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三学生睡眠,睡眠不足,而且总是多梦怎...

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还经常做恶梦,而且经常从梦中惊醒。我这是怎么啦!?
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还经常做恶梦,而且经常从梦中惊醒。我这是怎么啦!?
相关资料:事实上我们对睡眠的作用了解甚少


人类早就登上了月球,甚至对几十万光年以外的事情有了解,但对我们自己每天想不干都不行的一件事——睡觉,却了解甚少。


亚理斯多德认为“睡眠是为了冷却头脑的蒸气”。这话听起来有点傻,但确实,现代关于睡眠的见解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解释睡眠和梦境的科学和神话著述真是汗牛充栋。谁也不能否认睡眠是必需的,但是对人类和动物所作研究并末证明剥夺睡眠能对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生理损害,只是可以发生暂时性神经精神性改变,这与人们过去的认识有很大不同。


至今还没有一种学说可以令人信服地解释人究竟为什么需要睡眠。当前所进行的有关睡眠的研究和认述都是非常初步的。由于一个人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谕的,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要解决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对睡眠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医学大致认为,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它作为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 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睡眠是大脑的机能
 

我们能够支配自己的睡眠


如果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哪么,睡眠也是人脑的机能。我们说话,走路,吃饭,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运动中枢的机能,我们感觉到冷、暧、疼、痒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感觉中枢的机能。同样对于睡眠,仍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机能。睡眠不是像我们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被动过程,现在认为它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且被非常精确地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没有觉醒。但是人们至今并没有发现有一个固定的睡眠中枢。


睡眠机制和广泛的脑活动有关。人的中脑中存在一个结构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当然要比我们这个电脑网络复杂得多。如果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产生抑制,就进入了睡眠。而大脑皮层是我们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所以说睡眠是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睡眠发生,必定是我们想睡,如果我们不想睡,我们也可以控制住自己不睡,就像我们村上有一个家伙玩电脑游戏三天三夜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而不知疲劳。当然,大脑皮层对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控制能力各个人是不一样的,控制的失调,就产生了各种睡眠紊乱,如失眠。


睡着了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还会醒来,因为我们当然不会永远睡下去。那么,睡眠是怎么结束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生物钟,可能和一个叫松果体的神经核团有关,这是人体内的一个天然时钟,它以24小时为一周期,其精确度可达1%,每天的误差不超过5分钟,这就是许多人在闹钟响之前就醒来的原因。除了生物钟唤醒睡眠外,外界或内在的较强刺激也有同样的作用。如强光,强声,作用于内感受器而产生的尿意、便意,都能使人醒来。

 

 

 

不平静的夜
 

睡眠时,我们想不做梦都不可能


睡眠时我们虽然与周围的接触基本停止,但事实上,大脑的新陈代谢并未减低,如果这时候作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我们发现,脑电图也非一条这线(如果是一条直线,排除深度麻醉,那肯定是脑死亡),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成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期。在睡眠中,这两个期只要睡眠时间足够长,总是交替出现。


慢波睡眠期(the period of slow wave sleep)这一期中脑电图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是从有睡意到深度睡眠的阶段,又可分为4个期。这一期一般不做梦。

入睡期(Ⅰ期)
刚刚睡下时,有睡意,脑电图就开始有变化,α波减少,出现θ波,脑电图波型平坦。这一期有时叫做“过渡睡眠”,因为它标志着从觉醒到睡眠的过渡。此期非常易于唤醒。

浅睡期(Ⅱ期)
此期α波完全消失,出现锐形尖波。这一时期最容易睡来,患有失眠的人往往在多次这一时期醒来,而不能顺利进入下一期。

中度睡眠期 (Ⅲ期)
睡眠又深了一些,脑电图上间断出现梭形爆发波,这一期意识消失,容易醒来,此期约持续1小时左右。

深睡期(Ⅳ期)
持续约30分钟,这一期很难醒来。脑电图呈高电压圆顶的δ波。深睡期过后,就进入下一期,快波睡眠期。


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期,又称快波睡眠期(the period of rapid wave sleep) ,因为这一期最显著的特点眼球在快速运动。脑电图的变化和初入睡时相似,呈θ波。这一期较深睡期还难以唤醒。如果这时候你硬是要唤醒他,哪么我的朋友弗洛伊德先生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因为大约有80%的人会绘声绘色地说出作梦的细节。除眼球运动外,手部、面部的肌肉出现不规则的收缩,骨骼肌松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呼吸不均匀,瞳孔时大时小,心率与血压不稳定,脑血流量增加。男子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壁允血。说梦话,做恶梦,遗尿,遗精等,也多在此时发生。


以上两种睡眠状态是周期性出现的。先出现慢波睡眠,在开始90-100分钟内,通过慢波睡眠期的四个阶段后,又回到2期,再继以快动眼睡眠,15-20分钟后,又回到慢波睡眠。夜间快动眼睡眠逐渐增多,但在成人整个睡眠时间里,平均约占据25%。

 

 

睡眠、梦与记忆关系
 

快动眼睡眠与记忆密切相关

 


我的朋友克里克先生(Crick),曾经因阐明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个家伙是也。他提出一种人在快动眼睡眠时“反向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大脑储存的信息过多时,传递就会发生问题,做梦则可以消除近期记忆中的无用的信息,并使近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有点像Win95中的磁盘扫描程序,到晚上将我们的大脑扫一扫,看看有没有错误,有的话就改一改。但克里克先生早出生了几年,没有玩过电脑,他是这样解释的,人睡觉后,从中脑中的网状结构发出的短期记忆信息提取出来,发送到枕叶,于是梦就开始了,无价值的信息就被删除了(不知怎样进行筛选)。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就做一个备份,保存到大脑皮层的颞叶和顶叶,长期记忆就这样形成了。

尽管克里克先生的观点还没有得到最后证实,但在剥夺动物快动眼睡眠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记忆明显减退。

 

 

睡眠的生化机制
 

一种称为δ-睡眠促进多肽的物质

 


人吃了安眠药后,就会昏昏欲睡,这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作用于大脑中的睡眠中枢。有的科学家就设想,动物在持续觉醒过程中,是不是体内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当这种化学物质聚集到一定浓度时,睡眠就发生了。


有的人就是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这些人就是科学家。1910年有个叫Pieron的人,将狗剥夺睡眠150-293小时(不知他老人家要费多大力气),然后将狗的脑脊液(我们的大脑其实是泡在一种液体中,大脑周围的液体就是脑脊液)抽出来,注射到醒着的狗的脑室中,结果,Pieron先生的力气没有白花,被注射的狗睡着了,这证明了体内确实有一种促进睡眠的物质。后来的许多科学家,如Monnier,以及我国学者刘世熠等,不知又费了多大的劲,终于提取出一种称为δ-睡眠促进多肽(δ-sleep-inducing-peptide)的物质。这种物质如果将来能大量生产,将会是一种很少副作用的安眠药。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沁明显增加,尤其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所以说,睡眠还与我们长个子有关。这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特别需要睡眠。

 

睡眠时间
 

 就和各人的饭量不一样,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也是不同的

 


有一年,我的老师孔丘先生在鲁国办了一所大学,他的得意门生,文学课代表,宰予先生,有一次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又觉得困倦,倒下便睡了。孔校长这天正好巡视学生宿舍,看见宰予在睡觉,便大发脾气,拎着宰予的耳朵就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他老人家这一骂不打紧,害得他的不知多少徒子徒孙们从此不敢睡午觉,如董仲舒先生,曾国藩先生等,盖怕孔校长揪耳朵也。


其实,睡午觉并不是偷懒的标志。据有人研究,睡个午觉,哪怕只有15到30分钟,都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其功效甚至超过三杯浓茶。


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是大大不同的,平均大约是8小时,有的人可能需4至5小时就够了,健康人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有15%的人睡眠超过8小时甚至更多。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睡眠时间也不一样,刚出生的婴儿每日需睡16小时以上,随着时光的推移,小孩长大的过程中,睡眠时间逐渐减少,青年期约需8小时,比成年人相对长一些;成年人阶段,每个人稳定在其特有的睡眠习惯上;一般进入老年期后,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如如果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睡眠多于10小时或少于4小时,则应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需到医院检查检查。此外,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理状态的变化,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增减。如女性的月经期睡眠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孕妇常常需要每日超过10个小时的睡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后睡眠时间一般延长,而过度的脑力劳动却常常使人睡眠减少。所以说,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不可一概而论。


孔校长年纪大了,当然睡眠时间减少,睡不着午觉,臭骂了宰予一顿的确没有什么道理。假如他老人家办公室里装了一台电脑,并且上因特网,玩玩三打不留(www),而且一不小心看到了我的文章,恐怕他的观点就要改变了。


顺便提一下,睡眠不但要求一定的数量,质量也很重要,质量好的睡眠,醒后精力、旺盛,头脑敏捷。而有的人睡眠质量很差,不是多梦就是早醒,这种睡眠就是很长,白天还是没精打采。

 

睡眠剥夺试验
 

睡眠不足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假如让人10天10夜不睡觉,将会发生什么?1910年Pieron先生为了验证动物体内可以产生一种“内源性的促睡眠物质”,就曾经使一条可怜的狗293小时不睡觉。在他老人家之后,1966年,一名23岁的日本男青年自愿不睡觉,他硬撑了101小时。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利用自愿者进行了多次长达200小时的睡眠剥夺试验。这些试验的最后结论是,剥夺睡眠的后果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这些被剥夺睡眠的人身体上几乎没有发现有什么损害,比较严重的问题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如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可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而有的人只是表现为特别贪吃,导致体重增加。

睡眠剥夺尽管可以引起上述的心理异常,但只要让受试者痛痛快快地睡上10来小时,就能基本上完全恢复。如果对受试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在恢复睡眠的最初几个晚上,先是慢波睡眠的时间增加,而快动眼睡眠并无明显增加,连续几天的慢波睡眠增加后,快波睡眠也开始增加。这就证明,慢波和快波睡眠各有功用,不可相互替代。

为什么要进行睡眠剥夺的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认识睡眠不足可能对人产生的后果。例如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白天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过度疲劳的人,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与其体内蛋白质合成加速和体力恢复有关。快波睡眠期间脑血流增加,婴儿脑发育迅速,快波睡眠期明显较长,表明此期睡眠与脑的发育成长有关。所以婴儿睡眠不足,不但影响身体生长,而且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成年人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其体力恢复,更不利于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加速脑的衰老。所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睡觉还要那么多理论啊!?简单点好吧!兄弟是在校毕业生。
其他回答 (1)
太累了,好好补觉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还经常做恶梦,而且经常从梦中惊醒。我这是怎么啦!?
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还经常做恶梦,而且经常从梦中惊醒。我这是怎么啦!?
相关资料:事实上我们对睡眠的作用了解甚少


人类早就登上了月球,甚至对几十万光年以外的事情有了解,但对我们自己每天想不干都不行的一件事——睡觉,却了解甚少。


亚理斯多德认为“睡眠是为了冷却头脑的蒸气”。这话听起来有点傻,但确实,现代关于睡眠的见解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解释睡眠和梦境的科学和神话著述真是汗牛充栋。谁也不能否认睡眠是必需的,但是对人类和动物所作研究并末证明剥夺睡眠能对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生理损害,只是可以发生暂时性神经精神性改变,这与人们过去的认识有很大不同。


至今还没有一种学说可以令人信服地解释人究竟为什么需要睡眠。当前所进行的有关睡眠的研究和认述都是非常初步的。由于一个人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谕的,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要解决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对睡眠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医学大致认为,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它作为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 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睡眠是大脑的机能
 

我们能够支配自己的睡眠


如果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哪么,睡眠也是人脑的机能。我们说话,走路,吃饭,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运动中枢的机能,我们感觉到冷、暧、疼、痒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感觉中枢的机能。同样对于睡眠,仍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机能。睡眠不是像我们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被动过程,现在认为它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且被非常精确地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没有觉醒。但是人们至今并没有发现有一个固定的睡眠中枢。


睡眠机制和广泛的脑活动有关。人的中脑中存在一个结构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当然要比我们这个电脑网络复杂得多。如果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产生抑制,就进入了睡眠。而大脑皮层是我们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所以说睡眠是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睡眠发生,必定是我们想睡,如果我们不想睡,我们也可以控制住自己不睡,就像我们村上有一个家伙玩电脑游戏三天三夜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而不知疲劳。当然,大脑皮层对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控制能力各个人是不一样的,控制的失调,就产生了各种睡眠紊乱,如失眠。


睡着了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还会醒来,因为我们当然不会永远睡下去。那么,睡眠是怎么结束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生物钟,可能和一个叫松果体的神经核团有关,这是人体内的一个天然时钟,它以24小时为一周期,其精确度可达1%,每天的误差不超过5分钟,这就是许多人在闹钟响之前就醒来的原因。除了生物钟唤醒睡眠外,外界或内在的较强刺激也有同样的作用。如强光,强声,作用于内感受器而产生的尿意、便意,都能使人醒来。

 

 

 

不平静的夜
 

睡眠时,我们想不做梦都不可能


睡眠时我们虽然与周围的接触基本停止,但事实上,大脑的新陈代谢并未减低,如果这时候作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我们发现,脑电图也非一条这线(如果是一条直线,排除深度麻醉,那肯定是脑死亡),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成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期。在睡眠中,这两个期只要睡眠时间足够长,总是交替出现。


慢波睡眠期(the period of slow wave sleep)这一期中脑电图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是从有睡意到深度睡眠的阶段,又可分为4个期。这一期一般不做梦。

入睡期(Ⅰ期)
刚刚睡下时,有睡意,脑电图就开始有变化,α波减少,出现θ波,脑电图波型平坦。这一期有时叫做“过渡睡眠”,因为它标志着从觉醒到睡眠的过渡。此期非常易于唤醒。

浅睡期(Ⅱ期)
此期α波完全消失,出现锐形尖波。这一时期最容易睡来,患有失眠的人往往在多次这一时期醒来,而不能顺利进入下一期。

中度睡眠期 (Ⅲ期)
睡眠又深了一些,脑电图上间断出现梭形爆发波,这一期意识消失,容易醒来,此期约持续1小时左右。

深睡期(Ⅳ期)
持续约30分钟,这一期很难醒来。脑电图呈高电压圆顶的δ波。深睡期过后,就进入下一期,快波睡眠期。


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期,又称快波睡眠期(the period of rapid wave sleep) ,因为这一期最显著的特点眼球在快速运动。脑电图的变化和初入睡时相似,呈θ波。这一期较深睡期还难以唤醒。如果这时候你硬是要唤醒他,哪么我的朋友弗洛伊德先生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因为大约有80%的人会绘声绘色地说出作梦的细节。除眼球运动外,手部、面部的肌肉出现不规则的收缩,骨骼肌松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呼吸不均匀,瞳孔时大时小,心率与血压不稳定,脑血流量增加。男子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壁允血。说梦话,做恶梦,遗尿,遗精等,也多在此时发生。


以上两种睡眠状态是周期性出现的。先出现慢波睡眠,在开始90-100分钟内,通过慢波睡眠期的四个阶段后,又回到2期,再继以快动眼睡眠,15-20分钟后,又回到慢波睡眠。夜间快动眼睡眠逐渐增多,但在成人整个睡眠时间里,平均约占据25%。

 

 

睡眠、梦与记忆关系
 

快动眼睡眠与记忆密切相关

 


我的朋友克里克先生(Crick),曾经因阐明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个家伙是也。他提出一种人在快动眼睡眠时“反向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大脑储存的信息过多时,传递就会发生问题,做梦则可以消除近期记忆中的无用的信息,并使近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有点像Win95中的磁盘扫描程序,到晚上将我们的大脑扫一扫,看看有没有错误,有的话就改一改。但克里克先生早出生了几年,没有玩过电脑,他是这样解释的,人睡觉后,从中脑中的网状结构发出的短期记忆信息提取出来,发送到枕叶,于是梦就开始了,无价值的信息就被删除了(不知怎样进行筛选)。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就做一个备份,保存到大脑皮层的颞叶和顶叶,长期记忆就这样形成了。

尽管克里克先生的观点还没有得到最后证实,但在剥夺动物快动眼睡眠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记忆明显减退。

 

 

睡眠的生化机制
 

一种称为δ-睡眠促进多肽的物质

 


人吃了安眠药后,就会昏昏欲睡,这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作用于大脑中的睡眠中枢。有的科学家就设想,动物在持续觉醒过程中,是不是体内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当这种化学物质聚集到一定浓度时,睡眠就发生了。


有的人就是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这些人就是科学家。1910年有个叫Pieron的人,将狗剥夺睡眠150-293小时(不知他老人家要费多大力气),然后将狗的脑脊液(我们的大脑其实是泡在一种液体中,大脑周围的液体就是脑脊液)抽出来,注射到醒着的狗的脑室中,结果,Pieron先生的力气没有白花,被注射的狗睡着了,这证明了体内确实有一种促进睡眠的物质。后来的许多科学家,如Monnier,以及我国学者刘世熠等,不知又费了多大的劲,终于提取出一种称为δ-睡眠促进多肽(δ-sleep-inducing-peptide)的物质。这种物质如果将来能大量生产,将会是一种很少副作用的安眠药。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沁明显增加,尤其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所以说,睡眠还与我们长个子有关。这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特别需要睡眠。

 

睡眠时间
 

 就和各人的饭量不一样,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也是不同的

 


有一年,我的老师孔丘先生在鲁国办了一所大学,他的得意门生,文学课代表,宰予先生,有一次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又觉得困倦,倒下便睡了。孔校长这天正好巡视学生宿舍,看见宰予在睡觉,便大发脾气,拎着宰予的耳朵就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他老人家这一骂不打紧,害得他的不知多少徒子徒孙们从此不敢睡午觉,如董仲舒先生,曾国藩先生等,盖怕孔校长揪耳朵也。


其实,睡午觉并不是偷懒的标志。据有人研究,睡个午觉,哪怕只有15到30分钟,都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其功效甚至超过三杯浓茶。


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是大大不同的,平均大约是8小时,有的人可能需4至5小时就够了,健康人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有15%的人睡眠超过8小时甚至更多。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睡眠时间也不一样,刚出生的婴儿每日需睡16小时以上,随着时光的推移,小孩长大的过程中,睡眠时间逐渐减少,青年期约需8小时,比成年人相对长一些;成年人阶段,每个人稳定在其特有的睡眠习惯上;一般进入老年期后,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如如果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睡眠多于10小时或少于4小时,则应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需到医院检查检查。此外,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理状态的变化,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增减。如女性的月经期睡眠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孕妇常常需要每日超过10个小时的睡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后睡眠时间一般延长,而过度的脑力劳动却常常使人睡眠减少。所以说,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不可一概而论。


孔校长年纪大了,当然睡眠时间减少,睡不着午觉,臭骂了宰予一顿的确没有什么道理。假如他老人家办公室里装了一台电脑,并且上因特网,玩玩三打不留(www),而且一不小心看到了我的文章,恐怕他的观点就要改变了。


顺便提一下,睡眠不但要求一定的数量,质量也很重要,质量好的睡眠,醒后精力、旺盛,头脑敏捷。而有的人睡眠质量很差,不是多梦就是早醒,这种睡眠就是很长,白天还是没精打采。

 

睡眠剥夺试验
 

睡眠不足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假如让人10天10夜不睡觉,将会发生什么?1910年Pieron先生为了验证动物体内可以产生一种“内源性的促睡眠物质”,就曾经使一条可怜的狗293小时不睡觉。在他老人家之后,1966年,一名23岁的日本男青年自愿不睡觉,他硬撑了101小时。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利用自愿者进行了多次长达200小时的睡眠剥夺试验。这些试验的最后结论是,剥夺睡眠的后果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这些被剥夺睡眠的人身体上几乎没有发现有什么损害,比较严重的问题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如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可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而有的人只是表现为特别贪吃,导致体重增加。

睡眠剥夺尽管可以引起上述的心理异常,但只要让受试者痛痛快快地睡上10来小时,就能基本上完全恢复。如果对受试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在恢复睡眠的最初几个晚上,先是慢波睡眠的时间增加,而快动眼睡眠并无明显增加,连续几天的慢波睡眠增加后,快波睡眠也开始增加。这就证明,慢波和快波睡眠各有功用,不可相互替代。

为什么要进行睡眠剥夺的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认识睡眠不足可能对人产生的后果。例如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白天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过度疲劳的人,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与其体内蛋白质合成加速和体力恢复有关。快波睡眠期间脑血流增加,婴儿脑发育迅速,快波睡眠期明显较长,表明此期睡眠与脑的发育成长有关。所以婴儿睡眠不足,不但影响身体生长,而且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成年人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其体力恢复,更不利于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加速脑的衰老。所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睡觉还要那么多理论啊!?简单点好吧!兄弟是在校毕业生。
其他回答 (1)
太累了,好好补觉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学生睡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