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人性的弱点 pdf?人的共性,最好客观一点的。

  第一章  Chapter 1  人人都逃不开的人性弱点  人性的第一个弱点是求生存。  出于求生存的目的,首先怕死,然后贪生,结果形成顾自己。  人性的第二个弱点是自私。  因为自私,既贪利又贪名,最后归结为贪图享受。  人性的第三个弱点是求快乐。  追求快乐的人找刺激,爱争夺,要征占自己喜爱的东西。  人性具有的这三个弱点,凡人都逃不掉。  弱点不一定是缺点,有时候弱点还可能变成优点。事在人为,一切靠自己运作。   人类有思想就会有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并且没有改变的。  只要人有思想,就会触及这些弱点。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应这些弱点,反而令人担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于它们不能活动的缘故,只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植物的弱点相当单纯,就是不能活动,缺乏变换生存环境的能力。  动物求生存,具有活动的本能,可以变换生存的环境,却必须完全适应外界的种种变化,并没有能力来加以改造。动物的弱点在于不能创造,只能够适者生存。  人类就不是这样,我们能够活动,可以选择生存的环境。同时具有创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们的需要。然而,人类的弱点在于具有选择的能力,却缺乏判断的素养;有创造的能力,却往往走错了方向,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愈来愈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无家可归的人、穷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谋杀者、抢劫者,基本上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烟草、毒品、酒类、枪支、性病、癌症、高血压、艾滋病、家庭暴力、精神失常、性侵害,等等,又何尝不是人类求生存的选择、改造方向错误所带来的后遗症?  任何一个时代,人类都会为了求生存制造出许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改造。结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请问:这究竟代表人类文化的进步还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工业、商业、社会各方面,我们自认为愈来愈进步,而整个人类却愈来愈不安、紧张,而且孤立无援,这是什么原因?  人性弱点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来,从没有消失过。我们应该怎样妥为因应,岂不是兹事体大?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具有思想。因为有思想,人类把地球改造成了今日的样子,创造出许多事物。也因为有思想,人类将宇宙破坏成今日的样子,种下了许多危机。  首先看矿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类想尽办法,把它们探勘、挖掘、采集、冶炼,然后充分利用,制造出种种物品或者开发出许多用途。一方面物尽其用,使它们的功能得以好好发挥;一方面则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甚至濒临耗尽用完的厄运。矿物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种种变化、合成、用途,显然来自人类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热带植物生长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寒带植物繁衍于寒冷的地带,温带、高山和沼泽,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点缀其间。人类爱动脑筋,发现移植、育种等方法,把热带植物移到寒带、沼泽植物弄到室内,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瘦的变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才是“原住民”?人类的思想,已经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坏了。  再看动物,原来也是划地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区,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类把狂野的动物训练成温驯的动物,将野生的动物饲养为家畜。不但改变了动物的生存地区,从高山移到平地、从深海移到陆上,而且改变了动物的食物和习性,运用改良品种的技术,将动物搞得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至于人类自己,情况也大致相同。远古时期,地球只是一大块土地的时候,由于科技不发达,自然的关山阻隔产生很大的作用。黄、白、黑各色人种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各自创造自己的生存花样,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  这种相安无事的情况到底被人类自己破坏了。动物,顾名思义,是会动的。既然会走动,而地球上纵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动物走来走去,难免会逾越原来的生存地区。越界的结果,如果能够适应,等于扩大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继续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适应,就会退回原地或者死亡,等于自然的力量限制了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人类就不是如此,凭着思想,不但要探险,对陌生地区很有兴趣,而且要适应新环境,不让环境的变化将自己难倒。在科技尚未发达的时候,人类善用自己的两条腿,已经东奔西跑,相当不安分了。路是人走出来的,越高山、渡大川,总是能走出一条路来。  大自然看到人类不安分,恐怕人类会弄乱自然秩序。为了保护自然,大地开始分裂,希望以茫茫大海来隔绝人类的到处流窜。然而人类用思想发明了飞机和轮船,可以飞越高山跨越大海,征服高山,能够乘风破浪,征服海洋。人们一方面积极向外发展,到处展示自己的花样,说是宣扬文化;一方面又热衷于长他人威风,吹嘘自己在别处的所见所闻,把别人的花样带回来,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大自然的力量逐渐丧失对人类的约束作用时,有心人开始尝试“以毒攻毒”的策略,企图以人类的思想来约束人类,因此提出若干意识形态,以规范自己的同志,形成堡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抗已经证明人类冲破了血统、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的限制,不再能够用单纯的血统、语言、宗教或生活习惯来证明彼此的不同,只好采取意识形态的标准,把世界勉强一分为二。  人类的思想,当然不是意识形态所能够限制的。资讯爆炸,又通过各种科技化媒体深入每个家庭。资讯交流结束了意识形态的抗争,也使人类再一次面对茫茫的前程不知如何是好。  意识形态好比上作文课时老师的命题,既然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题目,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了某种标准,只要尽量符合这个标准,不要文不对题,及格应该是相当有把握的。意识形态被打倒之后,老师在黑板(白板)上面,写下两个大字:无题。学生就既摸不清标准,也弄不清楚怎样写才能切合无题。  市场上产品的标准如果由厂商制定,顾客只能配合厂商的意识形态,称为“生产导向”,这样对厂商十分有利。现在顾客不愿意配合厂商,要自己制定产品标准,叫作“市场导向”,这对厂商十分不利。因为厂商难下决心,而顾客需求不一,难以捉摸。  意识形态对同志的要求十分明确,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意识形态解除界线之后,谁是同志,谁又是敌人,几乎难以分辨。  人类为什么会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因为我们的思想过分集中在人性的弱点上面。  生物求生存,只是逐渐缓慢地演化,在适应中求变化。人类求生存,由于思想发达,要求快速进步,等于在变化中求适应。  植物怕死,却勇敢地面对死亡而毫不逃避。动物怕死,于是极力逃避死亡,但在挣扎无效、逃脱不掉的时候,也会悲哀地面对死亡。人类怕死,凭着思想设计出很多花样。光是清晨起床以后可以从事的活动,就包括深呼吸、柔软操、太极拳、按摩穴道、慢跑、快走、登山,等等,种类繁多难以枚举。至于求神拜佛,更是动植物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怕死,人类企图将责任推给别人,设法出卖朋友以嫁祸他人。因为怕死,人类研究各种药物延长寿命。  中国人怕死,于是经常服用补药。美国人怕死,于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民具有合法拥有枪支的权利。结果呢?中国人可能死于药物中毒,而美国人则会在一瞬间成为枪下的冤魂。俗语有云:愈怕死的人愈快死。是否如此?  动植物贪生,但它们要求得相当有限。人类贪生,却开发出很多难以实现的欲望。例如希望长生不老,希望返老还童。不幸遭遇死亡,又企求保存躯体以待复生,能够继续原来的生命。自己的五脏六腑出现问题,就设法移植别人的器官,并且不希望产生排斥的不良现象。甚至通过巫术,折减他人的寿命来延长自己的生命。动植物只是求生,人类却是贪生。  生存的条件,说起来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是一般人总是先想到物质而后才想起精神,甚至为了物质可以委屈自己,即使精神受伤害也认为是一种应该的忍耐。同样依赖物质以维持生命,动物可能也会储蓄,却远不如人类那么贪得无厌。有东西吃还要求其精致美味,吃饱了还要求保持源源不断,唯恐无以为继。人类的贪婪,帮助媒体大幅发展,以致媒体反过来操纵人类的空间。就动植物而言,媒体再厉害,对它们也是无能为力,无计可施。  植物顾自己,只知道自己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水分。动物顾自己之外,有时会照顾幼小的子女,比植物好像进步一些。人类顾自己,懂得戴上假面具,假公济私还不够,还要以私害公。原先人类还知道顾自己必须顾家庭,现在愈来愈弃家庭于不顾,仅仅顾自己。  动植物顾自己并没有发展到自私的地步。人类自私的表现,令人类自己也觉得十分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利令智昏,为了贪利、争利,人类演变到子可以弑父、兄可以杀弟,最好的朋友也会翻脸不认人。媒体发达之后,将各种想象得到的贪财争利的伎俩,都描述得清楚仔细,令人觉得从媒体上获得学问好像十分困难,而从媒体学习一些不良伎俩、不正当行为,却似乎非常容易。  为了贪名,人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将礼、义、廉、耻的相关事宜都置之不顾。为了争取学业成绩的排名,从小就知道补习,向老师求情、送礼,讨好老师,考试作弊甚至恶意中伤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为了争取运动成绩排名,从四五岁开始就整天训练。参加比赛时,服用药物以增强体力,乃至威胁利诱竞赛对手,使其放水称臣,这些都是贪名的表现。
楼主发言:62次 发图:0张 | 更多
  求生存:活着才是硬道理  人人畏死  有一位老先生,家财万贯,事业十分成功。结婚四十多年的老伴既贤惠又善于教育子女。家庭美满幸福,是大家称羡的人士。  他原本也相当得意,认为自己事事顺遂,大有不虚此生的满足感。但是,七十华诞的前夕,正当家人热烈讨论如何庆祝的时刻,他却满腹忧愁,显得十分悲哀,令人非常不解。老伴关起门来单独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烦恼。  老先生面对相伴多年的老伴,说出他的心声:“小时候父亲找过一位算命先生给我批流年,批我到七十二岁便寿终正寝。当时年纪小,觉得七十二岁已经长得不得了。一方面很得意,觉得自己可以活那么长久;一方面实在是很不在意,因为还不明白寿命是什么东西。长大后一直忙于工作,把批流年这回事忘得一干二净。前几天找个文件,竟然把这本流年簿翻出来了,忽然发现今年我已经七十岁,只剩下两年的时间,怎么能不伤悲忧愁?”  老伴无论怎么规劝,老先生都想不开。他认为自己虽然事业有成,毕竟还需要继续奋斗。子女各有工作,也仍旧需要给予辅助。老伴尚在,自己怎么能先走?一大堆理由,都证明剩下两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不能了却自己这么多尚未完成的心愿,因此愈想愈觉得悲哀,忍不住痛哭起来。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很容易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人性的第一个弱点是求生存。  这位老先生活到七十岁,原本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不料他却想起自己余年不多,反而因为求生存而产生悲哀的感觉。   求生存原本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要。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几乎都因生存而产生,和求生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能说这是人性的弱点呢?  回想石器时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十五岁。那时候人口稀少,人的寿命又不长,为了保持人类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求生存自然成为人类努力的第一目标。  十五年的时间,简直一转眼就过去。如此短暂的生命,能做些什么呢?个人求生存,并不能保持人类的生生不息;个人的存在,也无法维持人类的绵延不绝。因此传宗接代,便成为人类求生存的重大使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人口不多、寿命不长的时代,生存成为众人一致重视的大事。俗话说“添丁发财”,也是添丁摆在发财前面的,可见一斑。  既然无后那么重要,在尚未完成这件大事之前,人类最害怕的应该是死亡。求生存的第一特征,便是怕死,尤其害怕在无后之前死掉。
  竭力延长生命  时代逐渐进步,环境和医疗保健的改善使得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现在的男性活到知天命,女性活过耳顺之年,已属轻而易举。发达国家99%的新生儿可以庆祝周岁,98%的儿童可以活过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人类怕死的心理犹存,贪生的欲望又大幅度增强。自秦始皇以来,便积极追求长生不老。活得长久的人,还要希望活得更久,最好永远不死。全世界的人,都追求长生,甚至永生。有的祈求宗教保护,有的寄希望于仙丹的功效,如今还有人借助科学的力量。  贪生是人类求生存的第二特征。人类一方面怕死,一方面贪生,所以做了很多事情,变出许多花样来延长寿命。使得人类在传宗接代的动物本能之外,又发展出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文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爱迪生如果只活到十五岁,那么不可能有那么多发明;爱因斯坦假若不是活得那么长久,怎么想得出相对论?孔子活不到七十多岁,就无法体验自由自在却能够中规中矩的生活乐趣;姜太公若是活不到那么大把年纪,遇不到周文王,一生的抱负便无法施展。古今中外的文明创造,无不得力于人类寿命的延长。  然而,人能不能长寿,不完全靠自己,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索马里的幼童病死、饿死,责任并不在天真无邪的小孩;美国儿童健康活泼,也不是出自美国孩童的努力。  饮食、运动、卫生习惯以及规律的生活可能决定人的寿命,也不是十分准确的说法。饮食方面,日本人偏爱低脂,瑞士人偏好多油,而两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大抵相同。运动方面,美国人的运动量大多低于非洲人,而现代人的运动量也比不上石器时代的人的运动量。卫生习惯方面,有不抽烟、不喝酒的人长寿的,也有抽烟、喝酒的人也活得很久的;有十分注重卫生却不幸早逝的人,也有周遭环境非常不卫生而相当长寿的人。至于生活规律,同样被证实不能够一概而论。
  求人不如求自己  人的一生,不过是在证明自己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命。如果根本懒得去证明,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那样的命呢?不努力去证明,始终无法了解真相。  这样说来,自己努力也好,看天命也好,用努力来证明天命也好,总归是自己的事情。求人无益,不如回头求自己。既然如此,怕死、贪生都由于求人不如求己,而归结在顾自己上面,形成人类求生存的第三个特征。  讲求一套明哲保身的道理,先把自己保住,再怕死、贪生,这是人类求生存的不二法门。  人类为了求生存,发展出三个特征,如图l:  图1
求生存的三个特征  请你问一问自己:  我怕死吗?  我贪生吗?  我顾自己吗?  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用不着不好意思。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倾向。怕死,固然有害怕亲人死亡,担心老板去世,气愤好人早死,甚至忧虑领袖老死、将领阵亡,但是,最恐惧的莫过于自己的濒临死亡。贪生,固然有祈求亲人长寿,好人长命,老板健康,领袖万寿无疆,而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寿比南山。一切以自己为中心,顾自己顾到有己忘他,终于变成可怕的自私。
  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性的第二个弱点是自私。  如果生命没有限度,大限能够解除,人类就不必怕死。若是死亡的时候,觉得十分快乐,丝毫没有痛苦,大家对死亡便不至于那么害怕。  假若人类得以永远生存,人类也就不必贪生。事实上人必有一死,有生就有死,可以说没有谁能够例外。我们所不能确定的,只是什么时候会死。虽然知道迟早必定会死亡,却仍然衷心盼望能够活得更长久一些。  贪生怕死,是基于生命有限的事实。贪生,是因为希望把有限的生命延长,并且多多益善;怕死,是因为唯恐有限的生命缩短,而且觉得愈短愈可惜。若是生命无限,人类就不必贪生怕死,甚至可能会找死,唯恐求死无门。  顾自己,同样是基于生命有限的事实。  因为时间有限,原本想在顾自己之后,再推己及人,扩大到其他人。但是,时间转瞬而逝,来不及顾及其他人了,只好顾自己而不顾别人。其实也并非存心只顾自己,只是时间不容许罢了。
  因为物质有限,原本希望自己享用之后,再由亲及疏,一路扩大出去,让其他人也能够享用。不料自己享用之后,发现物质已经耗尽,无法再提供给别人,不得已只能顾自己。非不顾他人也,实在是不能顾他人也。  因为精神也有限,虽然它看起来比时间和物质更具有弹性,可以同时分享给更多人,但毕竟也属于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无限资源。唱一首歌能够供很多人欣赏,但是听的人如果这次听不到,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听到,则谁也不敢担保。于是在能争取的时候便不放弃,优先顾自己,难道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顾自己固然无可厚非,但一旦顾得过分,逾越了应有的限度,便成为自私,由此就变成了人性的第二个弱点。
  希望获得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
  自私的第一个特征是贪利。贪生怕死,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够实现。而这些物质,好像都是金钱所能买到的,于是,人们就认为只要有钱便能够满足贪生怕死的欲求。但因为金钱难求,每人所拥有的都相当有限,于是让人更增强了贪图金钱、想要财物的念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多少人见财起贪念,只为了人无横财不富,便不顾一切,甚至舍身相求。  金钱、财物,再扩大下去,一切有利于个人的东西,无不希望获得,而且希望获得的愈多愈好,这种行为统称为贪利,这是自私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获利之后,唯恐保持不住,担心利益不再持续增加。保持不住利益,万一在需要时没有利益,岂非等于白忙一场?利益不再持续增加,金钱可能会贬值,财物可能会失窃,房屋可能会倒塌,物质也可能被毁坏,那拥有的利益还不是等于没有?
  世间的事很奇怪,能吃的时候没有钱购买;有钱购买的时候,似乎又什么东西都不能吃了;有钱的时候,衣服穿不旧、鞋子磨不破;没钱的时候,衣服不但陈旧而且破损,鞋子不但磨破了底,鞋面也起了裂痕。  贫贱夫妻百事哀,使人增加贪利的决心。因为关系再好的夫妻都经不起贫贱的考验;生活在贫贱的日子里,再乐观的人也高兴不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增强了贪利的信心,贪了还想贪,并非因为贪得无厌,而是担心自己使用的时候不够用,必须多贮藏财物以防万一。
  喜欢曾老爷子的书,求更新,楼主,赶快更新吧
  喜欢曾老的书,支持一个!
  gengxintaimanle
  楼主更新太慢了~~能快点不?
  @周郎就是杨胖子 8楼
11:45:23  喜欢曾老的书,支持一个!  -----------------------------  谢谢关注,每天更新中~~
  @shidairhb 9楼
11:45:20  喜欢曾老爷子的书,求更新,楼主,赶快更新吧  -----------------------------  保证每天更新~~·
  @夏天小荷J 11楼
11:55:11  楼主更新太慢了~~能快点不?  -----------------------------  以后会早一点更新的~~
  @shidairhb 9楼
11:45:20  喜欢曾老爷子的书,求更新,楼主,赶快更新吧  -----------------------------  有想要书的童鞋们戳这里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
  希望获得众人羡慕的名气  冷静想一想,马上就会发现光贪利是不够的,不安全,而且不保险。有利,如果没有名来配合,好像神气不起来;商人再有钱,见了官便觉得矮了一大截,因为不如做官的人前后都有人簇拥,显得十分威风。有利,若是缺乏名来保护,好像利益随时可能被人掠夺;商人再有钱,也要巴结当官的,生怕当官的人改变政策,自己会损失钱财。何况因名得利,看起来比纯粹求利要方便得多。
  后来,人更加好名。考状元很难,于是觉得用钱捐个“理事长”之类的虚职也算有名堂。在学术界想要出名不容易,就花钱买名牌衣服穿,照样也算是一种有名。于是造成人人自我膨胀,满街都是大师、名嘴、专家、权威、国际名流、酒廊名花,人们贪名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贪名是自私的第二个特征。  电影明星要争排名,争的是自己的名字必须挂头牌,放在别人的前面。  学生考试争名次,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每次都是第一名。
  有些人有了一点小发明,马上就要申请专利;写过一些文章,立即去登记著作权,生怕自己的名被别人冒用、盗用。  电视节目上介绍某位歌星,一定要说是青春偶像、大众情人,而主持人也为了博得观众的回应,说自己是什么超级著名主持人。这些都是贪名的表现,觉得有了名气之后社会地位也会相应提升,说出去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这些名都是虚的,并不能永远流传下来。很多所谓的著名影星、歌星会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第一名的人也会被后来者赶上或超过。
  希望享受别人没有的特权  贪名、贪利,原本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结果后来变本加厉,变成要满足个人的享受,非奢侈、华丽,誓不罢休。享受于是成为自私的第三个特征。
  有利,要利于己而不利于人,已经是自私的行为。后来,发展到利于己还不满足,进而要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当然更加自私。一切向钱看,有了钱之后只想到自己还不是自私吗?  有名,想要自己的名越来越往上升而别人的名越来越向下沉,这也属于自私的表现。自己的名气大了之后,觉得这样还不够,还要炫耀个人的尊贵和享受特权,那就更加自私。  自私的三个特征,如图2:  图2 自私的三个特征
  不愧是天人之师!
  你可以问一问自己:  我贪利吗?  我贪名吗?  我贪图个人享受吗?  你会发现,如果你回答不是,好像有些违心。假若回答是,似乎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henhao
  @dillonloe 20楼
15:06:38  不愧是天人之师!  -----------------------------  曾仕强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星期二10486 23楼
23:11:19  henhao  -----------------------------  ~\(≧▽≦)/~啦啦啦
  求快乐:快意人生人人向往  享受的主要诉求在于求取快乐。起初是因享受而觉得快乐,后来却逐渐变成为了寻求快乐而享受。于是,求快乐就成为人性的第三个弱点。  人有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人总是趋向于尽量求喜乐,极力避免怒和哀。喜和乐经常是互相伴随出现的,又往往以乐为代表。
  在娱乐方面极尽声色之娱,主要为满足耳朵、眼睛的刺激。五光十色,变化无穷还不够,还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增强,而且希望刺激时时刻刻都有,最好不离身。  在运动方面,原本以健身为主,逐渐变成以高度刺激为先。练拳觉得不过瘾,还要互相击打才觉得够刺激。  觉得文字读起来很沉闷,就加一些插图;又觉得图画缺乏动感,于是改用电视;画面动起来了之后还觉得不够,还要加上彩色,并且配以音乐。一步一步,都是在通过刺激寻求快乐。
  追求感官刺激获得快乐  求快乐的第一个特征是刺激,从刺激感官来获得快乐。  在饮食上求新求变,旨在满足口和胃的刺激。山珍海味的营养未必胜过粗茶淡饭,但是却能够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
  讲的非常有意思,难怪身边有那么多曾老师的粉丝呢。拜读了~~~
  争夺不一定快乐,然而人们却为了快乐而争夺。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鼓励自己,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来警示自己,更拿“竞争才能进步”来掩饰自己的争夺行为。  人们认为争夺所得的果实是甜美的,可以带来无比的快乐,因而奋不顾身,全力以赴。  争夺的果实固然甜美,却往往是难以长期拥有的。今年勇夺冠军,明年可能败北;这一次考第一名,下一次可能考第十名;今天吃得到山珍海味,明天也可能只是粗茶淡饭。
  争夺得来的果实格外甜美  求快乐的第二个特征是争夺,通过竞争、夺取来求取快乐。  获得快乐的资源有限,引起众人以多逐少,形成争夺。例如山珍海味得来不易,于是以价制量,只让少数付得起钱的人享受;第一名只有一个,想得到这种快乐,就必须参与竞争。
  胜利的果实不能长期拥有,所带来的快乐也就无法持久。获得冠军时人人称羡,快乐得很;败北时无人理睬,十分丧气。考第一名时受到大家称赞,非常快乐;考第十名时听到大家的冷言冷语,觉得难以承受。山珍海味吃在口中,乐在心中;一旦买不到吃不成,就难过之极。
  占有美好事物获得极大快乐  一阵子快乐,一阵子不快乐,仍然是不快乐。因为快乐的时光好像很容易过去,而不快乐的时间一日如三秋,很是难挨。
  于是人们就兴起了征占的念头。能占据的,就想办法长期占据;不能占据的,也要设法征收,强行占为己有。这种征占的行为,成为求快乐的第三个特征。  看见好的东西,只是欣赏就能产生快乐。但是,唯恐好的东西不久就会消失或被转移到别处,不得不进一步占为己有,以便长期欣赏,以带来更长时间的快乐。
  研究管理,首先研究人性,这本书是曾老思想的总结。
  哈哈,我也看这书,有实体书,很好的。
  求快乐的三个特征,如图3:  图3 求快乐的三个特征  请问问自己:  我寻求、追逐感官刺激吗?  我参与争夺以获取快乐的果实了吗?  我设法把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吗?  这三点多多少少都有,对吗?  这样,人性的三个弱点如图4:
  @ANNIEQe 29楼
12:18:51  讲的非常有意思,难怪身边有那么多曾老师的粉丝呢。拜读了~~~  -----------------------------  曾老师的粉丝的确非常多。
  一切都为了求生存,不料却产生不让别人生存的后果,最后也顾不了自己的生存,甚至产生为了快乐不惜牺牲生命的怪异后果,这是不是人性的弱点?  求生存原本是一件好事,怎么会变成人性的弱点呢?难道人类不应该求生存吗?  人类求生存是正当的,也是正确的念头。求生存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演变成人性的弱点,是人的问题。
  第二章  Chapter 2  人类何以有弱点
  人性中有一些共同的弱点,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互相攻击弱点的过程。例如求生存,这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一个人性弱点。人类求生存是一种天性。我们所有的创造、发明,一切的制度、方法,无非是为了适应人类求生存的弱点,才逐渐研究出来。求生存是人类共同的欲望,也是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主要动力,为什么求生存会成为人性的第一弱点呢?因为从求生存中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既令人头疼又摆脱不掉,所以称其为弱点。
  弱点并不是缺点,当然也不一定是优点。弱点因应得好,就成为优点;因应得不好,便成为缺点。因应的策略很要紧,用对了策略弱点成优点,用错了策略弱点变缺点。  例如人类求生存,必须觅食。于是觅食成为求生存的一种方式,设法获得若干食物,以维持生命。可是当我们有了食物之后,常常忘记了食物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于是开始转移目标,追求色、香、味,讲究烹调技巧和饮食气氛,这就造成易受攻击的弱点。
  求生存演变到求美食的程度,就会造成:妻子以独特的烹调口味来控制丈夫,餐厅以特殊的饮食情调来吸引顾客,政府用粮食政策来掌控人民,而社会也以饮食配合节庆,以求塑造民俗风气。这些基本上都是针对人性求生存的弱点产生的种种花样。
  需要饮食是人类的共性。采取哪一种饮食策略,则各人并不相同,从而形成各人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策略正确,由饮食而获得生存、健壮而且均衡发展,当然是优点。饮食策略不正确,因为错误的饮食习惯带来若干不良后果,反而有害于身体,不利于生存,变成一种缺点。人类为了求生存,饮食是必需的,这种人人共同的需要,既非优点,也不是缺点;可以形成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所以称其为弱点。
  求生存并无不对,人人都需要求生存。过分怕死不好,不怕死也不好。贪生贪得合理,很好;贪生贪得不合理,就不好。人顾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对,不顾自己顾谁?但是只顾自己完全不顾及别人就不好了。  自私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不自私,天诛地灭。贪利、贪名,只要不过分,也都属于人之常情。贪图享受,如果保持在合理的程度也是应该的。
  人性的弱点很多,而且具有层次性。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深入分析下去,都是为了求生存。人类所需要的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在各地区、各民族,发展出不同的花样,但是基本目标、根本要求则一致都为了生存。我们如果在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这个层面上大做文章,当然也无不可。然而追根究底,一层一层深入,找出最为根本的弱点,不但容易记忆,便于应用,而且简单明了,化繁为简。
  求快乐有什么问题?人生本来就应该快快乐乐的。有刺激才会产生反应,才能维持生机。争夺若能秉持君子风度,那么,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征占如果是形势所逼,相信也没有人会反对。  人性的弱点本身都没有问题,假若不正当、不恰当地运用人性的弱点,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没有人理他,却似乎同时在指责他:“是你挤上来之后,大家才挤的。不然你下去试试,我们哪里会挤。”  王甲当然没有听见这些人心中的话,他一心一意想找一个能站得稳当的地方,觉得自己只要双脚站妥,身体站直就行了。  站稳之后,王甲的眼睛到处溜,看座位有没有一点小缝可以挤进去,觉得哪怕只坐三分之一屁股也比站着好。  有两位好心乘客挪一挪,给他让开一个小空间。王甲坐下去,真的只坐了三分之一屁股,却也心满意足。  然而才过了不到一分钟,他就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同样买一张车票,别人可以坐得那么舒适,自己却要如此委屈?于是心一狠,屁股一用力,把两旁的乘客挤开了。刚才还是好心人士,顷刻之间已经成为无情的竞争者,不如此,怎么能够做到适者生存呢?
  王甲为了赴宴,排队等待公共汽车。由于正值下班的时间,等待坐车的人很多。王甲有一些心急,生怕挤不上车。  他的第一个期望是公共汽车来了之后务必要停。千万不要过站不停,让他一点机会都没有。  公共汽车来了,逐渐减速,好像真的要停下来。王甲的第一个愿望眼看就要如愿以偿。这时候他又有了第二个愿望:只要挤得上去,怎么挤都无所谓。大家挤一挤,彼此包容。  车停了下来,王甲顾不了那么多,低着头向前挤,好不容易挤上车,不由得抱怨:“怎么那么挤!”
  可见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的目标也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没上车的时候,最大的目标就是上车,上了车之后,最大的目标就变成了想要个座位,有了座位以后,最大的目标又变成想坐得舒适了。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人性中顾自己的一面。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些弱点呢?
  生命有限而求长生
  先从“求生存”说起。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各种宗教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各派哲学也有不同的主张。但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生命毕竟只有一次。只有一次的机会当然十分宝贵。  就算真的有轮回这回事,人死了可以重新投胎,再生为人,那也已经不是此生,而是来生。此生对此人而言,仅有一次,当然要求生存,以免来去匆匆。
  然而,求生存并不一定要人人都重视传宗接代。今日世界之所以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就是因为人人在这一方面都当仁不让,弄得人多问题也多。  站在优生的立场,有些人不但不应该生男育女,以免繁衍更多素质不良的人口,而且不需要活得那么辛苦,一定要活到什么阶段才死去。从这个角度看来,有些人应该怕死,有些人则简直连怕死的资格都没有。  贪生也是一样,人不应该一味追求活得长久,应该同时注重生活的品质。我们当然希望长寿,但要健康,不受老来开刀之苦,其实健康和长寿同等重要。大家都贪生,造成今日社会到处老龄化,带来许多麻烦,也产生很多问题。由此看来,对某些人来说,好像也不应该贪生。
  顾自己呢?既然人有不同的天命,具有一些先天的不平等,例如智商、身高、寿命,等等,若是各人只顾自己,岂不是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再加上一些后天性的不平等,对人类社会并没有好处。  人有怕死、贪生、顾自己的本性,但是按照上面的分析,看起来似乎没有必要,是不是果真如此?
  此生不论好坏、长短,总归是来了。既然来了,就应该留下一些痕迹,空来空去,好像不太好。留下什么呢?想来想去,人们觉得留下一男半女最实在。传宗接代被称为人生大事,想来十分有道理。  站在优生的立场看,谁又知道谁的素质比较高?而且有时优秀父母也会生出恶劣子女,有时却歹竹生出好笋。变数很大,谁又能够料定呢?自己再差,照样可能生龙生凤。你看,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这样想吗?我又何苦妄自菲薄?在尚未留下一鳞半爪之前,当然应该怕死。
  求生存和它的三个特征见仁见智,各人有不同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评价,这是人的问题,只能各自解决。秦始皇那么厉害,也只能够求自己的长生,无法阻止他人为求生存而逃亡。
  生活的品质其实并不客观,我认为良好,便属良好,其他的人不是我,怎能代替我来判断好与不好?健康的标准也不确定,多少人残而不废,谁敢说他们不健康?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老人社会也有它的好处,最起码不至于大家火气都那么大,那样好斗!  贪生,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权利,没有人应该受到限制。今日的绝症,说不定过不了多少时间便有特殊药物问世能够治愈,不等行吗?不贪生岂不等于送死?  至于顾自己,那真是天经地义的事。干脆称其为自私吧,只要足够坦白,谁能否认自己多少都有一些自私的心理,甚至无事不自私?
  物质有限而谋利益  再说自私。虽然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人人自私,也必定天诛地灭。  时间有限,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而言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相信一个人终其一生不一定能够把山移走,但是这个人死亡之后,他人接续,只要不间断,终究会将山移走。真的有心推己及人,就不至于认为物质有限了。人多馒头少的时候,若是大家能够少吃馒头多喝水,撑撑肚子,不也就忍过去了?   精神当然是无限的,因为既然以精神为皈依,就不应该计较物质的有无、多少、轻重或先后。我精神上支持你,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无限的。精神上支持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有什么作用?从个人角度看,作用非常有限;但从整体角度看,作用往往无限扩大。  石油用完了,还可以有其他替代品;所有运输工具都不能用的时候,双脚依然可以走路。在这种情况下,有贪的必要吗?  名和利,到最后都是一场空!
  自古以来,大家只记着某人的过失,却很快忘记他的功劳。功没过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主要依据。很多人汲汲功名,不惜牺牲他人以求建立自己的功劳,不知道为的是什么。  孔子非常伟大,但是孔子是谁,谁又是孔子?孔子生前,孔丘便是孔子,孔子即是孔丘。孔子逝世以后,孔子变成一个符号,代表曾经有那么一个人,现在只是活在人们的心中,却找不到具体人物的存在。就算孔子真的再生,清清楚楚地表现孔子的一切,我们也只能推崇他为“孔子再世”,并不会认定他就是孔子,所以孔子的高名相对于孔子本人来说也是空的。  快乐和悲哀,前者容易忘记而后者难以忘怀。享受周末,使许多人下周一上班时更加痛苦;享受假期,可能会增加财务的负担;双方对享受方法的意见不合时,也会增加彼此的苦恼。
  何况人的欲望似乎永远没有止境。由俭入奢易,要从奢侈的生活返回俭朴的日子非常困难。生活水准只能逐步提高,而提高之后,却仍然觉得不满足。  不过,以上的分析也不足以证明自私的三个特征都不值得追求。  好汉做事好汉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那么,愚公这一辈子没有把山移走,就算是功亏一篑,对愚公而言,毕竟不无遗憾。他既没有把握有没有人会继承他的遗志,也不知道继承的人会不会改变他的计划,或者将愚公的计划全部据为己有,让后世只知有他,不知有愚公。
  僧多粥少的时候,让少数僧人吃得饱些,可以活下去,也许比大家都分吃一些,最后都饿死要妥当得多。这少数人大概就是那些善于争名夺利的人,这样的人平时多用心于争名夺利,必要时就会获益不少。  精神也不一定无限,支持我就不能支持别人,否则怎么叫全力支持?精神会产生力量,就在于有我无他,不能支持所有人。从整体看精神固然无限,但“我”既然是个体,就有个体的立场。“我”只重视个体的部分,认定时间是有限的,“我”所能掌握的资源也十分有限,这根本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只关心个体的部分,不关心整体的全部,从某一角度来看,相当守分,显然并无不妥。
  谁都知道名和利最后都是一场空,但大家所追求的是未到最后时尚未成空的名和利。将来怎么样不去管它。现在有名,就可以接受电视台记者的访问,享受现在的人前风光。  功没过存,是由于一般人都患有嫉妒症,而且善于挑小毛病。如果大家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世界怎么会进步?功劳可能会被大家忘掉,但实际的贡献将永存人间,怎么可能“没”呢?人死留名,孔子已经逝世两千多年了,孔子的名却永远流传着,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  与名利比起来,享受更为真实,好吃的东西,想起来就垂涎三尺;穿得华贵,到哪里人家都对你敬重备至;坐名贵车,注目的人自然多些;听好的音乐,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愉快。
  本能需求而逐快乐  至于求快乐,同样是各有见地,而且好像怎么说都有道理。  先说快乐的定义,不但各有分歧,而且说法众多,简直是迄无定论。有人重视物质生活,认为物质可以带来快乐。有人偏重精神层面,也有人兼顾精神和物质双方面。同样是兼顾,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主张。  一般人总以为快乐和贫富有很密切的关联,认为金钱万能,金钱可以主宰一切,可以买到所需要的快乐。事实上,快乐和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快乐的穷人,也有不快乐的富翁。金钱至上,确实可以买到想要的时间、空间、各种物质。但是拥有金钱的人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绑架、被撕票,赔掉健康甚至性命,哪里还有快乐可言?  追求感官的刺激好像是一般大众追求快乐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但是,读书的快乐,只是少数有心得的人才求得到;为官的快乐,也不过是少数仕途得意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感官的刺激必须逐渐加重,否则普通大众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不快乐。于是有人在饮酒狂欢之余,还要加上一点儿可卡因,以增加刺激。原本不想吸毒的人,竟然也染上了毒瘾,而且愈陷愈深,难以自拔。追求感官的快乐反而产生很大的痛苦,恐怕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有毒品就有人要用,于是引起警界的穷追严惩。就算会受到重罚,照样也有人推陈出新,不断开发出新花样,让更多的人冒险,也使得警察更加疲于奔命。
  要争夺,谁不想只是君子之争,不用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一旦涉及争夺,必然会情绪高涨,理智退隐,不斗得你死我活,怎肯罢手?争夺什么?起初是争夺快乐,后来却变成以争夺为快乐。政客、大企业家、赌徒、杀手,都舍不得离开争夺,对争夺乐此不疲。  大家都退让而不争夺,似乎也不好。让来让去,某种东西如果大家都不要,到底要让给谁?甚至有人认为凡退让都是假的,不过是虚晃一招,最后还是当仁不让,这种以让为争的方式不过是多一重面具而已。  征占更是奇怪,轻易即能占有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想要,想要的东西又占有不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什么人不希望占为己有?结果却什么人都占据不了,只能安放在博物馆里。谁都想要的东西,如果谁都得不到,大家还处心积虑,费尽苦心有什么意义呢?  退一步想,若是谁都不希望占有钻石,钻石还能成为宝贝吗?大家不要的土地,被称为荒岛,人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就是废物。  人类求生存、自私、求快乐,原本都不是问题。但是由于脑筋不清楚、观念模糊,因而产生了很多困扰,终于成为人性的弱点。  凡是有生命的都会求生存。动物如此,植物亦然。生物具有生命,无不尽力求生存。人类的智慧使我们善于因应植物求生存的性质,对植物予取予求。希望某种植物多繁殖一些,就利用这种植物求生存所需要的因素,尽力给予满足,以达成人类的欲望。希望某种植物减少,也利用这种植物求生存所需的因素,尽量加以控制,使其失去作用,这种植物自然减少。
  狗要求生存,狗主人利用狗求生存的本能来加以控制,教它看门、捡东西,甚至依仗主人的势来看扁别人。爱狗的人对狗求生存的本能十分熟悉,而狗从这些人身上的气味也嗅得出他们是爱狗的人,因而彼此喜欢,很容易拉近距离。  人类利用动物求生存的本能,还设计出各种捕捉动物的用具和陷阱。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求生存有时候也成为一种弱点。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求生存的欲望,也被同类用来作为统治、领导、驾驭、控制的主要诉求,成为不可避免的弱点。当然,人类的观念、行为比动物更加复杂。我们求生存,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逐渐演变为自私,还以求快乐来替自己找借口,弄得比动物更苦恼。  白居易晚年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人生苦短,不管贫富,都应该笑口常开,快快乐乐度过一生。但是,白居易自己做到了吗?恐怕也未必。
  美国有一首民谣,大意是:有人吞下一只苍蝇,赶快吞下一只蜘蛛去捉苍蝇。想想觉得并不妥当,于是赶快又吞下一只小鸟,去把蜘蛛吃掉。  小鸟怎么办,这首民谣没有给出答案。可是人类的欲望,似乎正是如此这般:求生存先是怕死,死不了就要贪生,怕死贪生造成只顾自己,顾自己过分了就成为自私。自私先是贪利,然后贪名,有名有利之后就贪图享受。享受由刺激入手,继以争夺,终于兴起征占的念头。原本只是单纯的求生存,最后演变成为征服别人占据喜爱的东西,甚至连生命都可以放弃,竟然违反了求生存的初衷。这样的人类,弱点是不是很明显而令人觉得怪异呢?这种明显而怪异的现象,是不是人的问题呢?
  喜欢听曾老讲人性,易经的智慧,关注楼主更新。
  因为有理想,所以有弱点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每造出一件物品,都点头称“善”。但是把人创造出来时,并没有称“善”,反而给了人三项祝福,那就是:  一、个性完成;  二、传宗接代;  三、统治世界。
  个性完成就是完成自己的人性,属于独善其身。在所有动物中,人是唯一能够自我反省的动物,把自己当作研究的对象,不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乃至完成自己。人的自主性才是真正的人性尊严。  人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上帝有意把自己造成一半,有意要这一半去追求另外那一半,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大家都热衷于传宗接代,人愈来愈多,秩序也就愈来愈乱,这时候需要有些人出来,想办法统治这个世界。怎么统治呢?想来想去,只有充分因应各人个性完成传宗接代、统治世界的愿望,在一步一步达成愿望的过程中,设法加以辅导,从而完成统治世界的使命。  但是上帝造人,并没有采用现代化品质管制的精神,将人性的素质加以严格控制,反而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给人以不同的习性,造成各色各样、品质不一的人,也因此形成多彩多姿的人类世界。  这种随机分配,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完全的随机,还是有原则、有规律的。从各方面观察分析,上帝造人并不是按照二分法的方式,把人造成好人或坏人、善人或恶人、美人或丑人。而是采用了三分法,把人依上、中、下三大区隔来随机分配。
  上人是人类最少的一种,这几乎是大家一致的见解。有一些人十分喜欢自称为“上人”,便是出于这种以稀为贵的心理。至于是中人较多,还是下人较多,那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人人数最多,下人反而和上人一样人数不多。有人则认为中人与上人相比人数较多,而下人人数最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的。  长久以来,人类推崇上人,向上人学习。不管上人所使用的是宗教还是哲理,人们总虚心地接受。现代民主化潮流淹没了上人的光辉。大家把宗教势力浓厚的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期”,将圣人的哲理看成“愚民政策”,动不动就指称以往民智未开,现代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好像每一个人都已经是上人了。  不错,现代人很少迷信宗教,但是所有的理想也跟着消失了。大家只看到物质世界的繁荣奢侈,根本无视精神生活的贫乏肤浅。  科技发达更凸显了物质的重要。大家对现实生活中物质的部分,看得清清楚楚,当然就会毫不犹豫地全力追求物欲的满足。现代人的人性弱点,以求享受为重点,其他的一切都变成这一重点的附属品,形成扭曲的人性,如图6。
现代人扭曲的人性弱点  在政治上,为人民谋利益,几乎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好像任何主义,都离不开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政治失去理想,主义也就丧失号召力。心中只有享受,什么国家、主义、责任、荣誉都将成为空谈。  在经济上,拼命增加生产,造成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而力求自动化,制造失业人口;所有艺术、文学、体育,都针对人们的声色口腹,不但商业化,而且粗俗化。一切讲求包装,样样都被广告左右了。  在生活上,为求享受,甚至可以不顾自身的安危;贪名、贪利的目的都为了享受;除了饮食男女的刺激以外,其他都不关心;所有争夺、征占,都没有理想,只求能够自己享用;奢侈不算罪恶,一切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凡此种种,都证明现代人把享受放在了第一位,忘记了下面两个事实:
  一、人的欲望无穷,享受的满足永远难以达成;  二、愈享受,结果愈不满足。  现代人最好反省一下,享受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需要外在的物质条件,一方面需要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内在的精神力量来自人们的理想。缺乏理想的人,物质条件再充足,也不能获得真正的享受。  第一,享受是人类求生存的延续目标,不是单一目标。为了享受而吸毒,结果对自己的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这种享受便是缺乏理想的享受。人一生下来,便具有求生存的本能,这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求生存的痛苦。享受的结果,如果是增加人类求生存的痛苦,那就不是良好的途径。享受的结果,必须能够减轻求生存的痛苦,对身心健康有益,那才是正途。  第二,享受的目的在于求得快乐,可见享受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快乐有内外两种途径,刺激、争夺、征占都在描述向外求取的方式,必须配合内心的宁静与安然自得,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内心的宁静与安然自得来自正确的理想。现代人缺乏理想,内心不得宁静,愈向外求取物质方面的享受,内心愈难以安然自得,什么疏离感、不安感,都因此产生了。  第三,人类无法单独求生存,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个人的享受,对共同生活的正常发展有害无益。有钱人关起门来享受,好像穿着锦衣夜行;公开地享受,却又害怕引起别人的嫉妒,招来料想不到的伤害。不公开不好,公开也不好,怎么能够怡然自得呢?可见独乐乐还是赶不上众乐乐。一个人独自快乐,终究比不上大家一起快乐。而大家一起快乐,必须拥有共同的理想,才能乐得起来。一群人在一起,缺乏共同的理想,怎么能够乐在一起呢?这样说起来,现代人最大的缺失在于没有理想。大家盲目地追求享受,不去追究什么样的享受才合乎理想。总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才不能获得快乐,以致努力再努力,却愈来愈感觉不到快乐。
  好文马克
  http://www.llllli.com/
里面有关于
励志学人性的弱点的解释很详细!
可以好好学习,给你新的想法,新的眼光!
  曾老确实高明啊,忒稀罕你了,把人性的善恶美丑写的淋漓尽致,曾老的《老子》论建议大家有时间也去看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性的弱点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