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蚂蚁”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功能是啥,在哪能买道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
&&&&&&&&&&&&&&&&
专题报告>《亚太传统医药》选登
漫谈药酒的历史和功能
&&&&&&&&&&&&&&&&&&&&&&&&&&&&&&&&&&&&&&&&&&&& ――从参芪蚁酒说开去
&&&&&&&&&&&&&&&&&&&&&&&&&&&&&&&&&&&&&&&&&&&&&&&&&&&&&&&&&&&&&&&&&&&&&&&&&&&&&&&&&&&&&&&&&&&&&&&&& --陈卫东
&&&&&&& 参芪蚁酒,顾名思义是含有人参、黄芪、蚂蚁等中药材的一种药酒。这种判断是对的。更确切地讲它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组多年研制成功的滋补保健酒,属于药酒中的一类。从作为饮料食品的普通酒到人们随意配制的药酒,再到经专门研制而报批生产的真正意义上的药酒,其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人类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历史的必然,它正好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并不断创造财富为自己服务的这一艰难历程和客观规律。
&&&&&&& 1 酒的发明与起源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约摸在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类通过品尝成熟后自然坠落在树洞里、石缝中已发酵的野生果实,便发现了酒的稚物。
&&&&&&& 原始农业的文明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剩余“米粮”,这些屡屡“变质”的食物有的酸败腐坏,有的却形成可食用的米酒。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先民们开始观察食物成酒的过程,探究其原因,并摸索之。
&&&&&&& 酒究竟产生于何时?谁是发明者?现有三种说法:一是古猿造酒说,即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幼稚,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主动行为了。二是仪狄造酒说,仪狄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三是杜康造酒说,“少康造秫酒”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少康就是杜康,曹操诗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古代已经将杜康作为酒名,或者说将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根据历史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15世纪,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酿造技术,并可用五谷,各种果子及不同的原料来酿制不同味道的酒类。在考古中发现当时已有许多精致美观的酒具。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在河北中山王墓里出土的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鉴定确认无疑,另外在西安还出土过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较之于出土的实物酒,文字对酒的记载则更早。商代甲骨文里头,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这从中佐证了酒的存在之久。至于其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些不仅说明酒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且还具有多种用途。
&&&&&&&&2 酒的用途与性能
&&&&&&& 酒的用途,看上去五花八门,说起来一言难尽,但概而言之不外有三:一是满足食用的需要,二是用于礼仪,三是入药治病。
酒有多种,现代根据酿造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三大类。蒸馏酒是将淀粉或糖类经发酵后蒸馏而成,乙醇溶度可高达60%以上。发酵酒是用大麦、大米、水果和酒花等原料经发酵而酿成,乙醇含量较低。配制酒的乙醇溶度,一般为25%~40%,介于蒸馏酒和发醇酒之间。根据乙醇含量不同,可分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3种。若论其酿酒原料、生产条件、制作工艺、水质和存放时间不同,酒质亦异。酒的品种,根据商品名称则有白酒、啤酒、果酒、黄酒、米酒和药酒之别。
&&&&&&& 酒的种类虽多,但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 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 正是因为酒具有这种特性,所以酒之入药成为必然。酒与药物的结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 (1)酒可以行药势。酒可以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溶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古人谓“酒为百药之长”,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 3 酒之与医渊源深厚
&&&&&&& 酒之与医渊源深厚,密不可分。有人提出“医源于酒”的观点,这从汉字“医”字可以得到证实。医本写作“医”,“医”示外部创伤的治疗,“殳”示按摩热敷、针刺以治病,“酉”本为酒器与酒意通,表示酒是内服药。故《说文》云:“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据《前汉书?食货志》载:“酒,百药之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用酒制药材以治病。酒最早用作麻醉剂,华陀用的“麻沸教”,即用酒冲服,在现代外科医学中,酒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碘酒、牙痛水、痒子水、虫咬水等。适量饮酒对健康长寿有益。古代现代医学均主张老年人适量饮酒,中外大量的记载证明了此论有理。西德Franke所著《百岁老人》中记载:高寿老人都爱喝点酒。中国历史上唐人的“九老会”、宋代的“五老图”,与会者无一不是酒仙,历史名人孔子76岁,荀子82岁,贺知章86岁,刘禹锡71岁,白居易74岁,陆游86岁,考其生平,都喜喝酒。
&&&&&&&& 药物渗入酒中制成药酒是祖国传统医学与酿酒业发展的成功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发明和进步。所谓药酒,一般是把重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全体或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浓度食用乙醇、白酒、黄酒、米酒或葡萄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渣滓而制成的,也有一些药酒是通过发酵等方法制作的。药酒之所以有保健祛病作用,是因为酒是中药的良好有机溶剂,中药中所含有效药物成分能充分溶解在酒液中,借助酒温通血脉、改善循环的力量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从而发挥药效作用。
&&&&&&& 药酒,中医称为“酒剂”,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健体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医疗方法。具有“制作简单、便于存放、使用方便、内外可用、安全可靠、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等特点,人们因而乐于接受,采用者日益增多,深受大家喜爱。
&&&&&&& 4 悠久的药酒酿造历史
&&&&&&&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保健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的,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药酒治病保健,源远流长。几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已掌握了药酒治病的方法。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与发展,药酒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养生延年,而且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历代许多价廉效著的药酒良方,一直沿用下来,流传至今。
&&&&&&&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是殷商时期的“鬯”。殷商时不仅有酒,而且还进行了分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一种中药郁金香草酿成的。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当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
&&&&&&& 《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邪气至时,服之万全”。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配药而备用的。
&&&&&&& 汉代药酒逐渐成为中药方剂的组成部分,其针对性和治疗功效也大大加强。汉代《神农本草经》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有药酒的生产方法实例。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故班固在《前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
&&&&&&&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有桃仁酒、猪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治疗性药酒。
&&&&&&&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酒可行药势”,在总结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时“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阐明了粉碎度、浸渍时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指出71种药材不可浸酒,可见此时药酒的制法和用法已不断完善。
&&&&&&&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但被当作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余例。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和热浸法。
&&&&&&& 这一时期,药酒已开始由治疗性药酒向补益强身的养生保健酒发展,质量有了提高,不仅达官贵人饮用,而且有不少成了宫廷御酒。
&&&&&&& 酒与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酒品――滋补保健酒。滋补保健酒主要特点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药材,主要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其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追求健康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滋补保健酒作为一个全新的名词,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其实,滋补保健酒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候它更多的是作为“药酒”被人们认知的。
&&&&&&&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成书,收集了不少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养生保健酒。并对酒的利弊概括为“酒味性甘、辛,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则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伤生之源!”
&&&&&&& 明代李时珍在其世界医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补酒方200余种,还有其它名家名著甚多,记录药酒不少。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基酒,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基酒的有明显区别。以烧酒为基酒,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保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
&&&&&&& 清代特别盛行养生保健酒,清宫补益酒空前兴旺发达。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气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开办药厂,发展中医药事业,使药酒的研制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药酒酿制,不仅继承了传统制作经验,还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使药酒生产趋向于标准化。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还把药酒规范列为国家药典《中国药典》中的重要内容,对一些传统中药名酒的配方、制作工艺、质量与卫生要求等作了规定。由于药酒生产单位与医疗、科研部门进行科研协作,就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医药学家还对许多传统中药名酒如五加皮酒、十全大补酒、国公酒等产品的功效、配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为药酒的应用和提高疗效提供了宝贵依据。
&&&&&&&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医药工作者和药酒研究生产人员共同努力,对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中国药酒的特点和应用、工艺及质量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工作推动了药酒产业的深层次发展。不但出现了一批质量可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和群众欢迎的药酒产品,而且在药酒的毒理研究、药理研究及质量监测、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为了让人们饮用更有针对性,同时规范市场并便于管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将药酒中的滋补性药酒定义为保健食品,给予了它合法的身份。这种定位并没有将其与药酒完全分离,只是提法更确切、更科学。
&&&&&&& 5 参芪蚁酒的特性
&&&&&&& 众所周知,药酒是由酒与药物配制而成,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药物功效”的双重作用。然而药物的配入,是有针对性的和选择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药物不同,其药酒的作用也不同。治疗性药酒,是以防治疾病为主的药酒,在配方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是专为疾病而设的;滋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增益作用,促进人体健康,精力充沛,预防病邪袭人。参芪蚁酒融合二者之长,在组方上充分考虑其治疗上的特殊性和保健上的适用性。参芪蚁酒凝聚着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组多年的劳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参芪蚁酒以贵州野生拟黑多刺蚁、长白山人参、内蒙古黄芪、宁夏枸杞等多种滋补中药材为原料,以优质高梁酒为酒基,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蚂蚁性味甘平略偏温,有滋阴补肾、扶正固本、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参芪蚁酒利用补气的人参、黄芪和滋补肾阴的枸杞的作用来增强蚂蚁的滋阴补肾、扶正固本的功效。因此,本品可用于肾虚引起的各种证候。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检测:参芪蚁酒具有较强的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一定的调节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可滋阴补肾、扶正固本、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适用于对体虚、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病症的预防和保健。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组用参芪蚁酒对健康成人血液流变与微循环作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饮用参芪蚁酒能改善人体的血液流变性,即对血液流速可有显著的加快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灌注,有利于向组织输送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亦有利于清除和输送组织中的有害物质。内外调和,气血和畅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条件。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心、脑、肾血管病,多源于“血不行,有瘀滞。”参芪蚁酒具有畅通血流,消散瘀滞的功效,也为中老年人的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专家组还对参芪蚁酒具有的散寒镇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作用进行了验证,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216例,总有效率达到93.6%。
&&&&&&& 专家组在研究参芪蚁酒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同时,对比观察了参芪蚁酒、蚂蚁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二者都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对小鼠溶血抗体的产生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以药酒的作用为最佳。
&&&&&&& 人们对参芪蚁酒的独特疗效感到惊讶,对用蚂蚁入药觉得新奇。其实,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食用蚂蚁,早在先秦古籍就有记载:《周礼?天官?人》、《礼记?内则》记载有人们采集蚂蚁和蚁卵供帝王和贵族食用。唐代《本草拾遗》(陈藏器著)第一次将蚂蚁入药,那时蚂蚁作为食物已经逐渐在民间普及,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诗:“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蚂蚁为“玄驹”,并对蚂蚁的药用价值作了详尽记载。世界上有16000多种蚂蚁,只有少数可以食用。可以食用的蚂蚁被称为“微型营养宝库”,而拟黑多刺蚁则被称为“宝库中的极品”。现在,蚂蚁作为一种中药而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了。
&&&&&&& 有关资料显示:在自然界,熊冬眠前要饱食一顿蚂蚁,以储存一冬所需要的能量;穿山甲也属于食蚁动物……在我国民间还有因长年食蚁而获长寿的老人;在国外也有不少食蚁的民族。
&&&&&&& 1988年12月,中国科协组织营养专家、中药学专家对蚂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鉴定,确认蚂蚁体内蛋白质含量达到42~67%,是鸡蛋的4倍,牛奶的6倍;含有2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所必需的;并富含维生素B、E、D等和钙、铁、锌、硒、镁、碘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锌含量最为丰富,每1000克优质蚂蚁粉含锌量高达180~280毫克,是大豆含锌量的8~19倍。此外,还含有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草体蚁醛、蚁酸。蚂蚁产生大力气的源泉就是三磷酸腺苷(ATP),草体蚁醛补力大大超过等量的野生人参。蚂蚁还含有其他的各种有益的成分,例如美国已从蚂蚁的壳和翅膀中提炼出抗癌新药――异喋呤。
&&&&&&&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因此,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正确而合理地使用品质优良、功效确切的营养保健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相信,参芪蚁酒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为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也希望随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学专家的进一步研究,会逐步研制出新的产品服务大众。几种蚂蚁的化学成份分析--《吉林中医药》1998年03期
几种蚂蚁的化学成份分析
【摘要】:正 蚂蚁属昆虫类、蚂科。蚂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蚂蚁对人体疾病治疗与保健,延年益寿的报道时有出现。蚂蚁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促进性功能等作用,据有关专家展望昆虫可能成为下世纪重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之一,而蚂蚁能是第二类消费最多的昆虫。实验表明蚂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长白山黑、红蚂蚁较其它蚂蚁含量为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4.1【正文快照】:
蚂蚁属昆虫类、蚂科。蚂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蚂蚁对人体疾病治疗与保健,延年益寿的报道时有出现。蚂蚁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促进性功能等作用,据有关专家展望昆虫可能成为下世纪重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之一,而蚂蚁能是第二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建华,董贝森;[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段广勋;王军花;王平;;[J];食品与药品;2006年01期
唐省三;[J];特产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晓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欧阳彤;[D];新疆大学;2003年
刘德文;[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永日,张甲生,何玲,马冰如,苑贵华,谷恒生,陈丹,李景洛,梁曼逸,李崇靖;[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1期
付英杰,田景振,郭之平;[J];食品与药品;2005年04期
段广勋;王军花;王平;;[J];食品与药品;2006年01期
韩雅莉;李张伟;;[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董彩虹;[J];食品科学;2004年07期
周彦钢,任玉翠,江月仙;[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张士善,张丹参,朱桐君,陈醒言;[J];药学学报;1991年05期
龚范,彭源贵,崔卉,梁逸曾;[J];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常泓,聂向庭;[J];中草药;2001年10期
金向群,严铭铭,黄恩喜,徐雅娟,顾有晶,崔东滨,刘诗月,徐东铭;[J];中国中药杂志;199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军鹏;[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欧阳彤;[D];新疆大学;2003年
索江华;[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郭维静;[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赵开军;[D];延边大学;2006年
何颖;[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刘德文;[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杨梅琳;[D];江南大学;2006年
郭振超;[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郭平;[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卫,刘建平,欧阳彤,黄人鑫;[J];昆虫知识;2005年02期
铁茹,许升全;[J];宁夏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年03期
聂凌鸿,宁正祥;[J];食品工业;2002年01期
李明华,刘昌衡,刘健敏,刁恩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殷永;刘金宝;刘晓宇;;[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彤;[D];新疆大学;2003年
金卓明;[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刘德文;[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卜翠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殷永;[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金萍;刘晓节;邢婕;谢道生;秦雪梅;;[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申秀萍;王宇伟;梅学仁;;[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王喜军;孙晖;朱冬梅;梁哲;韩喜荣;;[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司银楚;李宇航;谢春娥;;[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杨增艳;闰永红;;[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姚海燕;王一琴;李光华;董晶;库宝善;;[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严华;粟晓黎;马双成;李冠民;丁丽霞;;[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同英;;[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剑刚;张蕾;karoline P张大武;史大卓;M;[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肖宣;柳雪枚;;[A];2001’全国药用植物与中药院士论坛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泽议;[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刘光宪;[N];大众卫生报;2002年
张曙光;[N];经济参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旭东;[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开军;[D];延边大学;2006年
何颖;[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耿志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慧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红蚂蚁是中药吗,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红蚂蚁是中药吗,有什么作用?
红蚂蚁主要功能: 1、骨关节疾病: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 2、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心绞痛、心肌炎。 3、泌尿系统疾病:肾炎、阳萎、早泄、性冷淡。 4、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肝腹水、肝硬化。 5、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头痛。 6、其它疾病: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少白头、牙齿脱落、癌症术后。 服用方法: 1、一瓶蚂蚁干用1千克50度白酒浸泡,一周后饮用,每次50ml左右。 2、研细粉:每日三次,每次5克,蜜蜂水送服,或装入胶囊服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红蚂蚁的药用价值极高蚂蚁的药用价值极高,作用很广泛,蚂蚁与酒制成的饮品能起到护肤、抗炎、抗衰老、平喘、镇静、解痛等作用。对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痛风、失眠、恶疮、肺结核、阳痿、遣精、月经不调、坐骨神经痛、神经根炎、病后脱发、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它能治多种病,能有效增食欲、助睡眠、去疲劳、提精神、益气力、泽美容、壮筋骨、抗衰老、延寿命。我国用蚂蚁治疗疾病相传甚久,汉代的“金刚丸”就是用蚂蚁磨粉炼蜜为丸,治疗筋骨软弱等症,在民间流传甚广。中药典籍中记载最早的是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原书早佚,佚文收辑在宋代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唐慎徽篡集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记载了独角蚁的形态及治疗作用。明朝嘉靖年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对蚂蚁的习性、毒性、食用药用作了详细的记载东北、内蒙古用“蚂蚁炖豆腐”为产后催奶和乳汗不足;兰州用蚂蚁浸酒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老寒腿);广西有用蚂蚁磨粉掺肉馅蒸丸子给老人及虚损性疾病者进补的。蚂蚁制剂能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增生;促使细胞分裂,增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含量;促使生殖细胞增生,提高性功能。蚂蚁治病的机理就是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的。在国外蚂蚁的药用也有很多例子,如前苏联30年前就将蚂蚁用酒精提取物或制成软,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或用蚂蚁干粉擦于患处,治疗由于缺锌引起的老烂腿(慢性下肢溃疡)。美国迈阿密大学对一种玻利维亚蚂蚁进行研究,证明这种蚂蚁的毒液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他们撮的毒液,注射在病人身上,每日注射1毫升,14日为一个疗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哈萨克斯坦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巴维尔·马利科夫,对当地的红蚂蚁作了长期研究工作他们发现红蚂蚁的毒腺内不含蚁酸,并从中分析出5种生物碱,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由蚂蚁产生的能有效抑制人类致病的徽生物(尤其是真菌)的新抗生素。这各抗生素能有效地杀灭引起鹅口疮的白色念珠真菌,并能有效地抑制化脓性金黄色葡萄表球菌的繁殖。因为这种抗生素是从蚂蚁后胸侧板腺分泌出来的,故称为“后胸侧板腺素”。
首先告诉你 不是中药 功效嘛
只听说过是治风湿之类的泡酒用 效果好些
红蚂蚁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的药性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