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么可怕,自己吓自己,这心里着急是什么病心里病

有哪些疾病的患者经常不被人理解?
比如抑郁症。这里指的不被理解是说不能获得应有的帮助和体谅,并不是说理解痛苦,没得过那种病永远不能完全理解痛苦,包括医生。抛砖引玉几个不被理解的病症,比如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通常被理解成是“心情不好”,甚至还会被别人嘲笑“这么点挫折都受不了”。比如一些结构性的鼻科疾病如空鼻症患者经常被大夫说成“心理原因”,造成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不信任,认为其小题大做。而像心脏病人就比较受关注,哪怕非常轻的病例。(大众媒体宣传多?危险性高大家都怕出事?)---------------------------------------------------------------------------------------------------------------------------------主要是想了解还有哪些这样的病症,抑郁症只是举例。。。。。大家不要只谈抑郁症~~~~谢谢
按投票排序
390 个回答
更新:哎,有这么多人赞。在答案末更新了一点关于焦虑引起的躯体障碍反应,和楼下有个写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关系,希望可以帮到有困惑的人。抑郁症已经逐渐进入大众化视线了,相比之下焦虑症遇到的误解、不解其实一点也不少。就和有些人心情不好就说自己抑郁一样,很多人压力大一点就说自己焦虑,加上媒体泛泛报道,大家纷纷对号入座,好像都市里谁不抑郁焦虑一下谁就不够努力似的。这其实对真正的焦虑症患者不公平。就好像现在大家知道不能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点啦”,你对一个焦虑症患者说“不要担心啦,压力不要这么大”,是同一个意思。焦虑不是说要考试了没复习,要结婚了没房子,要生孩子了没钱买尿布。这只是压力(stress),你会为压力感到焦虑(anxious),但这不是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担忧是荒谬无稽的,甚至他根本都找不到自己在担忧什么。但理性上的认知并不能阻止排山倒海般袭来的恐惧和不安感,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这种感觉,我曾向心理医生描述过。我说,这就好像我是一个小红帽,走在黑暗森林里,风吹草动都特别容易惊蛰,总觉得阴影里藏着什么怪物,等走过去一看,又什么都没有。我的心理医生和我说,当我们都是原始人的时候,的确是这样的呀。你在森林里狩猎,你也可能是别人的猎物,不提高警惕怎么行?人类在进化的时候,警惕的等级就和红绿灯一样,是分为三种的。红色警戒,是明确看到有威胁的时候,比如一只熊来了。压力徒增,紧张,手心出汗,呼吸心跳加快,等等等。考试前,演讲前的这种感觉,都属于红色警戒,又成Fight or Flight response(要么打,要么跑)绿色自然是轻松的时候,浑身舒坦,想要吃饭。又称Rest and digest(休息和消化模式)。要不然为什么紧张时候吃不下饭呢,因为红色警戒时候消化功能暂时被放在次要位置(血液从胃部被转到肌肉以方便你打架或者跑路了)而最难以把握的,是黄色警戒。这就是你走在森林里,你总觉得有眼睛盯着你,但又看不见明确的敌人在哪里。但你深知你并不安全。这种等待危险的焦虑,充满了无助感,因为你没法控制它。正常人是不会经常有这种感觉的,但焦虑症患者,就好像深陷在黄色警戒里,没法把自己调成绿色的休息状态。其实对一个焦虑症患者来说,尤其是广泛焦虑症患者,红色警戒的状态可能还容易对付些。你明确知道敌人是谁,你可以下手应对,事态便在你的控制之间。最令人恐惧的其实是未知。有些时候,焦虑症患者会通过一定的仪式(ritual)来减轻这种不安感,这就容易引起强迫症。洗手、检查门什么的,都是小case,常人时不时也会有的,除非影响到生活,不太算。真正的强迫症是你明明理性知道这事没有必要、你已经做过了、但还是一定要去做,因为不做,你觉得天要塌下来。我印象很深的有一回,上班高峰时期,在地铁站口,大家很有秩序地排队出站,一个接一个。轮到我前面的人时候,队伍卡住了。我很清楚地可以看见我前面只有一位男士,三十多吧,西装风衣,典型都市白领,其他人都已经过了检票口了,就只有他站着不动。他手中拿着地铁卡,脸涨的通红,很明显在默念着数字,念到了某个数字的时候,这才刷卡过检票口。那个男人面孔憋的通红,根本不敢抬头看周围人目光,但还是要把数字念完才敢出去的那种充满了无助感的执着,我印象很深很深。我没有催他,好在他念的数字不多,可能是三或者七的整数,停了大概十几秒不到,后面的人也没有催。但就这十几秒,在上班高峰人流中是多么的突兀,应该大家都能想象。你说他真的相信数字有魔力吗?未必。很多时候焦虑患者明明知道自己这是在做蠢事,是在想一些没边的蠢想法,但就是不敢停,停不下来,而更加悔恨,自责。所以,理性和他解释,规劝,都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最糟糕的是,焦虑症患者,往往比抑郁症患者更没有迹象。哪怕是感觉天塌地陷的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在熟悉了以后,也可以装的若无其事。第一次惊恐发作的人,经常被误以为心脏病发作而送进急救室,而后熟悉了这个机制,便懂得怎么“顺波逐流”(ride the waves),表面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唯一要说有迹象,那就是倘若你刚好在他焦虑/惊恐发作的时候过去和他说话,会发现他心不在焉,感觉似乎略显紧张,甚至对你很不耐烦,好像在等什么人或者等什么事情一样。心理医生是这么解释的:你假如在森林里看见了一头熊,正紧张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边上有人和你说话,你会怎么做?肯定是敷衍了之,或者干脆甩手让他走开,别打扰你盯着危险做出判断。每一个焦虑症患者,发作的时候都独自走在黑暗森林里。外面属于大家的天光大亮,他是看不见的。最常见治疗焦虑症,尤其广泛焦虑症,的方式叫CBT(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认知方式疗法。通过慢慢改变你对森林,对黑暗,对熊,对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调整你的安全感。可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思考方式,谈何容易呢?每一个焦虑症患者都是和自己在做搏斗。请理解他们(我们)。— 更新:楼下有人提到了心脏神经官能症。在评论里,答主说了其实医生给的诊断是“躯体化障碍”,只不过说神经官能症听起来好理解一点而已。所谓躯体化障碍(somatic disorder),其实就是情绪无法倾泻,转换成身体上的症状而已,没有那么玄乎。我的心理医生曾说过,躯体化障碍在亚洲人种身上多见,因为我们从小教育和家庭环境,并不鼓励我们正当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隐忍是美德,太过张扬的自我表现是见者皱眉的。很多有躯体障碍的焦虑症患者,平时并不觉得自己压力大,但会浑身说不出的不舒服,其实这是情绪通过身体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并不适应情绪化表达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只有身体不舒服,才是被允许的表达自己不开心的理由——试想一下,和父母或老人吵架,对方表示气急,是不是往往捂胸口或抱头皱眉做不舒服状?“你让我感到失望,你让我感到愤怒”这种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翻译腔,似乎只有在外国电视剧里会出现?很多心理学研究都有提到,亚洲人表达情绪唯一的合理合法性就是通过躯体症状。不开心,那特么是装的,身体难受,那可装不了。久而久之,我们就学会了用身体表达情绪。而假如我们无法辨别情绪和真正身体症状的区别,就会对这种躯体化的情绪产生恐慌。越是对此焦虑,越是陷入焦虑的循环。寻医问药收效甚微,因为这是心结。还是那句话,心结解开何尝容易呢,请理解并给予时间吧。祝大家都健康快乐 :)
因为生病被高中同学嘲笑的小方,现在该上大二了吧。(心急看答案的朋友请直接跳转分割线)小方的妈妈领他来门诊,替他和医生沟通。小方穿着绿色的校裤,低着头,不说话。他妈妈略带抱歉地说:“儿子18岁了,夜里还会尿床。因为尿床,被同宿舍的同学知道了、传开了,都在背后议论他。儿子压力很大……” 小方低着头,在背后戳了妈妈一下。老年患者的尿失禁不算,小方是我遇到的年龄最大的遗尿症患者。他让我想起另一位遗尿症患者,波兰人 Joseph Corvelzchik。曾有一名巫医,给了Joseph一瓶硝酸银让他喝。“药”喝下去了,夜里还是尿床。Joseph认为是他喝得不够。一勺变成两勺、兑水变成不兑水。Joseph逐渐长大,遗尿症没有好转;硝酸银在体内蓄积,他的皮肤变成了蓝色。他会吓到路边的孩子,他被家人、被朋友抛弃。只能在马戏团作为“怪胎”展示而收取门票。蓝皮人是Mitch Albom的小说《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里一个不被人理解的遗尿症患者。书中写到:“当你被人群抛弃的时候,扔向你的石头都倍加珍贵。” 真实世界里的小方幸运得多,他的妈妈对他关怀备至,他接受了正规的治疗。可是因为生病,他仍然不被理解。他低着头,不说话。-------------------换上白大褂-------------------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 俗称尿床(bed wetting), 指年龄在5周岁以上,在睡眠中出现尿失禁。可伴有日间的排尿症状。几乎所有的人在幼年时都有遗尿的情况,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在5周岁时,仍然出现遗尿的比例为15%。至15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约1%。遗尿症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逼尿肌功能障碍、膀胱-大脑皮质连接失调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定时排尿、睡前禁水等行为学治疗,以及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像其他很多疾病一样,遗尿症也是一种疾病。只是因为人们会把遗尿这一症状和身体发育的不成熟,进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联系起来。好像长大了的人再遗尿,就是没长大、长不大。就会有一帮同龄人在背后,捂着嘴,笑着说:“他这么大了还尿床。”除了遗尿症,以下疾病的患者也经常不被理解:HIV携带者;苯丙酮尿症患者肝代谢障碍,身上会有鼠臭味;白癜风患者丝素合成障碍,面色斑驳;Cushing综合征或其他使用甾体类激素药物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水平上调,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肠道造口患者大便从腹壁流出来;阿尔兹海默患者容易遗忘;抑郁症患者对人冷漠……很多疾病会让患者在外貌、在行为上与他人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可能在观感上、在生活上引起了周围人的不适。但绝不意味着他们是脏的、乱的、差的,或者有其他什么人格缺陷。很多疾病是遗传因素、是偶发事故、是不明原因,是患者自己所无法避免的。当患者因为疾病而引起他人不适的时候,他们自己可能在心里也很埋怨自己。没有人愿意生病受罪。上周末,我在篮球场看见一帮高中生模样的人在打篮球,穿着绿色的校裤,个个生龙活虎。我脑补了一个场景:小方穿着绿色校裤,在球场上辗转腾挪。他一直抬着头,和朋友们谈笑自若。(“大鸟”伯德和HIV携带者“魔术师”约翰逊)参考文献:1.Avicenna J Med. 2014 Oct-D 4(4): 77–86.2. J Urol. –24.3.J Korean Med Sci 2013; 28: 4.N Engl J Med. 2009 Apr 2; 360(14):1429-36.本文原创。真的不回答问诊。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图。
更新下,很感谢评论里这么多人对我哥的祝福,说实在,这个答案我是很想扔掉的,毕竟我哥的存在是我从小千方百计想隐瞒的,包括我最好的闺蜜,我从不会跟人谈到我哥,很惭愧,小时候同学去我家,觉得我哥行为好怪异问我时,我居然把电视剧的狗血桥段编给她们,说是幼时发高烧烧坏脑。特别是最近,家人告诉我,老哥越来越夸张,各种无理取闹,我都觉得很心酸,他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有时候看爸爸爱喜禾的微博,喜禾真的很幸运,有爱他的爸爸和许多理解他的人,很多生在封闭农村的自闭儿童,别说治疗了,压根没这慨念,什么理解同理心,能不欺负人就很好了,我真的觉得,生在封闭思想落后的疾病儿童才是最可怜的,错过治疗得不到关怀,就像我哥,其实可以治好的啊,他无师自通会修家电,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敢于探索,如果加以引导,也不至于这样。谈一下他现在的状况吧,在老家一小工厂做杂工,就是那种任何人都可以使唤的那种,做了七八年了,工资两千多,因为只有那家小工厂愿意给我哥提供工作,所以钱多钱少,真的不重要了,只是很心疼他工作那么累。有次他被厂里一个无赖打了,躺地上不敢反抗连喊人都不会,回家吃饭也不敢说只是低头,我爸妈也是粗心没发现,后来是厂里一个欧巴桑来我家说的,一口一个白痴,什么哎呀怎么可以打一个白痴,跟一个白痴计较什么,打个白痴能干嘛啊。可想而知,我哥在厂里是什么地位,人家敢来我家称呼我哥白痴,那么在厂里,他得受多大委屈,我真怀疑这欧巴桑是故意的,当时我爸妈的脸色特别难看,他们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是跟正常人是一样的,此刻大庭广众被一口一个白痴羞辱着,那天晚上我妈坐在床上哭得很揪心,而我爸很愤怒,他愤怒我哥为什么不还手,而我跟我弟,两个人打算拿刀砍死那个无赖。虽然没砍成,没事,以后总有机会弄死他,我是不会原谅伤害我家人的混蛋的。很想很想带我哥离开家乡,离开那个垃圾人多的小工厂,带他来大城市生活,让他接触许多美好的人和事,可是我做不到,我没能力带他离开,每次想到就很揪心,每次都选择逃避选择遗忘这个人,很自责很讨厌自己,现在他越来越神智不清,经常被厂里的欧巴桑灌输一些负面想法,每天回家就跟我妈吵说要娶媳妇,说别人有老婆为什么他没有,说也不听就是吵。其实受伤害最重的是我爸妈哪,要承受那么多痛苦。……………………11月29号的分割线……………………一路看下来,心情异常哪。看@袁小麦 写的阿斯伯格综合症 ,很有体会,很多人根本不是不理解,而是怀揣着恶意来看待患者,卯足尽要把患者逼疯,就为了娱乐自己的业余生活。我哥就是患者,小时候一直以为他是自闭症,但又觉得哪里不像,后来接触了阿斯伯格综合症才知道了。我哥喜欢看球赛,是漫无目的地看,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都看,不管哪队赢他都欢呼。每天准点收看天气预报,哪怕在外面玩,一到时间了都会火急火燎跑回家打开电视看天气预报,遥控器连我爸都抢不过他。喜欢收集扑克各种小玩意,基本我经常从家里能搜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也给我的童年增添许多快乐。其实我小时候并不觉得我哥哪里跟其他人不一样,顶多比普通小孩调皮捣蛋而已,但身边同学也好大人也好,不断重复向我说,你哥是个白痴,你是白痴的妹妹。成绩很差,经常吃零蛋,我真是噁心我家那边的教育,一个小孩成绩不好就定义为白痴,我哥上课没办法专心,很多小动作,加上我爸下岗了,压力太大,就让我哥暂停休学了,这个决定让我爸妈后悔一生。他那时天天哭喊着我要上学,家里也考虑过,但后来学校不愿意收,小地方的人嘛,谁家小孩怎样都知道的。越来越封闭,没有朋友,电视机就是他的世界,偶尔碎碎念,抱怨这抱怨那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长大后我不愿意承认他是我哥,青春期的小孩很敏感,我不愿意人家叫我白痴的妹妹,放学跟同学有说有笑走着,迎面碰上我哥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我马上一甩头,惊慌失措拉着同学走了。回家后我哥靠在门板上,依旧是笑盈盈地说,刚我看在大街上看到你跟你同学了,你跑掉了,我知道我嫌弃我,怕我给你丢人,以后我会走远点的。那一刻,超想哭超想哭,作为他家人我居然跟那些人一样不理解他,把他看作异类躲避,后来在大街上看到他,我都会很开心跑过去跟他打招呼,谁再说他白痴我绝对把那人打得他爹娘都认不出。比起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但这世上人心都是带着恶意的。我哥去谁家玩或做什么事,那些噁心的大人都会说,哎,白痴,今晚买彩票买什么好。我哥说,我不是白痴我不知道。他们又说,你怎么知道你不是白痴。我哥嘴笨,只会重复说,我不是。然后那帮噁心的人就哄堂大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怎么努力,没有人理解,以至于现在他陷入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没法正常沟通,小时候很阳光很开朗的一个男孩子,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有一次翻到自己初中时写的日记,一张白纸写了一句话“我眼睁睁看着他们把一个正常的小孩逼成不正常。”如果当时每个人多点理解多点鼓励,我哥也不至于认为自己跟普通人不同,封闭自己乃至现在这么严重。我很想对那些严重伤害我家人的大人小孩说,如果不能理解,请他妈闭上你们的臭嘴。
神经衰弱。最直接的症状就是失眠。高中三年几乎是在煎熬中度过的。最严重的的时候隔一天睡一次觉。还是靠吃安定片来助眠(最多一次吃过6片安定。。。)而在整宿睡不着的晚上也几乎无法看书,因为头异常沉重,几乎什么内容也记不住。
其实除了吃药,我也试过各种办法,比如蹑手蹑脚跑到寝室的厕所里重复做蹲起,趴在床上抄笔记。。。然后祈求老天开恩能让我突然来了睡意眯上一两个小时,但往往最后都是我一边听着室友的鼾声,一边看着天渐渐变亮。。。
哎,不说了,这个一般人真理解不了那种绝望。。。
我来说一个。妥瑞氏症。我当时看“叫我第一名”的时候都哭了,不过我没有男主角那么好的结果,到现在都不被身边人理解。。。感谢大家的安慰啊,还在评论区里看到同病相怜的病友。我现在症状相比小时候减轻很多了,不像电影男主角那么引人注目(主要是没他帅)。而且我已经习惯在别人问我“你怎么总一抽一抽的”之类的时候说“哦,这是我的坏习惯”(我已经放弃科普了,你给他们科普半天,他们还是会觉得这就是你的坏习惯)。谢谢大家^_^
我所得慢性鼻炎主要症状是因为鼻子堵塞而常常犯困,记忆力下降。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下课刚睡晚。上课不久又犯困,他们简单的归因为不努力学习。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各种事情,归因为我对这些事情不够上心。
以前还解释一下 慢慢的发现他们感觉调侃或是讽刺一下比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要爽得多,我也就慢慢不去解释了。
他们的这种反应一开始我也不太适应,后来想想,慢性鼻炎也不是那种会痛得死去活来的让别人能很好的感知自己痛苦的那种病我也就很释然了。
痛经绝大多数女性都有过痛经体会,特别是亚洲女性体质更容易痛经。痛经实际是子宫不正常收缩并伴有一系列经期综合症,有时还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痛经严重的话可以到卧床不起,甚至疼到打滚的地步。但是很多人都不把痛经当病看,甚至在中国痛经只能找中医试着调理一下,很少有针对痛经的研究投资。日常生活中痛经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常常有人对严重痛经的女孩说忍一下就好了,女人都这样等等。。。更有人说这是女生娇气、矫情,甚至认为痛经的痛苦是装出来的。尽管这种病历史悠久,至今无法根治,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很久没看这个回答了,居然现在还有人赞。。那我更新一下吧。主要针对评论里的一些问题做几点补充说明:1、痛经是不是“生个孩子”“多运动”“有性生活”就好了?有一些数据表明生育过的女性痛经比例会小一些,但这可能是因为生育过的女性年龄更大,而痛经在青少年女性中比较严重(激素水平的原因)。至于“运动”“性生活频率”与痛经的之间还没发现明显的相关性。另外,吸烟(包括二手烟)可能会加重痛经,但饮酒与痛经未发现明显相关性。2、痛经宁愿忍着也不要吃止痛药吗?如果你经常痛经,并且严重,请咨询专业医生。如果医生给你开了止痛药,请遵医嘱,极端情况下不排除手术治疗。非甾类止痛药是缓解痛经的有效方法,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作用,在经期前2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传统的止痛药会有伤胃的副作用,但每个月吃一两片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就像你每个月喝两杯酒也并不会怎么样一样)。3、中医可以根治痛经吗?看中医这种东西,就是治好了的人使劲吹,没治好的人使劲贬,反正不知道是为什么能治好or治不好的。正式如此我才说“试着调理一下”,因为真是看运气啊。就算调理好了,也不一定是中医治好的,可能是自己心情放松、注意休息之后身体状态提升。对痛经治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Primary Dysmenorrhea Consensus Guideline这篇文献,同时提醒大家,严重痛经请去正规医院就医并及时吃药,不要自己觉得不是病就拖着,真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混知乎一年有余,终于发现个我可以回答的问题。我要说的是干眼症。有人像我一样得过这个病吗?估计这个回答要变成我的成长故事,不过不算跑题,因为我的成长经历和干眼症这个梦魇紧紧拥抱在一起,而我也是在舔舐自己的伤口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这个事情还是从我中考结束开始说起比较好。高中那时的生活简直生不如死。我中考考砸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根据大夫的说法,16岁的小孩还不能称之为抑郁症),中考之后的暑假并不够久,当我刚刚有所恢复的时候又不得不开始上高中。中考考砸,没能去本地最好的高中,就不得不去了一所一般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我所去的高中管理的是很严的,这所高中专门接纳那些中考考砸的一流学生,它是一所有野心的高中,梦想就寄托在我们这些掉下来的天之骄子身上。我几乎无法适应这么严格的高中管理方式,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全校最严格的老师之一,所以我出现了厌学情绪,高中上了三年,我也萎靡了三年。那时我还在抑郁情绪之中,只不过稍有好转,就要面对开学,实际上高一上半学期我还吃了一学期的百忧解。高二时我因为眼镜不合适加上用眼强度过大得了干眼症。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觉得老天爷他是要有多聪明才能发明这样一种病,构思精巧毫无破绽,能让患者承受最大限度的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且还有心理上的。首先干眼症是无法从表面观察出来的,泪液是透明的,表面没有泪液的眼球和正常人的眼球看起来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医院的诊断证明,是根本无法证明自己得了这样一个病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你可能要遭受别人的误解。尤其是这个误解你的人还是你的亲妈。(下面详细说)其次干眼症的痛苦确实是非常折磨人,每天在眼睛睁开的时候我都要忍受这个病的折磨,首先是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其次就是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让你根本不愿意睁开眼。在我刚得干眼症的时候,我去医院却被告知,西医是治不了这个病的,只能靠养,这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养?养和靠运气有什么区别?如果不能治好干眼症,我就相当于半个盲人,要我怎么生活?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干眼症没有好转的迹象,我就自杀。但是仅仅是眼睛出了问题,把眼睛捅瞎不行吗?不行,因为当时年少轻狂的我是如此高傲,不能忍受自己做一个盲人。后来我去找了中医,中医给我的答复是,可以治,但是要喝汤药。中药确实有效果,每天都能体会到好转的感觉。我喝了四个月的汤药,后来又改成吃大药丸子(杞菊地黄丸+逍遥丸),最后终于把干眼症彻底治好。这是我不排斥中医的原因。我十分感谢它救我一命。-----------------------------------------------下面是专门针对题主问题的回答--------------------------------------------得了这么痛苦的一种病,如果家人能够理解支持,倒还好,可是我妈,她从我得干眼症一开始就认定我是装病。(对不起,此时此刻键盘上我的双手又颤抖了。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无法平静。)装病?这是怎样的愚蠢和冷酷才会对我说出这种话?而她给出来的理由是——我是个特别不努力不上进的高中生,我想逃避学习,所以干眼症是我编造的一个理由,用来偷懒耍滑。当时的我对这个看法几乎出离愤怒。在我抑郁的时候,我凭借自己的聪明脑子,在那所二流高中里每次考试都能考进年期前十,而另一方面,在周围人羡慕眼光的背后,我却不得不每星期去看心理医生。从我抑郁开始,我妈就像题主问题描述中的大多数家长一样,不仅不理解,而且还嘲讽我,对我发火。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在一次去找心理医生的路上,她跟我说,我儿子能考这么好的成绩真是令我高兴,就是每个星期都要去找心理医生,真烦人。我当时听到这句话,面无表情,但是心里彻底凉了下来,那时起我彻底破灭了对亲情的幻想。这次得干眼症,她依旧是一样的态度,只不过,眼睛不好用,耽误了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她就再也不给我好脸色看。于是战争不可避免。我爸,从我得病开始,就一直站在我这一边,一开始为了避免家庭战争,我爸都是偷偷领我去看医生,偷偷买药喝药,直到有一天(我忘了是什么原因)终于瞒不住了,于是我和我爸向我妈摊牌。一开始我妈对我的干眼症还有点耐心,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她终于失去了耐心,开始怀疑我是装病,进而就是严厉的责骂,打架,期间经历过一个月的冷战(想象一下70平方米的公寓里两个人一个月不说话的感觉),至于后来的事情么,为了能扭转我妈对我干眼症的态度我们一家三口还专门去找过心理医生,希望凭借心理医生说服她的偏执,倒是有点效果,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没耐心,只是不再认定我是在装病,但是我遇到这样一个愚蠢偏执的母亲,我想我的悲剧命运就注定了。我不断地喝汤药,眼睛的病情也在不断好转,随着病情的好转,我和我妈之间的战争也慢慢停息了,她也不再认为我是什么懦弱的胆小鬼,不坚强,娇滴滴,只会偷懒耍滑。而我每次和她说干眼症的事情,都会和她吵起来,所以后来我索性不提,但心里的想法是,我以后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家,你不配做我的母亲,等我有能力挣钱了,你就别想我再回来,如果那时你还像现在一样偏执,暴躁,愚蠢,蛮横不讲理,那我就和你断绝母子关系。呵呵。对不起,一言难尽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因为干眼症这件事情对我而言太过痛苦, 所以很多事情我忘记了(也许是不愿回忆吧)----------------------------------------------------补充------------------------------------------------------------------------------7个月过去了,干眼症治好了,还有下文吗?按理来说故事到此可以结束了,不过我忍不住还要补充几句关于干眼症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最重大的影响是,我彻底放弃了对亲情的美好幻想,我现在意识到,很多人,以他们的心智成熟程度,实际上是不配做父母的。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立的,我父母也不过是偶然间做了我的父母。而我,我知道我缺少亲情,为了我自己,我想我以后肯定会无法忍受没有小孩的家庭生活,我给自己的期许是,找到那个对的人,和她结婚,生儿育女,享受亲情的快乐。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为了体会到真正的亲情,我会努力去做一个好父亲,不仅为了孩子,也为了我自己。我以前对中医是持着不置可否的态度的,干眼症好了以后,我变成了中医粉,我不在意是不是安慰剂效应,病好了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放弃了对亲情的美好幻想,所以我个人的人生观变得更加冷酷和理性,也因此迷上了道家思想,一本道德经,把世间万物的哲理都说尽了。老子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甚至我可能中年以后去做个道士。我高中是学理科的,如果没有干眼症的影响,以我正常的学术实力,应该是除了清华北大浙大之外的学校随便挑着上,但是高考的时候我又一次像中考一样发挥失常了,于是只去了一所末流985学习计算机,现在的心愿是毕业之后做个程序员。补充:我觉得我是干眼症患者中运气比较好的,现在我已经完全恢复,病痛在我身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除了一点:不敢呆在浓烟中(比如大火产生的浓烟),否则双眼又要疼痛难忍。我曾在百度干眼症吧里见过不少病人的帖子,他们自述得此病十余年,无法工作无法学习,只能呆在家里靠父母养着。想想那样的生活我就不寒而栗,我知道即使我爸能容忍我在家呆着,我妈也绝对不会容忍的。如果这病治不好,恐怕我最后要面临更惨的下场,比如父母离婚或者我自杀之类的事情。看到楼下有人希望我原谅我的母亲,我得说,《中毒的父母》一书让我彻底坚定了放弃幻想的决心。以后我也不愿意跟我母亲提起当年得干眼症的事,多半两人又要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我不敢面对这样的结果,心里承受不起。其实我理解你们的不理解。没有经历过至亲之人践踏的孩子,是无法体会那种幻灭的感觉的。当初我跟我几个关系最好的同学提起此事,他们的反应都是一开始感到很奇怪,不太理解我的态度,他们觉得我是叛逆,不孝顺,冷血无情,可谁愿意做这样一个人呢?我变成这样,实属无奈。等我讲完了整个故事,他们又沉默不语。除了那几个同学,再无别人知道我的这段经历,我也不愿向别人诉苦。毕竟最后都要靠自己。如果有同学不太理解,请读一读《中毒的父母》这本书,再去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逛一逛,大概对亲子关系能达到一个多么恶劣的程度,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其实如果愿意静心反省自己过去的痛苦经历,那么它就能能给我们带来智慧,于是它反而是一笔财富(前提是真的去反思了)。看到评论里这么多同学讲述自己的类似经历和感受,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孤独的。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关心。不管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多么痛苦,我们总有一天将独立生活,那时候我们将有充分的机会重新塑造自我,为了心目中那个理想的自我,被亲人伤害过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活下去,父母终将老去,而未来属于年轻人,属于下一代。嗯,这就算讲完了,非常感谢知乎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地方能让我写下文字,好好整理我的成长故事。----------------------------------------------------------------再次补充--------------------------------------------------------------底下评论里有一堆知友跟我要药方,我一开始很奇怪我不是说了吗?后来反应过来他们不看评论。一开始我找我老家的中医院配的汤药,药方是什么我不知道,额……原因挺傻逼的,因为医生的字体太潦草了我看不懂!但是我觉得只要找个差不多的中医就行吧……实在不行你们可以问问评论区里的 ,他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后来我爸为了省钱,给我买杞菊地黄丸+逍遥丸,每天按照说明书服用,效果比不上喝汤药,但是眼睛也能一天天地好转。我深深理解干眼症的痛苦,不过知友们很抱歉,我只是个程序员,不是医生,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看见这个问题,纵然是手机,也写点。我患了至少三年的抑郁症,最近又复发了。中间夹杂着躁狂症、强迫症。大概是双项障碍。但我遇到的大多数可笑又可悲的事件,都是因为我的抑郁症。这里说明,我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我这个人,因为众多因素,虽然不把他人的误解,甚至歧视当回事,但这几年,真的是深刻体会到抑郁症患者的境遇。这个问题下面写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病,而且题主也已经说了,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说说这种常见的病,只是因为我想说,也觉得有必要说。也因为我是亲身经历者,且已复发,还是重度的。我是什么原因得抑郁的,就不多说了。直接说我遇到的种种事。首先,这个答案下,有人说抑郁症已经进入大家视野,但我想说,进入大家视野是一回事儿,这只能代表大多数人都知道“抑郁症”这个名词,但抑郁症究竟代表着,很多人都不知。我的父母不知,我的老师不知,我的父母的同事不知,亲戚朋友不知,我的同学不知。那时我还是高中,成绩本来很好,忽然一落千丈,自残很多,自杀过两次未遂,也是父亲救我及时,于是休学,送我去了当地精神卫生中心。当被说明是抑郁症,我父母非常惶恐,甚至焦虑不安、羞耻。没错,就是羞耻!医生说这是精神病,官能症。父母:精神病神经病傻傻分不清。我吃的药是百忧解,在药单上,我父亲坚持不用我的名字,写的他自己的,说是为了我的未来。并严厉告诉我,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老师知道后,也非常谨慎,发誓不说出去。每当朋友问我为什么病休学时,我倒是说了真话。因为我觉得这并不需要说谎。忘了说,我老爸通过关系,没让医生下诊断书,也是为了我的未来,狗屎未来!上大学,找工作!人总是守不住口,越难理解的,越沉重的东西,越是想说。这个问不是诉说抑郁症患者多苦逼的,那么我自己的苦逼就不多说,但我爸妈当时挺苦逼的。我现在读大学,自己家是在一个小县城,我家小区是一个为企业为员工修建的优惠小区,这意味什么?我上街买东西什么的,上下楼层都能碰到熟人。于是就有人问我父母“都高三了,咋不去学校?”父母开始各种说辞,大概也是如我所说,他们自己其实也想说,这事儿在胃里翻腾,得吐。于是我爸妈就给最亲密的同事吐了。好了,说正题,上面铺垫了这么多,是有目的的。我父母,亲戚,父母同事安慰,包括我一些同学,都当了一回心理医生。而且他们的心理辅导,大体差不多。“你也会得抑郁症?年轻人就该开朗。过段时间就过去了。”这是过段时间就痊愈论。“儿子,男人总有挫折,你要坚强,要自己客服,自己自己想开点就好了。”这是自己客服,想开点就好了论。“这事儿就靠自己想明白,药物什么的没多大作用。”我爸爸上司这么说。虽然盐酸弗西汀副作用多多,没他也许我就不会在这里这写东西了。“你多想点高兴的事,去旅游,看看电影什么的。”同学这么说,以己度人(她觉得开心的事,我一直不喜欢),干开的事病就好了论。“他说他得抑郁症,想引起大家注意。”一些人背后这么说我。或者当面。"这哪里算病嘛,思想问题。“是问题,不是病论。总之,到现在,我这病还没痊愈,又复发了来着。由于是小县治疗不系统,医生劣等,除了吃药,没多大效,父母萌发带我去重庆看病的想法。我去了重庆仁爱医院,没错,就是百度医疗广告和地方电视台广告上的那种。直接说结果,医院环境差,医院墙上挂着各种锦旗,都是感谢仁爱医院治好了精神病,还有说不清楚话的医生,叫助手用一个据说脑电波测试器打了一个图出来,开了超级贵的一大堆药,没多大效,还是百忧解和十块钱的朝天门香烟来的爽快。我不敢说仁爱医院作假,我没有证据,我也不懂,说真的,以上真不是说重庆那个仁爱医院作假,但我真心觉得效果不好。而且就那一次,花了3000左右吧,以后就没去过了。这说明什么?中国一些地区,连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很多人群,连去哪能很好的治疗抑郁症的信息都缺乏!我还告诉过父母最好别去仁爱医院,可惜他们缺乏知识,爱子心切,病急乱投医。虽然我不敢说仁爱医院作假,但我敢说重庆绝对有好很多的,更专业的,甚至去歌乐山?当然,重庆人出于对歌乐山的敬畏,我想我父母也惧怕带我去。说到烧伤霸道的找三军医大的附属,也就是大坪医院,说到口腔牙科的好医院去重医附属,说到抑郁症,找哪个?几个重庆人知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仁爱医院之流我是不信了。浑浑噩噩混到大学,大学不是有个心理健康调查么?我说过,我一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不认为抑郁症可耻,于是我老实填了我做过心理治疗。于是我被请去喝茶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见。一番打探,弄清了来龙去脉。简单说来,学校怕负责任,所以要备案,签字画押什么的,不过我没有,因为我说我最近没症状,没骗人,当时我已经很久没发作了,我以为我好了。什么叫怕负责任?举个例子,高中不准上晚自习嘛,那时我们学校说要上,我们必须在一张纸上写着“某某自愿上晚自习,其间任何意外,与学校无关。”家长签字。一种强奸我们还要我们自愿挺腰迎合的感觉。我们大学有一起自杀事件,自杀者为抑郁症患者来着。他自杀成功了,我挺羡慕他,我这辈子一事无成,自杀两次一次阴差阳错断了腿一次被发现,他至少成功干成了一件事。总而言之,学校也是这样区别对待我等异类了。说不好听,这绝对是歧视!说什么抑郁症走入大众视线,被大家理解。我一哥们有些残疾,善待残疾人谁不知道?甚至残疾人的定义大家都知道,不像抑郁症,很多不知道其症状。真不歧视残疾人,一点都不区别待遇的有几人。这里说说,我那哥们儿,他有一次说他最生气的事之一,就是学校某老师要以残疾人的名义为他开方便之门。他很生气。善待不是过度同情(注意过度二字)而满足自己的圣母心,更不是恶心歧视,而是直视且平视对方。(由于手机,自动想像这里是粗体)过度同情,看起来对方获益,长远看来,没什么好处。再啰嗦一些。一开始我患抑郁症时,父母朋友什么的,都非常关心我,说什么不给我压力,让我开心。一段时间,做教师的妈妈又在唠叨我的成绩和人生规划。其他人变化也很明显。我不禁感叹,什么病都是开始得病的那段时间最幸福啊!(粗体)之后就是各种不耐烦,不以为是之类的,还有经济压力。想想,在中国得病,就像结婚,哈哈,开始甜蜜,之后各种问题。好了,就写到这里。结果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说明了我另一种苦逼的文。上文里说自己不在乎,我也一直追求理智理性,写到这里仔细想想,我还是有些在乎的,当我写完上面那些内容,我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哪怕用手机写了这么多,也许也没有人看到。轻松多了,我想我可以入睡了。文章最后,我想说,国产的盐酸弗西汀和百忧解(国外药来着)成分貌似一样,价格差距很大。同是抑郁症患者的朋友,可以去求证一下,可能会省钱。
医学的角度上讲,这不算病,但是却是相当普遍、又因此而广受歧视的一个现象:我指的是由基因决定的那部分体型。比如有的人天生容易胖,有的人天生就很难变胖,有的人天生容易腿粗,有的人则天生容易往肚子上堆积脂肪。不是百分之百由基因决定,与后天父母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关,但是基因确实会决定相当一部分的。人的体型胖瘦与基因的关系远比许多人想的要紧密,对于天生设定为应该长得比较胖、腿比较粗、或与之相对的另外一种肚子上易长肉的人而言(对于后两者而言,梨形身材的人即使胖了也还是梨形身材,苹果形身材的胖了也还是苹果形。),想要和其他人一样保持好身材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你拼命的努力,好不容易才维持正常的体型,但是你的腿永远都不可能像其他人那么细。你拼命的努力,身体却告诉你:我很饿,我需要再多吃点,我低血糖了,我不想动了。这样你克制着自己不要吃,但是却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哪怕你逼自己逼到极端终于成了一个瘦子,只要稍微一停下来,也会因为你的基因而很容易就变胖了。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压力而陷入焦虑。尤其女生里这样的情况更常见一些,因为社会对女性的身材要求很高,哪怕你在医学意义上是正常的,在大众审美里依然是被鄙视的。然而别人却会因为你身材不够好而认为你好吃懒做、颓废无能、缺少教养、自控力差。他们还一遍遍说着“连自己的身材都控制不了的人,什么都干不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里急躁是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