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孔子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卫生制度标准,但…

孔子的养生之“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
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这八不食意思是:
1.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坚决不吃)
2.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坚决不吃)
3.变味了不吃;(坚决不吃)
4.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现代理解:比如有时炖肉时上网,忘记了,把肉烧糊了,咱就别吃了,:))
5.不吃腌制储藏的食品,(现代理解:不吃或少吃隔餐食品,如果确实太舍不得就放冰箱里,吃时热透,很多腊肠,咸菜少吃,亚硝酸盐类的防腐剂吃到肚里是排不出来的呢。);
6.不吃反季节的食物,吃应季的食物;
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
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
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7.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假如迷糊放了太多盐,吃了对肾脏不好)
8.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现代超市有太多的熟食解决快节奏的都市人的吃饭问题,选择盐焗或白切或蒸煮的,尽量不要选择烧烤的,非孔子,乃本人之建议)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谓“病从口入”,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孔子提出叻“八不食”的饮食卫生标准,但其中的“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八不食”?
孔子提出叻“八不食”的饮食卫生标准,但其中的“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八不食”?
“割不正”是对庖者的批评。他认为庖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宰杀,而是草率从事,这是一种失礼的标准,所以不吃这样的肉。
记得正是在少年步入青年的门槛上,赶上了“批林批孔”运动的。现在才知道,那是“四人帮”借了林彪事件,要整周总理了,拿了我们的孔夫子来搞影射。那时候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立得有大喇叭,大喇叭整天都在骂孔夫子,说是他要“克已复礼”,让我们再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去。老家伙的诸多阴险,我都不在意,只有一条,曾勾起我无比义愤。他当然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了呵,他吃肉也穷讲究,说是“割不正不食”,一定要切得方方正正才肯吃。大喇叭说孔夫子吃肉的时候,我一面听,一面就在想:那些切下来的边角余料要是能给我,让我炖汤喝,那该多好呵!
当时的中国人基本上没有胖子,饭都吃不饱,别说吃肉了。大家都面黄脸瘦,我那时候正长身体,看见什么都想咬一口,只要听见一个肉字,神经就一定兴奋。现在在才知道,狗娘养的“四人帮”确实混蛋,他们不但给当时的一般人制造了许多冤案,还给死去两千多年的孔夫子也制造了一个冤案。《论语》中《乡党》一章中的“割不正不食”,并不是孔夫子说他吃肉也要切得方方正正,他分明是在教导我们:吃肉也要依礼而行。
孔夫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人们的私欲一膨胀,周天子就控制不了局势了,吃肉都不讲规则了,我们的孔夫子是在痛定思痛呵。春秋之前的舜
时代一切都讲规矩,天子的宝座都是禅让,人们一个个都五讲四美。那时候吃肉都有一些什么规矩呢?可惜孔夫子的弟子们没有记录下来,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参考现代科学卫生人道主义的观念,综合孔夫子的一贯思想,我只是觉得,农贸市场上卖鸡的那个人,当作几笼子活鸡的面就杀鸡刮毛,就是没有依礼而行,就是“割不正”。牲禽也是生命呵,我们人类要活下去,要活得好一点,已经很对不起它了,我们在宰杀它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尽量地减少它们一点痛苦呢?与人方便自已方便,你让它们恐惧到极致,其实对我们也只有坏处。现代心理学证明,牲禽在极致恐惧时体内会生成出一种有害物质,这种物质郁结在食用者体内,对食用者是一种报复。在这个方面,信奉伊斯兰教的朋友们就做得比我们好。他们宰杀牲禽,一定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宰杀,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减少牲禽临终前的痛苦。人类要食用牲禽,这原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孔夫子的学生孟夫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顺便说一句,“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在那革命的年代里,也是被当作绝顶的虚伪来批判的。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虚伪远比不虚伪好,虚伪至少还表明了一个姿态,表明了隐隐约约的追求和理想。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案例。一个男人在他家里用一只小活狗喂了他的宠物莽蛇,被几个小男孩看见后,那几个小男孩举报了,法院根据他们的州法律,硬是判了这个男人半年缓刑。法官认为,毫无必要却对动物施暴的人,也有可能对社会施暴。不惩处这种行为,不利于良好风俗的养成,不利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大家看,这位法官的思想,和我们孟夫子的思想是不是相通?
孟夫子是孔夫子的学生,是孔夫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孟夫子的思想相通,就是和孔夫子的思想相通。中国明清话本小说里的残忍之辈,作家一般都设定他们为屠户或者出身屠户之家。他们一般都满脸横肉,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般都是不讲礼貌不让路的。为什么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思维定势?我以为是人类的良知在起作用,尽管有良知的人也一样吃肉。
“割不正不食”,我理解孔夫子说的这个“正”,还应当指向了卫生和健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有一个公司正在北京郊区养猪。他们养猪用的饲料绝对不含激素,保证向向运动员供应的是“绿色食品”。我看了这条消息很高兴,这是一个“割不正不食”的光辉典范呵,可惜实用的范畴太小了一点,我们一般小老百姓,是可望而不可企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碰到的“割不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点。人们因为误解了孔夫子,胡乱批判了他的“割不正不食”后,我们确实是在反其意而用之,偏偏喜欢上了那些“割不正”的东西了。这就惯坏了那些“割不正”的人,弄得他们的良心是大大的坏了,已经让你防不胜防了。
现在的情况是:相比用避孕药给鳝鱼催肥的那个人,我们要给在牛肉里注水的那个人发奖了,因为在牛肉里注水的那个人,不过是在枰上面做了点小文章,他不会让我们的子女无端虚胖后还性早熟。而添加洗衣粉炸油条的那个人呢,也可以考虑进入获奖名单。因为还有人在用巨毒农药薰干鱼呢,他薰出来的干鱼蚊虫绝不叮咬,放一万年也卖得出去。现在我们提个篮子到市场上去,不瞪大一双眼睛提高革命的警惕性还真的不行。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我一个搞市场管理的朋友,他教导我说,越是白灿灿的米你越不要买,那有可能是加了蜡碾出来的,越是长短甜死人的蜜饯你越不要买,那里面用的是糖精,越是——越是——他一口说了二十几个越是,我要搞清他说的二十几个越是,必须成为二十几个方面的专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的一位老师就住我的楼上,知识渊博原来是一家报社的副总编缉。他讲究养生懂得“割不正不食”,退休后又有的是时间,急用先学差不多成了二十几个方面的专家了,这才亲自提篮买菜。有一次大热的天,他瞪大一双眼睛将革命的警惕性提到最高,可还是出了问题。他买回了几块豆腐原准备中午吃,不想中午赴宴去了,于是就晚上吃。他一边打火烧油一边夸赞他买回的豆腐:这豆腐不错,还是鲜嫩如初!倒是他夫人多了一个心眼:这大热的天,放了这么久还是鲜嫩如初,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呵?后来找人一化验,豆腐里面果然有佛尔马林的成份!
现在想起来,我们的先民早在他们那个时代,就从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关于饮食,关于吃肉的禁忌。这些禁忌,指向伦理道德,指向卫生健康,到周代,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法,这个法就是孔老夫子说的“礼”。“割不正”就是不依礼而行,春秋动乱,许多人已经在“割不正”了,我们的孔老夫子是要克已复礼的,他教导我们“割不正不食”,原来是极其正确的。
万恶的四人帮,不该为了另一个目的,就陷害我们的孔老夫子!
我们拨乱反正的时候,为什么就忘了在这个问题上也为孔老夫子恢复荣誉呢?
就是现在恢复荣誉,我也不知道是晚了还是不晚。
不好意思,我本人不懂,去帮你查了下。你觉得我是盗版就算了,我只是想帮帮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编辑:小唐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新闻
??????????
┊ 隐私政策 ┊
遂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遂州中路718号 邮编:629000 电话: 传真: 邮箱: 蜀ICP备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06-08001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101号向孔子学习“八不食”
  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养生之道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专家建议: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此外,生姜还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吃多则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专家建议:交际应酬中,喝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喝酒前可适当吃些水飞蓟类制剂或辅肝药,减少肝脏的负担;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时间内喝得特别多的,应注意要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相关热词搜索:
扫描下面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章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
延伸阅读:
天下养生网QQ群
天下养生网qq1群:
天下养生网qq2群:
天下养生网qq3群:
天下养生网qq4群:
天下养生网qq5群:
天下养生网qq6群:
古代名家-最新内容
古代名家-本周热文排行
名人养生-最新内容
名人养生-本周热文排行
今日热榜HOT!第三方登录
孔子食经中暗藏长寿奥秘
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能享有73岁高龄,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30岁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他还明确提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即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缺血现象,不利于身心健康。孔子提出的“食无求饱”正体现了“节食益寿”的饮食观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春秋战国时期对饮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明代张岱《圭饕集序》中写道:“中古之世,知味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孔子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这里有一段插曲,清代曹臣栋《逸经》引《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菖蒲的根是苦的,非常难吃。所以孔子要缩着头颈(表明很难吃的样子),吃了3年才习惯。不过,据《孝经》记载:“菖蒲益聪。”这就解释了孔子为何吃菖蒲之事,由此可见,孔子主张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恐怕也不全是着眼于“味道好”这一点,而是看重营养,即养生的。在饮食卫生上,孔子还有“八不食”,即“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说粮食陈旧了或变味了,鱼和肉腐败变质了,不吃。食物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烹调不得当,不吃。不新鲜的蔬菜不吃,是指蔬菜要采摘及时,过时而采,形如柴草,又有什么味呢?蔬菜采收要掌握时令是很重要的。时鲜蔬菜之所以可口,除了土膏露气的好处外,现采现炒现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肉切得不合规范(如肉压切成糜状),不吃。调料(酱)放得不当(太淡或太咸了),不吃。从市场上买来的酒(怕有掺假)和肉(不卫生),不喝也不吃。这些与现代饮食卫生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可借鉴。“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节制,适量而饮。《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还记载有“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意是“孔子说:在外为国尽忠,在家为长辈尽孝,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酒少饮有益,多饮伤身,已是被古今医学所证实的。“食不语”孔子很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就是饮食卫生中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辛辛)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食卫生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