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嵩与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关系

茵陈和艾蒿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道
茵陈和艾蒿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从样子到味道,全面描述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艾蒿 艾,又称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整株都有芳香气味,揉之,香气更浓。 中医学上以叶入药,性温,味苦,具有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等症。艾叶油有平喘、镇咳、去痰及消炎的作用。 用艾绒制成的各种艾条、艾柱、烧灸身体相应穴位,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让血液更好地循环,从而治疗各种寒湿病症。 艾叶熏烟,具有很强的驱除害虫,杀灭病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实验证明,每平方米用艾叶1-5克进行熏烟30-60分钟,对各种皮肤真菌、腺病素、鼻病素、流感病毒、疮疹病毒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民间在端午节用艾束悬挂门上,以驱除害虫、毒气,有的还编成各种小饰物,佩带身上,达到辟邪除秽和健身的目的。实践证明,冬季或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用艾叶熏烟家居一二次,能使各种常见的致病细菌、病毒及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效地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艾的茎叶都可提炼芳香油,用于制作香料。 艾的分布很广,我国各地均有,且普遍是野生的
其他类似问题
茵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藏茵陈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也有副作用?_百度知道
藏茵陈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也有副作用?
提问者采纳
&#47,艳蓝色的花项生。藏茵陈对土壤,血病,腹胀口臭,藏语称&quot,对治胆囊炎,自茎部分枝,幼嫩的茵陈含芳香油,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故种植藏茵陈花卉的前景诱人。( 藏茵陈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胆道综合症,山沟等地。株高10-20厘米,贾斗&quot,蒙语称&quot,茎叶狭卵形,龙脑等成分。味苦辛,并具有滋补作用。 消食和中,病毒性肝炎,肝腹水。除治肝病外,北方人工种植。生长期90-100天,P&gt,花期8-9月份。吉林省大安市麝鼠场雪莲花基地与青藏高原中藏药高科技研究所,不饥食少。,妇科外阴疾患等症也有一定疗效。并可发汗,光照等要求不高,这种花卉国内各大花卉市场罕见,已将该品种育成名贵花卉盆景。目前,,性微寒,退烧,对生,肝硬化,温度,&lt,经过联合开发,经常饮用,孟根地格图&quot,桉叶醇,胃病,草甸,,樟脑,退诸热。用于黄胆性肝炎,灌丛,护肝利胆之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脾胃虚弱,P&gt,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每天取干茵陈少许和几枚大枣泡茶,保肝利胆,胆管反流性胃炎,尿路感染,
藏茵陈还富含维生素C和B,为龙胆科一年生矮小草本药用植物。是藏族历史悠久的贵重八珍藏药之一。藏茵陈原生于海拔米的青藏高原的树下,轻身益气,茎纤细,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锐尖,驱虫。&lt,藏茵陈
藏茵陈,适宜我国南,有清热祛湿,根生茎叶,解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抗衰防癌清肝利胆,缓泻,气候,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目录1 拼音yīn chén2 英文参考herba artemisiae[朗道汉英字典]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茵陈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别名 绵茵陈、、绒蒿、松毛艾。来源 为植物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植物 多年生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微寒,味辛、苦。主治 热,退。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3 茵陈药典标准3.1 品名茵陈Yinchen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3.2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3.3 性状3.3.1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3.3.2 花茵陈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3.4 鉴别3.4.1 绵茵陈(1)本品粉末灰绿色。非“T”字形,长600~1700μm,中部略折成“v”字形,两臂不等长,极厚,胞腔多呈细缝状,柄1~2。(2)取本品粉末0.5g,加50%20ml,处理30分钟,离心,取上作为供试品。另取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丁酯一(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4.2 花茵陈取本品粉末0.4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60~90℃)一(6: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3.5 检查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3.6 浸出物绵茵陈& 照水溶性(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3.7 含量测定3.7.1 绵茵陈照(附录VID)测定。色谱条件与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5~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50%。3.7.2 花茵陈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滨蒿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滨蒿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滨蒿内酯(C11H10O4)不得少于0.20%。3.8 茵陈饮片3.8.1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3.8.2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3.8.3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3.8.4 用法与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3.8.5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3.9 出处《》2010年版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错了,这是野艾,不是茵陈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9:39:20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棉茵陈有什么功效??
健康咨询描述:
棉茵陈有什么功效??
感谢医生为我——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3:30:07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3131称赞:51用微信添加“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和家人远程诊断。
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
百度智能推荐
相关问题推荐
网友治病经验分享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病理性、、、、、、、发烧、伴黄疸、
检查项目、、、、、血清总蛋白(TP,TP0)、白蛋白(A,Alb)、血清球蛋白(G,GL0)、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并发疾病、、、脑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14· hot~
浏览:268·
浏览:76·
浏览:103·
参考价:10
参考价:31
参考价:11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参考价格:¥10.9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参考价格:¥31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茵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