,他说“近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而近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望人成为通人。夫通方之学与专门,为智识之两途,本难轩轾”。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这是世界上唯一著名的女哲学家。阿伦特对大学的实用主义进行了批判,她说“当大学决心经常为国家,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本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有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清楚。日,温家宝到301医院探望钱学森先生。本来温家宝总理是希望征求钱学森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可是钱学森先生却发表了一条对教育十分重要的建议,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的人才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年以后,钱学森先生又感言,中国长远发展上我最忧虑的就是这一点。日这一条建议发出以后,到了8月23日《光明日报》才发表出来,登出来以后,我就关注国家和大学做何反应。一年过去了,我彻底失望了,一年没有任何反响。到了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开一个教育家的座谈会,就是座谈钱学森这个重要建言,可惜都理解偏了,只字没有谈到教学模式的问题,而理解成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来。大师不是大学自己培养出来的,启功、钱穆、华罗庚都是中学生,他们都是大师,所以大师不是大学直接培养的,完全理解偏了。怎样才能进行教育变革?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早期大学是在“中体西用”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下,是从西方舶来的,但只移植了大学的躯壳,而却舍去了它们的精髓和灵魂——独立、自由、民主、质疑和批判精神。因此,在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上,我国至今仍然处于误区。如何进行改革?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真正的变革,不下大力气,不动大手术是难以见效的。医生不能给自己开刀,必须请别的医生开刀。我们教育改革也必须这样,也必须动大手术。两点建议:第一、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一场教育改革的启蒙运动。康德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幼稚状态”。从教育部到多数民众,大多数人仍然置身于教育改革之外,尚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改革,应当改什么,怎样改,由谁来改。举个例子来说,教育部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宣称“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所举证的例子之一是“两基”普及率达到85%以上。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命题,因为“两基”普及率不属于改革的范畴,与教育改革没有因果关系。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达85%完全是欺世盗名。国家1985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从1986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直到2006年我们才宣布农村免除义务教育费。2007年城市免除教育费。从1986年-2006年我们都是搞的收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一个国际规范的政策,国际规范的法规,义务教育是强迫受教育者和政府两方面,到了适龄学童必须上学,政府必须为学生付全额学费,双方任何一方违背了,都要承担《义务教育法》的违规责任。教育部如果认为义务教育达到85%,85%的学生要起诉教育部,家长买单义务教育,20年之内,全国各地,上上下下,大张旗鼓的进行义务教育的检查、评估、达标,轰轰烈烈,可是这边没有人质疑这种假义务教育,可见这样是不是幼稚状态,对这种要不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启蒙?不启蒙能不能把教育改革深入下去,是很难的。第二、在中央领导下,成立教育改革的指导小组,邀请国内外开明教育家、思想家,有志于教育改革人士,制定改革方案,指导和推动,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全国教育系统改革。感言之一:为什么国内外所有的大师都主张大学独立、通识教育,反对实用主义,而中国的教育政府部门却热衷于对大学的控制和实用主义,因为前者懂得科学和教育的规律,而后者却不懂。感言之二: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我以上所言,乃肺腑之言,希望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   中国要收获诺贝尔三大科技奖必须实行的改革!作者:深蓝色橡皮
发表于: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即三大科技奖已经揭晓,结果不出人们所料,没有中国人获奖。而使人倍感忧虑的是,诺贝尔三大科技奖设立100多年来,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不但不曾有人问鼎这些奖项,而且距这些奖项似乎更加遥远。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刊载的相关新闻和文章,未见“大家”理性深入、振聋发聩的扛鼎之作,更多的却是满不在乎、不屑一顾的评论,甚至认为诺贝尔奖的评选无客观公正可言,有人还说“诺贝尔奖正在成为学术鸦片”,对颁奖方和获奖者均颇有微词,并竭尽调侃之能事。这里我想首先说的是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客观性不容置疑,尽管诺贝尔文学奖有时难免不受意识形态影响,诺贝尔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则往往受政治等因素左右,以致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是和平奖常常被广为诟病,和平奖对中国甚至屡次戏弄,严重伤害过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我们无法否认,整个近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所有学科几乎都由美国和欧洲国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创立,我们目前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现代元素也均来自欧美。任何科学知识积累不够、科学研究时间不足、缺乏科学家群落、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甄选机制等,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都成了苍白无力的开脱。
中国无缘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状况事实上已经给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许不少人会说,“拿来主义不是很好、很便捷吗;让他们研究,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就是了,何必费那么大劲儿。”且慢,从明朝万历年间的第一次“西学东渐”开始,我们已经“拿来”、“引进”400多年了,且不说核心技术能不能“拿得来”和“拿来”、“引进”的代价,单“知识产权”的保护,就能使人家长期处于先进和强势地位,再加上各种标准、规则的制定权和世界事务的“话语权”,这些足以使中国永远处于“跟班”地位,且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长此以往甚至有亡国灭种之虞,何况国际反华势力肢解、瓦解中国已经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威胁。一句话,诺贝尔奖已经使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弊端暴露无遗,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凡是关心国家前途和未来的人,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个问题。那么中国究竟怎样才能收获诺贝尔三大科技奖并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呢?笔者认为必须实行以下改革:
第一,营造科技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的“肥沃土壤”,即能够激发人们去进行创造的社会环境。国家在确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切实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应当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组织动员各方面构建创造工程,即拓展创新思路,优化创造素质,建立创新标准,提高创造效率,为发现、发明、创新提供决策、规划、方法和程序。在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坚决消除科技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使实施科技发展的组织机构,包括国家的、各行各业的、企业的以及其他民间的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健全,并建立起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在思想氛围方面,必须把科技知识的学习、普及以及弘扬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来抓,一个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充盈着科学精神的社会,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才是适宜科技人才成长的土壤,才是孕育大科学家、大发明家的摇篮;在激励方式方面,彻底消除官本位制的做法和影响,确保科技人员的应有待遇,使从事科技成为全社会最高尚、最荣耀、收入最高的职业,促使杰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还要善用创造性人才、形成适于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机制,以及尊重创造性人才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要千方百计使我国科学技术在没有阻力的“超导”环境中高速发展。
第二,把培养和激发人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界和科技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正所谓“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往往都是重大发明创造引发的,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创了信息时代。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原始创新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是诺贝尔三大科技奖的主要根据。但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标准,并不能把它当作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因为大量的工作都要进行科学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都能拿到诺贝尔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就必须得诺贝尔奖是不对的。这里还需要澄清的是,创造性并不单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创新、创造也不是科技工作者的“专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创新的潜能,只要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创新,如不断想出新办法、拿出新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工作,改善生活,这就体现出了创造性。人人有创新意识,人人有创造性,才能使中华民族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民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毛泽东也曾深刻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对教育进行全面反思,不能将教育仅仅理解为“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人的创造力,一切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都应当围绕培养创造性进行。再也不能对“应试教育”熟视无睹了,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尽快实行新型的创造教育,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才能、创造心理,从而造就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第三,深入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思维形式,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形式对于思维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逻辑学可以把思维形式抽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中国人善于归纳推理和形象思维,这是古代中国学派繁杂和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欧美人擅长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这是欧美从古至今较易产生科学理论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认定“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中国过去并没有在现今意义上的科学”来看,上述说法是有道理的。
应当看到,无论是“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还是“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尽管这很重要,归纳推理的结论也是演绎推理的基础,但在认识上的进展都是有限的,形象思维作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也很难反映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故归纳推理和形象思维使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朴素的感性认识阶段,这是中国人不能很好地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科学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根源。如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完全是建立在不自觉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基础上的,今天看来,这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由于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中国古代决不可能出现象古希腊“原子论”那样的思想,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应用技术领域也一样,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但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研究,形成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以致出现了中国人的技术和经验由外国人研究提升为科学理论的现象。对此试举一例,中国人用高梁酿酒的历史很长,在实践中找到的方法也用了很久,如发酵和糖化两项重要工作同时进行,并实现‘固体’发酵,但其中的原理,即在发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菌(Mucor)及其作用机理,最后还是被欧洲人A?Calmette于1892年在研究中国人的酿酒方法时找到了,于是才有了后来盛行欧洲各国的著名的“淀粉发酵法”(Amylo
Process),这就是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的结果。
不能否认,欧美人擅长的演绎推理作为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至少推理的起点高于归纳推理,逻辑思维作为理性认识,以其撇开事物具体形象的抽象性,反映的是事物的内部规律和本质,演绎推理结果的必然性和逻辑思维的合乎逻辑性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逻辑思维存在的不合乎逻辑性,还往往催生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脱离支撑的一切物体都会从高处掉落地面,苹果是物体,所以苹果脱离树枝的支撑会掉落地面”,从这个三段论还不能产生重大发现,但该演绎推理的必然性,加逻辑思维的不合逻辑性,如“苹果向地面掉落也等于地球向苹果掉落,地球同样会掉落在一切向地面坠落的物体上”,这时,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便被牛顿发现了。这是演绎推理的必然性和逻辑思维存在的不合乎逻辑性结合的产物。再如,蒙捷列夫发现元素依原子量的大小按一定规律和顺序周期性地排列,并且排列的顺序规定着元素的性质,以此为演绎推理的逻辑起点,他又从排列顺序的不合逻辑的断档,确信位于该断档处当时并未发现的某种性质和原子量的元素的存在。这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奠定了整个现代化学的基础。
演绎推理作为从包含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包含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逻辑思维作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二者本质上都属于理论思维。关于理论思维的极端重要性,将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的莱辛说:“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恩格斯也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欧美人偏重理论思维,讲究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创造出辉煌的成果,而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的先天不足, 造成明清时即与近代科技失之交臂,到了近现代又因对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重视、应用不够,致使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由此来看,深入研究我们思维方式的缺陷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自觉运用现代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国教育来说,使受教育者真正掌握形式逻辑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形成创造性思维,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第四、充分认识汉语和汉字的局限性,逐步创造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语言文字形式并强化英语教育。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此白话文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由于文章句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语”的表现形式和“文”的表现形式一致起来,汉文字便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运用,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体化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和普及,加速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但是,实行白话文和简体字基本属于形式上的变革,汉字音形义统一体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词汇的组成形式也基本未变。这就决定了汉语言文字相对来看仍然是很难掌握的语种,在学习上要花很长的时间,且如果不常用,很容易遗忘。还应当看到,较之当今世界其他主要语种,汉字因其音形义同一体的属性,加之由此造成的同音字、词繁多,故许多情况下汉语需要“见诸于文字”才能让人弄清语义,甚至需要“眼到、心到、口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汉语是不易“听”懂的语言,需要通过汉字的反射,再通过眼睛的过滤才能被大脑正确接受,而拼音语言最准确、最有效的接受方式则是直接用耳朵“听”,无需“看”。仅从这一点来看,人运用汉语时大脑的负荷要远大于其他语言,长时间学习是一件劳动强度很大的事情。此外,由于汉字的数量和每个汉字的“形”和“义”都是确定的,轻易造字和更改字、词义又不符合汉语言文字的本质要求,故汉语言文字有其固有的惰性,而语言的发展却是动态的,科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相关新概念、新词汇层出不穷,汉语言文字承载和反映新知识的能力已显得十分有限。目前,在世界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的前沿领域汉语言文字已经无法表达了。获菲尔兹数学奖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就曾无奈地说,“由于北大、清华学生的英语水平未达到应有的程度,而我要讲的数学又必须用英语表达,因此我几乎无法授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言文字对科技知识的表达还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我国当代已故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孝通先生甚至指出:“中国文字是最不适宜于表达技术知识的文字。”关于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根源,费孝通认为,古代中国“文字掌握的艰难造成了中国社会结构中读书人的特殊地位,也就是‘文字造下了阶级’”。“技术知识和规范知识本是相关相联的,但是规范知识和文字一旦结合而成了不事生产者的独占品时,它和技术知识脱离了。”“现代技术的进步是生产者取得了决定社会规范的权力之后的事。一旦这种权力脱离了生产者,技术的进步也立刻停顿。”从费孝通的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汉语言文字在其渊源上就排斥被封建统治者称为“奇巧淫技”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表达,更不能奢望其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词汇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在近现代自然科学教育中较多地采用欧美的表达方式和音译,并原原本本使用各种字母和符号的根本原因。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用汉语思维的中国人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科技术语、概念特别是数量和逻辑关系较复杂的科技知识的难度,影响了消化吸收的速度和效率,对许多普通民众来说则是学完了,也就放弃了,甚至忘记了。汉语言文字的上述局限性,首先要求我们逐步创造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语言文字形式。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字学研究,深入挖掘我国汉语言文字宝库,有计划地对目前通用文字进行改革,主要方向应当是减少同音字、词和多音字、词,增加音节,丰富词汇。如对大量同音字、词尽可能用不同声调等进行区分或在目前汉语已有的1321个音节(含四声)外另行注音,但保持“义”不变;把“形”不同,“义”相近的字、词进行合并;将多音字、词的读音单一化。二是为快速传播和运用,并避免以讹传讹,从现在开始凡科学技术领域产生的新词汇包括新术语,只要汉语意译不能准确反映其内涵与外延的,一律用音译汉语言文字表达,使其立即转化为汉语词汇。三是对被广泛使用、且确有特定含义和表现形式新颖生动的网络语言、方言等,要广泛吸纳为通用语言,以丰富汉语词汇,增强汉语的表现力。在这方面我国教育部已开始尝试,并于2007年公布了171条新词,尽管此事遭到了网民几乎一致的质疑和批评,平心而论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甚至还有将英文单词“EMBA”原原本本地列入“汉语新词”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级错误,但本人认为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是我国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这一步走得踉踉跄跄,但我们毕竟又向前走了。
其次,强化学校英语教育。鉴于英语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并且能够承载截止目前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故不能将英语仅仅作为一门需要掌握的外语来教授,应当以学生能够在各方面用英语进行思维为目标开展教学。为达此目的,在小学阶段应当实行汉语文教学同英语教学并重的原则,要适时地在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上执行一样的标准;从中学开始逐步实行自然科学知识的英语教学,教师讲课和学生讨论、做作业、考试等也全部用英语进行。
第五、摒弃“应试教育”的做法,改革考试制度,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应当充分肯定,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和此后迅速重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考试制度,从根本上扫除了此前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和由此造成的学校教学活动不正常或停顿,以及轻视知识、压抑甚至迫害知识分子等现象,并一度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拨乱反正。恢复各种考试制度也确实比之过去大大提高了我国学校教育的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近些年来,社会出现了“废除应试教育,取消高考”的呼声,并引起激烈争论。客观地说,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看,我国实行的并不是所谓“应试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方针一直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或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还明确,“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那么多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以致口诛笔伐呢?主要是以选拔人才为宗旨的高考和中考实际上只以考试分数取人;在中小学和高校,考试分数也几乎成了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后来发展到评价教师的水平主要看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则主要看由学生考试成绩决定的升学率。从此,中小学校失去了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权,改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力量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中考则由省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力量统一命题,并在全省、区、市范围统一进行。再后来,由于学生考试成绩同教师乃至学校的利益直接挂钩,为防止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和学校对本校所有学生考卷“高判”,出现了甲教师所教学生的考卷由乙教师评判,丙学校学生的考卷由丁学校教师评判的情况。这些,导致学校的教育活动实际上以考试为中心,教师施教以学生能通过考试为目的,学生学习也以考得高分为目标,几乎所有的家长们也都紧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关注着孩子排名第几,其喜怒哀乐的幅度也随着孩子考试分数的变化而起伏。许许多多的学生家长累活不接、加班“不干”、电视不开、应酬不去,在家盯着孩子做作业,每当高考、中考来临,家长们做孩子的“陪背”、“陪练”,考试时则顶着酷暑在考场外“陪考”……总之,中国的考试在“烤”着亿万人的心!几乎全社会在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事关重大”、无休无止的考试,使多少孩子失去了童心、童趣和“金色童年”的幸福生活,多少家庭减少了欢声笑语,又使多少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仅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就是不可估量的。
上述情况说明,从国家意志层面看,我国不存在“应试教育”,但在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却存在大量“应试教育”的做法,采取的相关措施和方法甚至十分“得力”,以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几乎使任何学生和学生家长难逃考试制度的驱使和控制,任何试图摆脱这种驱使和控制的努力,都会使当事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一句话,“应试教育”的做法作过了头,几乎达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所能忍受的极限。而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仅此就使学生、学生家长乃是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所得。深远影响是,造成整个中华民族仍缺乏创造性,拉大了我国科学技术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指出,“应试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同中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应当明确,考试制度变得越严格、越重要,真成了“一考定终生”,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越不利。因为它抑制勇气、创造性、责任感等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品质的形成,而这些才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不能否认,考试制度对督促学生学习知识有很重要的作用,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学生的考试成绩也确实能够基本反映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老师讲授内容的情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记忆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但这是以科学、合理和正确的命题为前提的,否则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失效。因此,考试成绩反映的学习效果有不确定性和不真实性。
考试能够基本反映人的文化科学素质,但基本上不能反映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完全不能反映作为个体整体素质基础的心理素质,尤其不能反映勇气、责任感、创造性等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品质。而对一个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心理素质,特别是具有勇气、责任感和创造性的人来说,考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会始终处于奋进状态,主动地、忘我地、贪婪地寻觅和获取一切真知、掌握高技能,冲向科学技术的前沿,考试只能成为他的羁绊和枷锁,使他从已有的高度上跌落。因此,我们必须对考试制度的局限性和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为具体说明这一点,这里试举两例:据《广州日报》日报道,“湖北一大学生(周剑)沉迷网络不断旷课,4次考上名牌大学3次被退学”。对这位“平凡而率性,干着自己想干的一切事情”、“突然的困意也能让他放弃自杀的念头”的“高考奇才”,为这篇报道配发的“新闻分析”认为,“退学是他最终的结局”。无独有偶,《新疆法制报》日头版以《新疆“考霸”再次考入北大》为题报道,新疆尼勒克县高考考生安治帮1999年以来,曾分别以655分、677分、713分的成绩,先后考入大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但他一次“突然决定退学”,两次“因迷恋网络从学校肄业”,今年又以663分第二次考入北京大学,但其父对他的前景表示忧虑。仅从这两个典型事例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尽管我们可以肯定全国高校中“高分低能”者绝不仅仅是这两个人,但这至少可以证明两点:能考很高分数的人,不一定其他素质就好;整体素质不行的人也能多次考入我国的顶尖大学。而这两点正是我国“应试教育”做法的弊端和漏洞。能称之为人才的人必须是各方面素质都优秀,即整体素质高特别是有勇气、责任感和创造性的人,故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做法基本上不可取,这也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学教育实行“宽进严出”根本原因。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也不是训练出来的,更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怎么培养?要点是:促使学生个性的形成和成长,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实行自由、轻松的“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养成到图书馆查资料的习惯,从小学开始撰写学术论文,教师对各种学术思想和观点只介绍不评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肯定也不否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对学生考试成绩严格保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要使学生有羞耻心,学生违纪按校规条文惩处“没商量”……等等。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老师“教”不出来的,同样是培养出来的,且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要点是:提倡动手能力强和协作精神,由社区各种职业的人现身说法,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打工挣钱,学生们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工厂、商店、法庭等的运作……等等。与这些相比,我们单纯通过考试评判学生和选拔人才的做法是多么简单和粗糙,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我们在高度评价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科举制度”曾给中华民族造成多么深重的灾难,我们的先驱们为“废除科举”作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当今“应试教育”的做法单纯依考试分数“取人”,具有浓厚的“科举制度”色彩。因此,对“应试教育”的做法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必须尽快革除这个中华民族机体上的毒瘤。
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淡化考试制度及其作用和影响,减少或取消“大考”,增加“小考”,以多次考试的情况和采用科学的复合手段、标准,检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改变单纯以考试分数“取人”的作法。具体措施应当是:取消小学和初高中期中、期末考试,改为“每月考”,为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性,试卷通过互联网从国家“中小学试卷库”随机选定,同时实行“月考”累计积分制和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学分制,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根据学分决定,取消中考。取消初高中文理分设和“2+X”、“3+X”等的不利于人知识结构趋于完整的学习和考试模式。在县、市、区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常设考场,将每年一次的全国统一高考,改为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考生可以视自身各方面情况在短期内多次参加考试,大学入学资格则按初高中两阶段学分和通过互联网参加高考的成绩之和确定。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资格根据大学累计学分、毕业论文质量及本人意愿和志向确定。研究生必须有在一定范围或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和前景的创新性成果,才能取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取得则必须有在全国范围产生效益的创新性研究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成果。
总之,中国要收获诺贝尔三大科技奖,必须革除影响科技发展的体制性弊端,发展有利于培养国人创造性的新文化,真正实行素质教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有过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近代以来则因各种原因出现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问题和教训,但只要我们正视现实,以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大胆改革创新,励精图治,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必将再创辉煌。中国大学赶上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大距?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俞瑞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超常规的速度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在校学生人数都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讨论。在这样的时刻,正视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看到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同样重要,而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听之任之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无法绕过去的。中国赶上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大差距日钱学森曾忧心忡忡地对温总理讲,“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老的讲话指出了要害,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办呢?国家1994年提出“211工程”、1998年又提出了“985规划”,国家投入了大把的钱,一些重点院校也激情满怀,提出要用20年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现在时间已过大半,追求一流大学的雄心还在,但似乎冷静了许多,正如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院士在其著作《教育七章》中指出的,一个大学不能离开它的国家走向世界一流的进程而独自走向世界一流,正如一个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升上天空。但是怎么往前走,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风气令人吃惊看看新近的一些报道吧!北京2007年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有过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24所在京高校,3366名教师、16591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部属和市属高校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比例分别为42.7%和60.3%。再看一个与此相呼应的报道,浙江一所学生规模达两万人的大学,开学补考人数高达9400多人次。这样的数字让人吃惊。另据报刊报道,武汉某大学博士生考试,附上得分要点,引起舆论哗然。而这所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却回答,“随题印发的并非答案,而是得分要点,此举在允许范围内。”这种说法和解释比事件本身更不可思议。当教育诚信、教育质量等重要问题发生时,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是见怪不怪,反倒习以为常,这种态度真是很可怕的。高校教学评估的水分不可低估高校教学水平的评估,已成社会热议话题,有的批评十分尖锐。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纷纷出面讲话,总是重申成绩是主要的,只是个别地方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现象。且不论弄虚作假的面有多宽,至少从评估的结果来看,优秀者大大超过预期,不少省市的优秀率竟高达50%以上,不少学校把统计数字、表格管理、汇报材料做得日益规范、漂亮、过多过细,这种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可低估,在各种评估成绩的掩盖下,教师、学生中不诚信的事件屡屡发生。不同学校的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它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甚至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授课时间。不少老师讲课讲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体会、理解或成果,那怎么可能有感染力呢?怎么能启发学生呢?当然更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北京大学2003年改革方案的参与者张维迎在其著作《大学的逻辑》中指出,“如果我们今天不改革,二三十年后北大仍然成不了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他表示,“我们相信,如果不在体制上打基础,我们将永远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不改革没有前途,不改革也不可能有出路。但是,我们高等教育目前推行的是怎样的一种改革呢?在我看来,是在中国体制下嵌入一些美国大学的培养模式和相关制度。这样的改革取向,是否能真正成功还难以预料,因为两国的基础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国高等教育是政府主导下的项目化管理体系,全国性的重大改革都是由政府通过“决定”来推动的。美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自主办学的多元化体系,政府只负责经费提供和法律制定。中国大学的改革和评估实际上是由政府主管,美国是由高校之间的联合组织或中介机构实施,如作为美国大学特色之一的“终身教职”制度,就是1940年由“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与“美国学院协会”提出来的,一直被大学严格遵守。中国大学实行的是所有教师的终身制,近年来开始推行不同形式的淘汰制,美国大学教师实行的是“终身教职”制,严格实行“不升即离”。中国大学实行的是复杂的工薪报酬结构,美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年薪制。中国大学的教师管理事实上实行的是宽松的社会兼职制度,美国的大学实行的是受限制的社会兼职制度。中国有计划地建立学术梯队制,团结互助,形成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层次结构,美国相对简单,只要学校在某个学科上有博士授予权,具有博士学位的助理教授就是博士生导师,任职后就可以带博士。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学校总数、教师与学生数大量增加,各个大学的定位和情况差异性越来越大,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应该是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深化改革的环境,特征之一,就是要赋予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自己负起责任来,让大学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适合自身定位的改革,让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作者小传:俞瑞钊,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校教务处处长。先后发表过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学术论文90余篇,个人撰写或参与编写的专著和教材4部,撰写有关大学教育改革的论文4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曾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现任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教育已成中国不折不扣的国耻!
发表于:作者:记忆江南我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种羞愧感,我为这个政府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下面这则消息可能你不信,开始时,我都无法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信!――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什么是国耻?这便是不折不扣的国耻!!哪一国稍有责任心的政府会这样办教育?!哪一国公民竟连自己的教育经费都不清楚?!抓我坐牢我也要说――九年义务教育成了人所共知的谎言,这不是政府失职,而是渎职!共产党的极权制度唯一一个优点便是可以狠狠地执行政策,如果把教育和政绩联系起来,哪里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就撤他的县长、撤他的市长甚至省长之职,我敢说没有不能实现的!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级组据,一个是新华社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贫困生农村来的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在底下的院校多一些。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对比,说中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的贵族学校,但即使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他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哪儿一年收费是3千8,很多常德那个地方的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要拿出三千八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历史,他们认为日本人在二战后用掠夺来的财富大办教育,然后走向经济腾飞的,其实这是可笑的无知。事实相反,二战给亚洲带来了破坏同样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破坏,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艰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但是在大陆,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无知者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中华民族要想复兴,不是说收复了台湾便可以复兴了,除了那些丧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会相信这种谎言外,理性者都清楚一点―一任何国家要强盛靠的只能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有些人说了,咱们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那是唬弄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的。诸位知否,建国50周年时,据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国庆盛典、世界第一”,已逝的李慎之先生说:“希特勒死了,斯大林死了,世界上追求这种壮观的场面的国家应该是不多了。以我之陋,猜想也许只有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才有这样的劲头”。但这上千亿除了让中国人自我膨胀,让外人窃笑外,再也没有什么了;一个神五又是上千亿!我是为神五上天而骄傲,但我更为中国的教育而耻辱;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现在肯定进步了),有当官的轿车,没有孩子的学校,这便是中国现状;我国每年被贪污掉的资金保守估计也在2万5千亿人民币左右!看来中国的确是进步了!我们老说什么科教兴国,高喊重视教育,但人民不听你说的,只看你做的!这就像有些男人在老婆面前说有多爱她,却在外面找小姐一样,你能说这样的混蛋爱他老婆?! 同志们,不要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反日反美了,拿出力气来为教育呐喊吧!——这才是爱国的正事儿!   
二〇〇四年二月十日中国最无耻的谎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作者:sun1966民间无名氏旁门斜出,创作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警言,震颤人心,真有“一句顶一万句”之功,遗憾的是,这无主语的警句一喊起来,就令人感到一种滑稽和幽默。多次回农村老家探亲,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斗大的字刷在农家墙头上。与乡亲交谈,都苦言孩子上学“交不完的钱啊”!一个亲戚当民办教师十多年了。我问她:“你们那个学校财政每年拨多少款?”她反问:“财政,哪儿财政?”我说县里或乡里,她简直莫名其妙,“财政还给学校拨钱?没听说过……学校还得交钱哩。”我问交哪儿,答曰:“学区呀。”她说的学区是县教育局设在乡的派出机构。这么说,学校乱收费就不足为怪了,不“乱收费”,教育别说穷,办下去也难,有“逼良为娼”的味道。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其后,制止乱收费的声音一浪高一浪,会议、文件、讲话不断。2000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偶遇村上一位在乡学区工作的老师,我问财政给学校拨不拨教育经费。他说没有没有没有,十多年都没有了。我说现在还这样儿啊?他说不这样咋样儿,还能变个样儿?看来,学校乱收费跨世纪了。谁不能穷教育苦孩子? 《教育法》规定,“公民有接受义务教育(指九年制——笔者注)的权利。”“实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保证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即责任。《义务教育法》颁布10余年了,“免收学费”不仅无落实迹象,而且“学费”越交越多,交不起“学费”的辍学儿童也越来越多。呼吁救助失学儿童成了新闻舆论的常话,救助失学儿童成了社会声势浩大的“工程”,连小朋友都省下零花钱去“手拉手”。至今,又出现了向学生收取教师工资的迹象。2000年4 月1 日《中国经济时报》维衡著文说,某乡政府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现在乡财政十分困难,教师工资无力支付已达8个月之久,教职工生活难维持,更谈不上安心教学。请大家献出一片爱心,进行智力投资。经乡党委、政府研究,人大主席团通过并征求村委意见,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决定每名学生征收100元,以解燃眉之急。”说起教育经费短缺,各级政府人士往往一言以蔽之:财政困难。余生也晚也不晚,建国那年入学。8 年抗日战争,5年解放战争,百业凋敝,百废待兴,又打起抗美援朝战争,财政困难状况可想而知。那时县里没汽车,我见县长下乡蹬个自行车;区长连个自行车也没有,两条腿颠来颠去。不记得哪时交学费,那时财政给学校拨足教学经费自不必说,还拨图书费,学校有个图书室;还拨烤火费,冬天教室生个煤火炉。一般体育器材学校都有。学校还有个军乐队,军号军鼓齐全,每日升降国旗全校师生集合行举手礼,奏军乐,煞是庄严;学校还有个腰鼓队,崭新的腰鼓,崭新的服装,每逢节日,腰鼓队在操场表演,乡亲都来看,像大戏一般热闹。俱往矣!几年前这学校还戴着初中的“帽”操场上只剩下一个(不是一副)篮球架,篮板上的洞比篮球还大。可如今县里轿车如蚁,如蚁轿车竞名牌,乡里也有好几辆,有用无用只管追;办公楼盖得气派,公款宴席永不断,轮到教育就没钱了。《中华工商时报》曾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颇有意味:“某贫困县举行一个2万元助学款捐赠仪式,参加者中有奥迪一部,红旗一部,桑塔纳一部,桑塔纳2000型2部,丰田巡洋舰豪华越野车一部,日产途乐豪华越野车一部,三菱越野车一部,切诺基越野车2 部,整个车队价值大约300万元。”正本清源,教育穷孩子苦,是政府教育投入严重欠账。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为5.7%,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4.4 %,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1 %。我国1992年制定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规定,到2000年,这一比值达到4 %。而正是从第2年起,这一比值持续下降。1992年为2.99%,有关部门公布的最近比值1998年不足2.5%。2000年实现4%目标已经不可能了。这同我国国民经济高增长很不相称。按世界教育经费平均比值来算,我国年教育投入欠账1200亿元。如果有这1000多亿元,教育不会穷到这样子。我国学生总数占世界总数20%,我们的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的2%。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制定政策纲领,开大会,发文件,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跟随相应的拨款。搞清楚谁不能穷教育苦孩子,教育穷孩子苦的根源,就该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刷到各级政府大院里,而不是农家墙头上。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评选结果让人“浮想联翩”!
文/话不在多
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昨日,经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据相关报道: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0位获奖者中,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老百不禁对这样的评选结果有些刮目相看!可以这么说,行政职务的教师,在教师中也可以称得上是“官”了!可是,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这样的评选结果却让百姓情不自禁的“浮想联翩”!不可否认,在我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学而优则仕”的实况。也不可否认,“学而优则仕”是对优秀者的认可,是对其它人的激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竞争和管理方式!更不可否认,让优秀者处在领导的位置上,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是正确的!从这一点上看,当官的的被评为名师先进也有其可能合理存在的一面。可是,面对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如此高的比例,却让我们老百性实在不敢恭维,却让我们老百姓有些怀疑!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难道所有的名师十有八九都处在了领导的岗位上?难道不在领导岗位上的老师教授们都不优秀?如果按这个理论去推,在学而忧则仕的情况下,那些领导是怎么上来的?如果再推一步,这些领导岗位上,具有一定的行政职务的名师们,难道也不优秀?由此看来,十个名师九个官,这样的评选结果并不圆满!这样的评选会让人易产生“评官师”的想法!让我们抛开这些国家级高等学校这些离我们较远的话题,我想问一下众网友:在基层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中,大多每年都评先进,这个先进,虽然和高等学校这次评出的名师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在很多地方,评先进和名师却应该有类似的地方!在这里我先问一句不当官的一般职员:在评先进时,往往本级本单位的先进我们都参与过,可是做为更高几级的先进和荣誉,比如省市县级的荣誉,是不是往往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早已“名花有主”?而那些更高的奖项,却又往往是在评职称或其它评分的时候,具有加分的好处?更为巧合的是那些获得者,在很多时候往往又是“有来头的人”?在这里,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评选,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只是疑心,我们只能怀疑!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话题上来: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这样的评选不由得让百姓“浮想联翩”!在这里,我不得不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在当今,难道先进也流于了形式?难道名师也成了福利?难道荣誉也与权力挂了钩?我们不知道!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这样的评选让百姓“浮想联翩”!在评选名师中,难道真的有权力因素在作怪?难道真的存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情况?难道某些评选真得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关于这些,也许都是我的癔想!可是,当出现了一百个名师九十个官这种评选结果,我们老百姓却不由得在“浮想联翩”!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7-04 04:5907-04 05:1207-04 05:3107-04 05:3107-04 05:4807-04 05:5807-04 06:2207-04 06:3007-04 06:3707-04 06:39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4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的谎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