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性的肩部肌腱炎炎

您的位置: &
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与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的关系
摘 要: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肌腱端炎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触压66个肌腱附着点,计算肌腱端指数,探讨AS患者肌腱端炎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评价指标Bath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整体关节肿胀指数、生活质量及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8例AS患者,均处于疾病活动期,多数患者(98.7%)有肌腱端炎,肌腱端炎好发于骶髂关节、腰椎突起、颈椎突起、坐骨结节及跟腱附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肌腱端炎与疾病活动性,脊柱痛、脊柱炎症、功能状况、夜间痛、AS测量指数及扩胸度相关,与ESR、CRP无关。结论 肌腱端指数可以反映AS患者疾病活动性,是评价疾病活动性的有效临床方法。
优质期刊推荐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吃什么药。
三、治疗深读
一、西医药物治疗:的治疗针对两方面:病毒感染和炎症。1、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药物:该类药物包括、B、辅酶A 50~100U或肌苷200~400mg,每天肌内注射或注射1~2次;细胞色素C 15~30mg,每天静脉注射1~2次,该药应先皮试,无者才能注射。三磷腺苷(ATP)或三磷酸胞苷(CTP)20~40mg肌内注射,1~2次/d,前者尚有口服或静脉制剂,剂量相同。辅酶Q每天口服30~60mg或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l0mg,2次/d。晚近尚有人提出对于重症,特别是并发或心源性者,可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5g静脉滴注,1~2次/d,可能有效。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视病情可适当搭配或联合应用2~3种即可,10~14天为1疗程。此外,极化液(GIK)疗法:氯化钾1~1.5g、普通岛素8~12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尤其适用于频发者,晚近提出在极化液基础上再加人25%硫酸镁5~10ml,对快速性疗效更佳,7~14天为1疗程。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静脉滴注5~15g,丹参酮注射液40~80mg分2次加于50%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周也有一定疗效。2、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为激素可抑制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报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急剧增大、不退、、休克或高度者,可试用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3~7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泼尼松5~10mg,3~4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维持量需用6个月至1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100mg/d。晚近有人用环孢素(cyclosporine A)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疗效未肯定,尚待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对本病有效,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3、抗生素:抗生素虽无杀灭病毒作用,多主张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后者常是诱发病毒感染的条件,尤其是流行性、柯萨奇及病毒的感染。4、抗病毒药物: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该类药物能否进入心肌细胞杀灭病毒尚有疑问,何况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一般而言,若属病毒所致心肌炎者可试用吗啉胍(moroxydine,ABOB)100~200mg,3次/d;金刚烷胺(金刚胺)100mg,2次/d。病毒性心肌炎可试用阿糖胞苷和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前者剂量为50~100m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者为100mg,3次/d,根据病情连用数天至1周,必要时亦可静脉滴注,剂量为300mg/d。此外,中草药如板蓝根、苦参、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牛磺酸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抑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电流增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用法为每次2g,3次/d口服。5、调节功能药物:常用药物包括:①人白细胞干扰素 1.5万~2.5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7~10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视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②应用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 10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2周为1疗程。③聚肌胞(polyI:c),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l~2个月为1疗程。④聚腺尿苷酸(polyA:u),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2~3个月为1疗程。⑤简化胸腺素(simplified thymosin) 10mg,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改为10mg,隔天肌内注射1次,共6个月。⑥免疫核糖核酸 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12个月。⑦转移因子1mg加注射用水2ml,于上臂内侧或两侧腋下皮下,或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2次。⑧黄芪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细胞中可诱生&干扰素,还能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作用。晚近研究认为,黄芪尚可通过拮抗柯萨奇B3病毒(CVB3)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外向钾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影响,来防止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从而对感染细胞起保护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内给药。口服用量为黄芪口服液(每支含生黄芪15g)1次,2次/d。黄芪注射液(每支含生黄芪4g/2ml)2支,肌内注射1~2次/d;静脉滴注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黄芪注射液4~5支,1次/d,3周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健心冲剂(黄芪15g,苦参6g)2次/d,每次1包,连用3~6个月。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为激素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报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者,可试用地塞米松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3~7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水肿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迁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泼尼松5~10mg,3~4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维持量需用6个月至1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100mg/d。晚近有人用环孢素(cyclosporine A)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疗效未肯定,尚待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对本病有效,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3、抗生素:抗生素虽无杀灭病毒作用,多主张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后者常是诱发病毒感染的条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柯萨奇及腮腺炎病毒的感染。4、抗病毒药物: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该类药物能否进入心肌细胞杀灭病毒尚有疑问,何况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一般而言,若属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心肌炎者可试用吗啉胍(moroxydine,ABOB)100~200mg,3次/d;金刚烷胺(金刚胺)100mg,2次/d。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可试用阿糖胞苷和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前者剂量为50~100m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者为100mg,3次/d,根据病情连用数天至1周,必要时亦可静脉滴注,剂量为300mg/d。此外,中草药如板蓝根、苦参、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牛磺酸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抑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电流增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用法为每次2g,3次/d口服。5、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常用药物包括:①人白细胞干扰素 1.5万~2.5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7~10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视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②应用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 10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2周为1疗程。③聚肌胞(polyI:c),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l~2个月为1疗程。④聚腺尿苷酸(polyA:u),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2~3个月为1疗程。⑤简化胸腺素(simplified thymosin) 10mg,每天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改为10mg,隔天肌内注射1次,共6个月。⑥免疫核糖核酸 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12个月。⑦转移因子1mg加注射用水2ml,于上臂内侧或两侧腋下皮下,或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2次。⑧黄芪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生&干扰素,还能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作用。晚近研究认为,黄芪尚可通过拮抗柯萨奇B3病毒(CVB3)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外向钾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影响,来防止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从而对感染细胞起保护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内给药。口服用量为黄芪口服液(每支含生黄芪15g)1次,2次/d。黄芪注射液(每支含生黄芪4g/2ml)2支,肌内注射1~2次/d;静脉滴注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黄芪注射液4~5支,1次/d,3周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健心冲剂(黄芪15g,苦参6g)2次/d,每次1包,连用3~6个月。3.纠正心律失常 基本上按一般心律失常处理,对于室性、快速型房颤可用胺碘酮200mg,3次/d,1~2周后有效后改为每天100~200mg维持。此外,普罗帕酮150mg,3~4次/d,维持量为150mg,1~2次/d也很有效。、室扑或,应尽早采用直流电击复律,亦可迅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必要时隔5~10min后再注,有效后静脉滴注维持24~72h。可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治疗,必要时加用激素。对于莫氏Ⅱ型和,尤其有脑供血不足表现或有(Adams-Stokes syndrome)发作者,应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4.心衰和休克的防治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心衰或休克。有心衰者应给予低盐饮食,供氧也十分重要。视病情选用静脉注射或口服洋地黄类制剂,心肌炎病人对洋地黄敏感,耐受性低,用量应为常规负荷量的1/2~2/3。必要时并用药,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心衰或休克可并用酚妥拉明、多巴胺或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顽固性心衰也可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多培沙明、氨力农、米力农等。5.对原发病毒感染,近年来提出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一些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大青叶、虎杖等初步实验研究认为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二、中医中药治疗:1、生脉饮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适用于心气不足。2、双黄连粉针剂每日0.6~1.2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注。用于邪毒犯心。3、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疲瘀互结,或急性期后有、及者。4、天工补心丹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心气不足,睡眠不宁。
知道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后,您是否还想知道或。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文章
厂家: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
厂家: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厂家: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
关注该疾病的还关注如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和腱鞘炎?
一般采用手法治疗即可,让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侧位,先用拇指在其结节间沟处静压1分钟,然后由轻到重弹拨、揉推、顺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10分钟,每日1次。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理疗、中药热敷外洗等治疗。对慢性疼痛难忍、症状持久、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将长头肌腱切断,远端缝在短头肌腱上或固定在肱骨上界。什么是肩胛部弹响症?在肩关节活动时,有的人肩胛部出现“沙沙”作响的声音或弹响声,往往给人带来烦恼和忧虑,以为患病很重,给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引起肩胛部弹响症的原因有哪些?肩胛弹响的原因很多,可分为肌源性、骨源性和滑膜源性三类。骨源性的原因有肩胛骨内侧角弯度增大、肩胛骨内侧角前方有骨性或纤维软骨性结节、肩胛骨肋面的外生骨疣、肩胛骨骨折后畸形愈合及局部肿瘤等;肌源性的原因有肩胛下肌萎缩、后锯肌外伤后瘢痕形成和类似狭窄性腱鞘炎的肌纤维病变等;滑膜源性原因主要有肩胛下肌和前锯肌下滑囊的病变等。本病一般发展缓慢,多无明显诱因,少数病例可有外伤史。姿势不良和肩胛下垂与发病有一定关系。除响声外,尚无肩胛部的疼痛和不适,亦可因痛而有肩胛活动障碍。弹响一般在主动活动时存在,而在被动运动时则不出现。如何治疗肩胛部弹响症?肩胛弹响虽然有很多原因,但若要明确诊断也不是很容易的。但它一般无疼痛和不适,预后亦较好。因此有此症者一方面要积极求治,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分忧虑和担心。对响声较大,并有疼痛者,可采用理疗、封闭等治疗。同时限制肩胛活动或采用支具来固定肩胛。什么是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可因直接暴力由上部向下冲击肩峰而发生脱位,或间接暴力过度牵引肩关节向下而引起脱位,或上肢贴于胸壁跌倒,肩端或前面或后面撞击地面。其力作用于肩峰端,使肩胛骨向前、向下(或向后)错动,而引起脱位。损伤轻者,仅有关节头撕裂、无畸形移位。重者,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等断裂,锁骨外端因斜方肌的作用而向下向内错动,因此肩锁关节部出现畸形移位。肩锁关节脱位有何临床表现?本病患者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压痛明显,外部畸形不明显,摸之肩锁关节高低不平,为半脱位;外部畸形,肩峰低陷,锁骨外端隆起,为全脱位。如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本病一般以手法整复为主,方法为术者一手置于肩部,用力下压患者之锁骨外端,另一手握住患者上臂向上推动,即可获得复位。复位后一般可用绷带或石膏外固定,约3~4周后可行功能锻炼法,有时亦配合按摩、药物熏洗。药物治疗用活血化瘀汤加减,或口服三七片,外用止痛药水擦洗,如酸痛灵等。什么是肩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又称盂肱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间的男性,在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多见。肩关节是运动广泛的球凹关节,肱骨头大,肩胛盂小而浅,关节囊和韧带松弛薄弱,关节囊下方无韧带支持,故易发生脱位。盂肱关节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所致,一般来说,侧方跌倒,手掌着地,躯干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传达到肱骨间的外力可冲破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关节前脱位;当肩关节前方受到冲击时,可使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造成肩关节后脱位,此时,肱骨头强力过度内旋亦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较为少见。肩关节脱位有何临床表现?肩关节脱位的前脱位,头部常倾向伤侧,肩部常呈弹性固定。除有脱位的共同表现,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弹性固定外,由于关节腔空,无肱骨头,肩峰突起,形成典型的方肩畸形。Dugas氏征阳性(伤侧上肢屈肘,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摸到肩峰,若以手掌触摸肩峰时,则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是为阳性),且在垂肩情况下,伤侧肩部低于健侧。若以直尺置于上臂外侧,正常时,只能贴近大结节,而脱位者则可贴近肩峰,此为Hamilton氏征阳性。旋转肱骨干时可扪及肱骨头,Dugas征阳性。触诊时,若锁骨外端隆起,肩峰下陷,此时医者按压锁骨外侧端,用另一手托起上臂时,若前述之畸形消失,表示为肩锁关节前脱位。此外,正常时肩峰、喙突、大结节三者形成一近似等腰三角形,若有前脱位,而大结节内移,则此三角形改变。摄X线片可确定诊断,并能判断有无合并骨折。肩关节后脱位的症状不如前脱位明显,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摄腋窝X线片可协助诊断。如何治疗肩关节脱位?在治疗方面主要是手法复位,其中有四步法、足蹬法、牵引推拿法、梯凳复位法等等,但一般应在专业性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来操作,万不可自行草率行事,以免延误病情。对手法复位后固定的病人可口服三七伤药片或七厘散胶囊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药物。什么是肋骨-锁骨综合征?本症实际上肋骨、锁骨等组织并没有病变,只是由于肩胛带的松弛与下降,以致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间隙变窄,由前斜角肌或第1肋骨等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而引起的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损害,产生感觉、运动及血管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多见于常用肩部负重和经常使用肩部的劳动者,第1肋骨畸形或骨折后成角愈合引起本症的少见。肋骨-锁骨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本病多在20岁以后出现,妇女稍多。病人感到周期性肩胛疼痛,向下放射到手臂内侧,严重者疼痛剧烈,为钻刺或烧灼性疼痛,从肩胛后面向颈侧及手臂内侧、前臂及手掌放射。上肢的伸展及外转运动,如举物、背物或提物可使疼痛加剧。而手臂内收、屈肘时最为舒适。在尺神经分布的手臂内侧可有感觉障碍,晚期可有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因锁骨下动脉受压,可有手部皮肤发凉、苍白或青紫,胳膊上举时更为明显,并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偶有因交感神经受累而出现霍纳氏征。如何防治肋骨-锁骨综合征? 不少病例在休息或做不加剧症状的非上举动作时,可不出现症状,如施用悬带将肩部维持上举位时症状也可缓解。每个病人都应找出自己的最佳体位。防止各种诱发症状的活动和体位,只有极少数诊断明确,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才考虑切断前斜角肌或切除第一肋骨的中段,以解除对臂丛神经等的压迫。本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患,多发于经常从事洗衣、刺绣、打字、演奏钢琴和弦乐的人员,女性多见,更年期的妇女易患。此病发病原因不清,可能和更年期内分泌改变或甲状腺功能失常所致的血管张力变化、长期从事冷热变化的工作环境影响、或因搬运重物以及单调而紧张的手指活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持续的手指麻木、寒冷、蚁行感或刺痛,严重的可以波及前臂、上肢,甚至舌、唇及下肢等处,夜里或清晨症状发作或加剧,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夜间感觉异常性臂痛,又称为静止性感觉异常性臂痛,是肢端感觉异常症中常见的类型,几乎只有妇女发病,且多为30岁以上的中年。病因不清,可能与内分泌改变,特别与卵巢功能低下有关,低血压及静脉血运障碍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侧手指及前臂疼痛和麻木等,几乎只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出现。病者醒后感到双手刺痛难忍,并有麻木和僵硬感,将手下垂,增加活动或按摩则很快缓解。这种病症往往在月经来前加重,或突然发病,可持续数日或数周,除主观感受外,多查不出阳性体征。什么是雷诺氏征?雷诺氏征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一种以对称性肢端小动脉发作性痉挛而致疼痛、麻木及皮肤先后苍白、发绀、潮红为主要表现的植物神经-血管性疾病。常见于青年女性,受累部位以手指为常见,偶见于足趾、外耳及鼻尖部。寒冷、疲劳和情绪激动常可诱发,入夏可以缓解,可一日数次或数日数月发作一次,严重者可以造成肢端溃汤或坏疽。典型的发作过程以手指或足趾皮肤苍白、僵冷。局部出冷汗或有蚁走、麻木和疼痛的感觉,这是局部缺血所致。随之转变为局部缺氧的表现,如手指或足趾发绀,疼痛加剧。最后出现局部充血的表现,皮肤潮红,温度上升,疼痛减轻,发作逐渐消失。本症患者应减少或避免患肢受到寒冷刺激,不要用过冷的水洗涤衣物。冬季可用较厚的手套和鞋袜,以保持肢体温暖。此外还应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吸烟对本病也有不利影响。除用药物如烟酸、地巴唑、654-2、利血平和中药等治疗外,患者也可自我防治,如用力将手指伸开和握拳,用力搓揉手掌、手背,每次10分钟,如天天坚持,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红斑肢痛症是如何发生的,怎样防止发作?本病是一种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原因不明,多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肢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阵发性扩张所致。男性青年多见。以双足受累最多,其次为手。发作时持续时间不等,可以数分钟到数小时乃至数日,但多为数小时,夜间较重。外伤、过热、受惊、盖被、行走及情绪激动可以诱发。非发作期间多无症状。夏季发作次数多于冬季,将患足暴露于冷空气或浸于冷水中可使症状缓解。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肢端剧烈疼痛,皮肤潮红,多汗,温度升高。疼痛为灼痛或跳痛,夜里较重。如触摸患处、热刺激或站立行走可使疼痛明显加剧。发作时由于血管扩张、充血,肢端皮肤潮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要防治本病就要防止冷、热对肢体的刺激,戒烟可减少发作。发作时将患肢抬高,给予冷敷、药物、理疗和针灸治疗。防止过多地触碰和热敷患肢。不发作时,给予局部按摩有减少发作的作用。网球肘是如何发生的?网球肘是指肱骨外上髁炎,由于反复的内翻用力所造成的疼痛,主要指肘关节外侧的压痛。因常发生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也能发生在其他运动员,或其他职业的人。实际上,凡是在运动或劳动中,前臂及腕部使用机会过多、强度过大时均易发生此病。网球肘的致病因素很多,但一般认为是因前臂伸肌群的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使这些肌腱的附着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劳伤气血,筋脉不和所致。网球肘有何临床表现?本病多数发病缓慢,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有时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严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伸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因而疼痛被缓解。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除局部压痛外,尚有Mill's征阳性。患者前臂旋前位,作对抗外力的旋后运动,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者为Mill's征(+)。伸肘位并握拳、屈腕,然后主动将前臂旋前,若引起肱骨外髁疼痛也为Mill's征(+)。如何治疗网球肘?网球肘的治疗,急性期应减轻患肢的工作量,局部痛点封闭、手法治疗、理疗、热敷等均有一定的效果。手法治疗的方法是: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医者站于其旁,患者屈肘,放松肌肉,医者一手握腕,一手扶肘并以拇指由轻到重揉拨肱桡关节及肱骨外髁疼痛处,2~3分钟后,用揉拨之手掌向前推住患侧肘关节背侧,扶腕之手握腕将前臂及手腕旋前,先作肘屈伸活动,摇动几下,然后猛一用力(巧动)伸直肘关节,常可听见一弹响声,然后再用拇指或手掌揉搓放松肱桡关节周围软组织,这时患者感觉患肢轻松,疼痛减轻。什么是学生肘? 学生肘又称为“高尔夫球肘”、“矿工肘”,因其分别易发生于学生、高尔夫球手及矿工而得名,它是指肱骨内上髁的腱膜受牵拉损伤,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或小的撕裂而引起疼痛。很多学者认为本病也是网球肘的一部分,只与网球肘分别位于肱骨的内外侧,本病的发病率较肱骨外上髁炎要少得多。学生肘有何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纺织女工、泥瓦工、高尔夫球运动员、网球运动员、洗衣、揉面等劳动者。这些职业均以反复地前臂外旋、屈腕运动为主。患者均自觉肘关节内侧骨突部活动时痛及压痛,有时可向下扩散,达前臂中段内侧。皮肤外观无红肿。前臂作对抗性旋前运动时,可引起肱骨内上髁部剧烈痛,在主动用力伸指、伸腕的同时前臂旋后也可引起疼痛。疼痛常因反复劳累而复发或加重。本病发病时常见肘关节内侧疼痛,尤其是在作前臂旋前并主动屈腕时疼痛更加明显,同时可沿尺侧屈腕肌向下放射,屈腕无力,肱骨内上髁有明显的压痛或有筋腱粘连结节。如何治疗学生肘?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与肱骨外上髁炎类似,主要是休息和局部封闭,也可做理疗或中药外敷。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又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者可手术治疗,将附着于肱骨内上髁的屈肌总腱剥离,效果大多良好。哪些疾病可见到肘关节肿胀 ?肘关节在各关节中活动量较大,因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用较大。肘关节的病变常常可引起关节肿胀,因此对肘关节肿胀的病人一定要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以便进行正确、及时而有效的治疗。肘关节全关节的肿胀、疼痛而无红肿及关节活动受限者多见于肘关节的滑膜炎;肘关节鹰嘴尖部的囊性肿物,无痛,常是鹰嘴滑囊炎,多由于外伤或慢性刺激引起;肘关节肿胀,关节活动有摩擦感,常伴有疼痛,多由增生性骨关节炎引起;肘关节肿胀,关节有时因绞锁而活动受限,X光检查有数个关节游离体者,可能是肱骨小头剥脱性软骨炎。肘关节进行性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X光有骨质破坏者多为肘关节结核;若肘关节肿胀,并伴有红、热、痛,则应考虑化脓性关节炎。若肘关节肿胀明显,关节活动时有明显摩擦感,X光片也有明显的骨关节破坏,但是患者不觉疼痛,则应考虑夏科氏关节,即神经性关节炎,常由脊髓空洞症、脊髓痨引起。肘关节肿胀有些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血友病关节炎等,诊断时要注意全身情况,以免误诊,贻误病情。如何防治肩背肌筋膜炎? 肩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属于纤维质炎的一种。因有肩背和颈部症状,易与颈椎病相混。本病的主要表现可见到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如山,颈部活动不灵和肩臂酸困及麻木等,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潮湿、风寒、劳累、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患处肌肉发僵、压之酸痛或触及索状物,揉压病人感到舒适和症状减轻。多无肌力和肌腱反射的改变,化验检查可有血象增高,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口服或外用水杨酸制剂,或用活血化瘀和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采用局部封闭、针灸、按摩等均有良好效果。何为尺骨鹰嘴滑囊炎?尺骨鹰嘴滑囊有两个:一个位于肱三头肌腱与肘后韧带及鹰嘴之间,另一个位于肱三头肌腱鹰嘴附着部与皮肤之间,后者部位表浅,更易发生炎症、积液、肿胀。各种急慢性损伤均可引起充血、水肿和渗出,囊内积液是主要特点。慢性鹰嘴滑囊炎多见于学生、矿工、家庭妇女等。逐渐发病,常经数月、数年后无意中发现肘尖处有一肿物。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小者直经1~2cm,大者可达5~6cm,甚至更大,质软,无压痛,有波动,皮肤和正常处一致,囊内抽出无色清亮粘液。急性损伤或慢性鹰嘴滑囊炎因受急性损伤,在尺骨鹰嘴处骤起一肿物,压痛,张力较高,皮温可稍高,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若急性损伤后滑囊炎合并感染,则局部有红肿热痛,还可有波动感及冲击痛,全身可发冷、发烧,血象升高,穿刺抽出脓血液。如何治疗鹰嘴滑囊炎?鹰嘴滑囊炎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首先应进行囊内穿刺抽尽积液,囊腔内注入皮质类固醇激素1ml或硬化剂1~2ml,肘部覆以软垫加压包扎。每周一次,可治疗3~4次。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制动。注意要避免不适当的按摩、针刺。如果并发感染,则应切开引流,并应用抗菌素。经上述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史较长,囊壁已增厚者,可手术切除。手术应完全切除滑囊,将皮下组织与骨膜缝合,消灭死腔,放置引流条。肘关节置于极度屈曲位固定。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1周后去除固定,可活动肘关节。无论非手术疗法期间或手术疗法后都可适当口服或外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或配合TDP照射等理疗方法。如何防治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大多发生在1~4岁,因为在此年龄儿童的肘关节韧带、关节囊和肌肉均较松弛,桡骨小头也尚未发育成熟。当肘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时,肘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吸入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可向上越过尚未发育成熟的桡骨小头,嵌于肱骨小头和桡骨小头之间,阻碍了桡骨小头的回复原位。常由于儿童被家长牵手时牵拉过猛,加之儿童体重的反牵引力,导致桡骨小头半脱位,故也称之为牵拉肘。小儿桡骨半脱位后患儿哭闹不宁,患肢不敢举动,多由健侧上肢托扶患肢或下垂患肢。由于疼痛患肢不敢旋后而处于旋前位,肘关节不能伸屈,桡骨小头处有明显压痛。但X光片可正常。桡骨小头半脱位可手法复位,其方法简便易学。以一手握住小儿患肢手腕部稍给以牵引后使前臂旋后,同时以另一手拇指给桡骨小头以压力,则可听到轻微弹响声,或有滑入腔隙震动感,此时表明已复位。复位后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立即消除。患儿可以像正常时一样将上肢举过头顶或持物玩耍,并能作前臂的屈、伸、旋前或旋后运动,以促进复位。复位后用三角带悬吊上肢1周,以防止发生再脱位。如果多次发生脱位,则在复位后石膏固定3周,避免成为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何谓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骨、舟状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在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经。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腕管综合征有何临床表现?腕管综合征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性为男性的5倍。双侧发病者约占1/3~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由于正中神经受压,拇、食、中指产生疼痛和感觉麻木。初期常表现为指端的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因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痛而致醒,活动后缓解。少数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发生大鱼际肌萎缩,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检查时可叩击腕部掌侧正中,造成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征阳性。部分病人手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钟后手指感觉异常加重,此为Phalen试验阳性。利用血压计在上臂加压至远端肢体静脉扩张可诱发症状出现。如何治疗腕管综合征?本病的治疗虽然局部封闭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多不能根本解除。应找出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风湿治疗或手术松解等。病人自己可以做局部热敷或按摩,在掌横纹中点用力按摩,每次15分钟,1日3次,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什么是腱鞘炎,常易发生于哪些部位?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有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愈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腱鞘位于手和足部的关节附近、肌肉长腱的周围。由于这些部位活动频繁,损伤机会多,倘若不注意,长期的摩擦、慢性劳损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与腱鞘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久之腱鞘机化,鞘壁肥厚,管腔狭窄,肌腱在腱鞘内活动受限而引起临床症状(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即为腱鞘炎。腱鞘炎常发生的部位是桡骨茎突处、屈指肌腱处、桡侧伸腕肌腱处(腕关节背侧及腕骨上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等。腱鞘炎如何分型?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1)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虽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润滑腱鞘,但某些特殊的动作反复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木工、举重工、餐厅服务员、手工操作者等。由于上述腱鞘起着滑车的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损,表现为腱鞘的增厚,影响肌腱的正常活动。狭窄性腱鞘炎也可能是某些静止型或亚临床型胶原疾病的结果。(2)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的部位是在滑膜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本病的特点为有一种柔软的摩擦音,这是由于结缔组织的原纤维在水肿的肌腱周围摩擦引起的。最常见的部位是腕上部,特点是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3)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是全身性风湿的一部分,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反应。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的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4)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是穿刺伤,多发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腱。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着肌腱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5)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侧和桡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腱也被肉芽组织浸润形成结节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动机能。当肉芽组织侵及其他腱鞘与神经时可引起屈指及感觉障碍。什么是桡骨茎突腱鞘炎?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同居一腱鞘内,在桡骨茎突的桡侧越过,此腱鞘可由于慢性损伤的刺激而增厚狭窄,特别是那些用腕关节活动过多的工作者容易发生本病。本病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男约为10∶1,这可能与女性桡腕活动更多有关。此外,类风湿病变可能与发病有关。桡骨茎突腱鞘炎最常见的表现是桡骨茎突处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拇指向远处放射,向近端放射到前臂,拇指活动时则加重,腕背伸、掌屈,拇指外展以及使腱鞘内张力增加的动作均可产生疼痛。在桡骨茎突处可以观察到肿胀,有时可触及增厚的纤维管道。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ain征)常呈阳性:拇指握于掌心,握拳,腕关节向尺侧侧屈,此时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痛。如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对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保守治疗为采用夹板固定休息,局部封闭和手法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者可手术把腱鞘切开或者作部分切除。术后48h去除加压包扎,鼓励早期活动。但部分病人术后症状不能完全解除,其原因可以有:①桡神经浅感觉支损伤,形成神经瘤;②腱鞘切除过多,肌腱向掌侧滑脱(半脱位);③没有查清和处理迷走肌腱及其腱鞘;④纵向切开皮肤,疤痕增生。腱鞘囊肿如何防治 ?腱鞘囊肿是指发生在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状物质的良性肿块,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囊壁的外层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所覆盖,囊内充满着淡黄色澄清的胶冻状粘液。囊的基底部与腱鞘紧密粘连。本病多发于腕背部、足背部及膝关节等处。青壮年尤其是女性多见。囊肿大多是逐渐发生的,与长期的劳损有关,生长缓慢。表现为局部肿块隆起,状如小豆至乒乓球大小不等,触之肿块坚硬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压之有酸胀或痛感。本病的治疗可采用刺破或击、压、挤破囊壁的办法,将囊液挤入皮下,待其自行吸收。亦可用粗针头抽出胶状囊液,注入考的松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较易复发。必要时可行手术将囊肿切除,若切除不够彻底,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什么是弹响指?弹响指又叫扳机指,是由于狭窄性腱鞘炎所引起的,常见部位依次为拇指、食指、中指、环指的屈指肌腱鞘。屈指肌腱及腱鞘均呈水肿、增生、肉芽组织形成、透明性及粘连等慢性炎症性病理变化。腱鞘增厚的部位都在掌骨头平面。这也说明腱鞘在此部位易受压和摩擦而增厚,增厚的腱鞘内层则形成纤维软骨,形成一个带状的纤维软骨环。在同一部位的肌腱由于摩擦也变粗,形成一个球状的膨大部。因此当它通过狭窄的腱鞘时则遇到暂时性的阻塞。一旦强行通过时则产生一个弹响,故称弹响指或扳机指。较严重者则肌腱的膨大部不能通过腱鞘的狭窄部,因此肌腱的膨大部被阻于腱鞘狭窄部的近端,则手指不能伸直,称为闭锁。弹响指有何临床表现?扳机指的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早晨醒来时患指发僵、疼痛、活动后消失。逐渐发展到醒来时有弹响的疼痛,活动1~2小时后逐渐消失。最后晨起时患指疼痛、闭锁,终日有弹响、闭锁和疼痛。患者常自觉疼痛在指间关节而不在掌指关节。在患指的远侧掌横纹处掌骨头上可摸到一豌豆大小的结节,在屈指时可感到在此结节的下方另有一结节在移动,弹响由此产生。如何治疗弹响指?弹响指的治疗首选局部封闭疗法,用强的松龙0.5ml加2%利多卡因10ml作腱鞘内注射,每隔七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局部封闭后患指要严格休息三周,治疗必须结合预防才能避免复发。如果局部封闭无效,或反复复发者则应手术治疗。将狭窄的腱鞘纤维软骨环行部分切除。手术效果均满意。手术后三天要开始活动患指的屈伸功能,以防止发生粘连。无论术前术后均可配合针灸及手法按摩以助缓解症状,利于恢复。什么是旋前圆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是正中神经的近端受压迫,正中神经大部分位于旋前圆肌平面,与骨间掌侧神经综合征完全不同。正中神经在肘部肱二头肌腱膜近侧位于最内侧,紧挨着肱动脉和肱二头肌腱,在前臂近1/3处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以下原因可使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①旋前圆肌肥大;②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的两个头背侧经过;③肱二头肌腱膜或指浅屈肌弓增厚;④起自尺骨的桡侧腕屈肌的副腱或旋前圆肌至指浅屈肌弓的异常纤维束;⑤妊娠、内分泌紊乱。患者自觉前臂掌侧痛、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正中神经支配的内在肌无力。Tinel征在前臂掌侧近1/3处,但 Phalen征阴性。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抗前臂旋后和屈腕使前臂近端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膜处受压时抗前臂旋前和屈肘时前臂近端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弓处受压,则表现为抗中指屈曲时前臂近端疼痛加重。旋前圆肌综合征在早期保守治疗,支架或小夹板固定,使患肢屈肘100°,轻度旋前位固定三周,同时可配合理疗、针灸、按摩、局部封闭。如经上述治疗无效,则可考虑探查旋前圆肌、手术分离和切断任何束带及压迫性病变。尺管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尺管综合征是尺神经深支在腕部受压的一系列表现,也称为Guyon管综合征。尺管为一骨纤维鞘管,其尺侧为豌豆骨及尺侧屈肌腱。尺管内有尺神经和尺动脉通过,神经位于动脉的尺侧。管的长度一般为1.5cm。尺神经的深支为运动支,支配小指展肌,小指屈指肌,小指对掌肌,第三、四蚓状肌,全部骨间肌,拇收肌和拇短屈肌的深头。尺管处的创伤性关节炎、腱鞘囊肿、肿瘤、类风湿、解剖结构的异常等因素均可压迫和刺激尺神经,引起尺神经深支所支配的肌肉瘫痪和萎缩,出现尺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有何症状?尺管综合征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表现尺神经深支支配的手内在肌无力或瘫痪,但感觉正常。如果病变累及尺神经浅支则表现为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尤其是骨间肌和第三、四蚓状肌瘫痪,而环、小指背侧皮肤感觉正常,此点尤为重要。因为尺神经背侧支在前臂远端分出,绕经尺骨尺侧及背侧而达指背,不经尺管,故不受影响。如何治疗尺管综合征?治疗本病,对于有职业性创伤史患者,应调整工作岗位,排除创伤因素,适当休息,同时可局部封闭,注意不要将药液注入血管或神经内。对于腕部有腱鞘囊肿、脂肪瘤、血管瘤者应手术切除。对腕部骨折引起症状者,如8周内仍无好转,则应手术探查。手术应切除压迫神经的异常纤维束带或小指屈肌腱弓。一般手术后恢复良好。肩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本病是以在肩部发生疼痛性活动障碍时,同时或随后发生手部和手指疼痛、肿胀以及血管舒缩变化。其中特发性占25%;发生于心肌梗塞后者占20%;并发于颈椎关节粘连者占20%;创伤后占10%;偏瘫后占5%。此外,药物使用如苯巴比妥、异烟肼或硫异烟胺,肺部恶性病(Cpan Coast氏综合征)或大脑恶性病,任何型的肩部关节炎和带状疱疹引发本病者占20%。本病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上,女∶男比例为3∶2,大多数年龄在50~70岁之间。占心肌梗塞病例1%(占完全制动病例20%),从梗塞1周至6个月开始出现。受累关节为肩、腕和手关节。25%呈双侧性发病,肘关节发病罕见。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如何?本病发病时肩痛大多数在弥漫性手痛前几周出现。10%手部首先受累,肢体无力,晨起关节无僵硬。肩部由于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局部有触痛。手部可有弥漫性压凹性水肿,尤以手背较为显著。皮肤发热、潮湿、发亮和感觉过敏。手部肿胀,或于1~6个月完全消退,或成为罕见的皮肤硬变和萎缩,而出现手指屈曲挛缩,以至于发生肩部永久性活动受限。但病情多于1或2年后减退,罕见复发。X线片显示几周或几个月后,手部呈现斑状骨质疏松。化验室检查,80%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如何治疗肩手综合征?本病的治疗可给予止痛药、抗炎药服用,同时加强关节活动锻炼范围,配合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皮质激素等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或在压痛部位行局部皮质激素封闭也有一定效果。亦可采用中药外敷、按摩等传统方法。在心肌梗塞后、中风后或创伤后,均应避免绝对制动。什么是手掌挛缩征?手掌挛缩征也叫掌腱膜挛缩征。它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它侵犯掌腱膜并延伸至手指筋膜。掌腱膜来自增厚的手部深肌膜的浅层,为一三角形纤维组织,位于手掌中央并靠近手掌皮下脂肪。三角形的顶在近端与掌长肌腱及尺侧腕屈肌腱相连,通过尺侧腕屈肌腱向桡侧的深部纤维与屈侧支持带连接。掌腱膜还有纤维扩展到手指,形成指浅筋膜及指深筋膜。正常情况下,指筋膜是薄而柔软的。掌腱膜的远端为腱前束,可抵止到掌指关节远端的皮肤及屈肌腱鞘。掌腱膜挛缩征可能与种族、性别、年龄、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性或职业性疾病、先天性畸形、肿瘤等因素有关。在病变的早期为掌腱膜的增殖期,有血管的幼稚纤维结节,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含铁血黄素,其直径一般为1毫米到数厘米。掌腱膜至皮肤的短纤维也增生并与皮肤紧密接触,皮肤的乳突被拉向深层而形成月牙状凹陷。随着细胞的逐渐减少及胶原的逐渐增加,当纤维组织成熟时,血管就减少而消失,最后掌腱膜被致密的疤痕组织所代替;大量的间质细胞纵形排列而发生挛缩。结节与腱鞘、关节囊紧密地固定在一起,如果结节正好在关节处则挛缩严重。得了手掌挛缩征怎么办?手掌挛缩征白人多见,黄种人次之,黑人极少见。患者多在40岁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有1/4的患者有家族史。患者首先在手掌远端环指处发现一与皮肤粘连的小结节,但不痛,逐渐地沿着掌腱膜出现皮下的挛缩束,在结节的远侧缘有一皱折,在其侧方有月牙形凹陷,好像挛缩的纤维将皮肤拉向深处。手指受累的次序为环、小、中、食、拇。挛缩束表面的皮肤发硬、粗糙、张力高,皮肤与结节和挛缩束之间有粘连。整个病程由1~20年不等。本病症状较轻者,无明显的挛缩或病程长、进展慢者可不做特殊治疗。但对于年轻病人进行性病变或关节有挛缩者应手术治疗。保守疗法有放射治疗、局部皮质激素注射、口服维生素E等,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手术治疗可分为皮下腱膜切开术、腱膜部分切除术和全切除术三种,应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术式,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传统疗法的针灸、按摩、中药外洗能够缓解症状,对帮助术后康复及防止手术的副作用,有一定的作用。锤状指是怎样发生的?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都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在手指的末节也有一个关节,叫做远端指间关节。位于内侧的屈肌收缩,使得手指屈曲,而位于手指背侧的伸肌收缩则使得手指伸直。手指的伸肌腱抵止于远端指骨背侧的基底部,其外层仅有筋膜和皮肤保护。当手指末节遭受外界抗力而发生强烈的弯曲,如跌倒时,手指伸直触地,或者末节手指被砸伤及突然地伸手时末节手指的突然触撞等均可引起手指伸肌腱在抵止部的损伤、撕裂或完全断裂,以致伸肌腱收缩时的动力不能传达到手指末节并带动末节背伸活动,加以手指屈肌的影响,手指末节则呈屈曲状,犹如小锤,故名锤状指。有时尚可将远端指骨背面指伸肌抵止处的骨质撕脱下来一小片,从而合并撕脱骨折,引起的症状和畸形更重。如何治疗锤状指?受伤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手指末节不能伸直而呈屈曲状,末节手指背侧压痛。有撕脱骨折者可在X线片上看到小骨折片。本病的早期,有些是由于疼痛而不能将手指伸直,其伸指肌腱并未完全断裂,即使是完全断裂或合并撕脱骨折者,只要早期正确固定也多能恢复。固定的原则是尽力保持末节手指背伸,就能使得肌腱断端相接触,并最终愈合,固定的方法很多,可用铝板或小夹板和纸垫固定。固定时间不应短于一个月时间,其间不要随意拆下固定装置。月骨无菌性坏死是如何发生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相当常见,多见于年轻的女性,常有外伤和劳损病史。早期可见腕部肿胀伴有疼痛,但X线照片可无表现,因此早期易误诊。疼痛常向前臂放射,局部有轻度肿胀及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尤以腕背伸活动时受限最明显。被动过伸中指的掌指关节也可引起腕部疼痛。此种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X线片,一般在几个月后才出现X线改变。X线片可见月骨致密、变窄,而周围的腕骨则疏松,几年后月骨外形变为不规则。月骨为何要发生坏死呢?这与月骨的结构有关。月骨虽然体积不大,但其关节面很多,因此血液供应不充分。同时它又介于头状骨和桡骨下端之间,承受的压力很大,这样月骨就容易发生脱位或坏死。月骨坏死后,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并被新生骨代替,但其关节面多退化,新建的月骨变窄,外形不规则。在月骨周围发生关节退变,逐渐波及整个腕关节。因此在本病的早期一定要减少腕部活动,患者可自行用三角巾悬吊上肢,以强迫腕关节休息,同时可口服舒筋活血药物,如复方丹参片、活络丹、舒筋活血片等,有条件者也可理疗。不能因为X线片正常而疏忽大意,以免延误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如果X线片可见到月骨的外形不规则,应尽快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月骨并置换硅橡胶人工月骨,否则将逐渐引起腕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腰正常的腰椎解剖结构是怎样的?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成年以后,骶椎和尾椎分别融合为1块骶骨和1块尾骨,故有椎骨26块。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上连颈、胸椎,下连骶椎。腰椎共有5块,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骺环,环中骨面粗糙,为骺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迹较浅,椎骨下切迹宽而深,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腰椎的血液供应来自哪里?供应脊柱的动脉主要来自节段性动脉。颈段来自椎动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腰段来自腰动脉、骶段来自骶外侧动脉和骶中动脉。腰椎的血运来自起于腹主动脉的4对腰动脉和来自骶正中动脉的第5对腰动脉。腰动脉在绕行椎体前及侧面时,发出中心支入椎体,并发出升支及降支形成网状,在接近骺板处穿骨入椎体。腰动脉在椎间孔处发出3组分支:前支分为腹壁支,沿神经干至腹壁肌;后支向后入骶棘肌,在临近椎弓处分支入骨,供给椎板及棘突的血运;中间支为椎管支,又称脊椎动脉,经椎间孔入椎管。脊椎动脉在后纵韧带处分为前侧支、背侧支和中间支。主要供应腰5、椎弓根、横突、椎板、棘突、关节突、神经根袖及脊髓的血运。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哪些 ?脊柱背侧主要为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CopyRight &
www.taizhou.nam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肩部肌腱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