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压力中成长的压力出来真的会更坚强吗?

流泪中,我们在成长;流泪后,我们会更坚强
&一次又一次,从5月12日开始,自己一次次的流泪了。真的不理解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同胞们要承受如此大的痛苦?生命怎么会这么脆弱,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永远永远的消失了。心里很痛,痛得让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因为似乎一切都是灰色的,没有了色彩。
每当想到一个个生命被永远的埋在了废墟下,每当想到活下来的生命所要承担的失去自己所珍惜的一切的痛苦,心里真的好难过。
美好的家园、温馨的家庭、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突然之间一切都没有了。泪水止不住的留下来了。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为什么不能怜悯一下那些可怜的,善良的人们啊。有那么多孩子啊,他们是那么弱小,他们什么都没经历和感受过啊!真的不明白,真的好难过!
真的哭了,好多人都哭了,连总理都泪流不止。这份眼泪是发自心底的一种动容,同胞们,你们受苦了,你们真的好可怜。
泪水是止不住的,也没有必要去阻止,让它尽情的流吧,让它带走我们的悲痛,让它释放我们的情感。
流泪中我们在成长,流泪后我们会更加坚强。
中华民族从来都不会在灾难面前低头。看看我们的同胞们,他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吧。救人,救人,一定要救人,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在灾难面前,无数的人都在竭尽所能的从死神手里挽救每一个生命,不求回报的帮助那些经历着磨难的人。这是一种爱,一种发自心底的爱。我无法回忆那些感人的一幕幕,因为我的眼睛已经模糊了。面对灾难,我们的民族的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团结,足可以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水,但我们的双手时刻没有停歇,我们是用这双手把那些垂危的生命拉回来,我们也要用这双手重新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好。
我为我们民族的这种精神,这份真情而感动,而感动同样会让人流泪。让泪水尽情的流吧,让它来浇灌未来,浇灌希望。
一切都会过去的,灾难会让我们更坚强。当我们擦干眼泪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会坚强的面对未来,创造明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让自己更坚强
如何让自己更坚强
1.面对失败——顽强 坚强的性格,首先表现为不怕挫折和失败,能够经受数十、数百乃至数千次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而能矢志不移、不屈不挠、顽强不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很大程度表现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而且,失败常常专与强者作对。原因很简单:低的目标容易达到,弱者胸无大志,目标低,几乎不经过什么失败就能如愿以偿;而越高的目标难度就越大,失败的机会也自然就多。有的人渴望成为强者,却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遭到一次乃至几次失败后,便偃旗息鼓、罢手不干了,因而最终只能和一事无成的弱者为伍。 有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垮,大概需要钢筋铁骨般的坚强意志,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实际上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而首先是来自明智和豁达。忍受失败的毅力,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里面就包含着成功。他们把开拓新路中遭遇到的失败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着足够的精神准备。他们也认识到一次失败即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因而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被失败打倒的人,与其说是害怕失败,不如说是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人把失败看做一种不幸和灾难,在事情刚开始之时,就抱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兵家”,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在失败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许多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表面上的失败从长远看来很可能是有益的。在他们看来,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既然失败了,那就不会成功。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能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划分,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失败了三次”和“我是个失败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心理上的失败也不等于实际上的失败。有的时候,心理上感到失败了,而实际上他正在前进过程之中。一个人只要心理上不屈服,他就没有真正失败。功亏一篑,亏就亏在心理的失败上。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别人会认为,你的失败是环境所致,你是一个失败的强者,你会继续干下去,直到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失败者和成功者这几个字很难恰当地用在一个复杂的、活生生的、总是在变的人身上,它们只能描述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情况。此时的成功可能连着彼时的失败,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含着另一项工作的成功。对事情只作“成功”和“失败”的机械划分,这是十分有害的。 爱出风头的人,错误地认为荣誉不能和失败连在一起,似乎承认了失败,就玷污了荣誉,一遭到失败,就感到丢了面子。因此,在失败面前,他们或者一蹶不振;或者采取不承认主义,硬撑面子;或者怨天尤人,怪天怪地。这种人看起来十分要强,实际上不堪一击,是不折不扣的弱者。生活中,曾经有不少怀有宏图大志的人,就因为一次失败,而把以前所有的胜利一笔勾销,彻底垮了下去。有一位大学生各门功课皆优,只因一次歌咏比赛中唱“砸”了,竟觉得无地自容,留下了一封对谁也没有责备的遗书,告别了人间。无疑,他想在各方面成为“强者”,却经不住一次“打击”,因而实际上成了十分软弱的人。古人早就说过:“能胜者能不胜谓之勇。”不仅能够安于胜利和成功,对待挫折和失败也能安然处之,才是真正富有理性的勇士。鲁迅当年曾经感叹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敢于单身鏖战的武人。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许多人在看到强者的成功时,羡慕不已,嚷嚷着要敢于冒风险,却对自己行动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失败都沮丧不已,这决算不上“大丈夫”的行为。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要害怕和失败打交道。一位立志改革的人说:“如果我不会出错,那么我就不是在探索。”美国有一家鼓励创新的企业,鼓励创新的内容之一就是“允许失败”。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如果你不心甘情愿地接受错误,你就不能创新。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这里所包含的,就是胜和败的辩证法。 还有的人之所以害怕失败,是因为不懂得到底怎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失败除了带给他沮丧以外,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东西,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把失败看成可怕而又糟糕的事。失败从不会让人高兴,但你一旦学会利用它,它就会为你做出积极的贡献。比起重复过去的成功来,失败是个更好的老师。重复过去的成功不见得使你学到新东西,而失败则肯定能给你以新的教益。你可以从一个组织得一团糟的聚会中学会怎样组织一个成功的聚会,你也可以从一系列失败的方案中理出比较可行、比较成功的方案。总之,只要你动脑解剖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教益,你就能更快地从失败中走出来。 如果我们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失败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顽强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2.面对厄运——刚毅 坚强的性格,也表现在遇到困难、挫折、不幸和打击时,能够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顽强地生活下去,不屈地和厄运抗争。一个人在面临不幸时的刚毅程度,是衡量其性格坚强性的重要尺码。 刚毅的性格是强者所不可缺少的。晋朝有一位叫羊枯的人说过:“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这话不无道理。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地驶往彼岸的情形是很少的。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生活上遭到不幸,或事业上遭到失败,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当不幸的命运降临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蹇”、自认倒霉,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仅仅停步于无休止地叹息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只会削弱你和厄运抗争的意志,使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地接受现实。 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态度。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承认自己无能,这是意志薄弱、缺乏勇气的表现,也是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的开始。用悲观自卑来对待挫折,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成的失败中又为自己制造新的失败,在既有的痛苦中,再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 怨天尤人、诅咒命运,这又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是现实,并不因为你埋怨和诅咒它而有所改变。遇到不幸的事就恶语诅咒、怨天尤人,这是最容易的,却是最没有用处的。埋怨和诅咒人人都会,但从埋怨和诅咒中得到好处的人却从来没有。事实上,在诅咒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是诅咒对象,而只是诅咒者自身。 鲁迅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在我们的生活中,倘若遭遇到不幸,我们就应表现出鲁迅所说的那种“伟大的胸怀”,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精神同厄运进行不屈的斗争。 没有一个人生而刚毅,也没有一个人不能培养出刚毅的性格。我们不要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那种钢铁般意志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等,在一个强者的内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现。鲁迅〖FJF〗?NB168?〖FJJ〗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想到过自杀,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坚强刚毅的人。刚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只要加强锻炼,从多方面对软弱进行斗争,那就可能成为坚强刚毅的人。 性格的刚毅性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孕育在切实的劳动中、成长在和困难的斗争里。一方面,困难愈大,斗争愈艰巨、愈持久,愈能培养和锻炼刚强的性格;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也能锻炼人的刚强。刚强意志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长期磨炼、潜移默化的结果。战斗英雄们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刚强,并非来自战场上一时的冲动。而是在英雄平时的生活中,在他们成千上万的日常小事中,就已经包含着刚强性格的因素了。 达观的心态能使人刚强。人们常说对伤心事要想得开,什么叫“想得开”呢?也就是要从伤心事中跳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些人遭受挫折时,往往心眼太窄、太死,老从一个角度去看伤心事,越看越伤心、越想越泄气。一个人在痛苦不堪时,应当从自己的痛苦和伤悲中跳出来,放眼社会,这样你就会看到自己那一点痛苦不过是千百万人都要碰到的一件很平常的事罢了。或者把眼光放远一点,从漫长的人生长河看今天,那就会感到人生坎坷寻常事,现时的挫折不过是人生中一段小小的弯路。随着视野的开阔、观察角度的更新,你的眼光就能超越眼前的痛苦和不幸,看到更远的未来,生活的色彩在你眼里也必将逐渐明朗起来。 3.面对困难——勇敢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但会迭遭挫折,而且还会遭逢困难和艰辛。 困难只能吓住那些性格软弱的人。对于真正坚强的人来说,任何困难都难以迫使他就范。相反,困难越多、对手越强,他们就越感到拼搏有味道。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有的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怕困难的。但若碰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了,则往往被慑服。其实,人生的主宰就是人自己。失足者也好,残疾者也好,失恋者也好,落榜者也好,只要自强不息,均可挖掘出生活的甘泉。多少人过不了困难关,因为他们首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们怕自己、怕病、怕死、怕舆论、怕苦、怕累、怕吃亏,加上懒惰、急躁、拖拉、推诿等等内在的弱点和外在的困境齐相呼应,内外夹攻,毅力岂能有不瓦解之理?要想过好困难关,首先要过好自己这一关。拿出你的勇气来,不怕天、不怕地,不管什么困难,“来吧,咱们较量一番!”有了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敢心理,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勇气有赖于和困难拼搏的心理准备,有赖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许多人在困境之中变得沮丧,是因为他们原先并没有“和困难打交手仗”的心理准备,当进展受挫、陷入困境时便慌张起来,或怨天尤人,怪天怪地;或四处诉苦,到处求援;或抽烟喝酒,寻求解脱。种种做法只能徒然瓦解意志和毅力,在客观上帮助困难打倒自己。他们由于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结果一切可以征服困难的可行计划都被停止执行,本来能够克服的困难也就变得不可克服了。还有的人,面对很大的困难只拿出很弱的干劲去克服,当攻不动困难时,便心安理得地寻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困难太强大。”这种“自我保护”心理所保护下来的不是征服困难的责任感和勇气,恰恰是人的惰性。像这种不面对困难而是背对困难的人,永远找不到征服困难的办法。 真正坚强的人,不但在碰到困难时不害怕困难,而且在没有碰到困难时,还积极主动地寻找困难,这是具有更强的成就欲的人,是希望冒险的开拓者,他们更有希望获得成功。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他总是去寻求那种与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航行,而恰恰是这些经历使他应付危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使他一次次大难不死,安抵目的地。在生活和事业中,千千万万的强者不正是从克服他们自己面对的困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吗? 坚强地对待失败和鲁莽地对待失败是有区别的。坚强的人一方面不怕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又高度重视困难,冷静地、深刻地研究和解剖困难,分析它的原因,理智地寻找征服它的途径。这种明智的态度可以大大地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一种人面对困难,虽然具有勇气,但只是莽撞行事、横冲直撞,看起来很坚强,实际上不但无济于事,有时还会导致进一步的失败,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这种貌似坚强、实质上软弱无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困难就会成为磨炼我们坚强性格的一块磨刀石。中国有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才干,对人的性格有着特殊的锻炼价值。日本的系川英夫认为:“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产生不了新思想的,甚至可以说,处于优越环境的人往往会日趋堕落。险恶的环境需要人去顽强抗争的环境,对产生新思想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险恶的环境正是使人锻炼成长的最大动力。”因此,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困难把我们锻炼得更加勇敢。 4.面对目标——坚定 性格的坚定性,表现在行为上能够服从自己统一的、主导的、具有长远性、稳定性的目的,也表现在为了达到目标,情愿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长期地、不倦地、毫不动摇地向目标行进。 性格的坚定性对于从事任何一项长远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拿破仑说过:“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也说过:“坚韧之心,是成功的根基。”我国古代“愚公移山”和“铁杵磨针”的故事,都说明了坚定的性格对于取得事业最终胜利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向目标锐进的坚定意志,他的劳动就不可能是完全有成效的。许多人在事业上遇难而退、半途而废,以致功亏一篑,其教训就在于缺乏坚定性。有时看来,成绩决定于个人的能力和有利的环境条件,而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的。当然,谁也不否定能力的作用。可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如果他不善于系统地、顽强地工作,而是摇摆不定、犹犹豫豫、五分钟热度、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即使他有超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达到既定目标。 坚定的性格,能够使我们的精力集中于一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地为之奋斗,从而把我们的努力用一根主线连接起来,使我们的成果得以在一个方面累积起来。性格不坚定的人,往往容易随波逐流,造成精力的耗散;前后的努力连接不起来,到头来是“到处撒了一点胡椒面”,在哪个方向上都没有获得成功。 坚定的性格,能够帮助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一般说来,人们取得的成就和他所克服的困难成正比。克服的困难愈大,成就也就愈高。性格不坚定的人,碰到大的困难就裹足不前、动摇后退,他们只能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坚定的性格使人在困难面前毫不动摇、顽强前进。他们能够征服大的困难,因而往往取得大的成就。 坚定的性格,可以增强人们的勇气和力量。性格坚定的人是坚强勇敢、无所畏惧的,无论阻力多么强大,无论环境显得多么困难,他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一定要把认准了的追求坚持到底。 坚定的性格,使人显得有骨气,充分显示出做人的尊严。性格坚定的人目标明确而坚定,不是非驴非马、非此非彼、模糊不清,也不是朝三暮四。只要他认准了是正确的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懈地为之奋斗和献身。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时候,他坚如磐石,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决不见风使舵、放弃目标。 坚定的性格,使人能够灵活而又具有“主心骨”。坚定并不排斥灵活,而是和灵活相辅相成。建立在坚定性格基础上的灵活,才不至流于轻浮。而和灵活融合到一起的坚定,才不至变成固执。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只有把坚定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的人,才能既不随波逐流,又不固执己见,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坚定的性格,还来源于自己的首倡性和独立性。所谓首倡性、独立性,就是习惯于不依赖别人,而是依靠自己的独立分析和判断,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并果敢地加以执行。具有首倡性和独立性的人,办事才能有主见。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提出要做的或自己认为应当做的,就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仅仅是别人叫做的或者看到其他人做才跟着做的,那就容易动摇,不易坚持到底。缺乏首倡性和独立性的人,办事无主见、易受别人影响,人们能很容易地说服他放弃自己的意见,他们办事情也就不可能保持坚定性。 坚定不同于固执。如果拒绝别人的任何影响,毫无根据地对抗来自别人的一切,或者明知行不通,还是不顾一切地蛮干到底,那就不是坚定而是固执了。坚定和固执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不论怎样明白的论据,要劝说固执的人是很困难的。但意志坚定的人,只要理由充分,就可以被说服。固执的人,虽然看起来很坚定,实际上却正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他一方面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拒绝别人的劝告,另一方面行动又常常跟自己的理智相抵触。他不善于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理智,而是感情用事,理智不能战胜感情,行动不能冷静深思,可见这种固执与坚定的性格毫无共同之处。坚定会帮助一个人成功,而固执则会毁掉一个人的成功。因此,我们在培养坚定性格的时候,一定要把坚定和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做那种顽固不化的“死心眼”和“固执狂”。 5.面对选择——果断 果断,是指一个人能适时地采取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并且彻底地实行这一决定,在行动上没有任何不必要的踌躇和疑虑。 果断的性格,能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克服不必要的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茫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做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销蚀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果断性在这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克服犹豫和动摇,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拟定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进行斗争,取得克服困难的最大效果。 果断的性格,能够帮助我们在执行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克服和排除同计划相对立的思想和动机,保证善始善终地将计划执行到底。思想上的冲突和精力的分散是不果断的人的重要特点。这种人没有力量克服内心矛盾着的思想和情感,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尤其是在碰到困难时,往往长时间地苦恼着怎么办、怀疑自己所作决定的正确性、担心决定本身的后果和实现决定的结果,老是往坏的方面想,犹犹疑疑,因而计划老是执行不好。而果断的性格,则能帮助我们坚定有力地排斥上述这种胆小怕事、顾虑过多的庸人自扰,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集中于执行计划本身,从而加强了自己实现计划、执行计划的能力。 果断的性格,可以使我们在形势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对计划、方法、策略等等做出正确的改变,使其能迅速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优柔寡断者,一旦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时就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他们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做出决策,而是左顾右盼、等待观望,以致坐失良机,常常被飞速发展的形势远远抛在后面。 可见,果断的性格无论是对领导者,还是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和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果断的性格产生于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意志素质的综合。 果断的性格,是在克服优柔寡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有发达的大脑,行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但过多的事前考虑,却往往使人犹豫彷徨,陷入优柔寡断的境地。许多人在做出决定时,常常感到这样做也有不妥、那样做也有困难,无休止地纠缠于细节问题,在诸方案中徘徊犹豫,陷入束手无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这就是事前思虑过多的缘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然而生活中真正称得起大事的并不多。况且,任何事情总不能等待形势完全明朗时才作决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谋”还要“善断”,要放弃在事前追求“万全之策”的想法。实际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真正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果断的人在做出决定时,他的决定开始时也不可能会是什么“万全之策”,只不过是诸方案中较好的一种。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他可以随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事开头难”,许多事情开始之前想来想去,这样也无把握,那样也不保险。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真正下决心干起来,做着做着事情就做顺了。 果断的性格,是在克服胆怯和懦弱的过程中实现的。果断要以果敢为基础,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要求人们当机立断、迅速地执行决定。比如在军事行动中就需要这样,因为战机常在分秒之间,抓住战机就必须果断。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需要果断。大方向看准了,有七分把握,就要果断地下定决心。 果断的性格,要从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开始养成。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要做就坚决做。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上这样的小事就不必多加考虑,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日常的生活琐事也是不干不脆、拖泥带水,又怎么能够培养出果断的性格来呢? 要果断,还必须经常地排除各种内外部的干扰。果断不是一时的冲动,它必须贯穿于行动的三个环节(确定目标、计划和执行)。在确定目标的时候需要进行各种动机的斗争,这时果断表现为能够抑制和目的相反的意向,抑制错误的动机,保证做出正确的决断。但在决断做出后,还会有许多因素不断地动摇我们的决心,如舆论、压力、困难、各种诱惑等等。周围的人们可能会对我们的决心评头论足,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都有可能使我们对已经做出的决定发生动摇。并且在执行决断时排除内外干扰的果断性,有时比确定目标和初下决心的时候的果断性
其他回答 (1)
让面子滚蛋,所有的事情就都解决了,不就是爱面子嘛
不是这样简单、是克服心理懦弱
还是要面子,怕什么啊做不好就做不好呗,丢人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郁闷,你看懂没有
心里为什么懦弱啊,还不是怕别人笑话啊
算了、你对别人说去吧
等待您来回答
心理咨询领域专家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_谚语
& 名言详情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
——洛克菲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长的压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