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药蟹养值是骗人的吗

揭开养殖业的内幕:水产家禽都是靠生长激素药物催大--学佛网
&揭开养殖业的内幕:水产家禽都是靠生长激素药物催大
发布:君合&[ &]&& 日期: 9:02:00&&
  来源于《饮食与健康》水产家禽,都是靠生长激素药物催大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大学演讲时谈到毒黄鳝问题,他说,当年七月,他到苏州参加会议,用餐时一位科学院环境研究所知名学者对他说,你们知道如今的黄鳝为什么长得这么快吗?是因为饲养者用了生长激素,人吃了黄鳝,这些激素在进入人体七、八年后还会持续发生作用。陈志武说,听到这话之后,吓得那些与会学者们没人再敢吃黄鳝了。  陈志武还说,我有一个亲戚是卖豆芽的,他对我说:“这些豆芽不能吃,用了激素,本来要五天才能长大的豆芽只要一天就长好了。本村人知道这些,都不去买这种毒豆芽,都是卖给广州,一卡车一卡车,一夜之间就到了广州菜市场”。  不仅黄鳝、豆芽,还有广东、香港人最爱吃的大闸蟹,也是用生长激素喂养的。江苏是中国盛产大闸蟹之地,有600多个蟹场。香港广东的大闸蟹,多是从江苏运来的。香港《壹周刊》曾报导说,“香港人喜欢吃大闸蟹,蟹价越来越便宜,几乎成为市民家常便菜。大闸蟹卖得愈便宜,市场吃得愈凶。”大闸蟹怎么越卖越便宜,是大丰收吗?该刊记者专程到江苏蟹场采访,结果发现,那些大闸蟹都是用激素快速养成的。湖里自然生长的大闸蟹一般至少两年才能长到二两左右,但江苏养殖场的大闸蟹,使用激素之后,都是一年蟹:当年下苗,当年养成上市。记者把从江苏蟹场买回来的螃蟹送到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化验发现,蟹肉里不仅有生长激素,还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抗菌素。  使用高科技养蟹闻名的江苏“大发水产养殖场”徐场长对香港记者说:“从蟹苗到上市,至少要用十种药,例如氯霉素、土霉素、乙醇、痢特灵、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病毒灵、多西霉素、己烯雌酚(雌激素)等等。”他还谦虚地说,他们比较守本份,福建人更毒,在蟹产卵时喂避孕药,这样母蟹不会变瘦,蟹苗更容易长大。说着这位蟹场负责人捞出两只大蟹对记者说:“你看看,多凶,不吃药哪有这么凶!”当记者问这么做不是害人吗?这位场长直率地说:“现在的水产类、家禽类,哪一样不是靠药物催大的!你不这样干,别人照干,你还能做生意吗?”  香港记者在江苏蟹场看到:工人将药物搀进饲料,站在船上撒饲料,有如天女散花。江苏的大闸蟹,多数销往香港、广东,而且使用飞机运,当晚捞蟹,次日上午就运到香港、深圳,下午就上市,晚上香港人就吃到嘴里了。那位徐场长透露,为了防止运输途中大闸蟹死亡,他们在捕蟹前再喂一次抗菌素。而24小时后,那些抗菌素就经蟹肉到了港人肚子里。香港记者说,在“大发养殖场”附近路上,随处可见“蟹药店”,他们进去一家,卖药人一下子拿出十多包不同种类的药物,并告诉记者用法为:土霉素每百斤饲料搀500颗、痢特灵每百斤饲料搀8两、乙醇每百斤饲料搀9两等等。《壹周刊》记者把从港九、新界、深圳、江苏四个地方买回的12只大闸蟹,送去化验,结果发现全部样本都含有人工化学致病物质,其中11个样本有土霉素,6个样本有氯霉素。  土霉素属被淘汰的抗菌素,因副作用太多,已停止使用。而氯霉素属香港违禁物质,因会压抑骨髓功能,影响人体产生血球和血小板,导致贫血、抵抗力下降和凝血困难等问题。孕妇吃了含有土霉素的毒蟹,胎儿的骨质会变灰、变脆。香港记者在江苏了解到,蟹场附近的女性,很多因吃了带毒的大闸蟹而有流产症。在“大发蟹场”附近住的周红梅说:“我生在水边,吃水产长大,怀了三个孩子都流产。后来医生禁止我吃螃蟹,说里面的药物对我不利,我照做了,才有了这个小宝宝。”  除了使用激素,抗菌素,江苏的蟹场还使用死猫、死狗、死家禽等喂养大闸蟹。江苏“新群蟹”被称为“李叔”的负责人的床下就放着两只未剥皮的死狗,还有一堆死鸡鸭。他说,“一星期放一次,蟹特别喜欢吃烂肉!”香港记者看到蟹塘中浮着一只剥了皮的死狗,两只大闸蟹爬在狗尸上进食。水中的狗血红中带紫,狗头呲牙咧嘴,样子很恐怖。但那位“李叔”却很轻松地从他的床下拖出一只死狗,剥去皮毛,拎着狗腿对记者得意地说:“这是天然饲料,我的蟹营养丰富,从小吃肉,不象别人的蟹吃药!”这些狗都是走私团伙将路上的狗用剧毒氰化钾毒死后,拿来出售的,本身就是毒狗。养蟹的人说,现在大闸蟹饲料有两种:素和荤。吃素就是喂激素,以及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吃荤就是往蟹塘里扔死狗、死猪、死鸡、死老鼠、死鱼、死虾,这叫“天然饲料”。  江苏阳澄湖出产的大闸蟹最出名,但据水产部门统计,阳澄湖的一级大闸蟹,每年只产一万三千只。但去年香港人吃一千三百万只螃蟹(平均每人吃两只),几乎全都是冒牌货。江苏淡水研究所工程师唐天德说,现在全中国除西藏外,都说出售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但九成多是毒蟹、杂种蟹。  广东人、香港人还喜欢吃乌龟,认为大补。但养殖户用避孕药替乌龟增肥,本来五、六年才长大的乌龟,现在一两年就能上市。香港人和广东人还喜欢吃蛇,但据深圳《晶报》报导,蛇场为了使蛇在短期内份量加重,也喂避孕药。深圳、香港市面出售的蛇,体形月巴肥大大的都是食药蛇。  广州《南方周末》报导,中国每年生产700吨诺酮类药(一种抗菌素),其中有一半被蟹场、蛇场、乌龟场、黄鳝场等养殖业用掉。再加上其它种类的抗菌素,不知总数有多少吨,最后全部转到了香港人、广东人、各地中国人的肚子里,不知慢性杀死了多少国人。谁知道SARS病是不是这些毒药经毒动物再转化到人体后产生的呢?专家们不是说这种病毒以前只在动物体内产生过吗?这些毒螃蟹、毒蛇、毒黄鳝、毒乌龟等等,只是当今掺毒食品的巨大冰山一角而已。  在国人突然有了发财致富的机会、却又处于一个无法无天的道德缺失(既无宗教信仰,传统伦理道德也全部沦丧)状态下,那种不顾一切赚钱的欲念,可以诱发出人性中最冷漠、最恶毒、最疯狂的部份。  象往西红柿、葡萄等水果上撒药、涂色以增加鲜亮等,都根本不值一提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食品检验制度又远远不够完善,同时人为的腐败漏洞比大闸蟹还多。例如香港记者曾在江苏蟹场问那位徐场长,“国家有没有相关养殖规范或检测化验标准?”场长毫不忌讳:“你不了解国情吧!放药多少靠经验。上市测试根本没准,偶尔碰上也是‘说你行你就行’,不高兴时,再干净也没用!”  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称为最勇敢的人。但今天,敢吃中国大闸蟹的人,还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已达到‘一不怕苦(吃蟹好辛苦)、二不怕死’的境地。但他们不是正在被“谋杀”吗?你现在或许已经知道什么是病从口入以及为何现在有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病了吧!。  戒杀、放生、吃素吧,不要再结新的冤结了。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24小时跟帖排行
“避孕药养殖”是真是假?专家揭开真相
16:38生命时报字号:
受访专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 陈舜胜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郗 旺
想必不少人在微博或朋友圈都看到过类似的说法,&农户为了达到让鳝鱼快速长大的目的,用避孕药喂养鳝鱼&、&养殖户用避孕药喂养小龙虾,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就连最普通的&黄瓜&也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这些食物真的含有避孕药?本期《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内知名水产专家和植物学专家,为大家揭开真相。
黄鳝。网上一直流传这样的说法:&为了让鳝鱼快速长大,农户对鳝鱼采取了绝育措施以达到使其专心长膘的效果,绝育的手段就是用避孕药喂养鳝鱼。&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陈舜胜指出,黄鳝用避孕药增肥是伪科学,纯属谣言。黄鳝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性逆转特性的鱼类,幼龄时期全是雌性,产卵后逐步过渡为雄性,有部分黄鳝不会转性。由于雌鳝要在繁殖环节消耗大量体能,生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雄鳝少了这一环节的耗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体型上也比雌鳝偏大。事实上,之前已有水产养殖专家针对激素喂养鳝鱼进行过科学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的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约10%,但却引发了大批死亡:激素剂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黄鳝吃了含激素的饲料后,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了身体脂肪沉积,进而出现抗病力差甚至死亡的情况。对养殖户来说,这10%的生长增速,无论从风险角度还是成本角度看,都划不来。
小龙虾。一则&养殖户用避孕药养小龙虾&的传闻让大家谈&虾&色变。陈舜胜指出,这个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首先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很短,一般3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并不需要催生;如果大量使用激素,会增加小龙虾的脱壳频率,使生长速度变慢,反而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所以养殖户是不会这么做的。其次,小龙虾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的避孕药对其根本没有效果。另外,小龙虾的性成熟期一般为8~10个月,也就是说小龙虾上市时离繁殖期还早得很,根本没有繁殖能力,养殖户用避孕药养虾只能徒增成本。
大闸蟹。近年来,有关大闸蟹的&绯闻&就没停过。一则名为&养殖户为催蟹快长投放避孕药&的文章更在各大网站传播。针对这一说法,陈舜胜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养蟹池塘最小为20亩左右,以在水中浓度1克/吨计算,整个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药,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高。事实上,大闸蟹属于甲壳类水产动物,在海水里出生、淡水里成长,靠脱壳慢慢长大。每年10月份左右,在盐水的刺激下,雌雄大闸蟹才会抱在一起交配,它们在淡水湖里不会交配。不仅如此,养蟹人也会在大闸蟹成熟前按性别分装在暂养箱里。螃蟹一生需要脱壳19~21次,才能长大。大量实验显示,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打乱了螃蟹的脱壳秩序,导致&难产&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发绿藻繁殖,从而破坏湖中的生物链,造成更大损失。另外,蟹黄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药,就会抑制性腺的成长、成熟。没了蟹黄或蟹膏的大闸蟹美味将大打折扣。所以,从蟹的生长原理来说,喂避孕药也是不可能的。
黄瓜。&不少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黄瓜,都是抹过避孕药的,以此保持黄瓜花不败,长期食用这类美容黄瓜,将会导致不孕不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郗旺回应,对植物而言,能够调节生长和生理状态的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药属于动物激素,两者存在化学结构、受体类型、作用方式等根本性差异。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给植物施加动物激素后能起到该激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植物自身产生的或农业生产上使用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医疗上使用的避孕药都毫无关系。所谓&顶花带刺&的黄瓜,指的是果实处于发育初期,花朵尚未脱落的黄瓜,此时黄瓜口感鲜嫩。不过,处于发育初期意味着果实无法充分膨大,影响果重和产量。因此,种植者通常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来调节果实发育状态,这的确可以使黄瓜在较为充分的膨大后依然能&顶花带刺&。黄瓜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是氯吡脲,在美国、日本都有登记使用许可。实验证明,推荐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在美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新化合物登记信息里,氯吡脲也被标明对人和环境无害。&过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会导致果实畸形,所以不买果形怪异的黄瓜就能避免这一情况。▲(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赵建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指导机构——
行业协会——
合作媒体——
&环球网版权所有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外出务工的青年很多都选择了回乡创业,不希望再过着漂...
农村创业热的今天,只要选对项目,在家创业同样可以获...
养蛙赚钱吗?2017年养蛙的前景如何?青蛙养殖的成本和...当前位置:&>&&>&&>&正文
水产养殖用药十大禁忌
水产养殖近几年也随着规模化养殖出现食品安全和水体污染,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养殖户盲目加大药量、使用违禁药物、频繁用药等。为了促使渔民们科学规范用药,我们总结了水产养殖用药十大禁忌,给予养殖户提醒!
1、盲目加大药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还有一些渔民觉得今天用药不见好转明天就应加大份量,此外还有一些渔民认为一次性加大份量下足够的药物来一个疾病一扫清。当然这些办法有时能凑效,有时疾病消除了可是鱼也死光了,有时根本就没有效果。笔者长期在水产技术服务部工作,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盲目加大用药量除了给渔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外,同时也折射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药物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比如说一种标明治疗量为10~12亩杀虫药结果按5亩使用才有效,另外一种标明治疗量为5~7亩的杀虫药结果按1亩水面使用还不一定有效,对于这些药物的疗效不得不引起大家的质疑。总的来说,盲目加大用药量,首先不管它有效还是无效,这个用药成本首先是增加了。
2、注意多种药物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在前来求诊的渔民当中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用生石灰加硫酸铜泼洒没有问题而用生石灰加敌百虫就出现死鱼呢?要想知道为什么,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药物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简单地说协同作用就是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其疗效会比它们单独使用时加强;拮抗作用就是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反应使得疗效降低或是完全无效,还有可能是毒性增加了。比如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合用发生协同作用其杀虫效果会更明显,但是硫酸铜与生石灰合用就会发生拮抗作用,因为生石灰是碱性物质,而硫酸铜偏酸性,当它们合用时就会发生中和反应,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大多数消毒药偏酸性,所以都不宜与生石灰合用,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生石灰特别不能与敌百虫合用,因为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非常容易引起中毒死亡。常见的协同作用还有:青链霉素合用、双氧水与冰醋酸、大黄与氨水等,常见的拮抗作用还有:氟派酸(诺氟沙星)与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与青霉素。
3、使用过期、违禁药物
过期药物往往会失效或变质,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延误治疗时间,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有些渔民贪小便宜,结果省了不该省的钱花了不该花的钱。在笔者工作过程中,经常有人来问有没有土霉素卖呀,有没有氯霉素、环丙沙星卖呀,当被告知这些是违禁药品时,他们还不当回事,兽药店没有卖那就去买人用的吧。实际上有些不法商贩还在偷偷地卖以上药品。不可否认这些药品的疗效的确明显,但是因为它们的残留量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甚至有致癌作用,所以列入禁用药物。如果渔民还是继续使用,最后吃亏的只有自己。其它违禁药物还有痢特灵、红霉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等。
4、病急乱投医、频繁用药
不少渔药在使用后次日可能出现更多死鱼现象,这是因为一些老弱病残、特别是症状严重的鱼受到药物的刺激反应而会死得更快的原因,所以用药后次日死鱼增加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些渔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是埋怨你的药物没有疗效就是埋怨你的技术不行,于是今天这个人说用什么药有效就马上下什么药,明天那个人说用什么药又下什么药,其结果可想而知。当渔民急急忙忙拿着鱼来求救时笔者也不知道用什么药了。在这一点上渔民朋友应该懂得一点,其实鱼病发生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可分为感染期,暴发期和衰退期,所以鱼病治疗也分一定的疗程,如发生寄生虫病,通常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发生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则需要3~5天为一个疗程,所以用药3天后如果死鱼逐渐减少摄食恢复正常说明该药有效,如果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严重才可判定该药无效,应重新诊断症状换用别的药物。
5、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
每年都有渔民来问,为什么鱼塘里别的鱼类没有问题而唯独死了淡水白鲳,为什么虾类会浮头甚至死亡了而鱼类也没有问题,这就需要了解鱼类对某些药物的敏感程度问题。正如某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一样,一些鱼类对某些药物也是非常敏感的,那怕是很小剂量也会引起死亡。常见名优水产品用药禁忌有: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敏感不宜使用;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应禁用;淡水白鲳对敌百虫酸感应禁用;加州鲈对敌百虫较为敏感应慎用;青虾对甲胺磷、敌百虫较为敏感应慎用,对敌杀死特别敏感应禁用;罗氏虾对六六六、敌百虫敏感应禁用;蛙类在1‰的盐水中就无法生存,所以蛙类要特别注意盐的含量。广大渔民应牢记以上用药禁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这样认为:温度越高疗效更强,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所以有渔民就纳闷:为什么以前泼过同一品种同一剂量的药物治好了病而现在按同一方法使用却出现浮头、上跳下窜狂躁不安的现象呢?经打听才知道是高温季节中午泼洒药物造成的。我们强调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早上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
7、长期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今年渔民都发现车轮虫特别难对付,反反复复用了各种各样的杀虫药都无法彻底消灭它,据了解,别的各个地方也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排除了药物的真假因素外,问题应该出在鱼病本身。由于杀虫药都比较有针对性,如车轮虫都是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指环虫就用甲苯咪唑,鱼针就用氯氰菊酯等等。经过长期使用,寄生虫对它们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要想杀死它们必须不断加大份量。就拿硫酸铜来说,本身安全范围较小且一过量就会引起鱼类浮头,但是今天再按相同的份量使用那是根本没有效果,所以只有加大份量,但是这个量应加到多少合适,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已经有渔民试过加大一倍份量使用也没有出现问题。所以说,广大渔民朋友必须清楚耐药性带来的严重后果,等到某一天发现无药可用时麻烦就大了。
8、不了解病理导致疾病的反复发生
我们都知道鱼病的种类可分为四大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对某些常见性疾病我们如果懂得它们发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就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病毒性疾病的水产动物用药,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对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寄生虫病时,还应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周期来适时用药,如锚头蚤在平均水温25℃时寿命为14天左右,而从产卵到孵化则为2~3天,因为敌百虫只能杀死锚头蚤的幼虫不能杀死锚头蚤的成虫,必须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此病,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间隔的天数少。又如小瓜虫因其在体表形成胞囊,这些胞囊药物很难除掉,被杀死的仅是刚孵出的幼虫,在水温15℃~20℃时,从胞囊形成幼虫破囊而出一般需23~25小时,所以也应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需要指出的是,治疗小瓜虫不能用硫酸铜,否则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卵甲藻病也是如此。
9、使用土方偏方
笔者也曾遇到这样的渔民,他们蛮有经验的说:我养鱼从来不用买渔药的,只要人用什么药鱼就用什么药,便宜多了;还有的渔民说:不管鱼类发生什么病一瓶甲胺磷或者井岗霉素保证药到病除;也有说:以毒攻毒,到野外找一些对人类有毒的草药来放入鱼塘肯定管用。虽说这些独门秘方可能一时半会会有效,但是还是缺乏科学性,必定存在一定危险。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中草药逐渐被推广到鱼病治疗范围上来,它们的安全性高,残留少且成本低,来源广,所以广大渔民应懂得一些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做到科学用药。如防治病毒性鱼病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等,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有五倍子、大蒜、穿心莲等,防治寄生虫类鱼病的有苦楝树叶、桉树叶、干辣椒、生姜等
10、水质调控问题
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池塘水质也非常容易变黑变浊变臭、有毒物质增加等。在水源不便的情况下,大多数渔民都是一味地追求各种各样的调水药、解毒药、底质改良剂等药物,而不少渔民都反映这类药物效果都不那么明显,收效甚微。使用光合细菌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质调控药物,但是因为它的成本偏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过笔者多年的反复实践得出以下两种药物既经济又实用,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第一对于水质变浓变臭的池塘采用泼洒沸石粉,因为沸石粉的结构特殊,具有非常强的吸咐能力,不但能吸咐水中悬浮物澄清水质,而且还可吸咐水中有毒物质从而降低它的含量;第二对于单纯是有毒物质含量高的水体,采用泼洒增氧剂效果明显。另外,有条件的话,笔者建议养殖户采用增氧机进行增氧,对不一些水比较深的池塘,笔者建议采用增氧。
养殖技术注明“来源:齐贝网”的属于本站独家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否则,齐贝网将保留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力。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齐贝网以及网址:http://www.7bei.cc/jishu/jishu-3247.html”。
养殖技术推荐阅读
养殖技术阅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寄居蟹怎么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