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侵害与预防

十天内免登录
搭建预防大学生犯罪“防火墙”
目前洪山辖区有38所部属、省属高校,在校学生达80余万人。近5年来,我院共受理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238件264人,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暴力程度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针对此情况,我院将预防大学生犯罪作为贯彻省检察院“三项”预防工作(预防刑事犯罪、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诉讼)的重要举措,在推行“四化工作法”(研判科学化、教育多样化、帮教专业化、预防网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拓展预防渠道,丰富预防手段,以构建社会化大预防形式,努力降低大学生犯罪率。&拓展预防平台,成立“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协会”。2012年9月,我院联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洪山地区17所高校,成立了湖北省首个“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协会”,将洪山地区特色与加强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此平台,检察机关与高校在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上的协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双方定期通报大学生发案情况、案情特点,建立讲师团,进行区域大学生犯罪专题调研,开展巡回宣讲或展览,以强劲合力推动预防工作向纵深发展。&建设预防网站,开设“象牙塔的守望”法治宣传网站。2012年11月,针对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网民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快、受众范围广、信息储量大的优势,与“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协会”联合开办了名为“象牙塔的守望”的法治宣传网站,指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该网站共开设“关于我们”、“检察快讯”、“社会关注”、“典型案例”、“自护天地”、“法律政策”、“视频点播”、“成员动态”、“网上留言”等9大栏目,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剖析在校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传授自我保护知识,定期解答大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延展预防触角,在大学内派驻检察官工作室。日,我院以“12·4法治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联合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和共青团洪山区委员会,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成立“秦雨工作室”。该工作室的成立,将深化检校合作落到实处,彰显司法人文新关怀,构建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长效机制。&成立“秦雨工作室”,旨在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法律上的支持与援助。此后,“秦雨工作室”还将在洪山各高校广泛推行,帮助学校制定法治教育措施,收集在校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编写法治教育授课材料,从而形成高校青少年心理咨询及法律维权的主阵地。&我院经过一年的努力,建立起预防大学生犯罪长效机制,辖区在校大学生犯罪率明显下降,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本文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1661条
评论10807条
评论4697条
评论3543条
评论3357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 / 已阅3165次
【内容摘要】大学生犯罪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之所以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是因为人们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期望值过高,犯罪的结果与期望值之间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预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可是不经意的疏忽却使一些人触犯法律,身陷囹圄,不仅使父母、师长蒙羞,还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遏制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数量增长的迅速性
(二)犯罪种类的广泛性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
(三)犯罪主体人员层次的多样性
犯罪主体人员性别上有男、女,年龄上有不同,学历上有高低,经济条件上有好也有差;地区上有农村也有城市;政治面貌上有普通人员,也有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平时表现上既有一般较差的人,也有学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既有历史上有劣迹的,也有初犯的,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
二、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一是自控力较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二是敏感自卑,自我调控能力差,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对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极端。三是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量“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四是大学生尚年轻,但却渴望自立、自尊,获得别人的平等相待,不愿受管束,希望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成熟而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品行时,谁如果管教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中父母对大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家庭不健全极易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意识。随着离婚率上升,再婚、单亲、残缺家庭增多,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二是父母毫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因为工作等原因而忽视孩子、以自私自利的标准来教育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而虐待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了解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想状况,采用粗暴简单的方法严厉管教子女,相信“棍棒出孝子”,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这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形成不健康或畸形心理,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自卑、怨恨、狂妄等心理,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此外,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校方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四)社会原因
在当今社会一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一些领域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自身预防
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树立正确理想,辩证分析对错、得失,控制“早恋”心理,培养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再次,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当遇到不良人员的骚扰和侵犯时,大胆告知父母或老师,求助于法律,提高被害预防能力,保护自己,打击罪犯。
(二)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大学生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为人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二是注意家教方法。过分溺爱和纵容,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确行为的培养是极其有害的。三是善于发现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大学生犯罪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犯罪征兆是这种变化的外在表现。如果家长能够知晓具体征兆的表现形式,善于早期观察,就在预防犯罪中掌握了主动,为采取针对性的早期教育提供了条件。
(三)学校预防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约束机制。目前,许多大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松懈,纪律要求不严格,导致校风松散,因此各高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内部保卫部门应当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
总共2页  1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网友评论&&&&&&&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
&软件收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3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完全相同。>>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女大学生为何屡遭“黑手” 如何自我保护防止被侵害
&&& 一个月以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女大学生遇害案件,引起广泛关注。
  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屡屡遭受侵害原因何在?女大学生们该如何做好自身防范工作?昨天,记者专访了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亚洲犯罪学会理事金诚教授。
  问:女大学生为何频频遭侵害?
  答:从被害人学上来讲,相对于男性,女性确实属于更容易被害的群体。“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女性中占据的比例也相当大,一些普通的年轻女性受害案件,被打上“女大学生”的标签后,可能会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不过,目前还没有统计数据证明国内“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女性中的被害几率较高,没有必要因为几起案件走入误区,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对于女大学生群体来说,更重要的是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防范工作。
  问:最近几起案件有何共同特点?
  答:这几起案件,在我看来,都属于完全可防案件,被害人都可以通过人为因素来控制案件的发生。
  犯罪三角理论认为,防范犯罪人是很困难的,有潜在犯罪动机的犯罪人规模太大,很难控制,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预防犯罪:犯罪空间,防范条件及被害人特征。
  举例说,黑车就是一个典型的犯罪空间,加大黑车的打击力度,自然能够减少类似犯罪的发生。
  此外,不少女性被害人的性格特征,在遭遇犯罪的时候,往往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受害人往往表现得爱慕虚荣、贪小便宜,盲目信任他人;此外又表现得情商不高,斤斤计较,更容易诱发犯罪,或在发现受骗后和犯罪者发生进一步冲突,这些都会让被害者处境变得更糟。
   问:女大学生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答:首先当然是避免让自己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
  简单说,在夜晚或是比较偏僻的环境,不要单独外出,最好两个人以上结伴而行,同时要保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随时联系警方。
  在美国的一些校园里,相对静僻的地方,隔一段路会设有一个报警按钮。国内现在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不过要时刻注意手机的电量。另一方面,和家庭也要做好沟通,要让家人了解自己去了哪、和谁一起,一旦失去联系,家人也可以知道从哪里着手来找你。
  此外,单身女性可以学习一些女子防身术,并随身携带一些辣椒水之类的道具,不一定能击退犯罪者,但至少可以延缓一下犯罪分子的行动。
  不过,在一些场合,用防身术进行反抗反而会引发犯罪分子更为激烈的侵害,这方面就要考验被害人见机行事的能力,但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问:如何减少类似犯罪的发生?
  答:首先是教育方面,我建议在大学公共课里开设一门安全防范课程。按理说,女大学生也上了很多年课了,但依然会犯类似的错误,这说明我们这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尤其要强调的是“心防”教育,建立一个好的防范意识比学多少知识都重要。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风险社会,盲目信任他人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像某媒体前几天做了一个实验,开着豪车去和陌生女孩搭话,结果邀请了7个人,居然有5个上了车。这些年轻女性很随意地就信任了陌生人,这是很危险的。
  我说的“心防”教育,主要是针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教育,主要针对前面提到的爱慕虚荣、斤斤计较、信任陌生人等。
  此外,我认为我国目前对重复犯罪尤其是性犯罪者的打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通讯员 赵宇晖 记者 霍翟羿   编辑:缪承林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萧山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萧山网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104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浙)字第696号    [摘 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日益严重。对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提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社会工作视野下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日益严重。对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提出诸多思路和对策。但网络的本质和大学特殊的场域决定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整合构建新的社会预防和矫治体系是减少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有效选择。社会工作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介入,是一个治疗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并重的过程,是一种预防和控制模式的创新。社会工作凭借其助人自助的宗旨、各种矫治偏差行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在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中国论文网 /1/view-4955571.htm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生;网络越轨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03 — 0155 — 03   “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的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了虚幻技术世界对未来人们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革命性影响。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继第一、二、三媒体之后的新兴第四媒体,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在网民学历结构方面,大专学历占10.1%,大学本科及以上占11.5%。另一方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和扩大交往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日渐增多。比如,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浏览不健康网站以及网络抄袭和追捧甚至成为黑客等。内尔.巴雷特在《数字化犯罪》中指出:“开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游乐园的因特网,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成长过程,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计算机王国。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风港”。〔2〕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健康成长进步和全社会文明健康网络环境的营造。因此,本论文期待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本质认识,重新解读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网络越轨的传统防控机制,提出社会工作对于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的价值意义以及具体应对模式。当前,本论文认为社会工作介入到大学生网络越轨预控与矫治中,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大学生人格建立和成长问题上的重要功能,促使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一、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边界:“本质与存在方式”   现实的社会为了正常地运行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使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规范内行动。在这里,“轨”是维护社会运行以及能否得到社会群体默认、接受或认可的潜在或现实规则、规范。但是,也有一些人时常越过“轨”这个樊篱,出现违反现存的社会规范现象,社会学通常把这类现象称为社会越轨,亦称离轨行为、偏离行为。那么如何来界定越轨?目前大体基于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的“社会创构说”和美国学者伊恩.罗伯逊的“规范违反说”提出。〔3〕当然,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曾说,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工作,这也许是因为越轨恰恰是在全部社会生活中让人最为熟悉、又最为陌生的现象或行为。尽管如此,但是他们也有某种共同的倾向,即基本上都倾向于把越轨看成是偏离某个重要的社会规范而遭受非难并引起人们试图对其进行控制的行为。   网络越轨行为实质上是发生在网络世界的现实越轨行为,它所存在的网络世界仍然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它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隐匿性;二是危害性;三是智能性。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默顿在对网络社会问题进行分类时其表现状态与人的社会行为的角度,将网络社会问题分为越轨行为性的网络问题和社会解组性的网络问题两大类。相对而言,网络越轨违反的准则或价值判断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准则或价值标准,只是越轨发生的领域和具体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现实世界的越轨行为有所不同。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发生的或以网络为基础而产生的违反高校大学生群体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行为。按网络越轨引发后果的危害和严重性划分,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重度网络越轨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一定损失或危害的网络犯罪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违警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欺诈、诈骗行为;窃取他人商业秘密;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混乱或诽谤他人等等;(2)中度网络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道德规范行为。包括网络语言粗俗、不文明;抄袭与剽窃他人论文和成果;未经允许接近他人文件等等;(3)轻度网络越轨行为是指标新立异、不随俗或迷失自我等偏离行为。包括网恋、网婚;网络成瘾、网络沉溺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传统防控模式的重新审视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产生既有网络规范缺位与监督乏力、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行为主体自身素质缺陷的原因。实践中,对于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传统防控,更多地是基于“问题导向”建构防控模式,实质是通过对外因和内因的视角从“治标”、“治本”层面进行考察。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传统防控模式分为外在控制和內源发展。   (一)外在控制   1.法律控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空间的存在客观上需要有效的法律制衡。从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来看,网络虚拟空间的物质特征使得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具有隐蔽性、智能型、技术性、危害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针对日趋复杂的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法律控制层面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调整、制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事实上,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法律威慑力,我国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越轨狂潮时,首先就是针对网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地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制订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来控制和约束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2.技术控制   网络内涵高科技,是信息化时代最具观赏性的事物。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滥用。例如,大学生通过熟悉掌握网络程序,制造传播网络病毒,非法侵入他人电脑。因此,净化网络使用环境,既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先进网络技术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技术控制主要围绕入网和入网后的行为两个层面,以及网络设备、网络数据、网络场所三个环节着手。例如,加大防火墙和防毒技术的研发,利用防火墙的隔离作用及信息的加密功能控制和预防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对个人信息安个的侵害。   3.教育控制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和心理结构决定了其在实施网络越轨行为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是非不分、对错模糊、价值观错位等等问题。因此,高校的传统做法是,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通过学校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控制与预防,建构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防控预警机制,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从容而对网络世界的诱惑和挑战,自信健康地实施自己的网络行为。例如,高校组织的各类以网络越轨为主题的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宣讲网络越轨的危害性。   (二)內源发展   外在控制更多地带有强制性,而內源发展则指向道德控制。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常规防控模式除了强调法律、技术和教育之外,还注重网络道德的嵌入。网络是虚拟空间,但网络世界如同现实社会,需要有一整套网络道德规范来加强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调整。因此,基于自我控制的道德强化,强化大学生主体性的道理观,增加网络伦理、网络礼仪、网络健康、网络人格等方面的普及是当前普遍的形式。例如在网络条件下,针对大学生由于缺少监督或自尊自重意识单薄引发的“慎独”的情况,加强主体性德育,建立道德自觉性意识,促进大学生融入网络社会,控制好自己行为,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工作,避免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三、社会工作介入预防与矫治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价值意义   大学生网络越轨问题不单纯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目前在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过程中,仅停留在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矫正而没有深入到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传统方法已不再适合,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适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也可以弥补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方法的缺乏。   (一)专业价值理念的优越性   社会工作它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确切的说,它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的本质以及服务的理念与大学生网络越轨的预防和矫治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从专业理念上看,无论是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还是社会工作,都把关注人的意义放在第一位。社会工作就是一门把人始终放在首位的职业,它所遵从的人本主义以及助人的工作职业理念都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始终把案主放在第一位。从理念上看,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在大学生网络越轨防控中的切入,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二)专业工作方法的适应性   从我国目前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状况来看,传统的外在控制和内源发展模式都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源于这些工作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往往不是把大学生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改正,在特定场所(比如学校、家庭)接受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简单的矫正,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专业的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由于专业方法和措施的缺乏,使得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成效甚微,而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恰能满足这一要求。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工作原则、方法和技术对大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进行预防与矫治,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的功能,促使大学生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在这里,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有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直接服务可细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间接服务的层面较广,包括社会工作行政、项目管理等。通过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越轨问题的介入,既有利于解决案主的现实问题,同时增强案主的自身能力,又能使其获得健康的外部环境。概言之,社会工作对大学生网络越轨问题的介入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方法。   四、策略与路径: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   由于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原则,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直接目标,注定社会工作具有对大学生网络越轨问题介入的可能性。社会工作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介入,不是单纯地注重治疗问题,而是强调治疗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并重,以大学生为中心,注重大学生本身的进一步发展,挖掘其潜能,协助其共同解决问题,以增强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即由“他助”到“自助”,再到“自我实现”。   (一)基本策略:优势视角的理论   Dennis Saleebey首先提出了“优势视角”这一理念。“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在以优势为本的实践中,目标是动员个人、家庭、社区的资源去解决问题。
  以优势为本的助人过程中坚持六项原则:第一,助人过程的首要关注点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而非其诊断、缺陷、症状和缺点;第二,助人关系应该是合作的、相互的和伙伴性的关系——一种与他人一起共事的权力,而非一个人凌驾于另外一个之上的权力;第三,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其自我恢复负责;第四,所有的人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动力;第五,以优势为本、以案主为中心的方法鼓励助人活动应置于社区内的自然场景之中;第六,整个社区对服务参与者而言应被视为蕴藏着无限潜在资源的绿洲。〔4〕   (二)路径选择: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越轨问题的主要模式   1.个案工作模式。个案工作强调个别化、接纳、承认、理解关怀、非评判、案主参与及自决以及保密性原则,目的是协助服务对象直接面对并解决问题,走出困境,从而增强自身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越轨的个案分析,在初步了解案主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对其进行个案辅导,可以采取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学习辅导、提供人际交往辅导、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积极调动各种可利用资源等途径。当然,在个案工作中,专业社会工作者要以能力为导向积极发现并承认案主的能力与才干,并将这种正面的评价在与案主的互动中正面反馈出来,从而使案主形成较好的自我认同。同时,同理同感,以真正分享案主的经验与感受。最重要的是,在实务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针对大学生网络越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遵循结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流程,采取有针对性方法和服务措施。   2.小组工作模式。小组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解决问题及促进能力建设。合理的小组活动能帮助大学生网络越轨者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而且小组工作能提高大学生网络越轨者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应对各种问题和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同时,小组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网络越轨者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小组工作中,可以利用同质性小组和异质性小组相结合来干预大学生网络越轨,这样能够让组员因为境遇的相同,许多事情都感同身受,彼此认同,更好的快速的融于到小组中。在小组案例中,在同质性小组中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协助大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并通过异质性小组的正向引导帮助组员去发现周围潜在的优势和资源并加以利用,最终达到大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生活的目标。   3.社区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通过社区工作,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的大学生网络越轨预防和矫治体系。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主要是要加强社区的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展活动,降低家长与大学生网络越轨者的抵触情绪,也可以令其更好的参与到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社区工作的有效载体,如社区绿色网吧、社区书屋、社区文艺剧社等,监督大学生网络越轨者的行为,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促进大学生网络越轨者的行为转化,完成再社会化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 杨擎宇.网络越轨行为与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3〕 伊恩.罗伯逊.西方现代社会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4〕 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不良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