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健康档案中家庭档案输的不对该怎么处理

卫计委:2020年每个居民有一份健康档案 每个家庭有一名签约医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提出,到2020年,各地要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提出,到2020年,各地要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等。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各地应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
指导意见明确,各地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此外,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各地要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天健互联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网址是多少_百度知道
天健互联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网址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诊断和治疗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它是一个动态、连接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家庭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同时要记载诸如家庭环境及设施健康档案是用来记录一个人一生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贯穿生命的始终、家庭经济状况及生活周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当前的位置 :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夯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东阿县大桥镇卫生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山东版)》及东阿县卫计局《关于开展东阿县居民健康档案专业化复核升级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该院实际,近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专业化复核升级行动。
  据悉,该院召开全体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培训启动会议,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已建居民健康档案的核查率、个人基本信息表完整率、复核升级的健康档案居民知晓率达100%,满意度达到90%、动态更新率达到60%,做了详细部署。并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团队通过面对面入户体检的方式开展工作,全面梳理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对照辖区户籍人口身份信息,进一步补充完善个人基本信息表(包括ABO血型信息),对现有健康档案逐份核实甄别,及时修订逻辑错误和不实信息,对死亡、户籍外迁的居民要及时注销其档案记录信息,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表、随访记录表及转诊会诊记录、动态更新记录等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归档,确保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同时,该院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及健康教育等活动相结合,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和意义的宣传,切实提高居民对本人健康档案的知晓率、满意度,对辖区内已建健康档案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膳食方面的指导。
  该院还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的复核升级,掌握辖区内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迁出迁入人口、贫困人口、流动人口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基本建档情况,分别建立工作记录台账、电子花名册;对未建档居民进行汇总统计和原因分析。
  此外,该院以居民健康档案复核升级行动为契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定期维护制度。通过让广大居民深入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惠民政策,提升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认同感和满意度,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计分析和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孙亚飞 杨成涛 李存峰)
本网各平台二维码,扫一扫新闻更精彩  【摘要】 兴达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我从事社区管理工作七年,我站有2名医生和4名护士,共计6人。其中全科医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最佳方法探讨
  【摘要】 兴达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我从事社区管理工作七年,我站有2名医生和4名护士,共计6人。其中全科医生1名、全科护士3名。分管翠园和兴达两个社区,辖区居民共计2814户,9555人。现已完成2726户、8766人的建档工作,达97%,电子建档达100%。本文总结了在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过程中的最佳工作方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5141032.htm  【关键词】 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最佳方法   doi:103969/jissn(s) 文章编号:(2013)-06-3434-02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人民群众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作为民生工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成员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等几个关键生命周期的体征变化及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专门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成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遗传病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情况、长期性健康问题、历次体检结果、就诊记录等信息。   1 做好建档前的准备工作   11 首先要深入辖区,按顺序对每一栋楼房有多少单元、每一单元有多少层、每一层有多少户,做好摸底工作,设计出表格,两个社区分别用杆夹装订。表格上的楣栏内容为:档案编号、门牌号、户主姓名、电话号码、建档情况、备注。这样非常有利于工作,对哪些门洞还有几户没有建档一目了然。   12 根据摸底户数先把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装订成册,先按一户三人装订,每人有5张10面的内容,以备建档时使用方便。在建档时根据实际人数进行增减。   13 一定要争取得到社区居委会或辖区派出所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131 加强沟通,让领导们了解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这项工作是政府行为并非个人行为,将相关文件呈给他们看,并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宣传。   132 在他们那里获取辖区居民的信息,将户主姓名、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电话、工作单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档案中所要填写的内容事先填写到档案中,这样信息来源既准确又方便日后的建档工作,而且在后来的建档中,让居民们产生对我们工作人员的信任感。   14 根据建档要求,每户每人都要发武汉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可先将卡片填好公共内容,在建档后只增加个人信息即可,这样尽量缩短建档时间,不引起居民的反感。   15 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区内进出的门口、警务室、宣传栏内贴出通知,说明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意义及重要性,告知建档地点、时间、联系电话。争取居民主动来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2 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建档方式,确保建档内容的真实性   21 对来站就医的辖区居民及时进行建档并让其通知他们的家属来站或打电话建档,在表格上做好登记。   22 对已建档的居民请他们帮忙通知邻居,尽早来站建档。   23 深入社区,定点在小区警务室门口、花坛等居民经常出进人多的地方建档。   24 利用社区党员学习、门洞小组长开会、组织义诊等活动时加强宣传并建档。   25 充分调动和发挥门洞小组长的作用,看哪些门洞建档最先全部完成。可采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26 在每个预防接种日,派出专门医护人员为前来给儿童接种的辖区内家长建立健康档案。   27 灵活机动的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利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居民在家的时间建档。   28 通过上述集中建档后,对还没有建档的居民,采取上门建档。同时准备好打印好的小纸条,内容为:我们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您是我们的社区居民,我们无法联系到您,请您见纸条后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告知电话号码,非常感谢您的配合。贴在他们的门上显眼处。   3 小 结   由于采取的建档方法得力,我站人员在本来就少于其他站又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出色地领先完成了建档任务,得到了中心领导的表扬,卫生局领导的认可,授牌予我站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为什么成了“死档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当下不少社区居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签约”,致使很多“健康档案”随着居民的搬迁或者医生的调离成了“死档”,这与当初这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多少有些“走偏”。
作为最早在全国提出“”概念并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城市,北京从2010年起在东、西城试点,2011年起在全市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就这项“民生工程”进行走访发现,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家庭医生签约率虽然报表上达到了33%,甚至超过国家卫计委提出的2017年覆盖率达到30%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当下不少居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致使很多“健康档案”随着居民的搬迁或者医生的调离成了“死档”,这与当初这项工作“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顶层设计多少有些“走偏”。居民“被签约”健康档案成“死档”按照卫计部门的制度安排,2011年全市试点、推广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即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稍一琢磨不难看出,这项“顶层设计”突出了两个重要含义:一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的签约问题上,突出了居民的“知情权”;二是在所谓“家庭医生”的服务上,突出了“主动”“连续”“综合”的要求。然而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强制“绑定式”签约,已成为当下很多社区的做法。6月21日上午10点,北青报记者来到朝阳区三间房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室内有几位患者正在输液,走廊坐着三位候诊的老人。据该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站的两名家庭医生就签约了附近上万户居民,在实际操作中,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其实是与就诊建档绑定的:“第一次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开药的居民,会建一个健康档案,这个档案里就包含家庭医生服务,二者就这样挂上了钩。”也就是说,凡是前来就诊的居民,均被视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而对于这样“绑定式”签约,居民患者似乎并不知情。北青报记者询问当时正在该服务站候诊的三位老人,他们均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情况表示不了解。居民不知情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家庭医生与己无关,根本没有接受相关服务的意识,一旦搬走了,便永久“失联”,此前的签约自然成为一纸空文。另外,即使有些居民知道了签约情况,甚至主动寻求服务,但由于家庭医生一方的服务缺失也导致“死档”的存在。居住在朝阳区某小区的胡先生就是这样的情况,当得知在社区就医就绑定了家庭医生之后,胡先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询问自己的家庭医生情况,才得知当年签约的家庭医生已经离职,而这期间从未有家庭医生主动与胡先生进行过联系,此后胡先生也没有新的家庭医生进行接管。这样的状况让社区居民哭笑不得。24小时电话为何成“摆设”?按照最初项目设定,每个签约的家庭,都可自愿选择、签约并免费拥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可以24小时随时向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北青报记者在多个社区走访发现,不同社区对于24小时咨询电话的设置区别很大:有些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4小时电话兼家庭医生的24小时健康咨询电话,而有些则没有设置24小时电话。即使那些设置了服务电话的社区,也“不能保证随时接通”。6月23日晚上9点,北青报记者拨打某社区的24小时健康通医生电话,接电话的医生表示,自己就是该社区的值班家庭医生,这个健康通电话是24小时提供服务的,夜间也会安排医生值班,居民若身体不适可随时咨询,但是不能保证夜间电话可随时接通。“值班医生不可能整夜都不睡,深夜接电话有难度。”该医生说,居民若不是急症,建议还是白天来电。6月24日上午11点,北青报记者拨打了朝阳区豆各庄某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电话,无人接听。随后拨打了该站的电话,工作人员介绍说:“没有24小时电话,早上8点到下午5点电话有人接听,中午休息一小时。”相比大医院家庭医生收入偏少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听得最多的还是对于收入的抱怨,致使不少家庭医生“动力不足”。在西城区某街道,北青报记者遇到了正在给居民看病的陈医生,据他介绍,除了给社区居民看病,他还承担一年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为居民讲解日常的保健知识、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帮助需要住院的病人转诊等多项工作,这些都是“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延伸服务。“我每年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延伸服务都是一种’义务劳动’。”陈医生表示。丰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近20年的全科主任医师也有同感:“没有绩效激励,免费的服务能走多远呢?”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目前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家庭医生的邓小虹透露,社区医生的收入目前大概月薪元之间,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的收入则是社区医生的2倍甚至3倍。“家庭医生”=“私人医生”吗?走访中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居民把“家庭医生”等同于了提供上门就医服务的“私人医生”。在天泰苑社区卫生服务站长期就诊的王大妈说:“家庭医生请不起,我一个月就2000块钱的退休金。”在海淀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家庭医生”居民询问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医生”与“上门看病”的区别。“很多居民以为,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后,打一个电话,医生就可以上门看病、开药、输液,但实际上,我们能够为签约居民做的,更多是随访、定期体检通知及接受电话咨询等。这个叫法带来了一定的误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而在海淀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青报记者发现,尽管部分居民确实签约了“家庭医生”式服务,但不少居民并不明确服务实质内容,以为是可以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的“私人医生”。家庭医生等于国外那种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吗?从国内的制度设计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按照签约内容,签约居民可以享受的内容仅仅是:“家庭医生”团队为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随时评估跟踪;发放健教材料;对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等。从上述不难看出,社会上对于“家庭医生”概念的误读也给这项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反作用力”。“上门行医”是否可行?“如果‘家庭医生’能够提供上门出诊服务,那么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孕妇,如果有个感冒发烧,直接能在家里进行治疗就好了。”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不少有慢性病或瘫痪在床的老人家庭,对医生能够上门提供打针、输液、开药等服务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不要说目前不具备“上门行医”这个条件,即使有这个可能,这种行医方式也存在法律风险。“一旦家庭医生为患者在家中输液,患者出现对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由于患者家中没有任何抢救设备导致患者死亡,究竟属于医疗事故,还是非法行医?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医生多数不敢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在患者的需求面前显得比较尴尬。”北青报记者查阅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相关规定显示,签约医生可为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上门服务内容仅包括:查体、康复、护理、中医适宜技术。而对于其中的具体服务项目,则没有相关的细则进行明确。由此可见,家庭医生的服务内涵和外延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