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风治疗慢性重,能动一点中风怎么治

脑梗塞的后期用药于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后期用药于治疗方法? 性别:男年龄:55发病时间与次数:2006.2发病一次住院20天后出院,当时病症是左腿能慢慢自己走路,但脚趾不能动,左胳膊能略微太起一点,左手蜷着无法展开。经过一年之后(此间针灸过一个月,也常锻炼)现在左脚趾也只能略微蜷动,左胳膊能抬起(不灵活),手能够展开,手指能伸但不太能蜷。我想问一下现在用什么药好一点,需要什么样的康复锻炼?看广告中的脑心安,不知怎么样?希望能够得到答复,谢谢!
中风防治指南中风,大家并不陌生。无论你走在大街上,还是回到家乡中,随时可看到那些行走不便需他人照顾的人。这其中就有许多是中风后留下的。那么中风真的这么可怕吗?美国康复学教授RitaBY以事实告诉你:中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抢救性命而不挽救人生。他总结说:中风后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90%以上可无功能缺陷,那些中风后残疾的人完全可以成为自由活动的人。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为719人/10万,每150人就有1人患脑血管病,且北方比南方高,年龄组有下降的趋势。为此编者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编写了《中风防治指南》。旨在普及中风防治知识,希望对那些中风的人和存在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有所帮助,使他们摆脱残疾的折磨,重返完美人生。中风及预防一、什么是中风?中风又称卒中,现代西医诊断名词为脑血管病。它是一组由于脑血管发生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头昏、言语困难等症状。二、中风分哪几型?中风总体上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有些还分混合型。出血性中风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前者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后者大多来源于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多为先天性。缺血性中风导致的脑梗塞包括脑血栓、脑栓塞两种。脑血栓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脑栓塞为栓子脱落。三、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美国斯冈盘格教授将中风危险因素排列为A:肯定增加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外源性雌激素、口服避孕药。B:可能增加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脂、肥胖、吸烟等。首先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不超过160/95mmHg,需限制盐的摄入和控制体重即可。高于此需药物治疗,同时监测血压;心脏病也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凡引起心脏功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疾病均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因此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中风;肥胖易发高血压,高血脂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致中风;吸烟、过量饮酒、年龄、性别、遗传等也是中风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性格急躁、寒冷气候,颅内感染等均可增加中风发生率。四、中风的早期征兆有哪些?(1)疼痛或麻木,感觉异常或缺失可能首先出现于肢(趾)端,继而向手臂、大腿、面部及整个半身蔓延,也可以是几个手指或脚趾隐疼。由于睡眠姿势不当也可引起,但活动后即可缓解。若手指麻木伴有眩晕面肌麻痹、语言不清或不明原因麻木反复出现,麻木持续1至2分钟以上,同时身体多部位感觉异常,就应怀疑中风前兆。(2)手指不灵活。(3)舌头发硬不灵活,重者不能说话,有些说话含糊、发哑。(4)视觉突然消失、模糊或看到重影、视野缺损伴同侧面肌麻痹可短时恢复正常。(5)腿脚不灵、步态不稳,伴头晕目眩。(6)头痛多为持续性而非阵发性,范围遍及整个头部而不局限。五、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1)积极控制高血压。据统计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19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脑出血危险5倍、死亡率增加1倍。因此大家要对高血压、脑血管病有所了解。40岁以上的人定期检查血压,同时检查心脏血管杂音,血胆固醇和血脂,并观察动态。高血压的治疗要求降低血压,消除症状,主观感觉良好,长期巩固,恢复劳动力。患者要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药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切忌快猛,要平稳降压,避免急躁情绪。老年人应每日按时睡眠、起床,合理按排工作学习,避免情绪波动,紧张。睡前不宜饮茶,可用温水泡脚,有益血液循环,利于睡眠。也不要睡的过长,应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保持乐观精神,使气血调和,血脉通畅,从而避免中风。(2)饮食方面:要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肥肉、奶油等;含胆固醇多的事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也应限制;要多吃植物蛋白质如黄豆、绿豆、豆制品、牛奶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及致密性;吃含碘食物如海带,虾皮、紫菜、海米等,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糖尿病人吃荞麦面、豆类、南瓜、山药等。饮食量适当,不暴饮暴食。短暂脑缺血要绝对治疗,因为通常3年内有30%患者可发生脑梗塞。同时及时治疗其它疾病如糖尿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
央视国际 日 14:00
  有人把“脑中风"比喻为人脑内的一次“地震”。中风(主要是脑梗塞和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我国现有的500万一600万中风病人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康复医学专家指出,通过康复,可使大多数中风病人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因此对于中风病人的康复:工作决不能忽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中风病人常可有肢体瘫痪,语言、认知等一系列障碍,如果不进行或不及时康复,极易留下终身残疾。因此,对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任务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风1年后的患者中,得到过早期康复训练者仅占60%,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却高达42.4%。因此看来许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康复对中风患者的重要性。中风病人预防残疾的关键是及时治疗加早期康复训练。
  “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中风”,西医称“卒中”。是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总称。人多数患者在数月内可有明显好转而趋向稳定,但肢体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恢复,则需一个缓慢的过程。现代康复理论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人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丹麦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的病人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而一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满意。因此脑中风的治疗与康复,从一定意义上说,拼的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病人发病后,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诊,尽快、尽早给予治疗。因为时间也是影响脑病治疗与康复的一个很大因素。而且对于脑中风的康复很多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本期节目将请有关方面专家为老年朋友讲解有关脑中风康复方面的医学常识。
  主持人:关爱生命,把握健康,您现在收看的是夕阳红祝您健康节目,观众朋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用这句话形容脑中风可以说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我手中拿着的这些信都是脑中风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写来的。这些朋友迫切地想了解中风恢复期的康复常识。那中风能不能康复呢?会恢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实验结果:
  丹麦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的病人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而一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满意。
  主持人:看完这组数据,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与康复,从一定意义上说,拼的就是时间,病人发病后,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诊,尽快、尽早给予正确有效的康复治疗,今天,我们就和您谈谈中风病人度过危险期后,进入康复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特意请到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的王茂斌教授,有请王教授。
  主持人:王教授,很多病人中风后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风后遗症呢?
  嘉宾: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的积极抢救后,大多数病人都能保存生命,但是有70%的病人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说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经过一年的时间还不能基本恢复,那就是中风后遗症了。比如劳动力丧失,有大约40%的患者有重度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主持人:为什么大多数脑中风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嘉宾:目前的医学手段还不能使这些损害的脑组织很快的得到恢复,虽然经过长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必然会留下后遗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中风病人都能度过急性期,而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一般在3~12个月内,也就是说,度过急性期的病人仍需要积极治疗一年,这是不容置疑的。说到中风的康复,我也有一个数据请人家看一看:
  有数据表明:我国现有500万一600万中风病人,约有450万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致残率高达75%,其中有3/4中风病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康复医学专家指出,通过康复,可使大多数中风病人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
  主持人:这个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中风病给患者和他的家属带来的危害和麻烦是极大的。我这里也有一个调查结果:中风1年后的患者,得到过早期康复训练的仅占60%,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却高达42.4%。看来有近一半的中风患者和他们家属还不太了解康复对中风患者的重要性。康复对中风患者意味着什么呢?
  嘉宾:通过康复,可使人多数中风病人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工作能力。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现有的500万一600万中风病人中,大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及时正确的康复造成的。
  事实上只有15%的中风病人出现严重伤残,这些病人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说话能力或者偏瘫。每年发生中风的病人中,约有2/3能够存活下来,有1/3的病人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在中风病人中,大约有半数的病人在经过急性治疗后仍然有说话障碍和部分偏瘫,但许多病人坚持适当治疗仍能有所恢复。
  主持人:中风病人如果采取了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会恢复到什么程度呢?
  嘉宾:中风病人的恢复情况,我们把它分为四类,第一类病人,是功能完全恢复,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和他发病前一样完全一样。医生叫痊愈了。第二类,病人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比如说有些轻度的偏瘫,有些麻木,但是不影响生活,不需要别人去照顾。第三类病人,同时也有后遗症,但是他的功能不能自己完成,需要别人去做部分的帮助。第四类病人是完全依赖别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这是第四类是最严重的。
  主持人:这四类康复结果,中风病人当然都愿意是第一种或是第二种,那病人在什么时机康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
  嘉宾:原则上讲是越早越好,但是不同的病人,每一个病人康复时机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医生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于这个病人的康复时机,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病情稳定后24小时开始。
  主持人:病人发病后,怎么判断他的病情是不是稳定了呢?
  嘉宾:所谓病情稳定就是说他的症状不再加重,就是指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了、症状体征不再进展了,有资料表明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恢复效果就越好,发病后两周到三个月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早期康复治疗是既安全又有效的。
  主持人:用什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主持人:那在康复的时候要给他进行哪个方面的训练呢?
  嘉宾:脑中风后很多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烦躁、没有信心。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是突然间得这种病的。一夜之间就判若两人,他自己在心理上肯定接受不了。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以前自己能干的很简单的事,病了以后都得要别人代劳,病人会感到自己无用。会很委屈。不能说话的,心里明白表达不出来,不能动的想拿东西拿不了,想喝口水都拿不住杯子。所以患者肯定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嘉宾:这个时候给病人提供心理疏导就非常重要。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心理医生要给病人做心理治疗。帮助他正确认识疾病,特别要告诉他,良好的情绪对康复极为重要。病人有一个战胜疾病的积极态度,才能谈得上同医生和家属配合康复。这是第一点心理疏导。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病人首先要坚信自己的病一定会有所好转,这样服了药才会有事半功的。
  主持人:心理问题解决了之后,下一步是不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康复了?
  嘉宾:是的。中风偏瘫患者,脑组织受损后,都伴有肢体肌肉萎缩的症状,因而无法自主活动。服用一定中药后,受损的神经系统得到调整,自主意识开始恢复,这是就需要及时进行身体功能恢复锻炼和意识功能恢复训练。
  主持人:那么其它功能恢复治疗都包括哪些呢?
  嘉宾:我们都知道了,脑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地被堵住或是突然地破裂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躯体的症状。大部分是肢体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所以中风病人的康复,第一,肢体康复,也就是偏瘫的肢体,我们要让他慢慢恢复。肌力增加这是我们医学上叫肢体的康复。第二大类是语言康复,我们好多中风病人有语言障碍,说不出话来,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这时候要做语言训练。这些训练一定要在专业的康复师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主持人:王教授,是不是您提到的像物理治疗还有心理治疗什么的都需要在医院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那肢体的康复训练可以在家里请家属帮助恢复吗?
  嘉宾:可以的,而且特别重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康复师是如何对病人进行肢体康复的,家属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帮助病人进行康复。
  患者在床上应该如何做运动?
  解说:首先是医务人员帮助患者被动地活动肩胛骨,然后进行上肢控制能力的锻炼,可以在不同的方向进行伸肘锻炼,锻炼患者的肘部定向能力。下肢锻炼时可以进行桥式运动即背挺起来、褪部离开床面,做这种锻炼时髋关节是伸展的,有利于日后行走。另外,还叫可以做躯十的旋转活动,脚部也要进行一些被动的活动。患者在运动时医生还会给予语言的指示,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病人从躺着到坐到床边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患者首先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然后用健侧的腿勾住患侧的腿,采用健侧卧位就可以帮助患者坐起来了。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也可按以上方法自己坐起来,这是一种很省力和安全的起床方式。这些运动家属只要掌握了运动要领是可以帮助病人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康复方法病人一定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误操作,耽误病情。
  主持人:病人在医院经过医生的治疗与康复训练,回到家里以后自己按照康复师的方法积极锻炼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中药加以配合。说到中药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作用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外拍专家:专家讲中药康复的道理。
  主持人:看来,病人在康复阶段方法一定要正确,同时在配以中药的辅助,对病情的好转有很大的好处。那病人在回到家里之后在康复训练的时候哪些方法是不正确的呢?
  嘉宾:不正确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冷,一类是过热。
  主持人:过冷过热怎么理解?
  嘉宾:所谓过冷呢就是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都不去做一些很主动的康复动作.病人只是卧床静养,这样会造成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会使骨关节变形.大街上大家看到有些老人中风患者胳膊像挎篮,腿像画圈的动作,不少都是康复不到位造成的。
  过热就是过分地康复,家属可能认为只要是动就是好的,练一些对康复没有必要,没有好处的动作,病人怎么动,什么情况下动,动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有康复师的指导,因为有的时候过分的运动对病人是有害的,比如说最明显的一点,我们看到好多家属在做康复的时候,过分的让病人的关节伸展,病人感到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疼痛.这个时候一定要停下来。一定要在病人舒服的情况下对他做一些康复训练。另外所说的过热就是,很多患者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患者自己觉得自己有病,家属应该无微不至地照顾。家属也认为自己对病人照顾得周到理所应当。所以家属过多过分地护理,对病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病人有病的肢体得不到适当的活动,时间长了,就退废了,我们在医学上讲叫用进废退。
  主持人:您这里提示的家属不要做过多的护理,对病人和家属都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病人的家属都认为,既然病了,如果照顾得不周到就好像于心不忍。
  嘉宾: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家属看亲人病了以后,什么都帮着去病人做,喂饭喂水,穿衣,拿东西等等,只要能帮病人做的各种各样的事,都代替病人去做。如果病人的病体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锻炼,那他的功能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另外也会让病人产生依赖心理,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鼓励病人,能自己做的事,尽量自己完成,比如吃饭,喝水,尽可能自己送,右边偏瘫用左手,他可能慢一些,病人和家属都要有耐心.病人的日常活动越多,康复越快。
  主持人:这些信都是脑中风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写来的。有一位观众说,自己患中风已经半年多了,以前也不懂康复常识,现在已经半身不遂,手脚不灵便了,这种情况下康复还有用吗?
  嘉宾:首先讲康复的最佳时机是发病的前半年因为在前半年他的恢复速度是非常快的,到了半年到一年这段时间康复的恢复速度会要慢下来,但是康复还是非常必要的,即便是超过一年也要尽可能地做康复,因为这个时候不做康复训练的话,肌关节的肌肉还会要加重。所以,康复应该对中风病人来说它没有时间到什么情况下就可以停,康复它是一个很长的时间,那只要是身体状况允许的话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康复。
  主持人:病人中风后,心里起急都想快点好,像湖北安陆市的王老先生就问,康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呢?
  呼和浩特市有一位老人因中风后手不能写字了,他请外孙代笔的信中说,都是中风为什么康复的效果不一样呢?
  还有的患者问道,康复训练是否能减少残疾的出现?
  嘉宾:完全可以,康复训练有两大原则,尽早进行,避免废用综合征。2、科学的康复锻炼,避免误用综合征。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一点就是家属可以参与学习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方法,多一些鼓励,家属可以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代偿作用。所谓废用综合征是指如果不活动肢体或活动减少就会继发引起进一步的功能障碍,比如关节如果1-2周不动,很有可能就会发生关节的挛缩或僵硬,恢复起来就需要1-2个月,如果中风病人在早期还不能动时就在别人的帮助下活动关节,这样就避免了废用综合征。
  主持人:郑州的孙老先生说自己已经有过一次中风了,他问,得了中风后会不会再发生中风?
  嘉宾:事实上得过一次中风的病人再发生第二次中风的机会很大。对于脑梗塞来说,如果得病之后不注意预防,那么,约30%的人5年内可能发生第二次脑血管病。
  主持人:河北的一位老人来信说,他知道第一次中风后,一定要很好地控制病情,不然容易复发,那怎么做才能控制中风的复发呢?
  嘉宾:回答是否定的。通过服药,中风症状已经减轻时,应该仍然坚持自己最佳的服用量。据临床资料统计,中风病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是25%~30%,第二年复发率是17%~20%,第三年是20%~23%,第四年是15%-18%,第五年是59%,由此可见,服用治疗中风的药最少要坚持五年,这样复发率可明显下降。
  主持人:有的中风病人经过康复训练后能走路了,自己就特别高兴,认为自己的病好得差不多了,对中风风病人来说,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康复了呢?
  嘉宾:一些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常常在家属的帮助下开始练习独立走路,一段时间以后,不仅姿势越来越不像样儿,而且患肢也越来越僵化。
相当一部分人对康复的理解还停留在脑卒中以后还能不能走路上面,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国际上对康复的评估绝不是停留在能不能走、能不能抬臂吃饭喝水上,21世纪的康复涉及面十分广,牵涉到觉睡得香不香、话讲得流利不流利、能不能再读书看报、能不能和陌生人交往、有没有正常的性功能等等。评估使用的工具是《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主要类目测试表。
  主持人:湖南郑女士32岁我母亲瘫痪5个月,在家里卧床,吃饭、大小便都在床上,我们帮她活动胳膊腿,她就说疼,我们应该怎么办?
  嘉宾:这也就是长期不动引起的废用综合征,长期不动会造成软组织挛缩和疼痛,家属可以从我们刚才的片子中学习一些被动的锻炼手法,一定要轻柔而且活动时不要超过患者的疼痛范围。提醒患者一定要抓紧锻炼,长期躺着不动疼痛不会消失而且症状也不会得到改善。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常用的方法可以用冰敷,将冰块包在湿毛巾中,在疼痛处敷5-10分钟,这样可以明显减轻疼痛。
  主持人:中风病人的康复之路是很漫长的,说实话,要想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方法正确大多数中风病人能够减轻或者是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是工作能力。这样中风患者就能在带病生存的状态下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比较明显地提高。好了,那我代表老年朋友代表中风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再次向王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
  嘉宾:不客气。
  温馨提示:
  中风患者每天三件事:早起喝一杯凉白开。睡前喝一杯蜂蜜水,补充了体内上火水分,降低血黏度,每天坚持早晚梳头各十分钟,及时就医进行早期康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中风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