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3乙肝两对半检查查结果

→ 3个月前,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
3个月前,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3个月前,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是表面抗体阳性,其他阴性,现在检查,表面抗体变阴性了,而核心抗体阳性,其他阴性,说明什么,该怎么办,要打疫苗吗?我现在怀孕4个月了.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高血压 , 冠心病 , 糖尿病 , 胃炎 , 感冒
帮助网友:321210称赞:11188
&&&&&&你好,这种情况说明你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处于康复期或已经康复.建议进一步检查HBV-DNA.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和进行阻断.&&&&&&
疾病百科| 乙肝
挂号科室:肝病科
温馨提示: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转氨酶增高、消瘦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肝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参考价格:120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4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
参考价格:¥170
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活跃,并伴有...
参考价格:¥15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乙肝两对半检查常见结果_大三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601贴子:
乙肝两对半检查常见结果收藏
1) + — — — —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这种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 — — — — +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 + — — + —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这种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说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4) + — — — +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这种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说明是急、慢性乙肝
5) + — + — +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乙肝两对半结果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肝
6) + — — + +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
7) — — — + +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这种乙肝两对半结果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 — + — + +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处于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请问楼主,如果是1,2项阴性 (也就是 HBSAGII 和 HBEAG这两项),其余都是阳性,这种情况是怎样呢?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学到知识了。。
还有想问下现在体检的 HBSAGII 和平常说的 HBSAG 有什么区别啊?
就是这个,我不知道怎样看,医生也没有说。。
9) — + — — +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这种乙肝两对半结果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乙肝3对半检查,145阳性是什么结果,_乙肝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乙肝3对半检查,145阳性是什么结果,
来自:内蒙古 乌海 浏览 997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933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您好,没有乙肝三对半的检查,只有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你的情况1.4.5阳性的话,主要提示患有乙肝小三阳的。也就是说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的肝炎,小三阳的一般代表病毒复制在静止期,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等检查,有异常要积极护肝治疗。
TA帮助了2342人
回答列表(2)
TA帮助了1806人
病情分析:
你好,看你说的这次乙肝方面的检查结果,那你是有患了乙肝小三阳的病情了,那像这种病情在治疗上,还需要化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来看看才行的在治疗乙肝时,主要是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的化验结果的,如果说这两项化验结果是正常的,可暂时先不用做治疗,平时有生活和饮食上多注意保养就好,然后做好定期复查就行的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022人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小三阳。乙肝小三阳是顽固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性、母婴、皮肤粘膜破损传染。您的情况建议您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治疗时选择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目前最新技术已经问世,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以康复,您可以了解一下。平时饮食注意清淡,营养摄入要均衡。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乙肝两对半检查1和3是阳性什么意思
乙肝两对半检查1和3是阳性什么意思
09-10-23 &匿名提问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 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 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 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病理hbv 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直径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壳(包膜)两部分,核心直径27毫微米,内含环状双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壳。hbv抵抗力很强,在60℃经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中均不能使其灭活。煮沸10分钟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大量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其本身并无传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指标,但不是乙肝诊断的唯一依据。hbsag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hbs)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隐性感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病毒者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传染性与hbeag、抗-hbc是否阳性有关。凡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者,称为迁延性 hbsag携带者。国内的迁延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hbeag阳性,在数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什么是「大小三阳」?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 -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 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吗?何有成教授干扰素是1957年发现的,问世已有30多年。这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十多年前生产这种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贵,每克约需5000万美元,约等于当时1.5~2 吨黄金的价值。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干扰素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中25~50%的患者经3至4 个月治疗后有良好反应,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从血中消失,随后临床症状缓解,转氨酶恢复正常。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欧美国家患者疗效较佳,而东方(如中国、日本)患者疗效较差。但如能仔细挑选治疗对象,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机体对干扰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在决定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患者所关注的话题。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上,专家们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将会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阳性伴低水平hbv-dna 阳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它疾病(如爱滋病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2.e抗原阴性而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3.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hbv-dna 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初期常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随后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体出现,继而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治疗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体内杀伤性免疫细胞溶解破坏有关,是预测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等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表现,患者不必为转氨酶升高而过分担忧,更无须停药或加用降酶药物。但大多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发热、肌痛、恶心、呕吐等,还应注意骨髓抑制,个别有严重反应者应调整剂量或立即停药,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应以住院观察为宜。干扰素与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医师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自然经过多预后不良,未经治疗5年后约5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发展成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每年约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性与病毒免疫反应有关。而a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免疫调控机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国消化和代谢疾病学会专门讨论了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并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治疗后的复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检出病毒复制,是干扰素治疗的对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约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但需要强调的是,近年发现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复制,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是前c-变异株的复制。所以区分慢性乙肝hbeag阳性(野生株)和hbeag阴性(前c-变异株)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剂量的临床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500-600万单位,3次/周,皮下注射6个月。如果6个月治疗后出现 hbeag/抗-hbe血清转换,可以在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2个月。治疗后数周转氨酶升高反映a干扰素诱导对hbv感染的肝细胞毒性反应,应视为良好的标志,一般不用降低剂量。对于抗-hbe阳性复制型乙型肝炎(前c变异株),初治对a干扰素的应答与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a干扰素治疗后hbv-dna也可阴转。但是复发率较高,因此有人建议治疗疗程为1年。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虽然血清学hbv-dna阴性和抗-hbe持续阳性,但是转氨酶持续或波动性阳性,往往发展成进行性肝病。这类患者是因为前c变异株复制低于检出水平,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这种情况可以做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如果枪出慢性肝炎可应用。干扰素联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综合治疗 6-12月。a干扰素治疗中最常出现副反应是感冒症状。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头疼、四肢酸软等,可在注射a干扰素之前1小时给予扑热息痛 o.5-1.o克,以预防控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其他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一些神经反应障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局部红斑等,可以对症治疗,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乙肝两对半检查1和3是阳性,表示为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获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