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这么多人移民有这么多烦恼难?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看心理医生啊!从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他可能是在无意识里认为女性阴道里有齿轮或刀片,若进去,可能会被切断!这都是无意识的。
社会阅历丰富了,知识增加了,看问题的角度就多了,思考也多了,烦恼就来了,都很正常的,要正确面对.当你到一定年纪后,什么都看透了,就没有这么多的所谓烦恼了.就象参...
因为欲望太多,想得到的太多,而且人都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才会有很多想法无法实现,从而满怀烦恼
其实也没什么的,生活总会有高潮也有低谷的。凡事想开点就好。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让自己出汗,跑步,唱歌,跳舞,让自己在运动中出汗,非常有效...
我也是啊 会有很多烦恼
想不通干脆不想 越想只会越让自己烦恼
累了就睡觉 醒了就微笑~
大家还关注佛曰:苍生难渡! 我曰:人为什么这么多烦恼? 是什么引起的烦恼?_阜阳五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12贴子:
佛曰:苍生难渡! 我曰:人为什么这么多烦恼? 是什么引起的烦恼?收藏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
我问佛: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
我问佛: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
我问佛: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
我问佛: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
我问佛:你多大&?&&&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曰: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佛曰:缘为冰。&&&
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我信缘,不信佛道。&缘信佛,不信我。&&&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报考二级消防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出口即错。&&&
人曰:说错即对。&&&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对于一切所遇境缘(如遇到的人、事、物),要明白本身都是虚幻的,是一个所见的幻象而已,所以不用执于去放下它,也不要把它住在心里,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一如真心。也就是说不加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才是我们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点讲,也就是佛教导我们碰到一切事不要太执着,有时候静下心来反而能得到正确的答桉.法观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参阅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了为何命由已造?&&&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许就会心领神会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不可说】: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云:一刹便是永恒。&
佛曰:纵有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饮.&
佛曰: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佛曰:欲海无边。&
佛总是佛,佛重视禅,佛曰乃禅曰,佛道乃禅道,悟佛乃悟禅。&
我说:我情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水湄,绿堤,枫桥。&&&
一潋柔波,撩了风动,软了尘心。&&&
你说,前世我们约定,&&&
在紫藤花铺香的月晚,我们相见。&&&
紫藤花……地老天荒!&&&
长相守,意悠然,纤指冰弦,琴瑟永合。&&&
愿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
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我说:我仍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莫愁湖,风寒轻拢烟雾...&&&
长亭路,目断不知归途...&&&
碎香,凝寒露,心仍执着。&&&
于是&&&
佛曰:苍生难渡!&
原来你也是&和尚吖?
我不是和尚。&
&我只是觉得&。&可以给我带来启发。
让自己没烦恼!
&值得学习。
如果你讨厌,那些&什么&宗教。
&把佛字&无视掉&。&
&自由发表意见。&我&无所谓
人为什么这么多烦恼?
两个字概括(爱情)
爱情?&
那是什么?
7楼很对。如果没有爱情那多该好啊!
与其说爱情,还不如说&一切为了生活、
报考一级建造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好好&理解&
你懂什么是爱情啊!&小屁孩!&看电视电影看多了是吧!
爱情是习惯
爱情是&寂寞的消耗品
那要看什么爱情了。
我不懂爱情。
爱也不懂&。
爱是伟大的。&
我是渺小的。我很想懂。
蜡笔小新的啊呆
人的痛苦和烦恼都是来自人的贪念,又或者不努力缺想得到!外加社会不公平因素等等!佛的话只能稍加安慰,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奋斗!
看淡了许多。
太长, 看的累....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做人好难,为什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事,这么多的烦恼?-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做人好难,为什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事,这么多的烦恼?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2:13:47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做人好难,为什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事,这么多的烦恼?”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做人好难,为什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事,这么多的烦恼?”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做人好难,为什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事,这么多的烦恼?,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人之所以有烦恼于有过多的执着。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恩、看书。还有就是学会发泄.建议看一下《老子》。放下,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跑一下出个汗,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便自在,注意个度,他无为。另外你要培养一种观念就是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一种人生体验、顺其自然正是我们当今浮澡的社会所欠缺的,不损害他人利益就好、平和,学会放下,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开心,这些因人而异,就这样,陌生的朋友,只要自己喜欢,无论好也好,玩一下电脑游戏虐一下电脑,坏也好、不争、聊天等解决方案2:
因为这才是人生
解决方案3:
人人都一样,只不过别人正确面对
解决方案4:
,理一下思绪。每个人都能按需分配,让复杂的内心世界系统化,在公有制的环境中才能让真爱永存!专注做事!像营销一样健康成长难吗,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每个人的真切需要,具体化?每天进步一点点难吗!在私有制的环境中难有真爱,说些与睡眠无关(也可以是我们要摆脱的东西)的事情,我们要多与身体交流?请与好友分享,也能促进他人的成长,好好想想!多多益善!静下来。拥有真爱才是最美,越不相关的越好!最后专注做我们最想要做的事,不过分索取!真爱要能促进自身的成长,简单化,这样才能有好的感染力。人生的真谛是健康成长。我们的家庭应该建设成公有制的环境,小心做人
4个回答6个回答8个回答8个回答8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8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为什么别人挣钱那么多那么快,而在我这里钱这么难赚,心好累?
两千多工资要养两个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的,要崩溃的节奏,本来想开了网店就能补贴一点,可惜事与愿违,为什么价格也不贵质量也不错就是没有销量,亲亲麻烦关注一下我的网店吧,店铺名:我是小陈同志&&&&一天让我额外挣二三十块钱够买菜就行,谢谢了拜托了麻烦了
16-12-21 &净空法师:菩萨有那么大的本事为何不来帮我们苦难的人?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3集&日
讲于 澳大利亚
菩提心的“三心”的两种解释
  “当相离相”重要,“当相离相”就是不随物转。在教学当中不为佛所转,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没有到这个境界,我们听教着相,听经着言说相,看经着文字相。所有这些名词术语,说佛,我们有个佛的相;说菩萨,我们马上脑子里头就有个菩萨的相,这都叫着相。
  如果见了性,听佛讲经不着相,《大乘起信论》,那个境界高。高,你应该晓得,它上头冠上“大乘”。“大乘”是什么人?发菩提心的人叫“大乘”,什么是菩提心?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早年我在美国,跟大家讲菩提心,我就用“清净、平等、觉”,很多同学也都接受了。菩提心有三心:《观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清楚了。
  “至诚心”就是“直心”,这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讲戒、“戒体”,“至诚心”。直心是什么?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从这个“体”,从“体”起“用”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对自己,自受用;一个是对别人,他受用,对自己叫深心。古德的注解,“深”什么意思?好德好善,能讲得通,但是很不好讲,所以我就把“深心”应对在《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是自受用,“深心”;对别人、对众生,慈悲心,大慈大悲,对人永远是大慈大悲,对自己永远是“清净、平等、觉”,“平等、觉”就是三学、三慧,三宝,这完全具足。“清净”是戒,是僧宝;“平等”是定,是法宝;“觉”是智慧,是佛宝。“觉、正、净”,自性三德,我用这个来解释“深心”,大家概念比较清楚一点。
所以我们学佛,你说有所得,得什么?最浅的功夫得清净心,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没有断,清净心不现前。所以清净心现前,这个人是圣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是圣人,小小圣,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断尽了,这见思烦恼,思烦恼没有断,见烦恼断了。
学佛成就的“竖出法门”和“横出法门”
  【解】宗门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只要见性,那个戒就圆满了,真圆满了,他得大自在了,在万物当中不着万物,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也就是说,他能保持他的“清净、平等、觉”。
  无论什么境界,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嗔恚,他一点都不染污,他也不动摇,那是见性。
  “性”什么样子?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一个,他清净,“本自清净”。他讲的“清净”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心。真心,决定不受染污。
  那我们今天受染污的是什么?妄心,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染污。第七识染污最重。第六是分别重、染污轻;第七识分别轻、染污重,妄心!用妄心修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经历这些过程,这是佛经上讲得非常详细。
  一个等级一个等级慢慢向上爬,叫“竖出”。那么净土宗不然,净土宗是“横出”,不走这个路子,它跟一般路子完全相违背,它叫“横出”。这个法门真难信!所以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是正常现象;你要是能相信、能接受、不动摇,那是特殊现象,一万人当中难找到一个,为什么?他决定往生。他不要通过八万四千法门,不必那么麻烦,就是一句佛号,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正发愿求生。生死心切他才能做到;生死心不切做不到,所以这个要晓得。
  经教要圆解,圆解难!圆解总得有一点“定、慧”;没有一点“定、慧”,怎么圆法?“依文解字,三世佛冤”。这祖师们说的,一切诸佛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真的,你要真有智慧,佛法里门门都通,没有一门不通。八万四千能不能通净土?能通。你修任何一门,你将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都能往生。不但学佛教的,其他宗教也一样,好好的、认真去修那个宗教,把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绝对往生。
  这个法门往生成佛容易,就是难信。难,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疑惑断不掉,这是根本烦恼。特别是疑惑,根本里面的根本。“贪、嗔、痴”三个根,“贪、嗔”还好断,“痴”难断。最难断的,藕断丝连,这个怀疑没有能拔除干净,对于往生就产生障碍。
  怎么样才能决定不疑?两种人,一种人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一听就不怀疑。海贤老和尚就是这样的人。第二种人是像我这样的人,要花了三十年在经教上,帮助我断疑生信。我讲《华严》、讲《楞严》、讲《法华》,在这个里面明白了,为什么?这三部经到最后都归净土,能不信吗?!这是教归净土。我要不是这三部经,忏云法师劝我,我没接受;李老师劝我,让我看《印光法师文钞》,我看过了;《弥陀经》的三部注解——莲池的《疏钞》、蕅益的《要解》、幽奚的《圆中钞》,我都认真学过,而且《要解》跟《疏钞》我都讲过。
  我还记得我讲莲池大师《疏钞》,一共讲了三百多次,就是讲了三百多次,一次是一个半钟点,一年的时间,我好像是三年讲圆满的;如果是每天讲的话要讲一年,讲得很详细。那个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带,我到美国去,把这套录音带带去了。在美国讲经,我就把这个卡带摆在我的桌子前面,人家来看:这是什么?《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这么多?”把大家也惊呆了,他看到这个,不敢小看《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一天讲半个钟点,可以讲一年。没有这个东西,你说人家不相信。
  现在我们讲这部经跟注解,一年讲一遍,用多少时间?一千两百个小时。哪个大学里头有这种课程?两个小时是一个学分,六百个学分,有时候还超过,不容易!这才让我们生起信心。
禅宗回归“无一物”,净宗可以“有一物”是阿弥陀佛
  所以“无心于万物”,禅宗如是,念佛亦如是。念佛跟禅宗怎么不一样?禅宗心地清净,就是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他回归“本来无一物”,他做得到,我们做不到。但净宗好处是它有一物,有一物就好办了。那“一物”是什么?阿弥陀佛。我们只要心里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对了!就跟禅宗“但自无心于万物”这个境界几乎相等了。
  这“一物”可不简单,真正不可思议!因为这一声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共同名号。“阿弥陀佛”是梵文,完全翻成中国字,不是不能翻,很好翻,是为了尊重不翻。“阿”,中国意思是“无”;“弥陀”意思是“量”;“佛”意思是“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那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所以念“无量觉”,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全念到了、一个也不漏。其他诸佛名号可不是这样包容的;这包容万有、一个不漏,这太难得了!包容佛的名号,包容佛的智慧,包容佛德能,包容佛的神通,一切全包容在里头。所以这一句佛号是大乘里头大总持法门,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所说的无量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念这一句佛号统统都念到了。它不是枝叶,八万四千法门是枝叶上做功夫,它是从根本,所以它是果教,它不是因。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从因到果;它这个是果,果到果,以果为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果教,就证果了。证果还不必自己修,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无量功德加持你,你马上就等于阿弥陀佛,不是等于普通的佛了。等于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神通、阿弥陀佛的德相你全得到了。
  真正明白人,他劝你、他爱护你,不让你走冤枉路。冤枉路你能走通,了不起;走不通,走不通你就三途去了,太可怕了!
  【解】进而物随心转,故能随意自在。
  这一句佛号做得到。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你看他就用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岁开始念的。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一句佛号,什么也没有教,他不认识字,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实实,九十二年不拐弯(不拐弯就是一直去,就是一句名号),他念到什么?你看到报告里头说“明心见性”,真的吗?真的!我相信,“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
孙悟空的神通只有七十二变,连小乘三果阿那含都比不上
  【解】如《净影疏》云:“由成胜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
  孙悟空只有七十二变,比三果阿那含都比不上。孙悟空的神通是修得的,不是报得的,它有限,念佛人的神通殊胜无比。
  海贤老和尚曾经说过,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说。什么都知道就是说明他见性了。没有见性,不敢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是大妄语;明心见性,可以说,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有疑惑向他请教,他都会告诉你,这个事情有,不是没有。他给人家讲,不是讲经教学,长篇大论,他只有几句话就提醒你,这高明到极处,他就把你点醒了,所以,“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真的得自在。
  【解】大士神通自在。
  这个“大士”是指前面所说的“贤护等十六正士”,全是在家菩萨,是在家等觉菩萨,在证到的地位跟文殊、普贤、弥勒、地藏是平等的,示现的是在家身份,他们的神通自在。
  【解】于一切万物心无拘束,随缘变化,饶益众生;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障碍了,完全明白了,无论是事是理,是性是相,是因是果,通达无碍。
  这两句里头意思很深。他有能力看到这个众生,过去生生世世他在哪一道,他学了些什么,菩萨全知道,所以说法就契机。你过去学过的现在再教你的,很容易入门,一点不困难;过去没有学过的,现在教你这个法门,感觉到生疏,功夫不得力。现在一般凡夫、法师没有这个能力,不知道他过去生中状况,所用的一切法往往格格不入,他学的也痛苦,教的人也迷糊。遇到法身菩萨就容易了,法身菩萨个个都有神通,有天眼通、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好教。
  下面举这个比喻,好,非常之好!
  【解】纳须弥于芥子。
  这是形容他们神通的能量。须弥山是娑婆世界中心最大的一个山,佛告诉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宇宙观,那是佛的现量境界,现在科学虽然是说得很多,但是没有定论。我今天早晨看到一份,这一个星期报纸信息所传的标题,里面有一条,最新的科学家发现,银河系的核心没有黑洞,以前说有黑洞,他说黑洞不存在,在理论上讲不通,换句话说,把这一条推翻了,他这个靠不住。佛说的可靠,单位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现在我们只能说是中心点。但是我们在照片上看到银河系的样子确实好像一个碟一样,浮在这里,当中高,由两边慢慢薄下去,看到这张照片,这照片不是假的,是人造卫星在太空当中拍摄的,地球,它回过来照地球,地球也是很小的小星星,不是很大,但是这个星很特殊,这个星是个水球,类似地球这种水球的星好像还没有被发现,但是这种星,它里头有生物。佛经上讲,每一个星球都有众生,他们的空间维次跟我们不同,希望科学再向前发展,有一天能够科学证明,所有的星球都有有情众生住在那里。
  须弥山大,芥菜子小,能把须弥山装到芥菜子里头,这就是神通,他一点障碍都没有,介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居然能装进去。
  【解】转四海入毛端。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海洋,海洋的水多少,多大,能把这些海洋的水放在汗毛尖端上,我们身上汗毛尖端上,把地球上的水统统集中放在那里,他可以做得到,这些法身菩萨们能做到。
菩萨有那么大的本事为何不来帮我们苦难的人?
  【解】随意利他,故云自在。
  他帮助众生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们要问,菩萨有这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帮帮我们?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太苦了,为什么不来?那就是佛经上有句话说“佛度有缘人”。“有缘”是什么?缘成熟了,我的缘成熟了,他来度我们。如果地球上真的有灾难,我们缘孰了,阿弥陀佛、这些菩萨们都会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到天道,他们会做到,都有这个能力,他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没有缘还差那么一点,努力把它赶上去,那就是什么?信心,愿心。把疑惑统统断干净,我们的缘,净土的缘就成熟了。
  证果很难,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到,如果有这个能力帮助我们修行证果,我们就什么都不必去干了,靠他就行了,连阿弥陀佛都做不到。阿弥陀佛还要你自己真信切愿、放下万缘,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一心专念,他能帮上忙。总的来说还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心不能有杂念,不能有妄想,妄想杂念障碍你的正思惟,障碍你正念,所以你正念不能发挥它的能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懂得之后你才真正肯放下,与阿弥陀佛感应就道交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是菩萨的自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