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看偶像剧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响

  《成都商报》在《夜上黄山谁让救援队变敢死队?》的报道中,称复旦学生“三次报警失败后,一个队员想到了……他二姨父影响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绝对有效。”而这段文字是记者在采访中听说的,未加核实。后经证实,“二姨夫”并非“影响很大”,而是一个普通上海市民。“影响很大”这个关键事实的错误导致了整篇报道的失实。
   发改委调查发现,去年“7?5”事件导致喀什房地产开发量下降,销售停滞,价格下降。今年4―6月,销售上升较快,房价上涨较多,比去年同期约上涨了33%。调查并没有发现所谓外地炒房团买走整幢楼、整个单元的情况。购房者以喀什当地、周边县市和兵团居民为主,约占90%,外地人购房不到10%,且多为在喀经商人员。
  作者周守瑾为浙江日报的老编辑老记者,选编入这本书的100篇文章,是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几十年新闻生涯的实践。
  《异论中国》的作者椿桦是时评界的前辈,这本书是他的――怎么说呢,算是时评又不算时评的文集之一。之所以说是时评,是因为这是以时事评论为发端的文章,而不算时评,是因为不是时下通行而遭人诟病的时评体例,大概算是介于杂文与时评之间的一种文体。
&浙报集团系列报刊&
&浙江广电集团系列频道&
欢迎与我们开展全方位合作
电子信箱:
QQ: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邮政编码:310039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电视批判》:聚焦电视剧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古装剧与法制题材的电视剧前段时间在荧屏热播,也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在高收视的背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些什么?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王学泰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陆昕教授做客《电视批判》论坛,就古装剧与法制题材的电视剧与网友展开了交流。   
  开场白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的论坛准时开始,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王学泰】开场白:网友们大家好,我虽然上网,但是从来没在网上发表过谈话,今天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
  【陆昕】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非常高兴,大家有什么问题,希望尽量多提问,我将尽我的全力来回答,我的希望是你们把我问倒,最终让我回答不出来,谢谢各位。
  聚焦古装剧中的游民文化
  【王学泰】我是从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交叉研究的,我比较关注中国的古代通俗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关系问题。中国人谈到文化往往就谈到儒释道三家,实际上广大的社会下层民众受到的通俗文艺作品影响要比受这个影响大得多,可是这个问题很少引起学界和读者的关注。清代有一个学者叫钱大昕,他曾经说过:儒释道三教之外还有一教这就是小说教,他说的小说教就是通俗文艺小说。阿Q连个圈都画不圆,但他会唱“我手持钢鞭将你打,悔不该错杀了郑贤弟”,可见通俗文艺作品在民间的影响之深。不管是好是坏,但这种影响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在电视的影响要比过去的通俗文艺作品还要大。有人说电视传播的信息是一种全能语言,所以它能渗透到我们头脑的深处,甚至指导我们的行为,因此这个问题不仅电视人应该关注,广大的观众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警觉。
  【笑三少1983】王教授,您好!现在社会上播放了许多电视剧像《大贪官和绅》,这些会不会带来一种负面影响?
  【王学泰】《大贪官和绅》我没有看完,但是就我看的几集来说它距离历史事实相距还是比较远的。古来虽然贪官很多,但是像和绅这样的贪官,抄家的时候能抄出几亿两银子,能和他相比的大概是明代的严嵩。但电视剧中起初表现他年轻时候见义勇为,甚至是非常有操守的官吏,最后怎么转变为这么一个大贪官,就使观众很难理解。什么才是和绅发展成为巨贪的原因,剧作者对此缺少必要的认识。
  【yq117】请问王研究员,近年来一些武打影视剧片可以说一直在占据着电视,特别是一些地方台,经常可以看到江湖中的大侠、侠女,并占有一定的受众群,这些影视片是否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否该大力宣扬。
  【王学泰】其实武侠小说不属于传统文化,但是江湖这个东西的确是存在的。江湖这个词有三种意义:一是大自然的江湖;二是文人仕大夫的江湖,这种江湖是休养生息的,这种江湖是静谧的,也就是仕人隐居的地方;第三个含义是游民的生活的空间。这种江湖是一种隐性社会,充满了刀光剑影和阴谋诡计,武侠小说实际上把这种江湖理想化,特别是金庸的小说把江湖人写的那么有修养。实际江湖上的道德观念和显性社会是有很大差别的。【青春残酷物语录】我恍然大悟,我还以为游民是指游牧民族呢!呵呵!江湖大侠都算是游民喽!
  【王学泰】“侠”这个字先秦就有了。司马迁写过游侠列传,提出来游侠的七种品格,比如:尽力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甚至帮助别人而让别人不知道,向别人许下诺言就一定要照着去做,不怕强权,帮助弱者,并且在财务上特别清廉。这在封建社会专制中代表了社会的良心。实际上能做到这七条的是非常少的,但是年轻人都有一个热血沸腾的时期,想充当社会良心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很多自称是“侠”的都是一种假的游侠。因为古代的游侠有特殊的装扮,有独特的行为方式,所以成熟的人格做不到,只能在自己的打扮上或者是胡乱杀人上模仿这种“侠客”。从曹植以来,很多人喜欢写《侠客行》一类的诗歌,包括李白,但是文艺作品中真正游侠少而假的游侠居多。古代尚且如此,我们今天要建立法制社会、公民社会更不能表彰这种违法乱纪的侠。东汉有一个大将叫马援,他给他的侄子写过一封信,说他有两个朋友,一个谨小慎微、努力做事、待人诚实,品格非常好,他说我特别尊重他,另外一个他是侠客,他是交游遍天下,勇于帮助人,也不图报,我也很尊重他,但是我希望你学习前边的那个人,即使你做不到他那样可你还是一个老实人,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我不希望你学后边的那个人,因为你学侠客不成你就成为一个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私语的草】江湖人物,是不是不受律法管制的人物呢?
  【王学泰】我说的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是一个隐性社会,它是法律管不到的地方,所以说就不是受不受管制的问题了。另外,古代法律网络毕竟比较稀疏,由于统治成本的限制不可能过多的使用大量的官吏来监视整个人群,所以往往法律管不了或管不到。
  【私语的草】象韦小宝那样的人算是吧!?
  【王学泰】韦小宝肯定是个游民,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不是宗法网络中的人。金庸说他把韦小宝当作反面人物来写,可是小说通过形象告诉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有人把韦小宝比作阿Q,当然两个都是游民形象,但是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鲁迅一生都在批判游民意识(他用的是流氓意识),所以他最终把阿Q送上了刑场,作为对于读者的告诫,对于阿Q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金庸完全赞美韦小宝,让他获得一切成功,让年轻人啧啧羡慕这个。实际上韦小宝如果要在现实中是很可恶的,可是他在小说中和屏幕上是那么的可爱,这是很荒唐的。所以像《鹿鼎记》所谓的反武侠小说的危害更甚于其他的武侠小说,说白了如果要把一个流氓的形象推荐给一个年轻人作为生活样板的话,不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私语的草】央视播的历史大片还是很好看的!
  【红君】那当然了,要不怎么叫“央视”呢。
  【无知の文曲星】对,《三十六计》就是经典!
  【hulunbeir】对!对!对!我喜欢《雍正王朝》、《康熙帝国》、《三国演义》、《水浒》。
  【格子布1980】但是似乎也有人提出这些历史大片太严肃,不如港台的娱乐片好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私语的草】主要是能在里面找到历史的影子!
  【私语的草】王老师如何看很多历史被一个个智商高的编剧改得面目全非的现象?
  【yq117】大概是为了经济利益吧,哪还管社会效益?
  【王学泰】中国历史这么长,有很多嘉言懿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圣贤。为了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也为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过去,为什么不能演历史剧?但是说如何对待历史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剧作家只注意如何制造离奇的情节和吸引人的矛盾去抓住观众,而忽略了把真实的、符合历史规律的本来面貌告诉给观众。
  【yq117】请问王研究员,现在的武打片(武侠)充斥地方台,是否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并进行宣扬。谢谢。
  【王学泰】武侠小说实际上是民国初年的产物,与传统文化无干,当时最初倡导武打的可能跟一些清末的感慨――中国体制软弱,希望中国提倡一种尚武精神,这在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说过多次,提倡一种尚武精神,但后来武侠小说真正产生以后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和文化关系不大。
  【yq117】王研究员,您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但近年来出现的这些“游民文化”现象,既然他游离于历史,远离现代文明,但为什么又有一定市场;而且频繁出现于电视屏幕。
  【王学泰】第一:游民文化不是现在产生的,至少它从宋代以来就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我们说什么是游民呢?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人们都是宗法网络中的一分子,而游民是从宗法网络中游离出来的分子。到了宋代,城市制度的变化给游民在城市生活制造了机会,所以在宋代就形成了游民群体。而宋代又是通俗文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一些游民进入城市以后就以表演或创作通俗文艺作品为生,因此就出现了表现游民生活、宣扬游民理想的通俗文艺作品,它就形成了一种游民文化,这种文化就给后人带来了很大影响。
  【hulunbeir】请问王先生,您认为明清小说最值得我们吸收的是什么呢?
  【王学泰】明代是产生中国长篇通俗小说的时代,《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这些杰出的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代,称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或曲折的或直接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某些方面,表达了作者的某些追求和理想。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当前文学作品的写作是有着借鉴意义的。但是这些作品中有一些思想感情与我们要建立的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相抵触的,所以当前的负面的影响甚至大于正面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现在还在喜爱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那是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水浒气”和“三国气”的缘故。
  【格子布1980】那么历史剧究竟是真实重要还是艺术重要?我发现要做到两者之间的结合并不容易。
  【王学泰】希望有多个好的历史剧出现,当然好的历史剧应该有好的情节、好的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戏剧矛盾,但是我觉得好的历史剧应该给人们一种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历史剧普及历史知识也应该是历史剧的责任之一。我特别有感受,那么多老百姓那么爱看传统戏,可是传统戏给人们的历史知识没多少,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中国生活挺像戏,但是戏却不像生活,这就是传统戏。因为传统戏的很多作者都是文化层次很低的江湖艺人,这种戏吸引人往往是它的唱腔、表演、服装、脸谱、舞蹈,可是它的内容往往被人们忽略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剧要和传统戏划清界限,给老百姓正确的历史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正确的对待生活。
  【热情薯片】一个成功负责任的导演拍的戏一定会更加亲切、更加真实、更加有蕴味、更加让人回味反思,如果能够让电影、电视做到让人回味,那就是最大的胜利!
  【格子布1980】如果以韦小宝为代表,游民也许带上一点讽刺的意味,不过一般来说,我想,游民该是属于社会的一类弱势群体。
  【私语的草】王老师,金庸的小说属于游民文化吗?
  【王学泰】金庸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的商业文化,作者似乎不太关注他写的到底是什么,他关注的是读者对什么感兴趣,特别关注人类从人性弱点出发那种心灵的隐秘之处。关注什么,他就写什么。比如韦小宝,他不单纯写游民的问题,还特别写这个游民在名利色各种方面的满足,这恰恰反映了许多男性读者的内心隐秘的一种追求,所以它能畅销。文艺作品实际上是人们追求的虚拟的实现,所以韦小宝的电视剧和《鹿鼎记》小说才能受到一些人的欢迎,所以说金庸的这种小说不是提高读者、提高观众而是迎合人们心理。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现在的戏说剧?
  【王学泰】戏说剧就是商业剧,如果人们不认真对待,看一看也无所谓,实际给人消愁破闷,就好像打游戏机一样,我觉得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所谓。但是如果我们志向不在商业上,那就最好不要写。
  【格子布1980】有人说现在大量古装剧的出现,说明了一种社会思想的倒退,不知王老师怎样看?
  【浪迹天涯30年】我在俄罗斯莫斯科的时候能收到中国的几个台也都是这种题材,外国人从电视里没法了解中国,所以中国还是个神秘的地方。我们的司机俄罗斯人,他去我们那做客,看了中国的电视。看后他睁大眼睛问为什么中国男人留个大辫子?我说那是过去,可换台还是。我看他的眼神觉得他可能不信。
  【格子布1980】人们还在怀念皇尊的年代,这是不是预示了一种悲哀?
  【王学泰】这种说法有点简单化,莎士比亚的戏大部分是写历史的而不是写当代史的,中国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也大多数是写过去的历史事件的,所以说就不在于写什么的问题,但是现在古装剧特别是宫廷戏特别多好像有些反常,我认为这和剧作者回避现实矛盾、缺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理解有关。
  聚焦法制类题材的电视剧
  【陆昕】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所以我平时留意法制电视剧的题材多一些。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中心问题是电视剧中反面角色的“坏人不坏”的现象。
  【主持人】您所说的“坏人不坏”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
  【陆昕】现在的坏人有很多的长处,比如说是孝子,对朋友讲信义,不嫖不赌,甚至最大的坏蛋也往往是一位最深刻的哲学家,对人生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
  【红君】嘉宾你好,现在的法制(包括一些涉及黑社会)题材的电视剧中往往把反面人物描写的特有智谋、特勇敢的那种,甚至对犯罪的描写都是很详细,我觉得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危害性极大,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陆昕】文艺界以反“高大全”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人物,于是出现坏人有长处,好人有缺点的套路,似乎这样才符合生活的真实,这其实有点矫枉过正。
  “坏人不坏”,这种创作意图有点像主题先行论,先有一个主题,然后为了主题去塑造一个形象,所以这个形象就游离于生活之外,不符合逻辑。比如说演《黑洞》中的反面主人公,这个形象给人的印象从逻辑上看是这样:曾是好人,得过不少奖状,现在是坏人,做了不少坏事。但是最关键的东西,也就是“论证”却没有。好人为什么和怎么变成恶棍的?因为这个过程是最难写,必须有深刻的生活体验,但现在的创作人员往往不愿意去更深地开掘,因此就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塑造出一个似乎不坏的坏人。
  另外,现在还有这样一种趋势,坏人把所有责任一股脑推给了社会,而创作人是抱着同情和推波助澜的的态度,而社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不可能负起任何责任,所以推给社会是最容易也是最空洞的。
  【红君】前些天我看了一部篇子《黑冰》。王志文演反面人物,后来被抓,我很同情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对侦察员倒是没有什么好感,我觉得单单这点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失败。完全违背了导演的“意图”吗。
  【主持人】陆老师,您如何看待现在法制题材电视剧中正面人物较弱这个现象?
  【陆昕】正面人物形象不好刻画,这已经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毛病的,有缺点的,所谓人无完人。而在过去我们的创作中,人必须是完人,创作者就必须要按照完人的形象去塑造。所以我们看到这种形象之后,首先的感受就是不亲切,显得造作。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扭转过来,原因就是创作者不知道或掌握不好正面人物形象可以放肆到什么程度。
  【主持人】那您对于电视剧中“好人不好”这种现象又怎么看呢?
  【陆昕】我们的正面人物形象的描写,确实打破了过去的一些传统的禁区,比如侦察员可以对上级同事大声叫嚷,可以犯点小错误,可以发点牢骚,似乎是比过去那种坚决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强多了。但是,创作人员忽略了侦察人员的人文素质,他们似乎对于文学艺术完全隔膜,他们似乎不听音乐,高雅艺术似乎与他们毫不沾边。比较而言,《重案六组》中主要的人物形象还不错。
  【无知の文曲星】请大家谈谈,现在的“黑社会,反腐败”题材的电视剧这么多,我想知道是现实社会中比这还厉害,还是导演虚构的呢?
  【陆昕】现在的黑社会、反腐败的题材这么多,我觉得表现黑社会这一点是出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因为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主要是白天的社会,他看不到地下的社会。反腐败呢,是因为能够给老百姓出气,使他们的怨气有所渲泻。正因为有这么两点,所以有很高的收视率。
  【yq117】陆教授,反映法制题材的电视剧近些年从数量上来说不算少,但雷同现象也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陆昕】数量上不算少,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电视剧比较吸引人,主要是考虑收视率,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原因是抄袭是最省事的。我认为优秀的法制电视剧应该是透过贪污、腐败这些表面的事实,写出人心中的欲望,欲望一方面带给人财富,同时也是心灵的最大折磨者。我们的法制电视剧在这方面写得太少,往往只停留在极其简单的劫取钱财上。
  【高正奎】作为法制电视剧,不知道嘉宾是否赞赏由当事人或法律工作者来扮演?这样是否就有了真实性了呢?
  【陆昕】这是不可能的,用警察来演警察,那么他只能演出他的本色,但是电视是一种艺术,需要塑造形象,这一点就难以做到。至于让罪犯来演罪犯,几年前曾经尝试过,并且产生了一场大讨论,就是用少年犯来演少年犯,我认为这根本违反了法制。一个罪犯他必须受到惩罚,如果你把他放在电视剧里面,那么你就是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在使用,也就是说把法律对他的自由所进行的剥夺在一定程度上又还给了他。这也是我国前些年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怪事。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当时还有些社会工作者觉得这是值得推广的。正如清华大学生拿药水泼熊以后,有的法律工作者居然说不必让他受法律制裁,只要在学习的余暇到动物园去亲自喂喂这头泼伤的熊就可以使他感受到人与熊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也自然会重新做人。
  【笑三少1983】我看现在社会上讲法制电视剧无非就是杀人,贪污之类的,请问两位教授就“法制”一词狭义、广义的含义是什么?
  【陆昕】法制这个词简单说就是法律制度,它是人类社会自从有阶级以来所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比如说,没有法制社会的情况之下,我可以到你家里去抢东西,你看我不顺眼就可以拿刀子来杀我;如果有物质利益的地方,比如说水井、果树、庄稼,力气大的人就可以去抢,去争夺,力气小的人就无法与别人抗争,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无法生存了。因此人们就建立了制度。所谓法制就是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的权利,不管力气大、力气小,不管老人、孩子、男人、妇女,大家都有饭吃,有衣服穿,同时,又约束人们的行动,不许恃强凌弱,不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力量和地位、权势为所欲为,这是法制建立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广义。狭义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的宪法法律的条文,当然,最美好的法制是公开、公正、公平。
  【yq117】请问陆教授,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培养现代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在这方面我们的电视文化如何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呢?
  【陆昕】首先我觉得应该更加真实,这就要求我们拍摄人员要更多的负起社会责任。第二,不要粗制滥造,对于人们想获取金钱的欲望和金钱给予人们的作用要真正的有所体现,金钱可以说是双刃剑,得到的同时对某些人来讲也是毁灭的开始。我们的电视剧在这方面的警示作用还很差。
  【yq117】《重案六组》反映的一部是侦破案件的题材,从内容到情节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演员的表演也很真切,是一部除恶扬善的好电视剧。
  【高正奎】请嘉宾就《9?18大案》来说说我国的法制电视剧,当然要求是从对社会的影响来说。
  【陆昕】《9?18大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电视剧,从艺术上讲很紧张,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第二,它带有纪录片的性质,让人们看去很贴近生活。第三,更主要的是塑造了首犯刘农军这个人物形象,这个首犯应该说有一点文化的内涵,他盗窃文物,他犯罪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没有金钱,光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是不能够出头的,所以他要用金钱来铺垫他的成功之路。如此看来他不是简单的以奢华的生活为追求,他是想能够作一番他自己所认为的事业。
  【私语的草】所谓法制题材的电视剧首先应该注重艺术性还是真实性?
  【陆昕】我认为应该是注重真实性,因为法制题材的电视剧首先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与纯文学所塑造的那些文学形象、艺术形象有所不同,法制电视剧不管你有意无意,都要遵循一个惩恶扬善的原则。
  【hulunbeir】陆先生,偷拍算不算侵犯别人的隐私权?什么是隐性采访?
  【青春残酷物语录】我来回答,隐性采访是电视制作的必要手段,但要适度,记者不能真正介入犯罪,使用它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的功能,很多人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了搞清真相只好这样。
  【高正奎】可以说是一种侵犯,但是某些时候不偷拍,拿不到真实的材料,也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
  【陆昕】偷拍当然算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如果有谁偷拍了别人,那么他是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并且他偷拍的东西也不能作为证据。
  【胡同痞子】现在好多人都在说现在的法制电视剧,尤其是那些反映贪污的电视剧,都在教那些当官的怎么用更高明的手段去贪污啊!对此您怎么看?
  【陆昕】我觉得应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中国的法制过去一直是不透明的,既然你能够感到现在在教大家贪污,那么也就是说你能够看到些内幕,这些内幕过去是看不到的。由此激起了你的义愤,所以我看电视剧倒还是有了些作用。
  【无知の文曲星】如果“黑社会,反腐败”这类片子播的过多,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啊?
  【陆昕】我觉得你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因为现在有很多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并不是要建全法制的效益,而只是希望得到更高的收视率。而在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中又不去注意开发人的内心世界和探索根源,最后只好用色情和暴力来增添电视画面的内容,因此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目前这种现象有一种蔓延的倾向,所以这个现象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
  【热情薯片】我觉得是穷兵末路的导演才会想到用色情暴力来勾引人!不是么?真正喜欢创作、凭真本事的导演怎么会学那一套呢?或许在他们看来是娱乐娱乐!
  【格子布1980】我很提倡这类片子,毕竟只有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更好的去反思和改进。相反,太光明的片子只会麻醉观众。
  【hulunbeir】我很喜欢《黑冰》,王志文和蒋雯丽在里面的表现很好。
  【主持人】陆老师,您认为为什么大家会喜欢看这样的片子?
  【陆昕】我觉得这两部片子比较好看,首先是他的情节比较曲折,情节曲折是所有法制片好看的先决条件。另外我想可能大家认为这两部影片的反面演员有人性,不简单、复杂,他们好像对人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像是哲学家。通过他们对人生、对不同人群的分析,我个人觉得在某种程度到得到观众的认可,另外一个因素,它是把矛头对准了腐败分子,使人们有所渲泻。从我个人来说呢,我也比较喜欢看这一类的反面角色。现在的腐败分子不是那么简单,一旦把这些人物刻画得略微丰满一些,民众就觉得和过去那些头脑简单的坏人不一样,也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
  【主持人】陆老师,您认为在我们的电视剧中是否应该遵循惩恶扬善的原则?
  【陆昕】我认为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主旨,必须符合人们的善恶是非的观念。这种惩恶扬善具体到法制电视剧当中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每个人的生命都必须受到尊重。第二,每个人的财产都必须受到保护,反腐畅廉的电视剧受欢迎,正是因为老百姓认为人民的财产受到了应有的保护。
  对《电视批判》的寄语
  【主持人】对于央视国际网络的《电视批判》栏目,希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些希望与建议。
  【王学泰】批判这个词实际是很好的,但近几十年来把它搞的火药味很浓,好像是充满霸气的词汇。批判的原本意义,批和判都是解剖分析的意思。解放前一位有才气的教授名叫李长之,他写过一本叫《鲁迅批判》。本来是分析鲁迅的作品和思想,解放后却因为这个名字大倒其霉,就是因为人们把批判理解成为攻击、反对,所以电视批判实际上对我们的电视节目、电视工作做一些恰如其分的分析、解剖,以期把电视工作做的更好。
  【陆昕】我觉得这个栏目办得很好,可以对电视起到促进作用。比如说现在的电视剧,从整体来讲水平差得比较多,人们对电视剧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把这些意见发布出来,只能茶余酒后的闲谈。现在央视国际网络开辟了这个一个栏目,让大家能够把这些建议、意见、批评集中地反映出来,并且覆盖广大的地区,我觉得是恰逢其时,也恰到好处。同时我觉得对各位进行电视剧创作、导演的人来讲也有借鉴意义。
  【王学泰】 希望央视国际网络真正能对中国的电视的进步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陆昕】希望你们的网络打遍天下无敌手。()
中华传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C)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请仔细阅读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