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这几天基础体温升高正常或略有升高不会是感冒了吧...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文中观点是40°C以下都不必吃退烧药更不必去医院,这科学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24,女孩子,去年一场车祸,轻微脑震荡,住院大半个月,天天打点滴,吸氧10天,刚开始那几天不能下床,晕眩,医生护士坚持要我吸氧,因为有脑震荡,当时我认为那是挺严重的事,听从医嘱,天天打点滴,天天吸氧,后来,我觉得日子不能这样过下去,就像是吸毒的日子,不吸氧,不能正常的生活,我提出不吸氧了,第11天,我自己下床行走,感觉不错,第12天,我到医院楼下散步,精神变好了,开始吃饭了。后来出院了,身体也没有感觉不适,只是生病的次数多了,常常看病要打点滴才好,有时候打点滴也好不起来,我意识免疫力差了,开始我认为是工作压力大了,睡眠差了,慢慢的才发现,是打点滴打多了的后果,很容易就发烧,咳嗽好不起来,咳血,好了半个月又病了...今年1、2月份,3、4月份,病了两次,但是,我坚持不到医院看病,固定只服用我能承受的几种药,都是中药,我不敢服用西药,副作用很大,当时是察觉不到了,长期服用的话,免疫力确实会降下来,因为它只能暂时起作用,这个在外国,不到严重病患时,都不会使用的,所以我没有选择打点滴,大概3个星期,我的感冒或者咳嗽的症状就会慢慢好起来...(我之后半年,就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到医院看过病,因为之后我都能在感冒发作之前,自己好起来了,注意饮食也相当重要!)个人感触:只要你看对医生的话,估计长时间内,你都可以不用到医院看个小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但是现在有医德的医生少了很多,比较多数的都倾向于帮医院赚钱,争取提成,不是严重的病,都需要你的血,你的DNA,你的检验报告,其实这些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还记得我们中医看病的四个步骤:望、闻、问、切吗?其实资深有经验有责任的医生基本上就能诊断你的症状,快速对症下药,有时候传统的一些便宜的药,已经可以为我们治疗好当时的症状,只要你能坚持吃药!没有什么必要,少吃点西药!其实,没什么的,只要你遇到一个对的医生!
科普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你想说清楚一杯水的量,自己起码得有一桶水的认知储备。你自己也就知道一瓶子水,要把这一瓶子水说清楚就很难了,语言功底好的可以做到“普及”,但难以做到“科学”,所以不能算是好的“科普”。尤其医学科普更应该慎重,我觉得不是医生,没有从事过临床工作,最好不要进行医学科普,因为你不知道医生临床决策的思路。医生做科普是有目的性的,就是为了更利于临床工作的进行,而如果没干过临床,不过就是搜几篇文献或者看几页教科书,翻译成通俗的话说出来,可能你本身理解的就有问题,反而容易产生误导,更不利于临床工作。比如这一篇就是这样,我相信作者一定不是一个临床医生,虽然他文章里经常出现国外临床医生说的话,虽然他文章里很多医学相关的知识点都说对了,但是他的很多结论其实是自己理解出来的,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以现在的资讯水平,网上搜索点文献资料一点难度都没有,搜索点医学基础常识也很容易,那篇文章的作者估计就是搜到了一点信息,凑了半瓶水的量,然后晃了晃,加了点自己的认识,就当一瓶水来卖了,这就叫“一瓶子不满,半瓶水晃荡”。发烧是一种症状,症状这东西,在普通人和医生的眼里,可能是两码事儿。在普通人眼里,可能症状就等同于疾病了。看病就等于看症状,症状消失了就说明治好病了。比方说我发烧了,那么发烧就是一种病,温度高低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因”可能是什么地方发炎了之类的。于是我去医院“看病”,要治疗的就是发烧的病,如果经过医生的处理退烧了,那么我就认为病治好了,没有退烧就说明病还没好。这是普通人眼里的症状。医生眼里的症状则是另外一回事儿,它只是疾病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如果疾病是杀人凶手的话,那么症状就是案发现场,医生就是那个要去调查凶手的侦探,他要从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找出案件背后的真凶。所以,在医生眼里,发烧不是病,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而从这个表现中通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比如温度的高低,热型,起病原因,伴随症状等等。在医学上有一条重要的临床原则,就是“首先明确诊断,然后给出治疗”。因此,在医生看来,发热确实是个问题,但发热不是诊断,并不是必须马上先把体温降下来,而应该寻找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所以,临床医生们接受的教育是,如果不是高热,通常不要贸然使用退烧药降体温,而应该让子弹飞一会,让凶手的线索暴露的多一点,找到背后的疾病之后,再针对疾病给出治疗。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好像侦探到达案发现场,发现了被害死者,结果他不是去做现场调查,而是觉得死者应该尽早入土为安,而把尸体掩埋了,这分明是破坏现场掩盖证据,别说是柯南了,就是毛利小五郎也不会干这种蠢事!而且退烧药本身,可能也会对疾病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关解释可以看这里:所以,如果不是高热,医生通常不会贸然使用退烧药,像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体温升高属于机体防御机制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医生需要明确诊断,在诊断明确之前不能破坏现场。但是,在病人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因为他们感觉发烧就是病啊,我来看病,医生竟然不给我退烧,或者做了很多检查,处理过之后,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没有治好“病”啊!于是,病人会出现焦虑情绪,会高估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医生会解释,即使不用退烧药,体温也不会无限制的升高上去;即使用了退烧药,也不见得就会治好毛病;这样的发热,即使到医院就诊,也不见得就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医生所说的一样。另外还要纠正一点,虽然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绝不是说发热就是好事儿,退烧反而是犯错误。虽然体温升高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增强的,但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尤其是发热过程中代谢旺盛,机体消耗很大,也容易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诱发脏器损伤。所以,有必要的时候,即使病因还不明确,也还是需要先用用退烧药控制一下体温,而不能任其发展。所以,如果是普通发热的话,可能即使是到医院就诊,也不见得就会短时间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甚至医生可能都不会建议你用退烧药。可能你发烧了去看医生,医生检查过之后告诉你,暂时先不处理,再观察两天看看。然后你就认为:干!来看了医生也没给什么治疗,这不和没看一样吗!——不一样,这不能成为你不去医院的理由!因为有可能你不是那个可以暂不处理继续观察的病人;就算你可以暂不处理,有可能观察两天之后医生就会给出相应治疗了。就好像你吃了7个包子之后饱了,然后后悔自己应该直接吃第七个啊!所以,发热虽然是机体的自我保护,但也会造成损害,是有必要去医院看医生的。而如果医生没有给出特殊处理,只是短期观察的话,也不必太过焦虑,遵医嘱执行就是了。
科学吗?科学。观点对吗?错!这个文章其实主要科普了两个概念:1.所谓的“烧坏脑子”并不真的是发烧使得脑子坏了,但后面还有半句他没说清的是:烧坏脑子的疾病常伴随发烧的症状。2,发烧靠吃退烧药来治疗是不行的,退烧药只是控制体温的一种手段,跟在额头上盖毛巾没区别。但后面还有半句他没说清的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对体温升高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尽管文中没有明确写出,但它显然传达给读者一种“一般发烧不用就医、不用治疗,它自己就会痊愈。”的观念,从问题下的评论和一些回答来看,确实有人就是这么误解的。但问题是,一般的普通人有这个能力来判断、来诊断引起发烧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到底能不能自愈吗?!那还要医院干什么,还要医生干什么?!“要相信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要相信人体的免疫功能,要相信人体的设计,有过一两次经验后,对孩子发烧就能够坦然处之了。”这简直就是笑话!意思是让家长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在他身边喊”免疫系统加油! 白细胞加油!“吗!?一两次经验是让孩子来一两次脑膜炎的经验还是死一两次孩子的经验!?获取这样的经验有价值吗!?获取这样经验所承担的风险是你来承担的吗!?刚开始写对这篇文章还没什么态度,写到这我想说的是,这篇所谓的科普就是狗屎,但愿这不是那位科普作家的本意而是网络小编哗众取宠的结果。那么,感冒发烧到底需要吃退烧药吗?三个字:遵医嘱。—————————————————————————————————————————— 因为评论不能超过100字而我又写长了,所以就在这儿回答您的问题吧。原评论:点了赞同,但是就“观点错误”这一点跟你有点分歧。文章重点是普及了“发烧恐惧症”这样的一种现象,还有解释了诸如“发烧会越烧越高”,“发烧会造成神经性损害”这类观点的不恰当的地方。文章企图通过对发烧的详细知识来减少儿童父母对小儿发烧“大惊小怪”的现象,并没有强调发烧自愈的观点(貌似有提到一句,但是也有写明是发烧)。 还有一点是你说我们不是要治疗发烧,而是治疗引起发烧的症状,我想请问一下,此处说的一些(病人无法察觉的)症状,如果在病人发烧到40度之后才去求医确诊,会延误治疗么?比如说最严重会发生什么状况?答:1.实话而言,我猜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原本写的是一篇百度知道上的回答,可能是在回答某位家长问“要不要孩子一发烧就给吃退烧药“之类的问题,却被网站小编改编后作为科普文章发了出来,导致其重心明显发生了偏离,强调了“发烧不必立即吃退烧药”,却没说不吃药然后该怎么办。所以,尽管没在文章里出现,但显然会让很多人产生“发烧了只要先放着就行了”的误解。在手贱去看了这位“科普作家”微博里对文章质疑的回应后(),我深刻意识到自己道行甚浅,又一次犯了“认为做科学的人都是讲道理的人”这一主观认识错误。关于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没什么好说了,美国人科普中国人健康知识,谁信谁傻逼。2.可能是我那句说的不好让你有些误解,“发烧”、“体温上升”是症状,而要治的是引起这种症状的病因。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我们的机体是一个王国,免疫系统是防卫队,而外来病原体是侵略军:两军交战,战火蔓延,就引起了炎症和体温上升或是别的什么症状。有时候侵略军很弱,很快我们的免疫军团就把他们给消灭了,然后国家开始复兴,战场也就打扫好了,症状消退;而有时候侵略军很强,免疫军无法将其消灭甚至会被其消灭,战争持续了很久,战场不断扩展,症状就一直维持,最后可能某个地区(器官)甚至整个国家就都崩塌了,因此就得需要药物等外来的援军帮我们消灭敌人。这就是所谓的疾病能否自愈,而即使能自愈的疾病有时也是需要治疗的,好比免疫军团最后艰难消灭了敌人,但是那些战场也已经寸草不生恢复不到从前了;而如果早就请援军来的话,这样的情况或许就能避免了。另外还有些情况:有时候侵略军来了后折腾了一段时间也就消停了,在王国里住了下来,跟免疫军团相安无事,这就是结核菌(但在免疫军团虚弱时它们可能又会趁机搞起动乱);有时候免疫军团在某些情况下受了刺激失去控制,开始在国内作威作福,没事就去欺侮遵纪守法的百姓,损害正常细胞和器官,这就是红斑狼疮;有时候国内一部分百姓失去控制,不断扩张自己势力,抢占其他百姓资源,免疫军团却不能伤害自己的国民,只能放任其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国家都被这帮乱民给搞砸了,这就是肿瘤和癌症;又有时候侵略军特别狡猾,他们直接入侵我们的免疫军团,从内部腐化它,和平年代没什么感觉,等到有别的侵略军来的时候才发现“啊,我们的免疫军团已经完全丧失战斗能力!”,只能仍由敌人长驱直入,这特别狡猾的侵略军就是HIV艾滋病毒。而这些疾病在前期的症状都可能只是发了场烧、咳嗽了几天、哪儿有点疼等等。至于“如果在病人发烧到40度之后才去求医确诊,会延误治疗么?比如说最严重会发生什么状况?”,我想看了上面这些后你应该自己也能回答了。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吧,觉得皮肤有点痒,这也是种症状,可能是由于被虫子咬了、也可能是对什么过敏了、甚至可能其实生命也没发生,只是表面神经受了点儿刺激,却也可能是皮肤癌的早期。说的可能多了有些跑题,但主要的意思就是:病人,作为自己机体的国王,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很“昏庸”的,能察觉到自己的症状,感受到自己不舒服,比如肚子疼、发高烧,也就是知道自己身体里有地方在打仗,但却不知道敌人是谁,甚至到底是哪儿在打也不清楚,更别提清楚要不要找援军、找什么援军了,所以要让医生来帮忙。骄傲自负的国王会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我想就不必多说了,我想说的是:病人和医生是战友,而不是敌人。“医患矛盾”这是本不应存在的、非自然产生的问题,而其产生原因必不在患者或是医生本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体温升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