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右肺上叶后段渗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改变...

一年前咳嗽,睡前和起床后,白天偶尔也咳几声。cT,肺上有纤维灶和增殖灶、右肺还有肺大泡。肺功能也有_百度知道
问:一年前咳嗽,睡前和起床后,白天偶尔也咳几声。cT,肺上有纤维灶和增殖灶、右肺还有肺大泡。肺功能也有
长期吃药也不好呀,有时服甘草合剂,白天偶尔也咳几声。服苏黄胶囊和顺尔宁胶囊,睡前和起床后,诊断变异性哮喘、一停就加重,症状轻了就停了。时好时坏总是好不彻底。cT一年前咳嗽,肺上有纤维灶和增殖灶、右肺还有肺大泡。请问我该怎么治疗好呢。甘草合剂十天左右。但前两种就停不了。肺功能也有问题
来自歙县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考虑属于哮喘的症状,指导意见:目前这个问题我建议及时的减少刺激,不要感冒受凉吧。
病情分析:
应该卧床休息,大量饮水。最好药物治疗如使用青霉素,一定要完成抗生素疗...
问题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一定要多喝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荤腥的食物,不...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病情资料,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终的结果,治疗起来难...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是已经出现肺大泡,那就不可恢复的,需要积极控制疾病进展。
你好,从你的肺部的CT的检查的结果来看的话,是有肺部感染合并肺大泡的问题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深圳山厦医院再论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
  深圳山厦医院& 杨玉山& 徐光
  在当前全国各地热议医疗卫生改革,探讨民营医院生存发展之道的关键时刻,《健康报》11月12日第八版刊载的《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一文引起了热烈讨论,读者反响十分强烈。许多医务工作者和结核病患者纷纷致电我院,对我们带领的专业团队多年来矢志不渝、坚持战斗在抗痨第一线的奉献精神表示钦佩,并对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另辟蹊径,在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方面作出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当然,也有一些长期坚持在抗痨第一线的专业工作者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概念和技术环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现我们(杨玉山院长和324结核网首席执行官徐光先生)就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并对读者提出的学术问题作出专业的解答,以期引起广泛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全球每1秒钟就多1名结核病患者,结核病仍是目前威胁人类的主要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全国约有5.5 亿人感染过结核菌,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 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病人150 万,每年约有30 万人死于结核病。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病已是病因明确、治有办法、防有措施。但严酷的现实却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几乎泛滥。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流动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加大、基层防治结核病组织涣散、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匮乏、许多结核病防治措施流于形式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核病防治理论多年未改变,长期、大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成为结核病治疗的金科玉律,导致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使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几乎进入瓶颈状态。   微创靶向疗法正是在这种历史现状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也是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和防治理念。   一、我们的重要发现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1.结核病患者的病灶中不仅仅有结核杆菌存在,同时伴有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寄生。因此,结核病灶是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结果,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常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相反会人为地破坏结核病灶内固有的菌群平衡,助长了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性。   2.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分的60%由类脂质构成,这种类脂质包括硫脂类和蜡质。人体内的巨噬细胞由于受硫酯类物质的影响,在发挥吞噬作用时不仅无法消灭结核杆菌,相反却将细菌包裹、分隔,导致吞噬细胞体积增大,固定在血管上。而蜡质D等则由于其疏水特征,使血流中团块物质增大,阻塞毛细血管。这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机理,也是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的主要原因,粟粒型、浸润型肺结核以此类现象居多。   3.结核病灶的病理切片显示,由于病灶长期迁延不愈,致使病灶局部周边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等。这些因素导致结核病灶周边的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使抗结核药物不能顺利进入病灶内,空洞型肺结核的此类现象尤其明显。   4.结核病灶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其中包括血液微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和微气道阻塞。这种微循环的障碍和阻塞恰会造成人体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进入障碍,为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是结核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这种结核病灶内的微生态环境正是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5.常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病灶内每毫克组织内的有效药物浓度仅为几微克,而微创靶向治疗局部病灶内穿刺给药的浓度却高达几毫克。任何顽固的结核杆菌在这种高浓度药物作用下,其抵抗能力都显得微乎其微、势单力薄。   6.在结核病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只考虑了破坏、杀灭,没有考虑修复、重建,更没有考虑动态平衡。   以上发现说明,机体不能有效控制结核杆菌的持续感染不是由于细胞免疫的抑制造成的,而是空洞这一特殊的微环境阻止了T 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直接作用,导致大量结核杆菌在空洞内表面的巨噬细胞中生长。   二、微创靶向综合疗法快速治愈耐药性肺结核的原理   1.直接杀灭结核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针对结核病灶周边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抗结核药物不能进入病灶内这一特点,采用经皮肺穿刺让药物直接与致病微生物接触,避开了“交通堵塞”,“空降”到达病灶,对其实施“空中打击”。   针对结核病灶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这一特点,配制独特的复合配方,可同时杀灭多种致病微生物。   经皮肺穿刺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较传统疗法高,使致病微生物浸泡在高浓度的有效抗生素中,没有存活的机会。   2.破坏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   采用碱性、高渗透压、缺氧、破坏病灶蛋白质等多种手段,摧毁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态环境。即使个别异常顽强的致病微生物躲过了高浓度抗生素的劫杀,由于没有生存空间,也将无法存活。   3.促进原病灶区域组织细胞的生长、修复和重建。   利用独特的药物配方和一些辅助治疗,促使原病灶区域被破坏的组织修复重建,特别是微循环的再建立。   4.全身免疫支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实施高营养热药膳快服、运动快速康复,以及身心兼治、情感抚慰,能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其修复重建功能,使结核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达到临床治愈的功效。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种疗法对于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来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复合型地质灾难。   地震: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恰似一次高级别地震,首先破坏结核空洞形成的厚壁和荚膜,摧毁结核病灶的微循环结构和框架。   海啸和泥石流:接下来,大剂量的针对不同致病菌的独特配方药物的冲洗灌注和浸泡,同时伴有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冲刷和洗涤,让结核杆菌及其他致病菌无藏身之地,这就像海啸和泥石流。而缓释、长效和多种抗致病菌药物的联合作用,则能持续杀灭残余的结核杆菌。   灾后重建:促进细胞修复重建的复合型配方可以促进细胞的生理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形成动态平衡,再配合高营养热药膳快服、运动快速康复及身心兼治辅导,能使结核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健康,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三、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六大优点   1.适应证广。除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外,均适用此疗法,尤其是耐药、多耐药和广泛耐药性结核病患者。   2.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很少复发。初治患者住院1个月左右,经皮肺穿刺4次~5次;耐多药、广耐药患者需3个疗程,共3个月,每个疗程费用约1万元左右。   3.完全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配成复合制剂,进行个体化治疗。   4.穿刺置管注药前可先抽吸空洞内脓液、干酪、坏死等物质,清洁空洞,减轻病人的中毒症状,使药物和致病菌更好地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5.避免全身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尤其减轻对消化道和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6.设备简单、定位准确、操作容易、安全可靠,易被病人、家属接受,利于推广复制。   四、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适宜人群及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   1.适宜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性患者;   2.适宜急需快速治愈初治肺结核患者,如出国、留学、当兵、考公务员等。   3.适宜不能耐受长期服药的肺结核患者。   4.适宜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肺结核患者。   5.适宜有严重并发症的肺结核患者,如大咯血患者。   6.适宜肺结核合并曲球菌、尘肺的患者。   7.适宜结核性脓胸、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   8.适宜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核、骨结核患者。   禁忌人群:   1.严重的心衰、肾衰、呼吸衰竭患者。   2.肺结核晚期患者。   3.药物过敏患者。   五、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1.淋巴结核一经穿刺即会造成开放性感染播散,如何愈合?   所谓定向穿刺不是指不分轻重、不分部位,一律针对结核空洞或结核病灶直接穿刺,而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位置的定点穿刺技术。比如针对淋巴结核和骨结核,对于尚未出现结核病灶破溃的病例,我们采取定点包围技术,在结核病灶周围穿刺给药,使供应结核病灶的外周血管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碱性环境和高渗透压状态,以破坏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并直接杀灭致病菌,促进组织快速修复。几天后,当病灶出现大量液化、组织坏死时,我们则再利用穿刺技术抽出脓汁,同时注入相应药物。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例发生病灶破溃现象。   对于已经破溃的结核病灶,我们则采取外周定点和内部穿刺给药并举的方法,同时在破溃伤口加入大量粉剂药物,使脓汁大量脱出,达到快速治愈的效果。   2.空洞型肺结核和浸润性肺结核一经穿刺,就会产生剧烈咳嗽。只要有剧烈咳嗽,就会造成肺内播散,加重病情,这怎么解释?   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及观察,并对穿刺过程中咳出的脓痰进行痰菌培养试验,尚未发现存活菌。这说明,在穿刺过程中,药物已经和致病菌充分搅拌混合,达到了杀灭致病菌的作用,同时破坏了结核杆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因此,没有咳出体外的痰液,即使扩散到其他肺组织,细菌也不会存活,所以不会造成肺内播散。当然,在长期治疗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几例肺内矛盾反应病例,采取同样的穿刺给药技术,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3.通过穿刺给药技术快速治愈浸润性肺结核和粟粒型肺结核的原理是什么?   经皮肺穿刺给药技术,在局部注射近20毫升高渗及高浓度药物,改变和加大了局部张力,使原来已经堵塞的气道复张,血管和淋巴管通畅,促使大量痰液咳出。同时,高渗及高浓度药物充分利用了人体血管、淋巴管、气管的半透膜原理,使药物通过上述管道快速传送到周边组织,达到快速治愈的效果。   4.这种疗法所使用的药物是你们发明的新药吗?   该项治疗技术所使用的药物全部是国家药典所列药物,没有采用新药。归根结底,这项技术是一种临床治疗方案的发明,是临床医生根据不同临床症状、临床分型及病情程度,采用即配即治的配伍方式,形成的独特治疗方案。其实,利用不同的临床混合配伍溶液治疗不同病人是目前国内外十分通行的治疗方法,正如国际风行的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一样,其不是药物的发明,而是一种治疗方法的创新。   六、典型病例   1.赵某某,男,39岁。   主诉:间断咳嗽5年,腹胀气短乏力1年。   现病史: 5年前,患者因气候变化诱发咳嗽、咳痰,多冬天发病,同时伴发热,最高体温39℃,盗汗。在当地慢性病防治院经拍片、血液及痰涂片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及少量胸水,住院抗痨对症及支持治疗2个月余,病情好转出院,之后因服用药物胃肠不适自行停药。去年三月,病情加重,在当地胸科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经痰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发现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均耐药,因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低下故未用抗结核药,患者自觉症状加重自动出院。近半年来,腹胀加重、食少消瘦、低热、气短、乏力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   既往史: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入院时查体:体温38.2℃,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膨隆,压痛无反跳痛,腹水征阳性,肝肋下未及,脾大(下缘平脐)。辅助检查示:血沉86mm/h,PPD试验(+++),白细胞数目2.3*10^9g/L(参考范围4.0*10^9g/L~10.0*10^9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6%(参考范围50.0%~70.0%),血小板数目35*10^9g/L(正常100*10^9g/L~300*10^9g/L),淋巴细胞数目0.4*10^9g/L(参考范围0.8*10^9g/L~4.0*10^9g/L)。痰浓缩找抗酸杆菌3次均为阳性,抗结核抗体阳性。胸部CT片示,右肺上叶见斑片状、索条状阴影,其中可见数个不规则的厚壁空洞影,邻近胸膜增厚粘连,两肺中下叶见片状、结节状影,边缘欠清,两肺纹理增强紊乱,左膈毛糙,左侧肋膈角变钝,脾脏大。   诊断: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显示,诊断为继发肺结核,双肺痰(阳),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   治疗:于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升白细胞药、抗痨药口服,定期输入血小板,积极控制感染。行5次经皮肺穿刺注药术,于日行脾切除术(脾脏超过正常体积的3倍),继续强化抗痨、消炎、保肝等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良好,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营养状态满意。后再次行经皮肺穿刺注药术4次,术后对症治疗,病情恢复满意。经复查,肺部CT示两肺病灶吸收减少,血沉降至8mm/h,痰涂片检查3次均阴性,痰培养1次阴性,达到临床治愈。   专家点评:   (一)病情危重   体温39℃,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继发性双肺结核伴胸水;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   (二)治疗矛盾   由于患者有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造成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若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进一步减少,加重肺结核病情;脾功能亢进,将进一步促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的减少,在制订治疗方案中,必须先切除脾;严重的肺结核病患者因广泛耐药及无法耐受麻醉,无法承受手术治疗,导致内外科常规治疗矛盾。   (三)微创靶向疗法是快速治愈此类病人的有效方法   该疗法能快速治愈双肺结核和胸腔积液,给临床脾切除手术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机会;能快速杀灭致病微生物,避免传统药物疗法导致的肝肾功能和造血机制的进一步恶化;能使人体肺组织细胞快速修复重建;内外兼治、身心兼治,能迅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及体力。
图1&&&&&&&&&&&&&&&&&&&&&&& 图2
  治疗前:胸部CT片示:右肺上叶斑片状、索条状阴影,厚壁空洞影,伴胸膜增厚,两肺中下叶见片状、结节状影,两肺纹理增强紊乱,左膈毛糙,左侧肋膈角变钝,脾脏大。(图1、图2)
图3&&&&&&&&&&&&&&&&&&& 图4
  治疗后:肺穿治疗4个月后,胸部CT片示:病灶明显吸收减少。(图3、图4)   2.赵某,女,26岁。   主诉:发热,咳痰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9月中旬时出现咽痛、咳嗽,进行消炎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咳嗽始终未愈。从10月开始出现晚间发热(最高体温达40℃)、盗汗,咳嗽较前频繁,无痰,拍片后诊断为肺结核,于10月中旬住某胸科医院予以利福喷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抗痨治疗。治疗10余天后,因血小板及白细胞明显降低,遵医嘱停用抗痨药。来院前5天发热明显,达39℃~40℃,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   既往史:7年前行肾移植手术。   入院时查体: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38次/分。辅助检查示:血沉156mm/h,PPD试验(+++),白细胞2.3*10^9g/L(参考范围4.0*10^9g/L~10.0*10^9g/L),血红蛋白45g/L(参考范围110g/L~150g/L),红细胞1.44*10^12g/L(参考范围3.50*10^12g/L~5.00*10^12g/L),肾功示肌酐227.8umol/L(参考范围0 umol/L~159μmol/L),大便潜血弱阳性。腹部B超示,双肾萎缩,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的情况下为80%~85%。痰浓缩找抗酸杆菌3次均阳性,抗结核抗体阳性。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发现,新生隐球菌、金葡菌生长。胸部CT片示,两肺各叶均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密集阴影,且有较多融合。   诊断: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显示,诊断为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伴肺内感染。   治疗:患者于日入院后行输血等支持治疗,予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并行6次经皮肺穿刺注药术,复查胸部CT示两肺结核病灶有所吸收。3个月后,来院复查肺部CT,与治疗前对比,弥散性分布的粟粒样密集阴影消失。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肝功肾功基本正常,血沉降至14mm/h,痰涂片检查3次均为阴性,痰培养1次阴性,达到临床治愈。   专家点评   (一)病情危重   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38次/分;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的情况下为80%;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红细胞、白细胞数目明显低下,无法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   (二)治疗矛盾   对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须快速采取全身大量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否则无法控制结核杆菌,导致病情加重;由于该病人红细胞、白细胞数目明显低下,肝肾功能差,不能采取全身大量联合应用抗结核药;常规抗结核药物会对肝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将使病人红细胞及白细胞数目进一步减少,故造成治疗矛盾。   (三)微创靶向综合疗法是快速治愈此类病人的有效方法   该疗法能快速制止血行播散;快速杀灭致病微生物;避免传统药物疗法导致的肝肾功能和造血机制的进一步恶化;能使人体肺组织细胞快速修复重建;内外兼治、身心兼治,能迅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及体力。
图1&&&&&&&&&&&&&&&&&&&&&&&&&& 图2
  治疗前:胸部CT片示:两肺各叶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密集阴影有较多融合。(图1、图2)
图3&&&&&&&&&&&&&&&&&&&&&&&&&&& 图4
  治疗后:肺穿治疗3个月后,胸部CT片示:双肺弥漫粟粒状阴影明显吸收,病灶明显吸收。(图3、图4)   3.王某某,女,28岁。   主诉:间断咳嗽、咳痰、咯血7个月。   现病史: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痰,咯血,间断高热,盗汗,予以间断性消炎及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当地医院查抗酸杆菌(+),药敏实验发现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   既往史:健康。   入院时查体:体温38.2℃,脉搏90次/分,呼吸26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示,血沉92mm/h,PPD试验(+++),白细胞数目1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痰浓缩找抗酸杆菌3次均阳性,抗结核抗体阳性。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培养发现,金葡菌、组织胞浆菌和大肠杆菌生长。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厚壁空洞,洞内壁凹凸不平,两肺上叶、左肺下叶可见片状模糊实变影及蜂窝样改变、小结节影、增殖性病灶、纤维索条。   诊断: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显示,诊断为耐药性双肺继发性肺结核伴肺内感染。   治疗:患者于日入院后,经2个疗程住院治疗,行10次经皮肺穿刺注药术后,咳嗽、咯血、乏力等症状消失。3个月后来院复查肺部CT示,空洞闭合,浸润性病灶全部吸收。病人一般状态明显好转,血沉降至8mm/h,痰涂片检查3次均阴性,痰培养1次阴性,符合临床治愈标准。   专家点评   该患者双肺继发性空洞型肺结核伴肺内感染诊断明确,耐多药,传统治疗效果不佳。微创靶向综合疗法能够快速治愈耐多药肺结核,一般住院治疗1个~2个月,再口服抗结核药3个月,即可达临床治愈。
图1&&&&&&&&&&&&&&&&&&&&&&&&&& 图2
  治疗前:胸部CT片示:右上叶厚壁空洞,两肺上叶、左下叶实变影及蜂窝样改变、小结节影、增殖性病灶、纤维索条。(图1、图2)
图3&&&&&&&&&&&&&&&&&&&&&&&&&& 图4
  治疗后:肺穿治疗3个月后,胸部CT片示:空洞闭合,浸润性病灶全部吸收。(图3、图4) &
责任编辑:NL051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CT??μ?????9MM,?
飺鵽??????桢??飬?????
?棬??????й
?й???????
???棬????????????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汤耀东大夫本人发表
体检ct显示右肺左上肺胸膜下增殖灶
状态:就诊前
右肺左上肺胸膜下斑片状影,根据你的描述,估计是陈旧性疤痕可能性。建议定期复查。目前暂时不用处理。
如果方便建议把片子传上来看看。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汤耀东大夫的信息
慢性咳嗽、慢阻肺、哮喘、肺炎、肺癌、呼吸衰竭及各种呼吸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
汤耀东,男,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宁波市呼吸病分会委员,从事内科及呼吸科临床近20年,...
呼吸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上海胸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协和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CT临床诊断案例集0页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9:16: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CT临床诊断案例集0页.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