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脑血栓的药真能治好吗

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能治好吗?怎么治?_百度知道
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能治好吗?怎么治?
我妈因为有了十多年的慢性脑血管病,一直都没治好,头顶总是麻痹地隐隐约约地痛,最近几天整个一侧手臂和一侧腿都痛,不知这是否是脑血栓症状,请哪位高医指导,万分感谢!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血脂高,血液黏稠,血压又控制不好,容易形成血栓。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容易发生中风的人,医学上称为“中风易患者”。有下列情况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O%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史。舒张压急剧升高或血压波动较大时,更容易发生中风。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血栓。
(3)糖尿病:约有10O%~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多有动脉硬化。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血胆固醇增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5)其他:颈椎病、妊娠分娩、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
脑血栓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脑血栓能治好吗,治好以后还会复发吗,要怎
健康咨询描述:
脑血栓能治好吗,治好以后还会复发吗,要怎么预防复发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脑血栓能治好吗(感谢医生为我——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0:48:54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电话:010-
擅长: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脑萎缩、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症、脑...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113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治疗指导:脑血栓是血栓形成,血栓、血凝块塞住了一部分脑血管管腔,若治疗及时,方法科学,后期做好护理及康复锻炼,使有望恢复正常状态的。
当前治疗脑血栓建议通过中成药加中草药加物理仪器治疗,提高脑细胞的耐缺氧能力,对损伤脑细胞有保护和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修复受损脑细胞。使脑血栓的症状逐渐消失。预防脑血栓复发需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控制好原发病:包括血压、血脂与血糖,肺心病及感染,延缓动脉硬化。二,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品多样化,营养均衡,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基本做到摄入消耗不衡;戒烟限洒,烟龄长可从减少入手;心太平衡,使气机顺畅。减少慢性病加重。
本回答由 北京德胜门医院脑病科 提供、推荐服务有()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偏身、、
检查项目血流变、血浆组织源测定、体外血栓形成实验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44·
浏览:129·
浏览:206·
浏览:225·
参考价:20
参考价:38
参考价:18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
参考价格:¥20
1.本品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
参考价格:¥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北京国都医院
北京国都医院
您的位置:
> 治疗脑血栓采取中西合并能治好吗
治疗脑血栓采取中西合并能治好吗
来源:北京国都医院
北京国都医院 推荐权威专家在线坐诊
擅长:治疗脑萎缩、痴呆、中风偏瘫、帕金森、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癫痫等各种脑病
(已有171人咨询)
  脑血栓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的人,令他们很头疼,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但是作为脑血栓在临床上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疗其并发症。头痛是脑血栓形成的一个伴随症状,且往往随着整个脑血栓的好转而缓解或消失,所以针对脑血栓的治疗,也就是解除了产生头痛的病因。脑血栓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对于脑血栓治疗都有以下:  1.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防止吸人性肺炎及褥疮,有发热及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  2.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校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脑血栓急性期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宜用扩血管药和扩容药。  3.防止脑水肿:大面积的脑梗死以及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均能产生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而诱发脑缅,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脑血栓急性期,提倡生命光能波激活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生命光能波。该疗法启动脑神经修复细胞修复脑组织改善脑萎缩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抗凝疗法和溶血栓疗法:适用于高凝状态的患者,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大而加重病情。国内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以及蝮蛇抗栓酶。但抗凝治疗时必须每日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测定。  5.中医疗法:目前国内针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采取众多中医疗法,有“疏通修复、激活重建”疗法治疗。 独创&疏通修复、激活重建&疗法,针对病因,辩证施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从病本源进行根治  专家建议:脑血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康复关键,确诊后要及时进行正规系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并坚持合理膳食及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才是祛除万病之本。
北京国都医院联系方式
医生在线:(免费向当前在线的医生咨询 ,已有 458 人咨询)
医院电话:400-6600886
医院网址:
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59号
今日在线值班医生!
科室:神经内科
擅长:治疗脑萎缩、痴呆、中风偏...
(已有171人咨询)
卫生许可证:[京药第110106-JX0210号] [京ICP证060786号] [(京)-经营性-] [京卫网审【2010】第0087号][京公海网安备号]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京060906] 京ICP备号热门药品:
最常见疾病
?库内有200万条疾病类健康类
&&文章欢迎搜索参阅。
?全国最全最权威的疾病
&&知识查找、健康知识查找
&&&&&&治疗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能治好吗?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本病主要措施在于积极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高危因素。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①增进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尽早终止脑梗死的进展;②预防和及时治疗脑水肿;③保护“缺血半暗带”,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④降低脑的代谢、增进氧的利用和供应,应避免发热、高血糖等情况;⑤预防合并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应用。
  1.一般治疗 安静卧床;有烦躁症状者,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注意肢体位置和大小便处理,防止褥疮、肺炎、便秘和尿路感染,同时,应注意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血压偏低,可服用哌甲酯(利他林),每次10mg, 2~3次/d,或服用咖啡因,每次20mg,2~3次/d,头应放平或稍低,并可输液或输入胶体物质提高血压。如血压偏高,一般先降颅内压观察,仍高者再用较缓和的降血压药物。有心动过速、过缓、心衰等功能紊乱应及时处理纠正。如为风湿、钩端螺旋体、梅毒等脉管炎,应分别用抗风湿、青霉素治疗。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或苯乙双胍(降糖灵)及饮食控制疗法。患者如昏迷,则应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2.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患者有脑水肿时,表现为嗜睡、精神萎靡、呃逆、头痛等。应首先降低颅内压,暂不用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每次125ml静脉快速滴注,1次/6~8h。此外,呋塞米、甘油、甘果糖、人血白蛋白等亦可根据高颅压程度及全身情况进行选择。严重的高颅压可选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起效快、作用强的药物,一般高颅压可选用甘油或甘果糖、人血白蛋白等。抗脑水肿治疗应从发病后24h开始,连续5~7天。应用脱水剂时应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钾情况。
  3.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 溶栓疗法就是用药物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使之再通,从而恢复脑血流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排除了脑出血、脑血管造影证实有血栓形成,收缩期血压低于24kPa(180mmHg);呼吸道通畅不需进行气管切开;无活动性溃疡、肺结核、严重肝病;新近未行过手术;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超早期病人。常用溶栓药物如下:
  (1)第1代溶栓药物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等为非选择性溶栓药物。链激酶(SK)是溶血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激酶,有抗原性,不良反应较大,目前已不推荐使用。尿激酶(UK)是由人尿或人肾培养物提取的一种蛋白酶,本身无抗原性,可直接激活纤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作用较强,不良反应比较小,且较安全。用法是尿激酶(UK)6~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0.5~2h滴完。非选择性溶栓剂可使纤溶酶很快升高,迅速耗竭纤维蛋白原,溶栓效果确切,但可造成全身抗凝、溶栓状态,出血并发症多,且维持时间较短。
  (2)第2代选择性纤溶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血浆酶原激活剂(SCUPA)等。
  阿替普酶(t-PA,rt-PA)是当前国外应用最广泛、效果最理想的溶栓剂,原先是从人类黑色素瘤的组织培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现在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制造而成。阿替普酶(t-PA)首先和血栓上的纤维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活化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与尿激酶(UK)不同的是,阿替普酶(t-PA)与血浆中纤维蛋白酶原结合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纤溶。但该药价格昂贵、半衰期短,大剂量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可能性,且有一定的血管再闭率。阿替普酶(t-PA)的剂量为0.3~0.8mg/(kg?d)(10~100mg/d),至血栓溶解后用尿激酶(UK)维持3~5天。阿替普酶(rt-PA)用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其中10%先由静脉推注,余下的90%静脉滴注,1h内滴完。最近美国FDA已批准阿替普酶(rt-PA)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4.扩张血管药物 脑梗死发作时,脑血流循环障碍往往是可逆的,如在发病后脑水肿出现前应用扩张血管药物,能立即改善局部缺血,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效果好。因此,凡在发病24h内者,均可应用扩张血管药物。48h以后,梗死区脑组织可因缺血、缺氧、水肿、坏死,容易导致过度灌流综合征(luxury perfusion syndrome)。在了解局部脑血流量之前,原则上不用扩张血管药而应考虑用脱水剂。发病2周后脑水肿已退,用扩张血管药比较安全。血压偏低时应慎用。
  (1)二氧化碳:脑血管的调节主要是化学调节,即由呼吸气体(CO2和O2)以及血液酸碱度进行调节。动脉中的CO2分压增加能显著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而O2的分压作用恰好相反。临床用5% CO2加上85%~90% 02的混合气体吸入,每天吸入1次,每次10~15min,10~15次为1个疗程。
  (2)罂粟碱: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其作用强度仅次于CO2。可用30~60mg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4~6h,或60mg~9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1次/d。
  (3) 氟桂利嗪(西比灵):氟桂利嗪(西比灵)除了钙离子拮抗作用外,还有减轻静脉收缩和降低血黏度的作用。常用方法是5~10mg/d,口服。由于其半衰期长,每天口服1次即可。以睡前顿服为宜。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其次为乏力,少见者为头晕、口干。
  (4)尼莫地平:是一种脂溶性钙通道阻断剂,可通过血脑屏障。研究结果表明,尼莫地平能阻断钙离子内流,消除和缓解血管痉挛,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是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常用方法:尼莫地平口服每次40mg,3~4次/d,尼莫地平注射液每次12~24mg加入5%葡萄糖盐水750~1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滴注时,尼莫地平1mg/h,若病人能耐受,1h后增至2mg/h,1次/d,连用10天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口服给药可有一过性消化道不适、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静脉给药可有血压轻微下降、头痛、头晕等。
  5.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万~4万,是许多脱水葡萄糖分子的集合物。由于分子体积较大,不易渗出血管,所以既可以维持血液渗透压,又能稀释血液,减少血黏度和血细胞的聚集,从而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促进侧支循环和改善病变区域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微血栓形成,并增加血容量,促进利尿。常用剂量:每次10%溶液250~500ml静滴,1次/d,连用1~2周。间歇一段时期,可重复应用,对有出血倾向或左心衰病人,可引起出血或急性肺水肿,应慎用。
  6.抗凝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干预凝血过程,防止血栓的扩延和再发。常用抗凝药物如下:
  (1)肝素:作用快而短,可在病情较急或抗凝治疗头2天用,用1U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缓慢滴入。偶有脱发、骨质疏松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2)双香豆素:持续时间长,显效较慢,一般48h后才产生最大效应。可口服,故头2天最好与肝素合用。第1天用100~200mg,分2~3次口服,以后维持量为25~75mg,1次/d。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3) 去纤酶(降纤酶):系自蝮蛇毒汁中分离提纯的一种蛋白分解酶,此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形成极不稳定的纤维素后迅速溶解,造成消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而达到抗凝目的。用量为5~10mg/(kg?d)天,或成人每次给药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滴,1次/d,7~10天为1疗程。当患者合并心肌损害、心衰,不适于使用扩充血容量药物时可应用。严重贫血、感染、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4)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经亚硝酸分解、纯化而得到,平均分子量5000Da。具有明显的抗Ⅹa因子活性,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而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小。与普通肝素相比,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小、不易诱导产生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优点。可静脉注射或皮下给药,使用方便。常用量为5000U抗Ⅹa皮下注射,每12h或24h注射1次,7~10天为1个疗程。
  7.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栓、栓塞的形成,血管痉挛和缺血后脑组织的迟发性损害的各个环节。凡是能对抗血小板释放、黏附和聚集等功能的药物均可称为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双嘧达莫、磺吡酮(苯磺唑酮)、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抵克立得)、乙酮可可碱、硝酸盐等。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和双嘧达莫等。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使环氧化酶不可逆地乙酰化,抑制了此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小板?铣PGG20、PGH2及血栓素A2,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和聚集。它也能阻止内源性ADP、5羟色胺及PE4的释放。
  口服0.3~0.6g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长达2~7天,故近来倾向于小剂量治疗。急性期患者,开始用0.3~0.6g/d,病情稳定后可用0.1~0.15g/d维持,长期治疗则剂量可更小,一般为0.05g/d。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刺激症状,偶有过敏反应。
  (2)双嘧达莫:是一种双嘧啶的复合物。在某些动物实验中,能有效地预防动脉性血栓形成。它对血小板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试管内,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阻止cAMP转化为AMP,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而起作用。常用剂量为25mg,3次/d。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和轻度胃肠道不适反应;减量后可缓解。
  (3) 噻氯匹定:抗血小板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DP、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的结合而起作用。一般建议在阿司匹林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用法为噻氯匹定0.25g,2次/d,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腹泻、皮疹、出血(8.3%)和总胆固醇升高等。
  8.抗自由基治疗 脑血栓形成后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害有2类:一方面是由于缺血缺氧、葡萄糖无氧代谢、能量耗竭,造成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另一方面由于缺血产生大量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因此,抗自由基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抗自由基药物有地塞米松、维生素E、延胡索酸、尼唑苯酮(尼唑芬诺)等。
  常用方法: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5~7天。维生素E一般日量为200~2000mg,初期300~600mg/d,取得疗效后逐渐减量,并维持一定时期。延胡索酸尼唑苯酮(尼唑芬诺)5~1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次/d,连用5天。
  9.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颅外血管如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经造影确诊后,可行动脉内膜剥离术、血栓切除术、人造血管手术,以免进一步缺血缺氧,及新栓子脱落入脑血管造成脑梗死。
  (2)少数广泛脑软化、脑疝形成的患者,可考虑作去骨瓣减压及清除坏死脑组织,以抢救患者生命。
  10.针灸、中医中药及功能锻炼 多数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主要症状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针灸、中医中药及功能锻炼等有助于治疗。
  (二)预后
  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高龄尤其80以上者病死率高。急性期死亡病例1/3发生在病后1周内。梗死灶大者易发生脑水肿及脑疝,脑干受压,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少见,但病死率高。意识障碍重者预后差。有合并症者预后差。
  脑血栓的远期预后随时间的延长累积生存率下降。死亡原因仍以肺部感染占第1位,或死于再次复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心肌梗死或其他老年病。
  多次脑梗死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相关知识
经营许可证号:皖B2-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B2- 版权所有 powered By: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血栓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