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怎么办该怎么办

几种肋间神经痛的药膳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几种肋间神经痛的药膳方法
上传于||文档简介
&&肋​间​神​经​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肋间神经痛怎么治疗?
肋间神经痛怎么治疗?
09-05-06 &
目前治疗肋间神经痛没有特效药,一般肋间神经痛的患者需采取下列措施: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可能使疼痛加重的影响因素。  2、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二、对症治疗  对于单纯肋间神经痛,在发作期间可酌情服用一些消炎止痛剂如芬必得、扶他林等。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引发消化道溃疡,有的人还会出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损害,故不宜长期服用。止痛剂和镇静剂、维生素B族等,疼痛严重者可行肋间神经封闭。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肋间神经痛疗效较突出,如果治疗得当,常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不妨您可去医院疼痛科做这项治疗  三、病因治疗  对继发性肋间神经痛需祛除病因如切除肿瘤,带状疱疹用无环鸟苷口服或静脉滴注,因为如果病因不去除的话,常会反复发作。  四、其他疗法  对于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的患者,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推拿临床上治疗疗效较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辨证要点 胁痛之辨证,当分清气血虚实,但以区别气血为主。胁痛初起,常由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所致,病在于气属实。气滞可以影响血行,使血流不畅,络脉痹阻,而引起血瘀的证候。久病体弱属虚,多因实证日久不愈,化热耗伤阴液,使肝肾阴亏,精血不足,肝络失养而发。临证时,应详加辨别,才不致失治误治。一般来说,气滞以胀痛为主,且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血瘀则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若病程较短,痛势较剧,痛而拒按,脉弦有力者多为实证;病程较长,痛势较缓,痛而喜按,脉沉无力者多为虚证。 2.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症见胁胀痛,走窜不定,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舒,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 制香附12g枳壳15g 白芍12g 川芎12g 炙甘草6g 水煎服,1日1剂。若胁痛甚者,加青皮6g、川楝子9g、郁金12g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若肝气犯胃,症见胃胀不欲饮食者,加陈皮12g、焦三仙各10g、川朴6g以理气宽中和胃;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心烦急躁易怒,口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原方去川芎,加丹皮20g、栀子6g、黄连6g、川楝子12g、元胡6g以清肝泻火,和络止痛。 (2)瘀血停着 症见胁肋刺痛,痛处不移,按之痛剧,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癥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治宜祛瘀通络,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大黄6g 桃仁12g 红红12g 穿山甲12g 当归尾20g 柴胡15g 瓜蒌根12g 炙甘草6g 水煎服,1日1剂。若痛甚者,加乳香6g、没药6g、郁金12g以化瘀止痛;若胁肋下有积块,而正气未衰者,可加醋三棱9g、醋文术9g、地鳖虫6g、棉芪18g等破血消坚,佐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 (3)肝胆湿热 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脚痛,或有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 栀子15g黄芩12g 木通12g 车前子12g 泽泻15g 生地15g 当 归15g 柴胡15g 甘草6g 水煎服,1日1剂。若胁痛胸闷,恶心呕吐较剧者,原方去当归、生地,加川楝子9g 郁金9g 陈皮12g 半夏6g等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若发热,黄疸者,加茵陈15g 黄柏12g以清热利湿退黄。 (4)肝阴不足 症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生地12g 沙参15g 麦冬12g 当归12g川楝子15g 枸杞子12g 柴胡15g 合欢花20g 玫瑰花 20g 白蒺藜15g 水煎服,1日1剂。若心烦少寐较甚者,加酸枣仁10g、制首乌15g以养血安神。若潮热头昏目眩甚者,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蒺藜9g、石决明20g以滋肾养肝潜阳。 疗胁痛的单方验方和针灸方法 单方验方 1.香附10g、紫苏梗10g、生姜3片、葱白2根,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2.当归15g、白芍30g、杞子15g、生地15g、青皮10g、枳壳10g水煎服。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3.全瓜蒌1枚、没药3g、红花3g、甘草6g,水煎服。适用于瘀血停着之胁痛。 4.金钱草60~120g,水煎服,每日1剂,可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5.龙胆草15g、金钱草30g,水煎服,日一剂,适用于肝胆湿热之胁痛,并可用于胆结石。 6.青皮60g、玄胡150g,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6g,适用于肋间神经痛。 7.茵陈15g、板蓝根30g、龙胆草10g、丹参10g,水煎服,适用于肝郁化热或湿热困阻之胁痛。 8.五味子10g、太子参15g、蒸首乌15g、赤芍30g,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之胁痛。 针灸 1.主穴;外关、丘墟、阳陵泉、太冲、足三里、胆俞;配穴:发热,配曲池、合谷;脘闷纳差,配中脘、上脘; 手法:中强刺激,针感后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1~3次。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胁痛。 2.主穴:胆俞、胆囊穴、阳陵泉、太冲。配穴:痛剧,配迎香透四白、人中、合谷;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手法:强刺激,得气后可留针20~30分钟。 主治:胆道蛔虫、胆囊炎所致胁痛。 3.主穴: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足三里。配穴:发热兼黄疸配至阳、阴陵泉,大椎;胁痛甚配支沟、期门、阳陵泉;恶心呕吐配内关、太冲。 手法:中刺激,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针刺1~2次。 主治:急、慢性肝炎所致胁痛。 如何对胁痛预防与护理 由于胁痛是以气病为先,故在预防方面应保持情志愉快,防止气机郁滞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起居劳动亦当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防止过劳,跌仆等,以免造成胁痛。同时,饮食应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以防湿热内生,而形成胁痛。 对于胁痛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以安静休息为主,活动锻炼为辅,忌辛辣肥甘之品,多吃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勿食生冷不洁、不易消化之物。 无论外感内伤胁痛,只要治疗调养得法,一般预后良好。但胁痛亦可演变为徴瘕、肝痈等,此则预后不佳,故应积极治疗,防止变生它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肋间神经痛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