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家庭状况怎么写戏剧

步履不停——去戏剧化的家庭书写
  一、自传式的家庭写实
  
是枝裕和的影像之路始于纪录片。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之后,他主要从事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这段工作经历对他此后的故事片拍摄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真实社会事件之上的严肃创作是他前期故事片的一贯特质,然而2008年的《步履不停》是枝裕和却把全部视野投向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身,使影片拥有了全新的切入点和特质:自传性及私人化。这一由社会(大众)向家庭(私人)的转向标志着他影像美学之于传统与自我的一次超越。在家庭空间写实的疆域内,较之成濑巳喜男,是枝裕和的创新之处在于开辟了一片自传性的私人话语空间。前者片中所负载的社会教化意义以及悲剧色彩在此被淡化,尘埃落定之后,影片归于导演私人家庭记忆的本真。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是枝裕和第一部以自己的内在经验创作的影片。以此为出发点,导演完成了一次家庭生活的“私写实”。影片的诞生源于是枝裕和母亲的去世。正因如此,片中人物形象的设置,人物间关系的描述(比如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与父亲之间的疏离),都是以导演自身的生活为摹本的。全片以一种低调、写实的自然主义风格,不疾不徐,不偏不倚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寻常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中树木希林所塑造的母亲的形象,可谓导演艺术风格最完整的体现。一方面,是枝裕和排除了浪漫主义所惯用的夸张变形手法以及抒情美化等主观因素,同时彻底摒弃现实主义所推崇的典型化手法,而是追求一种纯粹客观的记录与描摹。他没有去刻意塑造一个在人性、道德上占据着制高点,被类型模式和戏剧效果所绑架的母亲形象,而仅仅是让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里活动,给观者呈现人物生活的种种片段。以写实为最高艺术准则,这样塑造出来的母亲无法让人感到可亲可敬,甚至还带会掺杂一丝厌恶,然而正是如此,母亲这一形象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真实。剧中母亲的性格有着相当程度的辛辣感和残酷性,偏心、固执及自私这些人性中的斑点被毫不掩饰地呈现出来。比如,她表面上十分疼爱女儿,私底下却事事以儿子为先;看似与媳妇相处融洽,实则心存芥蒂,对她有着种种疑虑与防备。当然,最能体现其性格特质的无疑是她对大儿子亡故事件的态度了。大儿子淳平早年为了救一位少年溺水而亡,此后每一年在淳平的忌日,母亲都会邀请少年来家中做客。表面上的殷勤招待之下,实则是对少年生命与自尊的嘲讽与鞭挞。似乎唯有在少年那满头大汗、坐立不安的窘迫之中,她才能获得几分开解与宽慰。这样的人物不禁让人有几分恨意,但其后的镜头画面中,她追逐着黄色的蝴蝶,认为那是儿子淳平的灵魂,那失魂落魄的神态又让人十分唏嘘动容。个体的性格、境遇与存在是独特而复杂的,对这种真实生活状态的“物质复原”才是是枝裕和的追求,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我对于创造英雄、超级英雄或反英雄不感兴趣,我只想如实地看待人们。”
  二、反情节的叙事
  在叙事上,《步履不停》也有着显著的私人化风格,即突破了经典情节剧电影的古典叙事模式,而采用自然写实的生活流叙事法,或者也可以称为反情节的叙事模式。情节剧电影的叙事模式是严格以黑格尔构筑的“冲突律”为基础的。而所谓“冲突律”,即以冲突为核心来结构故事的创作手法,原本属于戏剧范畴,后来也被大规模地应用于电影创作实践之中。在以“冲突律”为准绳的经典叙事中,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发展及动作的取舍都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制造冲突。以好莱坞经典情节剧的叙事为例,标准的叙事范式要求故事围绕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线展开“波浪形”的“封闭”叙事。情节的发展需有起承转合四个清晰而错落的阶段,冲突需有明确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而《步履不停》一片的叙事却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全片一如生活时间的自然流逝,始于清晨厨房中母女的日常对话,终于夜幕的降临,人物的入眠。影片的叙事时间与真实生活时间保持了大致的平行,摒弃人为的干预,
  此外,是枝裕和在此片中还运用了一种散点式的叙事方式,分别从大家庭中祖孙三代多人视角出发,形成一种绵密的网状叙事结构。所以全剧没有唯一突出的主人公,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占据着一定的篇幅,其情感与生活状态都被作为注目的焦点书写过。虽然有些成员的故事在全片中只是一笔带过,但是枝裕和也尽量以最巧妙的方式使观者观一叶而知秋。比如那位亡故的大哥,在全剧中从未露面,然而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感知到他在家庭中的分量与所在。究其原因,他虽亡故,却是这个人心日渐疏远的家庭中唯一的感情纽带,甚至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正是因为他的祭日才得以实现。他的这条叙事线索看似缺席,实则是一条隐藏的暗流,为其他的叙事方向打开了无限可能。理所当然地,全剧也没有突出的事件、预设的冲突,所述之事无非一茶一饭之寻常家事,小津安二郎镜头之下的家庭生活之宁静而致远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然而,全片看似平淡却并不寡淡。是枝裕和追求的是去戏剧化的写实,而并非反戏剧性。正如本剧的导演访谈中所透露的,为了表现出更写实的感觉,剧本被工作人员不断地口头彩排与修正过,最后呈现出来的实际上已经是千锤百炼的成果了。所以,本剧的叙事表层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内里隐藏着汹涌的感情暗流。导演巧妙地寓戏剧性于深层的技巧与感情张力之中。
  首先便是细节的叠加,是枝裕和用丰富的生活细节织就情节,还原真实。之所以舍弃激烈的冲突而代之以碎片化的生活片段填充物,恐怕正如巴拉兹所说:“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物质的细节,同时也由于意识形态的衰落,我们的已经碎成片片的心灵事实上不可避免地会更宜于吸收物质生活的短暂瞬间。” 此外,细节作为微小的叙事单位,“它的作用无疑在于推进它所属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同时也单纯地作为可见的现实中一个孤立的、仿佛被一些模模糊糊的意图包围了起来的瞬间,对我们产生强烈的,甚至是主要的影响”。而且,这些细节“启示了一个远比它们所推进的情节要表现的领域广泛得多的领域。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绵亘在特定的故事内容的上层建筑底下的;它是由各种人人都熟悉的瞬间组成的,例如像出生或死亡、一丝微笑或‘风吹树叶,自成波浪’之类最普通的瞬间。”片中有一处细节——母亲炸的玉米天妇罗,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小食,却在暗中完成了多条线索的情节回忆及推进,其本身也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真挚感情的见证与凝聚。每一年的家庭聚会母亲都会做玉米天妇罗,并乐此不疲地重复着三十年前偷玉米的小插曲。因为这是她关于大儿子淳平回忆的入口,玉米天妇罗是他最喜爱的食物。她对往日完整家庭的追忆、对儿子亡故的痛苦无法排遣的心境、对父亲的揶揄与包容都凝聚在玉米天妇罗这一细节之中。整部影片中,这种细节的闲笔随处可见,没有任何内容是被情节驱动的,一切宛如天成。正如导演在访谈中所阐述的:“那部影片除了细节别无他物。细枝末节累加起来即是生活。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在于细节。”
  
除了细节的叠加,是枝裕和还完全颠覆了情节剧电影中的单向度叙事。由于《步履不停》的叙事很大程度上是在封闭的家庭空间中展开,为了避免单一场景可能导致的局限,是枝裕和采用了巧妙的组合与置换,即灵活地改变场景与人的组合,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叙事向度和层面,创造出叙事的无限可能,以此覆盖家庭生活的全貌,不留空白与盲点。例如,剧中除了好几次全体家庭成员的欢聚之外,还穿插着家庭女性成员之间、祖孙之间、婆媳之间以及小孩子之间的独处。每一位家庭成员在不同的组合中都有着不一样的身份,讲述着全新的故事,甚至展示着隐秘的自我。这样的叙事策略使我们无法忽略横山家任何一员。我们通过影像所获得的关于横山家的印象,绝不单薄,而是如同网状的鸟巢一般立体而饱满。
  三、“生活流”的影像本质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作品,也可以说,《步履不停》式的家庭书写标志着他的起点与风格。也正因如此,他常常被评论界点名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等经典家庭伦理剧大师相比较。对此,是枝裕和已明确表示,自己并无意效法前辈,也无法成为由大制片厂影片建立起来的家庭书写美学范式的继承人。因为,在影像本体论的问题上,是枝裕和持有与前辈们完全不同的看法。同是以家庭写实为影像内容,纵使在外壳上有着诸多的相似性与继承性,但与前辈们截然不同的是,是枝裕和崇尚一种彻底的写实,一种“生活流”式的影像风格。小津安二郎终其一生都在书写家庭,然而他以光影之手所筑就的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家”,一个可独立于分崩离析之外界的理想栖居之所。纵使一茶一饭、人情冷暖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但这个“家”从本质上说始终是他艺术理想的倒影。小津就像一个执着的手艺人,毕生都致力于建造自己理想中的供奉着艺术与人性的希腊小庙。相比之下,成濑巳喜男镜头下的家庭写实更具有一种社会问题剧的特质。他所呈现的家庭总是问题重重,麻烦不断。人性之恶、女性之悲总是家庭生活中着力书写的部分。而导演也有意通过这些家庭写实来传达他对种种社会现实之不公的看法,以影像来干预社会。不同的是,是枝裕和曾明确表达过对传达社会观念的电影的抗拒。不能说是枝裕和与前辈们的家庭写实之间存在优劣之分,作为导演,对于写实以及影像艺术的实现方式自然有着不同的见解。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家依然保持着沙砾般粗糙而原始的质感,这个家既不是导演艺术与道德理想的投射,也不旨在通过它建立起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它只是还原了一个家庭的原始面貌,还原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真实的生活状态,每一个人性格中所携带的阴影与斑驳都毫不掩饰地保留着。正如费里尼的那句名言:“一部‘好片子’不应当指望成为一个独立自在的艺术品,而应当‘含有错误,就像生活、像人们那样’。” 相反,这种原始和粗糙的质感并不意味着艺术上的保守与无能,正是这种原生态的写实,拓展着艺术所能触及的最遥远的边界,最终实现了写实的最大可能。因为“生活流”的影片“所唤起的现实要比它实际上所描绘的现实内容更为丰富。这种影片里的镜头或镜头的组合具有多重含义,所以它们的再现范围是超出物理世界之外的。由于它们不断引起各种心—物理的对应,它们暗示出一个可以恰切地称为‘生活’的现实。这种影片倾向于表现外部存在之无涯。” 《步履不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以微小的细节、彻底的写实来展示人情、生活与时间的广袤无涯。
分享到微信
  赞!写的太好了!
剧情 / 家庭
阿部宽 / 树木希林 / 原田芳雄 / 夏川结衣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家庭的戏剧
(货号:10-4)
开&&&&&&本:
页&&&&&&数:173页
字&&&&&&数:
I&&S&&B&&N:4
售&&&&&&价:3.00元
原书售价:8.50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海淀区
挂号印刷品:6.00元
上书时间:
书店区在售的相关商品
详细描述:
本书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的一部分。作者由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及对其信仰和信念上的沉重打击开始,追忆了在阴郁沉闷的时代氛围中发生在他家庭的“戏剧”。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欢乐家庭戏剧表演——两部亲子绘本剧介绍--《七彩语文(习作)》2014年12期
欢乐家庭戏剧表演——两部亲子绘本剧介绍
【摘要】:正元旦、春节,双节将至,你们班上会不会组织联欢会呢?你的家庭会不会有欢乐聚会呢?如果在这种聚会上,你和同学、家长能为大家献上一场戏剧表演,相信一定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欢乐回忆。苏州市金阊实验学校有戏剧活动的传统,他们全校进行了"亲子戏剧"比赛,很多家庭自编自演小戏剧,特别是根据绘本改编的戏剧表演,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我们来欣赏两部"亲子绘本剧"。。
【关键词】:
【分类号】:G624.2【正文快照】:
。这个绘本大家都很熟悉吧?一年级的周子皓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用戏剧的形式重现了这个故事。他们三口之家各有分工,爸爸负责服装、道具和播放音乐,周子皓扮演小毛毛虫,妈妈扮演什么?先保密吧!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七彩戏剧课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曾涌;;[J];教育与职业;2008年05期
苏建华;;[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郑淑杰;;[J];教育探索;2010年04期
张清;;[J];高教探索;2010年04期
林欢欢;;[J];成功(教育);2011年24期
史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席学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年Z1期
王晓菲;;[J];时代教育;2014年09期
王然;;[J];才智;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实习生
赵殷;[N];文汇报;2012年
河北省京剧院
任剑强;[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陈成军;[N];中国文物报;2005年
宁国利;[N];吉林日报;2010年
(新西兰)
朱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系常务副主任 钱 态;[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王晓阳;[N];陕西日报;2010年
青年戏剧导演
张慧;[N];北京日报;2013年
詹晓南;[N];人民日报;2004年
陈熹 通讯员
周媛媛;[N];湖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蔚;[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大勇;[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李清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栗镜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李默涵;[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刘川;[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徐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李奇;[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杨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田多多;[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李伯冉;[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状况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