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很喜欢心理学,听了我同学说了一句心理学孙俪日常生活中很恶心心的,要背的很多突然就感觉书看不进了,效率没有以前

急求心理学名言十句!我正在编一本心理学图书,急需一些心理学名言.要求:1. 说此话的人在西方心理学界地位可以排名前100位2. 此名言说得漂亮、精悍、发人深省、结构工整.3. 名言长度占32K图书页面3至4行为宜.4. 同一名家的多句话可,超出十句亦可,网友火苹果贴了很多,但都太短,而且,我要的是西方专业心理学家的名言啊~示例一下————————————————————当一个人完全受限制于理想自我并由它的指引时,他们就总会以“应该是什么”来支配自己的思想.他们生活在无数的“应该”下,渐渐地与现在疏远.这种理想化自我属于神经质性格.对此,最重要的是放弃理想化而从真实自我中发展自己.—— 卡伦·霍尼对生活环境进行控制的努力几乎渗透于人一生中的所有行为之中,人越能够对生活中的有关事件施加影响,就越能够将自己按照 自己喜爱的那样进行塑造.相反,不能对事件施加影响会对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它将滋生忧惧、冷漠和绝望.—— 班杜拉
大家答案都是百度的吧 这个倒是不怎么了解真正的心里学名言 都是生活与经验的总结你需要的是对自己有用的心理学思想然后写出自己的思想 没必要学别人的名言 用自己的思想写一本看似荒谬的书比全是剽窃别人的思想要好的多 一直在模仿 就不会有超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心理学告诉你Ta为什么不爱听你说话
虽然不是毒舌,可为什么周围的人不爱听你说话?你甚至能看得出来他们的敷衍、刻意回避。下面五个原因告诉你说话不招人待见的真实原因!
一、 你需要反省一下,抱怨是否占了你发言内容的百分之50以上?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累死人了!&
&真讨厌,我家的邻居总是在楼道里乱扔垃圾!&
&我男朋友怎么那么懒,下班回家什么事都不做!&
我知道,当你将这些话说出口的时候,你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希望对方摆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态度来,伙同你一起对你口中的人事进行一番负面的评论。你想听到他们说:&是啊,我也觉得你们老板很过分,干嘛分配那么多事给你做!&、&就是说,这样的邻居还真讨厌!&、&你男朋友那个人就是那样的,哪有这么懒的人哪!&&&
你会觉得对方这样的回应会让你感到很过瘾,可是,即便你如愿以偿了又如何呢?
不要说你这么做只不过是把别人当成了你的树洞,你需要倾诉对象,其实,你只是把对方当成了一个垃圾桶。你将自己的心理垃圾倒进别人的耳朵里,且不说这道不道德,首先,没有人有义务接收你的垃圾,其次,你的垃圾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效信息,人不可能对你的问题感兴趣。最后,在谈话内容中注入过多的负面情绪,会令对方产生愤怒、焦虑的负面情感,没有人会愿意拿自己的好心情来供你糟践。
想要别人喜欢听你说话,在谈话中,你必须删除自己的抱怨,要知道,那些坏情绪即便被发泄出来,你的问题依旧存在,他们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假如他们伙同你一起抱怨,你们会从彼此身上获取更多的负能量,你只会感到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大了,愤怒和沮丧会填满你的内心。
你可能还喜欢
更多关于“沟通技巧、职场沟通”的文章
更多伙伴网站内容学心理学有什么让你后悔失望之处?
学一门有学一门的痛,入了坑才知道悔不该当初。想请教一下各位学心理学的各位,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直到现在有什么对于心理学的“痛”吗?
157 个回答
不请自来。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以及已有的答案,工作之余打岔来这里码码字。在说我的看法之前,说两个非常浅显易懂的和心理学相关的现象,帮助完全不是心理学的外行朋友理解已有答案。首先,心理学上讲,任何的开心或者失望大致取决于你的心理预期。打个比方,你给个工作1w块一小时去搬砖,一位勤劳诚恳的农民工朋友肯定兴高采烈的去干了。你这么给比尔盖茨说,他估计反过来给你10w让你赶紧走人吧。第二,在人的决策当中,经常会有以偏概全的偏差,最简单的就是小马过河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那个小松鼠也是那头老牛,但是你自己还是你自己。现在来给我的答案,我非常欣赏 的答案,纵然有万般吐槽,却无一丝后悔。既然我没啥后悔,就说说我见到的别人的后悔。我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后悔失望就是认为现在的大学心理系把心理学太当一门自然科学,而缺乏人文情怀。看到高票答案 说了自己立志学习人类心灵,走向哲学和社会研究道路的故事,觉得心理学系欺骗了她。我在本科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也抱怨,为什么我要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神经生物学?啊,太痛苦了,我要的是心理学,你们就是骗人。。。其实我对这些同学的遭遇深表同情,因为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但是我想说。。。心理学系们真的木有骗人啊。国内的一流心理学系,比如北大,北师大,心理所,从来就没有宣扬自己是以研究哲学上的心灵关怀为主,那何来欺骗呢?一般人对心理学的认识都来自于媒体以及人们的口耳相传。。。就好比说,一个女生听别人传言我像吴彦祖而来追我,最后在一起了才发现我是臭屌丝,到底是谁欺骗了你呢。。。心理学说,怪我咯。 入学前自己心理构建一个心理学的样子,然后发现现实不是这样子,很痛苦失望 (对照前面第一个期望现象)。 这其实和心理学无关,也和国内大学心理系无关。试问一下,中学生们知道几个大学专业是干什么具体研究什么的?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来自于目前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严重脱节,来自于目前国内高校僵化的转系制度。简而言之,如果你觉得心理学欺骗了你,请你一定不要灰心,因为别的专业还会继续欺骗你。回到一些具体细节上,比如课程设置,导师给不给力,更符合我前面说的第二条原则 - 小马过河。可能我个人比较反感把国外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刻画的多么美好,尤其是在国内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既然很多人已经被媒体欺骗得到了一个错误的心理学印象,我们更加不要把国外的心理学教育说的神乎其神,以免给以后本科留学的朋友更加预设一个不实际的高期望。先称述一个事实,目前的中国大学心理学系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研究水平和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毋庸置疑的。再说两点,1. 关于国内大学心理学系,研究趋向越来越偏自然科学,越来越偏认知神经科学,这种趋势的确是事实。可在这个事实下,个体的主观感受就不同了。喜欢人文取向的人会越来越郁闷,我理解,因为你们慢慢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我这样搞认知神经科学的人却越来越欣喜。我看到的是,国内认知科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大陆学者能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每次出去开学术会议,也看到越来越多大陆的参会者。开设心理学专业或者院系的大学进一步增多,国家投入持续加大。我们这行无论从待遇,以及科研条件短短几年时间就有大幅提高。这能不让人高兴么?这个趋势,也是当前国外一流心理学系的发展趋势,在各国脑科学计划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进一步走进生活的大背景下,这个趋势是国内外共通的。可以说国内的心理学发展,虽然水平不够,但是方向没错。2. 导师的问题。国内的好导师确实很少,国外的导师虽然多,但是大多数人申请不上啊,谁不想去哈佛斯坦福去读书呢。。我实名反对之前一个答案说的,读心理学,能让人智慧,读中国的心理学,不能让人智慧。对于其没有遇到一个好导师 (导师对话中看出),我深表同情,可惜了,但是由自己导师不好而推出中国心理学专业不好,这逻辑。。人郁闷的时候容易偏激,但是知乎上我们还是尽量客观吧。科研是条非常艰难的路,我个人觉得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是把它想的太好了,成功的人本来就是非常少数。至于怎么找好导师又是另外一个大问题了(又是一个有巨大信息鸿沟的点。。)最后说一点就业问题,老生常谈了。心理学就那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说不知道就业方向,我现在就可以列出一打更不知道就业方向的专业。环境工程是去种树环保的?国际关系专业是去当外交官的?工商管理是专门培养CEO的?你信么。。在这一点上,说实话,我想不出比蓝翔挖掘机,新东方厨师就业方向更清楚的专业了。这种毕业包分配的思维方式,还依然根深蒂固。总而言之,我所见到的,其实都是整个中国教育科研大环境下的普遍问题 ,不仅心理学有,别的学科也有,光心理学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唯一我能想到的心理学特有问题是,我主观感觉学心理学的学生当中,喜欢自己专业的人比例,似乎略微高过别的学科。我相信大部分主动选择学习心理学的人还是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的。也正是这样的热情造成了对心理学更为两级分化的评论。我觉得作为一个心理学从业者,多说事实,直接说水有几米深,让别人自己去量力而行,而不是过于简单的说个人体验,比如过个河吓死宝宝了或者小菜一碟,因为坑外面的小马们并不知道你是松鼠还是老牛。
作为已经走到博士这一步的我来说肯定是不后悔选这个专业了,况且我并不是一开始一无所知就填了这个专业而是大学第二年因为兴趣转到了这个专业。因为以心理学今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从就业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就会有许多所谓对口不对口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心理学其实应该当做一种“通识教育”,生而为人可能或多或少都应该了解了解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自我意识是很宝贵的,无论以后做什么工作,我相信这些知识都能帮助你去经历后面的人生,这些天赋不是用来“吃饭”的专业知识,更多是一种背后的逻辑和思维,于我而言这种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而目前心理学的“痛”,其实在于这个学科本身的自我发展上。首先心理学本身就呈现一种“多元性”,但是近些年来的发展却在打压这种“多元性”,在自我的定位上又特别想去和其他分类靠拢,忘了自己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学科。尤其在研究方法上的打压,很喜欢去量化所有结果。一旦量化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其他小众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觉得很多知识套用在自己身上 并无作用,因为你很可能就是标准差之外的那个。但说实话,以为学个心理学就能做自己的救世主那也是too simple了。这就像是我们都看菜谱都去做菜,大厨和一般人还是有区别的,因为缺少历练和自控自省只是有了方法和理论也是无用的。我觉得那些知识只是给你多一种途径去了解认识自己,给你一个参考让你明白如何成长,给你更多的解释罢了。其次,心理学从六七十年代到现在的发展一直未有太大的突破,我指的突破是概念上的。100多年前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就说过“心理学是一种“讨厌的小课题”,只要是人们想知道的,它都不去研究。听到人们骄傲地谈论‘新心理学’,看到人们在编写‘心理学史’,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因为这个词所涵盖的真实元素和力量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一点清晰的影子都找不着。只有一串纯粹的事实;一些闲言碎语和不同意见的争执;仅只在描述水平上的小小分类和综合;一种强烈的偏见,说我们有不同的思想状态,说我们的大脑控制着这些状态;可是,根本就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不像物理学能够给我们列出一些定律那样找出规律来。”美国APA在七八十年代讲到的一些问题到现在也还是那样,学科进展确实缓慢,但也因为它的年轻,尤其中国大陆的心理学发展,更是需要以后不断的积累。我一直还是很乐观的看待这些,最后还是用James的话结尾:“心理学还没有准备好实现这个目标;它的状态就像伽利略宣布运动定律以前的物理学,拉瓦锡宣布质量守恒律以前的化学。在这门科学的伽利略和拉瓦锡出现以前,它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解释有意识的,心理生活的定律,可是———这一天最终必将来临。”
后悔没早点学,中国应该在初高中阶段就设置初步的科学心理学教育,而不是德育课老师在晨会上唧唧歪歪心灵鸡汤。
虽有万般吐槽,却无一丝后悔。入贵圈五年,早已对心理学情有独钟,曾放言,如果可以,请让我嫁给心理学。但,如题主补充,说点心理学的痛,我想还是可以说说的。1. 心理学数个分支发展的太不均衡了。虽说这是全世界的通病,美帝的学者每谈及此也有感慨,但是我国的心理学实在是一瘸一拐的走路,姿态难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认知心理学当道,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好像给心理学服下了一粒万艾可,让心理学硬起来了。于是乎,大量学者涌入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也因着与自然科学的联系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科研本身就是烧钱的活动,没钱做个毛科研! 哪那么多情怀能用来燃烧!蛋糕就那么大,人格与社会这种偏文科性质的心理学分支被冷落是自然的。 这是最让我痛心,或者说有点失望的地方。2. 研究者水平参差不齐的厉害。 国内部分大牛的报告真是愧对他们的教授、研究员、博导的头衔,愧对学生对他们的仰慕,愧对纳税人把钱给他们做科研。 某知名学者,只要一做报告就先声明,方法和统计不是自己做的,是学生做的,所以不会,也不要问。 这种坦诚的态度倒是让我很敬佩。 另一知名教授,连续两年讲座,用同一个ppt,内容毫无更改,这也就算了,居然还在同一页上卡壳! 至于没时间给学生改文章,审稿意见胡写瞎写,不回复电子邮件这种情况看起来都是小事一桩了。 倒是每逢毕业,导师们对于学生的致谢看得很仔细——恩师大德,高山仰止。3. 脑袋扯的腿疼。想法走的挺快,行动落的太后。我自己有些想法然后发现当把这些想法落地的时候是真tm难啊,测量的工具要多少,有多少。直接翻译国外的肯定不行,至少得来个中国化,自己编又实在太耗时间了。等你编好了,人家文章都出来了。 所以感慨啊,我们不是没有想法,反而有时候想法还挺先进, 就是碍于条件不充分,很多想法都落不了地。 十年前,心理学就被成为朝阳产业,可我一直没觉得这轮红日升起来,也许它还在地平线上晃悠,考验着我耐心。我没想过学了心理学会让我将来就业艰难,更没想过要靠这门专业让我大富大贵。还是那句话,虽有吐槽,绝无后悔。 若是可以,来生还学这个专业吧,那时候心理学一定会好的,因为太阳总是要升起来的!
必须在前面统一回复看到我的答案后对自身发展和专业前景感到迷茫的同仁们,我很抱歉,但这不是我的本意,我是热爱我的专业的!我不想我的一家之言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心态和选择,心理学崛起需要你们!答案是五个月前随手写的,有些也是调侃,但也记录我那时的心情,就不改了,给自己做个纪念。另外过度脑补我的意思并将想法强加给我的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就酱悄悄发个小广告,求别举报项目调查『个人特质如何影响知识分享?』 限回答过问题的知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中作答有红包哦,万分感谢!以下为5个月前的原答案--------------------------分------------------------心理学本身并没有让我失望,是目前国内大学心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心理学毕业生面临的尴尬境地让人失望。先交代背景,本科应用心理学,目前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打算出国,所以也暂时放弃了继续读博的想法。既然说到后悔失望,首先得说说自己当初有过什么期望。初中就坚定了以后要读心理学,原因说出来可笑,喜欢『思考人生』,没错,『思考人生』。我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面对相同的情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明明妈妈更爱我,为什么我总想得到爸爸的关注?五六岁的时候,我想跟人讨论这些问题,当然不会找同龄人,但大人们也一副不屑一顾或活见鬼了的表情,都不理我,只有自己苦苦思考,直到脑袋都炸了。后来决定要学心理学。一、说说我看到的目前国内心理学科发展的现状读本科之前,对这个专业大致有一些了解,所以当爸妈满怀期望说以后做个心理咨询师顺便在家门口后山上摆个算卦摊的时候,我向他们大吼:『心理学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渐渐的我想收回我说的后半句话,虽然我手里拿到的是理学学士,但心理学本身的研究对象注定它不会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我们称之为社会科学,已经很给面子。当然这并不是她要被诟病的地方,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身绝无优劣之分。让人讨厌的就是目前国内活跃在科研岗上的心理学工作者们,一门心思的要去贴自然科学的冷屁股,一味的标榜用实验说话,用数据说话,拼命要显示自己的高冷,完全脱离实际单纯为了发文章而做研究。文章的题目越是让人看不懂,用到的仪器越先进,变量越多,数据处理方式越复杂~~~越牛什么轰轰。别忘了你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同类,或者是跟你们血脉相通的远亲大猩猩恒河猴~~,再不济也是萌哒哒的大白鼠,你的研究目的是要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人类和他们的行为,是要人类更幸福!所以你们是怎么把这么高尚的职业硬生生地变成了母鸡下蛋,发一篇文章,下一个蛋。附上一段例会的日常:同学A:我的研究题目是~~~,我为什么想做这个研究呢?有以下五点原因,一~~,二~~。老师:少说点没用的,文献综述!模型图!同学A:~~。老师:才这三个变量,太单薄了吧,本科生都不这么做!想想再加一个。同学B:也许加这个变量比较容易出结果。老师:这个变量某某在做了,你换一个,用什么检验?同学A:~~。老师:太low了,审查肯定通不过,换点儿高大上的!同学A:是是是~~~~老师:同学们,赶紧看文献,发文章,你想指什么毕业!奖学金马上要评了!散会!最后,同学A两腿发软,走下讲台,他再也不敢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了。他只想赶紧的 加把力,再用点力,把蛋孵出来!以上的对话几乎发生在每次的例会上,次次都让我萌生想退学的念头。当然这不光是心理学的现状,几乎是国内所有科学研究的现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这么做,总有一群人是真的热爱科研,努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正在下蛋的母鸡也大都有自己的苦衷,不得不被形势推着走,这个~~~真的理解,只是悲从中来。二、说说心理学毕业生面临的尴尬境地读本科之前就知道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不好赚钱,但曾经年少,那时理想是最珍贵的东西。到了一定年纪,你慢慢妥协。你却发现你体会不到自己的兴趣正好也能赚钱的幸福。心理学并不是你的『一技之长』,不能直接变现。你去面试,你说,我体力好,我会搬砖!hr一看,小伙子挺壮实,留下!你说,我动手快,我会编程!嗖嗖写一段代码,hr一看,小伙子有出息,留下!你说,我通晓世道人心,我会让你更幸福,你看hr会不会跳起来大喊你性骚扰。所以你想找一份养家糊口又体面的工作,心理学不是一块合适的敲门砖。如果你说我目光短浅,没有看到学习心理学收获的间接价值,那么我想说,第一,你应该进我们组听几次例会,陶冶情操。第二,这不是心理学这个专业带给你的,你是一个恰好读了心理学专业,又有能力,有思想,有吧啦吧啦各种光环的人。学心理学,让人更智慧,在国内读心理学这个专业,不会让你更智慧,这是两码事。最后我要说,如果你真的深爱心理学,在目前的背景下,别把心理学作为你大学的专业来读,把她作为你的人生兴趣来培养,也许是对她最温柔的守候,也是放过自己一马~~~~她太年轻,你要等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慢慢长大,好像很猥琐好啦,以上仅是浅薄的个人观点,这个学科也有许多认真辛勤开拓耕耘的前辈们,小辈们,从来不能因为自己的无力而否定别人的努力和优秀。如果你看完了还大义凛然,壮士!欢迎入坑!!!
心理学学科至今未能和心理咨询独立开来。
的答案深有同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已经极大的偏向于理性与科学性(也就是可以触及的以及用肉眼可观测的现代自然理性科学),缺少人文关怀以及对主体以及互为主体的情感思想的研究和讨论,因为这些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是不可以被观测的,不科学的,没有研究的价值,现代科学不会承认这种不能靠肉眼,实验等科学方式所证明的见解。以及,在知乎上,会看到很多人提出的问题都是基于“如何用神经生物学来解释一些心理问题”,每次看到这些问题,看着相关的答案,都会觉得答案其实相当的空洞平面。是的,你可以解释说,当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哪些激素,神经系统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运动,可是,也就仅此而已。毫无疑问,现代科学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来观察到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脑袋里面的各种神经运动,可是这种科学观察手段却不能告诉我们,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具体在想些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那样不同的各种想法。现代科学正在把我们的世界变成一个只有 [它
] 的平面的世界。在这种科学观察里,科学永远只看到和承认通过科学观察手段和实验所能看到的一切,在实验室中,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其实跟小动物,跟各种被观察物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只是被观察和被测试的物体而已,我们只需要被观察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的神经运动。我们跟小动物,各种物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有我们内在的思想,我们有可以互相沟通的想法和语言,我们的思维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创造力。可是,现代的科学性却不认可我们内在的思想,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在的思想不能通过被观察所得出,不能通过做实验来确认真伪,是虚无缥缈的,无意义的。大家都有看过《笑傲江湖》吧?华山派因为理念的不同分为了剑宗和气宗。心理学现在也是处于这么一种情况,原来应该人文关怀以及内在心理诠释是和神经科学等可观察的研究方向是并行的,同样重要的,是研究这个学科的一体两面。可是,因为现代科学发展过快,大行其道,现在反而排斥了研究内在诠释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定义。这就相当于一个本来武功非常好的绝世高人,现在自断双臂,只剩下脚走路,真是悲哀。附上一些我反对现代心理学只注重神经科学方面研究的答案:
我大概浏览了一下现有答案,好像还没有从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谈自己的失望的。我对这些问题的不满和失望已经很多年了,所以不妨来谈一下。先要说明我提到的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尤其是作为一个大学科系状况是十几年前的,我非常希望现在已经有了变化,要不然恐怕国内大学的心理系还会像当时“欺骗”了我一样继续把有志于研究和关怀人类心灵但其实更适合走哲学或社会学道路的年轻人骗进门去。我要说的这两个方面其实是互相联系的,但课程设置方面跟国情有很大关系,所以先从课程说起。1. 课程设置: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心理系只招收理科生,本身也隶属于理学院,所以有大量理科基础课程,虽然跟心理学并无直接关系,但也属于必修课,占掉了大量的时间和学分。就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大一有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门课跟心理统计相关,当然不是无用,放在这里只是为了列举)、普通生理学、生理学实验,大二有高等物理、物理实验、C语言、计算机实验(打开机箱搞电路)等等,再加上必修的政治理论方面的课程(从大一初到大三末,每学期都有),留给专业课程的空间和时间都是少之又少。大一的专业课其实只有一门《普通心理学》(贯穿两学期),大二稍多一点,有《实验心理学》(两学期)、《实验心理学实验》(也是两学期)和《心理统计》。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变态心理学这些基础课都是直到大三才开,至于临床和咨询、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最能引起兴趣的课程则要等到大四才能上,而那个时候学生的去向早已决定,想出国的已准备好GT成绩、想上研的也早在大二大三就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要工作的忙着准备发简历。因为我本人属于那种虽高中学理科但受人文熏陶比较多、也喜爱社会科学的学生,所以虽然是抱着“理解人的心灵”的目的进入了心理系(高考第一志愿),却很快就自觉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在长达两三年的时间里都在跟那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学的理科课程搏斗,并且在大学的第一年就基本丧失了对心理学的全部兴趣。而我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没有被高考志愿书上前三个专业录取、被调剂来的,所以尽管他们最初的动力未必有我足,但马上就在理科课程上更加如鱼得水。如果国内院校心理系的课程设置仍然没有改变,我想警告那些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最好不要在本科阶段进入心理学领域。当然,如果有条件到英美国家留学,选择心理学作为本科专业则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随手搜了纽约大学对本科心理学专业的选课要求,这是总体的:下面两图显示了上图中所示的Core A和Core B都包括哪些内容(Core A 和Core B中任选两门即可):下图显示一部分高级选修课(任选两门),我数了一下一共提供大约20门课左右,但iPad截图只能显示这么些:反正我是没看到大学物理、线性代数这样的课,也没发现C语言被作为必修。2. 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历史上曾饱受攻讦,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它不是一门范式化的科学。包括精神分析等人本色彩很重的流派(其实只是广义上可以划在心理学里,严格来说现在应该算是精神病学领域里的,当然它目前也在文学领域里被应用)也被崇尚数据和可重复性的“科学派”所排斥甚至贬低。这就造成了心理学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几乎完全以生理学(尤其是认知神经方面)为基础,曾经有过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心理学在中国最初也是作为哲学系下面的一个专业)则越来越少、趋近于零。所以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特别欢迎生物、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的学生报考研究生。(我有个中学同学是物理系的,大四在我们系的某实验室帮忙一年,本科毕业后申请到了美国一所非常好的公立大学的心理系的全额奖学金。)另外,关于美国的情况再补充几句,我一直听说MIT的心理系是划在工程学院里,但我没去查证过。我感觉美国的心理学也是特别崇尚所谓的“科学化”、并且也有认知神经独大的倾向,但毕竟在本科阶段不会向学生“填鸭”那么多无用的课程。综上所述,我本来是想探索人类的心灵,结果却发现现代的心理学基本上只与人类的大脑有关(心理学号称研究行为,但目前的趋势则是越来越多地将行为与大脑的结构和变异挂钩。)也许有人觉得我说得有点虚,会问:那你想学习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举个例子好了,临时想到的,也许不太恰当:比如说,一个现象,小美人鱼遇到王子之后就想变成人了,我想知道的是从历史发展、社会思潮、人类情感进化、个人生活环境等方面来看,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而不是当她遇到王子时大脑内发生了什么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脑电波。如果说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完全没有问题,那我只能怪自己没有在考大学之前研究一下心理系到底教什么(说实话国内也没有提供这个条件,我当时查过心理系的课程目录,上面说的课都是各类心理学课程,我哪里知道要学那么多数学和物理!)===============================================================这里顺便也提一下我个人的后续情况。我大一第一学期就联系了哲学系的某位副系主任,他同意我转系,但是要等到第一年结束之后(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抗议一下国内大学顽固不化的制度)。可是我父母绝对不同意我转到哲学系,我无力跟他们抗争,于是只好放弃,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失误。等到大四一开学,我又跑去联系了社会学系的老师,因为符合本校保研条件,准备保送到社会学系去。然后第二次,我犯了人生中的重大错误:我们系当时的某位很有威望的老师认为学社会学是“火坑”,通过我班主任联系了我父母,我只好第二次放弃,不得不决定进入本系念研究生(就在那位老师名下,天啊)。但是,大四的暑假我实在受不了再跟一点人文关怀都没有的心理学继续打交道,开始了跟父母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我妈使出了咒骂、大哭甚至下跪等等手段,说我退学会让她在邻里之间很没面子,说别人会议论我当初到底是不是真正曾被保研,但我这次终于没有软弱。我几乎是逼着那位老师签了我的退学申请书,然后给学校赔了5000块的所谓XX费(说XX是因为我根本想不起来那个收费的名目了),从学校迁出户口(回家上户口时被盖上了“待业”的章)。我在北京工作了一年,然后我就到了美国学中国文学和东亚研究,彻底离开了心理学领域。当时已经对国内严苛的学科环境失望透顶,所以才有这种选择。其实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等等这些学科,它们都对我有强大的吸引力,我觉得我可能只是并不适合进入一个以理科研究方法为主导的领域。当时选择中国文学,也是因为我意识到文学学科不是只研究作品,事实上对我所关心的领域全部有所涉及(我本科期间的研究项目是the Cultural Revolution),之前的阅读和人生积累,也使我觉得从东亚研究入手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后来事实证明,我在美国的东亚系学习得很愉快,也获得了我所需要的看待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时所需的批判性的眼光和方法。很多年之后的最近,我才又回到跟心理学有关的咨询领域。这一点在美国划分得比较清楚,心理系和心理咨询几乎是截然无关,与教育相关的咨询放在教育学院下的counseling psychology,精神病理学的部分放在医学院的psychiatry和psychopharmacology下面,而以谈话治疗为手段的心理咨询在受教育阶段则归入社工学院的临床部门。因此我现在实际上是在社会工作的大领域下受心理治疗的训练,学习中要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学理论,完全不是仅仅关注在咨询的技术层面上,虽然这方面占的比重也很大。P.S. 我很尊敬我的大学老师们,尤其是我的班主任,但这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就是我的专业兴趣跟他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国内本硕博心理学专业,目前博士在读。对国内心理学发展的总体感觉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心理学是一勺盐,不是一盘菜,它只能调味,但不能充饥。换句话说,无论在科研还是工作,心理学的作用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更多是辅助其他学科出现的,它本身就长着一张交叉学科的脸。比如咨询上离不开精神病学,HR上离不开管理学,UX离不开设计,前沿科研方向上又离不开神经科学、计算机、数学这种基础学科。综上,在选择这门学科作为专业之前,需要问问自己的动机。如果是出于好奇心,那么辅修心理学或者读些原版书籍,足够你跟别人侃了。如果是作为工作的敲门砖,心理学不是成为白骨精的最佳敲门砖,金融计算机数学随便你挑。如果是对人的大脑和行为着迷,享受发现并解决那种全世界都没有几十个人能跟你聊的问题的快感,有着强大的内部动机驱动,并沉醉于精神贵族式的孤独感,那欢迎你加入我们,心理学能满足你的全部幻想。
没什么可后悔或失望的。当年一意孤行,放弃了一个价值几十万的点招生机会,奋而跳进心理学这个大坑,哪有余地能后悔的。我反而觉得,因为一个莫名其妙任性的借口选择的心理学,正是我目前为止选到的最正确的选项。现在在台湾一所三流学校读心理谘商与辅导,却也因为这个研究所上的老师罩着,进入一家一流的实习机构,学自己想学的学派和取向。说起来我可能是台湾第一个进入医院实习的陆生?也真是踩了满脚的狗屎运啊! 虽然说没有失望和后悔,不过,这门学科,的确越学越会产生一些无奈。摘录前几个月fb上自己po的一条状态: 学心理谘商后最大的无奈: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了解很多人的悲伤,并且带给他们慰藉。但是,反而对于最在乎的朋友,我却要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知道的一切,想要安慰又不能,只能假装不知道,用不咸不淡的回应,陪着她打哈哈。 是的,学心理咨询就是这样。别妄想学了之后就可以帮助身边人。事实是: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家人朋友,越不能、也无法用专业插手。 最后,最大的一个无奈是:没钱就别读心理咨询了!每周一次的督导+每周一次的个人治疗+各种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穷死你……QAQ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本来就很美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