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消毒

细菌性痢疾与感染性腹泻
1买王沪月限.“J,弋卜…,…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感染性腹泻都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但两者并不是相同的疾病。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特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法定丙类传染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发病者常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豺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而菌痢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以病程2个月作为分界。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豺液脓血样大便,可伴有发热。极小部分可无明显肠道症状而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等危重情况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病情凶险。通过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转...&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细菌性痢疾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负担。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在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vol Seidlein等[1]报道,年,亚洲5国(中国、巴基斯坦、印尼、越南、泰国)多中心研究发现每年感染发病率为0.21%,在中国每年发病率略高(0.44%)。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平均发病率为0.02%[2]。而如何减少发病率,控制细菌性痢疾的传播,关键在于对其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为此,我们将2006年在我院成人肠道门诊调查的13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及20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以期在无化验条件下,对早期诊断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有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患者来源13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和20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均为我院月成人肠道门诊患者。1...&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的疾病,我区是菌痢的高发区。石河子市自2004年开始夏季腹泻病监测,监测报告显示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较高。为了了解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制定防治方案和治疗提供依据[1],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监测点,月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对患者年龄、职业、分布进行分析。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按流行病学菌痢的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病例报告单位均为石河子市各监测点,符合诊断标准和实验室确诊[2],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经过对石河子市各监测点的腹泻病粪样本进行粪培养方可确诊。2结果2.1时间分布月各监测点报告感染性腹泻发病数1559例,6月份感染性腹泻明显增加,感染性腹泻发病高峰在6月份,5月份最低。细菌性痢疾107例,6、7、8、9月分别为...&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在国内外传染病中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球每年发生腹泻病达数十亿人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仅我国每年腹泻病患者达上亿人次,其中,菌痢发病始终占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之首[l一2口。因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型间无交叉免疫,且菌型多、菌株耐药性增加等综合因素,菌痢传播速度快、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1(j年5月第9卷第3期Chin J Infeet Control vol 9 No 3 May 202()183波及范围广,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2007年夏、秋两季节我院肠道门诊临床诊断的早期急性菌痢及其他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候进行大样本对比研究,以期对早期鉴别诊断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帮助。接触腹泻患者、有无在外就餐史、是否饮用生水或过期饮用水、进食生冷食品几方面,两组之差异均无显著性(均尸0...&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细菌感染性腹泻在广义上是指由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本次所选病例均经过粪培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急性轻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提倡口服补液和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并发电解质紊乱,感染性和或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输液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在2006年6月~2009年9月,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人选标准:①年龄19~73岁,性别不限;②临床症状腹泻次数10次/d以上,阵发性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明显,伴有发热,部分病例伴有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病程在1w以内;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10×10...&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急性感染性腹泻属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但以细菌引起的居多[1-2],以下为常见的致病菌,如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且有传染性,因为病原体可以随排泄物排出体外,从而污染环境、水、食物等,严重时可以引起疾病流行。该疾病临床上以潜伏期短、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主要特点,患病人群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病原体随同污染的食物、水等到达健康人的胃以及肠道,并在大肠的黏膜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进一步引起肠道炎症反应。细菌可以产生毒素,致小肠分泌大量水及电解质,引起腹泻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等,与此同时出现发热及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表现。常因病原体不同,大便性状随之而出现不同。如遇到有不洁饮食流行病学史,出现起病急,每日解大便次数3次甚或3次以上,伴腹痛或腹绞痛,和或伴恶心、呕吐...&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其他感染性腹泻
当前位置:&|&其他传染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其他感染性腹泻&&&&&&&&&(一)&概况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卫生部1997年10月发布了《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l)&,并于1998年10月实施。该标准对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作了明确规定。此处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系指该标准和原则规定的感染性腹泻,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较常见的有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这些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更为多见。此类疾病虽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方面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主要临床表现均可为腹痛、腹泻,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其处理原则也基本相似。其腹泻类型可分为炎症型腹泻和分泌型腹泻。  所谓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diarrhea)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腹泻。通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所谓分泌型腹泻(secretorydiarrhea)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镜检红白细胞不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二)诊断原则和标准  1&.诊断原则&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因复杂,因此本组疾病的诊断必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本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有不洁饮食(水)和(或)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在婴儿室内可引起爆发流行。  (2)&临床表现:①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也可为粘液便、脓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②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3)&实验室检查:①粪便常规检查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有少量或无细胞。②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病原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临床表现①、②和实验室检查①,流行病学资料作参考。  病原诊断:临床诊断加实验室检查②。  (&三&)&防治原则  1&.治疗原则  ①对症治疗: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②病原治疗:必要时针对特异病原体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③营养治疗:此类病人多有营养障碍,如病情允许,应继续进食&(&或喂养&)&。  2&.预防与控制原则&在预防方面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措施,同时加强传染源管理。在疫情控制方面主要是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尽快查明病原和传染来源,采取迅速阻断疫情发展措施。相关知识点:
[生物化学]米泔水样便常见于米泔水样便常见于A.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可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B.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过多黏液所致,可见于小肠炎症和大肠炎症等C.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大量水分所致,可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等D.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E.为脂肪和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消化不良
[化学]米泔水样便常见于米泔水样便常见于 A.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可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 B.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过多黏液所致,可见于小肠炎症和大肠炎症等 C.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大量水分所致,可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等 D.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 E.为脂肪和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消化不良
相关知识点:
[[生物化学]米泔水样便常见于米泔水样便常见于A.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可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B.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过多黏液所致,可见于小肠炎症和大肠炎症等C.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大量水分所致,可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等D.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E.为脂肪和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消化不良]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区别于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区别于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7:12: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区别于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性痢疾消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