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两个月宝宝流口水大啦!可宝宝一点也不护眼,看着好像…

原标题:一个疏忽致宝宝病危|记误食电池后的15天

文章来源|公众号小土大橙子(ID:buyateng)

前几天有位妈妈说她的宝宝误食了电池,听着十分揪心,这位妈妈已经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误服电池后的15天by轩轩妈

提笔写的时候,还是很揪心,距离孩子误吞电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仍历历在目,夜里惊醒后拉着孩子的手,才能再次睡着!

吃电池的是弟弟轩轩,是我的第二个孩子,十个月开始走路,特别的调皮捣蛋,只要醒着就不闲着,他有个8岁的哥哥东东。

写下这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重视气管及食道异物。

2017年3月5日周日上午9点多,哥哥带着弟弟在玩放着杂物的小筐子,突然老二咳嗽了几声,脸涨的通红,不停的流口水,手往嘴里扣!

我第一个反映就是吃到东西噎住了。

回想起几天前正好看过海姆立克急救法,立马实施,抱着孩子往上提,把孩子反过来拍背,孩子又咳嗽几声,依然没有吐出东西。

后来我又惦着孩子的腿把孩子倒过来希望让孩子把东西吐出来,依然无效,孩子开始大哭,爸爸也过来用手抠嗓子(这个办法不可取,有时会把异物越抠越深)。

孩子又咳嗽几声并不停打嗝,口水一直流,为了不想让他哭我喂他吃了母乳,过了几分钟奶全部吐出来了,感觉严重了就即刻去了我们这里最大的儿童医院。

路上喂了三次奶吐了三次,到了医院挂的耳鼻喉科,我向医生描述了孩子的症状以后,医生建议我们做儿童喉镜。

当时我以为喉镜可以看到食道的,后来才知道看的是肺,在去医院的路上我百度了一下,症状像是食道误服异物,所以我坚信异物在食道。

但是在做儿童喉镜之前必须检查人体免疫三项和血常规,我们就按照流程开单子查血。

等化验结果出来就到了下午3点,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打嗝了,也不吐了,做儿童喉镜就是从鼻子里伸入一根很细的纤维镜,检查结果是没有发现任何异物。

因为当天嗓子有点红医生就判断是扁桃体发炎,开了药让我们回家了,说让我们回家多观察,并嘱咐说异物孩子可以吃下去一般就可以拉出来,我就安心的回家来了。

回家的当天夜里发烧38.9,因为去医院那天刮大风,我以为着凉感冒了,喝了美林退烧至36.9。

[小编注:对宝宝能接触到家里什么物品一定要比较清楚,如果一开始知道误服的是电池,很可能就不会延误了。另外纽扣电池是对婴幼儿来说非常危险,一定要放在宝宝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第二天吃东西咽不下去,我就又去了医院,医生说扁桃体发炎会影响进食,开了消炎药回家了。

当天晚上继续发烧38.4吃了美林退烧至36.7,吃了三天消炎药到了周四孩子还是只能吃流食,又去医院,医生说可能做喉镜会损伤会厌,让我们回家再继续观察。

到了第六天孩子开始咳嗽有痰,喉咙呼呼噜噜的感觉痰很多,到医院开了化痰的药,医生说多喝水,拍背帮助他排出来,就又吃药三天症状无缓解,但孩子精神状态一直很好。

第九天2017年3月14日上午我去医院,这次换了一个医生,我特别感谢这个大夫,因为她只是听我家孩子的呼吸,发现不流畅并有停顿,初步判断是喉炎,听诊后又判断有肺炎,就安排住院拍片。

拍片后意外发现在喉咙的第一狭窄处有异物,初步怀疑是纽扣电池,随即安排联系医生手术。

又是一系列的检查等待,排到了下午4点半全麻手术,手术做了3个小时。

7点半的时候医生遗憾的告诉我们电池没有取出来,因为电池里面的物质已经泄露了,食道已经腐蚀了不好取,让我们尽快转院,随即我们转到市中心医院。

中心医院的医生安排我们做了环形CT,想看下腐蚀情况,医生诊断以后告知我们情况并不乐观,食道环形腐蚀,食道壁已经很薄,取电池的过程有很大的危险。

只有百分之十的希望,而且取出来以后孩子百分之八十会有食道狭窄,终生只能进食流食,营养生活质量都跟不上,如果可以接受就签字做手术。

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签生死状,当时的我已经哭傻了。

晚上10点开始第二场手术,忐忑中等了半个小时,医生出来告诉我们电池取出来了,没有穿孔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腐蚀严重必须进重症监护室,并下了病危通知书。

孩子从生下来晚上就没有离开过我,这是个不眠夜,我在监护室的门外等了一晚上,隐约听孩子哭了一晚上,心如刀绞。

第二天上午10点,孩子终于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了。

但是不可以从嘴里进食,只能鼻饲就是用管子从鼻子里把饭打进去,每隔两个小时打一次饭,奶、母乳、水果打汁,米汤。

医生说注意营养,营养一定要跟上。

住院消炎七天后出院,在家护理一周后复查,到了第15天,我们去复查。

复查结果:孩子奇迹般的好了,没有狭窄,但这也无法弥补我深深的内疚。

医生都说从医这么久吃电池九天恢复这么还这么好的他还是第一次见。感谢医生和孩子!

我在宝宝住院期间,看到了太多孩子的食道异物了,孩子们什么都往嘴里塞。

另一个吃电池的就没有我宝宝这么幸运的,那个孩子一岁一个月在吃电池的第二天就到了医院,住院15天还是恢复不好食道穿孔了。

不过是个小孔可以慢慢恢复,还有吃妈妈衣服上的铆钉到胃里、面筋、绿豆吸到肺里、吃各种药昏迷抢救的,有一个小孩直到我出院都没有抢救过来!

其实在吃电池的第二天宝宝拉黑便,我们就应该警觉,出现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以及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但因为他第一次去医院检查出缺铁性贫血就吃补铁的药,让我们以为是没有吸收的铁。

以我的血泪教训,提醒大家:

宝宝安全无小事,时刻绷紧一根弦!

16:39:55出处:其他作者:快乐妈咪

  “耳聪目明”“眼疾手快”,一度是人们用来形容宝宝聪明伶俐、七窍玲珑的,但现如今,儿童时期就出现视力问题的越来越多,有些孩子从开始就离不开眼镜了。弱视低龄化已经成为父母们不得不重视的现象。

  专家表示:婴幼儿的眼部发育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宝宝眼部结构发生变化,继而损伤视力。

  1. 床头挂件距离过近

  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挂个小床铃,或是在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逗宝宝看。

  但宝宝出生时多是“远视眼”,如果玩具放得特别近,宝宝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注视,就有可能影响眼部协调功能。

  正确做法:玩具距离宝宝至少在40厘米以上,最好多角度悬挂或定期移动玩具位置,避免宝宝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影响眼部肌肉及神经的协调功能,容易斜视。

  2. 睡觉时夜灯常亮不关

  很多妈妈为了方便夜间照顾宝宝,会在房间开着小夜灯,长时间这样其实会增加宝宝将来患近视的可能性。

  在睡眠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褪黑素、多巴胺等身体激素,对神经系统及全身的发育及调节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光照则会抑制这些激素的分泌。

  正确做法:白天睡眠时,稍微遮挡一下光线就可以了,不需要让房间很黑,但夜晚睡眠时,应该保持室内黑暗和安静。

  3. 经常让宝宝直视强光

  强光会损伤视网膜,所以给宝宝照相时,尽量不要开闪光灯,平时也要注意身边会发出强光的家用电器,如取暖用的小太阳和红外加热的浴霸等等,不要让宝宝盯着看。

  正确做法:宝宝房间的灯光不宜过亮,避免眼睛受到强光的直接刺激;也不宜过暗,以免增加视觉疲劳。

  除此以外,如果宝宝平时眼睛分泌物多,可能预示着先天性泪囊炎等疾病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对视力发育有影响。所以家长发现的时候,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4.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电视、手机、、IPAD、游戏机……各种电子产品可谓随处可见,各色屏幕也是直接刺激宝宝眼球;有些家长虽然不直接给宝宝看电子产品,却在喂奶或哄睡时,在宝宝身边玩手机,宝宝自然也容易看到屏幕。

  这些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存在大量短波蓝光。短波蓝光,属于光谱中对眼睛伤害比较大的一种,它能穿透晶体和玻璃体,到达眼底黄斑区,对眼底的黄斑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宝宝视力。

  但如果孩子近视了,你就怪家的电视、电脑、IPAD、手机……未免搞错对象了,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做出了坏榜样吧!好好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注意孩子的用眼情况吧!

  正确做法:请点击查看>>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多爸爸妈妈都有做过,殊不知这些小事,可能正在伤害宝宝的视力……

  除了遗传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之外,这些生活中你不经意或不在意的小细节,真的需要为宝宝多留心,因为它们造成宝宝近视,真的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1.及早做视力检查,每年进行眼睛常规检查

  即便父母视力正常,孩子出生后,也最好及早做视力检查,在出生2周后就要做眼科检查,查看有没有;足月的宝宝可以在出生3-6个月后做检查。

  此外每年进行眼睛的常规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的问题,可及早调整用眼方式或佩戴眼镜。

  2.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过度使用眼睛

  不管是玩手机、玩IPAD、看电视、看电脑,还是读绘本、练钢琴等,都要控制时间。孩子的视力比成人的要敏感脆弱,最好20分钟左右,便要让孩子休息一下,远眺窗外的远景,让眼睛得到休息。

  3.鼓励孩子出门,多做

  每天让宝宝运动半小时,有利于保证钙质和各种的吸收。选在空旷的地方运动,可以让宝宝视野开阔,缓解眼睛疲劳。但户外运动的时候要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可以戴遮阳帽或在树荫下运动。

  4.平时注意多吃一些对眼睛视力好的食物

  富含及素的食物对孩子的视力发育很有帮助,可以在孩子的中添加动物肝脏、蛋黄、与奶制品,以及植物性来源的黄绿色蔬果(如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薯、木瓜、花椰菜、南瓜、胡萝卜等)。

原标题:把握不住孩子发育的七大关键期,这辈子都于事无补了!

宝宝像小树苗,父母的关爱就像阳光雨露。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候接受光照,什么时候该防病,父母们心里必须有杆秤。事实上,孩子的每个发育阶段都至关重要,把握好以下7个关键期,养育出活泼健康的孩子。

喂养:4-6个月加辅食

在喂养婴幼儿的过程中,科学添加辅食不仅能起到均衡营养、避免日后挑食偏食的作用,甚至还奠定了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

世卫组织建议,婴儿6个月前要纯母乳喂养,并可持续至2岁以上,从6个月开始就可以添加辅食。李海鹰表示,根据我们的国情,一般建议4-6个月添加辅食,当然,对于这个规定并非机械地执行,她强调,还是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些变化可能预示需要添加辅食了,比如,宝宝开始对大人的食物感兴趣、流口水、舌头在口腔内蠕动(即吧唧嘴)、乳牙萌出等。

添加辅食要遵循几个原则:从少到多,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好消化到不易消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食物可以从菜汁、果汁,到菜泥果泥,最后添加米粉、蛋黄;开始添加一种食物,观察三五天,没有异常表现,可以换另一种食物;量少花样多,宝宝还是要以奶为主食,辅食量多会影响吃奶,进而影响营养摄入,花样多可以促进宝宝味蕾发育,激发对辅食的兴趣。

语言:2-5岁培养表达

孩子多在两岁左右,进入口语表达关键期,3岁左右口语表达变得丰富,然后在4-5岁,进入书面语言敏感期。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适当增加语言互动和游戏,并且,口吃也多在2-5岁间发生,此时期也是防治该病的最佳年龄段。

家长可以和2岁的孩子一起做汉字游戏,比如,带他去超市,教他认识各种生活常见事物,如各种水果蔬菜和生活物品,回到家,再用卡片游戏帮孩子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可以利用识字卡片、绘本,帮孩子学习语言;四五岁的孩子可能会变成“小话唠”,家长不要嫌烦,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巧妙地利用机会教他识字,满足求知欲;对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自身说话的发音、语速,适时纠正孩子的口吃现象。

孩子从出生到学龄前后是护牙的最佳时期。很多人认为孩子的乳牙不用护理,反正会被新牙替掉。但李海鹰指出,如果乳牙保护不当,会波及牙龈、牙髓,而且乳牙过早脱落,会导致新生的恒牙畸形。事实上,5岁以内的婴幼儿期既是牙齿发育期,又是牙病高发期。龋齿、牙颌畸形、牙齿过敏及乳牙替换异常等都是多发病。

护理婴幼儿的牙齿,有几点注意事项:乳牙萌出,加辅食时,可以给孩子稍微硬些的食物磨牙,这对训练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周边肌肉发育和将来的语言能力都有好处;3岁前,可用指套为孩子清洁乳牙和牙龈,3岁后要认真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别让孩子含奶瓶入睡,否则糖分积聚在口腔内,滋生细菌,易引起龋齿;不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2岁左右停止使用奶瓶,避免牙齿畸形;纠正孩子孩子吃手指、咬东西等不良习惯;尽量不给孩子喝碳酸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有研究表明,0-6岁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孩子需要有丰富的感官体验,刺激思维能力发育,还要有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几种注意力、培养专注力和记忆力,避免产生懒惰思维。

在周末或节假日,多带孩子去认识周围多彩的世界,可以去郊游认识大自然,去海洋馆认识海洋动物,去博物馆了解历史,去游乐场感受欢乐;孩子的事情家长不要代劳,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学着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鼓励孩子讲述幼儿园老师教授的内容,分享和小伙伴间的趣事,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适当让孩子做做家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帮忙摆放餐具桌椅、自己收拾玩具、早晨起来帮着扫地等,如果做不好,家长多鼓励指导,启发孩子动脑脑筋、想办法。

统计数据显示,孩子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多在7-15岁,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12-15岁,随着电子产品使用增多,这个年龄还有不断提早的趋势。

儿童近视多数都与不良的用眼行为和习惯有关。首先,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姿势和习惯,不要躺着看书,不在昏暗的灯光或阳光下看书;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每天看电视、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内;注意用眼卫生,不揉眼睛;周末或节假日,多带孩子去户外;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A等有利于视力发育的营养素。

一般来讲,人一生有两个长个黄金期:第一个是出生后的两年内。人在出生时,大概长50厘米左右,一周岁会长到75厘米,第二年增长12-13厘米,大约达到88厘米。之后进入持续缓慢成长的阶段,每年大约长5-7厘米。第二个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发育前,即男孩平均在12-13岁,女孩平均在11-12岁,每年可长高8-10厘米。

在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营养摄入至关重要,建议孩子每天保证摄入250-500克的牛奶或酸奶;缺觉是孩子长个的一大障碍,保证孩子每天至少睡够8小时;天气暖和了,不妨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跑跳、打篮球等运动及在户外晒太阳都有利于长个。

补钙:12-17岁需求量大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热衷于给孩子补钙。然而,过度和盲目地补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一般而言,6个月内的宝宝每日需要300-4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每日需要400毫克。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吃配方奶粉,一般都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母乳宝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比如秋冬季出生的婴儿可能缺乏日光照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婴儿或巨大儿等。因此,是否需要补钙最好咨询医生,根据孩子个体情况而定。另外,孩子出现多汗、有枕秃、夜间易惊醒啼哭不止、出牙晚等现象,可能是缺钙的表现,要经过医生诊断后再补钙。对于婴幼儿和12岁以内的儿童,每天去户外晒太阳是很好的补钙方式。

青少年时期(12-17岁)是身体成长的关键期,12-14岁尤其关键,是补钙的最佳年龄段。这个阶段,孩子迅速发育,对钙质需求增大。家长应该注意,如果有生长痛、抽筋、牙齿发育不良、容易烦躁、厌食等表现,警惕是否因缺钙引起。一定要保证饮食中钙质摄入充足,每天早晨一杯奶,多吃贝类、虾皮、豆制品。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两个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