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驼 治驼致死 治驼 治驼者荒谬表现在哪

愚医治驼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只管把背医直了,却不管驼背人死活的笑话,这哪里是医生,分明是在害命。面对对方天花乱坠的吹嘘,居然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一个庸医。可笑之余,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廷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之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
古代人称箭为“矢”。箭头叫“镞”或“镝”。各种弓弩都使用矢,可以说,矢与弓是同时代的产物。最早的矢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应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把石片、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一端,这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了,比起单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进了一大步。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1]
1.媒:介绍,夸耀
2.延:请,邀请
3.诩:夸耀
5.业:职业
6.如矢:像箭杆一样(直)
7.屣(xi):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8.鸣:申诉;控告,告发
9. 索:找,寻
10. 如曲折者:弯曲得像铁环那样的人
11.诸:理论,辩论
12.昔:从前
14.业:职业
15.信:相信
16.置:放在(放置)
17.直:笔直
18 .以:用
江盈科《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江盈科(),字进之,号渌萝。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与同榜。八月,授长洲(今)县令。长洲属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江盈科同情百姓,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为缓解人民“京解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余亩以资役费。任职六载,贤令名声远播。
万历二十六年(1598),先报吏部主事,旋因李应策劾奏江盈科“以征赋不及格”而改官正。是年冬离京,奉命恤刑滇黔。两年后升并主试。
三十二年七月,擢四川提学副使。次年八月,病逝于四川。后归葬桃源苏溪。
江盈科为政体察下情,兴利除弊,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他所著《王者所天在民论》,认为“民为王者之天,王者之心”。王权表露形迹,天下民众总是设法逃避;而表现的是心,却无迹可寻,民心向背,关系社稷的存亡,力量无比。因此,为官者必然“不敢忽民,不忍残民,不能一瞬息忘民”。
他批评当时的朝政腐败:“宫中黄金高如斗,道旁死人不如狗。民苦君乐不忍闻,分明藉资与敌手”。袁宏道赞叹江盈科“痛民心似病,感事泪成诗”。在文学上,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贡献巨大。他为文主张“元神活泼”,写真性、真情、真我,被袁氏兄弟称为诗文“大家”。传世著作有今人博士辑校、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江盈科集》。
其事迹留存史册,除桃源县志有记载外,其它如: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二史部十八传记类存目四,钦定大清一统志巻二百八十常徳府,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三职官志名宦二江蘇二府,湖广通志巻贤志,云南通志卷十八下之二,贵州通志卷四十五艺文,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经籍考和明清其它笔记小说中,均有专项专条记载。
一、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寓言中的庸医扬言他专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每个单位在年初时都会提一些年度目标,向职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许多单位都会说要改善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这本是个很好的愿望,也是受职工欢迎的愿望。但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那就成“庸医”了。这种例子不是少数。如有的单位通过乱收费来增收,有的通过非法手段来增收。今天报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个私营业主向纪委缴40万元买一块纪委颁发的保护牌,不买的话就通过种种手段刁难,甚至把业主“双规”。这样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样不但没有为职工谋好利益,反而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二、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现象,如职工上班不遵守纪律、工作积极性不高、违犯操作规程等等。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或有关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实施的后果,避免因为治理了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操作走样,或是因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须及时纠正,以免酿成恶果。假如寓言中的医生听到病人呼救时,能及时停下来,病人就不至于丧命了。
解释词语意思
1) 一人信焉 ( )
2)但管人直( )
3)乃索板二片( )
4)欲鸣诸官( )
1) 一人信焉 ( 相信 )
2)但管人直( 只 )
3)乃索板二片( 要 )
4)欲鸣诸官(申诉 )
-------------------------------------------------------------------------------------------------------------------------------------------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
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治驼者说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昔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夫。”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底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底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呜呼!人们的县令,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啊
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
柳宗元妻儿
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无记。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媒:自我宣扬
屣:穿着鞋踩上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催科① [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其制稍异于前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为令之难,难于催科。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高中语文>&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催科① [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其制稍异于前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为令之难,难于催科。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催&&&&科①&&& [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其制稍异于前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为令之难,难于催科。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科目: 高中语文难易度: 最佳答案9.D.均为代词。&10.C11.B12.(1)译文: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吧!&&(2)译文: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老百姓啊!解析9.D.均为代词。&&A.而,前一句表顺承;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其余均为被动句。11.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12.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安抚体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够互相帮助。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这是在古代才做得到的啊!可惜如今却没有这样的时机!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樣;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的脑、要抽他的髓一样。那些当官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的处罚,內心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吧!”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喝了。追赶、呼喝后,百姓还不缴纳赋税,就鞭打、刑罚。鞭打、刑罚后,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把他们逮捕、囚禁了。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贷了;如果借贷不到钱,就只有出卖新丝、出卖新谷了;新丝新谷都卖光,就只有典卖家产了;又甚至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卖子女了。到了这个样子,然后赋税就可以缴纳了,赋税缴纳了而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八了啊!唉!舀干湖水来抓鱼,第二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痛心吗!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形容这些人,大概类似“驼医”吧!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說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结果有一个人相信了,请他治疗自己的驼背。于是医生拿了两片木板,把一片放在地下,让驼背的人躺在上面,又用一片木板,压在他的身上,用脚使劲踏,驼背的人立刻变直,但也立刻死了。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这个医生,但驼医却说:“我的职业是医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管得着他的死活。唉!世上那些当县令的人,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缴纳,不管老百姓死活,这和那个驼医有什么不一样啊?医治而让人死亡,不如任他驼着;发号施令使老百姓处于死亡之地,不如交不全赋税。虽然这个样子,还是是要仰赖英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如果不这么做,却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做的到吗?唉!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赋税连年减少,连年减免,也令人觉得今古有巨大差别啊!知识点: 高中语文综合库,文言文阅读,散文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仇者致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